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牧区工作总结

2024-05-17

农村牧区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农村牧区工作总结

农村牧区公路工作总结

XX年上半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交通厅和公路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全力抓好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各部门积极响应,相互督促,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我市共开工实施计划内通乡油路15个项目1001公里,已全部通过公开招标进入实施阶段。

为切实贯彻落实自治区交通厅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确保我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去年我们制定了《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具体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进了我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提升了公路设计质量,充分发挥了社会监理的力量,使全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

农村牧区公路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牧区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重要保障。养好管好农村牧区公路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减少建设的重复投入,保障公路安全畅通的有效形式,也是对交通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利 1

用。既要重建设,更要重养护和管理,以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和服务能力。近几年,我市农村牧区公路的发展,既方便了农民出行,方便了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进出,也缩小了城乡差距,是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因此发展农村牧区公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几年前,农副产品因雨天运不出去而腐烂在地里,而现在,农村公路的发展,农民走上了水泥路和沥青路,晴雨通车,农副产品再不会因调不出去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按照全区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们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台了《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创新养护模式,切实推进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的规范化、长效化。

(一)协会管养。今年,我们组织成立了全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养护协会,充分发挥社团的组织功能,多渠道推进管养工作。一是通过协会组织,更有效地利用农牧民“一事一议”的形式,组织季节性集中养护。二是协会牵头,动员农牧民投工投劳对农村牧区公路进行建设养护。三是协会成员单位共同出资进行公路养护。

(二)上划管养。就是将乡村道上划一级管养,即实行“乡道县管县养、村道乡管乡养”的管养模式。临河交通局从2007年开始新组建13个乡道养护道班,对境内所有小油路和乡道砂石路进行接管接养。村道养护由乡镇组建养护队伍,区财政 2

补贴养护人员工资,开展兼职养护。

(三)委托或承包管养。就是农村牧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行之后,原公路段转制实行公司化运作,采取招投标和合同化管理的方式,委托其养护农村牧区公路,按计量支付养护工程费,或面向社会招投标,对承包单位进行合同化管理,全年经费包干,实行“联质计酬”,独立核算,节约归已,超支不补。

(四)村民认领管养。对于车流量相对少的村社道路,实行就近村民划段认领的方式进行养护。主管部门制定养护标准,并与村民签订认领协议,检查验收后给予一定的养护费补助。

(五)企业赞助管养。对企业经常使用的农村道路,按照谁使用、谁养护的原则,由企业按农村公路使用里程交纳养护赞助费。

三、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农村牧区公路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1、养护资金缺口大、来源少

随着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推进,农村公路的养护任务越来越繁重,养护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养护难度加大,养护成本逐年增加。而真正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费用却少之又少,养护资金难以筹措,投入明显不足。

2、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乏,标准较底

截止2008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246公里,其中县道23条1813公里,乡道136条1988公里,边防公路8条1074公里,村道13351公里。自治区对计划内通乡油路每公里补贴建设费40万元,我市主要涉及河套灌区和草原荒漠区两部分,河套灌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公路建设需解决翻浆和防冻的问题,使得公路建设造价较高,实际每修建一公里通乡油路需60多万元。地方财政困难,由于受资金所限,农村公路建设等级低,路网技术水平不高,抗灾能力弱,仍有不少乡村公路处于晴通雨阻状态。

3、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乡村公路工程技术与养护管理人员缺乏,乡(镇)公路养护机构、养护队伍、农村公路村规民约、专用养护经费和养护管理的奖惩制度等尚需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4、缺乏公路养护技术和机械设备

乡村公路大都是当地农民养护,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机具,因此给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维修带来一定的困难,通乡公路大多以三、四级沥青路为主,需具有小型化、价格便宜、多功能、操作简单的机械设备,光靠铁锹、铁镐和扫帚不能满足农村公路养护的需要。

5、路政管理难度大

由于农村牧区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各种侵占、损坏路产的行为难以制止,且国省道加大治超力度后,部分重载车辆 4

绕行农村牧区公路,加剧了农村牧区公路的损坏速度。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出现空白,沿线农牧民缺乏公路法制意识,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要措施

1、拓展养护资金筹措渠道

增加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市政府以《关于加快农村牧区公路交通发展意见的通知》(巴政办发[2006]29号)要求设立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专项基金,市、旗(县、区)两级财政分别从本级地方财政增量中提取5%,列入财政预算,作为地方配套资金,全额用于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另外,根据“一事一议”的原则,发动当地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公路养护,保证农村公路养护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同时向公路沿线的工矿企业,旅游部门等提取一定数额的公路建设资金,用于该路的养护维修或直接将该路交给这些企业、部门进行养护维修,交通部门进行管养技术指导或定期检查验收。

2、加快机制转换,解决人浮于事

加快机制转换,把农村牧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市场化管理。加快公路养护改革步伐,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营管理机制。用现代化的管理与经营机制提高农村公路的管养水平。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认真解决机关人员超编、人浮于事的现象,将有限的小修费足额用在养护方面。

3、理顺管理机制

县乡村公路总量大、等级低、分布面广,国省道公路的养护管理办法无法适应农村牧区公路。随着农村牧区公路的大发展,县乡公路占整个公路网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重要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实行乡、镇独立开展公路养护管理,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专业干部,负责上下工作衔接,协调农村牧区公路规划、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并进一步明确县乡公路的管理权限,即县道由公路部门养护,乡道和村道由乡(镇)养护,有条件的可上划一级养护,并把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纳入乡镇领导任期目标进行考核,形成全社会重视公路养护的良好局面。在每个乡镇设立乡村公路养护机构,落实2—3名管理人员,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有村规民约配合维护《办法》的实施,逐步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的长效机制。

4、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的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

大力推进养护方式的改革,加快养护机械化进程,购置必要的养护设备,组建专业养护公司,推进县乡公路养护的市场化,积极培育养护市场,推行招标养护和养护承包制。确保新修油路及时得到维修,延长油路使用寿命。

5、加快农村公路黑色化进程,提高公路通达能力和通达水平

县乡道路以修建等级沥青路面为主,村道以修建小油路或小水泥路为主,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农村公路的现状和养护条件。

6、强化路政管理,保证建设成果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牧区交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由于重载车辆绕行农村牧区公路,使设计标准较低的农村牧区公路不堪重负,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各旗县区路政管理部门严格执法程序,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成效,做到宣传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使全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以及农牧民朋友的意见和建议。

2、积极争取有利于农村牧区公路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紧紧依靠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坚强领导,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上下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分类指导,严格把关。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扎扎实实地抓好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质量,建设“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紧紧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这几个关键性问题。开展工作加强养护管理,充分发挥农村牧区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大农村牧区公路安全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农村牧区公路安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存在安全隐患。乡 7

镇(苏木)政府对设置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应采取“县级财政出资配套、乡镇政府负责实施、行业部门指导监督”的建设模式,确保农村公路安全设施配套齐全,让农牧民走上“放心路”。同时建设农村牧区公路安全设施要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近年来,我市承接全区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来势,在农村牧区公路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上级领导的期望和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借鉴兄弟盟市的先进经验,自加压力,克服困难,力争在加快农村牧区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进程中再添新举措,再创新佳绩,为促进巴彦淖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

二OO九年六月三十日

篇2:农村牧区工作总结

2011年,XXX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活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核心,选准培训角度,创新思路和方式方法,科技培训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为农牧民搭起了“致富桥”。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为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市政府下发的《全市农村牧区科技培训工作安排意见》和全旗科技培训工作总体计划,及时调整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苏木镇“一把手”任成员的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培训纵横管理,注重“三实”(实际、实作、实效),“四明确”(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对象),“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标准、定规模、定责任),并将农牧民科技培训纳入苏木镇目标实绩考核工作中。形成了苏木镇、嘎查村具体负责召集农牧民、提供场所,部门联动负责整合培训资源的事事有人抓、点面有专人的工作机制,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为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广大农牧民乐于接收、易于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学用成果转化

(一)按照“四个原则”,做到“三个紧密结合”,扎实推进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要求和地方实际,2011年xxx科技培训工作按照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创新机制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农牧民培训。做到与市场要求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将适销对路的农畜产品生产适用技术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熟配套技术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做到以产业化工程技术需求紧密结合,根据全旗优势农牧产品区域布局,抓好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标准生产技术的培训,抓好基础农户的经营管理知识,实现以培训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培训。做到与农牧民需求紧 1

密结合。培训前都进行抽样调查,征求他们的意见,需要什么知识我们就确定什么授课内容,在满足农牧民的近切需要上下功夫,围绕农牧民富裕要求作安排。

(二)细化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确保科技培训有实效

1、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

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广大农牧民、突出干部、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妇女及村级防疫员、信息员为培训对象。围绕我旗特色产业、新品种应用、设施农业、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动物疫病、家畜改良、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农牧业标准化、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技术、家庭生态牧场新技术、农家乐牧家游的开发和管理、沼气生产与管理等相关培训、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新技术、农牧业生产管理、作物布局、耕作制度以及市场信息等适用新技术,以培训新型农牧民为重点,采用专题培训班、现场指导示范、送科技下乡、“手把手”、“面对面”等培训方式,加强农牧民培训。同时注重发挥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等在实用技术培训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科技培训。

2、劳动力转移培训

与旗就业局合作,重点开展以农村牧区新增劳动力和有转移意愿的农牧区劳动力为培训对象,大力实施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坚持以转移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人员和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按照培训内容合理确定培训期限,对驾驶、修理、电气、电焊等工种要适当延长培训周期,真正使能牧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

3、生活常识、生态保护与建设技能培训

以草地保护、草场围栏及毒杂草防治技术和节水抗旱、水土保持、林木育种、林草种植、农田防护林、经济林种植技术、保护性耕作、村镇规划、计生服务和发展后续产业技能等为主要培训内容,致力于提高农牧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同时,在科技培训中新增多方面知识,使转移后农牧民了解和掌握基本权益保护、法律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农牧民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三)注重培训方式更新,突出工作亮点,切实提高科技培训实效

1、继续推行基础培训方式

一是多层次开展,农牧、科技、扶贫、卫生、林业等部门深入村嘎查实施科技培训,进行咨询答疑、现场指导,送科技到户,对苏木镇科技人员、骨干农牧民进行系统性科技培训。二是多形式开展,集中办班、专题讲座、进村入户、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发放实用技术、科技知识手册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方法相结合、项目培训与送科技下乡活动相结合。利用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户等开展农牧民实地培训,强化实践技能培训。三是多渠道开展培训。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大力使用VCD光盘和投影仪、“远程教育”系统等,继续开展科技服务热线电话咨询服务。四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年龄在18-45岁具有一定劳动能力,文化程度较低的退牧转移牧民,开展引导性培训,继续实施对高中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技能培训。

2、挖掘新资源

自2009年4月以来,聘请2名大学生“村官”为科普宣传员、民情调查员和远程教育操作员,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可以随时向大学生“村官”索要实用技术材料,大学生“村官”经走访调查,将农牧民实际生产中急需实用技术情况汇总及时反馈到科技培训工作办公室,为科技培训工作办公室科学制定和更新科技培训内容提供了依据,有效提高了科技培训实效。在巴音镇东升村、三支渠村,大学生“村官”刘鑫、田涛在走访中积极收集农牧民对技术培训需求情况,及时与我局科普股工作人员沟通联系,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服务站点,通过点击下载种养殖实用技术刻科普知识为农牧民播放、发放相关培训资料、讲解示范等形式,大大激发了农牧民学用结合的热情,从而促进了科技培训成果的转化。

3、创新方式方法

针对农村牧区有转移意愿的农牧区劳动力、复原退伍军人和企业新招农牧民工增多且大多数缺乏创业技能。我局积极与旗就业局

协调,会同联合开展“创业培训”班。“创业培训”班授课教师由旗就业局聘请的自治区拥有创业培训师资格证的专业培训师和科技局聘请的市、旗两级农牧业专家、技术人员出任,师资力量雄厚,平均每期15天。内容主要是外出务工尝试、劳动法律法规、城镇生活常识、基础农牧业生产技能等创业知识和家政服务、餐饮服务、驾驶修理、电气电焊、建筑安装等急需工种技能。自旗就业局、科技局联合办“创业培训”班以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截止2010年,共办16期,培训593人,实现创业456人,带动就业843人。

(四)强化科技培训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1年科技培训工作会议上,局领导班子树立了以“宣传提形象,宣传促工作”的思路,切实把科技培训宣传工作提到了重要位置来抓。完善了信息宣传考核机制,依托网络平台,创新信息报送方式,充分调动了科技信息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选派科技信息员到旗委信调室、宣传部调训,大大提高了科技信息员的写作能力,促进了科技培训动态信息报道和综合信息的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共编发科技培训动态和综合信息12期,其中自治区媒体采用1篇,市级媒体采用4篇,旗级媒体采用12篇。为科技培训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培训,全旗广大农牧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水平较以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和“新农牧民”,进一步加强了农牧业的技术支撑能力,有效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推动了旗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一)明确目标

今冬明春,我局将继续聘请市内外专家教授,组织涉科部门科技人员开展集中送科技下乡活动和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计划开展各类科技培训110场次以上,培训农牧民1.55万人次(其中技术骨干1000人次以上),发放科技培训资料、明白纸4万份以上。力求使每户掌握2-3项实用技术,户均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科技入户率达82%以上。

(二)强化措施

篇3:气象如何为农村牧区服务的思考

一、积极组织, 认真准备

根据旗委、旗政府组织的科技“三下乡”和“五下乡”的活动要求, 根据各股室的业务分工, 选派5名业务骨干, 提前一个月根据各自的业务性质进行宣传培训准备, 分别是:《天气预报与科右中旗气象灾害防御》、《人工防雹与增雨》、《雷电灾害的危害与预防》、《生态环境与气候》将上述内容制成电视讲座、幻灯片课件和宣传单, 分别跟随科技下乡工作队到16个苏木 (镇) 进行科技培训和宣传。将科技文化知识直接传授给农牧民, 每当气象的讲座完后都有热烈的掌声, 通过培训和宣传我们深知广大农牧民对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和渴望。

二、气象服务心系广大农牧民

去宣传和培训, 首先就是让他们能听懂, 会应用, 不要把高、难、深的气象原理拿去讲, 要将一些气象知识通俗一些, 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 要讲一些经常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一些气象灾害, 培训和宣传不是将他们培养成气象工作者, 而是让他们通过培训掌握气象原理, 如何防御气象灾害, 趋利避害, 如何应用气象信息, 我们心系农牧民, 想农牧民所想, 将气象服务更好的应用到农牧民的实际生产、生活中。要求参加宣传和培训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本旗的气候, 各地的无霜期的长短, 大于10度有效积温, 全年降水量, 第一场接墒雨和透雨日期, 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日期, 如何观看天气预报, 当地各季节易出现的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所讲的内容要和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要围绕群众所需进行宣传和培训, 使气象服务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气象服务走进农村牧区, 体现气象工作的宗旨

目前广大农村牧区对气象的了解只是通过天气预报节目有所了解, 但有很多农牧民也只是片面了解, 对预报时效、地理位置, 天气强度一知半解, 有时误解成预报不准, 对当地的气候了解的更少, 不知如何调整种植结构, 不知如何选用高产品种, 连年广种薄收, 防御气象灾害能力低下, 所以我们在培训时要有针对性, 教会农牧民如何收看天气预警报, 首先要看预报时段, 自己所处位置, 再看天气强度, 会不会影响生产、生活, 如何根据天气变化安排生产、生活和防灾, 如何根据当地的无霜期和有效积温选择高产优良品种, 如何根据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选择适宜播种期, 以免造成热量资源浪费, 在出苗后干旱时要增加锄耘次数, 起到保墒作用, 在打雷天如何防雷, 人工增雨和防雹的作用, 如何预防早霜, 在接羔保畜期如何避免冷雨湿雪的危害, 如何利用秸秆加工发展舍饲养殖保护生态环境。大家在讲解时深入浅出, 让老百姓学得懂, 用得上, 通过气象科技培训和气象科技宣传, 使广大农牧民更加了解气象工作, 更加知道气象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篇4:浅谈农村牧区小学的德育工作

一、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

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加强教师几个方面德育业务素质培训学习,掌握和遵循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规律、原则、方法和少年儿童年龄、心理的新特点,科学的,自觉的,创造性的因材施教。教师要在校里校外表里如一,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学生的知心好友,为学生排忧解难,进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言传身教,不仅要言传,更重在“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引导学生,与无形中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就是学生成长中的路标和航灯,在潜移默化中打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为良好道德和品行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德是航船的指南针,而教师就是航船中的舵手,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德育教育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同仁的重视,新课改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做到育人先育德,积极开展校园内德育教育活动。

1.利用晨读让学生学习一些传统文化,如《三字经》《弟子规》等,接受国学的洗礼,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知礼仪,明廉耻,懂规矩。使学生深层理解为什么“八荣八耻”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基本行为准责。

2.利用课、队活动,开展勤俭节约、遵守秩序、法律宣传活动,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珍惜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结合本地区的辉煌成果,如内蒙古自治区的“十个全覆盖”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4.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的影视节目: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孝心少年》等节目,让学生懂得如何识别善、恶、美、丑,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5.通过宣传栏、手抄报、校园小广播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加强“三结”合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强调的德育“三结合”问题,针对学校教育的“短期性”弱点,应通过三结合加以强化和巩固。学校每学期最少要组织一次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听取家长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做到校园有人教,校外有人管。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少年儿童的健康常常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巩固成果

因地制宜的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辨别是非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的惠民成果,通过参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远大目标。从小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篇5:扶持农村牧区青年创业工作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实现减少牧民、富裕牧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牧区青年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城乡统筹、三化互动的方针,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以优化产业布局为切入点,以农村牧区适用技术和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为支撑,带动农牧区转移人口就业,确保农牧区人口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内容步骤

(一)开展调查摸底。围绕年龄、性别、学历、技术技能熟练程度、择业观念、就业意向及生产生活状况等几项参数,深入各个苏木镇(场)、嘎查(分场),对全市农牧区青年劳动力资源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全市农村牧区青年基础档案库,为建立健全畅通无阻的信息网络体系奠定扎实的基础,便于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对接,并为潜

在的就业培训提供基础数据。

(二)加强宣传引导。由市团委牵头,组织协调市委宣传部等各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重点宣传国家发展“三牧”的新政策;宣传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发展思路;宣传转移人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中的意义和作用及相应的优惠政策。

(三)加强技术培训。按照实际、实效、管用和推广技术、培训到人的原则,根据各苏木镇(场)、嘎查(分场)提供技术培训需求,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采取集中培训、入户培训和现身说法等方式,重点从三方面加强培训:一是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休牧与划区轮牧;青贮种植、管理、收割和调制;牛羊舍饲圈养;疫病防治;胚胎移植;奶牛模式化饲养管理及奶牛养殖政策;肉羊产业化牲畜改良;两年三羔技术指导;高产饲草料种植;双羔繁殖技术指导;生物灭蝗;特种养殖业、肉兔养殖。二是农林水实用技术(蔬菜高产栽培;脱毒马铃薯种植;抗旱造林系列技术;水源开发与节水灌溉;免耕补播技术)。三是其它方面(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的推广;农牧业产业化相关知识)。

(四)加强技能培训。坚持以市场需求、农牧民自愿和就业为原则,依托能源开发项目、草原生态旅游项目、民族服饰加工、民族饮食加工等,以集中学习和脱产培训的形式,按照培训专业及报名情况安排培训时间,对我市农牧区富于劳动力及来我市进城务工的农牧民进行汽车驾驶、旅游服务、民族服饰制作、毛纺技工、梳毛技工、计算机、市场营销、餐饮服务、美容美发、汽车修理、保安服务等培训。年内,职业技能培训750人,其中汽车驾驶专业120人,毛纺厂技工80人,梳毛专业40人,旅游服务专业40人,美容美发专业40人,计算机专业40人,创业培训20人,其他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及就业岗位征集情况来进行订单式培训。

对于培训合格的农牧民,通过提前征集适合农牧民的就业岗位,及时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用工信息,并对来求职的农牧民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我们根据其培训专业及就业意向,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的推荐就业;暂时没有找到合适就业岗位的,我们纳入全市的劳动力资源库,根据市场用工信息继续推荐就业。

三、目标要求

(一)调查摸底工作。市团委要结合“党建带团建”工作,3

指导各苏木镇(场)、嘎查(分场)健全基层团组织,发挥其作用,重点抓好青年创业行动,按照市团委的统一要求,对青年农牧民的年龄、文化程度、技术技能培训方向、择业需求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并建立规范的档案信息库,该项工作于5月15日前完成。

(二)宣传引导工作。4月份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涉农涉牧部门组织宣讲团深入牧户宣讲,并发放宣传手册,使牧户对青年创业行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5月份由青年创业行动综合办公室牵头,组织牧区青年创业行业三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赴河北承德学习考察。6月份组织牧区青年民族服饰、民族食品、奶牛养殖等生产生活技能大比武活动1次。7月份要聘请专业老师,从各嘎查选拔演员组建转移就业创业宣传队深入牧区巡回宣传。8月份组织牧区青年召开座谈会、知识竞赛、嘉宾访谈各1次。9月份选拔牧区创业青年的典型组建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牧区开展巡回演讲。

(三)技术培训工作。采取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分户、分类、分级集中培训,提高广大农牧民重点实用技术的理论知识水平。组建牧区技术巡回宣讲团,深入

各苏木(镇)场、生态移民区、嘎查、牧户进行巡回宣讲和培训。同时,抓好科技活动周、科普行动日、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期间或禁牧休牧等农牧业生产关键时期,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开展入户培训活动,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进牛棚、送进羊圈。组织好各类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巡回做说教,并组织牧户在户与户之间、浩特间、嘎查间、苏木间开展参观交流、观摩指导等示范活动,让牧民从身边的成功牧户学习经验,让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导、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市科技信息网、**市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农牧业科技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健全苏木、嘎查技术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活动,为农牧业生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技术服务和信息传递工作。

(四)技能培训工作。为确保我市青年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保证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信息、岗位信息的畅通,今年实现全市三个苏木(镇)及四个国营农牧场与市就业局劳动力网络中心联网。各苏木(镇)场配置专人负责本地人口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具体对本地区具备条件、有转移就

业意向的农牧民进行登记造册,并根据**市就业局农牧民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办公室的要求组织本地的农牧民参加培训,并及时将培训及就业岗位信息送到农牧民手中。

市直各相关部门要把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作为重点,结合各自优势配合就业部门积极征集适合农牧民就业的岗位,定期报到市就业局农牧民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办公室,2006年实现苏木镇(场)与市就业局劳动力信息网络联网。经济部门要负责重点工业项目的就业岗位征集开发;建设部门要负责城市建设项目的岗位征集开发;旅游部门要负责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岗位征集开发;其他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搞好就业岗位征集开发,服务于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为了切实加强对牧区青年创业行动的领导,经市委、政府研究同意,成立综合办公室、培训办公室和技能培训办公室。

综合办公室设在市团委,办公室主任由***兼任,主要职责是:

1、及时准确地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各类会议,并督查落实会议议定事项和制定的各

项优惠政策;

2、做好工作信息的采编与报送,加强各相关部门单位之间协作与沟通,并及时向市委、政府领导报送工作信息;

3、考评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有关事宜。

技术培训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科技局局长***同志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科技局、农牧业局、林业水务局、奶牛办等部门抽调。主要职责是:

1、切实发挥科技部门职能作用,以肉羊产业化、奶牛产业化、饲料产业化为重点,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使广大农牧民牢固树立依靠科技发展生产、依靠科学改变生活的意识和观念。

2、制定全市农牧民技术培训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全市农牧民技术培训工作。

3、开展基层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农牧民培训意向,根据农牧民需要组织技术培训。

4、总结技术培训工作,编写培训教材、工作动态、信息,做好技术培训工作的宣传。

5、检查和指导各有关培训部门及各苏木镇场的农牧民技术培训工作。

技能培训办公室设在市就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围绕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具体负责转移农牧民就业岗位征集、求职登记、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工作,对

于有劳务输出意愿的农牧民,向其提供劳务输出岗位,组织劳务输出。

(二)保障经费。各部门和单位积极争取专项资金的同时,把对牧区青年的培训经费列入全市财政预算支出中,由财政统一拨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三)落实制度。一是实行联席会议制,每个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部署牧区青年创业行动工作。二是实行领导联系点制度。要按照牧区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年活动中,明确的“双带双抓”责任制,领导干部每人落实1个嘎查(村)作为青年创业工作联系点。联系人要经常深入联系点,搞好调查研究,帮助指导工作,努力把领导联系点办成转移人口工作的示范点。三是实行信息通报制。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指定1名信息员,专门负责向综合办报送本部门工作信息,每星期不得少于1期,于周三前上报到综合办(团市委)。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每星期根据收集的信息,编发1期专报和信息,通报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

(四)形成合力。各苏木镇(场)和涉农涉牧部门要高度重视牧区青年创业行动,将该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抽调得力人员,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得

力,制度有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各苏木镇场以及涉农涉牧部门都要制定本地本部门的农牧民技术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好本地区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牧区青年创业行动三个办公室将协调、督查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师资及编印发放各类科技培训材料;苏木镇(场)一定要按照培训方案要求和内容,充分发挥直接组织和接触农牧民的有利条件,及时认真组织培训农牧民,并加强与相关部门及技术工作服务队的合作和联系;宣传部门安排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市党校要改善办学条件,为培训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培训和食宿条件,加强服务管理,确保培训效果。

(五)严格考核评价。参加牧区青年劳动力培训的学员要参加考试和考核,合格者由培训单位颁发结业证书。本着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牧民自愿,做好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要确保大部分学员实现就业转移,这要作为考核评价培训机构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适时召开全市牧区青年创业行动表彰大会。对进城务工、转移就业、自主创业的优秀青年农牧民和组织开展转移人口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组织部门将牧区青年创业行动开

篇6:农村牧区工作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市委四届十次全委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四届三次人代会精神,分析我市“三农三牧”工作形势,安排部署我市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我市农村牧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农村牧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动摇,全面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三农三牧”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牧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67.6亿元,增长4.3%,总量排全区第三位。粮食生产大旱之年再获好收成,总产量达到132.61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百亿斤以上,位列全区首位。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首次突破万头(只),达到.9万头(只),排全区第二位。肉牛存栏达到275万头、增长8.3%,位列全区第一。农牧业为全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第一产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47%,创历史新高。深入实施20**年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8511521113”农牧业现代化工程,80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已建成651万亩,500万亩饲草料基地建成354万亩,100万亩设施农业达到74万亩,100万亩高效特色种植业已建成146万亩,5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完成430万亩,2000万头只牲畜基地建设全面完成,100亿斤粮食加工转化实现90亿斤,1000个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完成939个,实现年稳定转移就业农牧民10万人以上,3万眼机电井压减任务已完成2.17万眼,年实现农业节水4亿立方米,为农牧业深度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生态建设扎实有效推进。我市在生态建设理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等方面受到了自治区的肯定。去年,在只有“三北工程”和造林补贴项目的情况下,我市启动实施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和四个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工程,完成植树造林193万亩,草原建设67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155万亩。城郊百万亩森林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罕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评审。加大“三滥”治理力度,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有效防控,农牧业生产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良性互动。

四是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制定了9个产业1331项农牧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了21处示范基地。农牧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力度加大,在北京、呼和浩特成功举办绿博会,提升了我市绿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点一带”绿色经济带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是农牧民收入和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32元,增长11.3%,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实施“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富民”等扶贫工程,扶持1.8万户、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实施了“一吨暖心煤”和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舍伯吐城乡一体化试点取得实效。完成了700个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全区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是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国家级试点扎实推进,完成了草牧场经营权确权登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国家和自治区级试点任务,积累了改革经验。全市农村牧区多种方式流转土地71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确权发证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牧区金融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助农金融服务网点实现行政嘎查村全覆盖,累计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抵押贷款资金2.5亿元,农牧业资源得到激活。

农村牧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为我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三农三牧”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大家辛苦了!

新常态下,农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动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牧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挑战来看,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高于进口价格,农牧业生产受市场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向挤压,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补贴已经接近世贸组织规定的上限,农业生产补贴的“黄线”约束开始出现,农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农村牧区高素质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和城市,谁来“种好地、养好畜”的问题日益突出;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规模经营水平不高,农牧户多为分散经营,劳动生产效率不够高;环境承载能力不足,地下水超采,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危及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三牧”工作的重大任务。从机遇来看,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多年出台1号文件进行部署,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制定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新举措;我市农牧业资源较为富集,粮食产量、牲畜总量优势较为明显,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我市农畜产品具备天然无污染的优势,为顺应当前个性化、多元化、品牌化市场消费趋势,加快农牧业转型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要站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坚持把“三农三牧”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农牧业现代化这一根本方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

稳增长需要稳定农牧业。今年全市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30亿斤以上,牲畜总头数稳定在2000万头只以上。实现粮食和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关键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土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多重约束,转变拼资源、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方式,加快节水、退耕、轮牧、还绿步伐,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一要抓好节水农业。彻底转变大水大肥、资源依赖型的粗放传统的生产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加快实施节水增粮行动,不断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年内建成800万亩节水高效、科学管理、旱涝保收基本田,突出抓好科左中旗舍伯吐项目区的水利部定点节水农业改革试点,为巩固和发展节水农业积累经验。二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调整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推动家庭分散饲养向园区规模养殖转变。加快实施肉牛“种子工程”,建成科尔沁肉牛种业公司核心育种场,实施1万户基础母牛繁育工程和扩繁母牛“万千百十”示范工程,全市牛存栏新增26万头、总量突破300万头。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创新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生态草业,加强牧业基础建设,提高草原可持续利用能力,年内要建成饲草料基地500万亩。各地区要高度重视,全力实施,确保完成任务。三要加强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修订完善玉米、肉牛等农牧业生产标准,今年新建8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总数达29个。加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和申报工作,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内实现5万头肉牛质量安全可追溯。四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建设。加快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各旗县市区要抓好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农畜产品转化增值。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发展“博览”经济,创新流通方式和业态,推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构建电商平台、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农畜产品宣传、展示、销售平台,继续在北京、沈阳、天津、呼和浩特等大中城市举办“绿博会”,打响“安全食品科尔沁”品牌,推动我市绿色食品走向全国市场。五要强化科技创新。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牧业种子工程科技攻关,推广良种、良法、良机,推进农牧业科技集成化,提升农牧业科技贡献率和资源利用率。开展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全程落实技术规范标准化试点。年内建成育种、研发、示范于一体的科尔沁生态科技示范园。六是培育新型农牧民。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抓好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农牧民队伍,解决好谁来“种地养畜”的问题。

三、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

激发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必须把农村牧区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创新农牧业经营机制。坚持家庭经营在农牧业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今年,要突出抓好“两个示范区”建设,即科左中旗现代农牧业综合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扎鲁特旗北部牧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在现代农牧业综合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上,继续实施“六个一百”工程,加快舍伯吐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镇建设,打造节水农业、肉牛产业、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成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先行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在北部牧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上,要坚持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实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城乡统筹、牧民素质提升、信息现代化和金融扶持6项重点工程,突出牧区特色,调整产业结构,力争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增长25%,北部牧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二是推进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草牧场确权是促进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市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地区,要按照自治区规定的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年内各旗县市区要全部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工作,半农半牧区要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三是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农牧业要发展,必须突破规模小的限制,推动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流转放活并适度集中。中央1号文件已明确指出,鼓励农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鼓励地方对土地流转实行扶持政策。我市发展规模经营有基础、有条件,群众有积极性,我们要率先走出一条路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牧民通过托管、返租倒包、入股等多种形式,主动流转土地。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尊重农牧民意愿,以群众认可满意为标准,不搞强迫命令,不替农牧民做主,让农牧民成为土地草牧场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自觉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需要强调的是,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流转后,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经营主体、经营方向的引导和规范,坚持以农牧业为主,坚决禁止耕地“非农化”和草场“非牧化”。四是推进农村牧区金融改革。主动适应农村牧区实际、农牧业特点和农牧民需求,继续深化农村牧区金融改革,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牧区倾斜,确保农牧业贷款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专门用于“三农三牧”融资贷款损失风险补偿。重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机械设备、动物活体抵押贷款和“一卡通”等质押贷款试点,挖掘农村牧区抵押担保标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信贷模式,满足农牧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另外,今年国家还将在农村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一批重大改革方案,还将推出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供销社改革、农垦改革,研究推进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这些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切实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加强与国家和自治区的对接,积极争取使我市成为国家或自治区级改革试点地区。

四、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

农牧业生产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环节,农牧业发展必须走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牧业长久可持续发展。一要实施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认真执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措施,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草原生态持续好转。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增强生态服务和保障功能。二要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和精品绿化工程。按照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和自治区工作部署,加快重点区域绿化,注重建精品示范工程,今年要完成重点区域绿化20万亩。三要推进罕山、大青沟、乌斯吐、老哈河南岸四个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抓紧开工建设,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生态涵养、生物保育、生态展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生物多样性示范区,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四要严肃治理“三滥”(滥开垦、滥放牧、滥樵采)。市和旗县市区都要成立“三滥”治理领导小组,开展打击“三滥”专项行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对侵占、蚕食、开垦、采石采矿等毁林和滥捕滥猎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严惩;新造林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地不允许间种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已享受国家补贴的公益林地、草原、已退耕还林还草的林地草地、重点生态区位和沙化土地上的商品林地,严禁各种形式的耕种;各旗县市区依法划定禁牧区、轮牧区,明确界限和时限并严格执行。

五、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必须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牧区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展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促进农牧民收入多元化,实施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一要深挖经营性增收潜力。抓结构调整、抓养殖、抓转化增值,通过调整农牧业结构、密切产加销联系、发展非农产业等途径,最大限度地把经营性增收潜力挖掘出来。加快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农村牧区第三产业发展,拓展农牧民增收的渠道。完善企业和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将加工销售环节部分收益让给农牧户,使农牧民和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二要推进扶贫攻坚。今年要扶持1.8万户、7万人稳定脱贫,受扶持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幅达到20%以上。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案,全面落实精准化、个性化帮扶。继续抓好领导干部联系贫困点、“三到村三到户”和“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和各类社会组织,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奔小康步伐。三要增加劳务收入。扎实推进“三大产业集群”带动就业30万人三年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搞好转移农牧民技能培训,为农牧民进城务工创造条件,增加农牧民的工资性收入。四要增加财产性收入。探索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保障农牧民对承包土地、宅基地和集体资产的财产权利,盘活土地、房屋、林地等资源,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凡是给农牧民的各项补贴补助资金,各级政府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保障好农牧民的政策性收入。同时,探索对一些补贴资金集中搞经营的模式,引导农牧民提高理财能力。

六、深入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最近,自治区提出了20**年底前,要完成三年任务总量的80%以上,增加了今年全区建设任务。我市今年的建设任务也由764个增加到986个。为此,各地、各部门要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线指挥。市委农牧部作为牵头部门,要抓好组织落实工作,科学调配资源,合理摆布项目。各旗县市区要多想办法,创造条件完成各项任务,努力打造一批样板工程。一要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清洁行动”结合起来,同步开展、同步实施,推动农村牧区人文和人居环境整体改善。二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各地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资金集中投向“十个全覆盖”工程,千方百计加大融资力度,确保资金尽早拨付到位,决不能因资金问题把“十个全覆盖”工程搞成“半拉子”工程。三要加强后续服务和管理。立足长远,深入研究工程设施的长期管护,逐步明晰产权,实行物业化、社会化管理,形成工程管护长效机制,确保这些工程不仅建得好,还能用得住、用得上,真正发挥效用。

七、加大对农村牧区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大对农村牧区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努力保持“三农三牧”工作持续向好的局面。一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三农三牧”问题,依法规范各类主体行为,将农村牧区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各旗县市区要立足实际,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攻坚克难,自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主动用市场化方式深化农村牧区改革。二要加大农牧业投入力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今年,我们还要坚持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支农支牧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规模和效益。探索建立财政投入竞争性分配机制,谁愿意干、谁能干、谁能干好就优先支持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农牧业。三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农村牧区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各地要抓住全市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机遇,选好用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适应农村牧区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扩大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要高度重视“三农三牧”干部队伍建设,关心爱护广大农村牧区基层干部,要让基层干部有待遇、有奔头、有动力,形成支持“三农三牧”工作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多措并举提升银企对账效率下一篇:人事专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