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党史思想汇报

2024-05-04

习党史思想汇报(通用9篇)

篇1:习党史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民族,要想赶在时代前头,或至少与时代并驾齐驱,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应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党能承受住历史的淘洗,坚固的立于民族之林,就在于他不断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全心投入救国救民的枪林弹雨中。因为对国家现实、人民疾苦的清楚认识,他把时代的重任扛在肩上,置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大革命失败后,当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时,党迎来了他的历史难题。党被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贯以“非法”、“犯罪”的头衔,不得不把活动搬到地下,忍气吞声。一些不坚定分子动摇了,他们纷纷想脱离共青团、共产党,甚至对国民党屈膝“忏悔”。

“敢不敢坚持革命”成为共产党人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背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人表现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魄。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投入战斗。他用自己的坚定和无畏,广泛号召了一代代人自觉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联系起来,吸引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仁人志士:年逾半百的教育家徐特立,文学家郭沫若,国民革命军的领导人物贺龙、彭德怀纷纷投入革命中。党的向心力,使他保持了自己的先进性,在洪流冲击中毅然兀立。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革命带来曙光,指明了方向。然而对中国,一个农村人口庞大,有着特殊国情的国家,是否完全适合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套呢?中国共产党曾吃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亏。一次次以城市为中心的斗争的惨痛教训,使部分党人开始怀疑: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城市,还是农村?当时的毛泽东以他的先见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阐明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极当重要性。然而,在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的情况下,这样的论断无疑会遭到怀疑和阻挠,这使党一度陷入分歧和困窘的局面。两条道路,两种前途,到底如何抉择?是该照搬苏联,还是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路?直到毛泽东毅然举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旗帜并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后,“星星之火”才真正开始发展为“燎原之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本文来自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继承和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纵观党的成长历程,可谓风风雨雨,磕磕碰碰,一路走来,可谓举步维艰。然而他以保持先进性为动力,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崇高目标。这些高尚的理想,足以让他在**年代里力挽狂澜、鹤立鸡群!

以上是我对党组织的汇报,请党组织在实践中审核我!此致 敬礼

篇2:习党史思想汇报

我们的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八年抗日战争、从十万大军过长江的解放战争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深圳特区的建立到香港回归祖国,中国共产党几十年革命经历昭示了成功的运用马列主义并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党在日益强大,无坚不摧。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现改革开放,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继承和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90年光辉历程,60载执政实践,贯穿着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创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在于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走在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广大人民的前列,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这一路走来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遇到过问题,犯过错误,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了一些波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有些人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产生了焦虑。其实这是共产党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我认为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壮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其间会有一定的反复甚至倒退,最宝贵的是我们能很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改进我们的方法,加快我们前进的步伐。事实证明,一个有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关系是一定能够在历史的激流中生存、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制度,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正是这样一种生产关系。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会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旗帜一定会遍布寰宇。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走向,更是影响了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执政地位,到建设和发展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历史,已成为全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3:习党史思想汇报

关键词:中国党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引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外形势不容乐观, 党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政治风波, 肩负历史使命, 经受住考验, 奋勇前进, 迈上了新世纪的道路, 并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然而这成功的背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背景

1、世情

20世纪末, 经济全球化, 世界格局多极化已是大势所趋, 党和国家能否把握时机, 在于依照怎样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

2、国情

我国在处于转变体制等“伟大变革”的关键期, 党能否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列, 关键在于党的建设。

3、结合党情的现实提出

当时党的建设面临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 提高执行能力, 解决党内腐败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而提出。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是党的

理论路线、大政方针的实施, 各种工作的展开, 必须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大力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奋斗目标。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是党的理

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 各种工作的展开, 能够体现出我国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通过不断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是党的

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 各种工作的展开, 能够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集中民智, 体现民意, 反映民情,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 保障人民获得政治经济利益, 保证人民政治经济权利的行使。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党史发展经验的高度总结, 是党执政为民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完善党的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方针。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保障。

五、三个代表思想与党史的关系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揭示党史的发展规律, 明确党史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

江泽民总书记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结合党的发展现状, 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顺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 引导党和国家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无疑是党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并长期坚持的历史

党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是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和具体体现;党的自身建设史, 革命史, 三个代表思想都是贯穿始终的,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3、“三个代表”思想对党史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想要求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尤其针对中青年干部展开系统的教育。使党员们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实处, 成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好党员。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

民”,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并且指明了实现的根本途径。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新的检验党史发展成果的标准

检验党是否在社会变革中起先进作用, 就看它是否符合三个代表内容的要求, 即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六、结束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说明了执政党地位的变化, 对党的发展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行动纲领, 指导党不断完善自身建设, 并且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

前世不忘, 后世之师。历史的评价留给后人, 功过自有定论。作为这一段历史的鉴定者, 我们无法否认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作用。任何思想的成功之所在, 是在它的指导下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

相信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 党能够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不辱使命。相信在党的带领下, 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更幸福。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学术座谈会发言选登[J].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 2002 (6) .

篇4:习党史思想汇报

关键字:三个代表 中共党史 理论基础

本文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学至少有以下三层关系:一、为中共党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二、使中共党史学明确了研究的主线和新的重点,扩大了研究课题的范围;三、中共党史学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供了充分的历史的论证。“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的系统展开。

一、“ 三个代表”为中共史学提供理论基础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共党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线。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90年历史证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现代化,使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进行活动的目的,而一切其他活动都以此为中心并为其服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线。第二,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和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的文化。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坚持和推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共党史学的主体部分就应该把坚持和推进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党、集团和个人的作用,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和意义就应该以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衡量标准。第三,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因此,中国共产党力求使自己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中共党史学的主体部分就应该把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作为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党、集团和个人的作用,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和意义就应该以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中共党史学的启示

一个主线、两个内容,这就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给中共党史学带来的新的启示。由此,就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学的第二层关系。从一个主线、两个内容的角度思考,有很多問题可以思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把经济和文化提高到极为突出的地位,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本质,这对党史研究工作者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人们应该深刻的反思,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重新审视以往的研究,使研究的成果更接近于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一句话,深化中共党史研究之路在于此。

三、中共党史学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历史的论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需要逻辑的论证,也需要历史的论证,而中共党史学则独具后者之功能。第一,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具有“三个代表”的特征。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相勾结,联合统治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生活幸福。这个任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没有能够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继承了革命传统,担当起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成为民族的希望,人民的希望的。这有力地说明,“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天生的特质。第二,由于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改变了前进的方向,使自己在实践中真正代表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在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里,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这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在“三个代表”上体现得好,什么时候中国革命和建设就顺利发展。第三,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之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利用先进的生产关系是促进生产力的再发展,同时还要调整生产关系使之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争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什么时候在“三个代表”上没有体现好,什么时候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出现挫折或失败。

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大会上,江泽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他强调:“‘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史做出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线。总而言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

参考文献:

[1]张静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学.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D].2001

[2]陈坚良;“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共党史研究.衡阳师范学院[D].2002

[3]石国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中共历史的新视觉.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D].2003

篇5:思想汇报—党史知识

在中国近现代史课上,老师为了使我们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组织我们开展了一场学术讨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党史的认识有增进了一步,以下总结一下自己所受的教育与体会。

首先,我在课前查阅了相关材料。对于这一问题,我觉得需要从两个大方面来说,一个是从共产党本身,而另外一个就是国民党。在达成统一前,蒋介石政府对日本侵略采取妥协的政策是安内攘外政策。然而抗战初期,面对日本的侵略,与当时国民党当局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抗战的态度。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带领人民走上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道路,共产党在这样的民族仇恨面前没有迷失自我,坚强的站起来,与人民一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这与人民的心愿是相符的。从抗战成绩来说。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告终的。从主观原因分析,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对敌,避战观战,消极抗日的态度。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基本上都是起消极作用的。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担负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是独立自主地进行的。人民军队首战平型关,此役歼灭日军千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我体会到在全民族危难之时,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住民心,领导人民的力量取得胜利!于此同时,我也深入的复习了党史知识,了解了党的理论。共产党信奉马克思主义,讲求实践性,能够看清国家的局势。深受人民的爱戴。走的方向是正确的!共产党信奉马克思主义,注重实践,政治上实行民主,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团结人民,实行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推进民主运动和文化建设,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这些都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不断的壮大。

篇6:思想汇报(重温党史)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我从一个党的崇拜者,到一个党的追随者,对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了一个积极分子应该达到的水平。党的光辉历程是一部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奋斗史。一百多年来几代先进中国人的追求和奋斗要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变成现实。因此,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责无旁贷。

对党的发展史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是中国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信念坚定、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政党,必定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到五四运动;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南昌起义;从秋收起义到广州起义;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七七事变”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从开国大典到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从中共中央决定在刊物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形成;从抗美援朝到中共中央召开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从中央要求各级干部参加劳动到中苏论战;从学习焦裕禄到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从邓小平与外国客人谈引进外资到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到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从我国六个“五年计划”到改革开放30年辉煌。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95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回顾党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诞生,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经过多次的艰难曲折和对胜利与失败的反复比较,终于实现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从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充满着坎坷,但是成就都能永垂史册。从1927年7月23日,中国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确立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跟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身,提高思想认识,修缮党章中不符合实际的部分,增加某个时期特有的任务,逐步发展到了如今的党章,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并且在指导思想中,逐步完善,成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这个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具有生命力的党章。通过学习,不仅是对党的章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党在各个时期的使命,对党员的职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党的先进性,不仅仅要体现在党的章程中,还要在每个党员的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是需要党员用一生去践行的宗旨。多少党员用了一生来实现这个宗旨,他们才是真正的党员。入党是一个多么庄重的事,要把自己的心与身给党,自己是党的人。入党,不图名、不图利,在这个先进的集体中,创造更多的价值。党,是一个圣洁的组织,是一个人最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为了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自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接受党的考验,接受人民的考验。在其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得到升华。当思想与党的思想走一致了,自己就可以接受党的考验,接受着一个神圣的称号:一个既普通又神圣的中国共产党员。

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民族的先锋队,当人民遭受了灾难,共产党员要走在前列。在入党的宣誓中,便有这么一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中国共产党谱写了多少感人的诗篇。当民族的利益受到了危害,党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抢救的大潮中,充当着先锋者,充当着开路者。作为一个中国人,骨子里就有那股正义,作为一个即将加入党组织的积极分子,更是要将这个感觉挖掘出来。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具有智慧的领导者之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毛主席带领中国先辈们创造的毛泽东思想指导着中国人民走出了水深火热的旧社会,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纪。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的改革开放,又使中国走向了富强之路,改革是一种手段,封闭式得不到好处的,闭关锁国只能造成自己的落后。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大问题。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95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及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日子以来的不平凡历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95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設和党的建設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短短95年时间,将一个积贫积弱、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一个团结统一、繁荣富强、生机勃勃的新兴大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党这九十五年的辉煌成就业绩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了解党的历史,从建党到抗日,到新中国的成立,每个时期的党的宗旨,党的任务,党的领导思想。我们的党在各个时期优秀的领导者的事迹,都在激励着每位党员和普通群众。党的发展史,便是中国的发展史。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千年的梦想,我们的伟大的民族将在党的领导下走向繁荣昌盛。

此致 敬礼!

篇7:3.中共党史思想汇报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始终坚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我们的党也在不同历史时期,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带领中国前时进的航标。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至今,走过了90年的光荣岁月。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之下。在这半个世纪的屈辱和受压迫受剥削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从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封建地主阶级改良者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这些虽然都给帝国主义造成不同程度的打击,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最终,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优秀政党,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她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揭开了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顺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且开始进入了轰轰隆隆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期间虽然有过失误有过教训,但党中央及时扭转了局面,社会主义建设也在曲折中缓慢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我们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方面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从此,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真正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而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旗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三个代表”的引导下,我们开始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2007年,中共十七大的召开,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时代下的新方针。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是新时代下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纵观党史90年,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中国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中国共产党始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发挥了政治核心作用,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时期,党始终坚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这其中,我们每一个党员肩上,都有着历史交给我们的责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每一个党员都要牢记有历史给我们的教训,继承党的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更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持我党的光荣传统,带领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一百年内,我们的党一定会继续发挥作用,带领我们不断向前,创造更加伟大壮丽的未来。

以上是我对党课的一些感想,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党组织及时指出,以便我及时改正。希望组织以实际行动考验我,加强对我的指导。

汇报人: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封建地主阶级改良者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装辛亥革命,中国的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无产阶级的优秀领导,而中国共产国也没有辜负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从此进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领导各族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顺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且开始进入了轰轰隆隆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期间虽然有过失误有过教训,但党中央及时扭转了局面,社会主义建设也在曲折中缓慢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方面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从此,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真正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同志的伟大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党中央冷静地分析了形势,有针对地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对策,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使中国仍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实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不仅如此,党和国家还经受了一场来自自然界的考验,而在98特大洪水面前,党中央及时做出正确决策和周密部署,赢得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把灾难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这充分体现了在当今社会,我们党完全有能力带领全中国人民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为保证社会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篇8:习党史思想汇报

一、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弘扬党史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仅可以给人以力量,更能够为我们的人生指明方向。使我们自觉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3]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正是有了共同的理想,有了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是沐浴着改革春风的那一代,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逐渐弱化,社会主义道德意识遭到侵蚀。甚至有些大学生党员出现了信仰丢失、对社会主义道路动摇的情况。可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党史文化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将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到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只有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过渡到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及使其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现阶段,也只有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促使我们国家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使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改革开放至今,在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不断得到推进,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通过使大学生了解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和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促使当代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得到教育,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自立更生、艰苦朴素、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求真务实、不畏艰险、清正廉洁、坚韧不拔、锐意进取、密切联系群众等内容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因为有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中国人民才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这些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源泉,也是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先进分子。如有领袖人物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有黄继光、董存瑞、赵世炎等革命先烈,以及雷锋、钱学森、牛玉儒、任长霞等各个战线的先进人物。这些人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优良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弘扬党史文化,加强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使当代大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对这些革命传统和作风的了解,有助于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目的。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传统,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革命先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有助于大学生培养饱满的爱国热情和增强高度的民族认同感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灿然的文明史。在古代,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都在世界上占有领先的地位。近代以来,由于遭到列强的侵略,清政府软弱无能,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刻,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进行了无数次的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爱国人士,如方志敏、李大钊、董存瑞、邱少云等。他们的救国之举、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感染着当代大学生,是他们光辉的典范。在今天,西方反华反共势力,一直加紧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战略,企图颠覆新中国。以及我国存在着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够富裕、祖国领土还未统一、民族分裂势力存在等国情。弘扬党史文化,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促使他们更加的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引导他们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培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

四、有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就形成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又培育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和建设中又形成了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雷锋精神、奥运精神、抗洪精神、大庆精神等。这些精神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正是弘扬了这些精神,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现今社会,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诸多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生活方式等也随之受到影响。弘扬党史文化,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有利于为当代大学生构筑起一道精神支柱。帮助他们自觉抵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以及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和建设中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

五、有助于大学生培育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养成高尚的品格修养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才形成的文化,其过程之艰险,精神之可贵。学习热情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党史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使其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身的才干。而且党史文化自身蕴含的时代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岩精神等。这些精神可以促使当代大学生以昂扬的姿态勇敢的面对挑战,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学习的热潮当中,以达到培育大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的目的。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身上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使命,他们是否具有高尚的品格修养,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党史文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文化精髓。它所蕴含的对待人生态度的修身进取精神、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道德情操上的无私无畏精神,以及价值取向上的民富国强精神等,可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品格修养,以促使大学生走上正确的人格规范的轨道。当然,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党史文化实现各种教育目的,在大学生人格教育活动中,党史文化的内容越丰富,人格教育活动的内容的选择也就越广泛、越丰富、越充实。因此,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修养。

六、有助于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生动的材料

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要使感恩成为大学生行为习惯和思维意识的一个过程,指引他们养成良好的感恩意识和习惯。使其成为大学生个性品质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要促使其心怀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激之心。还要在政治素质和政治教育上促使他们树立感恩意识。弘扬党史文化,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懂得中国共产党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感激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局面。以及懂得去珍惜当今社会和平、稳定,法治的社会局面。中华民族近代革命的历史是一部被瓜分、被侵略、被掠夺的历史。是一部中华儿女为赢得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抗争史。是一部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而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面对失败勇往直前的斗争史。为了实现新中国,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先烈壮烈牺牲,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今天的辉煌。革命斗争之惨烈,是后辈们无法想象的,也无法体验的。只有深刻了解这部斗争史,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懂得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才能使大学生懂得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和谐的稳定的局面,才会更加珍惜现今美好的幸福生活。

摘要: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利用本国的党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90余年,带领着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党史文化影响深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更是重要而突出的。本文将从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党的传统和作风、发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时代精神等方面阐述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关键词:党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德·克拉克洪.行为理论中的价值和价值取向一界定和分类方面的探索[J].国外社会学,1992,(2)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戈毅《党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与途径》(载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3月,第11卷第3期)

[4]毕晓敏《发挥党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载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8月)

[5]赵志峰《对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思考》(载于《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年4月,第33卷第2期)

篇9:习党史思想汇报

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战略阵地,高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教学活动和学生工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党史教育贯彻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党执政的历史经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中国共产党已诞生了90年,一部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历史,是一幅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壮美画卷。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高高校学生政治理论素质方面,一直起着其他内容无法代替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党史,在课堂上把理论讲授同党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广大高校学子学习一次、受益一生的良师益友。

一、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接受的高校教育中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而党史教育又是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争取解放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生动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90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对党史不熟悉、不研究,不能从党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党的理论的发展变化,导致理论教学同党史脱节,只能使学生感到课堂枯燥无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05方案”实施以后,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统一教材,科目将由原来的七门减少到现在的四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共党史的内容被分散到这几门课程中,但实际上这四门公共课都离不开党史,而且关系极为密切,因为这几门学科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这个实际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各项伟大事业,这是理论从实际出发并相互结合的过程。我们应当认识到,思政课的教学不应仅仅是被动应对删减的课程、压缩的版面和新增的内容,最重要的是结合重大历史背景和现实发展进行讲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中共党史是一个丰富的教学宝库,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经过28年武装斗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探索中不断曲折前进的历史;是一部改革开放以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提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的历史。总之,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宏伟画卷,这样的知识宝库是我们在思政课教学中获取教学资源的宝贵源泉。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党史教育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一)注重基本理论和党史的紧密结合

目前,“05方案”的高校思政课教材理论阐述多、历史背景少,即便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主要梳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170年的抗争和自强历程,也不可能专门对党史进行大篇幅撰写。如果照本宣科、理论说教,学生很难理解也不愿深入学习。对此,思政课教师应加强备课,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党史资源,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授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例如,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来说,在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时,可以结合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来讲授,告知学生我国要实现现代化需要经历长期的努力,大约到本世纪中叶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使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比如,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来说,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可以结合我们党历史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七大等具体史实,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展现得淋漓尽致,揭示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从而引导90后深入理解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再如,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来说,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时,可以结合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三次“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放战争等史实,把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讲清楚、讲透彻,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难摸索和成功实践有更加深刻的认同。

又如,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来说,在讲解“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可以结合李大钊英勇就义、刘胡兰宁死不屈、江姐大义凛然、焦裕禄敬业奉献等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年代的爱国事迹,大力宣传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创业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和民族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让学生们感同身受,达到提高思想素养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在把党史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同时,也应当创新教学形式,开辟热点问题讨论平台,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深刻理解理论的内涵和实质,激发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发掘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真正认识到党史教育的现实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

首先,要把加强党史教育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毛泽东》、《邓小平》等纪录片,以及《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的影片,真实再现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情境。

其次,应当组织各种课堂讨论、辩论,并组织“五四”青年节和“七一”建党纪念日的朗诵、宣誓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党的发展壮大历程的了解和认同。例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可以让学生就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巨大变化进行讨论,增强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

此外,我们在课堂上还可以开辟“课前十分钟”的新探索。课前让学生精心准备,课上由个人或小组登上讲台,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就党由小到大及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党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进行观点讲述,使党史教育与课程教学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融会贯通,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各类社会矛盾相对集中凸显的时期,这迫切需要加强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因此,课堂上的引导和课下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从每门思政课教学中拿出一定的学时进行党史实践教学。

回顾党的历史,从星星之火到全国燎原,从峥嵘的抗争岁月到火红的建设年代,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令人回味无穷的足迹。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施洋烈士陵园、二七纪念馆、八七会议旧址等革命圣地进行参观考察,沿着历史的轨迹去寻访党曾经走过的历程,使他们直接面对昔日的革命情怀,增强学生的“红色记忆”,感受久违的革命激情,开阔视野、升华心灵,充分发掘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爱国热情,并写成小论文上交,从而保证党史教育进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可以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集中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英模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劳教所、农业试验基地、炼钢车间等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了解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和社情,认清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使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结束语

在90年的辉煌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无数伟大成就,如今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就是一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活历史。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党史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中,使理论热点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是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对青年学子进行党史教育的时代要求。

[1]李波.浅析党史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2]张强.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党史教育工作刍议[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2).

上一篇:三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下一篇:成人高考地理复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