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生物导学案

2023-02-11

第一篇:人教版八下生物导学案

1人教八下道德与法制《加强宪法监督》导学案、教案

《加强宪法监督》导学案、教案2篇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案例人大常委与市政府的关系,了解加强宪法监督的原因,以及我国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

2、通过搜集观看宪法活动图片,理解加强宪法监督,需要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3、通过探究《精品阅读:小明与宪法的故事》和有关于宪法的知识和案例,明白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从而主动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权力行使需要(

)。

2、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

),不断(

)工作。

3、宪法与我们每个人(

),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

),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4、增强宪法意识,我们应该(

)宪法、(

)宪法、(

)宪法。

【互动探究】

任务一、分析案例中人大常委与市政府的关系,了解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以及我国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一

近年来,在网上流传着很多介绍北京“人防网”的段子。比如北京的四大神秘组织——“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和“丰台劝导队”。

“朝阳群众”因举报多位名人和艺人吸毒而广为人知。“西城大妈”在2015年上半年提供各类情报信息11937件,违法犯罪线索567件。仅2014年,北京警方便为“西城大妈”发放奖金200余万元,今年前四个月奖金达56万。

问题:“人防网”的作用是什么?从案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任务二、分析案例“潘某的电动车”,探究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的内容。

探究活动二

任务三、通过搜集观看宪法活动图片,了解加强宪法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阅读感悟:

任务四、阅读《精品阅读:小明与宪法的故事》和有关于宪法的知识和案例,明白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探究活动三

阅读素材:《精品阅读:小明与宪法的故事》

问题: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四

宪法知多少:学生分享所知道的有关于宪法的知识和案例。

思考:增强宪法意识,我们应该怎样做?

【互动训练】

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在监督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是

(

)

A.法律监督制度

B.宪法监督制度

C.刑法监督制度

D.人大监督制度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

密切的联系。我们应该(

)

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

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④把宪法作为自己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了“增强宪法意识,培育法治信仰”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倡导同学们(

)

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宪法知识

把宪法作为主要学习任务

③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

把宪法作为自己的唯一行为准则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青少年在宪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

①认真学习宣传宪法,树立宪法观念,增强宪法意识

②为修改宪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③积极行使监督权,提出对社会管理的建议

④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办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②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负责宪法的实施:

④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只负责解释宪法和法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某校同学在“国家宪法日”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如图

!统计结果反映出的问题,作为公民的我们应当(

)

A.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

B.依法行使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C.模范遵守宪法,坚持依法行政

D.主导宪法教育,建设法治中国

3.(2017山西期中改编)“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笔头(批示),笔头不如口头(命令)。”这是人们讽刺社会上某些权大于法、违法行政和以权压法的政治现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②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宪法监督

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③制约权力的关键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④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只需要法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7广东佛山南海石门中学模拟,4,

★☆☆)在我国第二个“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中,J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

学开展了“宪法进校园”活动。这样做(

)

A.说明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表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

C.体现了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D.有利于师生了解宪法,增强宪法意识

5.

(2017福建南平中考模拟)2016年12月4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浙江省杭州市开馆。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

)

①是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的根本途径

②有利于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③有利于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

④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监督

2、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

3、息息相关、增强宪法意识

4、学习、认同、践行

互动探究

探究活动一

参考答案:由社区治安志愿者组成的“人防网”,对当地治安保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拥有监督权。宪法的实施也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

探究活动二

参考答案:本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宪法监督权,认为《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不一致,审查了地方法规的合宪性。

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探究活动三

例: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

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从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宪法日,到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

增强宪法意识我们应该: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互动训练

A卷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宪法监督制度的理解与认识。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B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D

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故选D。

3、答案:A

解析:中学生增强宪法意识,就要认真学习宪法,深入领会宪法知识,自觉参与宪法的普及教育活动,宣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①③符合题意;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②错误;宪法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不是唯一行为准则,④错误。故选A。

4、答案:B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所以青少年要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①③④都是青少年的正确做法;②“修改宪法”不是青少年的行为,

排除。故选B。

B卷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

的职权的理解与认识。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我国部分公民宪法观念淡薄,不利于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进程。作为公民,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法行政是政府行为,主导宪法教育、建设法治中国是国家行为,C、D排除。故选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的理解与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①②说法正确。③表述错误。④说法绝对,排除。故选

A。4、答案:D

解析:J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宪法进校园”活动,目的是让师生了解、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D符合题意;A、B、C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文主旨,排除。故选D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性。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有利于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有利于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设

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不是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的根本途径,排除①。,故选D。

《加强宪法监督》优教教案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最后一个课时,保障宪法的实施是国家和公民共同的责任,本课时承接上一框内容,主要讲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监督权力行使的职责与权力,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从而满足课程标准中对于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宪法意识的要求。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初步树立起法制意识,对于宪法有部分了解,同时对于监督的作用也有些概念。但对于宪法监督制度还未曾接触,不了解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并且学生的宪法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因此,本节课对于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法制意识。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法律与秩序”中的“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案例人大常委与市政府的关系,了解加强宪法监督的原因,以及我国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

2、通过搜集观看宪法活动图片,理解加强宪法监督,需要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3、通过探究《精品阅读:小明与宪法的故事》和有关于宪法的知识和案例,明白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从而主动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了解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主动地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问题:指出这幅漫画的寓意,思考如何才能杜绝漫画中的行为?

任务一、分析案例中人大常委与市政府的关系,了解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以及我国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

探究活动一

近年来,在网上流传着很多介绍北京“人防网”的段子。比如北京的四大神秘组织——“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和“丰台劝导队”。

“朝阳群众”因举报多位名人和艺人吸毒而广为人知。“西城大妈”在2015年上半年提供各类情报信息11937件,违法犯罪线索567件。仅2014年,北京警方便为“西城大妈”发放奖金200余万元,今年前四个月奖金达56万。

问题:“人防网”的作用是什么?从案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参考答案:由社区治安志愿者组成的“人防网”,对当地治安保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拥有监督权。宪法的实施也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

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的原因

权力行使需要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过渡:怎样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呢?宪法又是怎样规定的呢?

2、监督权力行使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相关链接:

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任务二、分析案例“潘某的电动车”,探究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的内容。

探究活动二

参考答案:本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宪法监督权,认为《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不一致,审查了地方法规的合宪性。

3、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任务三、通过搜集观看宪法活动图片,了解加强宪法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阅读感悟:

3、加强宪法监督

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任务四、阅读《精品阅读:小明与宪法的故事》和有关于宪法的知识和案例,明白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探究活动三

阅读素材:《精品阅读:小明与宪法的故事》

问题: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探究活动四

宪法知多少:学生分享所知道的有关于宪法的知识和案例。

思考:增强宪法意识,我们应该怎样做?

例: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

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从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宪法日,到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

5、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认同宪法: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用宪法精神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

拓展空间

作业

根据教材P27,探究与分享,创作表达学习宪法心得的作品。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四章第3节《真菌》导学案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三节 真菌

本节内容选自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对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和繁殖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并为第四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

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介绍霉菌和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真菌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习,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人民利用真菌造福社会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真菌。 【教学难点】

说出蘑菇和霉菌的营养方式,描述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

1.每组准备显微镜一台、放大镜一把、酵母菌装片一块、有霉菌的橘子皮和新鲜的蘑菇或金针菇; 2.酵母菌的结构挂图,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挂图,青霉、根霉、曲霉挂图,蘑菇的结构挂图,常见真菌特点的投影片。

一、导入新课

师:课前播放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谈话: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是什么名字呀? 生:听过,是《采蘑菇的小姑娘》。 师:谁知道小姑娘会在什么地方采蘑菇? 生:森林里,草丛中,树根下。

师:她会在什么时候出去采蘑菇? 生:春天或夏天下过雨之后。

师:小姑娘采的这蘑菇有什么用处吗? 生:可以吃。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依次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的植物、动物、细菌、病毒,有谁知道蘑菇应该属于生命世界里的哪一类?

生:真菌。

师:对,蘑菇属于真菌类,这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板书),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我们这一节课就来研究生活中的真菌(板书)。

二、可以食用的真菌

师:我们都知道哪些可以食用的真菌(板书)? 生:木耳、银耳、金针菇……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真菌的图片,认识一些可以食用的真菌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征,看谁能辨认出哪些是真菌,你在哪里见过?

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

师:边展示图片,边提问,这是什么真菌?

讨论交流:

师:好,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都辨认出了哪些真菌?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真菌呀?(每人说一种) 生:银耳,在夏日超市和农贸市场有卖的。

生:木耳,妈妈买过木耳,用木耳做的菜可好吃了。

生:香菇,妈妈从农贸市场上买来香菇,做的香菇鸡,好吃极了! 生:我看到老师播放的图片中有灵芝,使我想起了爷爷喝过的灵芝茶。 生:还有“冬虫夏草”,它是名贵的中草药。

师:同学们观察得十分仔细,你们知道得也真多!你们太棒了!

师:这些可食用真菌都有哪些吃法?有什么营养价值?

生:用银耳做银耳莲子羹,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呢。 生:我做过凉拌金针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生:我吃过白灵菇鸡汤,听爸爸说白灵菇可防治老年心血管病,儿童佝偻病,软骨病等疾病,它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很高。

生:爷爷喝的灵芝茶,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师:谁亲自用可食用真菌做过哪些菜? 生:我做过香菇炒肉。 生:我做过凉拌金针菇。

师:还有许多我们这里没有见过或是我们不熟悉的真菌,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展示图片)。 播放课件第3页。

师:这些可食用真菌营养价值丰富,有许多还是名贵的中草药,它们真是“宝贵的生物资源”(板书)。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说可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生:可食用真菌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多数还具有保健作用,还有许多是名贵的中药草。真是我们宝贵的生物资源!

师:鼓励,总结得好!鼓掌!

师: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吃,下面我们看一段资料。

三、食物发霉

师:同学们知道吗,生活中还有些真菌,常常令我们苦恼,因为它经常使水果、食品长毛,使衣物发霉。这是什么?

生:霉菌。

师:对!我们称这种真菌叫做霉菌(板书)。霉菌长什么样?

师:为了便于大家仔细地观察霉菌的外形特点,老师特意培植了几种霉菌,等会呢就请同学们先用肉眼看,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看看霉菌到底长什么样。最后还要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记在课本上。

师:青霉与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颜色青霉:青绿色。

曲霉:黑、褐、黄、绿等。

形态相同点:都是多细胞,菌体由菌丝构成,能产生孢子。 不同点青霉带有孢子的菌丝呈扫帚状。 曲霉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放射状。

同学们猜想一下:培植霉菌时,在什么环境下食物容易发霉? 生: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环境下。

师:对!我们了解了食物发霉的条件后,就要想办法防止食物发霉。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为什么?

四、食品保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食品保鲜的技术与工艺越来越先进了。以鱼为例:你知道它的保鲜发展史吗?各有哪些优点或不足?

看来,现在的保鲜方法也不甚完美。同学们,你还能设计出更好更方便的保鲜方法吗?

通过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知道真菌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种不同于植物,也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体,还知道可食用真菌的营养价值,有些同学还会做几道真菌类的菜呢,有机会老师也想尝尝你们的手艺;同时我们还知道了霉菌的形态,探究了霉菌生长的条件和防止食物、衣物等发霉的方法。看来,同学们经过学习,知道了不少科学知识,而且还懂得了学以致用。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 课后希望同学们继续完成霉菌生长条件的实验。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上册 尝试对生物分类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尝试对生物分类

一、学习目标

1、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分类

2、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

二、学习重难点

1、分类的概念。

2、分类的依据

3、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预习检查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 ,把生物划分为 和 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 和 等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 和 。

2、生物分类的依据是在生物在 和 等方面的特征。

3、分类的基本单位 。

四、学思园地

1、完成P82页的讨论题。

2、写出植物的分类图表。

3、总结一些植物的分类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4、完成P83页讨论题

5、写出动物的分类图表

6、总结一下动物的分类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第页 共 2 页

五、课堂检测

1、植物分类中,重要的分类依据是 ( ) A、根茎的差别 B、叶的特征

C、生殖器官的特征 D、营养器官的特征

2、动物分类的依据 ( ) A、动物数量的多少 B、动物内部复杂的结构

C、动物的外部形态 D、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理功能

3、将霉菌分为青霉、曲霉、毛霉、根霉等类型,主要是根据其 ( ) A、形态结构 B、菌丝的形态特征 C、菌体色泽特征 D、孢子的形态特征

4、蜘蛛和蚯蚓属于同一类动物,这个类群是 A、环节动物 B、脊椎动物 C、节肢动物 D、无脊椎动物

六、反思总结

页 共 2 页

( ) 2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级上《故乡》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时代背景,把握特定时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2.品味关键语句,探究小说中刻画人物的社会意义,进而理解小说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学习重点:了解时代背景,把握特定时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学习难点:品味关键语句,探究小说中刻画人物的社会意义,进而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方法:自主预习法、合作探究法、积累归纳法

学习内容

一、

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萧索(

)

鄙夷(

)

恣睢(

)

阴晦(

)

祭祀(

)

允许(

)

秕谷(

)

愕然(

)

嗤笑(

)

应酬(

)

寒噤(

)

折本(

)

惘然(

)

脚踝(

)

髀间(

)

胯下(

)

蜷缩(

)

颧骨(

)

伶仃(

)

潺潺(

)

二、介绍背景:

三、整体感知:

1、情节把握: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

为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

)故乡——(

)故乡——(

)故乡

2、第2、12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能集中表现出来?

(1)第二段:

(2)第十二段:

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作用是:

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分析人物形象:

1.

闰土:

①外貌的变化:

②称呼的变化:

③神态的变化:

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杨二嫂:今日肖像:

今日语言、行动:

昔日:

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

3、作者笔下的闰土,杨二嫂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五、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⑴渐离故乡时,“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⑵“高墙”比喻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气闷?

⑶“我”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

⑷三种人“辛苦”的生活各是怎样的?新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

⑸“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害怕”?

⑹划出文中表明“我”充满希望,精神振奋的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第五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信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

2、学习信客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尤其是要准确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中的信客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跟随余秋雨,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

2. 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着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着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3.相关资料

本文语言质朴典雅又能让人浮想联翩,世情变幻、人生感慨都熔铸在单纯朴素的描述中。除此之外本文语言还具有警僻而畅达的特点。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

)(

) 诘问(

) 伎俩(

)(

) 嫉妒( hu欤)气 噩耗( ) 猝然( ) b幔)涉 颠p鑙( )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

B.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

C.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

D.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

4.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理解。

【合作探究】

5.合作研讨:用一个字概述信客工作的特点,分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心中的信客是个什么样的人?

6、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7、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

8、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精读精练】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

),有(

);比较得多了,也有( ),有(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9.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10.人们喜欢齐集信客家中,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11.你怎样理解那些妇女对信客说“悄悄话”?

12.你怎样理解信客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3.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

14.指出选文中画“_________”线的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反映了信客的什么品质?

【主题阅读】

(一)摆渡老人

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5、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

,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

,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16、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17、第⑤段中加点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

的心情。

18、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

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的形象。

19、“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

⑴ 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⑵ “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二)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上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大黄狗转来转去,修材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精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20.文中的种树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1.文章前半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23.“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谈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拓展提升】

24.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第十课

1.xīxū ji椤ǎnɡj晦 跋 沛

2.眉 稀 潦 碎

3.外出到城里谋生。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生活穷困愁苦,颓丧失意。4.信客是一种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他们秉承诚信的道德准则,服务于千家万户,在人们眼中自然是“为人信任的人”。

5.做信客很苦

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是一个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通达事理的人。

6、先写老信客,意在说明信客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一是强调信客"信"的职业道德。老信客既用自己的经历给年轻信客以指点,又用自己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使这些年轻信客迅速成长。

7、重点写了两个:一是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这些突出说明了信客职业凶险但却仁义待人,任劳任怨,宽以待人等优秀品质。

8、作者褒扬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

9.D 10.使人切实感受到农村人们渴盼了解来自外面世界各方消息,增长见识的心情,可见信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11.表明信客受到妇女们的完全信任,是她们依靠的人。

12.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3.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14.设问 反问 反映信客对他人的理解,体谅与宽容。

15、恶作剧(淘气、调皮) 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

16、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

17、愧疚 感激

18、可笑 可敬

19、举例: ⑴ 父母把儿子摆渡到成人世界。⑵ 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20.种树老人是一个只愿付出、不求回报,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21.文章前半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突出了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品质。

22.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了体现和延续。23.形象地表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24.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协管员,因为他们不是正式的交警,很多人都不听他们的,甚至还会嘲笑侮骂他们,但他们依旧尽心尽责地守在岗位上,不停地挥舞旗子,吹着口哨,苦口婆心地规劝大家注意交通安全。清洁工,他们的工作又脏又累,待遇也不高,但他们工作的时候多专注呀,马路上任何一张小纸片,任何一块污迹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了整个城市的卫生。王顺友是四川藏族自治县的一名乡村邮递员,当地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还沿用着一种很古老的邮寄方式--邮递员骑着马走在漫长的邮路上挨家挨户送邮件,王顺友的邮路往返360公里,需历时14天。就这样,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雪域高原整整穿行了20年,工作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他所走过的路,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1、B

2、C

3、B

4、B

5、C

6、sāng 悚 d卸 斥 ch髐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山山唯落晖3)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气蒸云梦泽

8、《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9、“黑发”对“白首”、“竹直”对“”水性、“无边”对“不尽”、“四面”对“一城”

10、(1)议论 (2)抒情 (3)描写

二、阅读:

(一)

11、A

12、A

13、B

(二)

14、《山海经》;阿长;不识字,没文化。

15、“我”认为对她说了也没什么用,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16、由怨恨转变为充满敬意;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帮“我”买到了宝书,实现了“我”的心愿。

17、“粗拙”;因为这书来之不易,而且是我最初得到的,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三)

18、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情。

19、“得注意身体--现在上什么课?”既关心我的身体,又关心我的学习。20、怕影响“我”上课;“颤颤地”“蹒跚”“艰难”

21、“心里有种沉甸甸的苦涩”,“心久久不能平静”

22、略

三、写作(略)

上一篇:人教版八下语文知识点下一篇:如何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