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说话我的理想

2024-04-11

命题说话我的理想(精选9篇)

篇1:命题说话我的理想

1.我的理想

从小到大,我曾经有过很多对将来从事职业的理想, 我想过做医生, 想过当导游,想过成为一名工程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对于职业的理想和规划逐渐趋于一致, 就是成为一名历史老师.首先, 对老师这一职业有兴趣 父亲影响 上下五千年

上初中有了历史课, 老师影响, 竞赛得奖 加大阅读

我想成为一名历史老师的另一个原因就是 我,对老师这一职业感兴趣

与不同的学生沟通交流是件有意思的事, 我很享受通过讲课把知识传授给别人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提高,对我而言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作一名老师对自身素质提高也很有帮助, 这一职业可以督促自己不断更新知识, 以便适应教学要求

当然,做老师能够享受寒暑假,也对我很有吸引力,我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去历史遗迹参观考察,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会很有帮助.我知道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只有兴趣是不够的, 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除了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还要知道如何传授知识, 另外要学习教育教学的综合知识.要钻研教材,掌握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我的理想, 我目前正在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课程, 并经常请教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向他们虚心学习.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终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篇2:命题说话我的理想

我是个幸运儿,因为我的性格随和,所以有很多朋友。但是,能够无所顾忌地谈论任何事情的也只有两三个。但是,古语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况我还不止一个。所以,我很知足。现在,我就讲讲其中的一个吧„„她叫燕,是我最知心好友。我们是小学同学,自从六年级开始,我们就已经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了。在学校的日子,我们形影不离,当然除了体育课。因为她不喜欢运动,而我喜欢的是乒乓球。但在一般情况下,朋友之间的爱好是可以传染的,一方有这个爱好,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另一方也极有可能会生成这个爱好。我和她也不例外。由于她经常看我打乒乓球,时间长了也很手痒,想尝试一下,于是我就耐心的教她握拍子的手法、发球的和接球的基本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她的技术进步很快,有时都能跟我较量好几回合呢。我和她无话不谈。从天上谈到地下,从古代谈到现代,从过去谈到未来,从生谈到死,从学习到感情„„总之,我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们之间没有隐私可言。而且有许多连自己父母都不知道的事情,我们却彼此了解的很透彻。直到现在,她在家乡,而我在天津,我们也依然如此。我们在对方的面前,都可以毫不掩饰:伤心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哭,不用担心被对方取笑;开心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笑,不用担心影响形象„„总之,在对方的面前,我们都可以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原汁原味的自己!有这样子的朋友,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很多,玲玲是我最要好的一个朋友,也是是多年的老朋友了。高高的个子,细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体型不胖不瘦,平时爱穿蓝色的衬衫,咖啡色的裤子,黑色的皮鞋,很有精神。常喜欢留一头运动型短发,戴一副中度近视镜,气质幽雅,博学多才。我们有着相类似的家庭出身:同性、同龄、同学、同事、同出生在家乡农村、同是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我们有着太多太多的相同,连同我们的兴趣爱好、理想追求都一样。不同的是我上了师范,她上了高中;我学中文,她学政治;我是人民的教师,她是人民的公朴。她是成功的,幸运的,她的辉煌腾达是她实力的体现,更是她努力奋斗的历程的见证。我为她的今天喝采,更为她的明天加油。

曾经,我们雨中漫步,月下畅谈,桌上畅饮;我们是幸福快乐的童年伙伴,我们是争夺高下的学习对手,我们是风雨同舟的知心朋友,我们是自强不息的赶路人、弄潮儿。如今,她在外地工作,我们相隔数里,但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祝福。我们的友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也不会因地域的分隔而淡忘,更不会因地位的改变而变质,恰恰相反,我们的友情只能越来越浓厚

☆我最要好的朋友

好朋友丽的个子不高,短头发,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两眉之间的那粉红的美人痣。她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女孩。和丽相识是在初一时候,回想刚到中学那天,早到校的同学早已三三两两的结伴上街逛去了,宿舍里只有我和丽两个人。我在整理着我的行李,而丽呢?则是双手枕着头睡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无所事事。两个人就这样默默地各干自己的事,大约过了十几分钟,丽首先忍不住的找话题了:“这位同学,看你这么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你,你家住在哪里?”待我说出我家的住址后,她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叫了起来:“我家住在某某某,你家离我家很近哩!”从那以后,我们之间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不但吃饭回家总在一起,睡觉也要挤在同一张床睡。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初中毕业后她就不读了,进了一家公司工作,而我继续升学。可我们友情并没有因此而变淡,反而更加深厚了,每次放假回家妈妈都会告诉我:“丽昨天问我,你回来了没有,她叫你回到家后马上去她家。”而我的反应就是丢下行李,跑去她家住一两天,好好的跟她聊聊。希望我和丽的友谊地久天长,同时也希望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切如意。

☆我的朋友

篇3:命题说话我的理想

关键词: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

普通话水平测试 (缩写PSC) 是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 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说话的目的是:“考查被测人员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说话中, 被测人员要做到语言规范准确, 表达自然流畅, 而且还应该准确地把握命题的中心。“说话”项的四项评分标准为:1) 语音标准程度 (25分) , 2) 词汇、语法规范程度 (5分) , 3) 自然流畅程度 (5分) , 4) 说话时间不足三分钟的情况 (依据不足的时间酌情扣分) 。从分值的分配中可以看出, “说话项”测试的重点是被测人员语音面貌的考察, 其次是考察选择词汇、组织语句的能力以及表达的自然流畅程度。

“说话”项测试使普通话测试能更真实体现应试者的普通话口语的运用能力。口头语言一旦从思想转化为语言便不能修改, 不像书面语言可以再三斟酌, 所以口语表达对思维的敏捷程度要求更为严格。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时尤其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 进行科学的训练。又因为它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复合体, 所以我们在训练时不能把它孤立起来训练, 应注意多管齐下, 以达到最终目的。但怎样科学有效的训练才能让考生在测试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进行训练:

一、应试者应克服心理障碍

“说话”项的考核不仅仅是对应试者语言水平能力的考查, 同时也是对应试者心理素质的考验。“说话”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 它是将思维快速转换成口语并表达出来的一个过程。但是, 学生的说话学习是伴随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 绝大多数人在即兴讲话时, 因为紧张或者忙于组织语句而顾此失彼, 从而暴露出许多缺点。应试者经常在测试中表现出声音发颤、重复单个词语等现象, 不是一种正常的以气托声的状态, 这不是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 而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应试者自身心理素质不好, 平时又很少有锻炼的机会, 因此没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 造成当众说话时过分紧张, 影响了表达质量。另一方面, 教师长期以来传统的“满堂灌”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 使学生习惯了做一个听者, 慢慢地丢失了“说的能力”, 也丧失了“说”的欲望, 越来越自我封闭。

要使学生恢复说的能力, 培训时应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帮助学生解除说话时的心理障碍, 同时学生也要合理想象并且积极暗示怎样使自己适应普通话水平测试这个特殊的语言环境, 这样使学生在测试时能具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 在长期的普通话语言的实践过程中, 学生说话的机会多了, 就会慢慢打开自我封闭的大门, 说起来就会越来越自然。

二、注意平时的积累

平时的积累对普通话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积累, 说的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与能力相比, 积累是更基础的。常言说得好“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平时读的书多, 积累的知识多, 再加上每天坚持说, 熟能生巧, 这样开口就会有话可说。平时的练习不能怕说错, 不能怕别人笑话, 要大声地朗读, 要把字音读准, 而且要养成用普通话读文章的习惯, 这一点非常重要, 平时要注意积累, 要留意自己方言中与普通话词汇存在差异的地方, 并加强区分, 如有疑问, 尽量去请教老师, 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平时说话中, 要养成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要把普通话当做是我们的日常用语来看待。说话时要随时地留意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 发现语音中存在的错误及缺陷, 并及时将错误的部分改正过来。一个良好的氛围对普通话的形成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果人人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与沟通, 不足之处相互指正, 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 普通话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所以在平时说话中, 一定要多找差距, 纠正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有意识, 有目的地区努力,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要在平时生活中留意身边的各种事情, 如通过新闻联播中播音员的标准语音对自己不标准的语音进行纠正, 并且留意听身边普通话说得好的人的发音, 也可以通过长期坚持写作, 积累大量词汇, 达到心中有话说的效果, 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盲目, 应试者可以做到应对自如。

三、在测试中注意说话内容, 强化自身口语意识

很多考生的语音面貌较好, 但是实际测试中取得的成绩却不尽人意。造成分数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考生说话的内容空洞, 缺乏中心思想或者偏离了说话主题。往往这样会在测试时造成一种无话可说, 停顿时间过长的情况, 测试员因此会项酌情扣分。所以考生在说话时一定要把握住说话的主旨, 并在说话过程中组织好语言, 丰富其内容。在说话中还要注意的就是自然流畅, 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来说, 避免文邹邹的腔调或者朗读与背诵的腔调。在说话时应避免背稿情况, 因为平时说话中不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或者华丽的辞藻以及复杂句。

厚积薄发, 只要有信心, 有耐心, 有决心, 有恒心, 有毅力, 拥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与科学的训练方法, 那么在“说话”测试中就能轻松过关。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2]教师口语.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语文出版社, 1994.

[3]李军.普通话水平测试训练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命题说话我的理想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自然流畅

“命题说话”是山东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最后一个题型,也是占分比重最大、难度最高的一个题型,要求应试者在给定的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说话三分钟,做到语音标准,词汇、语法规范,主题集中,自然流畅。考查的是应试者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在给定的语境与限定的范围内普通话口语的表达能力。因此,应试者要完成“命题说话”这一题型,要做到三点:第一,要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第二,要有话可说,自然流畅;第三,要围绕话题,说够三分钟。据多次参与山东省高校的普通话水平测评工作的经验,相较于其他三个测试题型,“命题说话”是应试者感觉最为棘手、失分最严重的一个题型。为了提高大学生应试者的“说话”水平,进而提高其测试等级,针对“命题说话”的这三点要求,笔者摸索出了部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

这是“命题说话”最基本的要求。教授学生使用规范、标准的普通话是《普通话》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山东省普通话测试的前三个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字、词、文的识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发音问题所在,并且按照要求采用正确的发音方法不断练习。而在“命题说话”环节中,学生需要将平时所学应用到说话之中,用相对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说话,所以平时上课时指出学生的发音问题并持续关注、不断纠正,是进行“命题说话”的基础,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语言敏感性和耐心,帮助学生通过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提高普通话

水平。

二、有话可说,自然流畅

除了担心自己的语音不够标准,很多应试者面对“命题说话”这一题型时,更多的是担心“无话可说”。普通话测试以往多采用人工测试,考生面对考官时,容易产生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命题说话”这一環节出现思维迟钝、辞不达意,或语言颠三倒四等情况,成绩受到影响。随着科技的普及,大部分测试点开始采用机考的方式,有利于考生消除部分紧张情绪,但还是有不少考生在说话时仍然紧张不安,影响发挥。因此,如何运用一定方法,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是做到“有话可说”的一个必然要攻克的难关。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利用好课前十分钟、课时十五分钟。是指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时间准备话题,并于每次下课前十五分钟左右进行相应的练习或表演。为让学生做到面对他人说话不再紧张,采用了各种办法来锻炼学生。如首次课时要求每位学生做一分钟的自我介绍;再如每次下课前十五分钟左右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面对全班进行说话训练;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准备一个语言类节目(如小话剧、朗诵等),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然后每次课上选一两个小组进行表演。这样的方式,有一定的娱乐性,增强了《普通话》课的感染力和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保证了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得到两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的机会,这样,其胆量锻炼出来了,面对众人甚至是考官时的紧张情绪也就大大缓解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说话”或者“表演”完毕之后,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鼓励,指出其表现好的一些地方,或者其发音方面的进步,进而激发其积极性,同时也要对其发音错误或缺陷进行纠正,进一步提高其普通话水平。(二)采用模拟考试的形式进行实战演习。在课程结束时采用模拟普通话水平测试人工测试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加一次模拟考试,教师当面给学生打分。与正式普通话测试不同的是,每位学生考完之后,教师要对其考试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命题说话”的情况进行评价,表扬进步,强调不足,以期提高。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后,学生再上考场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不会怯场,应对“命题说话”这个环节也变得更轻松自如了。

三、围绕话题,说够三分钟

在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的同时,要让学生把内容说好,也是一个难题。因为“命题说话”要求“在给定的语境与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口语表述,所以要求应试者在说话时做到“主题集中”地说够三分钟。为此,笔者采用了如下训练方法: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每次课结束前布置两个话题,让学生们共同思考,并请几位学生说大纲,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准备内容,在下次课结束前十五分钟左右,随机请学生到讲台上面进行说话练习。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教师带领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三十个话题一一进行准备,为正式测试做好了铺垫。

具体来说,准备话题内容的过程如下。为了让内容围绕主题进行,学生说话前首先应该有一个说话大纲,即要做到对“开头如何说、中间说几个分主题、如何结尾”心中有数,大纲准备好后,再给大纲填充内容,加上事例等。开头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用两三句话即进入主要内容部分。如《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这个题目开头可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另一方面也有其不利影响”。因为说话时间有限,所以不主张对开头做太多的揣摩与修饰,只要能把意思说明白即可。

中间部分是主要内容,也是用来占满时间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按照时间、空间或者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并在说话过程中注意使用“首先”、“然后”、“再次”等关联词来衔接,这样就可以做到条理清晰。另外,为了说够三分钟,还应该采用事例的方式来进行述说,即注意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相结合。如上文提到《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这个题目,开头部分已经把正文要说的两个主要方面指出来了,所以正文先说“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而这个方面又可以采用举例子的方式,结合感性材料进行述说,如使用洗衣机后如何节省了家里的劳动力,或有了电脑后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等;然后说“科技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不利方面”,也要结合相应感性材料进行论说。

在考试过程中,经常因为时间关系,考生不必结尾,但结尾也有练习的必要,可以训练学生采用呼应上文或总结全文的方法来完成。如《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的结尾如下:“总之,科技发展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一些困扰,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发展其有利方面,减少其不利影响,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为了让考生在考场上有话可说,主张让学生多准备一分钟的内容,以防出现考试时因紧张而语速加快,最后说不够三分钟的情况。但同时也必须强调,“命题说话”要求做到自然流畅,因此切不可出现背稿子的情况,否则就会显得生硬。

篇5:命题说话我的理想

我的愿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有些人想当科学家,有些人想做大老板,有些人想成为一名军人,而我的愿望则是当一名小学教师。有人说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感到快乐,而我喜欢的职业就是教师。我喜欢这个职业,并不是因为大家说的“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荣的职业”,而是因为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不能保证自己以后能传授给学生多么丰富的知识,将来把他们培养成多么有用的人才,但是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成长,把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告诉他们。而且我是一个对孩子很有耐心的人,如果我真的做了一名教师,我不会因为他们做错事而责罚他们,我更愿意用道理来让他们明白他们错在哪里。我也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的感觉,喜欢他们身上的那种童真,朋友们都说我自己就是一个大小孩儿。☆我的理想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着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被个人的理想也都不一样。如果合在一块儿,就成了一片五彩缤纷的天空,而我的理想就是天空中那一朵小小的云。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演员。

演员不是神圣的,但是他能给人带来欢乐和悲伤。剧中的人物有好有坏,剧中的任务有轻有重,演的剧情有喜有悲。喜的时候人们会捧腹大笑;悲的时候人们会痛苦流泪。我真佩服那些演员们的演技,演什么像什么,演的惟妙惟肖,能牵动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哭我们就哭,让我们笑我们就笑。我们还可以从电视剧中看出一些道理。

所以说,演员们带给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了演员,世界上就多了一份人情世故,所以我才想当演员。我想当一名出色的演员,我要大量地演喜剧,让欢乐和笑声带给千家万户;我要演那些具有极大感染力和影响力、还有教育意义类的影片,这样,我演出的电视剧会很吸引人的;我要演那些特别搞笑的,这样,收视率会更高;我还要演那些古代神话、传奇类的电视剧,因为哪里的剧情惊险而刺激,我也想尝试一下“飞”是什么感觉。有了这个理想,就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我的生活变得美好了。我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理想会变成现实的。☆我的愿望(或理想)我很小时候就有一个愿望,就是长大后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喜欢当教师有几个原因,外在原因是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很神圣,我觉得做教师的最大价值在于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其次当教师有许多业余时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每年有两个假期,寒假与暑假,每周有两天休息日,我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学习,回顾或总结。并且父母都希望我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样就不必再为生活奔波。

其实,我喜欢当教师的最大的原因是受我的一位初中老师的影响。他不仅仅在学习上帮助我们,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是处处为学生考虑,处处维护自己的学生。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对自己说,我长大后也要当一名这样的教师,当一个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教师。为了实现我当教师的心愿,我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并且报名参加了普通话考试,进一步,我将报考教师资格考试。我想,这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明智的选择。

我希望以后能够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达成我从小以来的理想,作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的愿望(或理想)

篇6:我的成长之路普通话考试命题说话

四岁时,我刚记事,感觉生活是甜美的,每次从幼儿园里回来,我都会给妈妈说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比如我在幼儿园里吃了几碗饭,今天我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什么,妈妈听了夸我是个好宝宝。每天晚上,我从幼儿园里回来,都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可开心了!

六岁,我上了小学,第一次感觉到了生活中有了点酸。我每天中午都得回家,有时我上课说话还被老师批评,有时作业没完成得站到教室后面,有时还被人欺负,而且每天晚上都不能玩了,必须得写作业。

八岁,我已经进入了三年级了,一升入三年级,作业也渐渐多了起来,有时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作业很多,每天我都要写到十点才能写完,而且老师还会留一篇日记,那我就写的更晚了。作业题目也变难了,有的数学题我一个小时也想不出来,我每天睡得晚,早上都起不来,早上起床变成了一项艰难的工作。

十岁,我要快要进入五年级了,眼看着就要小学毕业,妈妈告诉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我决定要先苦后甜,每天晚上的作业我都认真完成。上课,我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每天还要多练一些我不太会做的题,希望考试能考个好成绩!

篇7:我的理想命题作文

每个人都有理想,我也有,我的理想有很多:当老师,当明星,当警察,当医生好多好多,但是最打动我的是考古学家,历史书是我的最爱,但它也经常被人讨厌,嫌烦,可是我却与众不同,它现在成我必不可少的东西。

说到历史,我最喜欢看清朝历史,爱看清朝故事,现在我都可以把清朝皇帝的名字倒背如流,张口就来如:清显祖,努尔哈赤,清太宗,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兴,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这13位皇帝。

这个梦想已埋在我心里我终究会实现它。

篇8:命题说话我的理想

研究考试,实施考试,必须研究考试命题,出好试卷,力求让试题充分体现评价的多种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

一、让试题告诉学生———

1.语文是多么有趣

生动活泼的试题形式、图文并茂的版面设计,能让学生眼前一亮。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试题内容,会如磁石一般牢牢吸引住他们。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完成试题,在语文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并逐渐喜爱语文,喜爱语文学习。

题例1: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汉字。(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脑股胡悄愉臂

□□□□□□

这6个生字,都是本册要求会写的。为什么挑选它们进行抄写?题目虽然没有明示,但学生在检测中会惊喜地发现:这些生字带有相同的偏旁“月”。其中,有的字是左右结构,有的字是上下结构。“月”的第一笔有的是撇,有的是竖;有的在左,有的在右,有的在下;有的偏大,有的偏小;有的偏宽,有的偏窄,各不相同。这样的试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写字时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养成规范写字的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汉字的神奇,从而激发他们识字、写字的兴趣。

2.语文是多么有用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重要的任务。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当重视且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与时代的活水,既立足课本,又关注社会,通过考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习惯。

题例2: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1)宁宁今天跟着爸爸到湘菜馆吃饭,他好奇地问“:湘菜是什么地方的菜呀?”爸爸告诉他是( )。

1山东菜2四川菜3湖南菜4广东菜

(2)假如你想买足球,要和妈妈商量 ,最恰当的 说法是( )。

1妈妈,我要买足球,快给我买一个!

2老师说要买足球,妈,今天就得给我买!

3妈妈,我想要一只足球,老师说踢足球是非常好的运动,你看可以吗?

4我要一只足球,妈妈,你准备什么时候给我买呀?

题例3:根据情境,把句子补充完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1) 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张大爷帮隔壁李明家收起了晾晒的衣服。事后,李明想到了今天刚学的一句话:远水难救近火,________。

(2)________,泰山移。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夺得年级拔河比赛冠军。

上述两个题例均创设了熟悉亲切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随地都能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外出吃饭,菜馆的名字居然和教材中的简称歌有关联;口语交际学问也不小,和别人商量如果能做到语气委婉、有礼有节,就会事半功倍;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琐事,仔细一琢磨,竟然可以用谚语来概括其中的道理。

3.语文是多么有味

这里的“味”,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情趣,一种意味,也就是通常说的“语文味”,即汉语言文字独有的特点,也可以理解为辨别滋味、体会玩味。如何让学生在试题中品尝到浓浓的“语文味”呢?命题时,就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还要留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驰骋想象、努力创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表达观点和创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题例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三年级)

最后一片树叶

秋风紧了。树上只剩下最后一片树叶。

一只鸟儿飞来了,停在枝头。他听到树叶正在叹息,就问:“你发什么愁?告诉我,我是一只快乐的鸟儿。”

树叶说“:你很快乐,我可不快乐,我快要死了。”

鸟儿笑了:“你应该快乐才对!你知道那些已经飘落在地上的树叶在哪里吗?”

树叶说:“不是掉在地上烂掉了吗?”

“但是烂掉的叶子都变成了肥料,藏进了树妈妈的身子里。”鸟儿望着树叶说,“他们在那里等着,等到春天一来,就会再长出来,变成一片片又新又绿的叶子。”

“是吗?”树叶听得出了神。

鸟儿笑着说“:是的,他们只不过是藏起来,躲过冬天罢了!”

啊,一场多么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呀!树叶听了,变得像鸟儿一样快乐了。

这时,一阵秋风吹来,那最后一片树叶轻轻地飞下来,看上去就像在跳舞。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季,主要写了____和____的对话。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反映出最后一片树叶心情的变化:

()→()

(3)树叶在叹息,是因为____。

(4)选择题。

“树叶听了,变得像鸟儿一样快乐了。”是因为()

1他和冬天要玩一场有趣的捉迷藏游戏。

2他知道自己会变成肥料,春天到来时新的树叶就会长出来。

3小鸟夸奖他勇敢,做了最后一片树叶。

(5)读一读短文的最后一段话,写一写这片叶子在飞下来时会想些什么。

试题引领学生在读懂短文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后,从一些关键的、能够表达情意的词句中,譬如树叶和鸟儿的对话,描写树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最后一片树叶心情的变化,感受他从烦恼、愁闷到轻松、愉快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短文内容展开想象:当这片叶子轻轻飞下来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4.语文是多么有情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内容也好,形式也罢,都应当蕴含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虽是一份小小的试卷,却饱含着老师的期望和深深的爱。首先,试题内容须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绝不出难题、偏题、怪题,绝不刨坑挖陷为难学生,刁难学生;其次,不管是试卷的板块还是试题的类型,力避繁琐复杂,追求简约明快;第三,试题努力体现与学生的情感对话,语言规范、清晰,而且充满激情与鼓励,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第四,要充分考虑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让每个学生通过考试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

二、让试题告诉教师———

1.要正确理解课程标准

教师通过研读试题,能深深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是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南,必须深入学习、正确理解、融入实践。首先,深入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懂得“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次,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三,在了解总体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明晰每一学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做到不揠苗助长,任意拔高,也不放任自流,随意降低。

题例5:夏天到了,烈日炎炎。想一想动物、植物、人们是什么样的呢?请以“今天真热”为中心句,写一段话。(三年级)

此题改变以往写整篇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句写一段话。之所以这样命题,一是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写成篇作文有一定难度;二是写好片段是中年级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通过这样的命题告诉教师:中年级习作教学首先要把片段练好,把基础打牢,不要人为地拔高要求,使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

2.要潜心钻研教材

如果能够透过试题悄悄告诉教师,语文教学首先要立足文本,认真研读文本,语文教师必须“潜心会文”,做到和作者对话领会文本主旨,和编者对话把握教学意图,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有可能充满智慧和灵性,师生就有可能一同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彩,体味字里行间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学生则有可能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疑问,表现出自己的快乐。

题例6:按照课文内容填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本册课文中有三个关于“放”的故事:放飞伤愈的雪儿,虽然“我”的心里____,但是“我”知道它是“____”,要为人们传递信息;放掉从未见过的大鲈鱼,虽然汤姆的心里____,但是他从爸爸的话中明白了____;放飞手中的蜻蜓,孩子们的心里____,因为他们从陶行知的教导中知道了____。

试题通过一个“放”字,巧妙地将《雪儿》《“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放飞蜻蜓》三篇课文串联了起来。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会发觉故事虽然不同但却有内在的联系,才会体味到同样是“放”,却包含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

3. 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叶澜教授指出: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为此,命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信,并且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

题例4中,第⑷小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树叶变快乐的真正原因,是他在鸟儿的指导下知道自己会变成肥料,来年春天还会长出新叶子,但如果说他因为想到自己即将和冬天玩捉迷藏而感到快乐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增加试题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目的,就是不仅让学习困难者达成目标,还让学有余力者得到充分展示。

4.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局限在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狭隘的,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因而只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益。

题例7: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六年级)

《三打白骨精》选自我国古典小说《____》。这本名著中还有《三____》和《____》等故事。

题例8:写一写你一周的课外读书计划。你准备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打算怎样读?

上述试题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习得的知识方法广泛阅读课外读物,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了很好的示范。

5. 要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命题时要避免过多孤立的单项检测,应重视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题例9: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词句。(四年级)

(1)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人人心里乐陶陶。我想用“____”“____”等四字词语表达内心的喜悦。

(2)新年到,真热闹。爆竹声声震大地,美酒杯杯庆新春。我想用“____,____”这样的诗句描绘过年的情景。

(3)新年到,真热闹。贴春联,送祝福。我要在家门上贴上“____,____”这样一副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试题巧妙创设了“迎新年”这一喜庆热闹的生活场景。对此,学生不仅熟知而且非常喜欢甚至期盼,因而能够很快调动原有的语言储备,使处于静止的材料一下变为鲜活生动的语言。

篇9:命题说话我的理想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评分标准;量化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152-02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是对应试人所具有的普通话水平等级的评定。自2003年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后,辽宁省长期按照该大纲确定的评分标准开展评测。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确定的“命题说话”项评分标准存在量化不够精细的缺憾,很容易造成测评等级与实际水平不等值的情况。2006年辽宁省开始采用科大讯飞智能测试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所有应试人员均采用电脑测试,实现了由以往面对测试员的人工测试到现在面对计算机的智能转变,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以此为契机,我们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确定的“命题说话”项评分标准(以下简称“命题说话原评分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个供辽宁普通话水平测试使用的“命题说话”项评分标准(以下简称“命题说话现行评分标准”)。现在,辽宁“命题说话现行评分标准”已经执行了将近三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更新“命题说话”评分标准,提升科学性、可操作性

1.1修订“命题说话”评分标准的目的性

我们修订评分标准遵循客观为本的原则,尽可能体现具体、客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一些原则问题用通俗易懂、明确而清晰的语句加以阐述,进行必要的量化,以减少评测时的主观偏差;增加一些操作性强、细化的评分条目,使主观评测更为客观化。通过两年多的评测实践,我们边测评边修改,几易其稿,形成了辽宁“命题说话现行评分标准”,力求缩小测试员间的评分差异,控制在2分以内。

1.2修订“命题说话”评分标准的重要性

辽宁省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的教材是《辽宁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应试人员的前三题由计算机主动给出成绩,满分60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于计算机没有既定的文本仍由测试员根据现场语音数据给出成绩,满分40分。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评分难度较大,按“命题说话原评分标准”来确定此测试项的评分细则会出现较多疏漏。从测试实践看,针对“命题说话”测试中出现的容易造成测评等级与实际水平不等值的情况。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应从语言面貌归档与实际水平、词汇和语法规范标准、自然流畅度等方面准确把握,进行合理公正的测试评分,制定更加准确的评分标准,使“命题说话”评分标准科学化。

经过测试对比,发现用原来的测试标准与现行的测试方式评测后的测试等级差别很大,测评结果明显对应试人员不公平。测试员评测过程中,对于定量与定性、精确与模糊的界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的使用,确保了测试等级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同时对测试的最后一项“命题说话”评测提出了更严格、更规范的要求。

1.3修订“命题说话”评分标准的必要性

原先测试员现场听应试人员的“命题说话”项,多是根据应试人员前3题的语音面貌,凭感觉给应试人员定到一个档次,且因为听第4题时忙于对1-3题的整理、合分,分散了听力,致使前3题的发挥决定了应试人员的最后成绩。自从使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后,测试员评测再不会出现“评分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任意性”,完全是“封闭”式的听力。由于测试员不再受到应试人前3题的语音状况的干扰,听到的只是单一的第4题“命题说话”,从而保证了测试员精力的高度集中。每一个字、每一句都听得认真、仔细。特别是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测试员的工作任务更加专一,当然也就更注意对评分标准的全面熟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可见,制定一套精细的、可操作性强的“命题说话评分标准”是何等的必要。

2原“评分标准”与现行“评分标准”的对比

辽宁省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的教材是《辽宁省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语音标准规范程度是“命題说话”项的重点,我省规定满分为25分,其余,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满分为10分,自然流畅程度满分为5分。对于那些说话时长不够3分钟者,以及说话总时长虽够3分钟但断断续续,或反复重复相同句段者,明确提出了“有效说话时间”的概念。有效说话时间少于或等于30秒者扣40分。总的看起来,大项目与“命题说话原评分标准”赋分值虽然没有变化,但在每项的失误程度上做了细化,便于测试员对定量的精确把握。以下从四方面对制定细化标准做一个比较与分析。

2.1语音标准程度

与“命题说话原评分标准”相比,“命题说话现行评分标准”在定量上更加细化,有严格的界定标准(具体扣分标准见下面表格)。在原有六档的基础上,再细致划分出14个赋分线,每扣1分都有对应的扣分标准,便于测试员把握、归档。测试员只要认真听、仔细辨,划出错误次数、找出缺陷类别,就能够找到对应的档次和相应的扣分标准。与以往相比较,增强了测试员的可操作性。通过评测大量的语音数据后,发现在辽宁的考生中出现以下两种语音程度的比较多:一是语音错误量少,但方音明显,有3类以上语音缺陷的考生比较多,将此程度归入三档,扣6分;二是语音错误多,但无系统性语音缺陷,将此程度归入四档,扣8分,对原“评分标准”进行了修订。

2.2语法规范程度

与“命题说话原评分标准”相比,“命题说话现行评分标准”在出现的语病错误次数上也给予了细化(具体扣分标准见下面表格)。在错误标准的判定问题上,我们在培训中强调,考虑到因为是“说话”考试,习惯性的口语化不算作语病,但语法错误必须算作语病,并强调方言性语法、词汇只要出现一处就要扣分。

2.3自然流畅程度

在“命题说话现行评分标准”体系中,我们也以1分为单位,明确了每扣1分相对应的扣分标准,我们在培训测试员中强调要与缺时时间区别开,仍旧以10秒内停顿次数为标准。在现行的测试方式下,背稿子现象也越来越多,在二档中加入细项“背稿子表现”,扣1分。

2.4细化“缺时”项

1)增加“有效说话时间”。“有效说话时间”具体指以下3项:①在提示音后录制的3分钟时段内,考生完成考题的连续说话内容;②在上述有效时段内,不连贯的语音片断之和的时间;③扣除沉默时间和简单重复、反复纠错的时间。

通过多次测试后,在评测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现行的测试方式改变后,加之应试人员未参加过培训,只在考前观看FLASH动画,尤其是“说话项”比较紧张,而且是自己一个人说,准备的内容少,紧张后忘掉大半,再没有测试员提醒,出现应试人员的说话时间零散、语句不连贯等现象。因此,测试员评测过程中不容易把握,不能统一标准。为此,我们增加了“有效说话时间”项。

2)加大扣分标准的幅度。根据“有效说话时间”的判定,细化缺时秒。

细化缺时秒的原则。以每个人说话的正常语速每分种240个音节计算,缺时以10秒为一段累计计算,缺时在120秒以内,每缺时20秒扣1分,最多可扣到6分;缺时超过120秒后,加大扣分幅度,不能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可扣至10分,具体扣分标准如下表:

2.5增加离题(雷同)项

增加离题(雷同)项的判定。因为是语音测试,有好多说话题目内容是应试人员从网上下载得来的,说话是整篇背诵,或者是60篇朗读作品中的某一篇或某几篇的片断组合,这种现象违背了“命题说话”的测试目标及标准。因此,我们增加了“离题(雷同)”项。

细化离题(雷同)的原则。按照离题(雷同)的时间长短进行扣分,全篇雷同的应试人员测试等级不能达到一级以上,所以我们规定一次性扣6分,具体扣分标准如下表:

总之,制定“命题说话项评分标准”是一项严谨而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测试实践,运用语言学、语音学、方言学、语言测试理论等知识,依据测试手段、测试方式、测试对象的特点,进行科学而又具体地探究,其目的是统一测试员的测评尺度,使“命题说话”项评分减少主观性差异,更具有客观性,从而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向更为科学、客观、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语委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2004,1.

[2]国家语委国测中心文件,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试行办法.2009,1.

作者简介

上一篇:童话造句下一篇:郭玉文市级劳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