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地理复习重点

2024-05-04

成人高考地理复习重点(共6篇)

篇1:成人高考地理复习重点

高考地理重点复习方法

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

地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在高三教学复习中应化繁为简,重点要讲透,难点要讲清,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应大胆删去。这是当前高考改革对高三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能很好地把握主干知识,就能使学生更集中时间和精力,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哪些是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呢?我们说这里的主干知识是指没有它的支撑,这个学科就不能成立的知识。具体包括:⑴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⑵能生长延伸出新的知识的地理知识; ⑶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及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如:(1)地球运动和经纬网。(2)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3)世界和中国地理。(4)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5)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新。高三第二轮地理复习时,必须抓住主干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逻辑推理能力是以大量的基础知识为积淀的,如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能够结合题目随机调用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储备,结合具体情况展开逻辑推理。

二、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

区域地理具有基础性、常识性和综合性,所以区域地理也往往成为综合能力测试中地理试题命题的切入点,区域地理一直是高考文综试题命题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安排不连续,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未得到应有重视,为复习迎考带来一定困难。近年从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考生区域地理试题方面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全题覆没”。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怎样进行区域地理知识的复习呢?

1.区域定位的训练。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区域定位就是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分析一个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关位置。相关位置是指某项地理事物与海陆轮廓、地形区、河流、湖泊、交通线、国界线等相对位置而言。

怎样强化区域定位训练?(1)选用高考试题训练区域定位。(2)通过经纬线训练区域定位。

2.区域地图的训练。

区域地图的训练主要包括读图、填绘地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对近几年高考文综试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区域地理试题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地图的比例尺扩大。教材中区域地理地图大都是大比例尺地图,反映多是一个大洲、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图。高考试题区域地图比例尺扩大。使区域范围缩小,区域地理事物内容更详细。其二是交界地区地图增多,以局部区域地图为主,文综第36题,中国和中亚地区交界区域,第36题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区域,20文综40题英吉利海峡实际上是大陆向海洋交界区域。Ⅱ卷第36题西南地区等高线图,实际上是中国和缅甸交界区域。由于区域地图的这两种变化。学生对高考文综试题区域地图陌生,造成解题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每一个区域地理知识后,发给学生相关的空白地图,指导学生将教材中的文字尽量转换在地图上,将各种地理事物进行叠加,形成单元知识小结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还要设计一些交界区域的空白地图,建立区域之间的联系。如:国家交界区域地图、地区交界处地图、中国和邻近地区交界处地图、地形交界处地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攻略和技巧

1.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目前大多数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进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可以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

然而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能力训练”这一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能力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运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地理中,基本的国情与区域差异,尤其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宏观差异应属于“常识性”知识,这里也应包括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地形区(如主要山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松花江、淮河、塔里木河、京杭大运河等)、大城市(我国首都、我国最大城市、东部沿海开放港口城市、长江沿岸主要城市、陇海—兰新沿线的主要城市等)等的空间位置及主要特征,而小范围的省区内的地理环境特征差异,似不宜列为核心。在世界地理中,应该主要掌握有“世界意义”的常识性知识,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但由于温带的大陆东西两岸为人类分布的密集地,因而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疑应当重点掌握。

又譬如世界国家那么多,恐怕只能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与格局中影响较大的国家列入核心国家之列,如世界面积较大的前六位国家、世界上的“亿人大国”、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欧共体主要成员国、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世界目前主要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黄金、金刚石、森林、水能、太阳能、铀矿等)分布的国家、世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世界一些局势不稳定地区等。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妥善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间的关系,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理论上以高中地理为线索,结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从而在复习时纲目分明。

比如,在复习“大气环境”中的“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时,可以首先理清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气候形成因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降水状况等基础理论,再结合初中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国家、中国地理中的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解运用能力。

2.紧扣图表,注重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图

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试题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高考为什么钟情图象题呢?因为将新颖的图表材料设计成题,一方面可以引用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避免试题雷同和猜题押宝;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

在地理应考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复习时应注意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平时复习中,首先要认真地读好书及配套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

3.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

所谓热点问题,即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环保等问题。考生要把握热点就要增加阅读量,平时注意阅读如《半月谈内部版》、《人民日报》等报刊,关注时事,同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在对待时事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作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4.强化训练,模拟实战

考前必要的综合训练是为了通过数量有限的特殊训练,提高知识技能、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练习的类型可以是单元练习,也可以是阶段练习,当然也可以是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选择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那些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点和渗透点。

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地理学科的练习量远没有其他的数、理、化、外等学科大,也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大运动量、高难度的训练,故平时练习应慎重选择,但在练习了一定的习题量后,要对过去的错题进行过关,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考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下笔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

篇2:成人高考地理复习重点

具体:1.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前提)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4.复垦回填

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模式: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我国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舟山渔场(舟山群岛附近),南部沿海渔场,(分布在广东沿海),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北部湾,黄渤海渔场形成条件:(1)位于大陆架水域,水浅,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形成渔场.南部沿海渔场,形成条件:(1)位于大陆架(2)沿岸有河流(珠江)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舟山渔场形成条件:(1)位于大陆架(2)沿岸有河流长江,钱塘江)带来大量营养盐类(3)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和近岸寒流交汇.16.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科技:先进的科技 18.新兴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区位因素:

①地理置优越②环境优美与气候宜人③科技基础④教育和劳动力素质水平⑤交通运输⑥地价、地租高低 19.古代中低纬度河流冲积平原区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④土壤:土壤深厚肥沃,导致灌溉农业发达,提供农副产品多 24.影响内河运输发展的因素:

①内河运输优点②水系特点(干、支流)③水文特点(流速、流量变化)

④是否有运河与天然航道联系⑤运输方式是否构成综合运输网

⑥是否具有市场、经济效益(流域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运输量大)27.影响飞机场的区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开阔平坦 ②坡度适当,利于排水 ③有坚实的地质基础,保证飞机起落平稳 ④雾低云少,能见度好

⑤跑道平行于风向修建,便于飞机逆风升降(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经济状况 ②离城稍远,地价低

③与城市有便捷的其它交通联系,便于客、货聚散 ④远离居民区,减少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噪音污染

⑤附近不能大量养鸟 ⑥不能有高层建筑 ⑦不能有干扰飞机升落的通讯设备 3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地貌:沟谷发育,地表崎岖破碎,坡度大

②气候:集中性降水且多为暴雨

③土壤:疏松,易被侵蚀

④植被:稀少,覆盖率差,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⑤河流:河网密布、水系发育,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强(Ⅱ)人为因素

①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乱开矿,地表破坏 32.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峭的沟谷,容易使流水快速汇集

②地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石99破碎 ③气候:出现暴雨或高山冰雪融水 ④植被:植被破坏严重(Ⅱ)人为因素

①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弃土弃渣大量堆积谷中 ②工程建设破坏山坡表层 ③植被破坏,山坡失去植被保护 33.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山区,地形起伏大 ②断层发育

③多暴雨(Ⅱ)人为因素

①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

②开挖边沟,边坡 34.荒漠化的形成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风化作用强,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集中

③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干燥

④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Ⅱ)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农垦

③过度放牧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5.长江洪水产生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长江流经地区大部份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气候、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②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游川江河段,北面汉江水系,南面洞庭湖水系同时来水,多股洪水汇合,出现特大洪水(Ⅱ)人为因素

①植被: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流域内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下降 ②泥沙:水土流失加剧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排水不畅,同时水位抬高 ③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6.影响荆江河道洪水危害的因素

①地形:地处巫山与平原转换位置,河流出山区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抬升河床 ②该处水流不畅,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③河道特别弯曲,排水不畅,泄洪能力低 37.影响春旱产生的因素

①气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

②降水:雨带未到达,降水少

③风:风沙多,蒸发量大 38.影响洪涝产生的因素

①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平

③河流:河流下游排水不畅 39.影响盐碱形成的因素

①地势低平,多洼地,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尤其是春、秋两季)使土壤中盐份向地表聚集

②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表层,加之蒸发旺盛,水中盐份向地表聚集,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③湖泊萎缩,湖底沉积盐层裸露在外 ④大风扬沙天气,使地表聚集的盐粒扩散 40.影响风沙形成的因素 ①春季多大风气候(天气)

②春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干旱,多风沙

③离风源、沙地近,且当地自然植被稀少,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④人口稠密,农耕历史悠久,不合理耕作制度造成地表沙化 ⑤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风沙肆虐,出现沙荒地 ⑥不合理的城市工程建设,造成地表裸露,沙质物多

41.回归沙漠带上“绿洲”(2326′穿过我国的东南部)形成因素 ①海陆位置 ②气候和降水 ③台风影响 42.林业基地形成的影响因素(Ⅰ)自然因素

①森林资源丰富

②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基础

②机械制造基础

③交通和市场 071.修建核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常规能源缺乏

③核能能量巨大、密集,核燃料运量小,建成后,成本低,效益高 ④核电站建设地区适应能力强 72.修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能源需求量大 ②常规能源缺乏 ③风力较强(牧场、海岛)④风能清洁无污染,成本低 73.水能丰富的影响因素

①落差 ②流量 ③河流多少(支流)74.修建水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落差大水能丰富

②良好坝址,建站工程量小,投资少(口袋形)

③市场:离经济发达区近,能源需求量大

④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修成后,成本低、收益大、积累多,可发挥综合效益(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供水、调节气候、环境)⑤淹没情况:地处峡谷,耕地、城镇淹没少,迁移人口少 78.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深厚肥沃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79.小麦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②地形起伏平缓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80.棉花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势低平②土壤呈沙性 ③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④灌溉水源充足 81.茶树的生长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②地形为丘陵低山,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③土壤呈酸性(红壤)82.甘蔗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度较高(热带草原气候有利,甘蔗生长后期为干季,晴天多,利于甘蔗生长和糖份积累)②土壤:土壤肥沃(多火山灰尘积土壤,通气、保水保肥,适宜甘蔗生长)→ 需肥量大,生长期长

83.玉米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各类地形均可种植 ②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③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④水源:有充足灌溉水源 ⑤大豆、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84.花生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②地形条件:丘陵低山地区

③土壤条件:沙土,通气透水性好 85.甜菜生长的习性

①气候:干旱地区,温凉地区生长周期短

②土壤耐盐碱 86.内陆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②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用水量大增;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

③围湖造田 87.撒哈拉沙漠南侵的因素

①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沙漠扩张 ②地处东北信风带上

③人口增长过快 88.判断海洋性、大陆性的依据

①降水量多少和季节变化情况

②气温年较差大小

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出现月份 89.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因素

①市场广阔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云量多,空气湿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③交通便利 90.俄罗斯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因素分析

①纬度位置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北临北冰洋,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大 ③大部分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冬季气温低 91.上扬斯克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冬季大陆降温快 ③大气环流:受极地寒流气流影响大

④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地形呈“马蹄形”向北开口,使南下的寒冷空气堆积 92.影响沼泽形成的因素

①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

②气象条件: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表积水 ③水源条件: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凌汛、泛滥造成地表水在洼地聚集

④地质条件: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人类活动 93.凌汛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于0℃,有结冰现象

②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 94.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热量不足,水热配合状况差,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产品单产量不高

③纬度位置高,农作物品种少 95.俄罗斯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区位因素 ①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期短,水运条件差

②海岸线长,但海洋封冻期长;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港口与外洋联系,要经过别国海域 ③地域辽阔,各地相距较远,公路长途运输费用高 ④地形较平坦,便于修筑铁路 96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阿巴拉契亚山的煤

②五大湖西部的铁

③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廉价水运,大西洋沿岸多良港,交通发达

④周围平原广,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⑤开发历史悠久

⑥劳动力丰富

⑦科技力量雄厚 97.美国西部、南部新兴工业区发展因素

①多良港,海运便利 ②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③地价较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⑤南部石油丰富 98.美国铁路呈东西走向的影响因素

①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地区是美国人口,城市集中地区,交通运输量大

②南北内河运输发达 99.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东南信风影响,气流下沉,盛吹离岸风,降水少

②秘鲁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100.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的原因

①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

②洋流:秘鲁寒流减温减湿 101.河流水量丰富与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类型 ②水文、水系特征(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

③流域面积大小 102.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②地势高,气温低

③冰雪黑覆盖、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极强 ④南纬40~60的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进行热量交换 ⑤西风漂流,南极环流阻碍了高纬地区海水与中低纬地区海水进行热量交换 103.影响南极洲降水的因素

①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温很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空气干燥 107.华北平原的成因

①内力:地壳下沉

②外力:海河、黄河、淮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08.西北山麓、太行山山麓冲积扇的成因

外力: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地,在山前由于流速减慢,大量沙石堆积而成 109.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

②外力:汾河,渭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0.吐鲁蕃盆地、哈密盆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111.伊犁河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形成②伊犁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2.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结合处,由两大板块碰撞而成断裂带

②外力:雅鲁藏布江侵蚀而成 113.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横断山区峡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上升

②外力:河流侵蚀下切 114.横断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②外力: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 115.台湾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而成 116.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 00117.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故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云雾多 118.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②下垫面 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119.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

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 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焚风影响 120.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

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

③高原地形,地势高 121.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气状况

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 122.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 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 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

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 123.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

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 124.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

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125.东北地区春旱不严重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春季,地表积雪融化,土壤水分较充足 126.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季风环流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降水集中,暴雨频率高

③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④台风活动频繁,引进洪灾 ⑤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气候变化,可加剧旱涝灾害 127.黄河下游地区常断流的原因

①冬春枯水期,易出现断流(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稀少,削丰补枯能力减弱 ③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截流,用水量大增,导致下游断流

④流域内缺乏综合规划 ⑤农业用水量大增,使下游河段量下降

⑥水资源浪费严重 128.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①河流径流量小

②工农业产生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 ③水污染严重

④水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 129.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灾毁耕地——自然

社会经济:②建筑用地增加 ③生态退耕

④农业结构调整 130.盐场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有广阔的平坦泥质海滩

②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太阳光照强且多大风 131.发展水产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环境条件

A.沿海海域广,管辖海域面积大 B.沿海浅海和滩涂多,适宜发展人工养殖 C.陆上河湖众多,淡水面积大

D.海洋生物和陆上淡水鱼类种类多,生物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条件

A.社会条件: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人们喜食鱼类产品

B.经济条件:交通便利 C.技术条件: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捕捞工具先进

D.历史条件: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 ③水产业产值高,生产积极性高 132.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②雄厚的技术力量 ③统一的电网 ④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⑤发达农业 ⑥市场广阔 13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工业基础好

②科技力量雄厚,高等院校聚集 ③高技术人才聚集 ④交通便利

⑤政策倾斜 ⑥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⑦气候宜人 134.青藏铁路修建的区位因素 ①社会因素

A.西部大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需要 B.巩固国防,保证国家稳定团结

C.有利于该地脱贫致富 ②经济因素

A.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B.有利于资源开发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E.有助于加强青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经济联系 ③技术因素:科技进步,技术成熟 ④自然因素

A.该铁路经过地区起伏小,地势较平坦

B.该线的地质灾害较少

C.该线路程短,工程量小 135.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海拔低,气温稍高,热量条件稍好 ②源流提供灌溉水源

③日差较大,光照时间长,农作物单产量高 136.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原因

①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制造的营养物质多

②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养分少,使得营养物质累积多 ③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单产量高 137.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①位置优越(联系?)②铁路线交汇 ③水运发达,重要河(海)港 ④公路、航空与外界联系方便 138.等值线分布特点

①疏密 ②走向 ③数值变化方向 ④弯曲程度及方向 ⑤高值、低值中心

139.影响雪线高低的决定因素:

①气温:纬度,向阳坡,背阳坡,T上升,雪线越高

②降水:海洋性(气候湿润→雪线下降)

大陆性(气候干旱→雪线上升)

迎风坡→雪线下降

背风坡→雪线上升 140.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②地势(起伏大小,海拔高低,倾斜方向)③地形区名称

④地型组合(大范围区域才讲)

⑤地势倾斜方向(由河流流向来判断)141.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

②气温(高低?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③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特点)

④气温与降水的组合关系(尤其季风,加“雨热同期”)142.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

①河水的补给(降水量多少)(冰雪融水多少)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多少

④人类活动 143.河流径流的调节因素: ①水库、湖泊的调节 ②森林等植被的调节 ③梯田、平整后土地的调节 ④河流支流的调节(水系的调节)⑤地下水调节 144.描述某地位置特点:

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145.云贵高原气温低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①地势高,气温低

②位于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夏季风迎风坡、大气中含水量丰富,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削弱能力强,气温较低 ③云贵高原上湖泊众多,植被好,对气候调节作用明显,气温也较低 ④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影响 146.输油管线选择的影响因素:

①线路距离长短

②工程量与成本(自然障碍多少,有无)

③石油运输交通通达程度 ④纬度位置→气候→温度→畅通性

⑤政治关系是否友好

147.石油储备的区位因素: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接近市场)

③国防安全 148.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

①坚持以煤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清洁煤炭,完善煤的液化、气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②大力发展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积极稳妥第开发核电

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地热能、沼气、太阳能等新资源 ⑤加强国际合作,增加石油进口渠道 149.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①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复杂

②南北坡相同自然带在分布上,南坡海拔比北坡低 ③南坡基带为森林,北坡为高山草甸草原

④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低 150.造成上述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南坡比北坡纬度低,基带海拔低,相对高度大

篇3:从高考地理试题看区域地理复习

一、突出区域定位, 建立空间概念

高考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注记 (如湖泊、河流等) 的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 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 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在解答试题中, 区域定位往往是解开试题的第一道门槛, 在此前提下再进一步考查学生对该区域重要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为使学生越过这个门槛,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运用地图, “认识”区域。通过读、填、绘图训练, 把地理知识落实在相应图形, 努力做到“心中有地图”。训练中要注意区域定位训练。

1. 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是人们为了确定地理事物而创设的一个球面坐标体系, 通过经纬网能十分准确地确定地理区域的位置, 从而为正确解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不可能把所有经纬度都记牢, 因此掌握几条关键的经纬线和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再由此推出大致的地理位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1) 经线:根据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就可确定是东半球 (亚、非、欧、大洋洲) 还是西半球 (南、北美洲) , 除此以外, 还需掌握其它几条较具代表性的经线, 如0°经线、30°E、60°E、90°E、120°E、150°E、180°、150°W、120°W、90°W、60°W、30°W通过的地形区、国家 (行政区) 、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30°E: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 (东侧) 、莫斯科 (东侧) 、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 (西侧) 、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 (西侧) 、南非高原 (东侧) 等;主要的气候有苔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 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30°N、60°N、30°S纬线通过的地形区、国家 (行政区) 、河流、海洋、城市等地理事物。如赤道:穿过非洲中部、东南亚、南美洲北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马来群岛、亚马逊平原;主要气候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3) 主要区域、国家的经纬度范围:如南亚大致在60°E—90°E附近、10°N—30°N附近, 中亚大致在50°E—80°E附近、40°N—50°N附近, 日本大致在130°E—145°E附近、30°N—45°N附近, 等等。

(4) 重要 (特殊) 地理事物的经纬度:如北京 (40°N, 116°E) 、巴拿马运河 (10°N, 80°W) 、非洲的控制性经纬线 (20°E、0) 、秦岭 (32°N—34°N附近) 。

2. 轮廓定位。

包括海陆、行政区、地形区等形状特点来确定相应地理位置。不同地区的行政区域, 海陆轮廓、地形单元的形状千差万别, 各有特色, 对各种类型的轮廓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重要轮廓的鲜明特点就能快速、有效地判定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轮廓定位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 又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 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 (如城市、矿产、山峰等) 分析定位。根据轮廓形状判断区域时首先要识别各种行政轮廓, 侧重识别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和世界主要国家轮廓, 其次要识别海陆轮廓, 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 对一些著名的湖泊 (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等) 、海峡、河流、山脉等也要关注。

3. 特征定位。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文字资料、图例、注记等进行区域定位。

二、理清复习思路, 构建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 即通常所说的“地理八股”。区域地理特征往往从自然地理特征到人文地理特征。其中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在此基础上运用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综合。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 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 是复习的重要环节。如日本:

三、突出区域特征, 类比区域差异

分析区域特征, 比较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 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基础。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繁杂, 区域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 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区域特征首先要抓住影响区域的主导因素, 归纳出区域最具特色的特征。如干旱是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深居大陆内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高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 海拔高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欧洲西部地区, 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位于温带大陆西部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是非洲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赤道横贯大陆中部, 气压带、风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对称分布是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其次要理清知识头绪, 抓住知识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 是地理学科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复习中要弄清每一个区域各种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制约关系,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整个区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 形成有利于记忆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如青藏地区的知识网络:

又如复习西亚和北非, 有两条主线: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气候特点 (高温干旱) →农业生产特点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②自然资源 (石油) →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

一个具体地区形成了其区域特征, 而不同的区域之间其特征存在着差异性或相似性。两个不同区域间其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一般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区域对比”是目前高考能力考查的一种重要模式。对比分析、抓区域差异还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与效果, 进一步巩固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区域比较的着眼点是区域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上, 也表现在对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的影响上。在复习时进行区域对比应注重以下方面。

1.轮廓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智利和越南, 非洲和南美洲, 巴西和印度, 英吉利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2.地表形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南美洲地形和北美洲地形。

3.气候特征及自然带相似区域的比较。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比较, 中亚与撒哈拉沙漠气候的比较。

4.区域综合特征相似区域的比较。如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日本与英国的比较等。

5.相邻区域的比较。如日本与蒙古气候的比较。

6.特殊线路连接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亚欧大陆桥东西桥头堡的比较。西气东输起点与终点的比较。

7.区域特征有明显差异的两个区域的比较。如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的比较, 西欧与北非的比较等。

四、运用高中地理原理, 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从近年的地理高考题可以看出, 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 但区域地理主要是作为命题背景和切入口, 对于地理事实往往要求利用高中地理的原理加以解释和分析。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首先要在具体的区域地图的基础上, 逐步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例如, 用南亚季风的高中地理知识解释南亚西南季风进退对南亚农业的影响。因此, 在复习东南亚地理位置时, 一定要结合板块知识, 巩固东南亚火山、地震、滑坡、海啸多发的原因。用风带、气压带的高中地理知识, 解释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南部分布广泛的原因等。其次要注重区域地理的地理事实与高中地理原理之间的有效结合, 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 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如西北地区的整合。

1. 区域定位。

由西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40°N以北和120°E以西) , 得出西北地区为我国内陆地区。

2. 区域特征。

3. 区域问题及其原因、危害分析。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要特征, 在“干旱”的环境下, 加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很容易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再从自然和人为方面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4. 国土整治措施。

根据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以“人地协调”为核心, 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等提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 学生会对西北地区的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问题等有全面认识, 既能掌握西北地区相关的地理主干知识, 又能培养和训练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区域发展

发现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 也是近年高考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复习中首先要重视区域问题, 如南美洲热带雨林的破坏、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场退化沙化、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等。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作出合理评价, 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 这是决定区域地理考题得分的关键。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 尤其要重视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在熟练掌握中国行政区划、人口、地形、气候、河流、铁路干线、自然资源等知识的基础上, 要会分析典型地区如新疆、青藏、东北、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沿海四个工业基地、台湾等区域的区域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等。如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六、精选练习, 加强解题训练

在区域地理复习过程中, 要适当做些与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所选题目应该立意明确, 考察目标清晰。试题的情境设置和设问角度巧妙、科学、合理、恰当。题目使用的材料、数据准确;题目涉及的地图、图表规范, 注记清晰;题目的答案准确, 表述规范。训练时要以近年典型的高考试题为样本, 一要通过实战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原理;二要深刻体会命题意图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及时对错误进行诊断和纠正;三要注重审题、信息获取及解读、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规范答题等解题方法训练。

如 (2007北京卷36题)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 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原因。

(3) 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4) 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 概括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5) 简述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属于在既定区域微观图背景下的综合考查, 区域识别的难度不大, 较为关注区域特征的描述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利用题目提供的地理要素进行设题, 解读区域图中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解题, 成为高考36题的基本思路。在分析问题的思路上着力, 在描述问题的质量上着眼, 关注学习细节和思维品质。

第 (1) 问:受地形的影响形成山地降水, 本题根据图中等值线规律及降水量图例的显示特征, 容易对区域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进行整体描述 (自天山山脉向南北两侧递减) 。

第 (2) 问:说明河流特征和原因, 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区域内的河流, 很明显是内流区河流特征的描述, 河流特征包括水系、水文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 (河流类型描述) , 河流短小 (长度属于水系特征) , 流量季节变化大 (流量属于水文特征) , 有结冰期 (水文特征) 。然后对河流特征的成因进行逐一分析, 形成一一对应, 回归区域特征。

第 (3) 问: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不和谐的一面, 荒漠化是西北地区主要生态问题, 其成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过樵、过垦、过牧, 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当, 是荒漠化产生的人类原因。

第 (4) 问: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 首先在图中找到城市的位置, 然后观察其分布特点, 不难回答城市是沿河或铁路分布的。概括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实质上是对教材知识的迁移, 注意表述的全面性。

第 (5) 问:途经乌鲁木齐的铁路指的是第二亚欧大陆桥, 是亚欧大陆最近便的陆上通道, 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商品交换,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摘要: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树立等, 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复习中应以高考考试大纲为依据, 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指导, 突出区域定位, 建立空间概念;理清复习思路, 构建知识体系;突出区域特征, 类比区域差异;运用高中地理原理, 整合高初中地理知识, 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区域发展;精选练习, 加强解题训练。

篇4:地理高考复习方法初探

关键词:三轮复习法;内在联系;地理术语

第一轮复习

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吃深吃透,把薄书读厚,尽量走进教材,注重知识广度。因为:以往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当然在具体复习基础知识时,针对不同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1.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

自然地理部分偏重理科。侧重于规律、原理的运用。如太阳辐射在地表的不同分布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一气候类型的分布一自然植被的分布一自然带的分布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

2.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

对地理事物的整体性把握。如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要爱国土面积、经济实力,还要看它的内政外交能力、军事实力、科学教育水平等等。

3.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及图像、图表的分撇能

因此,应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例如中国地理的空间定位要抓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的位置范围,牢记界线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如三大阶梯的界线,1月份零度等温线。最好以中国地形区不断构建中国空间图,如中国河流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农业图。以此类推构建世界地图:如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

第二轮复习

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内部联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也就是把书读薄,从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中找出规律,对重点知识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但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在专题复习时,注重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重组,打破章节限制,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遇到新问题时,方能游刃有余。自然地理要在“懂”字上下工夫,一通百通。如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晨昏线移动—地方时不同一时区的划分一区时的计算。人文地理要在“精”字上做文章。用简单的话记住要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原地劳动、水交市政。即原料、地形、劳动力、动力、水源、交通、市场、政策。

第三轮复习

适当做几套历年全国的地理高考试题(河北使用全国卷)找到高考答题的感觉,做题后要有反思,这题出了是要考查哪些知识点?考查哪些能力?明确出题目的,并举一反三。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应明确原理,掌握规律;答题时,不就事论事,关键是思路;同时注意表述,尽量用地理术语,切人要点。将这些术语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再有就是关注热点,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环境特征、经济特征。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但不宜过多、过早地追逐热点。

总之,三轮复习各有侧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这三轮复习是互相独立的,其实,在考生复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难点重点突破和综合应用是相互渗透、相互掺杂的。每轮复习都要精选练习题,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篇5:高考地理重点知识

(1)水土流失问题(2)荒漠化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

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高考地理万能公式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高考地理如何复习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篇6:高中人教版地理复习重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因素的具体内容)及例子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人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影响人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商业区在市中心的原因

工业区分布的影响因素

城市形态的类型及优缺点

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影响因素

城市的区位因素(形成城市的原因)

城市化的含义(标志)

城市化的特点,逆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措施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我国主要的农业类型及分布、特点、区位因素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

新兴工业区的区位因素

新兴工业产品的特点,新兴工业生产的特点

鲁尔工业区形成的原因、衰落的原因、整治的措施

美国硅谷形成的原因

工业集聚的优点(原因)

工业分散的原因

工业主导因素划分的工业类型的特点和部门

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特点)

铁路或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

修建铁路的意义

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人地关系三个阶段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道路、方法)

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优点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我国三大自然带,三大经济地带,三大工业地带,四大工业基地的概念

我国三大自然带的特点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发展经济的优缺点

跨区域资源调配对调出地和调入地的影响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的分布:记住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

2、旅游资源的内涵:

3、旅游资源的特点:

4、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5、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6、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7、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特点和形成的地理原因

黄山四绝及其成因

夏威夷主要的旅游资源及成因

大堡礁的成因

云南元阳梯田的成因和特点

长城是那些地理事物的界线,及各部位的作用

巴黎城市景观主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8、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相互作用

9、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

10、旅游点的确定及旅游线路的合理选择

11、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12、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13、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14、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5、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东亚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2、日本气候特点及成因

3、日本冬季西北多雪灾的成因

4、北海道渔场的成因

5、日本城市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成因

6、日本农业类型及特点

7、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

东南亚

1、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的成因

2、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海啸的成因

3、马来群岛的主要农业类型及发展的区位优势

4、东南亚发展出口加工型工业的区位优势

5、克拉地峡的作用

6、泛亚铁路选择东线的原因

7、泛亚铁路的意义

南亚

1、喜马拉雅山,此处多地震的成因

2、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3、岂拉朋齐作为世界雨极的成因

4、印度河平原5月气温最高的成因

5、印度西北部热带沙漠的成因

6、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的成因

7、孟加拉湾沿岸多海啸的成因(6、7题对比记忆)

8、印度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不足

中亚

1、中亚位置重要的表现

2、中亚东南山区降水多的原因

3、“白风暴”的成因、措施

4、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3、4题对比记)

西亚和北非

1、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的表现

2、死海的成因

3、红海的成因(2、3题对比记)

4、西亚气候干旱的成因

5、两河流域农业发达的成因、问题

6、石油输出线路(尽量细)

7、苏伊士运河的作用

8、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1、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2、非洲大陆气候特点及成因

3、马达加斯加东热带雨林气候成因

4、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5、南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6、非洲西海岸多沙漠的成因

7、非洲三大问题及成因、措施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区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成因

3、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成因

4、欧洲西部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

5、乳畜业发达的成因

6、德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7、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问题、措施

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河流的水文特征

4、贝加尔湖的成因

5、俄罗斯的资源类型

6、俄罗斯农业集中在本国西南的成因

7、俄罗斯工业集中在本国西南的成因

8、俄罗斯交通以铁路为主的成因

北美

1、北美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2、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和降水)

3、密西西比河的水文特征

4、纽芬兰渔场的成因

5、美国农业的特点

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7、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优势

8、美国西、南部工业区发展优势

拉丁美洲

1、安第斯山脉成因(地震火山)

2、两小块热带雨林的成因

3、热带沙漠成条带状延伸到赤道的成因

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

5、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在西南的成因

6、热带雨林的作用、问题和措施

上一篇:习党史思想汇报下一篇:爱心活动启动仪式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