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2024-04-21

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精选9篇)

篇1: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刘市长:

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刘市长一行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亲临我县调研工作。我谨代表中共长宁县委、县县政府对刘市长一行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将长宁的基本县情及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长宁的基本县情

长宁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始建于唐初,因历史上“蜀每有事而长宁独晏阳自保,民族和睦相处,长久安宁”而得此名,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有汉、回、苗、彝、满、藏、哈尼、傣9个民族。全县辐员面积999.6平方公里,辖8乡10镇。有汉、苗、彝等9个民族,总人口43万人。县境内山川秀美、生态宜人、资源富集、物华天宝,拥有享誉中外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蜀南竹海及两个国家AA级旅游区梅硐石林和佛来山景区;拥有竹林面积4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99%,2006年被国家林业总局评为“中国竹子之乡”;盛产竹笋、竹荪、脐橙等农产品;岩盐、磷、硫、煤、白云山、石灰石、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享有“西南地质博物馆”之美誉。县城是“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是蜀南竹海的重要景区和支撑中心,是宜宾市的卫星城市和后花园。1

江泽民、李鹏、吴邦国、曾庆红、曾培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亲临长宁、视察竹海,给予了长宁人民巨大的关心和鼓舞。

二、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贯彻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今年以来,县委、县府将就业促进行动和农民工培训行动纳入了全县“十大惠民行动”,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全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今年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430人,占目标任务2910人的4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37人,占目标任务1100人的49%,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93人,占目标任务403人的48%。

一是实施再就业救助工程,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建全了救助对象档案,开设了再就业救助窗口,设立了救助电话, 优先安排救助对象就业。组织开展了“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建立了副县级以上实职领导、县级43个部门和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每户至少1人实现了再

就业。积极鼓励“零就业”家庭成员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就业。在县农贸市场增设菜摊位、在街道路口增设擦皮鞋摊位等用于优先租用给“零就业”家庭成员。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清退聘用的退休人员,努力开拓保绿、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用于优先安臵“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充分发挥县劳动力市场的职能作用,收集和集中一批职业岗位信息,不定期组织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免费为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站式”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二是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搞好就业再就业服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抓好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技师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80人,组织开展创业培训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有效促进了就业再就业。

三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全县范围内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共同努力”为主题,以“宣传就业再就业新政策、落实社保和岗位补贴、提供有针对性的援助服务”为工作目标,以“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培训、送补贴”为主要内容的“2007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四是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对农民工开展慰问援助。县委、县府于2月11日在县府710会议室召开返乡民工迎春座谈

会,县委刘立云书记、县府曾健县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与农民工进行了亲切交谈;认真清理各用工单位对农民工工资兑现情况,及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发现一起,纠正解决一起。

五是开展春运民工有序流动。继续做好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县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民工有序流动工作重要性,在县城客运站口开展了春运民工有序流动宣传活动,发放《长宁县县委、县府致外出民工的一封信》、《务工必读》、《求职实用手册》及各类用工招聘信息2000余份。

(二)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全面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增收。

今年以来,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5700人,占目标任务13000人的44%,其中,获证人数3800人,占目标任务8600人的44%。

一是建立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以县劳动力市场为依托,进一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将农民工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在每个行政村购买一个公共服务岗位,设立劳务开发信息员,积极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提供政策咨询、择业指导、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出行票务、办理进城求职登记证明等相关服务。

二是加强力度,强化培训,帮助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

积极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今年来,先后在开佛乡、竹海镇、硐底镇开展了“送培训下乡”活动。

最后,我们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促进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篇2: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泰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2011年,在省、市人社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就业工作的会议精神,夯实基础,健全制度,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县近一年来的就业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近一年工作成效

截至目前,我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2%以内,比市下达我县城镇登记失业率4.0%低1.08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3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9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596人;职业技能鉴定906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1768人,培训后有961人实现了就业;创业培训261人,培训合格人数261人,培训后成功创业人数104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43人;失业保险参保4312人,收缴失业金192.76万元,发放失业金657人次,发放失业金39.48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工作机制。

继续巩固人力资源市场“新三化”(发展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手段现代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落实责任。将促进辖区内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市、县、乡劳动信息网络,真正做到及时准确为辖区内劳动力传递劳务市场信息,并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批量转移及培训的组织协调和转移就业农民工的跟踪维权服务工作。二是规范流程。着力规范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标准,细化了各项服务流程,围绕“服务”做文章,全面提升就业工作的效率。今年来,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都建立了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台帐,农村贫困家庭基本实现“一户一就业”,农村劳动力得到合理有序转移。三是落实经费。积极做好预算,今年为全县每个乡镇和社区分别预算了一定数额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惠民工作经费,有力改善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条件。

(二)落实各项政策。

协调工商、税务、财政、银行兑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职工、回乡农民工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为推动全民创业,认真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我县广泛宣传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对象、范围和贷款限额,探索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对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的创业者,免除反担保手续,优先发放小额贷款。截至十月,我县已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09 笔,总金额达657万元。积极筹措资金为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全面落实培训资金直补企业制度。

(三)抓好各类培训。提升培训:围饶本县新兴的木材加工业、酒店及旅游服务业开展企业用工提升培训,培训后直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今年来完成906人,其中,木工专业267人,餐饮客房服务170人,超市营业员194人,船舶水手55人,机械木工220人;转移培训:依托各就业培训基地,紧紧围绕企业所需,积极开展定向培训和委托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目前已举办农村劳动力培训22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1768人,培训后有961人实现了就业。创业培训:261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培训合格人数261人,培训后成功创业人数104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43人。

(四)全力做优服务。

1、加强劳企信息对接。一是召开规模以上企业主及人力资源负责人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县内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行业特征、岗位要求、职业技能要求、用工数量、缺工情况等,以便在下一步工作中开展针对性服务。二是建立完善企业用工监测制度,确定了16家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对缺工情况实行每月一报。三是牵头建立企业用工QQ群,企业招用工信息随时通过网络传送到县就业中心,就业中心则通过就业信息电子显示屏,24小时滚动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实时传递给农村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及其他求职人员。

2、着力解决企业缺工

当红娘。一是2月15日与农办举办了第五届山海劳务协作暨农村劳动力就业专场招聘会。此次招聘会共邀请了陶金峰新材料、汉堂生物、恒立门业、绿山大有等32家优质企业到场招聘员工,为求职者提供木制加工、纺织和服务等2000多个工作岗位,有1500多名农村劳动力通过招聘会与用人单位达成求职意向。二是根据企业需求分别举办了农村造福工程搬迁人员就业专场招聘会、新上项目企业专场招聘会,园区企业乡镇墟日招聘会等十几场劳企对接招聘会,为应聘者提供就业岗位1800多个,招聘会现场有1200多人签订就业协议。

挖潜力。由于我县是人口小县,劳动力供应相对不足。据2009年调查统计数据,全县农村劳动力(18周岁-50周岁)资源总量6.3538万人,已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劳动力3.2万人,此外我县旅游相关产业比较发达,如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对有限。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的主导作用,依托各就业培训基地,紧紧围绕园区内企业所需,积极开展定向培训和委托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目前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1768人,培训后有961人实现了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3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596人,职业技能鉴定906人,为我县企业提供较充足的人力资源。

借外力。技术工人紧缺,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我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培训人员的实际情况,计划外聘教师开展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技工需求。落实职业培训资金直补用人单位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不断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把培养、吸引、使用专业技能人才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全县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数据库;落实《三明市人社局 三明市财政局关于对组织输入外来务工人员工作进行奖励的通知》(明人社〔2011〕55号)文件精神,鼓励成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鼓励企业员工争当“业余招聘员”,达到“招一个带一批”的招工效应,在全县形成“招工即招商,人人帮招工”的社会氛围。

练内功。组织具备条件的企业参加“诚信用工承诺”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用工并签订诚信用工承诺书,带动各类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范用工,营造诚信用工的良好氛围,提升企业公信力,增强企业吸纳劳动者的能力,缓解目前企业招工结构性短缺现象。目前已向全县90余家中小企业发出企业“诚信用工承诺”活动的通知,现有汉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三林木业有限公司、陶金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恒立门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回应承诺。我局正对企业摸底调查,对符合条件的认定为诚信企业,我局将为其免费发布招聘信息、优先免费安排春节后系列招聘活动、搭建劳务对接服务平台、落实促进就业和劳务对接的扶持政策,加大贴息贷款扶持力度等多项服务。

3、优化企业用工环境。一是维护农村劳动力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厉整治不法职介行为,取缔非法职介机构,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二是当好企业用工管理的参谋,帮助企业规范用工行为,防止和减少企业职工的无序流动,依法及时柔性调处劳资纠纷和矛盾,为企业主集中精力搞好发展出力。三是指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积极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问题,增强企业吸引力,使职工能“招得进、留得住、做得好”。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篇3: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一、晋宁县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

地处滇池南岸的晋宁县截至2010年末总人口27.78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为23.15万人, 占全县总人口数的83%,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昆明市大昆明开发格局的逐步形成, 晋宁县作为昆明西城和南城开发的重点, 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 征地拆迁的进度也越来越快。因征地拆迁所导致的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围绕晋宁县“四退三环”及八条入滇河道治理工作导致的农业产业结构转移,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晋宁县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劳转办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 与地方产业结构转型相结合。2010年开设的主要工种有:蔬菜园艺工、农作物植保员、绿化工、插花员、农机操作手、农机操作与修理工、家禽饲养员、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经纪人、乡村旅游服务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10多个工种。年末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9697人, 占全年目标工作任务的130.64%;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826人 (其中:国外转移3人, 省外转移551人, 省内县外转移6028人, 县内转移14244人) , 占全年工作目标任务113.73%。2010年全年累计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收入11074元。晋宁县农广校以农业种植技能 (蔬菜工、花卉工) 、鸭养殖技能 (家禽饲养) 培训为突破口, 把绿色证书培训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相结合, 培训绿色证书学员1500人, 发放绿色证书1500本。并在夕阳、双河、上蒜、昆阳、新街等乡镇开展初级蔬菜园艺工、农作物植保员、乡村旅游服务员、家禽饲养员等技能培训班8个, 就地就近为16-50周岁有就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就业培训438人, 经理论考试和实作考核, 有418人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行动计划招聘会6场, 提供就业岗位5213个, 3214人进场求职, 达成就业意向1258人。以小额贷款为龙头, 以妇女发展循环金为辅助, 以失地失业妇女为帮扶重点,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进一步加大小额贷款和妇女发展循环金的实施力度, 共发放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650万元、“贷免扶助”贷款80万。截止2010年, 晋宁县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亿元, 园区共有投产企业77户、新开工在建企业189户,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5亿元, 引进外资80万美元, 吸收从农村转移从业人员2347人。2010年, 全县116个村 (居) 委会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113人, 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数2000人的105%、收取养老基金3031万元。年内发放养老生活费累计5218人, 金额1127万元。100%实现社会化发放。参保人员领取了不同档次的养老生活费, 最高的每月629元, 最低的每月140元。陆续建立了一批信用村、信用组和信用户, 2010年, 在全县8个乡镇, 52个村委会, 发放小额信用贷款3400万元;积极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扶持, 涉及农户4290户, 使农村劳动力纷纷自主创业, 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源头活水。年内, 共解决贫困人口2500人。

二、虽然政府在失地农民再就业方面做了很多具体工作, 但总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 政府方面

作为宏观调控和土地征用主体的政府, 在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过程中责任重大, 是保护失地农民利益的主体。但在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现实问题上, 政府责任并不到位, 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重视程度不够。目前, 各地政府征用农民土地后往往采用经济补偿形式进行补偿, 但失地农民仅从眼前的利益来考虑, 也比较容易接受。然而, 一次性货币补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 且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缺乏长远生计打算, 坐吃山空, 导致生活陷入困境。

(二) 是失地农民的就业促进制度缺乏

就业是失地农民参与经济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失地农民维持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但现实情况是各地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做法是重视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而忽视农村失业人口的再就业。一直以来, 针对城市下岗工人, 我国都有相应的政策项目扶持。然而, 被排挤在城市就业岗位外的农村失业人员却没有相应的就业促进制度的保障, 没有一套针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制度, 没有搭建起一个针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更没有为了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所提供的创业优惠政策, 失地农民未能享受到真正的国民待遇。

(三)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农村土地对失地农民来说, 它不仅具有经济价值, 而且还具有就业和养老保障的功能。在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 只建立了城市社会保险制度, 农村的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建立, 加之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壁垒, 造成城乡之间多方面待遇的不平等。因此, 农民在失去作为保障和就业载体的土地后, 既不是城市市民又不是农民, 成为介于二者之间的“无业游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上受到多方面的制度障碍和限制, 不能享受下岗职工和失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待遇, 这种不平等不仅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利益, 而且更增加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难度。征地企业方面。因商业用途占用土地的企业, 除了在市场机制的框架内对占用土地进行经济补偿外, 还应该对失地农民提供优先就业的机会。可以优先考虑将失地农民安置在企业内部的无需专业知识的部门, 如保安、清洁等, 让其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农民就业的机会。但实际情况是, 占地企业招工时往往抬高门槛, 制定苛刻的用工条件, 以客观不能安置为由拒绝录用所占土地的农民。即使在“招工安置”下进入企业的失地农民, 也不能享受与其他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险, 加之自身的文化知识比较低, 素质不高, 企业改制时, 他们就会首当其冲地成为被精简的对象。

(四) 失地农民自身方面的原因

一是文化素质低和劳动技能单一。失地农民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和劳动技能单一的缺陷。调查结果显示, 失地农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由于文化素质低, 他们普遍缺乏长远打算, 加之长期从事农业耕作, 劳动技能比较单一, 导致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思想观念陈旧、择业主动意识差。失地农民普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致使许多用工单位不考虑失地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观念陈旧, “等、靠、要”, 思想严重, 再就业意识薄弱, 缺乏积极的心态去自谋职业, 过多的寄希望于政府和企业安置。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 84%的失地农民认为, 国家、集体征用土地后的就业问题应该由政府负责解决。这说明失地农民依然习惯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 没能把自己从长期以来对政府、集体的依赖中解脱出来。三是缺乏产业转型意识和技能, 外出务工受到语言障碍的影响, 缺乏资金的运作能力。一些失地农民就业观念相对落后, 缺乏艰苦创业精神。“脏”、“苦”、“累”岗位不愿干, 加之缺乏就业技能, 即使能找到就业岗位也很快因不适应技术更新被淘汰。根据现有政策规定, 能享受保障的失地农民, 女性年龄在55周岁、男性年龄在60周岁, 而在这年龄之前, 无收入来源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不能享受低保, 这部分人在享受低保前生活无着落;即使达到标准能够享受的, 每月仅靠80元的低保, 远远低于目前城市的最低生活水平, 难以维持生活。

三、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县级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国土资源局负责征地补偿, 公安局负责做好“农转非”工作, 劳动局负责就业培训工作, 民政局、社保局、人寿保险公司负责社会救济、养老保险, 扶贫办负责扶持产业开发, 为失地农民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 发展经济, 创造就业空间

工业化是带动就业的基础, 工业化进程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直接的需求, 而工业化对服务业的衍生需求也增加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政府应通过改善投资环境, 加大招商力度, 加大发展第三产业来发展经济, 创造就业空间。

(二) 建立公平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 有必要合理分类提高现行补偿标准

对纯公益性项目用地仍由国家统征后拨付, 但应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对准公益性项目用地, 除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还应允许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同征地主体协商谈判, 让农民分享所征土地的增值收益;对开发性项目用地, 引入谈判机制, 让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作为市场主体一方, 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三) 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1. 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

培训要根据失地农民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愿等, 开展多层次培训。政府有关部门要协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针对不同岗位进行对口职业培训, 并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即先在培训机构学习文化理论知识, 然后到定向单位学习实践知识政府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对培训单位进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等方式加强对培训单位的监管, 促使培训单位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费用要遵循“政府补贴与农民合理分担”的原则, 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和法律责任。

2. 应转变失地农民的观念。

鼓励失地农民破除“等、靠、要”的思想。使失地农民由原来散漫的小农意识转变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纪律性强的企业管理意识通过大众媒体, 加强择业观念的教育。使农民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 树立工作不分高低贵贱, 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

(四)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针对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 为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 应该坚持低标准缴费, 并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在国家财政负担有困难的情况下, 应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及征地主体各负担一点的筹资机制中国的传统和现实决定了社会养老不可能替代家庭养老, 不能把养老的责任推给家庭后只是事后被动的监督。精神宣传和励远远不够, 要求建立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相一致的约束机制, 加快完善地方性老年法规, 让失地农民的生活针真正得到保障。

调研小组组长:费翔

篇4: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一、建立新增就业岗位信息网络

劳动就业部门要建立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信息收集网络,实施全方立体式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大力实施就业岗位资源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的区域内,把用人单位新增的就业岗位信息通过网络或其他现代化手段予以整合,能够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并将所掌握的此类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交流和发布,使就业信息共享,需求者与被需者皆知。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镇、区、街道、居委会等基层劳动保障机构所管辖的范围相对较小,他们具有灵活机动的优势,可以直接深入到用人单位,了解新增岗位信息,并随时随地将所掌握的信息汇总分析,然后由县级劳动就业机构统一整理归类并统一对外发布。三是大力推行兼职劳动力资源协管员制度。通过在部分企业设立一名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兼职人员,及时将所在单位新增岗位信息汇总上报,使岗位信息管理工作在最基层有人负责、有人落实。四是对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控。通过对所在区域内的重点企业进行定期分析,可以基本上掌握在某一个阶段能够提供岗位的企业,对这部分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安排专人负责,随时了解他们的新增岗位情况。五是要随时掌握新开工的各类企业情况。这部分企业往往是劳动力需求的大户,能够提供较多的新增岗位信息。对此可以积极与经贸部门、工商部门以及园区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争取他们的支持,掌握新增的岗位信息情况。

二、引导用人单位申报需求信息

要引导用人单位自觉把新增岗位需求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劳动就业部门必须有足够的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劳动力资源储备,从而吸引企业把新增岗位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企业有了空的岗位,劳动就业部门能够随时向他们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自觉把新增岗位资源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劳动就业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千方百计地为企业用工服好务,真正地把劳动就业部门建成企业不可或缺的“娘家”。对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劳动就业部门责无旁贷,要积极帮助解决,尤其是要做好职工培训、劳动管理、建章立制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劳动就业部门要做好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信息申报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宣传渠道,增强企业负责人的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地把新增岗位信息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

三、加强依法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新增就业岗位信息工作的依法管理也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有效手段。劳动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非法招用工、非法职业中介等活动的打击,净化劳动力市场,对未经批准擅自招用工以及在用工过程中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力就业,促使用人单位自觉向劳动就业部门申报岗位信息。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企业新增岗位申报制度,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企业新增岗位信息申报制定相应的法规,做出必要的规定,从法律角度加以必要的规范,对不按规定自觉申报的企业给予必要的处罚,实施依法管理。

篇5: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酷暑难耐,你们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欢迎。根据南委办函[2006]33号文件要求,对照检查内容,我县认真地开展了自查,现将我县2006年上半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实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调控。从中央、省、市去年召开再就业工作会议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它放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加以认识。今年3月初,县委、县政府分别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将今年定为再就业工作落实年,作出了进一步加快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决定,并以蓬委发[2006]13号文件下发各区乡镇和县级部门。为了及时贯彻县委常委会议精神,3月上旬,县政府召集县劳动保障、工商、税务、经贸、民发、建设、宣传、广播电视、相如办、就业等相关部门召开了2006年首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在会上,各部门总结了去年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县政府领导对2006年就业及再就业工作作了具体安排与部署,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5月26日,县政府分管领导又主持召开了有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卫生、防疫、就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第二次就业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专门对《再就业优惠证》年检工作作了统一安排,就如何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作了专题研究。这些会议,不仅统一了全县上下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思想,而且对再就业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新的举措。

二是建立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从去年以来,县委、政府始终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2006年4月县目标办以蓬目办发[2006]7号文件将新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县委政府2006年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分解落实到各区督导办、相如街道办事处、县级各有关部门,再一次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并定期不定期向县委政府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了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任务,今年5月,县劳动保障局又以蓬劳社发[2006]40号文,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持《再就业优惠证》就业人数,帮助“4050”人员就业人数,劳务输人数,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和网点数,通过社区实体和网点就业人数分解落实到了各基层劳动保障所,并定期考核通报。

(二)拓宽渠道,增加岗位,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再就业机会

2005年,我县通过抓企业改制、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资产,增加就业岗位2600余个。在总结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我县继续把企业改制、招商引资、社区扶贫与再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进外来企业,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容量大的个体私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有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结合经营城市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促进跨区域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今年1—6月,全县新增就业岗位2363个,其中净增就业岗位1836个,占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2820人的65.1%,帮助1043名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占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1600人的65.2%。

一是招改结合,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创造岗位。今年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和改制工业企业,强力推进“两改一加强”工作,新增就业岗位1013个,吸纳下岗失业人员837人。上半年,我县引进遂宁客商高兴贵投资买改制企业资产,新组建XX县天府兴贵公司,新增就业岗位259个;南充客商刘定金租赁长期停产的会龙丝绸厂,新组建金伟丝绸纺织公司,新增就业岗位143个;充分利用原XX烟厂部分闲置资产,招引南充玉成实业公司落户XX,新增就业岗位160个;去年落户XX的招商引资企业赛克斯丝绸纺织公司新增岗位46个,金华纺织公司新增岗位84个,齐祥食品公司新增岗位32个,恒星钢铁、嘉宝汽车、金坛电化公司等工业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净增就业岗位289个。

二是政策推动,兴旺商贸服务业创造岗位。上半年,全县商贸流通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18个。其中五星超市、万家超市、双虎家俬、菲菲美容美发中心、同济医院等16户商贸服务性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7人。

三是扩张城镇,加快城市化步伐创造岗位。运用税费减免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兴办各类经济实体129个,发展社区服务网点196个增加就业岗位613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34人。其中:相如广场周围的餐饮娱乐、保健按摩、美容、花店,新增加了就业岗位317个。同时,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创岗352个,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5人。

四是依托社区,发展公益性事业创造岗位。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面向社区居民服务和经营城市、新开发保洁、保绿、托老、托幼、环保、卫生、交通等公益性岗位267个,全部用于安置再就业困难人员。

五是积极开展社区扶贫,帮助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一是结合“三百工程进社区”,为下河街、新华街、小南街329户救助对象建立了救助联系卡,实行定点帮扶,送去资金、技术、就业项目。春节期间,县委政府每位领导、县级各部门领导给特困帮扶对象每户送去慰问金200-500元。二是县总工会、县就业局开展以“奉献一片爱心,关心弱势群体”为主题的再就业救助宣传活动,发动民营企业献岗31个。三是由政府出资在红旗综合市场购买摊位28个,建立再就业示范园,在小南街租用铺面40个,建立再就业救助示范街,完全用于安置再就业救助对象。四是建立健全摸底调查、受理救助申请、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大力开展“一走五送”活动。五是运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税费减免,鼓励民营企业招用“4050”人员116人。

(三)加大投入,落实政策,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一是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我县在原安排的50万再就业资金、劳动预备制专项资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资金规模不减的情况下,增加安排再就业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今年,县级财政按南府发[2006]96号,预算安排再就业资金50万元,现已到位20万元。

二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扶政策。上半年,我县在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已基本配套的基础上,重点在简化手续、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免费职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等扶持政策上下功夫,扶持金额达127.9万元。其中,为527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38万元,为8家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民营企业减免税费29万元,为296名下岗失业人员落实社保补贴20.1万元,为575名下岗失业人员落实岗位补贴6.9万元,为747名下岗失业人员免费进行职业介绍,免费金额达5.2万元,为738名下岗失业人员免费进行职业培训,免费金额达28.7万元。通过政策扶持,539名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之路,8家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504人。

三是切实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按照“应发必发”的原则和“个人自愿申请,逐一公示核实,严格审核发证,凭证落实政策”的程序,千方百计加快《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今年上半年,对符合办理《再就业优惠证》条件的216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优惠证,并且采取领证参训的办法对所有领证人员免费进行了创业培训,同时,对五星超市、钟灵电脑、双虎家私、XX宾馆等11家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审核认定,其税收优惠、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基本到位。

(四)夯实基础,强化服务,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竞争力

一是充分发挥社会公益介绍所的作用。努力开展职业介绍工作,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月,县就业局、县总工会和森源职介所发布招工信息78条,提供就业岗位2715个,成功介绍836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747人,再就业困难人员98人。

二是加快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职高和社办学单位,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形成了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资金补贴机制。县就业局购置计算机教学设备20台,常年开设计算机培训班;县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占地10余亩,新建一所以缝纫工技能培训为主,集培训、生产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分类,年可培训缝纫工800人(该中心已进入招生准备阶段);从攀枝花引进外地客商张寿云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一所集计算机、电工、焊工、美容、美发等10余个专业的民办五星职业技术学校;与南充玉成实业公司、赛克斯纺织公司联系,采取定单式的实地培训。今年上半年,我县在各个培训基地共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38名,培训结业后556人实现了再就业,就业率达75.2%。

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配置了劳动力市场局域网设备。今年5月份,一个占地3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已竣工建成。目前,已按“新三化建设”要求购置了计算机、服务器,规划了局域网,设置了前台服务区,工作人员已进场,办事程序已上墙,并按照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城乡劳动者服务、个性服务、贴心服务、高效服务、诚信服务,通过人性化服务和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咨询、职业指导、保险接续“一站式”就业服务,帮助37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四是完善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平台建设。全县所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做到了“六到位”,相如街道办事处以及河舒、锦屏、徐家等中心镇和各社区再就业救助站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情况台帐,外出务工人员台帐、职能、职责、办事程序已上墙。特别是相如办和中心镇所在劳动保障所的工作人员经过多次的业务培训后,工作很有起色。磨子东街社区就业服务站对辖区的再就业工作开始实行计算机管理。

五是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今年4月,我县以城区为重点,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县政府以蓬府办发[2006]75号文件转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活动的通知》,明确了各部门在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工作中的职责及目标任务。县就业局、相如街道办事处将下河街、磨子东街社区作为首批“充分就业示范社区”进行了规划,购置了办公培训用的桌椅、黑板、计算机,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收集、整理各种软件资料7本,该社区通过兴办经济实体、服务网点、劳务输出等方式拓展就业门路,已使136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率达96%。

(五)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努力打造就业及再就业工作新亮点

一是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逐渐缓解我县的就业矛盾。去年企业改制、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2600余个;今年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做强企业,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丝绸、纺织、食品企业,增加就业岗位1030个。

二是始终坚持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环节。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社会办学实体,再就业培训基地对下岗失业人员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职业技能和SYB创业培训,帮助738名下岗失业人员提高再就业竞争力。今年5月,县就业局针对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投资200多万元,占地10余亩。新建了一个起点高、载规模大,集培训与生产为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该中心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技能操作、技能培养为主要内容,开设了电车缝纫、电工、焊工、计算机专业。

三是积极关注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就业与生存问题。我县在全省率先对失地农民进行摸底调查,将其作为再就业优惠扶持对象,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将失地无业农民纳入了城市居民低保范围,同时拟定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办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唐钧教授、张时辉博士获悉后,亲临我县进行专题调研。

四是积极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在小南街建立了再就业救助示范街,对愿意自谋职业、再就业困难的40户下岗失业人员给予了租金补贴。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县将按照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再就业各项工作:继续将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就业岗位1100个,帮助7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弱势群体再就业300人,对符合享受税费减免扶持政策的人员做到应免尽免,大力开展再就业和SYB创业培训,力争使培训人数达到850人。

(一)构筑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通过建立政府责任体系,集中力量解决劳动力市场就业瓶颈,更加有效地调动全社会促进就业的积极性,形成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的新格局。在强调政府承担促进就业首要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类人民团体、各种经济组织、各个新闻媒体以及各级社会管理层面的积极作用,将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转变为政府主导的社会责任,以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为促进就业做出贡献,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党和政府的社会目标。同时,对传统行业、产业调整中的减员按照法定程序实施有效监控,重点解决就业特别困难的失业、“协保”人员的就业问题,原创文秘材料,尽在网络。切实抑制失业率上升势头,有效改善失业人员的结构。

(二)营造有利于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创业环境。大力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自业和自主创业,着力发展小型、微型加工和服务企业,以扩大就业容量。全面系统地营造有利于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创业环境,从创业项目的产生、“孵化”到成长,提供全过程的支持和服务。在企业孵化过程中,充分运用扶持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形式,使更多的项目通过非正规就业组织的孵化,脱胎为小型、微型企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重点运用开业指导服务平台,通过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并组织更多的志愿者队伍和专业指导机构,支持非正规组织和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成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扶持政策,使实施税费减免、贷款担保和贴息、免费培训、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劳动者创业提供全过程政策指导和支持。

(三)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为了更好地化解劳动力市场中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矛盾,培养一大批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同时又鉴于“4050”人员技能单一导致其市场就业困难的历史教训,把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工作重点,通过“职业培训运作市场化、社会培训资源集约化,培训考核鉴定标准化”,培养大批高技能职业人才。将培训的工作内容由转岗、上岗培训转向中高层次技能的提升,将培训的目标领域由传统制造业转向核心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促进就业体制。逐步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就业一体化。一是失地农民享受与城镇劳动力相同的就业服务。尽量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并与县市就业服务机构实现信息互通。失地农民有就业愿望的,可以到户籍所在的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进行求职登记,享受与城镇失业和“协保”人员同样的免费职业指导、职业培训、非正规就业、开业指导以及贷款担保、贴息等服务与支持。二是离土农民享受与城镇劳动力基本相同的就业政策。离土农民自谋职业或企业招用离土农民的,可以享受与城镇失业、“协保”人员同样的税费优惠政策。

(五)构建与就业形式多样化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适应各种灵活、弹性和城乡流动就业的要求,我们将按照“覆盖面广一点,网络密一点,支撑牢一点,水平低一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具体措施上,进一步确立社会保险个人参保的主体地位,完善个人独立参保机制,支持多头参保、灵活参保的方式。积极探索研究将过渡时期不同的社会保险缴费费率、待遇计发方式逐步统一,使劳动者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保险环境下参与市场的就业竞争。努力适应城市化、城镇化过程中劳动者对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客观需求,在介于中心城区和农村两大社会保险模块之间建立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并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

(六)完善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服务。逐步建立社会化就业管理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组织在政府、支撑在社会、工作在基层、落实在社区的管理服务系统,形成四级管理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建立电话咨询中心、开设服务网站、免费发行劳动保障报、发送政策宣传资料等方式,构建了政府与不同市民群体多层次沟通、多形态对话的便捷通道。着力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管理服务系统。

三、就业及再就业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以及恳请市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大龄和有特殊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较大。“4050”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技能单一,观念陈旧,用工单位很少招用,自谋职业和自主 创业能力又较差,再就业比较困难,目前我县有“4050”人员和身体残疾的下岗失业人员4200余人,其中:有就业愿望而未有就业的人员有860人。

篇6:县级单位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

今年,县政府下达城乡劳动力新增就业再就业总数为2.5万人,其中城镇为9000人(市目标任务为4000人),农村为1.6万人。截止6月底,完成情况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326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7816人,就地转移2601人,完成任务城镇为36.3%,农村为65.1%,完成总任务为54.7%。

二、主要做法

(一)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年初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乡镇、各经济主管部门及各个开发区,半年、年终全面考核。列入县政府工作评价体系内容之一。

(二)落实政策扶持。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文件、电视、报纸、印发宣传材料、开展咨询活动等把有关政策交给广大城乡劳动者。二是争取资金对城乡失业、失地、失海及富余劳动力实施培训免费或补贴,推进技能促就业计划,共培训8147人,应补资金300万左右,培后就业率达64%。三是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符合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享受对象4672人,应补资金360万。四是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做好职业介绍补贴的有关工作,全县4000余人,涉及资金16万余元。

(三)加强就业服务及职业培训平台建设。在克服地方财政无力支持、人员缺乏、基础设施不具备等困难情况下,通过多方争取、逐个推进、强力规范,建立健全乡镇劳动保障所和**镇社区工作站,实施“镇镇通”工程,使就业服务管理覆盖全县;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审批5个民办非企业培训学校,总数达36个,基本满足城乡劳动者对培训的需要。

(四)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台帐。组织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做到人员底数清,大力开发县内外就业岗位,总数达2万个以上,组织大型招聘会两次。开展对就业管理、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三次检查,督促增强人员素质、加强场所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扶持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由于地方财政无力支持,各项补贴不足,整体工作难以上规模、上水平。地方资金不配套,也影响省补资金足额到位,就业再就业举步维艰。同时,群众意见较大,由此产生上访问题较多。

(二)少数乡镇、部门重视不够,工作不力。上半年有9个单位未完成序时任务,其中有四个乡镇,一个开发区、一个主管部门没有上报新增就业再就业人数。

(三)就业稳定性差。临时就业占就业人数70%以上。

四、下半年打算

(一)继续强化目标管理,并落实责任制度。

(二)努力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三)继续开发就业岗位,并把创业培训作为重点推进,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强化权益保护,促进稳定就业。

篇7: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汇报解说词

今年,××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劳动保障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县直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积极配合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劳动保障部门全力以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以实现就业再就业为目标,以制度化、专业化、社会

化为标准,积极采取措施,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并引导外出民工有序流动,有力维护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一、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不少人都说,就业局变了。是的,××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岳祥金同志带领下,无论在形象上,还是在工作上都变了,过去办公环境“脏、乱、差”不见了,展现在眼前是清洁、干净、舒适的办公环境,过去工作散漫现象没有了,展现是严肃、活泼工作作风,他还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到诚信服务、高效服务、满意服务、贴心服务。××县劳动就业管理局一点一滴变化无不凝结着岳祥金同志的心血。

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新增就业岗位7650个,占全年任务的15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00人,占全年任务的121;“4050”人员再就业840人,占全年任务的233;免费再就业培训946人,占全年任务的556,免费提供职业介绍920人,占全年任务的108;全县小额贷款发放75.5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7;《优惠证》发放2230人,占全年任务的123;新增劳务输出43000人,占全年任务的430;培养创业小老板为52名,占全年任务的236;原创:http:///安置公益性岗位120人,占全年任务的12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为了更好地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县劳动保障局在就业局一楼筹建了劳动力市场,已于11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

二、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劳动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分析部署劳动保障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解杰昂为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组织,同时各乡镇、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并制订出台了《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有力促进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

(二)抓舆论宣传,促就业。

为认真做好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让群众及时了解劳动就业政策,传递就业信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内部发行《××劳动就业》简报,让各乡镇各社区及时了解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截止目前已发行六期,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为了更好地保护外出民工合法权益,让下岗职工及时了解国家的扶持政策,我们编写了《务工指南》和《再就业优惠政策汇编》等宣传材料。为了更好宣传国家就业政策,3月8日我们举行为期一周“再就业政策宣传”活动,出动车辆50余次,发放传单2000余份,4月25日举办“安徽省劳动合同宣传日”,受教育群众达3000余人。

(三)抓劳务输出工作,促就业。

为了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维护民工合法权益。春节前夕,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赴山东江浙一带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先后与浙江上虞卧龙集团、山东淄博、江苏海宁等地知名企业签订长期劳务合同。为了保障春节期间劳务输出工作有序进行,我们抓住春节后外出民工高峰期,精心谋划,认真组织,谨慎操作,积极疏导,已将5000多名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往沿海城市及全国各地,使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又上新台阶。目前已建立了浙江、江苏、广东劳务基地,切实缓解我县当前日益紧张就业压力,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劳务输出工作的组织化程度,近期我们积极协调筹备资金开设了劳动力市场。为净化劳动力市场环境,9月15日,我们举办了为期三天的职业介绍所暨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带领他们认真学习《劳动法》和《安徽省劳动力市场条例》,并进行了考核,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业务能力。

(四)抓好社区平台建设,促就业。

篇8: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一、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新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办旅游专业5年来,每年组织学生到崀山景区、县内三星级酒店见习1次。学校设置了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各一间,能对酒店服务进行一些简单的技能操作培训。每年 “黄金周”或旅游高峰时期,县内部分旅行社来到学校调选优秀学生带团或跟团实习。顶岗实习地点多在宾馆和酒店,只有极少数同学进入旅行社实习。 进入实习阶段,学生缺乏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几乎终止培养。

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校内实训不足

新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受办学场地和资金等制约,旅游专业仅配备了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各一间,仅能对酒店服务进行一些简单的技能操作实训,而导游方面的实训几乎为零,只能在教室里模拟开展,远达不到实训的效果。

2.校外实践欠缺

新宁县职业技术学校虽与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 以下简称 “崀管局”) 、 新宁县旅游局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与崀山旅行社、青年旅行社等5家旅行社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没有真正实现深度融合与合作。

崀管局、新宁县旅游局仅在专业建设上进行宏观的指导,学生到崀山景区实习的时间也很少,一是考虑学生到崀山实习的安全问题,二是考虑学生实习的车旅费、门票费等开支相当大等问题。

校企合作企业的旅行社需要长期聘用的导游数量有限,同时他们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验、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在校学生或是应届毕业生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因为质量不高,旅行社很少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

3.师资力量薄弱

新宁县职业技术学校现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7人 ( 含向社会聘用2人) ,在编在岗旅游或酒店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仅有2人,通过培训转型的有3人。而通过培训转型的专业教师,毕竟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有限,对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经验存在一定的欠缺。 因此,现有师资勉强能完成校内的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无法再胜任学生校外实践、实习指导工作。

4.评价标准缺乏

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的考核主要以书面考试成绩来评价, 而实践教学必须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评。新宁县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考核,缺少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学生对实践学习到底要达到什么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对实践学习缺乏目标性。

三、解决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探析

1.规范实践课程体系

旅游专业的实践课程应由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专业技能考核等组成。学校应成立由专人负责的实践课程管理机构,在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旅游就业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经过科学分析后正确地、动态地调整好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好实践教学方式,安排好实践教学时间,制订好考核评价标准,并出台相关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按计划进行。

2.夯实校内实训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岗位技能实训室和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要求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学校应当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加强校内各种相关设施的建设, 建好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总台等现代化实验室,配备好相关的实训设备,确保校内实训课程的顺利实施。旅游专业还应建设好形体房,加强学生形体练习,提高学生外在形象气质,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3.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在企业的实践教学是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实践教学,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上都得到提高和加强,从而初步认识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涵盖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等旅游产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要切实与各合作企业加强合作。在旅游专业导游方向的实践教学方面,崀山应成为学生的 “天然课堂”,学校要与崀管局、新宁县旅游局协调,为学生进入景区见习、实地教学和实习等提供便利; 旅游专业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的实践教学,应至少选择县内一家三星级以上的宾馆作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强教之本,学校要建设好 “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市场对旅游实用人才的需求培养。要采取 “走出去、引进来” 的办法增强教师队伍力量。所谓 “走出去”,就是鼓励老师脱产进修或参加相关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老师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鼓励教师在取得教学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一系列的中级或高级技术职称,或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 “引进来”就是聘请企业领导或是具有影响力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做学校兼职教师,重点做好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工作,保证业务中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能及时反映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积极开展技能比赛活动

学校要广泛组织开展各项技能比武、实习汇报表演等活动,技能比武可分模块进行,如导游基础模块、客房基础模块、餐厅整理模块、餐厅服务模块等,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后要举行一次技能比武 活动,评选模块 “学习之星”,可邀请专业教师、行业精英、优秀校友做评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或观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能够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开展活动, 教师能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 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加强顶岗实习的指导

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服从、质量、管理等意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并能胜任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不能终止培养,而应加强指导,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本文结合新宁县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该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提出了规范实践课程体系、夯实校内实训场地建设、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建议。

篇9:长宁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该县主要措施:一是搭“鹊桥”,给求职者送岗位。县人社局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今年以来,该县举办两场大型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9000多个,为6000多人次提供就业政策咨询。

二是办培训,给农民工送技能。该县以“农民夜校”“田间课堂”“流动教室”“移动考场”等灵活形式开展订单、订岗、定向式、点菜式培训。今年以来,该县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期,培训人数489 人。

三是用政策,给创业者送资金。该县通过多种形式就贴息创业担保贷款的范围、贷款额度、申报程序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截至目前,该县已发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47笔,发放金额445万元。

四是建园区,给创业者送平台。该县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园区已扩大到1335亩的规模,共19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8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安排就业岗位1000多个。

五是抓监察,给劳动者送“维权”。该县扎实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以及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活动,累计对184户用人单位实施了劳动监察,涉及劳动者3127人;接受群众举报投诉28件,结案26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2起,涉及劳动者41人;为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431万元,涉及劳动者246人。

上一篇:左中校园执勤检查组工作方案下一篇:非机械专业金工实习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