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2024-04-13

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共8篇)

篇1: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广西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家队伍建设机制:评估与工作同步的目标机制、部级与省级结合的培训机制、研究与实践并举的提升机制、省内与省外互补的整合机制、规范与效率双赢的服务机制,这对于提高广西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的水平,确保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的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 者:刘冰  作者单位:广西教育厅高教处 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G717 关键词:高职高专评估   专家队伍   建设机制  

篇2: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丁孜山教授来我院讲学

6月7日,在我院诚挚邀请下,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湖南保险职院副院长丁孜山教授在百忙之中,抽身来我院指导评估工作,并就评估工作作了专题报告。

上午,丁孜山教授到评估办听取了喻国良院长、周霞中副院长、李东方副院长、评估办主任吴自力等同志对学院评估工作的介绍,随后在周霞中副院长、评估办主任吴自力的陪同下,到二教学楼实地考察了教师教学、教学楼的卫生、系部办公室的布局等情况,随机走访了个别学生、教师和系部领导,了解他们对评估工作的看法,并查阅了个别教师的教案和一个专业的剖析材料,随后在二会议室与周霞中副院长、评估办同志交换了看法,指出了我院评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下午2:30—4:00在二教学楼102#教室,全体教职员工听取了丁教授关于评估工作题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专题报告。他着重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1、三个统一:统一到院党委决议上来;统一到学院生存发展上来;统一到员工前途上来;

2、三个认识:不能心存侥幸心理,不能依赖公关评优,不能认为只是评估办的事;

3、三个要求: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统一部署、令行禁止,工作细致、调子要高。随后,喻院长作了总结,并重点指出了我院评估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进一步强调了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对后阶段的评估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

篇3:试论高职院校双重评估机制的建立

一、建立社会 (企业) 评估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培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是否合格, 不仅要体现在使毕业生符合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要求,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显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毕业生如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应作为评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根本评估还是要看社会的评估。评估的指标必须力求简明、可行和客观, 评估的结果必须和激励与制约机制联系, 以确保评估的实效性。评估内容主要是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等。

除上级主管教育机构的定期教学评估外, 社会评估体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办学质量社会认可度的问题, 主要从高职学院的出口和入口体现出来, 即招生与就业工作。招生、教学与就业是办学的三个主要环节。

招生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对于生源充足而且质量较高的院校来讲, 对教学工作是极大的促进, 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能较快、较全面地理解和吸收, 使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来安排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的成绩与成效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体现最为明显。就业对口单位由于长期从某所院校招聘毕业生, 对院校的办学质量相当认可, 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院校签订“订单式”培养计划, 即对在校生 (一般为二年级学生) 进行学费援助, 帮助其完成学业,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这样使院校减轻了办学压力, 不用为毕业生就业率而分散教学注意力, 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形成一整套机制, 使教学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 积极实行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布制度

逐步推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公布制度, 使社会能够全面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 由此评判教育是否真正做到了就业导向, 是否能够切实符合经济界、企业界对于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 使用人单位成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

按照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市场运作的规律, 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 使用人单位作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的跟踪调查, 深入了解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产出的毕业生质量, 由此为今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客观依据。

(三) 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改由社会评估

高职教育的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 尤其是各类证书课程, 例如上岗证书、注册制度专业人员证书、特定行业的从业许可证书等, 应直接通过社会上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试而获得。鼓励高职高专院校与相关部门结合, 将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课程在劳动部门和行业组织注册, 使毕业生在获得学历文凭的同时, 能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接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评估。

(四) 强调产学研结合, 深化校企联动

学生毕业实习教学与企业开发项目相结合, 与就业上岗相结合, 根据实际生产岗位需要进行毕业实践教学。同时,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配合开展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的考核由企业方面主持, 由校企双方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共同进行。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水平, 建立双方互为依托的互动发展机制, 逐步从生产经营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单项合作, 转向双方深度介入的校企全面合作。深化校企联动, 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 同时每个专业都要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使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能紧密地依托行业和企业, 使产学研结合成为实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

二、建立学校 (校内) 评估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校内评估是学校根据自己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评估质量目标的适合度。评估体系的建立要重视教育质量的过程性评估和产出性评估。一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包括建立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建立教学质量信息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督导体系, 建立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建立教学质量评估考核项目及指标,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专门评估知识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另一方面是对毕业生质量进行监控, 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一所院校水平的主要指标, 从学生就业开始, 就社会对毕业生欢迎的程度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进行评估, 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评估, 评估结果要向社会公布。要根据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 建立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市场机制, 用市场来检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校内评估体系一般由教学副校长牵头, 教务部门、督导部门、教学部门配合, 成立教学评估小组, 根据教学进程提出指导意见, 确保教学评估有序地进行。

(一) 听课制度

由评估小组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听课团, 随机性地对教师授课进行现场评测。评估团具体掌握教学过程的全部动态, 对教师教案的书写内容、作业批改质量与次数进行检查, 对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做法给予提倡及鼓励, 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估导向。

(二) 督导制度

由学校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 (主要是离退休领导和教师) 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 对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 以抽查听课的形式, 检查教师教学质量。

(三) 学生座谈制度

定期随机抽取各班一部分学生对此班的任课教师进行评分。评分包括针对教学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语言和板书是否清晰易懂、层次清楚, 以及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等方面, 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打分。学生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和见证人, 可以从接受对象的角度, 更直接地反映教师教书育人的情况。有关部门要深入课堂正确地引导、把关, 真实地直接收集教师教学的第一手评估资料, 通过座谈的形式, 寻找出教师教学业绩与存在的不足, 进而提出教学改进和提高的有效措施。

(四) 教学检查制度

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 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进行, 并写出书面总结, 交教务处备案。

(五) 教师的自我评估

一是由教师自己对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定期填写, 达到教学情况自我反馈、自我调整的目的。二是由同行对其教学情况给予评估。双方互相提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起到客观评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的作用, 可以调动双方的积极因素, 形成相互促进的动力。

(六) 其他评估方式

包括根据上级教育教学总体建设规划及学校工作实际开展的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阶段检查等质量评估工作, 通常采用实践 (实习、实训) 教学内容、学生作业抽查等方式进行。

(七)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 对构成人才培养质量的输入、过程、输出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估, 其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条件的评估、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估、教师素质的评估、学生质量的评估等。

(八)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由高素质的具有专门评估知识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负责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审议、评议和咨询。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学生评估、系部工作评估。通过这些评估收集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 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雪涛, 郭耀邦.职业学校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2]别敦荣, 论高等教育评估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6) .

[3]赵琳.质量是高职发展的生命线[N].中国教育报, 2004-05-13.

篇4: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关键词]高职高专评估 专家队伍 建设机制

[作者简介]刘冰(1969- ),广西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广西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046-01

建立五年一轮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作水平评估制度,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3年来的评估实践表明,能否真正实现评估目标,评估专家队伍的素质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建设对于保证评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教育部制订的评估方案,从200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工作水平评估实践中,努力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家队伍建设机制,对于切实提高广西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的水平,确保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评估与工作同步的目标机制

2004年至2006年底,广西共对八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评估,期间,共聘请专家72人次。这些专家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院校长、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其中院校长和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占90%以上。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工作于2004年正式启动,被评学校普遍缺乏评建经验,专家队伍也需要积累评估知识。担任评估专家对院校长或部门负责人来说,是诸多工作中的一项,特别是对即将接受评估的院校,深入考察学习相关院校的发展经验,也是一种极为迫切的工作需要。“评建结合”,同样应当体现在专家队伍的建设中。因此,在评估专家队伍的建设中,坚持了评估与工作共同受益的二元定位。广西的评估工作分为“指导—初评—正式评估—回访”等阶段。在指导与初评阶段,我们都安排有1/3的专家是来自当年参评学校的校领导或有关人员。这些专家一方面参与评估工作,一方面在评估过程中又能达到考察观摩的目的。院校长通过参加专家工作实践,有助于增强评估能力;评估能力的增强直接运用于学校管理实践,又有益于本校的评估工作;而本校评估管理经验的丰富,又有利于院校长们胜任专家工作。如此良性循环,大大提高了评估工作效益。三年来,广西诸多专家对此感同身受,也得到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遍好评。

二、部级与省级结合的培训机制

评估是学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要求专家应熟悉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掌握评估的基本理论,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并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广西专家队伍的基本情况来看,其共同特点是专业上都有着较深的造诣和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但总体上专门从事教育评估的人员较少,特别是自治区专家,大多是从2004年开始参与高职高专评估工作。为此,广西高度重视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开展部级与省级结合的系列培训活动,确保评估专家能够掌握国家有关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估的方针政策,并坚持做到经过培训合格的专家才能正式参加评估工作。在部级培训方面,组织广西专家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培训班。迄今为止,广西高职高专院校先后有四十多人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研修培训。在省级培训方面:一是举办理论培训班,即开展以评估目的意义、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评估经验介绍、评估工作程序等为专题的评估理论培训班。2005年以来,每年举办1期,已培训各类人员127人。二是实行“准评估”实践培训,即安排专家先参加评估指导,再参加初评,最后才参加正式评估。操作式实训产生了很好的培训效果。三是培训专家组秘书,即举办专家组秘书专门培训班。总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广西目前已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评估专家骨干队伍,为提高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研究与实践并举的提升机制

为了更好地提升专家队伍水平,广西积极鼓励支持专家在评估实践中开展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理论研究,以研究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为专家开展评估工作提供学术支撑,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其一,组织专家积极申报自治区教改项目立项。目前由评估专家主持的高职高专评估项目已有“全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践及研究”“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网站的开发与建设”“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结果分析系统开发与建设”“广西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组工作流程与标准的研究与实践”等。

其二,组织专家编写评估理论著作。目前已正式出版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辅导资料》。《高职高专评估管理研究》正在撰写之中。此外,还组织专家研制了《高职高专评估工作模型》(2004年),编制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工作手册》(2005年),完成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工作指南》(2006年)等,为提高专家组评估工作质量和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三,组织专家发表研究论文。目前已发表一系列研究文章,研究范围涉及评估理论、指标、方法、技术等,并直接应用于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实践。如网站建设,在《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网站的开发与建设》项目研究支持下,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网已于2006年顺利开通运行。网站采用动态数据更新方式,实现了实时传递、发布和存储有关广西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四、省内与省外、本科与专科互补的整合机制

广西建立了专家资源信息库,严格进行遴选,在专家组的构成上,充分考虑专家来源结构、专业结构、评估经历结构等方面的组合,做到有针对性地选派专家,保证专家既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且做到省内外专家搭配,同时重视选好专家组正、副组长。从2004年至2006年,我区共聘请了专家72人次,其中,来自高职高专院校59人次,本科院校8人次,其他院校5人次。如在广西组织的第一所院校评估中,选派了3位来自本科院校的经验丰富的专家,占33%,但此后的比例逐渐减少。在8所院校的专家组成员中,省外专家有25人次,占35%。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评估专家组,有省外专家5人,占56%,其中组长和一位副组长均为外省专家;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评估专家组,聘请外省专家5人,占56%,其中两位副组长均为外省专家。在专家组中,为便于开展工作,我们还根据承担任务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进一步促成区内外专家、本科专科专家,不同学科专家在专家小组层面的互补整合,保证了专家小组的活动(包括研究讨论)以及开展评估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我们还注重秘书、观察员的配备。每个专家组都配备1~2名秘书,并由教育厅高教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办公室负责人担任评估观察员。

五、规范与效率双赢的服务机制

在评估过程中,专家组的工作是高度紧张繁忙的,专家的工作量也是超负荷的。如何保证评估工作质量,是每个专家组都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具体评估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能为专家工作提供规范化和高效率的服务对于确保评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评估效能的考虑,我们着重加强以下工作:

第一,要求秘书处精心准备评估前的有关工作。专家进校考察前,评估秘书处必须根据教育部和广西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以及专家开展评估活动的具体要求,提前做好专家进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会议日程、专家作息、分工、听课、赋分、定等、存档等环节,确保评估过程均能按照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第二,严格规范评估工作流程。广西高职高专评估秘书处编制了《评估专家工作手册》,对各项评估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规定,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细则和程序,形成了评估活动的模式化和标准化,确保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的标准执行,既保证了评估工作的权威性、公正性,也保证了评估运作的高效有序。

篇5: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1 图书馆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的作用

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其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决定了它在评估中的重要作用, 已成为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共有6项一级指标, 15项二级指标, 36个三级观测点, 图书馆项目设在一级指标“教学条件与利用”下的第一个二级指标———“教学基础设施”中, 并单独作为一个独立观测点, 即“图书馆及校园网”, 从馆舍、藏书量、藏书结构、开放时间、管理手段、图书流通、年购进量、校园网信息流通等方面对图书馆进行全面考察, 明确规定优秀与合格的等级标准。“教学条件与利用”中的另外2个观测点虽不直接针对图书馆, 但都与图书馆有间接关联。这些充分表明了图书馆在评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2 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图书馆建设

2.1 加快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藏书量始终是衡量办馆条件、办馆规模的重要参数, 也是考核图书馆能否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在评估指标体系中, 文献入藏总量是图书馆工作的首要指标和观测点。指标规定生均藏书量60~80册、生均年进书量2~3册为合格标准[1]。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所以, 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 我们以评估指标为依据的同时, 注重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 注重自然科学文献与人文社会科学文献的结合, 加大藏书建设力度, 调整馆藏结构, 加强馆藏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建设[2]。为防止评估前盲目追求数量, 使新增图书更具专业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我们广泛听取师生意见, 多次组织由图书馆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的采购小组到各大图书展销会和书店采购图书, 大量补充印刷型文献和电子信息资源。近3年来, 我院图书馆纸质图书平均年进书量3万余册, 各类报刊由原来的300余种增至500余种, 并购进了医药期刊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数图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大量电子信息资源, 开通了CNKI数字图书馆, 建立了多媒体课件信息库, 开设了精品课程网, 为图书馆更好地发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作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 使图书馆由“收藏利用型”向“获取利用型”转变。

2.2 提升文献信息服务水平

根据评估A级标准, 图书馆必须完善管理体制, 提升文献信息服务水平。 (1) 两年多来, 我院图书馆通过网络系统定期编制“推荐书目”“新书介绍”, 建立“读者荐购箱”, 开设有关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的专题讲座和文献信息检索课程, 成立“读者协会”, 开展读书节活动和新生入馆教育等, 介绍有关信息鉴别与收集、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书目查询等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馆藏资源及图书馆服务, 以吸引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 (2) 采用校园“一卡通”为全院师生提供集藏、借、还、阅为一体的全开放、大流通、多自助的无障碍图书借阅服务, 实现了读者入馆、借阅、上机、消费一体化。 (3) 开放时间延长至22∶30, 节假日也向学生开放, 远远超过教育部要求的“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70小时”的标准。 (4) 改善环境设施, 设立新书展示区, 增加期刊陈列数量, 购进200多台计算机, 开辟第二电子阅览室, 配备相应现代化设备, 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建立校园无线WIFI上网服务项目, 实现校园无障碍上网。 (5) 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开通CNKI漫游功能, 将校园网与图书馆数据库联网, 实现馆藏文献数字化, 在阅览室、休闲区增设30多台可链接校园网、点击精品课程、查询馆藏资源等内容的检索机供学生免费使用, 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以及文献检索、图书借阅等信息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文献形式更加多样, 服务手段更加便捷, 图书馆硬件建设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较好地发挥了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使图书馆成为师生教学科研、查阅现代讯息的重要场所。

2.3 促进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涵, 也是图书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评估工作不只是为了达标和总结, 更是为了改进和提高, 是对现行工作的整合和完善。在评建过程中, 我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图书馆工作要求, 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机制和规章制度, 调整了工作岗位设置, 规范了工作流程, 明确了部门和岗位职责, 在制度建设、业务规范、人员配备、数据统计等方面都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促进了图书馆管理规范化, 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2.4 提高图书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水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文化层次、文化修养、业务水平密切相关。为此, 我们先后聘用图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研究生, 鼓励职工参加在职图书专业进修学习。搬迁至新校区后, 学生数量增加、馆舍面积扩大, 在服务功能增多与工作范围拓展的情况下, 图书馆工作人员承担了大量工作。在迎评工作中, 全馆工作人员增强了大局观念, 在做好岗位常规工作的同时, 共同参与图书验收、文献回溯建库、加工编目、排架倒架、光盘数据库建立等工作。他们放弃休息, 加班加点, 分工协作, 相互学习, 献计献策, 较好地完成了评建工作。在工作实践中, 全馆工作人员锻炼了能力, 提升了素质, 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 存在问题与主要对策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较薄弱, 硬件和软件建设明显滞后。图书馆如何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需求, 加快建设步伐, 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与服务职能, 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服务,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更新理念, 提高认识

由于各方面原因,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未得到相应重视, 其管理理念、管理标准、图书馆软硬件建设等与高职教育要求有较大差距。要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就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图书馆不仅是图书借还场所, 还是学校教育、科研、文化、信息中心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 是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基地, 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 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构建科学合理的藏书体系

评价图书馆的馆藏质量, 不仅仅是评价文献内容、印刷质量, 还包括馆藏结构比例和馆藏文献使用率。因此, 在完成评估指标的同时, 必须处理好文献资源体系中数量与质量、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把好进书质量关, 充分利用有限经费, 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 防止为达到评估指标追加馆藏复本, 忽视本院专业需求, 盲目购书现象。为此, 必须加强图书馆与各专业系部间的沟通, 了解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等需求, 以本校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 更新、调整馆藏结构, 在充实馆藏数量的同时优化馆藏资源, 构建具有本院办学特色的馆藏体系, 以提高馆藏质量和利用率[2]。

3.3 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现代化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还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 知识无限性与课堂教学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随着学生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要求的提高而愈加突出。图书馆文献资源存在总量少、文献形式单一、图书资料陈旧质低、电子图书和网络资源不足等问题, 不能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随着出版物载体的多样化和网络技术现代化, 文献形式已不仅限于纸质图书。因此, 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上必须注重硬件建设, 发展数字图书馆, 加大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实现图书馆数字化、标准化管理与网络化服务, 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咨询、检索、查询、资源共享等服务,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和服务质量[3]。

3.4 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理应随着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提升。但图书馆作为教辅机构, 其人员配备不足、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 缺乏高层次人才, 继续教育得不到落实。图书馆人员应适应高职教育特点与要求, 着眼学校办学特色, 既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 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又要熟悉馆藏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有良好的服务育人意识。同时, 学校应重视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制订人才培训计划, 改善人员结构, 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合理设置馆内部门机构, 明确职责, 增强岗位意识,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有利于图书馆长远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学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作用[4]。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以评估为契机, 整体部署, 科学组织, 突出重点, 扎实工作, 制订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长期规划, 探索和建立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真正达到“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目的, 为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魏颜知.高校评估中的图书馆馆藏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6 (1) :14~16.

[3]曹中.医学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刍议[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6 (1) :54~56.

篇6: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关键词:学生党员  质量保障  评估机制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因其教育类型的特殊性,在生源、培养方向、培养手段以及毕业生去向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对学生所在院系和学生支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所面对的困难更多。另外为了让所发展的党员能在学生中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党员作用发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工程保障机制,对于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教育重点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更具技术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主要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一线高技能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教育重点,高职院校教育重点体现在:先学会做人,后学会做事,教学采用学中做和做中学相结合的原则。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敬业精神、学习意愿、法纪意识等素质指标比普通院校学生要差,但这却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所首先看重的。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快速扭转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敬业精神,只靠老师的示范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要发动学生,挖掘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带动和示范才能更好的改变。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1 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工作

近年来,高校扩招,生源质量总体下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原因就是国家缺少高技能人才,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愿意进行办公室工作而不是车间。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层次比较复杂,生源有三个方向:一是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二是参加新高职的学生;三是学校自主招生的学生,因此学生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知识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行为上自我约束力不强,尤其是高职和自主招生的学生思想活跃却相对散漫。管理难度无形增加,并且有些学生存在严重自卑心理,处理问题不冷静,爱走极端,逆反心理比较强,容易形成某些过激行为。因此思政教育工作面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工程保障机制的基础、重点和关键。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党支部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

完善的组织架构与合理的制度保障是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运行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学生中的基层组织,它与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新形势下以育人为本的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前沿阵地。只有把学生党支部建设好,才能保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高质量。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来说,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是发挥党支部管理、教育、监督学生党员的基础。也是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的基础

3 建立公平公正的学生党员考核体系

以前高职院校大学普遍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不良现象。部分大学生党员发展前后两个样: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学生在入校后就积极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了早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表现的不缺课,不捣乱,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努力学习。但如果没有被发展为积极分子,立刻表现出和以前大相径庭的本色行为。或者有的学生之后被确定为党员后也同样,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党员后续教育跟不上、对新发展的党员进行再教育力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故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的重点在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党员考核体系,加强对发展后党员的再教育。

4 建设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

4.1 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必须遵循考核标准的先进性、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实施的整体性、考核结果的奖惩性等原则,而把握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和道德品质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本着“考核是手段,教育为目标”宗旨开展具体工作。一是引入德育量化表对学生的平时上课进行量化考评,周周公布,月月签字确认;二是对学生参加的各项活动进行细致的表格统计并根据学院和系部的考核等级进行量化加分;三是对学习成绩进行排名;四是对参加的党课学习进行量化;五是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按学院和系部的规定进行量化和视情节严重性进行一票否决制;六是对学生参加的志愿者服务和勤工俭学按规定进行量化;七是对学生的思想汇报及心得体会进行量化;八是引入学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评议;九是引入任课教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评议;十是引入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评议。所有以上十个环节必须对学生进行公示,让学生没有疑问或是抵触情绪,通过量化后所选出来的预备党员或是正式党员基本上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保证学生党员质量。

4.2 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

要让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因此改善和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是关键,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工程和组织载体。首先,拓展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内容,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每学期党组织生活的内容,比如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拓展活动并撰写心得体会进行组织生活讨论,参加志愿活动等等。其次,注重创新组织生活形式。除了现有一些形式,如组织参观活动、走近社区、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尤其是利用党员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下宿舍查宿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让入党积极分子在宿舍中起到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最后让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各楼层的楼长及各宿舍的宿舍长,让他们既管理了学生,又锻炼了自己。

当前高职院校,如何发展党员,如何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严格而又公平公正的进行量化考核,如何对预备党员进行长期的管理及再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我系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的十项量化考评的运行看,情况比较良好。当然我们也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今后随着大家的努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会更合理,更有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赵菲.成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审美教学现状与对策研[D].西南大学,2009.

[2]王静.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美学素养的培养[J].大众科技,2010(6).

[3]年仁德.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美学修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4]陆君.国企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D].2008年5月.

[5]宋鲁.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党组织建设[N].中国石油报,2005年2月.

[6]芦炜.国企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N].中国企业报,2008-9-1(009).

[7]韩旭.国企中党的政治优势十大体现[J].政工研究动态,1999(13).

课题项目:宁夏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项目资助,宁党教工委[2013]94号。

篇7: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评估体制

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优劣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高校,它在生源、培养手段、培养方向以及毕业生去向上都有着特殊性,在发展党员时也就对学生所在院系和学生支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使党员学生在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学生党员的选拔也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如何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是摆在各个院校前的问题。

高职院校相比于普通院校在培养目标和教育重点上有所不同,在人才培养方面根针对于实践性、技术性,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生产、管理、技术等一线专门人才的基地;高职院校教育重点主要是针对于做人和做事,在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社会输送人才。由于高职院校在统招阶段层次偏下,学生整体素质偏低,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职业精神、法律意识等素质与普通高校偏低,但是这确是学生走向社会所被重视的。如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转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完全靠学校和老师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发动学生模范的带头作用,发动党员队伍的建设,使得党员成为一面旗帜,在学生中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带领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

1.1 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持续扩招,由精英教育慢慢想全民教育转变,但是也使得高校的生源质量下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制造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的高技能人才捉襟见肘,因此十八大以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被提上了日程。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大致分三个方向:一个是参加普通高考统招的考生;二是参加新高职的学生;三是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学生。高职院校生源整体存在基础差,个人素质、文化知识参差不起的特点,因此,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的困难,行为上的约束力不强,较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这无形中给学校和老师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高职院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提高思想认识,从点滴日常行为着手,提高自我约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等等,真正起到带头的作用。

1.2 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组织

完善的学生党支部组织和制度是保障学生党员质量的前提。高校学生党支部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基层党组织,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对学生工作进行组织和实施。因此,高职院校要完善党支部组织和制度,只有完善的管理、健全的制度才能发挥党支部教育、监督、管理学生党员的职能,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高质量,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提高素质的有力有段。

1.3 建立公平的学生党员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功利性入党的现象,在入党前和入党后是两个表现:在入校后表现积极,积极提交入党申请书,在考察期间积极参与班级事务,课堂上不缺课,努力学习,但是一旦成为党员或者没有成为党员就会表现出大相径庭的表现,这与学校的教育、学生对党员的认识、党员的后续教育都有很大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建立公平的学生党员考核体系,不仅对学生入党前进行考核,还对入党后进行考核,使党员真正认识到党员的特殊性,增强其使命感。

2 建设学生党员评估机制

2.1 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建立科学的考考核制度要把握能力素质、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遵循先进性、全面性、整体性和奖惩性等基本原则,本着“以考核促进党员建设”为目标,认识到考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1)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对学生的平时上课情况进行统计,并将结果参数化,便于评比;

(2)对学生课余参加的活动进行参数化统计,并对不同奖项进行分数加成;

(3)注重对学习成绩的排名,要对其占比加重;

(4)对预备党员的党课情况进行量化评比;

(5)引入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课后作业情况的评议;

(6)引入学生实习企业的评价等。这些考核条件要对学生进行公示,没有异议后进行实施,将总的排名进行公示,党员的选拔要按照排名来,保证公平性。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

党组织的生活丰富性是提高党员积极性的关键,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是改善和提高党员生活质量的关键。党组织活动时对党员进行管理、教育、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党员内部交流,提升党组织凝聚力的保证,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平台。首先,针对每学期的党组织内容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设计,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对参加拓展活动的心得撰写等等;其次,注重组织形式的创新,依据现有的科技手段,在网上进行活动的参与;最后让党员深入学生内部,走进宿舍、走进实验室、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从而提高自己,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3 结语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高校如何保证党员质量,建立什么形式的评估机制,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难题。文章从实际出发,对保障党员质量提出了三点要求: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党支部组织、建立公平的学生党员考核体系;对评估机制的建设进行了两方面的探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希望有助于高职院校党员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宦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探析——以广西某高职为例[J].高教论坛,2015(05).

[2]范从山,唐明军.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职业时空,2011(04).

[3]肖柳庆,梁毅,廖桂英.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作者简介

程凯(1982-),陕西省西安市人。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篇8: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关键词:培训 评估 机制

一、当代企业职工培训及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1.职工培训是获得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职工培训可以为企业组织内成员创造持续学习的机会,营造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理念,提高组织的绩效,达到组织和职工“双赢”的目的。职工培训不仅能够更经济、可靠地获得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激励职工,培养职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归属感及对企业的忠诚,从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一。目前,国际上企业都十分重视培训工作。国际大公司的培训总预算一般占上一年总销售额的1%-3%,最高的达7%。

2.培训评估是培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二、企业职工培训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职工培训评估工作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培训评估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培训考核工作可有可无,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培训之后不考核也是常见的情况。

2.我国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评估只停留在初级阶段。

一是培训评估投入少,许多企业在培训工作上舍得花钱,开展品种繁多的培训项目,但对培训评估工作不投入,导致培训效果无法评价,使有些培训工作收效甚微;二是培训评估的方法欠缺,培训评估工作在我国处于探索阶段,方式、方法不够完善,特别是有些企业生搬硬套评估方法,没有运用适合企业自己的方法;三是没有做第三、第四层次的评估,即没有对职工培训后在工作岗位上行为的改变和对企业经营业绩带来的变化进行跟踪,且很多第一、二层次的评估也流于形式。

3.由于培训效果具有滞后性、间接性,使培训效果在一定时间才能体现,且培训具体的收益很难计算,从而加大了培训效果测量的难度。

三、职工培训评估工作的标准

对于培训评估标准的研究,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得是最早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即学员反应,在职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职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即学习的效果,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4.结果层,即产生的效果,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事故率、生产率、职工流动率、质量、职工士气等。

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柯克帕特里克培训四级评估模型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标准,但在相当多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只停留在第一、二层次,而缺乏深层次(第三、四层次)的评估。

四、确立职工培训评估机制的工作流程

(一)评估准备阶段。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第一步,它由培训管理人员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组织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鉴别和分析,从而确定是否需要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它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另一方面,培训评估的结果又是培训需求分析的一个输入,可以为培训需求分析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以便对培训的相关环节作进一步改进。

2、 确定培训评估目的。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就必须把培训评估的目的明确下来。多数情况下,培训评估的实施有助于对培训项目的前景做出决定,对培训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修订,或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整体整改,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同时,培訓评估的目的将影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所要收集数据的类型。

3、 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目前,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因此数据的收集也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定量数据包括:生产率、钻井进尺、利润、事故率、设备完好率、职工流动率等。定性数据包括:职工满意度、士气、工作氛围、工作积极性等。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中,定量数据使用得非常广泛,而且极具说服力。

(二) 评估实施阶段

1.确定评估层次。培训评估应本着实用、效益的原则,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对各项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具体可以遵循以下办法:一是对所有课程都可以进行第一层次评估;二是对要求职工掌握的知识或某项技能的培训,应进行第二层次培训。例如,新聘职工岗前培训,需要职工了解厂纪厂规、公司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操作规程等,因此,对培训的考核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和现场实际操作并用的方法。三是对以下培训进行第三、四层次的评估:耗时三个月以上的培训项目;投入较大的项目;培训效果对组织很关键的项目;组织管理层十分关注的项目。

2. 选择评估方法。培训评估按时间可以采取即时评估、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即时评估是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的评估,而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则是受训职工返回工作一段时间后的评估。对不同层次的评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第一层评估可采用问卷、评估调查表的方法;对第二层的评估可采用关键人物 法、笔试、技能操作等;对第三层的评估可采用绩效考核法,即测量受训前后行为上的变化,也可采用比较评价法,即测量参加培训与未参加培训职工间的差别。对第四层的评估可采用收益评价法,计算出培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还可以通过考察事故率、生产率、士气等来衡量。

3.收集、分析评估原始资料。原始资料的收集、分析是培训评估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第一层的评估收集培训评估调查表,第二层的评估收集笔试试卷及现场操作考核结果,第三、四层次的评估收集职工满意度、职工流动率、生产率、设备完好率、财务利润等。数据收集后,调动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原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评估结论。

五、 评估总结阶段。

1. 确定培训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培训项目概况,包括项目投入、时间、参加人员及主要内容等;二是受训职工的培训结果,包括合格人数,不合格人员及不合格原因分析,另外还应提出不合格者处置建议,对不合格职工应进行再培训,如果仍不合格者,应实施转岗或是解聘;三是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及处置:效果好的项目可保留,没有效果的项目应取消,对于有缺陷的项目要进行改进。

上一篇:《青铜葵花》推荐课教学设计下一篇:超限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