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重点

2024-04-10

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重点(精选10篇)

篇1: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重点

学习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张 义通过学习“新十八谈〃就业篇”,我深切得体会到“业兴人和惠民生”这七个字,抓住了当前就业与民生的辩证关系,突出了就业重要性。就业是安国之策、执政之要、兴业之需、惠民之举。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工作中我们要立足岗位工作,学习好政策法规、做好就业工作,为促进我区乃至全省就业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认识到就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课题,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统筹城乡就业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越过这道坎,我们才能显示人力资源的优势,迎接产业转移大潮,强力支撑中原崛起,合力服务发展大局。以促就业保民生方式转变促发展方式,将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当前就业难,难就业的局面,更好的促进中原经济的发展。只有做好就业问题,就业充分,人多就不在是压力,不再是包袱,真正解决好就业,人多就成了资源、成了财富、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如鱼得水、势如破竹。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中原经济的发展建设,首先解决就业问题,我们应该在工作实践中探索立业乐业的康庄大道。作为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农村劳动力

转移问题和做好城镇劳动力协调、大力建设城乡就业创业。新发展会带来新情况,新阶段面临新问题。“就业难”和“招工难”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致使俩者并存,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有事没人干。这就要求我们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但单要解决就业问题,在劳动关系复杂的局面下还要做好就业后维权保障,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机制,有力打击“黑职业”和无良企业“欠薪”“逃薪”。

通过学习我们反躬自问,深刻剖析,促进就业的方法有待提高,就业工作领导方式亟待改进,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渠道进一步完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应该把促进就业摆上优先位臵,加大就业工作的投入,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艰巨性,提高忧患意识,就业工作不再只靠老经验、老办法、要重改革创新,杜绝循规蹈矩的领导方式。破解“人到哪里去”实现充分就业我们要认识到加快发展是出路、政策导向是关键、提升能力是前提、创业带动是抓手、完善服务是保障。就业和保障两手抓,拓宽促就业渠道、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做到保障就业、关乎民生、反映民意、连着民心、凝聚民力,为中原经济经济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篇2: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重点

——“新十八谈 就业篇”

《兴业人和惠民生》在上街区人社局引发热烈反响

12月22日,河南日报发表“新十八谈 就业篇”《兴业人和惠民生》。文章在上街区人社局引发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篇文章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讲话,是一个很好的剖析。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就业形势,对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提出的“四难”之一:人往哪里去?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举一反三,给出了多项措施与解决办法,对人社系统有效解决就业难题,很有启发意义。

23日,我局召开中层以上领导及全体干部职工会议,对文章进行了学习讨论,对文中的观点非常赞同。大家一致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援助扶持就业,以维权保护就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围绕“两加快一维护”战略,以服务宜居职教城和通航基地为中心,紧紧抓住领导方式转变这一主线,析就业之难,寻问题之源,找解决之策,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就业规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落实好省市的决策部署,把“新十八谈〃就业篇”提出的宏观目标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大家认为,文章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刻剖析了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点明了就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先地位,探索提出了破解“人往哪里去”难题,努力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方向和道路。2012年,我们要把促进就业摆上优先位置,深刻认识到就业形势的艰巨性、复杂性,多举措,多创新,在就业方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劳动保障、技能培训等职能作用,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培训、专项指导、项目推介等全方位创业服务。二是举办2-3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推介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三是继续推进“三定两建一扶持”农村劳动服务长效机制,为南部山区搬迁村及其它合村并城的农村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四是重点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原有1家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再建1个创业孵化园区,促进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郑州市上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篇3:新十八谈之和谐篇心得体会

建设新十八谈.和谐篇》心得体会

按照局党委要求认真学习了2011年8月15日《河南法制报》刊登的“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和谐篇”之《和谐发展谱新篇》文章,文章立意高远,分析透彻,高屋建瓴。通过文章的学习,感受颇深。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文章开篇引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直接道出了和谐的关键所在。稳定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一个最根本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前提,稳定是基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者既紧紧相连,却又相互制约,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就会制约一个国家或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从工作的方方面面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活动,以保证我市创建和谐社会各项活动顺利的开展。

一、从我当前存在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情况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从排查的情况来看,五大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因土地征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如京沙快速通道建设的征地、拆迁、施工、爆破引发沿路各村一系列的矛盾纠纷;如富士康公司落户郑州建设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二是因城镇

1建设、旧村拆建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如中原新城拆迁安置工程,因工程质量问题安置村民长期上访;三是违章违规建筑,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等引发的一些矛盾纠纷。这些纠纷看起来问题不大,扩建、翻建、未批先建,但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四是村务村务以及村换届选举中引发的一些矛盾纠纷。这些问题是属于比较敏感一类的问题,各镇街道都有不同情况的反映。五是因环境污染、企业转制、以及其它等各类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从上述这些情况来看,解决这些问题,创建平安奉化,构建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二、从当前国内面临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西藏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四川阿坝事件;新疆和田分裂分子煸动闹事事件以及青海甘南事件,均说明了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很严峻的,如果西藏**等人分裂国家的心不死,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因此说,从当前国内面临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

三、从国际环境和发展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是势在必行。俄罗斯是我们边邻的一个大国,而近几年从**到稳定,从经济划破到经济快速增强,重新走上强国之路,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将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从发展的形势看,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至于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去构建和谐社会,本

人认为应该从三方面着手:

一、从舆论导向着手,抓好和谐社会构建工作。社会的稳定与否,舆论导向非常重要的,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被称为“信义兄弟”的孙水林、孙东林二人就是很好的典范。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美德,这样的宣传、报导,会振撼每一个人,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同时会促使社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说,创建和谐社会首先要从宣传的角度着手。

二要从建立健全机构的角度,抓好和谐社会构建工作。首先要建立有利于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从目前看,从上到下机构是健全的,上有维稳办、信访局,基层有派出所、司法所,下有人民调解组织,但是,单个组织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却很难,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应建立和运行大司法调解工作机制,如抽调公安、法院、司法、律师、城建等业务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大司法调解工作机制,有难度的调解案件,或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各类不安定因素,通过该组织去解决。因此说,要抓好和谐社会构建工作,重要的一环还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

三是从工作措施的角度,抓好和谐社会构建工作。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实力,因此,十七大把改然民生问题放上了重要的位置,如果每个家庭不被小孩就读、老年生活保障、病人就医等这些生活所困,社会相对而言就会和谐得多。两年前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只案例,故事发生在宁海,一个右手四指被轧断的外地年轻人,背部被弹簧刀通了好几刀,倒在烂田中,破案结果是其堂兄弟所杀,所杀动机是抢其右手轧断的5000元赔偿金,干警问其5000元干啥去,他说,儿子要读书了,没有钱,我是没有办法。假如中国的穷富没有这么悬殊,假如中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解决了上述这些问题,也许不会发生上述惨案,因此,要创建和谐社会,最有力的措施还是要依靠经济实力来解决。

篇4:新十八谈廉政篇

清正廉洁 :何平

“竹以直而美,人以正而尊,党以廉而强”。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基层组织、一名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是无法回避的过关大考,更是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

历览古今,殷鉴不远。因为官僚腐化,演出了几多折戟沉沙、身败名裂的活剧;由于政权腐败,酿成了多少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灾祸。俯察现实,忧思长存。“四大考验”重任在肩,“四大危险”就在眼前,老百姓切齿痛恨的是腐败,消弥我们改革发展成果的也是腐败,动摇党执政根基的还是腐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清正廉洁是最基本的要求,最重要的内容,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清,就要有“心清如明月,高洁似白云,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自省。清清白白当官,老老实实做人,一片丹心写春秋。

正,就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宠辱不能惊”的自励。堂堂正正立身,坦坦荡荡立业,一身正气走四方。

廉,就要有“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官贪民必怨,官廉民则安”的自警。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尽责,一心为公做贡献。

洁,就要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自爱。磊磊落落处世,干干净净律己,一生珍重传美名。

清正廉洁是良好形象,体现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清正廉洁是基本标准,衡量着每个党员干部的轻重高低;清正廉洁是重要目标,指引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向。民心向背之所据,生死存亡之所系,党的根本之所在,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其身正,不令而行。清正廉洁赋予广大党员干部浩然正气、凛然之身,何愁无所作为?

“纪岩”的文章《清风浩然正气根》,站位全局,着眼长远,紧扣主题,寓意深刻。心存深深不安之忧患,胸怀生生不息之信念,历数腐败堕落之危害,明确标本兼治之防线。

读罢静思细琢,深感权力之重、责任之重、自律之重,倍增勤勉之心、敬畏之心、爱民之心。最重要的是,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努力在喧嚣尘世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在物欲横流中追求一种高境界,惟其如此,才能在克难攻坚中展现更大的作为,在反腐倡廉中树立更好的形象。

清风浩然正气根 :纪 岩

(一)根者,万木之本。惟其正而茁壮,惟其深可参天,惟其固更挺拔。清正廉洁,关系人心向背,政权巩固,国家兴衰,实乃党的执政之根。

(二)腐败势必失败,廉政就是力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公害,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纵观古今中外,腐败与反腐败是任何执政者都无法回避的严峻考验,因励精图治而兴、因腐败颓废而亡,殷鉴历历,发人深省。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腐败。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谆谆告诫,耳提面命、警醒全党。

(三)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反腐倡廉,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党和国家严惩腐败,惩治贪腐的决心和力度始终不减,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

(四)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没有高尚的人品作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跤子。

所有犯错误干部的蜕变过程都惊人地相似:始于追求低级趣味,热衷物质享受;进而盲目攀比他人,心理失去失衡;接着动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逆转;最后疯狂以权谋私,走向违法犯罪。他们的下

场是可悲的,是以牺牲其地位、名誉、前程、自由甚至生命为代价的,教训极为深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党员干部队伍中昏庸落伍者、放纵落水者、中箭落马者不乏其人。惋惜也好,痛心也罢,他们的人生轨迹总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爱躺在成绩上睡大觉,在本职岗位也并非不努力,还曾获取过一些耀眼的荣誉,面对“糖衣炮弹”的攻击,却因难以抵挡而栽倒。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以权谋私,心存侥幸,错误以为反腐败是“隔壁扔砖头,砸不到自己”,最终东窗事发而入狱。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党和政府会养着他,喜欢迎来送往、吃喝玩乐,慵懒散漫、消极怠工,结果失职渎职而受惩。

还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热衷一事当前只考虑个人升迁,投机钻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撞“红线”、闯“雷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抵不住诱惑,抗不住私欲,禁不住贪婪,手握重权就危险;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名节,身居官位是绝境!

人民群众呼唤清正廉洁的干部,呼唤公道正派的干部,呼唤敢于负责的干部,呼唤干事创业的干部。

(五)腐败是噬咬根本的蛀虫,是侵害肌体的病毒。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不坚决惩治腐败,人民群众不答应,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我们党没有退路、国家没有退路。

(六)良医治未病。

《鹖冠子》里有个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哪一个医术最好?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不解其因,扁鹊说,大哥治病,治于未发之前,常人不知其预先除病,故难以出名;二哥治病,治于病起之初,常人以为只治小病,故名气仅传乡里;而我治病,治于病重之时,故被认为高明。

治理腐败恰如其理--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一手抓惩治腐败坚决有力,一手抓预防腐败扎实有效,两手抓、两手硬。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深入、科学发展。

(七)构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高的政治品德。”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党员领导干部要洁身自爱,不仅仅是爱自己,更是爱党、爱国、爱民、爱家。人人都能洁身自爱,事情就好办多了。

树朽先朽其根,人毁先毁其志。思想故障是产生其他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高尚情操的人,是不会为物质诱惑所折腰、为低级趣味所蛊惑的。反之,一个人的堕落则往往是从思想腐朽、精神颓废、信念迷失开始的。有的党员干部就喜欢比官职、比财富,比“潇洒”、比享乐,比来比去,把自己比寒酸了、把党性比没有了、把自己比到监狱里去了。他们真的穷吗?事实上,在政治待遇和经济生活方面并不穷,“穷”的是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私欲贪念断送了他们的前途,一朝深陷囹圄,连享受普通人的天伦之乐都成了奢望。

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党员干部特别需要理智,用理智支配欲望、用理智运用权力、用理智实现目的、用理智选择手段。理智又靠什么呢?既靠制度法规,也靠自知之明,靠道德良知,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功底。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党员干部特别要加强党性锻炼,做人要正、从政要勤、当官要廉、为首要严,以正派赢得人心,以勤政获得敬重。必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八)构建透明规范的权力制约防线。

“贿随权集”,行贿是围绕着权力而聚集的。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笑脸和恭维,哪里就有投其所好、送其所要,哪里就有被拉下水的危险。“慎独”、“慎权”是每一个执政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如何掌好权、用好权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权力是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造福百姓,以权谋私则会祸国殃民。

古人曰:“祸患常积于忽微”。对潜在的和处于萌芽局部状态的问题不注意,小事就会变成大事,小乱就会酿成大灾。防患于未然重在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用权、照章办事、遵循规则是保障党员干部执好政、用好权的关键。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建立健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紧盯廉政风险区,堵住腐败易发处,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

(九)建立管用有效的监督保障防线。

失去监督必然导致权力腐败,爱护党员干部必须严格监督,保证不出问题必须接受监督。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在被送上法庭时悲叹:要是当时有人提醒一下、监督一下,我不会落到这个下场。此言是对自己后悔莫及的反思,更是对他人猛击一掌的警醒。

强化监督必须构建两道保障线:第一道是整合党政监督资源,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构建各级党政机关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防线;第二道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健全信访举报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加强并引导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构建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社会监督防线。

(十)构建遏制腐败的党纪国法防线。

当前,消极腐败现象在权力集中领域、资金密集领域、资源聚集领域和监管薄弱领域,呈多发易发之势。中高级干部尤其是少数单位“一把手”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前腐后继”,影响十分恶劣。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必须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不管什么人、无论职务高低,只要搞腐败就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纪律是执行路线的根本保证,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对违纪违法分子绳之以党纪国法,就是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

(十一)构建四道防线,重在持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重在提升,除险加固,增质提效;重在统筹,协同谋划,一体运作;重在为民,顺应民意,保护民生,务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

(十二)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要站位全局、了解全局,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格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着力保护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机制制度,着力转变干部作风,着力维护群众利益,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十三)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反腐倡廉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反腐倡廉的风向标,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腐败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取信于民。

(十四)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深化改革、保护创新。

深化改革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根本出路。按照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实干者、宽容失误者、鞭挞空谈者、追究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让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

(十五)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统筹推进、项目带动。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教育说服力、制度约束力、监督制衡力、改革推动力、纠风矫正力和惩治威慑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实施项目带动工程,集中精力解决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以重点工作的成效带动全局工作的发展,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建设的推进。

(十六)加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力求实效。

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局面。建立完善推进工作落实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以解决实际问题评政绩,以推动工作实效论英雄,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篇5: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重点

大路朝天

□ 何平

河有道,山有脉,路径条条,纵横世界。南辕北辙,万事成空,几多人行程苦短命途舛;掌舵把向,顺风顺水,几多人一路高唱凯歌旋。无数事实证明,思路决定道路,道路验证思路;思路不清路子短,道路通畅天地宽。

大象前行,气势磅礴,‚一个引领‛,‚两不牺牲‛,‚三化‛协调,正在中原大地上铺就一条符合河南省情、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路,从历史厚重的云烟中走来,由今天务实的抉择中显现,自亿万父老的渴盼中诞生,在光明远景的憧憬中拓展。

大路朝天,科学发展前程锦绣;路在脚下,步履坚定只争朝夕。

路在脚下,落在重做重效。不能夸夸其谈走形式,务必脚踏实地求作为,一砖一瓦垒砌,一点一滴汇集,以聚沙成塔的精神,干出一条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为加快河南振兴夯实基础。

路在脚下,勇在敢闯敢创。不能因循守旧看摊子,树立敢拼会赢新形象,敢想敢干敢试,创新创造创业,以前所未有的实践,闯出一条协调发展的新途径,为解决中国发展难题树立样板。

路在脚下,重在持续持久。不能思路多变急功利,惟有持之以恒成大业,持续思路举措,提升发展品质,以切实有效的运作,铺出一

‚十八罗汉闹中原‛、中原城市群、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延伸、拓展、深化,内涵在提升,带动在提升,战略在提升;

遵循规律、科学发展,攻坚克难、民富省强,站位全局、立足河南,发展与转变在统筹,当前与长远在统筹,大局与局部在统筹;

农业更先进,工业更发达,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和谐。发展思路在为民,发展方式在为民,发展成果在为民。

(三)‚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各项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胡锦涛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催人奋进。

‚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温家宝总理的深情话语鼓舞人心。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全国大局的体现。

(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参考,我们要敢为天下先,勇于迎接多重考验。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走不通,靠过度消耗资源和巨大的环境生态代价获取快速发展的路子我们走不通。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我们要长期冷静面对的道道难题,对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三化‛发展不充分,农业大而不强,工业

卢展工书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新型城镇化是引领‛。

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传统城镇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的实际问题。河南的新型城镇化,‚既要考虑到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的问题,又要考虑到农村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作用‛,‚如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民、离开了农业,这个城镇化很难是新型城镇化,充其量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

加快新型城镇化,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才能有空间;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用地才能有保障;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促进集约集聚,工业化发展才能提升水平;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农村发展才能和谐;充分挖掘巨大的内需潜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持久强劲。

新型城镇化源于实践:

新乡市从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和交通干道等周边重点区域入手,首批启动的369个农村新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6万亩。

鹤淇产业集聚区推动区内村庄整体搬迁,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支持项目集中布局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2万多农民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滑县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商养居、以商补农,建设农村

‚新‛在和谐发展。着力民生民心,从水电路气网、教科文卫体等看得见、用得着的领域入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农民富起来、跟上来。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动城中村、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市民,支持城市新区、城市近郊区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加快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典型示范、率先突破、带动全局。

(七)高起点、高水平,‚三化‛协调是核心。

郭庚茂省长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主题是‘三化’协调。无论是河南自身发展,还是从全国大局出发,都迫切需要解决‘三化’协调发展的问题‛。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夯实‚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

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三化‛协调,体现在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推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八)仓廪实、生态美,‚两个不牺牲‛是前提。

既保‚天下粮仓‛,又建‚国人厨房‛。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耕

(十二)走好这条路,遵循规律抓根本。

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站位全局,主动融入;突破‚小而全‛观念束缚,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突破‚画地为牢‛思维禁锢,合作共赢图发展。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一手抓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正确认识‚重‛与‚轻‛,‚重‛未必不合理,‚轻‛未必就先进,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正确对待‚工‛与‚农‛,上工业不一定都赚钱,抓农业未必没出路。

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运用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搞好调控调节。

遵循运作规律,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围绕大局抓运作,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突出中心抓运作,重点突破,举纲带目;依法合规抓运作,不碰高压线,不留后遗症。

(十三)走好这条路,项目带动为抓手。

项目谋划重水平,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农村新型社区等领域和基地型、龙头型、引领型等重大项目谋划上下功夫。项目前期重服务,着力在联审联批、提高审批效率上下功夫。项目推进重协调,着力在保障要素供给、优化建设环境上下功夫。项目建设重质量,着力在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上下功夫。

篇6: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重点

纵横捭阖

□ 何平

盘古开天,肇立苍穹;原子碰撞,迸发核能;涓流奔海,波涛汇涌;春草迎晖,大地葱茏……开放,让世界相通相融;开放,看寰球孰轻孰重。

梦回汉唐,我们曾拥有多么包容四海的宽阔胸襟;千年变局,我们也遭遇多少固步自封的积弱困窘。历史、现实与未来让我们更加清醒:开放是治贫治愚治落后的神奇良方,开放是有效破解难题的重要途径,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开放是实现国家振兴的强大引擎。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唱着春天的故事,高歌奋进;激情拥抱五湖四海,中原奏响崛起的强音,阔步前行。

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单打独斗、闭关自守,势必处处掣肘、寸步难行;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方能纵横捭阖、互利共赢。我们惟有持续开放、扩大开放、提升开放、务实开放,发展机会才会越来越多;惟有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增加强度、积累厚度,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惟有坚持恒心、充满热心、增强信心、下定决心,发展势头才会越战越勇。

持续开放,呼唤思想解放。莫为浮云遮望眼,不做井底之蛙,不能目光短浅。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放得开,就会破难关。以更加博大的胸怀,面对世界,走向世界,博采众长。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举省开放促崛起

□ 豫 商

(一)透过一个个“时间窗”看中国:

入世十年,全面开放的中国日益融入国际发展大潮,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三十年,打开国门的中国自信从容面对世界好奇的目光,走出了独具特色、风光无限的“中国道路”;

上溯一百年,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中国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呐喊,辛亥革命开启了追赶世界文明的“中国梦想”。

透过历史的尘烟,追寻崛起的脚步,从大汉雄风,到盛唐气象,从欧洲海上贸易,到美国全球市场……无数历史事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开放越积极、越自觉、越主动,活力就越充沛,国运就越昌盛,文明就越发达。

(二)开放、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大开放带动大发展,大合作推动大跨越,大交流促进大繁荣。

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指出:开放是带动全局的战略性举措,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三)对外开放,河南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开放不动摇、不松懈,从探索起步、全面推进到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换脑子、挖根子、变法子、装轮子、闯路子”,开放招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文化交

“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近五年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是2007年以前总和的3.8倍。河南林德、河南国基等600多家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在国际市场上与强手共舞。

中原文化饮誉世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厚重河南凝聚起全球华人血浓于水的根亲情怀,擦亮了华夏祖地的文化品牌,注入了勇于创新、昂扬向上、主动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内涵。

(五)开放无止境,发展无穷期。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繁荣进步的必然要求。

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对我省来讲,是基本省策,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大的活力、动力、空间,就在于开放,要真正把开放作为解决河南发展问题的一个最重要举措。

1992年,我省提出开放带动战略;2003年“升级”为开放带动主战略;今年又将对外开放上升为“基本省策”。字眼的变化,折射出对外开放在河南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变化,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决定河南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

布一子而活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发展悠悠万事,关键要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抓住了对外开放,就找到了打开跨越发展之门的金钥匙。

(六)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既为河南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而敏锐的头脑。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

敢闯。

发展思路不够开阔。有的眼界狭窄,思维局限,缺乏宏观视野、全局视野;开放主战略意识淡薄,未能以开放统揽全局,不善从开放入手引领发展。

运作方法不够开通。有的抓开放工作创新不足,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运作不力,不善抓重点、解难题,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管长远。

工作作风不够开拓。有的作风浮躁,畏难怕苦,缺乏拼、抢、挤的劲头;作风浮漂,扑不下身子、沉不下心来务实事、抓落实;作风浮夸,热衷于大呼隆,华而不实。

(九)开放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真文章。全局之中定方位,矛盾之中寻出路,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从“地等项目”到“项目等地”,从“请客来”到“客自来”,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河南的开放,开始从“二线”走向“一线”,进入了一个更高起点、更高层次的新阶段。我们亟须尽快缩短“不适应期”,变单一开放为多元开放,变慢慢开放为加速开放,变表层开放为深度开放。

(十)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省长郭庚茂指出,要建立举省开放体制,提升开放水平,拓宽开放领域,创新开放机制,扩大开放效果,带动工作全局,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求进”,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提供强大支撑。

(十二)举省开放,就要拓宽领域、提升水平。

让开放向更宽领域延伸。扩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开放,带动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加大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推进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推动开放向县域延伸,加快农业和基础设施、城乡建设领域开放步伐,服务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

让产业在更高水平承接。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引导外来资本投向高端制造、节能环保产业,提升项目关联度、带动力,发挥集聚、辐射效应,壮大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新型工业化驱动力量。

让外需以更强力量拉动。积极引进出口型项目,壮大出口主体,培育出口基地和集群,拓展出口市场,实现对外贸易跨越发展;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出口名牌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升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使外需这驾“马车”更大、更快、更强。

让空间往更大范围拓展。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境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方式,推动优势产能和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平台和营销网络,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技术,拓展发展空间,带动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十三)举省开放,就要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完善推进机制。强化对外开放“一把手”工程,健全工作机构,不断创新;务实开放,必须科学运作、求实求效。

(十五)开放,肩负着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使命;开放,承载着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辉煌梦想。

篇7: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重点

提振精神书华章

豫 轩

(一)人无精神不振,国无精神不兴。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事业,召唤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加快崛起、推动振兴的实际行动,铸就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

(二)精神是文化的生命,民族的灵魂,人性的根本,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活力所在。有了精神,人才能真正摆脱浑浑噩噩,避免碌碌无为,才能在历史长河永无宁息的推移交替中超越浮浮沉沉的命运,创造骄人的业绩,实现美好的愿景。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富民之路、强省之道,事关河南未来的发展,事关亿万人民的福祉,迫切需要调动全省人民共同参与、共襄大业。准确站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提升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三)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我省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取得这些成就,离不开理论的武装、舆论的引导、观念的更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支撑、氛围的营造。一句话,离不开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时针指向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惊涛拍岸,中国面临经济社会双转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多重考验。

观思潮,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世界范围内思想领域交流交融交锋势头更加强劲,思想理论领域更加活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

析矛盾,当前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性,社会矛盾尤其是“两难”问题呈现复杂性,统一思想意志的任务具有艰巨性,促进和谐稳定的工作具有长期性。

看媒体,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便捷,占领宣传主阵地、掌握引导主动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

(六)当前,我们面临着“四大危险”,其中精神懈怠的危险居于首位。

有的人缺乏主人翁精神,责任意识弱化,情绪上萎靡不振,工作上不求作为,习惯于四平八稳,满足于维持现状,工作打不开局面,事业创不出新路;

有的人能力不足、本领不强,不善于谋划、不注重运作,抓不住发展机遇,理不清发展思路,提不出发展举措,贻误战机,影响全局;

有的人理想信念不牢,对过去的成就视而不见,对当前的状况牢骚满腹,对未来的发展信心不足,消极情绪大,彷徨观望多;

有的人价值取向扭曲,目迷五色,道德沦丧,贪图享乐,骄奢淫逸,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

还有一些人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一事当前,为己盘算,把职位当筹码,把权力当资本,大搞权钱交易,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

(七)从实际工作看,一些地方和单位理论宣传教育创新不够、形式不活,一味照搬照抄、空洞说教,局限于“我说你听”,难以引起共鸣,收不到应有效果;

面对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的新形势,缺乏足够的准备,不能自如地应对,掌控能力有限,造成工作被动;

一些精神文化产品偏离生活主流,不符合人民群众意愿,一味迎合低级趣味,“庸俗、低俗、媚俗”的现象比较突出;

有的地方和单位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片面理解,简单应付,只图外在形式,忽视思想内涵,重“表”不重“里”,见物不见人,起不到应有的育人作用。

(八)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着力点,使主流价值观真正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人民群众拥有提供更多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心灵;

不同群体需要畅通更多的意愿表达渠道,有效保障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经济转型要求注入更多的先进文化因子,以人为本,诚实守信,提高发展层次,享受发展成果;

社会管理亟待完善更多利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化解矛盾,营造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氛围。

(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我省思想宣传文化工作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高尚的人格,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追求,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扎实推进“科学理论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显增强。坚持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心环节,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宣传了李文祥、谢延信、洪战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起到了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

“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积极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积极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以文交友、以文招商,中原文化的美誉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一个蒸蒸日上、正在崛起的新河南展现在国人世人面前。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 “文明中原系列行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硕果累累,文化产业亮点纷呈,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十)汇聚天地之中群贤毕至共谋中原崛起国之方略,仰俯天地之大亿众一心合力华夏祖地理应先行。

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思路、大战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主动作为、加强运作,组织召开一系列座谈会、研讨会,举办“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层论坛”,国内一批顶级专家学者为中原经济区建言献策,起到了重要参谋作用。

组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跟踪报道、深入解读,形成了全省共识,扩大了群众基础,产生了全国影响,为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

围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等,组织全省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全媒体联动宣传,形成规模,造出声势,被誉为“一次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有益尝试”。

中原经济区从战略构想到“国之方略”,不到一年时间,速度之快、影响令人称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重要地位。

(十一)提升精神力量需要科学理论来武装。

思想是个总开关。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激励人民,用“富民强省”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形成推动河南改革发展的强大洪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成效。要充分挖掘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形成思想共识,凝聚精神力量。

要着眼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实践,抓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探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充分发挥社科理论队伍“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

(十二)提升精神力量需要正确舆论来引导。

要把新闻宣传放到中原崛起的全局中来认识、来谋划,大力宣传河南的发展思路和优势条件,宣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动实践,形成好的宣传导向,凝聚全省人民的共识合力,使新闻媒体成为第一信息源、第一监督源、第一疏导源、第一给力源、第一形象源。着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在关键时刻不失语。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具体利益、现实利益,把民生更好地体现在宣传报道之中。要以提高网上舆论掌控能力为重点,积极拓展媒体发展空间,强化新兴媒体建设、运用和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十三)提升精神力量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

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宣传“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三平”精神,弘扬河南人民大局、大义、大仁、大气的优良传统,树立河南人民“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良好形象。要注重发现群众身边的英雄,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平民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择善而从、见贤思齐。

要深化拓展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在广泛参与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者、实践者。

(十四)提升精神力量需要先进文化来引领。

文化是根,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根、发展之根;文化是魂,是民族之魂、人类之魂、发展之魂;文化是力,是推动力、凝聚力、提升力;文化是效,是效益、效应、效果。建设中原经济区呼唤文化的蓬勃发展,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丰厚的历史文化是河南发展最重要的优势之一。要充分发挥中原文化“深、厚、重、实”的特点,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载体,打响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姓氏文化、武术文化为代表的知名文化品牌,让河南真正成为炎黄子孙的寻根圣地、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要加强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十五)越是信息爆炸,众说纷纭,越需要价值引领,守望理想;越是渠道多样,鱼龙混杂,越需要慧眼识真,筑牢堤岗;越是风云变幻,困惑迷茫,越需要坚定方向,科学导航。

面对过去,我们越来越看重的是精神的弘扬;面对现在,我们越来越感受的是精神的坚强;面对未来,我们越来越相信的是精神的力量。

面向未来,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利用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努力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立足河南省情,时刻关注河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突破、新气象、新跨越,永远与伟大时代同行。

面向未来,我们将会努力构建导向正确、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产业发展,壮大文化实力,充分利用好中原的文化优势,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十六)只有凝聚精气神,才能推动大发展。

篇8:学习“新十八谈”心得体会

8月12日上午,部内共同学习了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十八谈”,在组织系统中引起强大反响,同志们均表示文章全方位解读了“五重五不简单”的深刻内涵、本质和要求,倡导了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指明了完善用人机制的重点和方向,是为破解选人用人难题、匡正用人风气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对新时期干部选用工作的具体要求。要坚持“五重五不简单”的工作方法,忠诚履职,严谨规范,严格按要求选用干部。

导向篇《提振精神书华章》站在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度,分析文化传承的重任,谈舆论引导的重责,讲典型带动的重大意义,条分缕析、思考深入,振奋士气、鼓舞人心。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富民之路、强省之道,事关河南未来的发展,事关亿万人民的福祉,迫切需要调动全省人民共同参与。在这种形势下,组工系统更需要准确站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提升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廉政篇《清风浩然正气根》站位全局,着眼长远,文章深刻剖析了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读后更觉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作为党的干部,一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怀着一颗勤勉之心、敬畏之心、爱民之心,做到“慎独”、“慎权”、“慎微”,坚定理想信念,牢记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不仅要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而且更要肩负起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用人篇《以求实之魂,树用人新风》,其中,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五重五不简单”解答了“怎么看人,如何用人,用什么人”的课题。“五重五不简单”即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推荐票取人;重干部“四化”“德才”,但不简单以求全和年龄文凭取人;重干部政绩,但不简单以一时一事的数字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笔试和面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五重五不简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联系和发展的观点。“重”是需要把握的重点,需要遵循的原则,需要坚持的方向,体现的是用人的总体思路,体现的是持续,体现的是求实。“不简单”立足于统筹兼顾、公平公道,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目的是避免片面、狭隘、机械和失衡。“不简单”是“重”的灵魂在实践中的体现,是求实思想的延伸,二者具有目的的合一性。当把选人用人之“重”与“不简单”密切联系、有机结合起来时,碰撞的是思想的火花,彰显的是辩证的智慧,揭示的是规律性的认识,反映的是求实求效的态度,弘扬的是高度负责的精神,明晰的是操作的方法,调动的是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五重五不简单”就是力求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

更加客观,选用方式更加科学,选用的程序更加严密,从根本上破除选人用人中的弊端或者是革除选人用人中的弊端,把干部选准、导向树好、风气搞正。在操作上,一是要坚持标准,就是要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把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二是把握原则,就是要把握党管干部的原则、任人唯贤的原则、德才兼备的原则、群众公认的原则、注重实绩的原则,等等,这几个原则也是《条例》规定的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特别是要发挥党委的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的作用,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三是要严格程序,就是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通过层层把关、认真筛选,把人选准用好;四是完善方法,就是要注重完善不同类型、不同职位干部的民主推荐办法,综合分析民主推荐的结果,比如说考核的结果、平时考核的结果,而不是凭一次考核、一次推荐的结果。

“五重五不简单”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和使用干部这样一个严肃课题。它既充分吸纳了多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经验教训,也涵盖了干部选拔任用中诸多关键要素,如民意、政绩、德才、年龄、学历、资历等。“五重”是核心,是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和强调的,而“五不简单”则是关键,即如何在坚持“五重”的前提下,不以偏概全,不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要领会好

篇9:学习新十八谈心得(推荐)

蒲东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峰

7月25日,《河南日报》头版刊登了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之廉政篇《清风浩然正气根》,并配以“何平”感言《清正廉洁》,按照县纪委的要求,蒲东办事处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引发了我们党员干部对如何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建设中原经济区营造环境、提供动力、强化保障的深入思考。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管仲就发出了这一千古警世名言。在管仲看来,廉洁乃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腐败,作为廉洁的对立面,千百年来始终如幽灵一般伴随着各朝各代的政权。在学习完《新十八谈—廉政篇》之后,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腐败犹如梦魇,纠缠着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更腐蚀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肌体。“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可见,领导者能否廉洁自律,直接关系着领导工作的成败;对于身居要职的领导者来说,更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反腐难,倡廉更难。如何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廉洁从政,关键在于:

一、增强自律意识。

刘禹锡的一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以代表党员廉洁自律的决心,只有坚定了这个决心,才能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要求时刻以道德、国法、党纪、党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不要等上了被告席,悔恨的说:“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脑,见钱不贪;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决不能拿”才明白自律的重要性。有鉴于此,当举国上下都在同一切贪污腐败现象作斗争的今天,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自律意识,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协力创造一个风清、民乐、国泰的和谐社会。

二、注重道德教育。

崇尚德治,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全面阐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新型道德观。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

社会主义”。新世纪初,江泽民同志科学总结古今中外国家兴亡废替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要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个人道德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德治手段。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提高道德修养,加强自身免疫能力的培养,增强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密切联系群众。

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本质所在,也是以德从政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密切联系群众,不在于要做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而在于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敬业精神,以民忧而忧,以民乐而乐。深入群众,关心群众,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以真诚踏实的办事作风,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消除与群众间的隔阂。

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篇10:新十八谈.就业篇心得体会重点

(一)财者,为国之命而万事之本;政者,为国之要而万事之统。

现代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之基,是财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调控之手,是财政;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之源,还是财政。财政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就在于它事关全局,关系发展,关系民生。

(二)从历史纵深看,但凡轻徭薄赋、颐养生息,则百姓乐业,国运昌盛;但凡竭泽而渔、横征暴敛,则民怨沸腾,国祚艰难。王朝政权更迭的活剧,无不与财政的丰寡紧密相连。

从现实需要看,“财凭政聚,政以财存”。财政状况,与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态休戚相关。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正确的财政政策,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举足轻重。

从发展规律看,“理财者,乃为民而理,理民之财尔”。理财施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充分体现惠及民生这个根本,善谋富民之策,恪尽安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广兴安民之举,才能顺应人心民意,筑牢执政根基。

(三)“国以家为基,邦以民为本”。新中国成立62年,河南的财政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省连续七年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累计筹措财政资金3000多亿元,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中原父老尤为津津乐道。

承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成为历史,农民种粮非但不交税,还要拿到国家的各项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总产连年超千亿斤;

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享受国家资助政策;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养老保险正在飞进平民百姓家中,最低生活保障线年年看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无死角,病有所医渐行渐近;

廉租房、“村村通”、农家书屋……伴随河南综合实力的大幅提升,民生支出成为财政保障重点,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已达60%以上,执政为民的意识更加强烈,理财为民的形象更加凸显。

(四)民生改善无止境,改善民生要持续。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事关亿万人民福祉的宏图大业,也是对理财能力锤炼和理财方式转变新的“大考”:既要持续破解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 这个“老四难”,又要积极应对“土地哪里来、减排哪里去、要素怎么保、物价怎么办” 这个“新四难”。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业保,件件都不能忽视,干啥都需要花钱,没有财政的有力支撑就会寸步难行。

(五)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改善民生的要求,我们在思考:

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探索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如何不断改变河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人均投入水平处在全国落后地位的尴尬局面?

如何持续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居住在16.7万平方公里上的所有老百姓生活得都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如何统筹发展与民生改善,实现在发展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通过民生的持续改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

(六)“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生财、聚财、用财,困难重重:

生财之难,难在财源不优,难在底子不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百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国最低;财政总收入排全国第十位,人均财力水平全国最低。这可喜亦忧的“成长烦恼”,源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偏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改变这些状况,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聚财之难,难在利益调整,难在统筹运作。税费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与偷税漏税逃费等并存。税费制度不完善、资源能源有效利用调节不到位与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并存。统筹运作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资本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事、难事的有效办理。

用财之难,难在僧多粥少,难在管理粗放。人均投入与全国差距较大,财力可能与需求矛盾突出,合理把握财政分配顺序与轻重缓急难。资金使用“撒胡椒面”,形不成规模效益。截留挪用浪费财政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七)困难,困难,困住才难。难题的困扰,固然与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有关,但其根源还在于理财观念、理财方式不科学。

重总量,轻质量。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忽视经济运行质量,数字好看不好用,可供改善民生的财力较少。

重习惯,轻创新。一些地方因循守旧,热衷于行政手段和传统理财方式,不注重用市场经济办法和改革思路研究解决问题,不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表面看似解决问题,实际制造新的矛盾。

重投入,轻绩效。一些地方和部门争钱时胃口很高,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用钱时大手大脚,不关心资金使用效益。一方面为投入不足叫苦,另一方面又为铺张浪费开门,甚至重点投入“重点”浪费。

重当前,轻长远。一些地方不注重调整产品结构,不注重涵养财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制约经济社会运行的长期性、战略性、机制性问题研究不够。一些地方寅吃卯粮,还去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重收支,轻谋划。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不注重统筹运作,不注重主动谋划,不注重主动服务,安于当“账房先生”、“好好先生”,就收支论收支,就财政论财政,推动发展思路窄,改善民生实招少。

(八)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事情在新形势下是必需的,不能持旧观念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问题;有些事情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好的,不能以新要求为借口而不把问题当问题。

思想解放是总开关,观念一转天地宽。破解难题,根本途径在于解放思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理财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方式方法,转变体制机制,以理财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转变?省委书记卢展工一语中的,“就是要进一步凸显科学发展,进一步凸显方式转变,进一步凸显民生改善”。

(九)凸显科学发展,是夯实基础的必然选择。

发展决定民生。发展是民生的基础,是民生的关键,是民生的保障。真的解决民生问题,靠的是真的实现科学发展。要使经济财政“蛋糕”越做越大、越做越优,必须始终把握发展方向不变,紧紧扭住发展要务不放,坚持创新发展举措不断,大力推动发展进程不停。

遵循规律,营造环境。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是经济的缩影。“政府的作用是建立一个舞台,一种背景,好让产生经济增长的演员们把他们的戏演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主体地位,把更多精力、财力用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用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用在营造公平、有序发展财税环境上,用在支持破解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上,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站位全局,突出重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富民强省。要围绕这个中心,坚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成功做法,超前谋划,统筹运作各项资金,破解主要矛盾和问题,自觉从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审视和把握财政工作,主动谋划,主动献策,主动买单,早筹资,早安排,早实施,早见效,实现服务全局与财政工作的“无缝对接”。抓住制约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坚持政府与市场和自我努力与中央支持有机结合,注重“四资”运作,加快“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民营经济,增强经济活力,夯实发展基础。

注重统筹,探索提升。“分好蛋糕就能做大蛋糕”。要找准支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资金需求的黄金分割点,妥善处理支持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妥善处理支持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关系。

(十)凸显方式转变,是提高效能的现实需要。

钱是有限的,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是无限的。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效能势在必行。

效能是推动工作的目的,效能是检验工作的标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已取得的发展成果,只要除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份额;而推动民生改善的投入,只要乘以1亿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在经济尚不发达、财力尚不充足的情况下,加快科学发展和大力改善民生的双重需求,都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来的老观念老框框,探索科学的新思路新办法。

省长郭庚茂要求,“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统筹运作各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引导作用”。

集中财力办大事。要集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显然是难以奏效的。“撒胡椒面”看似公允,实不可取。如此做法只能使一些问题累积而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找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下定决心,集中财力打“歼灭战”,办一件,成一件,制度化一件。

巧用四两拨千斤。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单靠公共财政难以完成。要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圈子,树立政府性资产、资金、资本、资源统筹使用的理念,找准财政杠杆“撬动”支点,设计好政府与市场有效合作的结合点,创新支持方式,统筹安排,有效推动,持续运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求活力。机制是导向,更是“指挥棒”。创新财政保障机制和促进发展机制,鼓励引导更多资源服务于科学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引导各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竞相发展。

科学管理重实效。“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古人警言,引以为戒。一方面,要坚持开源,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激励培育壮大财源,实现“源远流长”。一方面,要坚持节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狠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消费等歪风,坚持“有钢使到刀刃上,有钱先尽老百姓”的理念,“节省每个铜板”,用于发展,用于民生。

(十一)凸显民生改善,是理财施政的根本归宿。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推动发展,发展惠及民生。没有发展的民生无疑是一句空话,不能改善民生的发展就谈不上“硬道理”。

改善民生,需问民意。百姓需求,是我们改善民生的着力点。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把钱花在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地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改善民生,需抓实事。老百姓关心你说什么,更关心你干什么,怎么干。十大民生工程之所以受欢迎,就是群众在一件件实事中看到了党和政府为民谋利的决心。“三具两基一抓手”之所以受欢迎,就因为群众从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变化。抓实事,就要抓眼下群众最关心的“就业难”、“物价高”、“住房贵”和“上好学”、“就好医”等问题,从具体事情入手深入下去,有所突破,抓好落实。

改善民生,需重持续。持续是党性人品,是从政品格,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要始终如一,不多变、不折腾、不懈怠,使民生改善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要求真务实,立足实际,把群众愿望与可用财力和现有条件结合起来,找准、解决关键问题;要坚定信念,强化“为民理财”的思想,始终坚持财政资金依法花、科学花、阳光花,树立理财为民的形象。

(十二)科学理财,任重道远;改善民生,大有可为。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铿锵步伐,公共财政的蛋糕必将会越做越大,公共财政的阳光必将会惠泽万家,中原儿女的日子一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财茂民丰

何平

立国为政,非财莫举。善为国者,必先理民之财。

财如清泉,源远流长则生生不息;财似甘霖,倾情播撒则万物滋润;财是杠杆,运用得力则事半功倍;财乃食粮,仓廪殷实则民生无忧。

聚财为公,理财为民。“柴智”的《科学理财惠民生》,纵观历史,横揽现实,胸怀全局,立足本职,条分缕析何为理财,深刻阐述如何惠民,让我们明政之要,知财之重,更加坚定了为民理财的信念。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聚财讲方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张弛有度,与民施政,政善促民殷。

理财凭科学,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用活存量,做大增量,财多能国富。

用财重成效,收凭政策,支有圭绳,取之于众,用之于民,国脉系苍生。

建设中原经济区,我们人口多、底子薄、任务重,做好财政大文章,确立新的思想观念,运用新的工作方式,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为民惠民,关乎全局、事关发展、涉及长远。

为民理财,就要着眼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做大“蛋糕”,好钢用到刀刃上,集中财力办大事。

为民理财,就要着力转变、加快转变、持续转变,做优“蛋糕”,小资金推动大变化,巧用四两拨千斤。

为民理财,就要体恤民情、关切民生、维护民利,分好“蛋糕”,有钱先尽老百姓,阳光财政见真情。

为民理财,就要敢于负责、认真履责、尽心尽责,管好“蛋糕”,当家理财不言烦,责随职走无旁骛。

上一篇:XX年秋季学期高三期中总结表彰大会教师发言稿下一篇:不着边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