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2024-04-10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通用8篇)

篇1: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峡山中学

2014.9

普职融通资源共享实施方案

“普职融通”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间为解决专业师资缺乏、场地及设施等不足,本着资源共享、共育人才之目的,让学生走出校园,跨地域学习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整合区域内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师资、设备、设施等,打破长期以来普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格局,在实施真正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实施真正的人才共育。

从学生层面而言,普职之间的资源融通,不但消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普通教育重理论、职业教育重实践的固式,而且普职师生之间的交流、流动,实实在在地消除了彼此间长期以来形成的藩篱,从而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社会的层面而言,通过“普职融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实践,去体验、感受职业环境,不断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普职融通”产生的背景

“普职融通”模式,非中国首创,它的产生和存在既有着历史的积淀,也有着对国外先进理念的借鉴;它的诞生和存在,既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也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1.历史积淀

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敢为人先,直面他所处的“死教育”时代,向其宣战,并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普职融通”模式的很多思想或举措大抵都源于此。美国1989 年发布的《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规定,所有6 周岁适龄儿童,自上小学时就要进行与就业相关的十二种能力、六七十项“指标”的训练。这些堪称加强版的综合素质教育,单凭某一学校独自为之,肯定难以完成。英国在1986 年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和普通教育的文凭、证书相对应,可与普通教育高级证书一样,成为进入大学的资格证书。英国的这一“壮举”开辟了普职互认的先河。2.理论支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 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校教育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一个方面的长处。“普职融通”的实施,让学生智能的开发和长处的发现变得更加轻松快捷,是多元智能理论在实际教育中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建构”和“能力生成”的过程。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通过接触客观世界,与物质、技术及他人进行“交流”,发现知识概念及其联系并运用之。学生由求知者变为发现者和生产者。“普职融通”有效地实现了学科知识构建与专业能力培养,课本教材与设备设施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学生手脑协调发展,是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最佳结合形式。3.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满足不中职校“普职融通”模式探究

二、中职校“普职融通”的资源共享途径

通过先前对“普职融通”产生的背景追溯及目前国内“普职融通”现状分析,结合教育实际,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打通“普职融通”之路。1.普高升学新途径

每年一度的普通高考万众瞩目,对于考生来说更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虽然高考录取率逐年提升,但每年仍存在着大批落榜学生。江苏省早在上世纪90 年代便开辟了面对中专、职高生的对口单招考试。随着单招考试的日益发展和日渐成熟,新的运行机制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形成的“3+X+Y”模式,不但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不限于中专、职高生),而且对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理论知识略显薄弱的学生,在普高的竞争中根本无优势可言,参加高考,最多只能考个不入流的专科学校。倘若加入单招大军,由于单招对文化课程要求相对较低,他们的弱项未必凸显,如果兼具较强的动手能力,对Y(技能)成绩的提高必然大大有利,实质上也就向大学更迈进了一步。可以说是找到了一条通往高等院校的捷径。

2.资源共享直通车 职业学校因其在专业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在设备、设施上具有普通中学无可比拟的优势;职业学校教师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极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职业教育一旦与普通教育有机融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无论是帮助中小学开设技能选修课、劳技、通技课,还是提前感受职业情境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⑴选修课。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对知识渴求不仅关注其长度,而且更加关注其宽度。基础文化的增长,是其知识长度的伸展;能力、素养的提高则是其知识宽度的延伸。普通教育中选修课的引入,特别是技能型选修课的引入,对学生的素养提高、能力锻炼等意义重大。普通中学,一方面由于设备、设施等限制,技能课程无处可上;另一方面,师资的匮乏,使得技能课程无人可上。此种状态下,若勉强上马而为之,势必得不到良好效果。倘若同职业学校“攀了亲”,放手让学生到职业学校上选修课,或将职业学校教师请回去,眼前的谜团定然会“烟消云散”。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下,接受一个全新理念的教师授课,不但视野得到了开阔,新鲜劲儿也倍增,做中学的快乐自然尽享其中。眼下,为不断丰富选修课的内容,普通中学一方面要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论证,开设出既让学生感兴趣,能使他们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的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兼顾“亲家学校”师资、设施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开设出实用的、个性化的选修课程。⑵劳技、通技课。普通教育学校,除了基础课程之外,基本都开设有劳技、通技课程(初中阶段为劳技,高中阶段为通技)。笔者在对部分学校进行广泛调研后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劳技(或通技)课程开设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虽然课表上每周安排有几节劳技(或通技)课程,但实施时均被语数外等基础学科替代;有的限于场地设施,劳技(或通技)课程开设时只能在班级教室中展开,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更有甚者,限于教师水平,竟完全把劳技(或通技)课当基础理论课程来上,根本起不到真正的实施效果。对技能、设施要求如此之高的劳技、通技课程,倘若引入职业学校,让学生步入职校的实习工厂或专业操作间,在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的指引或带领下,尽情地动手制作自己想做的东西(DIY)。不论从对学生减负、普通教育发展,还是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加强学生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等,都有着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⑶感知社会、感知实践。笔者在各类中小学实施了一次全面的关于对未来职业内容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小学生虽然基本有了所谓的理想,但多数理想的诞生令人啼笑皆非,内容问题更无从谈起;初中生的理想,虽说经历了一定的时间考验,但具体的内容他们往往只能说出一点点皮毛;高中生的理想,按理说应达到深思熟虑了,可一旦它们与现实对接时,绝大多数人依然是一脸茫然。综上不难看出,这些学生整天待在自己的学校,接触的同学和教师也都是视野相对固定的群体,繁重的学业限制了他们同父母、邻居、朋友等接触的机会,接触社会少之又少,了解社会谈何容易。倘若将这些学生定期带到职业学校,定期让其深入实习工厂、深入技术实验室,让他们逐渐接触未来职业涉及的领域、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经历一定次数后,势必对其决定未来理想有着极大的帮助。也是让学生们感知社会、感知实践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方式。3.学分互认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逐步步入“普职融通”行列,甚至向纵深方向深度融通。同一地区的普职学生互转、学分互认,便是深度融通的一个方向。近年来,普高热方兴未艾,“择校”、“借读”等现象依然火爆。虽然这些“择校”、“借读”大军中不乏有成功的案例,但多数后来均由于基础等原因读不下去了。怎么办呢?在没有实施“普职融通”之前,基本无药可医,可一旦与融通对接上了,打包进职校,参加单招考试进入高等院校,或经过一定时间的专门化的培训(对接职教专业教学计划和企业用人标准),最终步入社会(推荐就业),应该是个明智的选择。与此相对,那些当初选择职校的学生,进了职校后,如果发现自己文化成绩不错,也能转到普高,去圆自己的大学梦。

以上所述的学生互转实质上是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之所以能得以实现是建立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的。随时可以转出去,随时也可以转回来。但无论何时转,在任一学校所修得的学分都是可以互认的。另一方面,如前所说的劳技、通技课程也可以换成普通中学生到职校学某项专业技术,用所得的学分来“冲抵”劳技、通技课程的学分;职业学校学生也可以到普高选修人文、艺术类课程,所得学分也可用来“冲抵”职校的基础课程学分。“如果普职融通,学生就有了二次选择学业的机会,有些上了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很不适应高中课程,可以申请到职业学校就读,而有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发现自己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很有潜力,也可以申请到普通高中就读。融通的普高和职校,实行学籍、学分互认。”这是南京市教育局吴晓茅局长关于“普职融通”对学生实施互转、学分实施互认的一段经典阐释。

“普职融通”整合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资源,实现普职学校携手合作,资源共享,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为学校人才培养攻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以及合并重组等布局调整方式,都是地理位置调整的范畴。地理位置的调整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盘活现有的职教资源,提高学校综合实力,而且能带动层次、类型、专业、办学主体等其他结构性因素的全面优化。中职学校的布局结构调整应该综合考虑其各类资源的整体优化,而不能单纯为了扩大某所学校的规模而撤并其他学校。下一步,可以继续通过地理位置的调整,使中山市职业教育能够做到主体结构多元、功能结构完善、层次结构配套、专业结构优化、数量结构合适。从而实现全市职教资源的有机统一和办学效益最大化。

篇2: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项目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普职互动、促进学生成长”为宗旨,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横向互通,实现两类教育在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师资建设、课改成果等方面的借鉴与融合,开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生交流通道,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意愿,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成长平台,从而进一步完善符合区域社会特性的教育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普通教育深化课改和社会对高质量教育诉求强烈的现实背景,我们以稳妥、有效为项目基本原则,先展开试点摸索,再逐步向全县推开。本项目先期以县高级职业技术中心学校(简称职教中心)、柔石中学为项目试点学校,选定职教中心国际贸易专业为试点专业。2015年在职教中心招收“普职融通”(下简称融通班)1个班40名学生。

2、合作共进原则

普职融通项目的起点是建立职教、普教学生交流通道,最终目标是实现两类教育资源、教学模式的交流合作与共享共赢。合作学校以融通班为纽带,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职业技能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法改革、考试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合作互动。

3、多元发展原则

普职融通项目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本项目以“自主选报、考试选拔、定向发展”为策略,实现组班学生在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技能特色等方面的多元发展。

三、项目实施办法

1、招生与学籍管理

(1)招生计划。柔石中学与职教中心合作共组国际贸易专业普职融通班40名学生。

(2)报名录取。中考后学生可填报职教中心普职融通班志愿,柔石中学与职教中心严格按县教育局招生办有关高中段招生录取办法录取。

(3)学籍注册。考生录取后学籍在职教中心注册。通过选拔到普高就读的学生,学籍转入柔石中学。

2、教学与教育管理

(1)教学内容。普职融通班第一学期在职教中心学习,按柔石中学课程同步组织教学,双方互派师资。第二学期,按照选拔办法转入柔石中学的学生学习普高课程,其余学生学习职高课程。融通班教学计划报教育局基教科和成职教科备案。

(2)考试组织。融通班第一学期由柔石中学与职教中学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成绩作为学生转入柔石中学就读的选拔依据。

(3)日常管理。融通班第一学期按职教中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班级管理要求管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第二学期后,按学生所在学校教育要求管理。

3、选拔办法

(1)按学生意愿,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组织选拔工作。选拔选送学生须表现良好,无违法、违纪记录。

(2)选拔入普高办法。选拔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计算办法:总分=过程性评价×10%+期中成绩×40%+期末成绩×50%。

选拔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入选学生总分成绩排名需在柔石中学同年级学生前90%,转入普高人数不超过融通班总学生数的25%。选拔结果报教育局招生办审核。

(3)选送入职高办法。柔石中学普高学籍的同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结束时,有意愿入职教中心学习的,经职教中心学校考核合格,可转入融通班或学校其他专业学习。

四、保障措施

(1)本方案纳入县2015年高中段招生计划,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篇3: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1. 课证通融的意义

简单的说课证通融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一个是宏观上的, 一个是微观上的。在宏观上其是指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职业岗位的需求相统一, 而在微观上是指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考证之间的同意。不论是其宏观上的意义, 还是微观上的意义, 其都是要将教育与所学内容的应用进行统一的联系。了解了课证通融以后, 下面就是对《茶艺》课程教学的介绍了, 只有双方面都了解了, 才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更好的进行《茶艺》课程教学改革。

2.《茶艺》教学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以及茶文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所以学校也都开展了这门课程。可以说学校开展《茶艺》课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 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进行《茶艺》教学的时候也应当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需求, 对社会的劳动组织的变化, 以及人对生活的要求不断的提高等都要进行满足, 只有这样, 进行教学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教学成绩, 而且这样的教学也才能够提供社会所需要的茶艺方面的人才。

所以为了达到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茶艺人才的培养需求,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也应该有所改变, 打破传统的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将传统教学中不适合现代茶艺人才培养的问题都解决了。下面就是笔者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提出的对《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和研究。

3. 现在《茶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真正的将《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成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课证通融都相适应的方法的话, 就要了解现在《茶艺》课程教学这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笔者对现在高校中《茶艺》课程教学的了解, 并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3.1 教师自身的茶艺在现实中的应用都不了解

现在虽然根据国家的规定和要求, 有教师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精神, 但是这个要求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和落实, 有的教师甚至自身都只是会操作, 而对于在实际应用中对酒店的茶艺服务员所应具备的药向客人进行茶叶的介绍, 以及该怎么样来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都做不好。这样的教师在教学这如何能够教会自己的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呢?

3.2 教学课程脱离生活

要知道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古至今其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对于这种来自生活的文化来说, 我们大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不能脱离生活。而现在的高校教学中, 还是单纯的进行书本上知识的教学, 完全都与现实不相连, 脱离了现实的教学, 让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的困难, 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就更不好。

3.3 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合理的模块

在进行茶艺的教学中都是教师进行的随意设计的,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让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到比较的混乱和不知所措, 同时也会使自己在教学中遇到很多的麻烦, 甚至是有些老师都不记得自己哪些知识点讲解过, 哪些知识点还没有讲解。

对于《茶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以上就简单的列出几种比较常见的问题。下面是笔者根据现在课证通融的情况, 以及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建议。

4. 课证通融下进行《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以上笔者对现在《茶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而我们发现问题了就要及时的进行解决, 下面就是笔者通过对现在的社会现状以及, 这方面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后所提出的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

4.1 让教师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践

由于茶艺本身就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所以进行茶艺教学并不是单单的讲解书本上的知识, 对大家以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都要向学生进行交代清楚。不过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 甚至由于老师没有过这方面的经历, 所以无法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所以要让老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让教师自身了解进行茶艺服务员的工作不单单是要会操作就可以的, 还要了解该怎么样来向客人介绍茶叶, 在介绍的过程中如何来使用恰当的语言。只有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和调查了解的清楚了, 才可以更好的向学生传授知识, 让学生不单单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所了解, 还要让学生对以后工作中要用到的都有所了解很掌握, 真正的做到课证通融。

4.2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实际相结合

大家都知道茶艺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我们使用茶艺的时候也都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才会使用到的, 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与现实相结合, 不能脱离现实的进行教学。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与现实相结合, 不单单是在进行教学以后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 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都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茶又与我们其他的知识有所不同, 其本身就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是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的话得到的教学结果也就会有很多的不同。

比如说在进行茶叶的知识讲解的时候, 可以先让学生回家的时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说自己的家中茶叶是如何保存的, 对于茶叶的选购以及在生活中茶叶有哪些用途等都有一定的了解以后,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也就会更加的轻松了, 让我们的教学效果可以达到最好。

4.3 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块, 避免混乱教学

由于茶艺包含的知识比较的多, 在教学中我们要有计划的进行教学, 可以将我们所要进行的教学分为茶叶以及茶文化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茶艺的表演以及与茶艺相关的知识的介绍等等。而对于每一个教学板块我们还要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对于茶叶以及茶文化的教学中, 就可以采用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让学生对茶的起源以及茶文化的发展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茶叶的品质以及对真假茶叶的分辨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 而关于这些方面。对于这个模块中的知识教学在课堂中进行是主要的,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让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而对于茶艺的表演方面的教学, 最好的进行实际的演示, 因为其主要的还是在应用上, 而不是像前一个模块那样都是理论知识, 所以在进行这个模块的教学中要多些实际的东西。不过这种实际的东西多的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比较的方便, 得到的教学效果也自然就会更好一些。而对于其相关知识的介绍这个模块的教学, 就可以灵活的进行了, 在保证让学生对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还要让学生对与其相关的内容也都有所了解。

总结

以上是笔者根据现在《茶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现代社会对茶艺工作者的要求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了一些现在教学中不适应课证通融方面的问题, 并且根据这种现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式和方法。要想让《茶艺》课程教学可以适应课证通融的需求的话, 就要在教学上与现实相结合, 还注意教学的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模块的建立等等, 这些仅是笔者的一点个人看法, 希望可以对这方面的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委玉奇, 张学钢.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 2012年.

[2]方舟.中国职业教育的困惑[J].教育与职业, 2005年28期.

[3]石伟平, 陈霞.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19期.

[4]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07年01期.

篇4: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学结合岗课证融通外贸单证教学方案

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是基于企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根据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方法,并引入相关证书,推行以任务导向、生产性实训为基础的项目设置改革,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学习积极性、效果等。由于单证工作上手快,进入门槛较低,人才提升潜力大,已经有许多高职院校选择单证员岗位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就业方向。为了适应企业的岗位素质要求,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对与单证工作相配套的外贸单证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单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单证员是在外贸结算业务中,凭借在进出口业务中应用的单据、证书来处理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报关、结汇等工作的人员,其工作范围包括收证、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等一系列业务活动,贯穿于整个外贸工作过程。单证工作是各企业国际贸易业务的中枢环节,单证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外贸业务结汇的时效和成败。同时,外贸单证操作技能也是每个从事外贸业务的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功,这一技能适用面广,实用性强,不仅从事外销工作者需要,从事报关工作者需要,从事货代工作者也需要。

1单证员需求情况。以外贸单证处理为工作内容的单证员是各类外贸企业开展业务的必备的基础性人才。我国20多年来稳定而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的宏观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者,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预计,我国有可能在2015-2020年之间,超过美国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随着我国外贸事业的蓬勃发展,单证员需求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单证员已成为外贸企业紧缺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单证员需求量达20余万人,上海单证员人才缺口将超过15万人,浙江约需单证员15万人以上,江苏有近17万人的单证员需求……全国需求累计高达1007万人以上。外贸单证操作技能是每个从事外贸业务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大学生进入外贸、外资企业从事外贸工作,一般都从单证员做起,单证员的工资涨幅保持在年10%左右,有些公司更达20%,有人称之为“薪酬上升空间最大的12大职业之一”。目前,在职的单证员往往通过继续学习外贸业务、货运、报关、报检方面相关知识转而从事外销员、报关员、报检员、物流等工作,成为外贸综合型人才。综上所述,单证员需求量大、发展空间广、前景看好,已成为社会热门的职业之一。

2单证员岗位素质要求。能充分认识单证工作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对工作一丝不苟,保证及时、安全收汇;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能搞好本企业和企业外有关部门关系,相互支持,从全局出发,正确处理有关事宜;熟悉各种与单证工作相关的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掌握外贸基本知识;具有独立缮制各种单据的能力,工作细致、灵活性强且效率高;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英文打字熟练、准确;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熟悉电子制单和操作,以适应单证工作电子化要求。

3单证员专业证书。与单证员岗位相关的专业证书是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颁发的“国际贸易单证员”岗位证书。考证每年1次,一般安排在6月份举行。考试的科目包括“国际商务单证基础知识”和“国际商务单证缮制和操作”两门,内容主要涉及贸易术语、贸易条款、货物买卖合同、国际贸易结算、进出口单证流转和操作、单证英语等。考试形式采取纸质试卷,笔试闭卷形式,主观题和客观题各有一定的比例(4:6)。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题、单证操作题、单证改错题等等。报考的对象主要为已经在外贸企业从事单证工作或拟从事单证工作的相关人员。目前,外贸企业一般要求单证员持证上岗。2009年考生人数突破6.2万人,其中江苏位列考生人数第一。

4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单证员工作的内容和对单证员岗位的素质要求,结合“国际贸易单证员”考核标准,对单证员岗位能力分析如图1。

二、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实际。外贸单证实务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企业在招聘单证员的时候往往要求有1~2年的实践工作经验。而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概念讲解、样单评讲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缺少学生的参与,有的学生学完了课程,却没有完整地缮制过1份单据。而且,许多从事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单证工作了解不深,照本宣科,加之不关心最新的行业动态,知识陈旧,脱离实际。

(2)教材不符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许多学校选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没有按照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动及时调整内容,且内容为传统的组织方式,按照单据的种类来编排章节,没有遵循外贸单证的工作程序,不利于学生对外贸单证工作的全面认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上手慢”的问题。

(3)教学手段落后。许多学校对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为缩减教学成本,没有建设相应的实训室,教学中以手工制单训练为主,没有电子制单的训练,不符合单证操作现代化的要求,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

(4)双语教学薄弱。外贸单证大部分是采用全英文制作,制单材料内容也多为英文,对从业人员的英文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为了照顾部分英文水平较低的学生,事先将教学内容翻译成中文给学生,学生在操作时普遍依赖中文翻译,破坏了双语教学的环境,造成学生工作后不适应,许多专业术语不能辨认,更谈不上用英语表达一些单证条款了。

2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建立操作情境,加强实践教学。教学中营造实际的企业情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变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使用全真单证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使学生对外贸单证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了解。

(2)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定期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地锻炼,积累实践经验,聘请外贸企业和银行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教学始终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

(3)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联合外贸企业编写符合外贸单证工作实际的教材,内容按照单证工作的流程进行组织,增强教材的可操作性。

(4)建设现代化实训室。参照企业实景建设实训室,配备现代化的单证操作软件,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综合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

(5)加强双语教学。在课程的教学中尽可能将所涉及到的专业术语、信用证和合同条款等用英语表示,操作练习时使用全英文的单据,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的阅读和表达水平得到提高。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岗课证融通的教学方案设计

1设计的总体思路。设计时贯彻“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思想,以发展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在教学中不拘泥于现有教材的章节编排顺序,而是按照实际业务中制单流程的顺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整个操作流程。采用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在教学生制单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在具体角色的位置上分工合作,完成整个案例中单证的缮制及组合操作,强调单证之间的联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单证岗位实际以及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的职业考证相融合,体现“岗课证融通”思想,努力培养国际物流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任务分析及课程内容体系设计,见表1、

3课程实施方案设计,见表2。

4课程考核方案设计。课程的考核结合岗位素质要求,着重测试学生对外贸单证的操作能力。考核内容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为60%,终结性考核为40%,明显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终结性考核为期末卷面考试,既有理论又有操作,比例为6:4,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过程性考核把外经贸企业对单证岗位的考核标准引入本课程考核体系,教师扮演单证部经理,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组,每组有1名组长,根据工作组的平时工作绩效,结合二级评价(第一级:经理对工作组组长进行评价或工作组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第二级:工作组内组员互相评价。)和个人工作绩效综合评分,旷工两天以上,可以认定缺乏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各部分分值,见表3。

参考文献:

[1]崔艳芳岗位需求与高职国际商务单证教学对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8)。

[2]董刚,高等职业教育“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一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专业实践探索为例[J],网络财富,2008,(4)。

[3]周波,高职“双证融通”课程模式的构建一高职反应过程与技术课改革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6,(10)。

篇5: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员工福利管理内容包括

用餐,交通,通信,健康体检,置装,文娱,旅游,集体福利,生活便利,子女关怀,员工生日,周年纪念,节日关怀(新年,春节,妇女节,儿童节,中秋节,国庆等)外籍人士生活配套服务和其他企业需要的福利项目

方案一:员工福利卡——节省12%员工福利成本

帮您的企事业单位解决员工福利难题

为您用心筹划员工福利,让福利激发员工工作激情,让员工满意,更为您节省更多福利成本

尚都在员工福利方面提供的帮助

1、极大简化行政及财务工作,简化凭证报销及琐碎现金管理麻烦;

2、有效提高员工对公司福利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可反复充值,易于管理及订购,可挂失,可加密;

4、可以实现员工网上购物,满意员工新消费方式;

5、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现代消费方式提升企业形象

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公务费用管理解决方案

实现企业公务费用的专款专用,分项管理,包括:商务用餐或招待,差旅住宿等公务活动 实现商务礼品的多样化选择

更丰富,更具创意

提供企业会务和活动策划,咨询服务

通过加盟商户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相关业务咨询,员工培训等包括:企业年会及团队活动,体育比赛或文娱活动,员工培训等。

方案二:商务礼品卡——节省10%商务礼品成本

帮您的企事业单位解决商务送礼难题

为您合理规划商务送礼,让送礼变成营销利器;让客户满意,更为您节省更多的送礼成本。

尚都在商务送礼方面提供的帮助

1、送礼尊贵体面,融通卡,纳福卡不仅可以在超市、餐饮消费、还可以打高尔夫球,住酒店;

2、礼品选择不再为难,受礼人可自由原则需要礼品,双方都满意;

3、采用融通卡、纳福卡,可实现合理规划单位送礼财务支出,合理筹划单位税务;

4、可用在客户答谢、节日礼品赠送;

篇6: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双证制”是沟通职业教育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的纽带,高等职业院校推行“课证融合”课程是实施“双证制”的.关键.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模块为例,介绍了“课证融合”项目化课程开发过程.

作 者:胡新华 戴素江 李银海 章跃洪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机械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JIXIE ZHIYE JIAOYU 年,卷(期): “”(4) 分类号:G71 关键词:课证融合   项目课程   工作过程   开发  

篇7: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实用英语必须走“以实用为主, 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的道路。 实用英语教学改革是我院课程教学改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深化学院内涵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当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一、基于 “课证融合”的口语过程性考核的意义

三一口语考试是英国伦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等级考试 (GESE-Graded Examinations in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 是经英国文化委员会提议, 专门为非英语国家设计的英语口语等级考试体系。三一口语考试共分为12个级别, 每三个级别为一个阶段, 分别分为低级、中级、高级, 采用考官与考生面对面交流的方法进行考试, 考官从领悟及反应、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互动交际和连贯表达五个方面进行评定。因此, 教师要按照考试题型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我院实用英语教学根据各专业对英语需求的不同, 分为三类。

A班型目标为提高目标, 学生应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标准, 争取通过四级考试, 并为专升本做准备;B甲班型目标为较高目标, 学生应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标准, 并争取通过A级考试;B乙班型目标为基本目标, 学生应达到学院考核要求及口语水平达到北京市口语水平等级证书 (初级或中级) 。 B乙型班由于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应达到学院考核要求及口语水平达到北京市口语水平等级证书 (初级或中级) , 因此在教学中以听说教学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的强项设计一些话题和场景, 进行“浸入式”实践教学。

目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完全适应高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本研究从我院B乙类学生的口语现状调查入手, 从课证融通的视角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进行了归因分析, 进而提出了把职业能力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日常英语口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思路, 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过程性评价, 和终结性考核相对而言, 更加突出过程性和导向性。 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结果, 更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将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应具备的工作态度、 职业素养等作为考核内容, 这样更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体现高职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目标。

此外, 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推行“双证书”, 以提高口语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应结合证书考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 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二、基于“课证融合”英语口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应用

1.改变考核方式, 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考核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 以往, 实用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 闭卷形式的终结性考核成绩 (期中+期末) 占80%, 平时成绩占10%, 考勤成绩占10%。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种方式还是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重, 考核内容相对片面, 注重的是英语基础知识, 英语应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不够, 从而造成学生对实用英语课程兴趣不高, 出勤情况不是很好, 导致期中、期末考试作弊现象日益严重。 在实用性和针对性方面要求较高的职业英语口语考评中, 同样的问题也随处可见。 以教师为主导, 专注基础英语口语的课堂训练和期末一次性考核, 考核主题、考核方式、考核场景过于单一, 考评内容不真实。 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对职业英语口语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感到吃力, 最终体现为职业英语口语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职业英语口语水平的需求, 影响了学生就业。

为了帮助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质量,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学院从2013-2014第二学期对《实用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从2013级分类教学B甲和B乙两个班型中各选出一个班级作为试点班级进行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为:总成绩=平时成绩30%+考勤成绩30%+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20%。 具体要求是:每次上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进行考勤。 平时成绩包括五项任务:

课堂回答问题占15分, 朗读占15分, 小组完成任务占40分, 作业占15分, 单词听写练写占15分。 这就要求学生重视学习过程, 并注意团队合作,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平时成绩的评定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以朝阳科技大学基础英语会话为例, 平时成绩占35%, 出勤成绩占10%, 期中占25%, 期末占30%。 其中平时成绩中作业占20%, token兑换占15%。 每次上课外教都会根据个人发言情况, 所在小组得分, 游戏得分情况发token, 下课时记录, 再将每学期的token换算成分数。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组员之间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2.将三一口语证书考试融入英语口语考核。

传统的英语口语测试内容以基础英语口语知识及表达水平为主, 而基于课证融通的英语口语考核是对职业英语文化知识和职场交际沟通内容的考核, 这就造成了学生职业英语口语表达知识及能力的不足。 因此, 应该注意考核内容涉及, 第一阶段以日常生活情景对话、个人情况为主, 主要考核学生语音语调是否准确, 表达是否流利。 第二阶段考核结合考试所涉及的情景主题, 考核学生对职场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握及校内仿真职场情景中英语交际沟通能力。

(1) 口语考试的第一部分是问候和自我介绍。 形式主要是考官提问, 学生回答。 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 如姓名、年龄、学校、个人爱好、天气、家庭等情况, 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听懂理解这些问题并做出答复。 在平时的教学考核中, 教师可以搜集历年第一部分出现过的问题, 在课堂上或考试中模拟场景形式考查学生, 使学生熟悉考试形式, 达到熟能生巧。

(2) 口语考试的第二部分是准备一些话题及问题, 比如假期、业余爱好与运动、商店与购物、食物。 课本中的内容与话题基本是对应的, 课堂上总结话题的词汇, 充分记忆, 并在考核中加以运用。

(3) 口语考试语法点加强练习。 比如谈论过去, 谈论打算做的事情, 练习使用表示频度和方式的词, 并列和转折连词等。 将教学考核与口语证书考试结合, 不仅明确了英语听说的重点, 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结语

以三一口语考试为抓手, 进行英语口语教学考核评价改革, 不仅让学生对英语听说有所侧重, 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 过程性考核更是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体现高职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伟.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03) .

[2]夏远利, 王静, 房慧.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兴趣的教学模式探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

[3]林熔.工学结合下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设计探究[J].新课程研究, 2009 (8) .

[4]尹玖红.外贸英语函电课证融合过程性考核方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9) .

[5]刘黛琳.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报告 (1978—2008)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篇8: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关键词】课证融通 旅游管理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60-02

当前,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推行“双证书”制度,但只有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管理相适应的前提下,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与建设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接,才能促进专业发展,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对接过程当中的不足,探索“课证融通”目标中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效路径。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要求现状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一般来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熟悉旅游市场,具备旅游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涉外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企业从事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必须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掌握旅游职业道德规范和礼貌礼仪基本知识;熟悉旅行社内勤、外联、文秘、票务等业务;具有丰富知识,熟悉历史、地理、古建筑、园林、文学、文化、民族、民俗、宗教、餐饮、特产、景点、礼仪、审美等方面知识;具有在旅行社内组织服务接待、处理接待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掌握独立从事旅行团的接待服务的工作技能,取得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较熟练的涉外接待英语会话能力,取得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证书;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通话、广州话发音准确,语言清晰流畅,讲解贴切生动;了解国内外酒店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同时,很多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资格有“双证书”要求,为使学生实习和毕业能更适应行业要求,提升就业竞争力,要求学生毕业除获得毕业证书以外,还获得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导游证、茶艺师和人力资源师资格等,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二)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要求。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进行。以广西为例,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笔试由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知识、旅游政策法规与职业道德以及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四门课程内容组成,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三种题型,自2013年起以机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口试则依托参考教材《现场导游考试指南》,由自我介绍、导游词讲解、回答问题三部分组成,按照当前广西的导游资格考试每年仅进行一次的情况,高职院校一般安排相关专业考生在第二学年上学期参加考试。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原有课程设置及其存在的不足

以北海职业学院为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原课程设置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原课程设置安排

类别序号课程名称教学时数学期周数及周课时数

一二三四五六

公共课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64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4 12

3国防教育2011111

4国家安全教育2011111

5形势与政策2811111

6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462 2

7大学英语14444

8计算机应用基础72 4

9大学语文262

10体育6222

11健康教育262

专业课程1旅游服务基础技术524

2旅游会计524

3客源国概况524

4普通话口才训练262

5职业形象与礼仪36 2

6旅游市场营销实务72 4

7导游才艺技能72 4

8茶艺服务技术72 4

9导游基础知识76 4

10广西导游76 4

11导游实务76 4

12旅游法规76 4

13旅游英语76 4

14越南语40 4

15旅游电子商务40 4

1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40 4

17景区开发与管理40 4

18旅行社经营与管理40 4

19旅游会展策划与服务 4

实践课程1军训、入学教育602周

2专业实训90 1周1周1周

3毕业设计(论文)240 8周

4毕业实习840 12周16周

公选1公共选修课程32 4

专业选修1粤语训练76

2基础越南语40

3导游团队管理技术40

4酒水与酒吧管理技术

从表1可见,原有的课程设置遵循“学科本位”的原则,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并不适应,有一些应该安排的课程没有安排,如考证当中的导游汉语言文学知识课程并没有安排,有些课程则没有经过科学压缩。学生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时间为第三学期,而该课程设置中与考证相关的导游基础知识、广西导游、导游实务、旅游法规四门课程一直安排至期末,没有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预留必备的训练和准备周期,导致课程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极大地影响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进而影响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三、基于“课证融通”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重新设置

专业人才的培养功能必须通过课程才能实现,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是专业的基本结构单元,更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储备、能力和素质得以提升的有效载体,直接影响着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必须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服务于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双证书”要求的背景之下,应将专业课程设置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相结合,依据“课证融通”理念,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考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深度融合。北海职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正是在“课证融通”的基础上围绕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要求进行课程重构,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考证要求,摈弃不适宜的开发形式,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跳出学科体系藩篱,开发出满足行业(岗位)需求的、新颖的、本地化的课程体系,整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严格把关课程设置,按照考试的能力要求和时间安排重新组合打造课程,力图强化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证之间的对接,实现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一致。调整后的专业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调整后的专业课程设置

类别序号课程名称教学

时数学期周数及周课时数

一二三四五六

公共

课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64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64 12

3国防教育2011111

4国家安全教育2011111

5形势与政策2811111

6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462 2

7大學英语14444

8计算机应用基础72 4

9体育6222

10健康教育262

专业

课程1旅游服务基础技术524

2旅游会计524

3客源国概况524

4普通话口才训练262

5职业形象与礼仪362

6旅游市场营销实务72 4

7导游才艺技能72 4

8茶艺服务技术72 4

9导游基础知识76 4

上一篇:描写季节的28个拟人句下一篇:网校助手-主管药师考试网络课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