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跟岗学习心得

2024-04-21

名校跟岗学习心得(共6篇)

篇1:名校跟岗学习心得

名校跟岗学习心得

在XX市XX中学跟岗学习的一周,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块干燥多孔的海绵,尽力地吸收,吸收,再吸收。白天全程参与工作安排,有几次还“擅闯禁地”,“偷师学艺”,晚上则和其他跟岗学习的校长热烈讨论,相互切磋,常常不知夜色已深沉。

一、印象XX

XX中学校长赵XX上任伊始,把学校愿景定位为:办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初中理想学校。八年磨剑,XX中学已成为拥有众多光环、闻名全国的真正的名校。难能可贵的是,广文没有时下很多所谓“名校”的坏习气,让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者毫无压迫感,觉得这所学校接地气,值得学习,也可以学习。

广文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亲切。亲切源于低调。它的校门藏在一条小街道上,简朴得有点寒酸,连校名都是学生题写的,两旁店铺、摊点林立,很容易被匆匆而过的行人忽略过去。广文并不差钱,这显然与广文人的追求有关。荆钗布裙难掩天姿国色。赵XX校长为人低调随和,几次在校园中和她打照面,她总是抢先微笑致意,没有丝毫全国知名校长的架子。我们几个跟岗学习的校长拦住正在执勤的赵校长,拿着她刚刚出版的《建设一所新学校》索要签名,虽然当时早已过了午饭时间,但她微笑着一一满足。我的一句“我们都是您的粉丝”,令赵校长笑靥如花,还亲切地拍拍我的后背,仿佛邻家的一位大姐。广文的老师也不见丝毫的优越感,总是抱着相互交流学习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来访者。每一批参观学习者临走,广文中学都诚恳地请求留下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改进工作。广文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还在路上。“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我想,正是这种低调谦虚、虚怀若谷的涵养和气度,成就了赵XX,成就了XX人,也成就了XX中学。

XX给我的第二个强烈的印象是真实。XX是真正的开放办学。每天都有5位家长代表驻校轮值,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参观学习,学校所有场所、所有工作都置于来访者目光之下,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底气。XX的课堂是真课堂,每一间教室对家长和参观者都是开放的,这就保证了我们看到的每一堂课都是真实的“常态课”,而非表演课。广文的教科研是真研究。我参加了一次生物学科组的“磨课”活动,在评课环节,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实话实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一种真正的学术氛围。其间,有一位老师直言不讳提出两点不足: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最长的一次仅有34秒;垃圾语言过多,“啊”出现130次之多。授课老师在“红脸”“出汗”之余,也会得到实实在在地提高。广文的领导、老师不回避问题。在参加初二学部班主任例会时,陈主任提到近期两起学生打架事件,分析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破解方法。面对众多的“取经人”,态度坦然,没有遮掩,更不想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完美的成功者。人有人品,校有校品。真实,真诚,就是XX人展现给外人的形象,也是广文人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二、亮点XX

XX中学作为名闻遐迩的名校,在各方面做得都很到位,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历经多年精心打造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即:生本化的学科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生本化。一是整合教材,就是把每个版本处理某个知识点的最佳办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二是精心设计引桥课程:学前引桥,解决小升初适应问题;难点引桥,解决学生两级分化问题;发展引桥,实现初高中衔接问题。三是构建“54321”自主课堂———“5”即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流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质疑、精讲点拨、反馈落实。“4”即课堂设计时必须关注的四个关键要素:学校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师生配合。“3”即课程实施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即课堂价值两个追求:高效、愉悦。“1”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关注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必备环节:阅读文本。

学校课程特色化。目前XX中学已形成“大家系列”“文化系列”“实践与探究系列”等三大系列16项学校课程。

活动课程个性化。学校已成功构建起包括“入校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班会课程”“实践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阳光60’课程”“离校课程”在内的十大活动课程体系,每个课程体系都实行“主题引领,模块推进”。在实施方式上,学校注重自主参与、个性选择、实践体验。

三、借鉴广文

学习别人是为了改变自己。在跟岗学习的时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自己的学校工作,思考学校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将从以下方面改进自己的工作,提升学校的层次。、用愿景引领学校发展。我校作为一所典型的乡镇中学,我们确立的办学愿景是:创建张庄百姓身边的优质学校。我们心中的优质学校应该具备四个维度: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根据当前教育现状,我们实现办学愿景的五个抓手是:抓安全,力求波澜不惊;抓教学质量,确保全市领先位次;抓教师培训,立足校本,力争教师业务素质逐年提升,打造一定数量的名师;抓课堂改革,实现由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的转变,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抓课程建设,让先进理念通过课程的形式落地生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把发展教师作为一项战略持续抓好。一是加大投入,支持教师“走出去”;二是为各学科组订购专业杂志,让教师及时接触到最前沿的学科信息;三是给每位教师报销一定数量的购书款,成立“读书沙龙”,鼓励教师读书;四是搭建平台,让更多的教师得到锻炼,脱颖而出。五是营造氛围,通过读书交流、撰写博客等形式,大力倡导学习之风。

3、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借鉴XX中学的课堂模式,结合我校的多年探索,我们把自己的课堂模式暂定为“12345课堂模式”。“1”,指每堂课的必备环节——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2”,指课堂教学的两个追求——高效,和谐,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有如沐春风的愉悦感,都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3”,有两层含义,一指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指理顺三个关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4”,指课堂设计必须关注的四个关键要素,即学习内容、教学环节、问题设计、师生配合。“5”指五步教学流程,即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提升、当堂达标。

4、在家校合育方面谋求新突破。一是加强家委会建设,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庭和学校真正形成教育合力。二是坚持每学期的家长会和学校开放日活动,让所有家长都有机会走进学校,了解学校,进而关心学校。尝试借鉴广文中学的做法,邀请家长驻校轮值。三是精心设计每次家长会,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

5、研发校本课程,让先进理念落地生根。

我校先期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见到了一些成效,但意识不强,系统性不够。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在以上两方面加以弥补和改进。本学期,我校将开发和完善系列校本课程,(1)开学课程。目的是尽快使学生对学校、班级有认同感、归属感,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规章制度,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内容有:开学军训(队列和内务整理)、师生互认(包括教师认学生,学生互认,记忆校长、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电话等)、制定版规等。

(2)中考备考课程。目的是激发初三学生的斗志,消除学生对中考的畏惧感,提高教学质量。内容有:晚自习课间学生慢跑活动、系列专题会议(开学家长会、期中家长会、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中考动员会、毕业典礼暨优秀毕业生表彰会)、“中考七天乐”系列活动等。

(3)电影课程。目的是改变要么空洞说教要么强硬管理的德育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影视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扩展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内容有:每月师生同看一部电影,完成一篇观影笔记。

(4)经典诵读课程。我们将修订编印《经典诵读300篇》,加强过程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加成果展示环节,提高经典诵读活动效果。

通过XX之行,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使一所学校如此卓越,一所卓越的学校可以使师生如此精彩、幸福。我深感肩头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倍加珍惜校长这个岗位,怀揣教育理想,踏实前行,让学校更加优质,让师生更加幸福。

篇2:名校跟岗学习心得

走进名校的心得体会——**县实验小学教师赴**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跟岗学习总结寒冷的冬天已悄悄走进我们,11月10日下了火车,**飘着小雪,但并不寒冷,我们一行九人在德育主任赵海蓉老师,教务主任耿春燕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参观学习。这让我们有机会走进名校、接触名校。周一一大早,我们走进实验小学的校园,由于昨天的一场小雪使校园地面上覆盖着薄薄的积雪,老师们都早已来到校园挥动着工具铲除地面上的冰雪,学生们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校园,放下书包,加入到劳动的队伍中,和老师们一起清扫。随后,我们在我校领导的带领下见到了田征校长,田校长带我们来到了一间教室,里面都是电台设备,原来今天他们要在室内升旗,我们有幸观看了利用班班通校园直播电台在室内升旗仪式的活动,看着学生们熟练地操作着电台设备,让我们对这些小学生刮目相看。在观看完升旗仪式活动后,在田校长和雷校长的安排下,把我们按照不同学科、年级,分配到相应的班级进行全程学习,随堂听课。我有幸被安排在四年级(1)班史江萍老师班,史江萍老师是四年级组语文教研组长,在学习中,史老师认真聆听,帮助我解决一些我在日常班主任日常工作,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史老师在特色班级建设中不仅紧抓常规的班级工作、文明监督、图书管理、卫生管理等工作,还注重班级个性化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形成班级特色。她们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合作单位及教育的要求,以年级或班级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这个年级的每个班级教室内外环境的精心布置,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用心和班级特色。班里的学生也很懂事听话,班级的各项工作都分工明确,学生们也各司其职,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我和史老师真诚的沟通,积极的探讨研究,使我收获颇丰。周一早上第三、第四节课,我和米翠老师也有幸参加了四年级组的语文教研活动,老师们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功能作用,用团队合作精神统帅教研工作的灵魂。这让我们从教研活动中吸取成长的营养,促进了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利用听课至于也在校园里四处转了转,实验小学很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了一切资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温馨、快乐、舒适的学习环境。走进教学楼,目之所及之处,都是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一些标语、相片或宣传栏,虽然这所学校面积不大,算是个小学校了,但非常精致,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美丽的风景,孩子们也都个个大方有礼貌。下午的课外兴趣小组也各具特色,小组活动涉及活动科目40余个,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增加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本次的集中跟岗参观学习活动中,还有很多让我学习的地方,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次的学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对我今后班主任工作将进一步细化,使我们的工作开展的更扎实有效。跟岗参观学习结束后,对我的感触很深,让我深深感受到教育学院实验小学的诸多亮点,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细致入微,学生们责任分工明确。与此同时,我也在构思着自己今后的工作设想,不仅是心动,更多的是要付诸于行动。我要感谢我校领导,感谢田征校长,感谢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以及实验小学各位领导和老师,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开阔视野,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深入思考的机会,常出来转转,学的是方法,改变的是理念。

篇3:名校跟岗学习心得

古人云:“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春暖花开, 万物复苏。春天给我们带来了载歌载舞的春风, 春天给我们带来了春雨, 它沐浴了万物, 让沉睡的花草苏醒, 让万物生机勃勃。春风吹走了严寒, 送来了温暖, 桃李杏树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它们把祖国大地装扮得分外妖娆。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个朝气蓬勃的季节。我爱春天, 因为在春天里, 拔节的不只是小草, 也有我们的梦想;我爱春天, 因为在春天里, 成长的不只是禾苗, 也包括我们的感悟。带着春天的希望, 中山市西区正 (副) 校长跟岗学习班学员怀着感恩之心, 兴致勃勃地来到江苏省扬州市进行为期9天的跟岗学习活动。

二、与名师名家对话, 刷新管理新思维

本次跟岗学习活动于2015年4月22日上午开始, 首先, 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王立耕老师作了《新时期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下午, 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导师刘俭国校长给大家做了以《用文化引领成长》为题的报告。报告强调了要注重学校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拓展, 把文化作为引领学校成长的核心发展力。23日我们聆听了扬州市名校长、扬州市学科带头人、扬州市邗江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斬忠老师的《美琪学校135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简介》和《走向精致化的学校管理》的专题报告。他将学校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的宝贵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24日我们跟随镇江市名校长、市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施勤老师对镇江市实验小学进行了全面考察, 并参加了听课、评课及专题介绍等一系列活动。25日上午, 对溧阳市外国语学校进行了考察, 下午由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溧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芮火才老师作《校长素养与队伍建设》的专题报告。26日由刘俭国校长作专题报告, 他的报告题目是《如何挖掘学校发展的潜力》, 报告为我们分享了他的学校办学经验和对学校发展进行的研究成果。27日大家在扬州市名校长、扬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刘春友老师的带领下, 对扬州市邗江实验小学进行考察、听课、评课和专题报告, 最后对本次跟岗活动进行了总结。

1. 用自己的姿势奔跑。刘俭国校长在他的《用文化引领成长》报告中向学员们提出了自己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见解。他认为学校历来是产生先进文化、引领先进的场所。所以, 文化建设历来是学校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的、富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是外部物质环境的建设, 也不仅是制度环境的建设, 而且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特色和个性的形成、关系到学校的文化精神的培养和传承。他指出, 学校文化不是静态不变的, 不是消极地接受前人创造的传统, 而是与时俱进, 不断地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形势创造新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 即学校文化的特色。仅有共性的学校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只有具有个性的文化、学校自身特色的文化, 才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另外, 学校文化应该具有“文化力”, 文化是有力量的。“学校文化力”不等同于“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群体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力则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 表现为学校文化对学校群体所有成员所产生的认知力、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推动力、约束力, 以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适别力、辐射力、感染力甚至征服力。

2. 做一个有理想的管理者。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 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 校长在学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代替的作用。芮火才局长在“校长素养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报告中认为, 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第一, 高尚的价值追求;第二, 良好的个性品质;第三, 独立自由的人格, 第四, 热爱读书、具有丰富的学识修养;第五, 服务师生家长的意识;第六, 统筹规划协调的能力;第七, 民主法制的思维;第八, 改革创新的精神。校长素养的提高来自于自我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作为新时期的学校管理者, 首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 以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为支撑、提炼出符合学校实际、能被全校教职员工所认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 以这样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为指导, 制定学校短期、长期的发展规划, 并逐步构建学校的校园文化, 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善于反思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 并利用团队的智慧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回到教育的本真。

西区的校长们分别在美琪学校、镇江市实验小学、邗江实验小学一共听了8节课。8位名师的课堂都非常精彩, 教师和学生的素养也非常高, 课改氛围非常浓, 老师都在引导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本真生态的课堂体现得淋漓尽致。这8堂课充分体现了扎实而灵动的课堂、学生真正学习的课堂。

学校工作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 而班级工作主要是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完成的。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 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和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说, 班主任素质的高低, 决定着班集体的优劣和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扬州市邗江实验小学的德育主任卜恩年老师在他的《今天, 我们怎样做班主任》的讲座中做了精辟的论述。卜老师从教以来一直奋斗在班主任岗位上, 追求要做一辈子“最帅的孩子王”。他认为带好一个班级, 养成教育是核心、成绩优秀是重点、班级管理是外显、人格完善是目标。他坚持活动育人, 活动育班。精心而又巧妙的班级活动设计与实施, 又成为“渡”学生成长的最好载体。他把新时期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 班主任要会和学生交朋友;第二, 班主任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师德;第三, 班主任要具有组织丰富的班级活动、把班级建成学生的乐园的能力;第四,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 并与其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正常的关系;第五, 班主任要具有协调能力;第六, 班主任要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4.“乐度”教育理想的彼岸。

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命脉, 是学校文化教育底蕴的积淀, 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所在。要形成科学的学校办学理念, 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 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制定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办学理念。

邗江区实验小学刘春友校长为我们作了《“渡”向教育理想的彼岸》的讲座。刘校长从学校文化背景、当地人文资源、学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生动地诠释“乐渡”实小的核心理念。提出以“服务大众, 创造卓越”为办学思想、以“办适合孩子发展的学校”为办学宗旨、以“城市化建设要求, 现代化办学标准, 省级示范校教育质量”为办学目标。他认为办学策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 要用科学的目标凝聚力量, 并以“目标就是方向, 目标就是动力”作为核心理念, 并做到:深化改革, 个性化管理;加强培训, 打造优质师资;立足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课程建设, 丰富办学内涵;重视养成, 培养文雅少年;阳光生活, 体艺形成特色;立足校本, 教学研共同成长;加快建设, 提升育人品味。其次:要用严格的管理打造品牌, 并以“让认真成为习惯, 让精细成为品质, 人人都是管理者, 人人都是责任人”作为核心理念。主要模式是:“以块为主, 条块结合。”即: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对职业进行规划。第三, 要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支撑发展, 并以“用发展教师来发展学校, 让教师在工作中研究, 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作为核心理念, 把学校办成“负担轻、质量高、活力强、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省内一流名校。

三、借自己一束光, 点亮教育心灯

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完美收官, 各学员受益匪浅。我们小组成员对“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两方面感触颇深。在今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发展中, 我们要学以致用, 特别要重视校园文化及教师队伍的建设。

1. 校园文化建设感悟。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繁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聆听了刘校长的《用文化引领成长》的讲座, 感悟如下:

一是熏陶: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文化环境是融合教育与艺术的一种会说话的空间, 校园文化则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性文化, 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

二是浸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应该把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性情、潜移学生的品性、培养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作为指导思想。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积极引导学生, 逐步孕育一种民族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一种崇尚英雄献身为国的氛围、一种勤俭为民艰苦创业、人民利益至上的氛围, 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 并成为抗御社会不良风气的强大力量。正如刘校长所言, 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词就是熏陶与浸润。

2. 教师队伍建设感悟。

俗话说:“教师兴则学校兴, 教师强则学校强。”教师队伍的质量, 决定着学校质量的高低。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文化的教师队伍, 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 在今后的学校发展中, 我们要更加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行政与教师要常怀仁爱之心。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是拥有爱心。爱父母, 尽孝道, 生存之本;爱他人, 会尊重, 处事之本;爱自己, 善反思, 进步之本;爱学生, 教好书, 立身之本。其次, 还需做好小事, 不要眼高手低;要甘当配角, 埋头苦干;要善于学习, 不要自命不凡。除此之外, 还要学一点文学, 学一点教育学, 学一点历史, 学一点心理学, 学一点哲学。

第二, 要设计好教师评价机制。制度是保证各项行动的有力保障, 现在各学校都有自己的绩效评价方案, 但相当多的方案或是没有抓住重点, 或是流于形式, 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所以, 学校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 要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让老师们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鼓励教师们积极向上。

第三, 要对教师的成长进行规划。首先要做到对新进教师实行“入格”培养, 即培养新教师积极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密切联系各科教师, 树立学生身边榜样, 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保持家校社区沟通。要对青年教师实行“升格”培养, 即做到技术辅助, 精心配备。对骨干教师实行“风格”培养。

第四, 要搭建各种平台, 助力教师成长。学校要搭建平台, 提供机会, 以团队为导向, 让各成员群策群力, 共同参与, 发挥团队的集体力量, 力争打造一支团结、上进、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四、心田芬芳, 心香自生

本次跟岗学习活动, 让学员们充分感受到西区党工委、西区文体教育局、西区教育事务指导中心的良苦用心。在9天的学习中, 学员们不但得到精神上的洗涤、观念上的更新, 而且获得了一股参与变革的驱动力。学员们的教育理念与心灵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我们将秉承“渡人渡己、发展自己、成就学校”的精神, 把学习到的宝贵经验带回西区。我们承诺, 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不断地丰富教学经验, 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有了这次学习, 才有今天的收获, 有了今天的收获, 就会有明天的希望!心田芬芳, 心香自生。中山市西区教育的未来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摘要:广东省中山市西区正 (副) 校长跟岗学习班在江苏省扬州市开班。笔者在学习中认真学, 认真记, 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大脑记, 学到了宝贵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教法和世界教育前沿信息, 受益匪浅, 写下了深深的心得体会。

篇4:名校跟岗学习心得

1974年11月4日,杨洋出生在辽宁营口的一个普通家庭。上小学二年级的一天,杨洋突然发现看黑板有点模糊,他用手把眼睛揉了又揉,还是有点模糊。晚上回家后,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以为是儿子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视力下降,提醒他要注意保护好视力。妈妈找到班主任,将儿子的座位往前挪了一排。

过了2个月,杨洋发现看东西又有点模糊,妈妈又找到班主任调换位置。后来每隔一段时间,杨洋都会往前挪一排。配了眼镜也是这样,视力不断下降。上小学五年级时,杨洋只好坐在了第一排,然而他个子高,为了不挡别人,他只好坐在最旁边。五年级下学期时,杨洋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已经不能再往前移了,从小喜爱读书的他急得直哭。老师和同学也很着急,纷纷出主意。

“杨洋,你先休学吧,让你爸爸妈妈带着你去治眼睛。”一位同学说道。“我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医院看眼睛,医生说我的眼睛治不好了,将来还会失明。我现在还能看见,我还想学习,以后失明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上学了。我喜欢明亮的教室,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学习。”杨洋一边说一边抹眼泪。

见此,有些女同学在一旁哭了出来。妈妈经常带杨洋到各大医院看眼睛,做了各种治疗,可收效甚微。后来,妈妈带他到部队医院,请眼科专家为他做检查,检查结果是视网膜黄斑病变,医学上无法治疗,等待孩子的将是失明。拿到检查结果,妈妈如遭晴天霹雳,瘫倒在地。后来,妈妈带着杨洋去北京、上海的医院看病。在北京一家医院,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妈妈给好几个医生都下跪,但医生也无能为力。

为了让杨洋能看见黑板,老师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让杨洋坐在黑板与老师中间听课。

从此,教室里出现了独特的一幕。杨洋的课桌被放置在了讲台与老师中间,他离黑板只有1米的距离。刚开始,其他班级的同学经常跑过来看热闹,不了解情况的学生,还以为杨洋犯了什么错误,受到老师的惩罚。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大家都敬佩地向他伸出了大拇指。老师在讲台上课时,一直非常小心,担心走路时会碰到杨洋。以前班上有几个贪玩的学生,看到杨洋学习如此刻苦,都非常感动,学习也变得用功起来,成绩进步很快。

如此勤奋的孩子,病魔的利爪却依然没有放过他。杨洋读到初中二年级时,彻底失明了,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课堂,当时他年仅15岁。

从阳光明媚的日子,走进黑暗无边的世界,杨洋感觉自己的世界已经坍塌。

在家里沉默了一年后,为了让杨洋走出失明的阴影,重新走向社会,父亲把他介绍到自己工作的营口市水利院打工。领导和工人都很喜欢这个上进心强的质朴少年。杨洋在工作时抢着干活,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外,有需要搬运的重体力活,他也抢着干。水利院有很多工程师,经常劝他回学校读书,他们觉得杨洋资质很好,如果有机会,应该去盲校读书。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不能去正常学校读书,但可以去盲校读书啊。

父母也很希望他再回学校读书,可到哪里找盲校呢?他们四处托人打听,还跑到教育局去了解,最后终于打听到青岛残联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盲人高中——青岛盲校,他们决定让杨洋报考这个学校。

1994年3月,杨洋结束了3年打工生涯,开始复习,准备参加中考。初二没有读完,离考试只有3个月时间,这意味着他在3个月内不仅要把以前的知识复习完,还要把初三的课程全部学完。如此短的时间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对于杨洋来说,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

父母决定轮番上阵,天天给儿子念课本。以前他们也给儿子念过课本,但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现在必须面对考试的巨大压力。他们不但要承受长时间念课本带来的劳累,还要将课本进行语言转换,让儿子能够听懂。

当年5月,父亲为了让从未出过远门的儿子适应青岛的环境,提前一个月把儿子带到了青岛,并在青岛盲校附近租了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地下室。

地下室潮湿又闷热,父亲就买来一台电扇。可吹电扇杨洋身体受不了,不吹又热,父亲只好一只手拿着蒲扇给他扇风,一只手拿着课本念给他听。杨洋的皮肤被蚊虫叮咬后容易过敏,父亲就到超市买来一箱最便宜的白酒,给他擦拭身体。

在父子俩的努力下,杨洋如愿成为中国第一所盲人高中的一名高中生。

在挑战中磨练坚强

走进高中,杨洋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练习生活自理。以前有父母在他身边照顾,现在远离父母独自一人,为了尽快适应校园生活,他到盲人学习班学习了1个多月。

杨洋的原则是,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为了让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他总是挑战自己,克服困难。

盲人培训班结业后,杨洋已经具备了独自生活的能力。走进高中校园,对于杨洋来说,就像鱼儿从沙漠回到了水里,他可以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了。

快乐而充实的校园生活,让杨洋慢慢恢复了自信,性格也由以前的沉默寡言变得开朗起来。

读到高二时,杨洋突然想要考大学。父母知道后,很支持他。母亲为了帮助儿子备战高考,专门请假来到青岛。除了照顾儿子的生活外,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他念课本。

每天早晨5点,母亲就让杨洋准时起床,忙碌的一天开始了。母子二人除了吃饭外,几乎都在学习。母亲念课本,杨洋就迅速用脑子记下来。语文和历史课本母亲读起来没有问题,但数学课本读起来就很麻烦,尤其是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那些数字和符号看着都头大,要把它们念出来,真是件难事。念的人很难描述清楚,听的人更是一头雾水。

一天早晨,母亲带着杨洋到公园给他念立体几何课本,一道题目她念了好多遍,解释了半天,可杨洋就是没听明白,他突然趴在公园的椅子上号啕大哭起来。正在公园里锻炼的老头老太太们以为出了什么事,纷纷跑过来看。当看到失声痛哭的人竟然是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时,众人惊诧不已,摇头离去。

任凭母亲怎么讲解,杨洋就是想象不出那个几何图形。母亲将儿子搂在怀里,一边拍着他的后背一边说:“杨洋,你想哭就大声哭吧,哭出来心情就会好受一点。”

那天早上,杨洋哭完后,母亲将他带回了出租屋。母亲给杨洋做头部按摩,让他慢慢放松下来。当杨洋从睡梦中醒来时,已是上午10点多。

母亲拿出作家罗曼·罗兰的书给儿子念起来:“……痛苦就像一把利刀,它一方面割破我的心,另一方面却掘开了我人生的新纪元。”

“妈妈,失明割裂了我的心,但我相信它正在开拓着我生命的新纪元。我相信我能战胜数学这个难关。”杨洋说。

看到儿子如此坚强,母亲一把将他搂进怀里,激动得泪流满面。儿子在艰难的磨练中,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自信,这是她最希望看到的。

母子同心,其利断金。他们每天坚持学习16个小时,母亲因为过度劳累,几次嗓子嘶哑,但还是带着哑腔给儿子念课本。每每此时,虽然看不到母亲的表情,但杨洋能感受到母亲肯定是面容憔悴、精神疲惫至极。他认真听母亲念课本,眼眶中噙满了泪水。他怕母亲看到伤心,就背过身去听母亲念。

天道酬勤,母子求学的精神感天动地。不久,杨洋终于以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考上了长春大学和长春中医学院合办的针灸推拿专业大专班。杨洋在学校不但学习优秀,还参加体育活动,学会了游泳和门球。大二时,他还当选为学校学生会副主席,成为叱咤校园的人物。

1999年7月,杨洋大专毕业后,父母陪同儿子来到深圳罗湖区。拥有大专学历的杨洋因为是盲人,工作并不好找。杨洋经过努力,终于在一家中医推拿诊所找到了工作。2000年,他由打工仔成为一名保健医生。

追梦者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2003年,非典在全国蔓延,杨洋没有受到非典的影响,专心备考本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专门针对残疾人开设的本科针灸推拿专业。2007年,本科毕业后,杨洋本想应聘到深圳一所盲校当老师,最终没能成功。不久,杨洋在深圳罗湖区中医院康复推拿科当了一名医生。

杨洋勤奋好学、开朗活泼,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对这个年轻人印象非常好,都乐于帮助他。每天早上,都会有年轻的护士把医院的自助早餐准备好,端到他的面前。

拿到本科文凭后,杨洋又开始向下一个目标进军。

首位赴美留学盲人博士

“千万不要放弃梦想,因为追逐梦想的过程,才是人快乐的最大的源泉。”这是杨洋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

杨洋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体育训练计划,每周坚持游泳和打篮球,并做好了参赛的准备。经过艰苦训练,杨洋在深圳残疾人比赛中,取得了游泳项目金牌和铜牌的好成绩。2008年,杨洋成为残奥会第53棒火炬手。

杨洋本希望继续报考研究生,可四处打听,国内没有大学招收盲人研究生。杨洋想:研究生报不成,先把英语学好再说,没准儿以后还有机会。

决定学英语后,杨洋将新概念英语课本买回来,然后从网上下载了学习视频、音频和电子版资料。白天在医院忙工作,晚上一回家他就学英语,每天都会学习到12点以后才入睡。家里的电视他专门调到英文频道,还通过电脑看美国电影,听英语对白。经过三年的学习,杨洋的英语进步很快。

2013年的一天,杨洋从网上了解到一个信息,美国有几所大学的医学整脊专业招收盲人攻读博士学位。当晚,他兴奋得整夜未眠。这是他盼望已久的事情,现在他终于有新的目标了。杨洋决定报考托福。提出申请后,经历了6个多月的沟通和努力,终于获得了考托福的机会。

谁知,问题接踵而至。原来,中国内地没有一家机构能提供盲人托福考试,杨洋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报考托福的盲人。点燃的希望眼见要被浇灭,杨洋没有气馁,他费劲周折到处打听,终于了解到香港一家机构有这样的资质。香港考试中心接到杨洋的申请后,感到很惊奇,杨洋是内地到香港报考托福的首位盲人。校方被杨洋的求学精神深深打动,为他考托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013年7月10日,杨洋在爱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香港。他们专门为杨洋准备了一间教室,提前把空调调到舒适的温度,并把他爱人安排在一间休息室休息。偌大的教室一共只有3个人:考生杨洋、1位监考老师、1位专门给杨洋念试卷的老师。

2014年3月,杨洋收到了美国两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一所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整脊医学院,一所位于加州的海沃德西式整脊医学院。捧着神圣的博士录取通知书,杨洋喜极而泣。

2014年5月11日,杨洋悄悄带上了给父母的礼物,回到父母家。吃完晚饭,杨洋把父母请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下后,拿出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他们,然后双膝跪在地板上演唱了最能代表他内心对父母感激的歌曲《你是我的眼》: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饱含深情的演唱,句句直击肺腑的歌词,唱出了他失明25年来,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下,艰难成长的经历。如今,杨洋考上了美国大学的博士,这些年走过多少艰难历程,流淌过多少泪水,只有他们最清楚。三人抱在一起,激动得泪流满面。

办好签证,杨洋开始为高额的留学费用发愁。杨洋决定选择城市公交系统较发达的加州海沃德西式整脊医学院,他计划把课程压缩到4年全部学完,但每年3万美元的费用让他难以承受。

杨洋的事迹传开后,社会各界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深圳市罗湖区区委书记倪泽望,亲自到他家看望并送去慰问金;罗湖区卫生计生局局长张国平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为杨洋留学提供经费资助问题。不仅如此,罗湖区中医院还为杨洋保留了编制和工资待遇,并提供部分助学金,助他安心求学。同时,局党委号召罗湖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医务人员向杨洋同志学习。

目前,杨洋已经筹集到40万元学费,差额部分,杨洋表示自己会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赚取学费。

篇5:跟岗学习心得

2013年5月5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文促会组织的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赴从化中学跟岗学校管理的学习,短短的十天,使我如沐春风,受益颇多。真是不虚此行,这次学习让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我校的办学方向,理清了思路,使我真正领悟到了团对式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思想的现代教育摸式。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广大同仁们共勉。

一、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

卢氏城关镇中2011年9月整体搬迁完成,一年时间便在全市中学考评中名列前茅创造了我市城镇中学的一个奇迹。没有一个优秀的校长,是不会有好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思想高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卢氏城关镇中莫换章校长能够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路子,能在夹缝中创出名气,离不开他对学校一个好的定位,‚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定基础‛。一句很朴实的办学理念,与深山老区人的淳朴性格相吻合。

从莫校长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有责任校长的风范,作为学校最高领导的校长,他没有高高在上,高枕就寝,而是沉下心来,积极引领教师,让他们尽快适应他的办学思想。不厌其烦指导教师进行课改,培养学生团队的核心。从他的身上我也明白了校长应该做教学理念的实践者、促进者,而不是旁观者。作为学校运营与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在学校中组织开展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匹配的校本培训和校本学习,打造精英教师团队。

二、显明的校园文化让书香更浓。一流的学校靠文化。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的根。在与普通老师和学生的交谈中,我感觉到,城关镇中非常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敬业精神和自主发展,这种文化精神无疑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在这所学校里,处处透出儒学思想,着眼整体,专注于细节,六栋大楼的精心命名,班级团队的命名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儒学的精髓。

校园文化,家乡文化,龙文化、河洛文化、教学文化,六大文化让校园书香更浓,无论是班级层面的文化建设,还是学校层面的文化建设,都作了的整体设计、体现了核心理念。抬头是五彩版面,学校精英团队和精英教师风彩,俯首是精选的论语、卢氏古今名人画。厕所里、过道上;办公室、走廊中,处处是育人准则,条条是做人道理。浓郁的校园文化,无所不在感染着每一个来到学校的人,无时不在激励感召着每一个人。

通过参观,联系到我校文化,我深切感受到:学校文化建设往往可以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的一个突破口。重要的是:不能没有理念,而且应该是清晰、合理、基于自己学校发展的理念,绝不能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三、良好的管理机制造就优秀的教师团队。

好的机制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坏的机制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四天的跟岗学习、参观,我感受到:城关镇中的成功,得益于学校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管理机制,上至学校管理,下至班级管理,从物到人,都建立了一套‚科学性‛、‚人文性‛的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绩效工资的分配,学生团队的管理等,无不体现了高效、务实的优越性。

在对学校管理策略上,学校立足于细,着眼于实,从老师的工作到生活,从学生的学习到心理。教师早上三节办公,下午二节办公,学生早上和下午的大课间和特色教学无不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加上对老师每月生活补助,这些小小的细节却透出管理者的人性管理。对领导班,管理者严格要求,所有校级领导必须一线带课,争做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注重干部的培养,教优不必让其“仕”,把好的教工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参与学校管理。

对教师管理上,管理者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谦谦雅量。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了集思广益,和谐发展。共同提高。

对学生,通过‚心教‛来管理,以平等的身份走进学生群体,走进学生的心灵,当好学生心理的‚按摩师‛,通过‚班呼‛、大课间班训、学生特色课程和卢氏乡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广播站的弟子规,三字经、熏染着每一名学生。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优秀的高效课堂团队,成就今日的辉煌。

短短一年时间,高效课堂开展显出了成效,除了管理者科学管理和精心谋划外,与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分不开的。城关镇中的高效课堂的成功在于它的创新,它来源于杜郎口,来源于永威,但不同于他们,城关镇中不是‚拿来主义‛不是全盘照搬,而是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路子。

三个阶段,两个提升,逐步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先规范化逐步自动化,达到最后的个性化,让学生自学潜质一步一步提升,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先自学、后讨论、再展示、四质疑、五点评、六加分,一步一步加大难度,让学一步步提高。老师真正成了课堂的引导都,真正把课堂回归给了学生。三问、三探、三展、三评,不仅能激发学生自学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团对合作,自我展示的能力,小老师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领导才能和艺术。这样的团队模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短短的一年时间能有如此的成绩,这与他们辛勤服出是分不开的,结合我校,我们的高效课堂虽然开展很久了,但还停留在模仿和照搬阶段,只是‚高效课堂‛,而达不到‚课堂高效‛,通过学习让我茅塞顿开,更加坚定了我们课改的决心,我们课改不成功的原因归结对管理者要求不到位,对教师规范不精细,对学生能力不自信,课改的步子迈得不够大。不改就要落后,不改就是死路一条。这是学校发展的硬道理!

五、特色教学和大课间让学校充满活动力。

城关镇中在发展教学质量的同时,不忘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特色教学、乡土教育,和大课间阳光体育,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还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发掘了学生的潜能。

剪纸、腰鼓的乡土课程,和围棋、象棋、音乐、舞蹈、合唱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大山深处开花结果,享受这城市孩子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彰显出了深山农村学校特色,城关镇中的大课间:

1、注重发展,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理念体系,不但增强了学生体质,而且通过教师集体诵读校训,班级集体班呼,经典诵读,增强了师生团队凝聚力。展示了校风校纪,体现了学校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合作精神、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民族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

2、注重实效,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体系,城关镇中把传统的跳绳活动作为大课间的特色,既方便适用好操作,又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兴趣的效果,他们的跳绳已发展到绳操和绳舞,师生同跳成为了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绳操表演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惊叹同时更多了一份动力。

3、注重组织实施,强效有力保障发展。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体育大课间的重中之重,它的组织好坏,直接影响到体育大课间开展的好坏。做为有一千余名学生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组织却井然有序,充分体现了学校管理方面和精与细,学生素质的整体水平。这点是值得我回去好好学习的。

他山之可以攻玉,总之,这次跟岗研修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将整合本次所学,形成新的行动计划,回到工作岗位后,进一步调整自己,团结好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夯实内部管理,发挥自身优势,借鉴成功案例,与时俱进,实现我校新跨越!

篇6:跟岗学习心得

——成都海滨小学跟岗学习体会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月27日到3月3日,我有幸来到了成都市海滨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一周虽短,可是却收获颇丰。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让我深深的感受了海滨小学领导的热情细致、老师的团结奋进、学生的灵动活力,新建的校园焕发着勃勃生机。我本次主要跟岗学习了滨小的教学教研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主要观摩了他们的两堂数学课,三堂语文课;参加了他们第三周朝会仪式、语数教研活动、家校联系会、团队工作会议和行政会议;并与分管教学的领导做了交流,具体感悟如下:

一、团结就是力量

1、团队管理。

海滨小学实行团队管理模式,实施团队捆绑评比制度。学校按年级分总设六个团队,每个团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像一个小学校,包含了德、艺、体、卫、教等各个部门,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团队紧密团结,荣辱与共,共生共赢;同时教研又分为语文数学两大组,其下又分年级组。

2、团结合作。

在滨小跟岗一周,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老师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浓厚的团队意识。在参与他们的团队会议和教研活动中发现,只要任何一个人负责了相关活动,团队中的老师们都会无私的为他出谋划策,如他们在师培这块,实行团队共同体制度,他们把每个团的教师分为能手、熟手和生手三个部分,能手着力指导和教研,熟手着手讲课实践,生手着力学习模仿成长尽快成为讲师。链条式是管理培训制度,让每个老师都有事做,都动起来,都竭力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二、细节决定成败

滨小的工作除了团队是亮点以外,还在于老师们工作的细致。在滨小任何一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各行政领导都会提前三周制定方案,再进行组内研讨,细化方案,落实到人,拍摄直观的微视频,力争做到让每个人都动起来,认真落实方案的每个细节。如针对学生早读不规范,流于形式,无实效的情况,学校教导处立即制定早读规范方案,在六年级先行试行,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方案,最终在全校推广,并在训练一月后,进行早读常规比赛,比赛结果纳入团队绩效考核。其他还有很多类似的活动如功能室候课比赛、清洁用具规范摆放比赛等。

三、业精于勤

滨小的老师跟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业务十分精湛,本次我听取了三三堂语文课,并与上课的老师做了面对面的交流。三位老师各具特点,夏蝶老师亲和力强,注重常规和表达训练;贺钰萍老师上课如流水般自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预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兰典瑶老师丰厚的语文素养,让她的课堂即大气又灵动,学生学习情趣浓厚。同老师的交流中我采发现,一切的成果来源于她们平时的舍得钻研,舍得花力气,舍得花时间。看着她们平时的工作中的状态就是脚上装了小马达。

他们的教研活动也十分落实和细致。无论是教学核心目标的研讨还是集体备课,每个老师都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老师们落实备课的每一个细节,紧抓核心目标,核心问题,研究有效的问题串,致力灵趣课堂和整合课程的研究,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家校共赢

滨小开展的最有声有色的便是他们的家校共育活动。他们每个班成立家长委员会,选择有时间、有能力、有素质的家长担任班级家委会主席,进而从中挑选年级家长会主席,校委会主席。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他们的每一次活动都有家长参与,家长出力出方案,家长设立春游活动方案,家长成立上放学监督指导规范队,学校开设家长开放日,每个家长轮流到教师听课,并填写评课表等。学校和家长紧紧联系在一起,学校事即家长事,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滨小一周的学习,让我收获颇多,感触也颇多,在借鉴他校的思路的同时,结合我校小的实际情况,对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的做出如下思考:

一、倡导团结合力,形成良性竞争。

学校是一个整体,老师、学生和家长是学校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

1、努力做好家校合作工作。

2、充分发挥每位老师的特长,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合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交流经验。

3、针对教研经费年,形成科学合理的教研团队考核细则,得分高的经费增多,反之则减少。落实事事有方案,人人有事做。

二、工作精细思考,科学安排落实。

在教学教研活动中,要落实方案细化,落实到人,严格执行考评制度。并借鉴海滨小学的方式,做到发现问题就思考,形成相关计划或方案,按试行——完善——推行——评比——常规化的模式进行。如我校近期研讨的“培优辅差”,就可以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研组之间的评比。

三、着力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此,我认为应该把学校教师的培训作为重点来抓,大到专业技能的培训,小到生活技能的培训都可以进行。并落实培训即要考评的制度,落实奖惩奖惩制度。如“三字三化”的培训,老师之间为何不可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呢。

上一篇:制作水火箭教学案下一篇:研培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