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二导学案

2022-11-18

第一篇:高一生物必修二导学案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导学案(高一必修二)

【目标导学】

一、知识目标

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下角注释,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重点)

二、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整体驾驭文章及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写作演讲辞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蔡元培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难点) 【学案导学】 易错字音练习:

数载()干禄()提携()肄()业孜孜()造诣()店肆()沦丧()訾()詈()冶()游塞责()会晤()相勖()敷衍()庶()民切磋()正轨()砥()砺()

2、演说词

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稿具有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等三个特点。 【教材导学】

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从语言、结构、内容三方面考虑)

2、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小组合作】

预设性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各个小组加以讨论合作,每一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回答下列问题:

1.蔡元培被誉为北大历史上最成功的校长,是“北大永远的校长”,通过这篇演讲稿你觉得他为什么会被北大的学生、老师如此推崇?从文中看主要有哪些原因? 2.读了这篇演讲稿,对于今天的学习生活,你想到了些什么? 【成果展示】 【教师点拨】 【归纳升华】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语言浅显朴素,通俗易懂,结构上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内容上从身边的实际出发,针对性强,吹响了北大改革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他对北大学子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坐的每位学生都应该做到的。

第二篇:高一语文精品导学案:1.2《雨巷》 (新人教版必修1)

《诗两首》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

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

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背景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2.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学法指导

1.分析新诗也要从诗的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写作技巧五个方面去把握,不能单凭直观感觉。

2.鉴赏诗歌还要注意不同技巧产生的不同效果,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体会。

一、 基础知识自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

支撑( )彷徨( )寂寥( )惆怅( )颓圮( )彳亍( ) 2. 词语辨析

- 1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

七、自我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俯卧撑( )彷徨( )寥寥无几( )惆怅( )风流倜傥( )枸杞( )颓圮( )

2.根据读音,补出字形

Yōu( )愁 tuí( )废 liáo( )阔 3.文学常识

①戴望舒因一首诗成名后,被称为 ,他曾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象征主义常常在朦胧的意境中表达出幽微精妙的感情。

②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是运用现代白话。 C.“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重叠反复的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八、教学反思:

1、通过意象分析文中的象征意义

2、了解文中写作手法的效果。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课下阅读一些相关的现代诗歌。

第二题答案

三段:冷漠凄清惆怅 四段:如梦凄婉迷茫 五段:默默走尽雨巷 六段:消散颜色芬芳 第三题答案

彷徨 :写出诗人在那个时代的迷惘

悠长:写出现实道路的漫长,小巷的深长 希望: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怨,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怨。

- 34 -

第三篇: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3.3DNA的复制(学案)

人教版(2019)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3节

DNA的复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概述DNA的复制。

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DNA复制的过程

2、教学难点

DNA复制的过程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文字叙述

通过《核酸的分子结构》论文节选的图片,了解DNA复制的机制可能是什么?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其探究知识的欲望。通过DNA复制的两种假说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推测DNA复制的机制。对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的学习,证明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学生合作学习DNA复制的过程中的知识点,教师结合视频图片讲解,巩固学生的知识。

学生趁热打铁,完成练习题。

框架图

利用《核酸的分子结构》论文节选的图片,了解DNA复制的机制可能是什么。

新课导入

通过DNA复制的两种假说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推测DNA复制的机制。

假说推测

对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的学习,证明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实验学习

学生合作学习DNA复制的过程中的知识点,教师结合视频图片讲解,巩固学生的知识。

合作学习

学生趁热打铁,完成练习题。

巩固练习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课件展示《核酸的分子结构》论文节选的图片,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的机制。”学生思考讨论: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

2.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映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着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保留复制。

2.因为当时沃森和克里克并没有通过严谨的实验证明DNA的复制机制,因此在论文中用了“可能”二字。这反映出科学研究必须尊重事实。要严谨对待每一种推测。

2、新课讲授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

学生阅读课本53页第一段内容,猜测,DNA复制的机制可能是怎样的。

教师课件展示讲解DNA复制的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的过程。并播放DNA的半保留复制的视频,以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

经过对两种复制方式的了解,教师提问学生:你认为哪种假说正确?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通过实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学习了解DNA的半保留复制。

学习其中用到的同位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教师课件展示实验过程的图片,和学生一起总结复制之后,DNA分子数的计算规律。通过对该实验的学习,证明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三、DNA复制的过程

本部分主要学习DNA复制的概念、DNA复制的时间、DNA复制的原则、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结果、DNA复制的特点、DNA复制的条件、DNA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复制的意义。学生阅读课本,分组交流,结合学案合作学习总结知识点。

教师通过课件中DNA复制的过程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DNA复制的过程。

本部分知识点为:

(1)DNA复制的概念: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DNA复制的时间:在真核生物中,这一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3)DNA复制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复制的结果: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DNA复制的特点: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6)DNA复制的条件:

模板:两条母链。

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细胞提供的能量(ATP)。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7)DNA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8)DNA复制的意义: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最后,学生趁热打铁,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生需重点掌握DNA复制的机制为半保留复制,以及DNA复制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三、DNA复制的过程

(1)DNA复制的概念: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DNA复制的时间:在真核生物中,这一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

(3)DNA复制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DNA复制的结果: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5)DNA复制的特点: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6)DNA复制的条件:

模板:两条母链。

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细胞提供的能量(ATP)。

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7)DNA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8)DNA复制的意义: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四篇: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5.2染色体变异学案

5.2染色体变异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甚至死亡。

1.生命观念:根据结构和功能观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类及其影响。

2.科学思维:(1)经过归纳与概括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分类与比较,明确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流程。

3.实验探究:基于给定条件,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课程学习:

生物变异可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有

三种来源。(P97)

一、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种类:一类是细胞内

,例如

;

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

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染色体组概念:

(1)据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分析:

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

体细胞中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呢?

雄果蝇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怎样的?

(2)

染色体组:

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

的,也就是含有

,其中每

称为一个染色体组。如雄果蝇的精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或者

)。

素养探究

染色体组数目判断方法

A、

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据图思考:右边细胞核内,有几个染色体组?

B、

根据染色体形态和数量判断

据图思考:右边细胞核内,有几个染色体组?

C、根据基因型判断

基因型为AaaBbb,有几个染色体组?

3.二倍体和多倍体

(1)二倍体:由

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

的个体叫作二倍体,如

(2)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

的个体,统称为多倍体。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称作

,如

;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称作

,如

(3)多倍体的优点?

(4)多倍体的获得途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

,用

等。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

处理

(5)根据课本p88内容思考

①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倍体的原理?

②秋水仙素作用时期?

(6)【探究∙实践】根据P89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低温诱导获得植物多倍体的原理?

②该实验中,卡诺氏液、95%酒精的作用

③制片步骤?

④该实验与秋水仙素实验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观察时,是否所有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7)

根据课本P91拓展应用中三倍体无籽西瓜的题目,思考下列问题:

①尝试概括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用文字加箭头的形式表示)

②思考三倍体植株为什么不能形成种子?

4.单倍体: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仅可以

,也可以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

的个体,叫作

,如雄蜂、雄蚁。

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

,而且

思考:①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是否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②据P89《与社会的联系》回答,单倍体育种的方法(画出概念图)?

③思考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素养探究

“二看法”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方法

一看发育起点;二看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种类:

名称

图解

变化

举例

缺失

染色体b片段

重复

染色体b片段

易位

染色体断裂的片段

(d、g)

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倒位

同一条染色体上某一片段(a、b)位置

①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

引起的变异,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果蝇

的形成。

②重复:染色体中

某一片段引起变异,如

③倒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

到另一条

上引起的变异。

④易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

引起的变异。

2、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

发生改变,而导

的变异。

3.对生物体的影响: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

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

【课堂小结】

【随堂检测】

1、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

B

C

D

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aaBbbbCCCc,那么它

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

A、2、

B、3

C、4

D、8

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④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⑤基因型为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A.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5.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下图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

A.突变和倒位

B.重组和倒位

C.重组和易位

D.易位和倒位

第五篇: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学案)

人教版(2019)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运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现象。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假说演绎法。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分离定律。

教学难点

1.假说演绎法。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分离定律。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首先通过红蓝墨水混合的比喻,来说明融合遗传的含义。接下来讲解孟德尔的功绩,由此引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讲解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并讲解它所具有的相对性状。接下来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并带领学生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讲解分离定律的由来,并着重讲解假说——演绎法,并通过讲解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离定律,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蓝红墨水的实验,讲解融合遗传,并展示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图片。并展示讨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讲解:

(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这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大家观察、分析身边的遗传现象,大家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的正确性。

教师活动:讲解融合遗传,并利用PPT展示孟德尔的资料,为讲解豌豆杂交实验做铺垫。

2.新课讲授

一、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教师活动:孟德尔,一位出身贫寒的修道士,而后人却尊敬的称他为遗传学之父。这是因为他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而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正是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那么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有什么优点?。

学生活动:在预习之后回答:(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界中都是纯种。(2)有多对易于区分的性状(3)花大易于操作(4)周期短,子代多。

教师活动:展示豌豆花的的图片,讲解闭花受粉。

教师活动:展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讲解异花传粉的相关步骤并讲解父本、母本以及相对性状的概念。

教师活动:讲解豌豆具有7对相对性状讲解孟德尔选用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这是孟德尔成功的第二个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教师活动:展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示意图,讲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代只有高茎,高茎自交子二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

教师活动:那么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没有矮茎呢?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呢?

教师活动:讲解矮茎的性状既没有消失也没有融合,是隐藏起来了。我们把F1中隐藏起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那么高茎就是显性性状,矮茎就是隐性性状。并讲解杂种后代中同事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教师活动:展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并讲解每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都接近三比一。

教师活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的杂种后代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师活动:我们知道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孟德尔把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称为遗传因子。这些遗传因子在遗传过程中,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融合也不消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

教师活动: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称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称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教师活动:如果我们用D表示高茎遗传因子,矮茎遗传因子用什么表示呢?

教师活动:d表示矮茎遗传因子。

教师活动:提问:那么细胞中有几个遗传因子决定性状比较合适?(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学生活动:两个。(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教师活动:讲解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并提问:显性个体是否能够确定遗传因子的组成呢?

学生活动:不能,因为BB和Bb都是显性个体。

教师活动:展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遗传图解,讲解可以纯合的亲本只能形成一种类型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F1为杂合子,表现显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一个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教师活动:展示F2的比例,讲解雌雄配子通过随机结合,F2出现3:1的性别比例。

教师活动:讲解遗传图解的应注意的事项:(1)在图解的左侧应注明P、F1,F2等,以明确世代关系和上下代之间的联系。(2)需要写清楚P、F1、F2等的性状表现类型和遗传因子组成、它们产生配子的情况,以及最后一代的相关比例。(3)用箭头表示遗传因子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关系,用相交线或棋盘格的形式表示形成子代的配子结合的情况。(4)根据需要在图解的右侧或下侧写出简要说明,表明操作意图或原因。(5)用杂交或自交的符号表示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分组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并针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量比为3:1。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多,越接近统计规律。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F1中10株豌豆的性状,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此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吻合的。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多,出现了3:1的结果。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要实验验证。

四、对分离现象的验证

教师活动:刚才提到了孟德尔的假说合理的解释了已对此一对相对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那么孟德尔是怎样验证的呢?

教师活动:讲解测交的相关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一对相对性状测交试验的分析图解,讲解孟德尔验证的过程。

教师活动:讲解测交时隐性个体(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控制该性状的隐性遗传因子,故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能真实地反映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五、分离定律

教师活动:讲解分离定律的内容以及其适用的条件。并说明性状分离具有普遍性。

教师活动:展示科学方法中的有关假说——演绎法的资料,并讲解与归纳法的不同之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维训练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五、分离定律

上一篇:公安局宣传部活动方案下一篇:关爱特殊群体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