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2024-05-09

中国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通用5篇)

篇1:中国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中国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赵建华

2017年03月20日18: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20日电(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20日对外公布消息说,去年中央财政专项安排12亿元人民币,支持安徽、重庆等12个省(直辖市)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包括:

——农业内部有机融合模式。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发展高效、绿色农业,以高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一高三新”农业蓬勃发展,一些传统资源、农业废弃物被综合利用,农业潜力被激发。

——全产业链发展融合模式。从建设种植基地,到农产品加工制作,到仓储智能管理、市场营销体系打造,再到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行业集聚等,形成一条龙发展的“全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

——农业功能拓展融合模式。在稳定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旅游村镇或乡村旅游示范村,积极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学校。

——科技渗透发展融合模式。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大力推广引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引进先进技术生产栽培模式等,实现现代先进科技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

——产业集聚型发展融合模式。随着农业产业发展规模的逐步提高,特别是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产业发展呈现集聚态势,产业、产品品牌和价值不断壮大,实现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

财政部表示,通过试点,农村产业融合蓬勃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业功能加快拓展,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产业融合发展正在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热点和亮点,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显现。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农业部,创新思路方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另据去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希望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篇2:中国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就发展产业融合方式、培养产业融合主体、完善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三产融合正式进入快车道。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十二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中国·新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将邀请国内知名经济学者、三产融合基层实践者、企业代表等,共同商讨和分析新形势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县域经济创新发展问题,总结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经验。为使论坛汇集更多宝贵思想和成功经验,特面向全国征集论文。

论坛主题:“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新兴县委、县政府

承办:南方日报社南方农村报社新兴县创新中心

征文选题范围:

(1)新形势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与经验分析

(2)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实施路径

(3)三产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4)三产融合的实施主体问题

(5)三产融合在实践中的切入点

(6)其他与该主题相关的问题

征文截至时间:10月23日

征文要求:

研讨会欢迎熟悉三产融合工作的基层实践者和企业家、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参加。

欢迎来自全国基层的参会文章,所提交论文要求针对作者所在区域范围内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参会论文不必强调理论文章所要求的格式,不一定使用理论文章的名词术语,但是要求从所在区域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前瞻性的观察和思考,找准问题,寻求对策,讲求实效。

文章长短篇幅不限,写作方式不限,以电子文本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请务必写清楚作者的姓名、年龄、工作单位、职务、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

文章请标注:论坛征文征文接收信箱:xxsczw@qq.com

咨询电话:020-830034780766—2989633

篇3:中国摸索出多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近日,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的通知》,决定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的金融支持,重点支持6类发展经营融合主体,并将金融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作为一项长期工作。

《通知》指出,金融支持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加工、休闲旅游等一体化融合发展,要重点支持6类发展经营融合主体: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支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包括贮藏等初加工及运输、销售等环节和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开展综合性服务等平台建设;二是大型原料基地与加工流通企业协同升级。支持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与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技术装备升级的协同建设,“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中央厨房供应体系的联动发展;三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和营销设施。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支持企业和农户创新订单农业,支持企业发展股份合作,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四是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联合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支持休闲农业聚集村和带动农民分享利润的休闲农园、电子商务企业,建设进村道路、生态停车场、田间观光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五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六是农民创办领办农村一二三产业实体。支持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办领办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行业主管优势,采取人员培训、银企对接、市场拓展、专家研讨多种方式,培育产业主体,健全产业组织,加强项目指导和行业服务,积极推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各级农业银行要根据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要求,稳步增加贷款投放规模,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各类经营主体,利用自身产品和网点优势,加大向各级农业部门所推荐的、符合条件的项目支持。双方加强沟通协作,相互密切配合,建立高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加以推进。

篇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关键词】产业链;产业融合;城镇化;新型业态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为切入点,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生产经营合作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为主要方式,推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附加值,培育农村新业态,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着力探索建立农民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实现机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如何有效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完整产业链,形成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

以产业为依托,围绕解决一家一户面临的土地经营零散、劳动力不足、社会化服务难等问题,通过生产经营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整产业链。只有有效的整合土地、劳动力、社会服务、土地股份等要素,才能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实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共享,实现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推进不同经营主体契约融合、共同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围绕有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等,通过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方式,强化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完整产业链。重点探索形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农产品购销价格,逐步建立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保护农民利益,让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充分分享产业链增值,价值链提升带来的更多收益。

三、探索农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其他有效形式,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总结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的有机融合,稳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健康养老产业等新业态,既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又弘扬农耕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四、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型等为核心,促进融合发展

(一)农业产业纵向型融合

通过订单生产、承贷承还、贷款担保、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等多种方式,建立有效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生产经营合作,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等环节的有机整合,增加农业附加价值,促进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管理智能化水平。

(二)农业多元化服务型融合

发展以测土配肥、统防统治、农机服务、产品营销、技术培训等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总结推广农业综合服务站、信息服务平台、粮食银行、产业联盟等社会化服务有效形式,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多元化服务的融合是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惠民、富民的重要举措。

(三)产业聚集型融合

建立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平台,引导从事种植、加工、销售的各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向优势区聚集,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形成优质产业集群和品牌优势,提高种植效益。积极推进农业内部产业整合型融合,推进粮饲兼顾、种养融合、循环发展。

(四)农业多种功能型融合

通过规划引导,重点围绕打造都市休闲农业带,建设提升一批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示范点,开发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耕文化、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强化产业支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六、大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在大城市郊区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提高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

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销中心。扶持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

八、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

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开展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九、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到农村创业,实施鼓励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支持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积极开发农产品加工贮藏、分级包装等新技术。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征兵.中国农业发展方式应转向精细密集农业.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5):16~20.

篇5: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

新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开始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加工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同时消费理念也发生巨大转变。一是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二是对农产品的功能要求高;三是对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多。农产品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变,要求农业应该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由单纯的农产品初级加工向深加工发展,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和数量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都有利地推动了三产之间的融合。

(二)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消费结构升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

休闲旅游消费主要受收入和空闲时间的影响。国际数据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人们就有了休闲度假的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居民就已经具有了休闲旅游的基础和需求。并且通过计算可知一年有115天的假日,接近全年时间的1/3。,在有“钱”和有“闲”成为普遍现象的休闲经济时代,消费者会有多样化的新需求,尤其是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为消费者休闲旅游提供重要场所,扩大了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和科普教育等消费的需求,推进了产业的深度融合。据统计,我国国内游客数量从2008年的171.2亿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36.11亿人/次,增长率为110.9%;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由2008年的511元增加到2014年的839.7元,增长率为64.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

(一)第一产业带动型

此类型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带领下,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第二产业)和休闲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前者常见于农业优势主产区,主要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并通过农超对接、地产地销等方式销售农产品;后者常于旅游资源富集区,主要是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观光、采摘、体验等休闲农业,实现一三产业的有机融合。

(二)龙头企业带动型

此类型主要是以二三产业为中心带动一产融合发展。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克服市场调节弊端,依托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建立生产基地,把产业链条延伸至农业生产领域,推进我国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其中“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多种经营主体共存共赢的重要模式。

(三)“互联网+农业”带动型

此类型主要是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物流手段,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使农民得到流通环节中的增值收益,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农业”可以有效的服务农业全产业链,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和高效。“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潜力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淘宝村。淘宝村的出现是互联网技术向农村地区渗透的结果,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商业模式。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产品加工业大而不强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平稳增长,主食加工业加速增长,产业链建设稳步推进,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集群集聚趋势明显。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到7.57万家,主营业收入从2003年的2.63万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8.48万亿元,年均增长19.4%;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值由2003年的1∶1提高到2.12∶1,年平均提高0.1个点。由此看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快,是农业农村经济的突出亮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起步晚,加工水平不高,行业大而不强。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产品加工率、果品加工率、肉类加工率分别为55%、10%、17%,分别低于发达国家的80%、65%、60%,其中果品加工率都低于世界30%的水平。加工业和农业产值比值虽然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发达国家的3-4∶1和8-9∶1。此外,融资难、用地难、原料及人工价格上涨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二)融资环境欠佳

我国要想通过三产之间的融合,完成蜕变并做大、升级到“大农业”,必须有资金的支持。但从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下来看,我国的融资形式仍然严峻。一是资金缺口相对较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大、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运转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加,但信贷额度受限,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资金供需失衡,资金缺口继续扩大,少数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局面。二是贷款手续复杂,门槛高,获得贷款难。三是融资渠道窄。大部分乡镇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贷款。四是融资成本高。乡镇企业向银行贷款或者民间借款的利息比较高,有的银行还有浮利分费、借贷搭售、一浮到顶等不合理收费现象。资金来源受限和持续巨额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土地流转进程缓慢

产业融合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土地,因此土地流转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需要以成片的、有规模的土地供应为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主要是小规模的农户生产,相当一部分农民害怕失去土地的权利,因此宁可土地荒废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四大难题:第一,各地区农村人口流动频繁,许多农户常年外出打工,流转过程找人难;第二,各地区农户经济情况不同、流转过程要求不同,做到成片流转土地很难;第三,部分农村地区农民文化程度低,缺乏法律意识,土地规范流转很难;第四,由于开荒耕田,使得土地实际面积与账面面积不符合,流转过程土地面积难以确认。加之,农村土地管理难度加大,土地流转进程更加缓慢。

(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水平不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突出表现在去旅游景点的道路状况很差。二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虽然很丰富,但缺乏相应的规划或没有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三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特色和创意的较少,总体发展模式相似,产业形态雷同。四是,缺乏懂技术、有创意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首先,要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协调发展。其次,加快培育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企业,鼓励各地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集中度,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最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以提质增效、优化结构为主线,大力推进初加工、深加工、品牌战略和新业态新模式等重点领域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二)建立产业融合资金保障

首先,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境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加大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资金投入,加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一事一议推动力度,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努力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农民投入为补充”的资金投入新格局。其次,制定金融支持政策。金融机构根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如资金补贴政策、贷款贴息政策、信贷政策等。在政策支持下,通过多方筹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来源受限和持续巨额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积极开展土地流转

在土地资源上,我国应制定土地流转措施,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资源的有效流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围绕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在乡镇地区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政策,对符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和产业扶持政策的土地流转,在涉农项目资金、银行贷款贴息以及有关农业补贴政策上,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市场调节手段的土地流转机制,最终使得土地流转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大力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念,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业态。一是培养和聚集农业综合性人才,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成农村地区朝气蓬勃的产业,带动产业间的融合互动。二是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休闲农业功能,完善设施设备和服务项目。三是加快转型升级。从加强组织化入手,提升发展品质;从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产业化经营入手,提高管理水平和旅游产品的体验性。

摘要:推进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从最基本的视角分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总结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考察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再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消费结构升级,农业多功能性

参考文献

[1].赵海.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5,07:26-29.

[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实例[J].上海农村经济,2015,11:38-40.

[3] .王兴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02:30-37.

[4] .赵武斌.依托优势政府主导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56-58.

[5] .卢良恕.加快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业[J].中国农村科技,2014,03:32-34.

[6] .裴世彬.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几点建议[J].河北农业,2013,09:53-55.

上一篇:党员生活下一篇:政法信息系统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