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评估有关问题的探讨

2022-10-21

自2004年教育部开展以《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 (教高厅[2004]16号) 为依据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 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在确立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还清楚地看到, 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 仍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同时, 评估方案中也存在着与高职教育发展不相适应之处。若能解决好这些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将更能突现其特色, 其办学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1 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对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 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据有关资料统计, 几乎所有已评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均被评定为合格以上。这表明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教育理念已经确立, 以其为指导, 遵循高职高专教育规律, 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改革与建设的关系, 重视教学工作, 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也已在高职教育界达成共识。

第二, 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据统计, 被评院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其生师比、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素质结构以及兼职教师的职称结构及教学效果几乎都达到了合格以上水平, 其师资队伍质量与建设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取得了一些教学科研成果;广大教师能从严治教, 教学水平较高, 教学成果良好, 这些都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三,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据相关资料显示, 几乎所有被评院校都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设置和适时调整专业,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建立毕业生质量标准, 具有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普遍加强了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 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 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 能以职业教育为导向,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有组织地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 毕业生就业率较高, 社会声誉较好。据统计, 被评各院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就业与社会声誉和新生平均报到率、年底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合格以上水平, 学生普遍职业道德修养较好,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较高。

以上充分说明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成效是显著的, 对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 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笔者连续参加了几期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培训班的学习, 也系统地参加了我院的迎评准备工作, 对高评估文件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深刻体会了高职评估工作对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与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 也亲身感受到高职高专院校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与高职评估要求不相适应的一些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主要是:

第一, 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从评估的实际情况看, 已评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无论是数量和结构, 还是质量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 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提高。现存的高职院校, 绝大部分是从原来中职学校 (原来基础和经济条件较好的) 直接晋升或是几所同类中职学校合并成立的, 在其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都与高职院校设置标准和评估要求差距较大的情况下, 为尽快从数量上达到高职院校设置标准和评估要求, 大量“突击”引进人才 (主要是刚毕业的本科生) 。而受近几年普通高校扩招的影响, 这些人才的质量不可能马上真正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不可能真正满足老中青“梯队”配备师资队伍结构的要求, 更甭说结构合理了。

第二, 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据不完全统计, 已评高职院校在教学基础设施、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经费三项二级指标方面, 有些院校尚未达到合格水平。同时,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 底子薄, 又得不到经费的及时补充, 在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及校园网、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和教学经费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与不足, 校舍建筑面积和校园占地面积距高职院校设置标准和评估要求也相去甚远, 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控制。通过评估显示, 有的高职院校仍存在教学管理机构不健全, 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需要, 教学的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完善, 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尚未确立, 教学质量监控欠缺等问题。因此, 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仍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 有关对策与建议

要解决上述问题, 除切实加大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适当合理引进社会民间资本、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等措施外, 对高职评估的有关问题, 笔者认为:

第一, 应降低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暂行) 》中的新建高职院校应在四年内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 0 0 0人”基本要求。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 增设“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1000人”的最低规模和1500人规模两个档次, 以使新建的条件较差的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少于2 0 0 0人”基本要求的高职院校切实减轻办学经费的重压, 给其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以避免其不顾实际盲目追求办学规模, 使其能集中精力和财力深入抓好学校的内涵建设, 以凝练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凸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这样会更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和我国的国情。

第二, 应降低教育部教发[2004]2号《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中的“生均占地面积59平方米”的规定。大的校园占地面积不应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样硬性规定只会使高职院校不切合实际的扩大占地面积, 增加其经济负担, 从而影响其内涵建设。同时, 也会加剧国有可耕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据了解, 香港理工大学占地虽然只有1 0万平方米左右, 但也没有影响其成为规模万余人的国际知名大学。

第三, 评估方案中“产学研结合”的提法是否科学, 有待商榷。对高职学生而言, “产学结合”是必要的, “是高职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从目前高职学生的自身素质、能力结构和现在高职院校以“理论够用、注重技能”的培养目标看, 高职学生的绝大部分是不具备真正的科研能力的。因此, “产学研结合”的提法对本科以上的学生可能更实际、更科学一些。

第四, 评估方案中“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探讨。学生的职业能力应该是高职院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以联系实际为改革重点, 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协调, 学校与企业、社会、学生相结合, 通过长期全方位的努力培养出来的。而现有的评估方案从英语、计算机的测试和职业技能鉴定等的通过情况, 只能概括反映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和专业技能;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自学能力, 又如何能从学生专题讨论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中“看”得出来;“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需要一定时间来验证的个人能力, 只从现场的某一单项考核和实践作业检查就能体现得那么充分吗?显然是比较片面的。评估方案作为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 要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就要符合职业能力的表现特点。评价对象应为至少毕业2-3年的毕业生, 评价其职业能力强弱, 一要看其在校“表现”, 二要看其在工作单位的发展情况, 这样才会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

(5) 评估方案中“专任教师结构”评价标准的个别提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推敲。一是对“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比例”的硬性要求, 值得商榷。当然, 从理论教学和科研角度看, 应该是比例越大越好, 这也是校方的愿望。问题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理论上够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而非研究型人才。由此看来, 在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大量引进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 莫不如多引进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更符合高职教育的实际现状和培养目标。因此, 这种提法应该“弱化”, 但不是不提。

二是“双师素质教师”问题。从人的宏观特点看, 绝大部分的人可以做到具有自己擅长的“一技之长”, 或理论水平较高, 或实践能力较强, 有些人适合搞科研, 有些人适合搞教学, 但两者兼而有之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或许这也是职称评定中分教学型和科研开发型的原因之一吧。据报道, 上海某高校有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只因为发表论文和没有科研经历, 而导致职称评定受挫, 但能说它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吗?作为高职院校应提倡提升部分适合搞科研的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 以发挥其之长, 而非要求所有专业教师两者兼而有之。因此, “双师素质教师”提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商榷。

另外, 作为国家制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 是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价的政策性依据, 体现了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要求, 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对其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 此评估方案应该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普适性。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拙见, 正确与否姑且不论, 但这并非是否定《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暂行)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以及评估方案的科学性, 初衷只是欲从高职发展现状和有关政策中, 寻求使高职院校从办学经费严重匮乏的困境中摆脱出来, 使其能集中精力和财力深入抓好学校的内涵建设, 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和谐发展。也是符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和“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的评估指导方针的。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评估, 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 由此也感受到了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与评估要求不相适应的一些实际问题及评估方案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笔者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评估,问题,探讨

参考文献

[1] 尹景玉.从评估抽查结果评析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4.

[2]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错位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07, 12.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4] 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5.

上一篇:人文奥运撬动天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下一篇:淡水养殖水体氨氮成分累积的危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