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章程

2024-04-28

高校工会章程(共8篇)

篇1:高校工会章程

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章程

(草案)

(2011年月日甘肃高校工会

工作论坛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由甘肃省高等院校工会自愿组织成立,在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指导下开展活动。

第二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理论研究优势,联系甘肃高校工会工作实际,开展高校工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为高校工会工作服务。

第二章任务

第三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校工会工作理论,总结交流高校工会工作经验,沟通高校工会间的联系,推动高校工会工作发展。

第四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依据全总、省总、全委和省教科文卫工会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结合高校工会工作实际,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原则上每年举办一次年会; 根据需要,不定期地举办专题研讨会、理论报告会、成果发布会、座谈会等;亦可根据需要,组织高校工会干部进行学习考察和联谊活动。

第五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开拓进取的原则。根据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客观

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着力研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高校工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第六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坚持面向高校、为高校工会工作服务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创造平等、宽松、团结、和谐的理论研究氛围,鼓励高校工会干部和理论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力求在高校工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现实热点难点问题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上有所发展和突破,指导高校工会工作。

第七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视需要不定期编辑会刊、研究文集和资料。

第三章会员

第八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实行团体会员制。凡甘肃省高校工会(含民办高校工会),承认论坛章程,承担会员义务,经论坛理事会通过,即取得团体会员资格。

第九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会员单位享有如下权利:

1、有参加论坛组织的各种活动的权利;

2、有向论坛推荐理事的权利;

3、有在论坛编辑的刊物和文集发表论文、发布研究成果以及优先取得论坛印发的文件、资料的权利;

4、有对理事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出建议和批评的权利;

5、有自愿退出论坛的权利。

第十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团体会员须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论坛章程,执行理事会决议;

2、组织本校工会干部依据理事会工作计划开展群众性研究活动,及时向理事会反映情况,提供重要信息,报送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理事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完成理事会交给的工作任务;

4、轮流承办论坛年会和其他活动。

5、承担论坛年会和其他活动所需承担的费用,为论坛工作创造条件。

第十一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会员单位凡连续两年不参加论坛活动,或不承担会员单位义务,即被视为自动退出论坛。

团体会员单位自动退出论坛后,由理事会通告全体会员单位。

第四章机构

第十二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的组织领导机构是理事 会。理事会理事由各会员单位推选产生,原则上由各会员单位主持日常工作的工会主席(常务副主席)担任,实行自然替补制。

第十三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理事会设名誉会长1人、会长1人、副会长4人。名誉会长由甘肃省总工会分管教科文卫工会的副主席担任,会长由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席担任,副会长由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副主席和部分高校工会主席担任,并由理事会推选确认。另设执行会长1人。执行会长由承办当年年会的会员单位的工会主席担任。

第十四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设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各1人。秘书长原则上由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一名副主席兼任,副秘书长原则上由承办年会的会员单位的工会办公室主任担任,并由理事会推选确认。

第十五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理事、秘书长每届任期五年,实行自然替补制,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六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

1、制定和修改论坛章程;

2、协商推选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副秘书长;

3、讨论决定论坛的主要工作和活动计划;

4、讨论团体会员单位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

5、讨论接纳申请参加论坛的团体会员单位;通告自动退出

论坛的团体会员单位。

理事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

第十七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秘书处工作由秘书长主持。秘书处办公室设在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

第五章经费

第十八条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的活动经费由各参加活动的团体会员单位共同承担。省教科文卫工会根据需要给予适当补贴。

各会员单位应承担的活动费用由承办会议和活动的会员单位作出计划,理事会讨论审定,实行一次性结算,并在活动结束时,向参加单位通报经费使用情况。

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的日常活动经费由省教科文卫工会承担。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章程经甘肃高校工会工作论坛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生效。解释权属理事会。

篇2:高校工会章程

为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保障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根据《工会法》、《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xx中学工会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学校,构成学校权力机构的重要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xx中学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动员和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完成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的各项任务;代表和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第一章

第一条 凡是xx中学正式在岗教师和职工,承认xx中学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为会员。

第二条 教职工加入工会,由本人自愿申请,经工会基层委员会批准。

第三条 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对工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与建议,要求罢免不称职的工会工作人员。

(三)对学校生活问题提出批评与建议,要求工会组织向有关方面如实反映。

(四)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求工会给予保护。

(五)享受工会举办的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疗养事业等优惠待遇,享受工会给予的各种奖励。

(六)在工会会议上,参加关于工会工作和职工关心问题的讨论。

第四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学习工会基本知识。

(二)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教学和工作任务。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劳动纪律。

(四)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向危害国家、社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五)维护全校教职工内部的团结与统一,发扬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精神。

(六)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参加工会活动。

第五条 会员有退会自由。会员退会由本人向工会提出,由工会委员会宣布其退会。

会员没有正当理由不参加工会组织生活,经教育拒不改正,应视为自动退会。

篇3:高校工会章程

一、公立高校章程实施与章程实施机制

(一)公立高校章程实施需要实施机制保障

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是公立高校章程在高校治理中的落实与实现,也就是其在实际上调整一定社会关系并发挥效力的过程。章程实施是发挥高校章程作用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章程制定的目标所在。 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是指其实施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对实施系统所起的作用,主要指实施系统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公立高校章程实施离不开实施机制的保障:第一,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本身就是章程实施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构成,是实现高校章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的基础。 第二,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为章程实施提供依据。 实施机制对高校章程实施机构的职权与职责,实施程序、争议解决机制及实施后果等进行规定, 从而为高校章程实施提供基本依据。 第三,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为章程实施提供制度保障。高校章程对实施主体、程序、责任及措施等进行规定,为激励约束高校章程关系主体行为,解决章程实施争议,提高章程实施效果,实现章程目标提供基本保障。 公立高校章程文本对实施机制的规范,是推进章程有效实施的基础与保障。 为此,公立高校章程文本应对实施机制进行具体规定。

(二)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构成

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包括外部实施机制和内部实施机制。 外部实施机制是政府、社会推进公立高校章程实施的保障机制的总称。内部实施机制是公立高校推进章程实施的保障机制的总称。构建内外协同的章程实施机制,是实现公立高校章程制定目标的核心所在。教育部《高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第三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指定专门机构监督章程的执行情况,依据章程审查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受理对违反章程的管理行为、办学活动的举报和投诉。” 公立高校章程内部实施机制应主要由章程文本进行规定。由于本文旨在实证分析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的规定基础,以提出完善章程文本的对策,故只研究公立高校章程内部实施机制问题,不涉及章程外部实施机制问题。公立高校章程内部实施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构成要素:

1. 实施机关。 实施机关是负责公立高校章程实施适用、评价、监督等的内设组织机构。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关对于制衡高校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保护师生权利,推进章程的有效实施十分重要。 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关应具有权威性、专门性、综合性。

2. 争议解决机制。 在章程实施过程中,公立高校与政府、高校内部机构、教职工、学生等主体及相互之间会产生争议。 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解决争议,促进章程实施,是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公立高校章程实施争议解决机制主要包括协商、 调解、申诉、诉讼等。

3. 程序机制。 实施程序是对高校章程实施的程式与步骤的规定。 “程序能使制度获具其存在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能使相关法益主体亲眼见证正义的实现;现代行政法治是通过程序实现的法治,是以程序抗辩、规制行政权滥用的法治。 ”[1]公立高校章程对实施程序机制的规定使程序具有了法律的强制性、稳定性和明确性特征,从而保障“程序正义”的实现。 实施程序机制主要包括高校章程适用、监督及修改等程序机制。

4. 后果机制。 章程实施后果机制指章程遵守与适用的评价机制,指对章程实施的嘉奖与对违反章程行为予以否定性评价。对公立高校章程实施的嘉奖指对章程遵守及维护行为给予表彰、奖励、授予名誉称号等。对公立高校章程实施的否定性评价主要包括对违反章程规定的学校规章制度宣布无效或予以撤销, 对违反章程的权力行使者进行问责与处理,对违反章程规范的师生进行处罚等。

二、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规定现状与问题

为具体把握公立高校章程文本的实施机制现状与问题,笔者按照实施机关、争议解决、实施程序、实施后果对6校章程实施机制规定进行系统分析。

(一)实施机关规定

目前,从总体来看,大部分高校章程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章程实施机关来保障章程实施。大部分公立高校章程只规定了教代会或其执行委员会对章程落实与实施的监督权。 如吉首大学章程第58条规定了教代会监督章程落实的权力。 中国人民大学章程第34条规定了教代会监督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落实的权力。 北京大学章程第31条规定了教代会监督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的权力。这样规定有利于彰显教职工的主体地位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功能,推进高校章程实施。但是,高校教代会对章程的监督仅为民主监督,而不是章程实施机关的适用监督。 以6校章程文本为例(见表1), 只有北京大学与吉首大学章程明确了章程实施机关及职权。吉首大学章程将教职工代表常设机构作为章程实施机关规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作为民主监督机关,其难以承担适用章程规范、监督章程实施及落实章程实施后果等重任。北京大学设立章程委员会作为章程实施机关,提高了章程实施机关的权威性与专业性,是保障章程实施的重要制度创新。

(二)争议解决机制规定

目前,许多高校在章程中建立了章程争议解决机制(见表2)。 其主要是对师生权利争议与学术争议解决的规定。如北京大学章程第30条规定“监察委员会调查处理学校机构及人员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受理学校机构及人员对处分决定的异议或者申诉”。 吉首大学章程第29条规定设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第40条规定设立教职工申诉委员会,以解决学生、教师与学校其他主体之间的纠纷,畅通权利救济途径。 北京大学章程第27条规定学术委员会负责 “受理审查学术不端行为,裁决学术纠纷”。中国人民大学章程第32条规定学术委员会 “制定学术规范, 维护学术道德,处理学术纠纷等事项。”我国大部分公立高校在章程中建立了教师、学生申诉委员会以解决教师、学生与学校纠纷,但对申诉委员会组成、运行机制等缺乏规定。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公立高校章程缺乏对政府部门与高校的争议解决机制的规定, 以及高校党委会、校长及其行政部门、学术委员会权力机关及相互间争议解决机制的规定,从而难以通过有效途径解决政府举办权与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内部权力行使的争议,影响到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扩大及内部权力合章行使。

(三)程序机制规定

当前,我国所有公立高校章程对实施中的适用程序、监督程序等都缺乏规定,大多只概括规定了修改的程序(见表3)。 正如有学者所言,“我国大学章程的实施,缺乏严密而细致的程序规范, 尤其对大学章程执行、修改等,并没有给予详实、可操作性强的程序规定。 ”[2]虽然大部分公立高校对章程修改程序进行了规定,但并

(四)实施后果规定

为保障有效实施,部分公立高校章程规定了实施后果机制(见表4)。 首先,大部分公立高校章程对教职工、 学生良好遵守或违法章程的后果进行了规定。 如北京大学章程第20条规定:“对成绩突出和为学校争得荣誉的教职工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奖励,对违纪者依法依纪给予处理或者处分。 ”湖南师范大学章程第43条规定:“学校建立统一的表彰奖励和荣誉制度,对为国家、社会及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给予表彰、奖励。 ”其次,也有少部分公立高校章程对作为办学者的高校在违法、不当行使办学自主权时的责任予以规定。 如东南高校章程第16条规定了举办者有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对学校不当使用办学自主权的行为予以处罚及调整等的责任; 第17条规定学校行使自主权做出的决定内容若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本章程以及学校相应规章制度规定与程序的无效和被撤销。 但是,所有的公立高校章程没有对举办者违反章程的责任进行规定,从而影响到章程对举办者权力约束与政府管理去行政化改革功效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 大部分公立高校章程对高校党委会、校长及其行政部门、 学术委员会等违反章程行为的类型、责任承担及追究等没有规定,不仅导致对其滥用职权等违反章程的行为难以追究,而且“一旦学校领导者的决策与高校章程发生矛盾时, 往往会据己所需,更改章程的有关内容和程序,导致章程的严肃性、 民主性难以应对高校的法律纠纷。 ”[3]“我国大学章程条款的逻辑结构不完整, 责任承担问题模糊不清,使得大学章程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4]

三、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规定的完善路径

《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等对高校章程制度规定不完善,理论与实务界对高校章程法律性质、制定主体及效力保障等问题尚未厘清,高校章程实施机制规定不完善等, 造成我国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效果不理想。 完善公立高校章程文本对实施机制的规定,是提高章程实施实效与实现章程目标直接有效的措施。我国公立高校章程实施规定可从5个方面完善。

(一)设置专章规定章程实施机制

目前 ,“ 各层面主体对大学章程的相关认识普遍偏低 , 极大影响了其对自身诉求的表达及对大学章程作用的重视 。 ”[1]人们对公立高校章程作用的怀疑态度 , 与其实施情况不佳具有内在的关联 。 设置专章规定章程实施机制是提高公立高校章程法律品格 , 彰显实施问题重要性和提高实施实效的可行选择 。 以专章规定实施机制也是建立体系化的章程实施机制 , 推进章程规定完善的基础 。 我国公立高校章程很少有建立专门章节规定章程实施问题的 ( 在以上6校章程中 , 只有吉首大学设置了第十章规定章程实施机制 )。 在我国公立高校章程实施的专章中, 应就章程实施机关及职权职责、 实施原则、章程适用程序、章程效力及修改完善程序等进行具体规定,从而为章程实施细则制定与实施体系建设提供基本依据。

(二)设立综合性章程实施机关

从以上6校章程来看,大部分公立高校设立了调整特定范围章程关系的机关,如教代会、学术委员会、 教师申诉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这些机关对于推进章程规范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一方面,大部分公立高校章程对于这些机关的职权职责,实施措施等规定不具体;另一方面,大部分章程对这些机关的关系与协调缺乏规定。以上公立高校章程机关在实施章程规范时,明显存在零散化、非自足性等缺陷。 因此,设立综合性的章程实施机关是提高章程实施的权威性、 整体性与协调性的必要选择。 当前, 公立高校章程中规定综合性实施机关的不多。 如在6校章程中,只有北京大学章程设立了综合性章程实施机关———章程委员会。综合性章程实施机关是协调章程主体行为, 从整体推进章程实施的重要保障。设立综合性章程实施机关是我国高校章程实施机制规定应解决的重要问题。综合性章程实施机关人员组成应突出权威性、多元性原则,应由举办者、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学校纪检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综合性章程实施机关的主要职权是制定章程实施细则、解释章程、监督章程实施、审查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的合章性,协调章程主体行为,以及提出章程修改动议和草案等。为突出综合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关的权威性、独立性,章程可规定其直接向章程核准机关负责,接受其监督,并定期向学校教代会报告实施工作。

(三)完善高校章程争议解决机制

“高校章程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实现了权利的保障,从而获得确定性的权威与价值。 ”[5]完善争议解决机制是畅通权利救济与责任归结,提升高校章程的基础。我国公立高校章程争议解决机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完善师生权利申诉机制。建议在章程实施委员会下设立申诉委员会,受理教师、学生权利侵害纠纷。 为保障申诉委员会组成的公正性和多元性, “可尝试引入法官、律师等具有相关法律经验者,并对大学行政人员加以限制。 ”[6]其次,建立政府与公立高校章程纠纷解决机制,明确规定公立高校与政府的办学自主权争议可通过行政协商、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等途径解决。 再次,构建公立高校管理权力争议解决机制,学校党委会、校长及其行政部门、学术委员会就高校章程实施的争议,可通过协商、申诉、裁决及行政诉讼等机制解决,以保障权力合规行使,有效追究违反章程行为的责任。当然,对于学术与专业等争议,应坚持专业解决和司法、行政不干预原则,通过学术与专业机构内部协商、裁决的方式予以解决。

(四)健全高校章程实施程序机制

章程实施程序是制衡权力, 提升实施规范性、保障实施正义的保障机制。为此,首先,公立高校章程应规定章程适用程序机制。 就章程适用条件、启动与受理、适用步骤等进行规定。 明确规定高校利益相关者因举办者、内部管理者违反章程规定义务,违章履行或不履行规定职责,或因师生章程所规定权利受到侵犯,可向章程实施机关请求启动章程适用程序。 章程实施机关经审查受理后,依据章程关系性质,再分别交由教师、学生申诉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等按规定程序处理,而对于章程没有规定的争议解决机制,则由章程实施机关启动适用程序。其次,构建以章程实施机关为核心,教代会民主监督与行政监察为两翼, 高校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实施监督机制,健全章程监督程序机制。规定各监督主体的分工与协作机制,明确各监督主体的监督客体和监督内容。 尤其是健全教代会民主监督程序机制。 “在高校内部机构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最适合作为高校的监督机构。 ”[7]公立高校章程应进一步健全教代会民主监督学校党委会、校长及其行政部门、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章程遵守机制,规定对其违章行为启动章程适用和责任追究程序。明确规定在教代会下设立日常性的执行委员会, 具体负责高校章程实施的民主监督工作,赋予其对章程违反行为的调查、咨询、证据收集、内部处罚及提请学校主管部门进行处理等权力。 最后,完善章程修改程序。 “一般国外大学章程中都规定了章程修改和废止的条件和程序,其中还包括对学校各个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和学术机构等的变动规定。 ”[8]明确章程实施机关的修改主导地位,进一步细化章程修改动议提出的要求,修改案通过的条件等规定。

(五)优化高校章程实施后果机制

实施后果机制是高校章程实施的激励约束保障, 也是彰显高校章程的法律效力核心所在。 首先,优化公立高校章程实施奖励机制, 明确规定对于遵守章程、大力宣传章程、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者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规定违反公立高校章程的责任。 一是要明确举办者和办学者责任, 规定举办者不当干预办学、侵犯办学自主权及不履行章程规定保障办学义务而应承担的行政责任,以及办学者违反章程行使办学自主权的无效与撤销责任。二是明确党委会、校长及行政机构、学术委员会等决策失误、滥用职权、程序不当等行为应该承担的改变决策与决定行为、给予行政处分、资格限制、赔偿损失及解除聘任关系、提请主管部门免职等责任。最后,构建章程问责机制。 “问责制能够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来促进大学章程的制定实施。 ”[9]公立高校章程实施的问责机制可从权责体系、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后果等进行构建。

四、结语

教育部《高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将高校章程定位为“高校依法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 公立高校章程制定基本目标的实现以完善的高校章程实施机制为基础。我国公立高校章程实施机制的完善需多方联动,共同推进。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章程文本缺乏对章程实施机关、程序、争议解决及责任的规定。完善公立高校实施机制的文本规定是提高章程实施性与效力的直接有效对策。创新公立高校章程制定实施机制和优化章程效力的首要问题是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文本实施机制的规定。

摘要:高校章程连接教育法律法规与高校内部规章制度,是高校内部治理的“基本法”。高校章程的实施是高校章程作用发挥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高校章程文本对实施机制进行了初步规定,但在实施保障机关、实施争议解决、实施程序、实施后果机制等的规定上存在不足之处,从而制约到其有效实施与作用发挥。因此,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公立高校章程文本的实施机制规定,以增强公立高校章程的法律品性,提升其法律效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关键词:公立高校,高校章程,实施机制规定,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03).

[2]陈立鹏,杨阳.大学章程法律地位的厘清与实施机制探讨——基于软法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02).

[3]许慧清.大学章程实施的推进策略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05).

[4]祁占勇.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及其完善路径[J].高教探索,2015(01).

[5]杨德齐.我国高校章程的法律之困及其解决——基于与公司章程之比较[J].学术交流,2012(04).

[6]陈檄,陆俊杰.高校章程实施的三个维度[J].现代教育管理,2013(09).

[7]湛中乐.高校章程精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813.

[8]石连海.国外大学章程执行力的模式、运行机制与启示[J].教育研究,2014(01).

篇4:湖南扎实推进高校章程建设

一是统一思想、高度重視。厅委领导及各高校领导一致认为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高等学校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转变管理方式、促进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二是扎实调研论证、科学制定工作方案。下发《高校章程建设情况调查表》,对全省各高校章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相关情况。到华东政法大学等省内外十多所有关高校进行调研,了解情况、吸收经验。

三是出台实施办法、加强制度保障。出台了《湖南省属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了核准章程的部门、申请核准的材料、条件及核准的程序等内容,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核职责,为今后高校申请核准章程建立了制度基础。

篇5:公司工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实施办法》,建立武汉东明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并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会是武汉东明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工会会员自愿结合的一级工会组织,实行代表制,是本会成员单位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第三条本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和履行工会义务。

第四条本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在维护全局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利益,团结和动员职工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而奋斗。

第五条本会的主要社会职能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民主权利,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第六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维护职工政治权利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和物质文化利益,把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调节社会矛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第七条本会支持企业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与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八条本会坚持群众化、民主化、保持同会员群众密切联系,依靠会员群众开展工会工作,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增强工会的活力,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之家。

第九条本会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工会主席为本会的法人代表。

第二章会员

第十条凡企业职工,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为会员。

第十一条职工加入工会,须由本人自愿申请,经本会批准并发给会员证。第十二条会员享受以下权利: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批准工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工作人员,要求撤换或罢免工会工作人员,对工会工作进行监督。

3、对国家和社会生活问题提出批评与建议,要求工会组织向有关方面如实反映。

4、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求工会给予保护。

5、享受工会举办的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疗休养事业等的优惠待遇;享受工会给予的各种奖励。

6、在工会会议和工会报刊上,参加关于工会工作和职工关心问题的讨论。第十三条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1、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学习工会基本知识。

2、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3、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劳动纪律。

4、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向危害国家、社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5、维护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发扬阶级友爱,搞好互助互济。

6、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参加工会活动,按月交纳会费。

第三章组织制度

第十四条工会委员会向同级会员代表大会负责报告工作,接受会员监督。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和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十五条工会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由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第十六条工会委员会要经常向各工会小组通报情况,听取各工会小组和会员的意见,研究和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向上级组织请示报告工作。

第十七条工会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产生,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见,选举工作按《选举办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本会实行替补制。

第十八条本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经费审查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本级工会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情况,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和工会经费的使用,并接受上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指导。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向本级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大会闭幕期间,向本级工会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十九条本级工会建立女职工委员会,表达和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女职工委员会由本级工会委员会提出,协商的基础上组成,在本级工会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四章组织设置

第二十条联合工会基层委员会设工会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主持工会工作。

第二十一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三至五年。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1、审议和批准工会工作报告。

2、审议和批准工会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3、选举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

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每届任期三至五年。

第二十二条工会委员会的委员,应在会员或会员代表中充分酝酿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可以由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工会委员会选举产生。工会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以及经费审查委员会的选举结果,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第五章基本任务

第二十三条工会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

1、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工会的决定,主持本级工会的日常工作。

2、代表和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它形式,参加会员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

3、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争议,与企业单位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协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行政方面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同、工资协商协议,并监督执行。

4、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好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5、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支持职工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6、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工作,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

7、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同歧视、虐待、摧残、迫害女职工的现象作斗争。

8、搞好工会组织建设,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建立和发展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做好新会员的接收、教育工作。

9、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理好工会财产。

按照企业会员人数或区域建立分工会或工会小组,民主选举分工会负责人或工会小组长,积极开展工会活动。

第六章工会干部

第二十四条工会干部应熟悉本职业务,热爱工会工作,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受到职工的信赖。

工会干部要努力做到: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经济、法律和工会业务知识。

2、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勇于开拓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3、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廉洁奉公,顾全大局,维护团结。

4、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如实反映职工的意见、愿望和要求。

5、坚持原则,不谋私利,热心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6、作风民主,联系群众,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第七章工会经费

第二十五条经费来源:

1、工会会员交纳的会费,按每月每人工资的0.5%交纳(交通费、通讯费、误餐费除外);

2、本会所辖企业按每月职工工资总额1%向工会拨交的经费;

3、其它收入。

第二十六条经费开支范围主要是开展活动的费用,办公费用和其他需要开支的费用。

第二十七条工会的经费设立专户,其预决算方案由联合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接受上级工会监督。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章程经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于2009年 元 月 1 日讨论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九条本章程解释权属于武汉东明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篇6:工会章程

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团结和动员全国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

本工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本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本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完成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公司各项管理工作;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本工会在促进公司稳步、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努力维护职工政治权利,维护职工的劳动权利和物质文化利益,把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调解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努力促进职工队伍的长期稳定。

本工会支持公司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与公司建立友好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本工会的各项活动坚持民主集中制,并在上级工委和公司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教育程度,只要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成为会员。

3、选举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员。

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员每届任期五年,具体任期由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决定。

篇7:中国工会章程

中国工会章程 通过会议

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 间 2013年10月22日 修改处数 31 目 录

1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2中国工会章程 总则 第一章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二章 组织制度 第九条 第十条 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第十六条

第三章 全国组织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 第二十一条

第四章 地方组织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四条

第五章 基层组织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九条 第三十条

第六章 工会干部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五条

第七章 工会经费和资产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第四十条 第八章 会徽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二条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3《中国工会章程》基础知识问答 什么是工会

什么是《中国工会章程》

如何理解工会章程与工会法的相互关系 《中国工会章程》进行了哪些修改? 新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的主要特点? 1 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编辑

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3年10月22日通过了《中国工会章程(修正案)》。此次《中国工会章程》共修改了31处。其中:增改25处,删改1处,文字改动5处。修正后的中国工会章程如下: 中国工会章程 编辑 总则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什么是公会)

中国工会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团结和动员全国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中国工会的任务?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中国工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维权观,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利,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中国工会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依法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

中国工会在企业、事业单位中,按照促进企事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支持行政依法行使管理权力,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与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事业的发展。

中国工会的原则是什么?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

中国工会坚持群众化、民主化,保持同会员群众的密切联系,依靠会员群众开展工会工作。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到基层,全心全意为基层、为职工服务,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把工会建设成为“职工之家”。

工会兴办的企业、事业,坚持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为推进工运事业服务。

中国工会努力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促进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

中国工会在国际事物中的5个坚持方正?中国工会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5个坚持)的方针,在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4个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广泛建立和发展同国际和各国工会组织的友好关系,同全世界工人和工会一起,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工人权益和社会进步而共同努力。

第一章

第一条

凡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或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工会章程,都可以加入工会为会员。

第二条

职工加入工会,由本人自愿申请,经工会基层委员会批准并发给会员证。

第三条

会员享有以下权利:工会会员享有哪些权利?

(一)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对工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撤换或者罢免不称职的工会工作人员。

(三)对国家和社会生活问题及本单位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要求工会组织向有关方面如实反映。

(四)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求工会给予保护。

(五)享受工会举办的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疗休养事业、生活救助、法律服务、就业服务等优惠待遇;享受工会给予的各种奖励。

(六)在工会会议和工会报刊上,参加关于工会工作和职工关心问题的讨论。

第四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会员应该履行哪些的义务?

(一)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和工会基本知识。

(二)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劳动纪律。

(四)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向危害国家、社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五)维护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发扬阶级友爱,搞好互助互济。

(六)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参加工会活动,按月交纳会费。

第五条

会员组织关系随劳动(工作)关系变动,凭会员证接转。

第六条

会员有退会自由。会员退会由本人向工会小组提出,由工会基层委员会宣布其退会并收回会员证。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会费、不参加工会组织生活,经教育拒不改正,应当视为自动退会。

第七条

对不执行工会决议、违反工会章程的会员,给予批评教育。对严重违法犯罪并受到刑事处分的会员,开除会籍。开除会员会籍,须经工会小组讨论,提出意见,由工会基层委员会决定,报上一级工会备案。

第八条

会员离休、退休和失业,可保留会籍。保留会籍期间免交会费。

工会组织要关心离休、退休和失业会员的生活,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第二章 组织制度 第九条

中国工会章程中国工会实行民主集中制,主要内容是:

(一)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

(二)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外,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三)工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工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工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工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总工会委员会。

(四)工会各级委员会,向同级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会员监督。会员大会和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和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五)工会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由委员会民主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

(六)工会各级领导机关,经常向下级组织通报情况,听取下级组织和会员的意见,研究和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请示报告工作。

第十条

工会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候选人名单,要反复酝酿,充分讨论。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也可以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第十一条

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同一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中的会员,组织在一个工会基层组织中;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组织。除少数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垂直管理的产业,其产业工会实行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双重领导,以产业工会领导为主外,其他产业工会均实行以地方工会领导为主,同时接受上级产业工会领导的体制。各产业工会的领导体制,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建立地方总工会。地方总工会是当地地方工会组织和产业工会地方组织的领导机关。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是各级地方总工会和各产业工会全国组织的领导机关。

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实行替补制,各级地方总工会委员会委员和地方产业工会委员会委员,也可以实行替补制。

第十二条

县和县以上各级地方总工会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派出代表机关。

县和县以上各级工会委员会,在两次代表大会之间,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召集代表会议的总工会决定。

全国产业工会、各级地方产业工会、乡镇工会和城市街道工会的委员会,可以按照联合制、代表制原则,由下一级工会组织民主选举的主要负责人和适当比例的有关方面代表组成。

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用人单位的职工组建工会。

第十三条

各级工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同级经费审查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独立管理经费的全国产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应当设常务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同级工会组织及其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和工会经费的使用,并接受上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指导。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向同级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大会闭会期间,向同级工会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上级经费审查委员会应当对下一级工会及其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查。

中华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实行替补制,各级地方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和独立管理经费的产业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也可以实行替补制。

第十四条

各级工会建立女职工委员会,表达和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女职工委员会由同级工会委员会提名,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组成或者选举产生,女职工委员会与工会委员会同时建立,在同级工会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企业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是县或者县以上妇联的团体会员,通过县以上地方工会接受妇联的业务指导。

第十五条 县和县以上各级工会组织可以建立法律服务机构,为保护职工和工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服务。

第十六条

成立或者撤销工会组织需要如何?,必须经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并报上一级工会批准。工会基层组织所在的企业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被撤销,该工会组织相应撤销,并报上级工会备案。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工会组织,也不得把工会组织的机构撤销、合并或者归属其他工作部门。

第三章 全国组织 第十七条

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几年举行一次?,每五年举行一次,如何举行?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召集。在特殊情况下,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提议,经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可以提前或者延期举行。代表名额和代表选举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

第十八条

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一)审议和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二)审议和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的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修改《中国工会章程》。

(四)选举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

第十九条

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全国工会工作。

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主席团委员若干人,组成主席团。

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主席团召集,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第二十条

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主席团行使执行委员会的职权。主席团全体会议,由主席召集。

主席团闭会期间,由主席、副主席组成的主席会议行使主席团职权。主席会议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召集并主持。

主席团下设书记处,由主席团在主席团成员中推选第一书记一人,书记若干人组成。书记处在主席团领导下,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一条

产业工会全国组织的设置,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需要确定。

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的如何建立?,经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可以按照联合制、代表制原则组成,也可以由产业工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任期届满,应当如期召开会议,进行换届选举。在特殊情况下,经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可以提前或者延期举行。

产业工会全国代表大会和按照联合制、代表制原则组成的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职权是什么?:审议和批准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或者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独立管理经费的产业工会,选举经费审查委员会,并向产业工会全国代表大会或者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由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常务委员若干人组成。

第四章 地方组织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的工会代表大会,由同级总工会委员会召集,每五年举行一次。在特殊情况下,由同级总工会委员会提议,经上一级工会批准,可以提前或者延期举行。工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什么?:

(一)审议和批准同级总工会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二)审议和批准同级总工会委员会的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选举同级总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

各级地方总工会委员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上级工会的决定和同级工会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该地区的工会工作,定期向上级总工会委员会报告工作。

根据工作需要,省、自治区总工会可在地区设派出代表机关。直辖市和设区的市总工会可在区建立区一级工会组织或者设派出代表机关。

县和城市的区可在乡镇和街道建立乡镇工会和街道工会组织。

第二十三条

各级地方总工会委员会选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常务委员若干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工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以及经费审查委员会的选举结果,报上一级总工会批准。

各级地方总工会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由常务委员会召集。各级地方总工会常务委员会,在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的职权。

第二十四条 各级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设置,由同级地方总工会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章 基层组织 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社区和行政村可以建立工会组织。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成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或者工会主席一人,主持基层工会工作。

职工二百人以上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设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由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

基层工会具备法人条件,依法取得社团法人资格,工会主席为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六条

工会基层组织的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经基层工会委员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会会员提议,可以临时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工会会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基层工会应当召开会员大会。

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审议和批准工会基层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二)审议和批准工会基层委员会的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选举工会基层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

(四)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或者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五)讨论决定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

工会基层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具体任期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决定。任期届满,应当如期召开会议,进行换届选举。在特殊情况下,经上一级工会批准,可以提前或者延期举行。

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与本单位工会委员会相同。

第二十七条

工会基层委员会的委员,应当在会员或者会员代表充分酝酿协商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可以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工会基层委员会选举产生。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经上级工会委员会批准,可以设立常务委员会。工会基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以及经费审查委员会的选举结果,报上一级工会批准。第二十八条

新世纪的工会会员证工会基层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工会的决定,主持基层工会的日常工作。

(二)代表和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和其他形式,参加本单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企业、事业单位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

(三)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调解劳动争议,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建立协商制度,协商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帮助和指导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劳动合同,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同或者其他专项协议,并监督执行。

(四)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等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好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

(五)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支持职工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工会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六)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依法参与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调查处理。

(七)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同歧视、虐待、摧残、迫害女职工的现象作斗争。

(八)搞好工会组织建设,健全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建立和发展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做好会员的发展、接收、教育和会籍管理工作。

(九)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管理好工会资产和工会的企业、事业。

第二十九条

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会,从脑力劳动者比较集中的特点出发开展工作,积极了解和关心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推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落实。组织职工搞好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十条

工会基层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分厂、车间(科室)建立分厂、车间(科室)工会委员会。分厂、车间(科室)工会委员会由分厂、车间(科室)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和工会基层委员会相同。

工会基层委员会和分厂、车间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设若干专门委员会或者专门小组。

按照生产(行政)班组建立工会小组,民主选举工会小组长,积极开展工会小组活动。

第六章 工会干部 第三十一条

各级工会组织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本职业务,热爱工会工作,受到职工信赖的干部队伍。

第三十二条

工会干部要努力做到什么?: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经济、法律和工会业务知识。

(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勇于开拓创新。

(三)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廉洁奉公,顾全大局,维护团结。

(四)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如实反映职工的意见、愿望和要求。

(五)坚持原则,不谋私利,热心为职工说话办事,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作风民主,联系群众,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第三十三条

各级工会组织根据有关规定管理工会干部。重视培养和选拔青年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

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事先征得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同意。

第三十四条

各级工会组织建立与健全干部培训制度。办好工会干部院校和各种培训班。

第三十五条

各级工会组织关心工会干部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督促落实相应的待遇,支持他们的工作,坚决同打击报复工会干部的行为作斗争。

县和县以上工会设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保障工会干部依法履行职责。

县和县以上工会可以为基层工会选派、聘用工作人员。

第七章 工会经费和资产 第三十六条 五六十年代的工会会员证工会经费的来源?:

(一)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或者建会筹备金。

(三)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补助。

(五)其他收入。

第三十七条

县和县以上各级工会应当与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合作,依照规定做好工会经费收缴和应当由财政负担的工会经费拨缴工作。

未成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按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上级工会拨缴工会建会筹备金。

第三十八条

工会资产是社会团体资产,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各级工会的资产拥有终极所有权。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资产监管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体制、“统一所有、分级监管、单位使用”的资产监管体制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经费审查监督体制。工会经费、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办法以及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制度,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财政体系,资产监管体制,经费审查监督体质)

第三十九条

各级工会委员会按照规定编制和审批预算、决算,定期向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工会委员会报告经费收支和资产管理情况,接受上级和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监督。

第四十条 工会经费、资产和国家及企业、事业单位等拨给工会的不动产和拨付资金形成的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不经批准,不得改变工会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

工会组织合并,其经费资产归合并后的工会所有;工会组织撤销或者解散,其经费资产由上级工会处置。

第八章 会徽 第四十一条

中国工会会徽?,选用汉字“中”、“工”两字,经艺术造型呈圆形重叠组成,并在两字外加一圆线,象征中国工会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会徽的制作标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规定。

第四十二条

中国工会会徽,可在工会办公地点、活动场所、会议会场悬挂,可作为纪念品、办公用品上的工会标志,也可以作为徽章佩戴。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于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会章程》基础知识问答 编辑 什么是工会?如何长生?

中国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对立的,工人们在反抗资本家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认识到必须团结起来,联合起来,才能适应同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才能维护自身利益,取得斗争的胜利。因而,根据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便产生了工会。

工会最早产生会18世纪中叶的英国,以后在其他国家相继建立,并大多争得了合法地位,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社会现象,按其成立的组织原则,可分为产业工会和职业工会。在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工会大多为职业工会,凡从事同一职业的熟练工人,都组织在同一职业工会内;一个企业内的工人,由于职业不同而分属于不同的职业工会。这种组织分散了同一企业内工人的团结和统一,不利于工人阶级的斗争。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按产业原则组织工会逐渐为工人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工人群众按产业系统组织起来,凡在同一企业内的工人都参加同一产业工会,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工会的战斗力。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会有的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有的由进步人士领导,也有的由改良主义者领导或控制,除少数由资本家操纵的黄色工会外,绝大多数工会都能以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代表和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通过内部协调、互相帮助,解决工人内部的竞争,以集体谈判、罢工等形式同资本家对抗,争取和维护工人的权益,改善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争得工人群众的社会政治利益。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工会运动则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重要力量和必要条件。

中国工会的特点?的产生是同中华民族民主革命进程相联系的,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表现在:⑴工会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胜利这个革命的中心任务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⑵工会积极支持农民运动的开展,使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巩固了工农联盟和工人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⑶工会围绕和配合武装斗争开展活动,把工人运动同武装斗争联系起来,并巧妙地运用各种斗争形式长期配合与服务于武装斗争。⑷工会从革命的全局出发,正确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巩固和发展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⑸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一直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为实现党的纲领、路线而积极奋斗。⑹工会在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活动,为全国胜利后的工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工会的作用成了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新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明确阐明了中国工会的性质、身份及任务,即:“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工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执行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全面履行工会的社会职能,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团结和动员全国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任务)

什么是《中国工会章程》 《中国工会章程》是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规定工会组织性质、行动纲领、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机构、会员的权利义务的规章,是处理工会内部事务的基本准则。《中国工会章程》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工会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严格规定了中国工会组织的性质、纲领、工作方针、组织制度和机构、工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工会经费的收支及审查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因此,一方面,中国工会章程是中国工会各级组织和工会会员必须认真遵守的一项内部规章,另一方面,中国工会章程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修改,以使之更加完善。

早在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劳动大会第二次大会就通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这是最早的中国工会章程。此后,又有1948年8月中国第六次劳动大会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1953年5月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章程》,1957年12月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中国工会章程》在1978年的工会第九次、1983年的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过多次修改。1988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为保证工会组织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又进行了重要修改。1993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1992年新颁布的《工会法》对《中国工会章程》进行了部分修改。1998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在《中国工会章程》中加入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工会指导思想的内容。2003年9月中国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又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2001年修改后的《工会法》,对《中国工会章程》作了15处重要修改,使《中国工会章程》适应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对工会工作的要求。

如何理解工会章程与工会法的相互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工会会员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或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这一规定就明确了工会章程与宪法、工会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工会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遵守法律,这包括工会法。工会法是中国工会的基本法,是对工会组织的建立,活动宗旨和范围,工会的法律地位、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工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工会活动保障等重大问题的法律规范,也正因为如此,《工会法》不可能对工会具体的组织制度、活动方式等做出详细的规定,而这正是工会自己的章程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工会法》明确了工会在遵守、维护宪法的基础上,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这就明确了工会章程是工会法的重要的补充,是对工会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其次,工会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具体到工会法,就是工会章程不得与工会法相抵触。

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为规范性文件,包括宪法、法律、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具有法律强制力,任何人都得执行,否则国家就要强制执行.。但在这些规范之间,却存在着谁的效力高的问题,即一旦出现矛盾,谁服从谁的问题。由于制定的机关不同,运用的范围及强制力也有所不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性法律其效力最高,任何人都得遵照执行,任何法律、条例、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即不能违反宪法的精神和规定,否则无效。法律又分基本法和一般法,基本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而一般法则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的。法律要服从宪法,一般法要服从基本法。条例、规章则是由国务院等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必须服从宪法和法律,不得与之相抵触。而规则、章程等做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规定、准则,更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与之相抵触,否则无效,国家也不予保护。

《工会法》规定工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这包括工会制定或修改工会章程的活动。如果工会章程的规定与宪法、工会法等法律规定有矛盾、相抵触,由于工会章程作为社团组织的内部规则,其法律效力远远低于宪法和法律,必须服从宪法和工会法的规定,否则工会章程无效。《工会法》还规定,工会要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如果工会章程本身就与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相抵触,工会组织依照这样的章程开展活动,就会背离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工会法的原则、规定,工会工作就会走人歧途,工会活动也就得不到法律保障。

因此,工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遵照工会法的规定,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而且工会章程不得与宪法和工会法相抵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促进改革开放,使工会工作更具合法性,更有法律依据和保障。也只有如此,国家才保护工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中国工会章程》进行了哪些修改?

中国工会章程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2001年新修改的《工会法》,工会十四大对《中国工会章程》作了一系列重要修改,其要点如下:

⒈ 在“总则”中作了5处修改是什么?

⑴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工会章程之中,使之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成为中国工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使之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工会是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工会章程,体现了党对工会的领导,也体现了工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⑵在工会的宗旨、目的和指导方针中,增加了“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的内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贯强调的党的根本指导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尤其反复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更加重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以确保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的地位。工会章程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表明中国工会强烈意识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极端重要性,使人们对工会的基础、性质、职能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⑶突出了工会的维护职能,使之上升到基本职责的高度。从1988年工会十一大通过的工会章程开始,规定了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主要的社会职能,但未能从四项职能的轻重主次作出区分。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突出维护职能的呼声越来越高,到2001年修改《工会法》时,作出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的明确规定,使维护职能成为高于并统率工会其他职能的本质职能,成为“基本职责”即工会之为工会必须履行的主要职能。此次《中国工会章程》的修改体现了《工会法》的这一重要成果和规定,使《中国工会章程》进一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工会的要求。

⑷将“中国工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过程中,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改为“中国工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依法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2001年新修改的《工会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等条款明确规定了工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并对政府工作进行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的内容、渠道、机制和形式。新修改的工会章程强调要依法参与、依法监督,突出了依法治国、依法治会的客观要求。

⑸将“港奥同胞”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反映了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的现实o

⒉在第一章中作了2处修改

⑴增加一条作为第五条:“会员组织关系随劳动(工作)关系变动,凭会员证接转。”这一条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变化的新情况而作出的会籍管理的规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人终身工作于某一企事业单位或机关中,很少有劳动关系的变化,因此,工会章程对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未作明确规定。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了,劳动者经常转换工作单位,而且是在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之间自由流动,使会员组织关系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新增加的第五条规定,仅凭会员证即可接转组织关系,即不管会员流动到什么单位,只要这个单位有工会组织,会员就可凭会员证接转组织关系,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员组织关系的问题。

⑵将原第七条(现第八条)中“待业”改为“失业”。“待业”也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特定现象,实际上是一种隐性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隐性失业显性化了,不就业也就是失业,而且国家已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金。工会章程的此项修改适应了这一变化。

⒊在第三章中作了2处修改

⑴将原第十九条(现二十条)中“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去掉了主席团全体会议“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的规定,增加一条规定作为第二款:“主席团闭会期间,由主席、副主席组成主席会议行使主席团职权。主席会议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召集并主持”;原第二款(现第三款)中“全国总工会”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

⑵将原第二十条(现第二十一条)中“产业工会代表大会和按照联合制、代表制原则组成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职权是审议和批准产业工会的工作报告„„”改为更为准确的说法:“产业工会全国代表大会和按照联合制、代表制原则组成的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职权是:审议和批准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⒋在第五章中作了3处改动

⑴根据2001年新修改的《工会法》第十条的规定,将章程原第二十四条(现第二十五条)“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和机关等基层单位,应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成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会员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也可以选举工会主席、副主席,主持基层工会工作”改为“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和机关基层单位,应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成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工会基层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或工会主席一人,主持基层工会工作。”根据《工会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增加一项规定作为第二款:“职工两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由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

⑵根据《工会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将章程原第二十五条(现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工会基层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每届任期三至五年”改为“工会基层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五年,具体任期由会员大会或委员代表大会决定。”去掉第一款中“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三至五年,”增加一条规定作为第三款:“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实行责任制,任期与本单位工会委员会相同。”

⑶根据《工会法》第二

十六、第三十八条等项规定,将章程第二十七条(现第二十八条)关于工会基层委员会的基本任务之第六条“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监督行政方面做好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工作,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改为“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依法参与劳动安全卫生事故的调查处理。”

⒌在第六章中作了1处改动,即将原第三十条(现第三十一条)第二款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⒍第七章中作了1处改动,即将原第三十六条(现第三十七条)中“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体制。工会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改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经费审查监督体制。工会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办法以及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制度,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⒎在第八章中作了1处改动,对工会会徽的构图作了补充说明:“并在两字外加一圆线”。

以上总计作出15处修改,基本贯彻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同时反映了中国工会章程的直接法律依据——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基本要求。

新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的主要特点 新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紧紧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2001年修改后的《工会法》,突出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工会工作的根本指导意义,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工会职能的要求,从而为中国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⒈新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突出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工会工作的根本指导意义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沦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贡献。

中国工会章程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党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也就是工会的基本指导思想。新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工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工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工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全局,具体来说:⑴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使工会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⑵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工会的各项工作中去;⑶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行工会自身的改革和建设。

⒉新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突出了工会的维护职能,使之上升到工会的基本职责的高度

1988年工会十一大以来,《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工会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主要社会职能,虽然相对计划经济时期“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方针有较大的进步,恢复和相对突出了维护职能,但还是把四项基本职能放在同时并存、难分主次的位置上。2001年新修改的《工会法》首次明确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此次章程的修改吸取了《工会法》的这一基本规定,这就解决了长期困扰工会的“四项职能孰主孰从”的问题。在一事物的职能中,必有一项是其本质的,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职能,而其他职能都是此一基本职能派生和延伸的,围绕此一基本职能存在和发展的。工会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是什么?工会的本质的、基本的职能和责任是什么?只能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正是这一职能高于并统率其他职能,这是有关工会职能问题的根本解决,为广大工会会员和工会干部解决了一个重大的思想问题。

⒊新修改的《中国工会章程》突出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特别重视基层工会的建设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从1992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针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新变化,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怀疑、动摇以至冲击和否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要继续坚持和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方针。此次修改工会章程,加入了“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的内容,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对工人阶级的坚决依靠和信赖,以及党对工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篇8:学生参与权与高校章程的对接

一学生参与权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所谓学生参与权, 是指学生作为高等学校的主体, 按照我国《宪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赋予的权利参与高校的管理, 学生参与权主要表现为高校立法事务参与权、高校行政事务参与权、高校司法事务参与权和高校学术事务参与权。高等学校是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的, 没有学生就没有高等学校, 所以学生应该全面融入高等学校的各个层面, 参与学校的管理。

学生参与权在国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比如美国, 最初的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只限于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方面, 1968年在全美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以后, 学生参与权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 对课程设置、教师聘任等事务均有权参与管理。在德国, 1967年因学生被警察枪杀形成全国性的学生运动, 此后的联邦德国大学校长会议形成了一致决议:“作为教学者与学习者共组之团体, 大学之事原则上应由其所有之成员共同讨论与决定。”[1]由此成为德国高校学生参与权的基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 只要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程度较高、学生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高等学校, 通常也是公认的教育水平领先的学校。既然十八大三中全会将高校的“去行政化”提上了议事日程, 那么就应当全面思考, 不能单单提及“教授治校”“学术自由”、体制建设等方面, 而是应该借着订立高校章程这个契机, 将学生的参与权也全面考虑进去, 以更好更快地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二国内现有大学章程中的学生参与权

自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该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以来, 陆续有一批公立大学开始建立自己的章程, 但至今依然只有不到30所高校制定了章程, 这和我国1600余所公立高校的规模相比, 是严重不匹配的。为了更好地展开研究, 本文按照章程公布时间的先后分别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省属高校中选取了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其中中国政法大学又是专门的政法院校, 作为大陆地区高校章程不同时期的代表, 力图从中发现大陆高校章程中学生参与权的立法现状。

部属综合性高校吉林大学在2006年1月1日施行的章程第五十一条规定学生除享有宪法、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权利外, 还享有九项权利, 包含公平教育权、课程选课权、学术交流权、全面素质教育权、参与各类组织权、获得荣誉权、建议权、涉及自身利益的异议权和申诉权、学校规定的其他权利。

部属政法类高校中国政法大学在2010年5月1日公布的章程第四十八条规定了学生的权利, 共十一项, 除了吉林大学章程中的九项以外, 增加了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权、申请资助权两项, 同时最后一项改为“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及学校规定的其他权力。”

省属211综合性高校苏州大学在其章程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了学生的权利, 共八项, 第一项就是“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第 (七) 项是“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这是和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不同的地方。

2013年8月12日教育部将九所高校的章程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 中国人民大学是其中之一, 该校章程第九条规定了学生的九项权利, 第七项在苏州大学第一项的基础上有所具体化, 学生有权“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

除了吉林大学和苏州大学以外, 其余学校都专门设立了“学生”章节, 明确了学生的权利, 我们将这些权利和《高等教育法》第六章“学生”相比, 可以发现各个高校章程中的学生权利基本上与《高等教育法》如出一辙, 有两所学校规定了学生有权利参与民主管理、有权提起诉讼, 但同时吉林大学和苏州大学将学生权力的兜底条款设定为“学校规定的其他权利”, 将高校的规定凌驾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上, 实则属无效条款。尽管各个高校设立章程的时间有先有后, 学校类型也各不相同, 但在学生参与权的制定方面并没有区别, 学生参与权所涵盖的高校立法事务参与权、高校行政事务参与权、高校司法事务参与权和高校学术事务参与权四类权利在各个高校章程中规定的并不完全, 而且都是原则性规定, 缺乏具体实施细则。

三不同地区大学章程中学生参与权比较

国内大学章程的制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制定时必然要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当我们查阅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高校的章程时可以发现其有很大的不同。

章程中“学生参与权”的比重不同。已发布的国内高校章程都设“学生”专章 (有的高校是“学生和校友”) , 在专章里都分设了“学生的权利”“学生的义务”, 单纯关于学生权利的表述在10项左右, 以中国人民大学章程为例, 总条数72条, 提及学生权利的只有3条, 占比仅为4.16%, 其他高校也大多在3%~5%左右。《国立台湾大学组织规程》也设立“学生”专章, 但学生权利没有在该章完全体现, 该规程共有64条, 有9条提到了学生的各类参与权, 占比为14.06%。《香港中文大学条例》没有设立“学生”专章, 而是在应当由学生参与的各个规程中提及学生的参与权, 权重比也高于国内高校章程。

“学生参与权”的立法侧重不同。国内高校大学章程中的“绝大多数章程为大学自行拟定, 即由大学管理者推进, 由此制定出的大学章程往往由于缺乏法律的支持以及政府、社会的监督, 难以保证其权威性和实效性, 进而无法起到作为‘大学宪法’的刚性引领作用。”[2]国立台湾大学依据台湾《大学法》制定了《国立台湾大学组织规程》, 报教育部核定后发布。而香港所有的大学条例都依据《2002年成文法 (杂项规定) 条例》制定, 各高校章程均可以在香港政府律政司查询, 完全向社会所有成员公开, 接受全体香港市民的监督, 让全体的香港市民都知晓香港各高校的章程, 从而让高校章程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

“学生参与权”的显识度不同。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一直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 应该是被学校管理被老师教育的, 是完全被动的一方, 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教育权的同时应该无条件接受学校的各项规定。因为这种观念由来已久, 导致学生也相当认同。即使近年来大学自治观念开始在国内逐渐被接受, 但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具体的教育工作者依然没有形成共识, 更别说落实到具体了。经调查, 很少有学生主动意识到应该从章程着手规范学生参与权, 从而导致在学生中“学生参与权”的显识度普遍不高。台港高校则有不同, 由于体制的不同和历史原因, 民众的民主观念普遍较高, 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也很强, 所以当章程中规定了有关自身的“参与权”时, 学生对此的显识度要远远高于内地大学生。

五学生参与权与大学章程对接的建议

大学章程是高等学校办学理念的全面体现,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对象和大学的主体, 自然不该被章程所遗忘, 但是眼下我国大学章程对于层次多、涉及广的制度要素却遵循着“简洁”原则, 能省则省, 使学校内部治理“合法性”和“操作性”的基础性依据沦为空中楼阁, [3]成为现有章程的弊端。当各地高校陆续依照《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要求来制定大学章程时, 要明确地让学生的参与权在章程中予以清晰彰显, 以逐步实现大学自治合法化。

1大学章程要明确学生参与权的具体事项。我国现有大学章程中所设立的学生参与权过于原则又缺乏配套程序, 导致难以实现, 而且零星散落在章程的各个部分, 缺乏完整性。在重新制定大学章程时可以借鉴台港地区高校制定章程的做法, 明确学生参与权的具体事项, 明确学生参与管理时的具体程序, 让学生在参与高校管理的过程中师出有名, 有章可循。

2大学章程中要明确学生组织的法律地位。台港地区高校学生的参与权都是通过学生组织、学生代表的参与权来实现的, 这种模式可以借鉴到国内大学的章程建设中来。只有明确了学生组织的法律地位, 赋予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不同的法律职权, 让不同的学生组织都能参与学校大小各类事务, 才能让学生的参与权得到真正体现。

3完善学生参与权纠纷的解决机制。现有国内大学章程规定在出现学生与大学、大学教职工纠纷的时候, 有的规定可以申诉, 有的规定可以诉讼 (如苏州大学章程讨论稿) 。鉴于国内大学统一的立法基础, 应该建立国内统一形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可以借鉴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设立先申诉、再起诉、最后上诉的纠纷解决体系, 将学生在参与权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纠纷纳入总体的司法体系, 提供完整的救济渠道, 构建和国内的整体法律体系相匹配的纠纷解决机制。高校的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授自治、学生自治、去行政化等方面, 只有完善了纠纷解决机制, 才能使高校教育改革走向可能。

参考文献

[1]王敬波.高等学校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05.

[2]吴绍芬.大学章程及其制定的策略探讨[J].高校教育管理, 2011 (5) :7-13.

上一篇:武汉市重点小学下一篇:初春玩耍的优秀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