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导学案117修订

2024-04-14

生物导学案117修订(精选14篇)

篇1:生物导学案117修订

高中生物新授课导学单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共2课时,第1课时)

一、酶的作用与本质

【学习目标】

1.说出酶的本质和作用

2.尝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效果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一、模仿“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自主梳理一](学生阅读教材P78~79 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1.为什么选动物的肝脏作为实验材料?氯化铁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2.生成氧气的多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观察?

3.比较1号和2号试管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4.比较3号和4号试管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精讲点拨一]

[自主训练一] 1.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出现砖红色;得A.未对面包做还原糖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2.(多选)下列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最快,是因为20%的肝脏研磨液的浓度高于3.5% 的FeCl3溶液

B.3.5%的FeCl3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慢是因为其催化效率低

C.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是因为酶的催化效率比一般无机催化剂的效率高 D.如果将四支试管都放在90℃水浴中,第4支试管(加肝脏研磨液的试管)反应速率仍为最快 学习活动

二、举例说明酶的作用

[自主梳理二](阅读教材P80及观察图5~1和图5~2,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活化能?

2.为什么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氯化铁的高?

[精讲点拨二] 出结论。此实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1 高中生物新授课导学单

[自主训练二] 1.关于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提供了反应开始所需的活化能 D.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和一般的无机催化剂完全相同 2.下列各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学习活动

三、说出酶的本质 [自主梳理三] 1.酶的本质是什么?

2.你能给酶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吗?

[精讲点拨三]

[自主训练三]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氨基酸 B.核苷酸 C.核糖核苷酸 D.A 或 C 2.活细胞中,与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A.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 D.核糖体和溶酶体

学习活动

四、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P49~50(课后巩固部分)第1、2、4、6、13、16、17题

学习活动

五、课堂小结

篇2:生物导学案117修订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学习目标】

1、能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能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了解复杂反射建立的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反射弧的结构,如何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是难点。

【趣味导读】

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例如,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我们会眨眼;婴

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有的人看电影,心情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气管内有异物会咳嗽不停。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反应?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反射的奥秘

【自主学习】(20分钟)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依据学习目标和导学问题勾画.........

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合作精神,统一好答案。..主要知识点...。并用红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3、疯狂记忆基础知识..

2、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导学问题”的答案。(85—87页)...........

一、实验:膝跳反射

........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1、讨论: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生活中逐渐获得的呢?

(2).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2、完成下列问题:

(1)当敲击膝盖下韧带时,踢腿的动作发生_____(受/不受)意志的控制.(2)轻微敲击韧带时,踢腿的动作____(会/不会)发生.(3)敲击动作和踢腿反应发生之间____(有/没有)一个短暂的时间滞后呢?

3、得出结论: 反射——

二、自主学习:

1、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__________来调节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

3、人体通过__________,对外界或内部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__________。

4、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中枢、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五部分。

【探究与应用】(15分)学法指导:

1、先对桌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小组讨论,统一答案。要

体现A帮B,B帮C的互帮互学原则。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问,展示到黑板上,由全体师生共同解决。

2、要注意讨论的有效性,珍惜时间,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谈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一)、右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所示的结构分别是①②③④⑤(2)某病人看着自己的下肢时,方知下肢活动情况,当闭上 眼睛时,就不知下肢的活动情况,当闭上眼睛时,就不知下肢 的活动情况了,其原因是()

A、下肢的传入神经损伤 B、下肢的传出神经受损伤 C、躯体感觉中枢受损伤D、小脑受损伤

(3)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出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顺序。

(二)填空:

1、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是调节人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2、所有的反射活动都需要经过才能实现。

【达标测评】(8分)脱稿独立完成以下题目,小组间互换阅试题,计算成绩后,老师评价。1.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完成这一功能的结构是,它包括,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2.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 小狗作算术题;B 小朋友作数学题;C 眨眼反射;D惊弓之鸟。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B.反射;C.应激性;D.反应。

4、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与反射弧无关;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弧和反射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D、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5、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

A.膝盖上位韧带和腓肠肌;B.膝盖下位韧带和腓肠肌;

C.膝盖下位韧带和股四头肌;D.膝盖上位韧带和股四头肌。

6、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

篇3:中学生物导学案编制策略

关键词:导学案,编制,策略

“导学案教学法”, 即以导学案为载体, 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教师编制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教师由“教”变为“导”, 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 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和创造性。

导学案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的指导下, 根据学情, 在教师引导下, 由教师设计供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 是学生自学预习的重要依据, 是“导学案教学法”实施的蓝本。就此, 笔者对导学案中几个重要要素的编写策略作一探讨。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策略

学习目标是学生自学预习的指南。学习目标的制定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全面性, 做到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二是层次性, 区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 针对不同课堂内容, 分解和细化目标内容;三是创新性, 挖掘教材资源, 转换目标内容,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目标;四是主体性, 内容叙述上变生硬的“要求”为轻松活泼的“谈话”,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问题设计策略

导学案中问题设计包括用于学生自学预习的问题串 (即自学内容) 、激发思维的精选例题 (即例题精析) 、检测巩固知识的测试题 (即达标检测) 等。

自学内容中问题串的设计是指通过设计一些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 将知识引申和拓展, 激发思考、暴露疑点、了解认知状态, 便于调整教学策略。问题串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针对性, 针对重点难点设问、针对主干知识设问、针对学生疑点设问;二是思维性, 设计有思维容量的题, 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才能回答;三是层次性, 设计有梯度的题, 低起点、小坡度, 层次分明;四是开放性, 设计结论不确定或解题思路多样的题, 鼓励发散思维, 促进探究。

例题精析中的例题是教师用以阐明生物学原理及应用的题目。例题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典型性, 选取的例题要典型, 与重难点吻合, 以激发思维、澄清认识、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二是变化性, 尽量选取可变式拓展的题, 便于学生做一题会一类题, 以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三是全面性, 格式应齐全, 不仅有解析、答案, 还要有点评, 解析应从解题切入点、技巧等方面作阐述;答案应从解题格式、思路、得分点等方面进行示范;点评可从题目内容出发, 或对题中思维长度延伸、或对题中解题技巧归纳、或对题中模糊概念澄清、或对题中思维陷阱提醒等。

达标检测中的测试题是用于当堂检测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的一组试题。测试题的编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适切性, 习题的数量和深度要适当, 紧贴当堂教学目标, 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当堂完成;二是踩点全, 针对知识点选题, 不漏点;三是多样化, 内容形式多样, 如知识应用、成果展示、纸笔测验等。

三、学法指导策略

学法指导即在导学案的自学内容和例题精析中, 设计学习方法提示,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 以让学生明白“怎么学”。

学法指导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多法并举, 将“引导、示例、总结、应用”等方法融入自学内容和例题精析中, 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二是明确要求, 即方法提示要明确, 如阅读某段内容、比较某个图表、分析某个图解等。导学案编制结束, 仅是完成了教学前的预设, 而“导学案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师依据学生自学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学, 即以学定教。这种有针对性、高效的课堂需要的更多是教师课堂上的生成。

篇4:高中生物导学案编写策略

一、生物导学案编写原则

1.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导学案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编制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或者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参与中学习。

2.从课堂实际出发原则,在苏教版生物教材中,一些章节是无法在一课时中完成的,因此应根据实际课堂的安排,最大限度地提高每节课的效率。

3.从学生层次出发原则,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层次都不太相同,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将不同难度的问题,按照梯度编排,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物导学案编写模式

(一)学习目标

1.内容一般要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2.学习目标不用“掌握、理解”等含糊的字眼,用明确的“运用”“解决”“记住”,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链接

1.本环节可以设置为:简单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由于有些内容在生物教科书中介绍得不是很详细,本环节亦可以设置为对本节课内容的补充和铺垫,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

例如:在生物苏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由于学生化学知识较少,可以设置这样一段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元素有90多种,各种元素在地壳中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因此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元素为细胞所特有。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不大相同。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如C、H、O、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其中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被称为基本元素。”

(三)学习内容

1.学习内容作为导学案的核心内容,要体现导学案“导学”的特点。

2.高中生物有与别的学科不同的特点。高中生物主要介绍的是分子、细胞、基因等比较微观、抽象的知识,而只依靠文字的叙述对于学生的理解是不够的,为了利于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用图形来展示一些过程和现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绘图方法,利用的是Windows系统当中自带的画图工具。画图工具可以在“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找到。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运用“椭圆”“直线”“多边形”等等一些绘制基本形状的图形工具,就可以制作一幅比较适用的图形了。

在苏教版第四章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这节内容中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学生往往会对噬菌体如何侵染细菌产生疑问,我们就可以利用“画图”工具来制作一副简图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裂解。

我们就可以运用几幅简图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清楚地表现出来,学生结合书本就很容易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这个实验了。而教师制图过程并不复杂,主要把几种常见形状组合在一起,不过在制图中要注意这样几点:一是多运用“复制”和“粘贴”,这样可以节约很多重复劳动的时间。二是在组合图形的时候要注意选择这样的选项,上面的选项表示选定的对象会覆盖底层的图像,下面的选项表示选定的对象不会覆盖底层图像,一般在组合图形时我们选择下面的选项。三是在画图当中将线条调粗一点,在打印当中如果线条过细可能造成看不清,背景颜色留白,印刷出来就比较清楚。

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点多,而且相对分散,我们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可以利用“友善用脑”当中的思维导图对知识点加以总结和归纳。

(四)学习总结

留白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五)学习巩固

1.分层次设计练习,巩固知识点,检测学习效果。

2.题量适中,2~3题。

例如,对于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题目:

(A级)(1)在下列基因型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A.YyRrDd B.yyRrdd C.yyRRDd D.YYrrDD

(B级)(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B级)(3)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两株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A.100% B.50% C.25% D.0

(C级)(4)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后代有黄色圆粒70粒、黄色皱粒68粒、绿色圆粒73粒、绿色皱粒77粒。亲本的杂交组合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六)学习反思

学完一节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感受记录下来,帮助学习回忆巩固,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是导学案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生物导学案的编写还应注意的问题

1.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来编写不同的导学案,灵活安排各个环节。

2.不断总结编写经验,收集学生反应的问题,进一步调整导学案的编写,以达到适合每位学生学习的目的。

导学案的编写策略需要教师不断在摸索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编写策略,在不断的修正中找到适合自己学科特点、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学情的导学案编写策略。

篇5:初中生物导学案使用心得

泽夫中学翟玉军

上学期用上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教师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对上学期的导学案使用的效果撰写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在教学效果上,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

上学期使用了导学案后,八年级学生的成绩明显比七年级有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权重分在40分左右。到八年级达到60分左右。而七年级的学生的生物成绩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原五标教学模式中,虽然在课堂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考题对学生来说却非常陌生,即使是在课堂上讲过,学生的印象仍没有在导学案中呈展的题目深刻。因此,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生物学题目)的记忆。因而成绩就提高很快。

新课教学在17周左右完成,再利用2个周的时间进行复习梳理,主要的就是了解知识点。但由于开卷考试,学生不如语数外学科重视,教师又不能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降低。但是,上学期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的记是建立在平时的,上课留字留印象,复习留理解,记忆在复习课中再加以强化,考查的是导学案的知识,学生重视,成绩提高,兴趣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运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知识面大为提高。

有些老师对导学案中能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一些怀疑。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能力学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查找课文,文字组织上有相当的进步,一些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生,在利用导学案学习时却表现出不同的潜力,比如我在让学生利用表格填写出人的一生中骨的动态变化的时间、成分和特性时,这些学生的表现是能非常迅速地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填写。

其次是知识面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还是对生物题目的见多识广,原来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模式中占用学生的时间多,学生自学过程中抄答案的可能性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对知识的识记不劳。利用导学案教学后,知识传授和练习都要求在课堂内解决,不留作业在课堂外,这样对难的题目学生都能在课堂内解决。增加了理解,也就增加了印象,并且能在教师指导下开阔解题的思路,清除了许多错解,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

不过,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在考卷中较难体现出来,但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有利用互动学习的过程是有所加强。

三、对于新学期的导学案的撰写来说,还有些心得是要说一说的:

1.模式: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我们的导学案也主要是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设计。

2.自主学习环节,我发现,以填空为主才是适当的,所需要学生填写的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力求是在课文中能找得到,并且空数不超过5个为宜。这样学生能在课堂内利用5分钟的自学活动中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当然如果遇上较难的内容,可能还是由教师做一定的提示,学生才能完成自主学习。

3.互动学习环节,可分为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应充分挖掘能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话题,设计讨论时,最好有两到三个选项,这样小组中六位同学才可能有自己的判断,才可能较好的进行讨论,并能迅速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解释。

另外,课文中的活动也可以融合在互动学习的环节中,进行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4.探究学习环节,我们认为应该要以解决题目中的难点为目标,也就是要能解决学习难点为前提,每节课都有一些难点,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难题,这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需要老师的演示包括投影、板演,详尽的讲解,在导学案中也可以罗列出解题要点,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能顺利地解决学习难点,能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能顺利准确地完成过关检测。

5.导学案占的版面我认为是16K两页为好,后页则是用于练习,这样一堂课做的练习

才足够,学生学习的问题才能较好的反映出来并得到解决。如果时间足够还能对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进行适当的讨论,对学习重点加以强化。

6.练习的题目在初中生物科来说,我认为是没必要分组,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要求不能过高,没有必要搞一些非常难的题目,对于一般的题目也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知道题干的意思,知道解题的方法,知道答案。形式主要的是选择,辅以填空和识图,切忌论述,有问答题就应该在课堂活动中解决,否则学生无法周全解答,时间耗掉了,课堂效益还得不到保障。

篇6:22.1生物的分类导学案

课题:22.1生物的分类课型新授八__年级教者 闫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说出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过程与方法: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教学过程: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一、课前展示(前奏版-5分钟)

(科代表主持,各小组答题,必答题有板答和口答,计分)

二、创境激趣(启动板—教师创设情境)

出示十几种瓢虫的图片,问问学生们,你们觉得这些小瓢虫长得像吗?那么如果我们想给它们分成两大类,你们可以怎样分呢?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

三、自主探究,展示汇报(核心板: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分组展示和汇报——强化训练)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在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关系,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

2.生物的种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来区分的,分类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

3.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____,又叫。

4.种是指和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5.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6.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

四、实践创新,知识反馈(升华板—拓展延伸训练)1.尝试制作人的分类等级图。

2.虎和豹同属于猫科动物,试说明两者中哪一个与猫的相似点较多?为什么

选择题

2.下列属于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A.形态结构特征B.营养方式 C.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D.以上都是

3.如果增加“亚纲”这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A.界与门之间B.门与纲之间 C.纲与目之间D.科与属之间

4.在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和最小的分类单位分别是()A.门、界B.界、科C.纲、种D.界、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

B.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大

C.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 D.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6.在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纲B.目C.科D.属

7.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一类群生物的是()A.细菌、蘑菇、灵芝B.松树、蘑菇、灵芝 C.病毒、细菌、鱼D.蘑菇、灵芝、银耳 8.下列各组动物中,都属于猫科的是()

A.猫、虎、豹B.狼、黑猩猩、狮 C.熊猫、狗、虎D.北极熊、兔、狐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篇7: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导学案

第一节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1

【学习目标】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会取拿和安放显微镜 3.知道如何整理和存放显微镜

【问题导学】

探点一 如何取、放显微镜

一、自主学习

1.二人一组,练习正确地从镜箱中取显微镜的方法。取时应注意①一手握 ②一手托 ;③置于胸前。

2.如何放置显微镜: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向 ;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 侧,便于 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实验台边缘7cm左右。

3.对照图1.2-2安装好 和 。

探点二 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一、自主学习:1.参照课本图1.1-10,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1)握镜的部件是[ ]_____,稳定镜身的部件是[ ]_____,

(2)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 ]_____和_____上的_____。

(3)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件是[ ]_____,中央有[ ]____两旁各有一个 [ ]____。

(4)使镜筒在较小范围内升降的部件是[ ]_____。

【反馈检测】

1.我们要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需要转动( )

A.遮光器 B.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 )

A.遮光器 B.转换器 C.压片夹 D.通光孔

3.显微镜的构造中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A.遮光器和反光镜 B.转换器和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D.通光孔和反光镜

4.要使物镜的镜筒迅速上升,应当调节( )

A.遮光器 B.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5.对观察的物体有放大作用的是( )

A.第一文库网遮光器和反光镜 B.目镜和物镜 C.转换器和遮光器 D.通光孔和反光镜

6.如果外界光线较弱,我们应当选用( )

A.大光圈平面镜 B.小光圈 凹面镜 C.大光圈 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7.显微镜的总的放大倍数是100倍,已知所用的物镜放大倍数是10倍,则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90倍 B.10倍 C.20倍 D.5倍

8.如果发现显微镜目镜上有污物,应用什么进行清除( )

A.干净纱布 B.擦镜纸 C.吸水纸 D.以上物品都可以

9.在使用显微镜时,必须对准通光孔的.结构是( )

A.物镜 光圈 B.转换器 遮光器 C.物镜 目镜 D.反光镜 物镜

第一节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2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

2.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3.能独立分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问题导学】

探点一 如何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操作练习

1.如何对显微镜进行对光?

(1)转动 ,使镜筒上升;

(2)然后转动转换器,使 对准通光孔;

(3)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4)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2.安装装片

(1)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载玻片中央写上一个很小的字母“b”,

将上述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2)移动装片,使字母“b”正对 的中心。

3.观察

低倍物镜的使用:

①用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

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约

时停止。

②用 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

动 ,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 ,至清楚为止。

③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像移动的方向。

4.整理与存放

实验后显微镜的安置: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应将玻片取下,将其机械部分用 擦拭干净;若目镜或物镜被弄湿或弄脏,应该用 轻轻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让两个物镜偏向 ;转动 ,使镜筒下降至最低点,将反光镜 ,然后将显微镜锁入箱内,送回原处。

二、合作探究

1.你组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是什么?与实际大小相比,有什么变化?这说明显微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缓慢移动装片,你观察到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3.如果视野中的字母偏向左下方,你认为应该如何移动玻片?试试看。

4.如果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你如何判断污点到底在哪一结构上?

探点二 认识其他常用的研究工具

想一想:除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显微镜外,还有哪些常用到的研究工具?

【归纳整理】

【反馈检测】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排序是( )

①选择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只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在作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时,小明同学正在用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此时他的双眼应( )

A.同时从侧面注视物镜

C.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开

A.b B.p B.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D.双眼同时注视目镜 C.d D.q 3.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是字母“b”,则其实际应是字母( )

4.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大的细胞,他应选用下列哪一组合的目镜和物镜( )

A.10×10 B. 5×10 C. 10×40

篇8:浅谈高中生物导学案的编写

关键词:高中生物,导学案,编写

目前,我校正在积极开展新一轮教学改革———基于导学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转变为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新模式。作为教学载体的导学案,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下面就人教版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新授课导学案的编写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学习目标具体化

学习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的,不能简单地抄袭课标和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有些教师认为学案学习目标必须包含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笔者认为情感目标应该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学案上。学生通过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而情感目标应该由教师把握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

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不要使用“掌握、了解、理解”等模糊字眼,而要使用明确具体的词语,如“说出、写出、复述、背诵、举例”等行为动词。例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为:1.能说出内环境的组成,会运用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联系。2.能说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3.能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并能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自主学习形式多样化

所谓多样化,并不是增加自主学习部分的学习量。现在常使用的形式是填空法,以梳理课本基础知识,虽然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框架有个整体的认识,可是对课本知识机械性地重复,不仅没能引导学生实现主动探究思考,更可能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可以采用填空式、问题式、材料式、图表式、提纲式等编写出具有层次性、指导性的预习学案。比如:

“(1)体液:1 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 。

可将其更改为“阅读课本,找出体液的定义以及体液的组成。”

“(2)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 ;3举例各种细胞所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将1 2 问题合并为 “简述内环境的定义及组成”,但是“3举例各种细胞所生活的环境”依然要用填空的形式,如果精简为问题式“列举人体内各种细胞所生活的环境”,难度太大,学生难以作答。

总之,只有做到使用多种形式,精简内容,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预习学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作探究层次化

合作探究式导学案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设计这一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学的重难点,将内容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设计问题时可以将大问题碎片化,小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但是问题设置要简洁明确,不能太多太啰嗦。例如,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的构建,设置问题: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气体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2.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二氧化碳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3.将物质进入内环境以及代谢废物从内环境排出体外的途径,涉及的器官组织用图表表示出来。

四、习题检测实用化

教师在编写习题时,常常将高考真题、模拟试题大量地堆叠在导学案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疲于应付,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对于习题,教师首先要精选,其次将选好的习题分为三部分,简单基础题放置预习自测部分,针对重难点突破内容的题目放置当堂检测,综合性强的题目放置课后巩固部分。每一部分的题量要适中,预习自测、当堂检测多用判断、选择题,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内。这样,学生既能通过练习把握住重难点,又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

对于反思总结部分,在编写导学案时应留白,由学生自由填写。对于知识链接部分,由具体的学习内容而定,不能因知识延伸材料过多而增加学生负担。

篇9:导学案——高三生物复习的导航仪

经过大量实践研究,笔者在导学案中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和要点解读”“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和“课后反思”。

一、明确课堂任务——让学生有可以达成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确定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而我们的导学案是学生“备课”的蓝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所以这里我们改写成“学习目标”。

制定目标的时候要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目标要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课时教学目标主干要鲜明,数量不能过多,否则难以落实。

二、核心知识突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要点解读”中提高

本部分是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是对本课时要求掌握的每个要点进行详细的解读,通过问题的设置、思维的拓展、互动探究、例题的训练等方式层层深入,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知识,达到提高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的目的。每一个要点在编写时又分为问题质疑、思维拓展、归纳小结、互动探究、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等环节。

1.问题质疑环节。

本环节设置的问题不能太多太繁琐,这样会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所以问题必须是简练而目标明确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不能太难,太难会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失去自信。这里是对知识要点最浅层次的剖析,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在回答的过程中逐渐回忆起遗忘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2.思维拓展环节。

本环节问题的设置比上一个环节难度加大,需要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的甚至要通过合作交流解决。

3.归纳小结环节。

高三复习课应该注重总结,所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归纳小结”这一环节,可使学生养成善于归纳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的认知。

4.互动探究环节。

这一环节设置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应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答案的欲望。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并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5.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环节。

“典型例题”一般是学生通过对重要知识点学习和分析之后的相应练习,一般选用高考题或者是高考模拟题,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应用性和概括性非常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大都能够顺利完成此类练习。“变式训练”要有针对性,要起到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作用。

一节课中涉及的每个要点都这样来一一突破。作为高三的一轮复习课,既要面面俱到也要重点突出,还要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三、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快乐

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如果就直接收场,则显得不够完美。每次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我会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感悟,有时候是体会科学家研究历程的艰辛,有时候是体验知识的作用,所以我在导学案的最后设置了“学以致用”这个环节。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环节往往是学生最喜欢的,讨论也最热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了“让学生乐学”。

导学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应是学习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实践证明,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通过导学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篇10:生物导学案117修订

关于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文/孟 鑫

摘 要:“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其特有的实用性和高效性,有其深层次开发的价值。在实际编制和使用中,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篇11:生物导学案117修订

一、“六环节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六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环节六步骤”。

“三环节”即“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升”。

“六步骤”即具体的以下六个操作步骤:

(一)明示目标(约1分钟)

“导学案”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目标,指导学习方法。

(二)预习检查(约3分钟)

采用教师检查(抽查)、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预习展示、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并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习惯等。

(三)自主学习(约6分钟)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学习指导,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四)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小组成员按照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

2、小组长具体分配展示任务

3、小组展示的策划与准备,哪些成员黑板板示、设计,读、写、讲、演等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展示;要求中下学生必须参与。

(五)展示讲解

1、以小组为单位讲解。小组代表在黑板前分析、讲解,具体讲出解题思路和步骤,说出学习心得与体会;允许多种形式呈现,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力求优、中、下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同学们讲解展示完后,针对展示情况,教师、学生作及时点评,或进行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

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特征、规律及进一步的启示、感悟、实际联系等,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达标检测(约10分钟)

达标测试是为了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篇12:生物导学案117修订

导学案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导学案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方法: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以及资料分析、探究活动及进一步探究等学生活动。本节课利用课本资源,在查阅活动中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这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加强。同时也可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探究活动,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其测定的数量并不准确。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应注意首先是定性,第二才是定量,这样就能发挥探究活动的作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

通过介绍维生素的发现史.既说明了维生素的重要作用,也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方法,并认识到科学的作用。对无机盐的介绍可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既掌握其作用又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能力目标: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三、教学重点:

1、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

2、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1、学生分组及分配工作,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2、多媒体。学生准备:

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模仿教材中现成的装置,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其中,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铁勺由教师提供)。

3、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丰富以上知识,并结合有关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课堂上表演)。

六、课时:2课时

篇13:生物导学案117修订

一、学案的编写

如何设计好全新的导学模式, 让学生根据原有知识进行新知识构建, 我们为学生编写了生物学案。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 为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是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进行前, 明确教师每堂课授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内容, 让学生有所准备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进行中, 专心于自己学习活动前有所准备的问题, 教学活动结束后, 清楚教学重点和难点, 并调整和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做到有的放矢。

1. 知识梳理。

该栏目主要为学生预习时使用, 以填空为主, 所填写的内容以概念、原理、结论等为主, 均能在课本对应章节找到出处。这个栏目对学生精读课本提出了更高要求, 是构建主义学习的一项具体要求。

2. 课后思考。

设计适合学生层次、难度适宜的问题, 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 是“学案”设计的关键。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情况, 精心而巧妙地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在具有科学性的同时, 还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这些问题主要供学生学习完当天内容后进行课后思考,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 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 从而使他们能带着问题上课, 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和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 教师参照教案, 按照学案授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问题的探索。

三、学案教学的评价

第一, 看课堂是否以学案为主线。

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 通过领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性。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第二, 看教学活动是否轻松。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学习任务, 要善于把问题交给学生, 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主持人。教学活动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第三, 看师生关系是否融洽。

学案教学强调教师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得到、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认识, 是否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强调教师要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学生, 进行赏识教育, 强调养成教育。

四、反思

1. 教师的工作角色如何转变。

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起到“导”的作用是个漫长的实践过程。诚然, 对于大多数的教师来说, 都习惯了纯粹意义上的“教”, 很难一时半会儿、一年半载就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 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2. 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如何转变。

篇14:生物导学案117修订

关键词:高中生物 “学案导学”

一、学案的编写

1、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应是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結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是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的。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2.学案内容的编写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内容要呈现思维梯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学案的编写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学案决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潜心研究,分类专项突破,以挖掘学案之潜力。决不能把学案当成变相练习,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如在学习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理解它所需运用的基本理论:有关概率的基本定理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教学的评价

1.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

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2.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

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教得是否轻松是评价“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3.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

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学案,作为评价“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实行学案教学的意义

实行学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提高课堂利用率,减少学生分神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答,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学生透过学案,就可以清晰地回忆上课时的情景。给学生了一份学习活动提纲。

学案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学案教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行政学之研究读书笔记下一篇:初一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