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2022-11-29

第一篇: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策略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已进入了一轮复习,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心理压力就大。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备考能力。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复习效果,甚至决定着学生的高考成绩,由此可见,一轮复习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高三的一轮复习效果更好呢?下面我就从地理学的角度简单谈一下复习策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地理课程标准》,严格依据《地理考试大纲》,围绕《地理考试说明》,依托现行教材,认真分析近三年吉林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并参考全国各地模拟试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全面夯实地理基础知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地理思维过程,学以致用,促进知识迁移,关注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一轮复习目标

(1)依据课标、落实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对主干知识进行网络构建。

(2)通过填图、绘图、用图,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

(3)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做到活学活用。

三、时间安排

从2013年8月初到2014年3月初,大约6个月的时间复习三本必修、两本选修和一本初中区域地理,时间紧、任务重。其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用时较多,大约花费两个半月的时间,初中区域地理穿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间复习,选修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复习策略

1、研读考纲,明确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

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是高考的常考点,因此在一轮复习时教师要分析考试说明,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达到的能力,对目标明确的考点要细致落实,对隐含的考点要适当挖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加工过程。通过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拓展,对基本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着力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气候、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区位等学科主干知识,要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集中时间和精力来讲清讲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 加强图表训练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包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利用图表资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逐年在加强。但是在高考中,很多学生不能提取图中有限信息或对图表信息理解不透进而失分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必须加强图表训练。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复习时,要通过多种类型图表的训练,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图表上的基本要素,掌握各种图表的阅读方法, 进而提高学生的图表信息提取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要格外注意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注意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审题时要细心,关注每一条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必要时用下划线标注。注意一不看错题,二要看全题,三要审准题。在答题时,要使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正确书写,答案要有条理、尽量保证准确、全面。通过适度的答题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技巧。

4、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试题,很多题目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在一轮复习时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做到活学活用。

总之,高三地理复习是一个连续而且艰难的过程,尤其是一轮复习,需要学生坚强的毅志。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缓解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才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底,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篇: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策略

丁礼兵

一、以往复习总结

高二地理受中考和高一不开课、资料的编订及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影响,地理学习和复习受到很大干扰,学生掌握的基本上只是地理的一点儿皮毛,基础知识记忆不牢,概念模糊,综合解题思路不清晰,往往不知从何下手,答题语言不规范,对地图理解难度大,各班每次考试及格和高分段人数不多。

二、复习目的

⒈进一步巩固地理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使学生模糊的地理知识清晰起来,将零碎、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构建完整、系统、科学的地理科学知识体系。

⒉提高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使自己的思维更上一个新台阶,重点拔高,使学生掌握解答地理问题的技巧,从而使学生完成由地理基础知识向综合能力的转化,同时加强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顺利地做好选择题。

⒊掌握读图综合分析题的解题方法、要点,顺利地完成综合题。

三、对策和措施

⒈分层次教学,因班施教。对准一套复习题,精讲精练,重点掌握,重点拔高。同时,适当穿插训练初中地理。

⒉训练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加强学法和考法指导,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学习。

⒊对照考试大纲和内容说明及备考资料各章节复习指导,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⒋加强读图训练,巩固复习世界地理读图训练,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落实中国地理读图训练题,对读图进行专题复习和训练。

⒌收集学习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⒍对于练习中的疑难问题,将答案发给学生,看答案以后仍然看不懂的采取以下三个措施:①个别提问;②统一讲解普遍性不懂的题目;③抽中午或课外活动时间集中辅导。

四、复习要求

⒈加快速度,抓紧时间,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⒉提高学习的高度自觉性,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地理内容多,知识点杂,课时紧,必须高度自觉。

⒊多看、多练、多想、多问、多记,该记的记,该理解的理解。 ⒋勤学好问,做好笔记,及时巩固、总结。

五、备考资料的使用:

⒈资料特点:该资料全、新、讲练结合。

⒉资料内容:包括章节复习指导(考试要求<识记、理解、应用、知识结构>、重难点解析和名题点析)、考点训练(学科内综合能力测试、学科新题型)、高考命题研究(命题特点、解法归纳、高考预测、考题选讲、综合点分析、复习要点、典型例题和过关演练等,高中地理部分分为70个考点进行训练。

⒊重点在于:名题点析、高考命题研究、热点专题串讲、综合辅导,考点训练做指定的题目。

六、复习步骤

基本上仍然按章节进行复习,每一章复习计划用8个左右的课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⒈用一课时复习课本,巩固以往所学知识点,并结合考试大纲和内容说明查漏补缺。

⒉用一课时看辅导资料中的章节复习指导重难点解析和名题点析、高考命题研究、考题选讲及专题串讲等内容。

⒊用二课时做精选的考点训练题。 ⒋用一课时评讲考点训练题。 ⒌用二课时测试该章节。 ⒍用一课时评讲章节测试题。

第三篇:2012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高考专题复习-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

(四)

知识点四: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变化恰恰代表其时代标志的政治格局的完整变化过程,即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或两大集团、两个体系的形成、发展、分化与瓦解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而发展的长期存在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垮台,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建立自己的国家,走向世界舞台。在经济方面,工业化已从西方发达国家向广大亚、非、拉地区转移,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已取得很大进展。联合国的建立,世界性、地区性跨国组织建立,经济与文化的交往,旅游事业的发展,都使世界各国及人民彼此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程度达到空前规模。

2.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表解

3.综合国力竞争知识体系表解

4.联系地理环境因素,分析世界热点问题

纵观多年来出现在中东、东南亚、南亚、中美洲、非洲等地的世界热点,它们的形成大多具有以下几个地理条件:(1)地理区位优越。例如,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东南亚是“东方十字路口”,中美洲是西半球的“十字路口”,南非是西方的“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些地区最富有政治、经济价值,是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是形成热点的基本前提。(2)自然资源丰富。例如,波斯湾是“世界石油资源的宝库”,南非是“矿产波斯湾”,中亚是“当今世界最后一片尚未开发的油气丰富蕴藏地”。这些地区对某些发达国家来说,是廉价的原料、燃料仓库,维系着经济命脉,必须取得对它们的控制权和支配权。(3)自然环境分隔。例如,中东和中亚高原山地和沙漠广布,东南亚和中美洲峰谷相间、山高林密或海岛孤立。这些破碎、复杂的环境一方面不利于居民的交往融合,使其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分裂势力的生存和外来势力的渗透。(4)人文地理复杂。例如,种族隔离政策曾使南非长期动荡;近年发生在非洲之角及西非的“第一次非洲大战”也主要包含了种族、民族仇视的因素;巴尔干半岛多民族聚居和杂居,历来就是欧洲的“火药桶”;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并分化出许多派系,矛盾错综复杂,战乱丛生;南亚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历史遗留问题及价值观问题正成为霸权主义挑起地区战争、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5)地缘战略位置重要。例如,在冷战时期,东南亚被北约、华约这两大集团长期统管对抗;中东是前苏联南下路线与西方集团维持东西联系路线的战略冲突区;中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它坚决地排斥了前苏联的渗透并与古巴敌对至今。现在,东南欧、东亚、中亚的战略地位正在上升,已成为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这些地区一旦“有事”,就容易引来大国的介入,进而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国际化。北约为实现东扩在科索沃问题上做文章就是明证。

5.探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的影响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并完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法律程序。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12月19日,中国首次以正式成员身份出席世

贸组织总理事会议。2002年3月14日,中国首次动用世贸争端解决机制,应对美国筑起的钢铁贸易壁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它将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究入世对中国各产业带来的影响。

【例1】(2005年广东地理)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经济全球化得益于科技进步

B.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C.经济全球化给所有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

D.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答案:AB

解析:经济全球化首先得益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能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范围,另外科学技术可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从而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的战略,通过遍布全球的经营网络,实现资本、人员的最优配置,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

【例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研究组”的研究评估结果表明,美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以下依次是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在经济领域,中国处于第六位,分值略高于俄罗斯,但是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在科教领域,中国的分值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法、英、德的五分之一,不到俄罗斯的二分之一。在军事领域,中国的分值相当于美国的九分之一,俄罗斯的三分之一,英、法的二分之一,与日、德大致接近。在资源方面,俄罗斯第一中国第

二、美国第三。据此回答问题。

1.从分值看,中国与各国相比最弱的两个领域是()

①经济②科教③军事④资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据你分析,日本的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在下列哪些方面不如中国() ①基本实体②农业生产规模③科技水平④外交政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②与法、德、俄结盟,对抗美国③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④重视环境保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总体力量,其大小主要表现在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外交、科学技术五个方面,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一些时事和案例进一步理解综合国力竞争的原因和现状。第1问可以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2问日本综合国力虽然高于中国,但基本实体(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农业生产规模小于中国;第3问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应该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结盟,不称霸,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壮大世界和平与安定的力量 答案:1.B2.A3.D

【例3】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2005年《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题为《全球化分化成三个集团》的文章,世界正缓慢地但持续地向三个分开的经济和货币区发展:美元区、欧元区、日元、人民币区。 材料二据统计,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00家落户中国。在新世

纪,中国已加入WTO,这些有经济“巨无霸”之称的跨国公司,铆足了劲,进一步调整对华投资战略,试图站稳脚跟,谋求长远发展。

(1)写出材料一反映的三大区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的名称、、。

(2)区域经济集团一方面具有外向的性,另一方面具有内向的性,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我国走向阶梯。

(3)跨国公司进军我国的利与弊:。

(4)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或地区越来越,这主要表现在: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中所起到的作用;跨国公司进军我国将有利于我国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势必对我国的传统工业造成严重冲击。

答案:(1)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2)竞争保护经济全球化

(3)利:引进资本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 弊:对我国的传统工业造成冲击(4)相互渗透,相互依存①在政府积极参与下,区域经济集团正加速形成。②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的力量。③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力量逐渐提高。④跨国公司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综合检测

下图是四个国家示意图,回答1—3题。

1.关于四国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B.乙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D.丁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2.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B.首都都是最大城市

C.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D.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3.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B.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C.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D.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

读下图,完成4—5题。

4.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四图中,畜牧业发达的和与北京时间时差最大的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读“面积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部分资料”,做6—8题。

6.各国人均森林面积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A.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

B.加拿大、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C.巴西、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中国

D.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

7.各国具备生产能力的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存在显著差异,关于其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美国因境内无高大山脉而比重较高 B.巴西、中国因境内多山而比重较低

C.澳大利亚因气候温和湿润而比重高D.俄罗斯、加拿大因纬度高而比重低

8.巴西和澳大利亚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本国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影响其分布的原因中相同的是()

A.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B.气候温暖湿润,为温带、亚热带气候

C.海上交通便利D.两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读下图,回答9—11题。

9.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及海浪的侵作用 B.河流水的冲蚀作用

C.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D.人类的活动

10.图中B、C两地面积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人类的围海造田

C.气候变迁,河水减少D.沙漠浸吞水面缩小

11.A地农业特色与我国下列哪一地区相同 ()

A.新疆的绿洲灌溉农业 B.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C.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农业 D.长江中下游的平原农业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亿—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接近世界储量的3%。读“里海周边地区图”,回答12—13题。

12.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 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

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

13.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际距离约为QR的一半。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的实际范围是乙的四分之一

B.在乙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时,白昼时间增长

C.甲区域等温线的分布,7月较1月稀疏

D.乙区域的气温年较差比甲区域大

15.M、H两地所在国家()

A.铁、煤、石油、水能、森林等资源丰富

B.光热充足、耕地比重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最大的工业基地均位于其国土西部

D.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16.图甲是“沿32°N局部地区地形剖面图”,图乙、图丙分别是“气温降水玫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是,(海洋名称)③是。(湖泊名称)目前③海海平

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地质结构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乙、图丙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填数字代号)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什么?其所属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4)目前,图甲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

17.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季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18. 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12分)

资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居世界之首,大约每年占世界GDP的1/4,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美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经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调整已实现了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美国经济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已达8万亿美元之巨。美国在世界经济中起着商品吸收器,金融变压器和技术增高器的作用。

资料二:美国的科研和开发费用占GDP的比例和绝对值均高于欧洲、日本;在科技人员的数量上也领先,同时还有吸引世界优秀人才的机制。到1997年为止,美国科学家约占世界获得诺贝尔奖总人数的1/3 。

资料三:从人类历史进程考察,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潮流不可逆转。从世界经济的角度考察,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并行发展,这是美国经济霸权的衰落。有人估计,到2l世纪中叶,当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卞降至15%以下时,世界多极化的格局终将形成。

(1)结合阅读材料和你已有的知识评价美国的综合国力。

(2)你认为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内部的动力是什么?

(3)为什么世界多极化的格局潮流不可逆转并终将形成?

(4)你认为我国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的全球化?

19.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1965——1993年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2)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经济状况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它们的经济有何影响?

(3)分别说明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三者之间的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20.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学者克莱因在1980年提出了一个国力方程,即P=(C+E+M)×(S+W)。并对1978年世界一些国家国力计算结果如下(P代表国力,C代表基本实体,E代表经济能力,M代表军事力量,S代表战略意图,W代表科学技术):

(1)日本国土面积较小、资源贫乏,但其国力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其原因是。

(2)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明显下降,已难与美国抗衡,原因是。

(3)以色列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均无法跟印度比,但其国力比印度强,原因是。 参考答案

1、B

2、A

3、D4 、C

5、D

6、B

7、D

8、C

9、C

10、A

11、 A

12、

A

13、B

14、C

15、A

16. (1)地中海死海原因:①自然因素:气候干燥、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 ②人文因素:生产生活引水增多,注入死海的径流量减少。

(2)地壳运动引起岩 层断裂下降,积水成湖

(3)11图12表示区域雨热同期水稻种植业

(4)巴以冲突耶路撒冷问题、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纠纷、水源问题等

17.(1)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2)O>Q>P

(3)O地位于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所以气温最高。Q地位于40°—60°地大陆东岸;受高纬寒冷气流影响;但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温较P高。P地位于大陆中部的平原地带;容易受高纬寒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最低。

18.(1)美国面积居世界第四,人口居第三,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人口素质高。美国有吸引世界人才的机制,科技人才数量在世界上领先,从而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美国经济发达,GDP居世界之首,占世界的1/4,经济规模居世界之首。美国军事力量强大,战略核武器均具有高科技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特点,是世界头号军事大国。

(2)吸引人才的机制,崇尚竞争和创新的机制:多元化的基础。

(3)从世界经济角度看,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欧盟和日本已能在经济上与美国抗衡,俄、中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世界多极化的格局终将形成。

(4)我国以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多极化趋势格局中占一极,但与美、日、欧盟、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创设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机制和环境。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

19.(1)高、低收入的国家的经济都在增长

(2)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差距在扩大,这种变化不利于低收入国家。

(3)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已相对衰弱;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已超过美国;日本和美国的差距缩小。这种变化使原来美国独霸的经济格局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1)工业和经济力量强大,科技发达(2)苏联解体后,其基本实体削弱,军事力量下降,加之国内民族矛盾重重,经济滑坡;而美国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政治和军事实力相对增强(3)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均强于印度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4567软件园 , 网址:http://

第四篇:XX高级中学高考地理复习策略研究

我校学生地理课程基础薄弱,从高一开始就较严重缺乏初中地理基础。那么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地理复习的重点在哪里?采取什么样的复习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呢?因此,XX高级中学地理组集众多老师之观点和意见,决定开展“XX高级中学高考地理复习策略”这一研究,希望为我校的地理高考复习工作寻找出一个突破口。

一、总体思想

(一)统揽全局、突出重点

目前大多数地理综合复习课的基本教学程序为首先进行专题知识的全面梳理,其次是典型例题讲解,最后是少量随堂训练,可以用“专题”、“系统”、“全面”、“少练”四个词组来概括。

然而地理学科内容多,考试范围广,“求全”、“求保险”的复习思路,似乎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只能是浅尝辄止,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求全”的复习过程必然挤掉“能力训练”这一重要环节,考生吃的多为“夹生饭”,综合能力培养是建立在不扎实的根基上的。所以,与其“求全” 导致不落实,不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难点,就某些核心问题举一反三,不断训练,或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现在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有限题量,使得命题者一般会从核心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考生若能将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真正领悟并能熟练运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地理科的考试以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内容为主。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譬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的核心是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形状、质量、自转与公转运动所带来的昼夜更替、地方时差、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尤其是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更是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于诸如恒星与星云、彗星、流星等恐难进入核心之列。

从近三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卷中可以看出,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人地关系、生产活动与国土整治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专家们眷恋的情结。初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应以“常识性”为标准来衡量。譬如中国地理中,基本的国情与区域差异,尤其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宏观差异应属于“常识性”知识,这里也应包括具有“全国意义”的大地形区(如主要山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松花江、淮河、塔里木河、京杭大运河等)、大城市(我国首都、我国最大城市、东部沿海开放港口城市、长江沿岸主要城市、陇海— 兰新沿线的主要城市等)等的空间位置及主要特征,而小范围的省区内的地理环境特征差异,似不宜列为核心。在世界地理中,应该主要掌握有“世界意义”的常识性知识,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但由于温带的大陆东西两岸为人类分布的密集地,因而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疑应当重点掌握。

又譬如世界国家那么多,恐怕只能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与格局中影响较大的国家列入核心国家之列,如世界面积较大的前六位国家、世界上的“亿人大国”、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欧共体主要成员国、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世界目前主要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黄金、金刚石、森林、水能、太阳能、铀矿等)分布的国家、世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世界一些局势不稳定地区等。

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妥善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间的关系,应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理论上以高中地理为线索,结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从而在复习时纲目分明,纲举目张。

比如,在复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的“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时,可以首先理清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气候形成因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降水状况等基础理论,再结合初中世界地理中的具体国家、中国地理中的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解运用能力。

(二)紧扣图表,注重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测试中运用了大量的地图和图表,其中有地理学科的综合用图,也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交叉综合题用图。试题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高考为什么钟情图象题呢?因为将新颖的图表材料设计成题,一方面可以引用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避免试题雷同和猜题押宝;另一方面有利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

在地理应考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在复习时应注意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平时复习中,首先要认真地读好书及配套图册中的每幅图表,弄清图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绘制方法,图表所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特征是什么,以及此类图表还可以表现哪些其他的地理要素以及此类图表的一些变式。譬如等值线图是在历次高考中多次以各种面孔出现的地理图。我们在复习中可以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征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如最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必须在图廊范围内,分清该图的比例尺,明确图中范围的大小,由等高线的稀密、弯曲方向确定坡度的陡缓、坡面的类型,再根据图中其他信息进行分析解题。我们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三)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张亚南/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

所谓热点问题,即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环保等问题。我们要把握热点就要增加阅读量,平时注意阅读如《半月谈内部版》、《人民日报》等报刊,关注时事,同时随时查阅地图,搞清事件发生地点。在读、听、看中思考,在思考中读、听、看,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等。这些是世界和我国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作专题式 “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四)强化训练,模拟实战

考前必要的综合训练是为了通过数量有限的特殊训练,提高知识技能、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练习的类型可以是单元练习,也可以是阶段练习,当然也可以是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应该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内容选择那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选择那些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点和渗透点。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注重平时的单元与阶段性测试,地理学科的练习量远没有其他的数、理、化、外等学科大,也没有必要进行所谓的大运动量、高难度的训练,故平时练习应慎重选择,但在练习了一定的习题量后,要对过去的错题进行过关,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汇贯通。考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下笔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诉诸笔端”。

二、实施计划

本次研究以高三地理备课组牵头,三个年级都进行子项目分工。 高三备课组主要做的任务是研究近年高考重点,对知识复习进行选取,取舍内容要在每周的高三集体备课中认真讨论。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读取图表、语言表达等能力的训练进行讨论和探索,及时写下心得体会,等第一轮复习结束后进行整理汇总,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高二备课组主要任务是夯实学生对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因为从近年来看,人文地理知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也是与生活生产最相近的部分,符合新高考的思想。同时,做好初中区域地理复习工作,最后成果主要在于如何高效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复习工作,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初中区域地理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高一备课组主要任务是打好学生理论地理的基础和做好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工作。高一组试行用开学前四周对初中地理进行整体复习,以便与顺利开展高中地理的学习。

分工负责人:高三组:王XX;高二组:杨XX;高一组:徐XX。

第五篇:肥西二中2012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备考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落实“夯实基础、凸显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为高考奠定坚实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基础。

二、 工作目标

备课组成员团结协作,勤于交流,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地理教学注重落实和创新,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太度,获取终身学习和高考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三、 备考策略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复习

时间:2011年9月~2012年4月

内容: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必修

1、

2、3以及选修5

要求: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把握命题的变化趋势。新课程标准的<考试大纲》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如考试难度、各部分的比例等。

2.重构复习模块

必修的内容需要有坚实的初中地理的知识,所以复习必修前我们先复习了初中地理,复习时把必修

1、2的相关内容穿插进去,努力让学生能学会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解题的技巧。同时注重讲、练结合,及时评讲。帮助学生总结取得的得失,不断提高他们是成绩3.指导学生绘图、填图、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并注意图的变形研究等。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时间:2012年4月~2012年5月

内容:高考必修的内容

面对我们的学生只能讲解一些简单的专题知识,难的他们肯定不听,所以只能是把必修中的重要的内容重新复习巩固,进行适当的小练习,按照学生的要求只查不赋分批阅。并且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清概念,分类,指导他们利用课本的材料、知识、生活中的事例理解最基本的地理原理。

第三阶段: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时间:2012年5月~2012年6月

搜集适合我们学生能做的模拟试题,不断适当提高难度,逐渐培养他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答题的能力,时刻要求学生回归教材,帮助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力求在高考中多少得点分。

但是事与愿违,我们二中的学生能做到上课听课就难得了,考试5分钟就有人交卷,强行阻难也是30分钟班级就没人了。

高三地理备课组2011年9月

上一篇:公司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下一篇:公司不购买社保声明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