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列宁的演讲手势

2024-04-25

学习列宁的演讲手势(通用14篇)

篇1:学习列宁的演讲手势

讲话时的四肢动作主要集中在双手上, 人的许多复杂的思想可以通过手势简单地表达出来, 听众可以通过讲话者的手势与讲话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英国学者莫里斯在《手势新探》中提出, 当人们进行活生生的感情交流时, 手势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本身。例如, 列宁在工人中演讲时用力前指的手势, 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之前在机场时挥礼帽的手势, 邱吉尔在动员英国人民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时用的“ v ” 字母手势, 都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讲话者进行手势练习, 主要可以通过观看着名影片中的精彩片段, 揣摸剧中人物不同的手势表达。除了要熟悉不同手势的含义外, 还要注意手势的流畅性, 犹豫不决的手势就会给听众造成缺乏自信的印象。

篇2:学习列宁的演讲手势

使之变成了新生命的象征

说起自杀。哲学家的鼻祖苏格拉底, 在有机会逃跑的情况下选择主动服从国家的命令, 尽管他知道这个命令在道德上是错误的。他亲手去拿毒药杯, 甚至还洒了几滴毒液祭奠神灵。这难道不就是一种自杀行为吗?

对名誉的高度重视, 为许多自绝生命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武士道在牵涉到名誉问题时, 接受以死作为解决诸多复杂问题的钥匙。

这里的考察限定于切腹, 或者叫剖腹, 外国人或许会认为这种行为愚蠢而奇怪。实际上, 在西方的文学和绘画作品中, 也有一些对剖腹式自杀的描绘。莎士比亚就曾经借布鲁图之口说:“ 你( 指恺撒) 的魂魄显现出来, 把我的剑反过来刺进我的腹部吧。” 在热那亚的罗萨宫里, 古尔基诺所画的《伽图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篇3:演讲中的手势动作

想要成就一次精彩的演讲,“演”是很重要的。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以及其他的态势语言中,手势动作应注意把握分寸准确到位,才能收获一场成功的演讲。

首先,手势与全身的协调,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没有动作的演讲只能是讲话而已,如果加入动作,动作则要和演讲者的体态互相协调。

其次,手势与语言的协调。手势的起落应和话音是同步的,不可互为先后。

最后,适宜、适量、简练。其一,与演讲内容相适宜。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相适宜,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其二,手势的多少要适量,要不多不少。手势动作过多了,一两句话一个动作,就会显得轻挑做作、喧宾夺主,会使听众感到眼花缭乱。如果演讲者在台上从头到尾都不运用手势,那样就会显得局促不安,就会失掉演讲的感染力和活力。演讲者的气质、风度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使听众不能深刻理解演讲的思想内容而感到枯燥无味。演讲中的手势动作应简练、得体,宁少勿多。演讲者每做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精练、清楚明了、干净利索、优美诱人,不可琐碎,不可拖泥带水。小动作、碎动作千万不要做,重复动作也不要多做。

篇4:列宁的演讲艺术 等

——肯定比否定更有效

哲理的故事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赤卫军占领冬宫,看见墙上挂的沙皇、皇后和大公们的油画就要烧掉,群情激奋。

这时列宁在场,列宁说:“你们说得对,这些油画该烧。这些人过去吃你们的肉,喝你们的血,自己却想把自己的形象传给后代,用这些油画为自己树碑立传。你们想把这些油画烧掉是完全有理由的。”

赤卫军看到列宁站在他们这一边,很高兴,就要动手。这时,列宁制止他们说:“我们现在不忙烧,反正这些东西已经在我们手里了,什么时候烧掉它都可以,也许开了大会当众烧,比现在烧更有意义。”

赤卫军一听更高兴了,不再动手。

列宁看大家都平静了下来,又向他们提出问题:“这些油画你们看画得好不好?”

群众说:“画得是很好。”

列宁又问:“这些画你们知道是谁画的吗?”

有人就说出俄国许多大画家的名字。列宁又问:“我们可以不可以把这些画连同冬宫保存下来,作为这些吸血鬼一方面压迫人民,一方面过奢侈生活和想为自已树碑立传的证据?”大家都一口同声说好。

列宁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说服了赤卫军。

故事的哲理

管理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表态拍板,而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巧妙地诱导人们到正确的方向上。而诱导,往往是从肯定对方开始的。

马歇尔的良苦用心

——基于对方的沟通才有效

哲理的故事

在“马歇尔计划”刚开始制定的时候,美国人基本上支持了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促使欧洲复兴的计划。然而马歇尔本人却很担心,锱铢必较的国会是否会同意拿出那么多钱去支援欧洲。

有一天,马歇尔接到通知,国会拨款委员会将举行听证会,研讨马歇尔的欧洲重建计划。

为了使马歇尔计划能顺利被批准,国务院两位专家一起干了一个通宵又一个整天,起草了关于马歇尔计划的发言稿。他们搜集了全部事实,提出了一切必需的要求,并列举了令人信服的理由,配之以大量具有权威性的具体细节作为论据,说明这一计划可使欧洲免于浩劫,同时又对美国有利的道理。然后他们兴冲冲地带着自己的苦干成果回到马歇尔处,把他们精心准备的发言稿交给了他。

马歇尔看了一遍,半晌沉吟不语,最后他往椅背上一靠,说:“我不想用这个稿子了。”

助手们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的稿子不符合马歇尔的要求。

马歇尔似乎看透了他们的心思,说:“别误会,我看讲稿写得很好嘛。可是,你们想,听证会想要听的是什么?他们想听的是我马歇尔将军对这个计划的看法,而不是你们两位的看法。要是我去那里念这篇发言稿,他们会明自是你们写的。我看不带讲稿去更好些,大家以为我会先发表一篇声明,我就说,先生们,你们要我出席听证会,现在我准备回答你们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向我提问,不管到时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要用心阅读这篇发言稿。这样才好用你们准备的各种理由来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样才会使他们满意,因为委员会真正想知道的,是我本人是否了解这个计划。”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马歇尔的这种分析是正确的,计划终于获得拨款委员会的支持,从而也就有了“财神爷”的保证。

故事的哲理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而且还考虑对方可能的心理变化,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何愁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呢。基于对方需求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

楚王脱帽

——对别人宽容、给自己机会

哲理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曼妙,美酒佳肴,烛光摇曳。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饮一场。”

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通郑国的首都,而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效忠于楚王。

故事的哲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保全下属的尊严,有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篇5:演讲手势:演讲手势的规范技巧

1、切菜

将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角度大约为60-75度。然后向前切出,切出幅度分为三个幅度,小、中、大(左手同理)。

将手掌置于胸前是单手势练习的标准式,待您熟悉后可以自然运用,不用每个手势都把手置于胸前。

2、拍菜

将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角度大约为60-75度。然后手掌从胸前向前拍出。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3、扔菜

将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角度大约为60-75度。然后手掌从胸前向右划弧。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4、上菜

将右手掌放于胸前,大拇指与食指之间角度大约为60-75度。然后手掌从胸前向前翻出,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5、点菜

将右手握拳放胸前。然后向前伸出手臂,同时伸出食指。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6、锤菜

将右手握拳放于胸前。然后向前伸出手臂。幅度分为小、中、大三个幅度。

巧用手势增添演讲气势

第一, 上中下三区的运用。

上区,就是手势在肩以上,表示积极向上,一般用在号召鼓动、赞美、表扬的时候。

下区,就是手势在腰以下,表示消极的、不好的,一般用在批评指责的时候。

中区,就是手势在肩与腰之间,表示一般的描述表达。

一般演讲过程中,大部分手势都在中区。

第二,场面大,手势大;场面小,手势小。

当会场大、人数多的时候,我们的手势做得要大气,要做出来让听众都能看见。

当会场小、人数少的时候,我们的手势做得要小一些,做太大了,反而会让听众感觉有点张牙舞爪,和现场不协调。

在这里还要分年龄,在对年龄大的人演讲时,手势要尽量小一些;相反在对年龄小的人演讲,手势要尽量大一些。

另外还有男女之分,对于男士,手势可以大气一些,对于女士,手势可以做小一些。

第三,肩发力,表示力量;肘发力,表示亲切。

第四,手势应该停留足够长的时间。

手势一做出去,马上就收回来,则会使听众对你立刻失去信赖感。

如歌星在现场唱歌时,他的手势会指着一群人好长时间才放下来,然后再去调动另外一群人的情绪。

第五,自己的思维“仓库”里要存储3到5个手势。

在运用手势的过程中,切忌一成不变就做一种手势,这样显得太单调、太呆板。

第六,在运用手势过程中一定要自然、协调。

做手势就像猫抓老鼠一样自然,猫看到老鼠时,不会想姿势应该怎么摆,而是一下就扑上去,这就是最好的动作。

在有些演讲比赛上,有些选手讲完“我们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最后一句话时,忽然想起老师说过最后加上一个动作效果会更好,马上刻意地补上一个手势,结果就显得有点做作。所以不要为做手势而做手势。

初学者刚开始可以多学学别人比较优美潇洒的手势,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刚开始做手势时,会显得不协调甚至有点别扭,这没关系,习惯了就好了,所有的习惯都是从不习惯开始的。

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配合时,才最为生动具体。

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流露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如果手势泛滥,刻意表演,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显得轻佻作态,哗众取宠。

学习列宁的演讲手势

1 、眼神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讲话者要善于用眼神去和听众交流, 从而增强表达的亲切感, 以促使听众更加集中注意讲话内容, 也更加容易产生认同感。学会运用眼神说话的办法, 主要是平时对着镜子练习, 揣摸自己的笑颦展蹙, 提高眼神的亲和力。

2 、手势

讲话时的四肢动作主要集中在双手上, 人的许多复杂的思想可以通过手势简单地表达出来, 听众可以通过讲话者的手势与讲话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英国学者莫里斯在《手势新探》中提出, 当人们进行活生生的感情交流时, 手势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本身。例如, 列宁在工人中演讲时用力前指的手势, 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之前在机场时挥礼帽的手势, 邱吉尔在动员英国人民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时用的“ v ” 字母手势, 都表达了丰富的内涵。讲话者进行手势练习, 主要可以通过观看着名影片中的精彩片段, 揣摸剧中人物不同的手势表达。除了要熟悉不同手势的含义外, 还要注意手势的流畅性, 犹豫不决的手势就会给听众造成缺乏自信的印象。

3 、姿势

讲话者平时就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正确的姿势形态。孙中山先生在总结演讲经验时, 特别强调要练姿势。他说:“ 身登演说台, 其所具风度姿态, 即须使全场有肃穆起敬之心; 开口演讲, 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祥和之气, 最忌轻佻作态。” 所以孙中山先生经常对着镜子练姿势, 直到无缺点为止。

4 、表情

表情的练习可以通过看录像来模仿和学习。一般来说, 演员特别善于运用表情来感染人, 在一些好的影片中, 演员的一举一动都经过精心地揣摸, 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 都能让观众觉得与环境非常贴切。如果仔细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 就能增强表情的驾驭能力。

使之变成了新生命的象征

说起自杀。哲学家的鼻祖苏格拉底, 在有机会逃跑的情况下选择主动服从国家的命令, 尽管他知道这个命令在道德上是错误的。他亲手去拿毒药杯, 甚至还洒了几滴毒液祭奠神灵。这难道不就是一种自杀行为吗?

对名誉的高度重视, 为许多自绝生命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武士道在牵涉到名誉问题时, 接受以死作为解决诸多复杂问题的钥匙。

这里的考察限定于切腹, 或者叫剖腹, 外国人或许会认为这种行为愚蠢而奇怪。实际上, 在西方的文学和绘画作品中, 也有一些对剖腹式自杀的描绘。莎士比亚就曾经借布鲁图之口说:“ 你( 指恺撒) 的魂魄显现出来, 把我的剑反过来刺进我的腹部吧。” 在热那亚的罗萨宫里, 古尔基诺所画的《伽图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篇6:演讲的手势语言

借助手势描摹事物的形象或状态,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例如,表示事物很大时,用双手合成一个大圆;表示高兴时,手向上抬;表示弹力强时,手慢慢压下去并快速抬起;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号召大家要为伟大祖国献出一颗火热的心,可以做双手捧物的姿势等。描摹性手势能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易于让听众看后领悟。

赫恩登在回忆林肯辩论时说,林肯表现欢乐情绪时把两臂高举成五十度的角,手掌向上;痛斥奴隶制时,在痛心处则紧握双拳,在空中用力地挥动,把自己的观点、情感直截而强烈地表达出来,使听众深受其感染。由此可见,手势既可以引起听众注意,又可以把演讲者的思想、意念和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从而给听众留下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和记忆。难怪弗洛伊德认为“手指尖会说话”。

篇7:演讲手势的使用

以手伸出后在身体前的大致位置,可以将手势分为上、中、下三躯。上躯即手伸出后位于胳膊伸直后的位置之上,中躯则指手伸出后位于胳膊伸直后的位置之下,但又处于腹部之上,而下躯则指手伸直后位于腹部之下,手势的使用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手势很重要

◆肩部以上叫上躯

◆肩腹之间叫中躯

◆腹部以下叫下躯

◆上躯表示号召

◆中躯表示叙述

◆下躯表示鄙视

2.手势训练的注意事项:

手势的训练要点和原则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自然、协调。具体应用中要根据场合需要灵活调整使用,一般有以下注意事项:

◆上、中、下三躯的运用

◆场面大,手势大;场面小,手势小

◆肩发力,表示力量;肘发力,表示亲切

◆手势应该停留足够长的时间

◆仓库里应存储3~5个手势

3.手势躯位使用的练习

手势上、中、下三躯,躯位的使用需要和场景相结合,在使用时,一般有一些需要加重的语调或关键词,当说这些关键词的时候,就可以同时配合以手势,下面就是一些相关练习:

◆一只手,手心向上中躯

例如,描述语句“我早期的生活经历像流动的小溪,我在里边尽情玩耍”,在这个句子中,为了突出其中的“流动的小溪”,就可以一只手手心向上,将手放置于中躯来达到这个效果。

再如语句:真情、荣誉、正义是他的动机。要突出关键词“正义”,也可使用这种方法。下面的手势躯位练习中,配合手势练习时需要加重的重点词使用黑色下划线标注。

◆两只手,手心向上——中躯

例句1:向所有的人宣布这一消息。

例句2:让我们奏起欢乐的音乐,跳舞吧!

◆一只手,手心向上——上躯

例句1:乐曲的音调越奏越高。

例句2:攀登吧!无限风光在险峰。

◆两只手,手心向上——上躯

例句1:你这美丽的国土,我又回到了你的身边。

例句2:欢呼、跳跃吧!我们成功了!

◆一只手,手心向上——下躯

例句1:伟大的人物也是躺在他们倒下的地方。

例句2:他这人太卑鄙了,无法和他相处。

◆两只手,手心向上——下躯

例句1:高大的建筑物突然陷入地下。

例句2:仁慈的人大声疾呼:“和平!和平!”但是没有和平。

◆一只手,手心向上——中躯

例句1:月光洒落的小溪和树林上……

例句2:沿着这寂寞的小路他快步走去。

◆双手,手心向上——中躯

例句1:死一般的沉寂笼罩着大地。

例句2:她轻轻地躺倒在草地上,仰望着蓝天。

◆单手,手心向上——上躯

例句1:风助火势,火乘风威,火苗越蹿越高。

例句2:他们对城市即将面临的危险丝毫不知。

◆双手,手心向上——上躯

例句1:夜幕笼罩了群山。

例句2:环绕他的四周,升起了无形的墙。

◆单手,手心向上——下躯

例句1:这是很有诱惑力的,不过,让它见鬼去吧!

例句2:你这个胆小鬼,行进起来像条虫。

◆双手,手心向上——下躯

例句1:愤怒的人们会把你从这里清扫出去。

例句2:我要同他们所有的人断绝关系。

◆单手,手掌竖立——中躯

例句1:不要过分利用我的爱。

例句2:他用胳膊挡住了攻击。

◆双手,手掌竖立——中躯

例句1:放弃这愚蠢的梦想吧!

例句2:他们的分离是决定性的。

◆单手,手掌竖立——上躯

例句1:天啊!别做傻事!

例句2:唱吧!这是块自由的土地。

◆双手,手掌竖立——上躯

例句1:人们欢呼:胜利了!胜利了!胜利了!

例句2:年轻的朋友们,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为实现这崇高的目标而奋力拼搏吧!

篇8:演讲手势与情绪表达

一、手势语在演讲中的作用

俗称“哑语”、“手势”。手语中的一种, 以手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表达思想, 进行交际的手段。手势是演讲者诉诸听众视觉、给听众以演讲者直观形象的构成部分。也是交流、传播思想、意念和情感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而在演说过程中, 手势语是演讲者在使用语言之外, 用到的频率最高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手段。而手势语在演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在演讲的情绪表达上, 演讲者演讲的过程中, 手势语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传递信息, 它对演讲的作用在于强化情绪, 将信息的情感色彩用手势的形式加以强化。而手势语在演讲中恰到好处的运用, 可以使演讲者与听众在情感互动、情感表达上形成一种默契。手势既可以引起听众注意, 又可以把思想、意念和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 从而给听众留下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和记忆。手势语言的运用, 是表演情绪的内在表达, 这种充分的情感表达, 给演讲者充分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手势语言的最大作用还是在渲染, 通过现场气氛的渲染, 受众会不自觉地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

第二, 手势语的运用, 还体现在控制演讲的节奏上。手势语其实质是从属于演讲语言, 它并不是演讲内容的一部分, 但它却是贯穿于整个演讲过程中, 并对演讲活动的节奏起着控制的作用。手势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演讲者个人情绪从酝酿到爆发的过程, 它存在着内在的节奏感。通过演讲者手势的力度、动作幅度的大小, 实质上, 也是演讲者对演讲过程中内在节奏的把握。这种节奏实际上是通过对演讲内容节奏含义的把握, 手势活动通过演讲者表达内容变化, 根据音调声音的高低, 做出力度强弱不同的选择。而这种力度的选择和使用节奏的变化, 使得演讲的过程中充满着节奏感和跳跃感。而大大提升现场听众的现场感, 使得从接受心理上, 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观点和传递出的感情。

第三, 手势语虽然不是演讲过程中, 最主要的信息表达方式。 (声音性的语言才承担这一功能。) 然而, 由于文化因素和传统习惯, 我们依然能从语言信息的编码、解码过程中, 体会到其传达表意功能的作用。手势语有多种复杂含义, 一般说, 手向上、向前、向内, 往往表示希望、成功、肯定等积板意义的内容;手向下、向后、向外.往往表示批判、蔑视、否定等消极意义的内容。例如, 空中劈掌表示“坚决果断”, 双手摊开表示“无可奈何”, 右手握拳自上向下劈表示“愤怒与决心”等。而这些含义, 丰富了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的信息表达方式, 大大加强了信息表达效果。

二、手势在演讲过程中的运用方法

手势在演讲过程中,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演讲, 实际上是一门语言应用的科学。作为这个学科重要内涵的手势语言应用, 也有其内在的规律, 一般来讲, 手势在演讲过程中通常具有以下基本方法:

首先, 在演讲过程中, 运用手势的时候要遵循自然的原则。手势的运用没有什么固定模式, 完全是由演讲者的性格和演讲的内容以及演讲者当时的情绪支配的。因人而异, 随讲而变。手势的运用, 与演讲者的演讲状态和情绪诉求息息相关。它的运用完全是发自演讲者情绪自身的酝酿和自身内心情感的爆发。在很多的时候, 演讲者在进行演讲的情绪处理时, 并不是刻意为之, 深深融入演讲气氛的演说者对此往往是发自内心的, 而不是刻意为之。而这种演讲者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才更加具有吸引力, 而听众也更容易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

第二, 演讲中遵循自然的原则并不等于完全按照演讲者自身的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手势的使用, 它必须建立在公众认可的、具有广泛公众空间表达空间的表达方式。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 去进行手势语言的传达。演讲者在进行演讲的时候, 一定要对听众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 因为手势语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具有不同的含义。以合适的表达方式去进行语言的表达。在通常情况下, 运用最符合情感表达的手势语言, 是传递信息表意的关键。

第三, 根据演讲内容的不同, 手势语言的运用也有所不同。而手的位置的放置, 也具有约定俗成的方式。按演讲者的身材可分上、中、下三个部位。上位, 是从肩部以上, 常在演讲者感情激越, 或大声疾呼、发出号召、进行声讨, 或强调内容、展示前景、指未来的时候, 手要在肩部之上用力挥舞出去, 将演讲者的强大的内在情绪通过挥舞释放出去;中位, 即从腹部至肩部, 常是心绪平稳, 叙述事实, 说明情况、阐述理由的时候运用, 手势在这一部位, 通常只是对客观事实描述, 它往往并不带有太多的情感诉求;下位, 即在腹部以下, 这个部位的手势除指示方位、列举数目而外, 多用于表达厌恶、鄙视、不快和不屑一顾的情感, 或介绍、评说反面的事物。

演讲是一门艺术, 手势的运用可以说是艺术中的艺术。出色的演讲家都十分注意在演讲中运用大方得体的手势语言, 以增强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手势规律的运用, 可以大大为演讲增色。

参考文献

[1]侯霞.顺应理论视角下英语演讲策略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10.

[2]刘薇薇.衔接在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 2010.

[3]尹乾毅.基于多点触摸系统的手势库架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11.

篇9:演讲中的手势动作

想要成就一次精彩的演讲,“演”是很重要的。在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以及其他的态势语言中,手势动作应注意把握分寸准确到位,才能收获一场成功的演讲。

首先,手势与全身的协调,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没有动作的演讲只能是讲话而已,如果加入动作,动作则要和演讲者的体态互相协调。

其次,手势与语言的协调。手势的起落应和话音是同步的,不可互为先后。

最后,适宜、适量、简练。其一,与演讲内容相适宜。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相适宜,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其二,手势的多少要适量,要不多不少。手势动作过多了,一两句话一个动作,就会显得轻挑做作、喧宾夺主,会使听众感到眼花缭乱。如果演讲者在台上从头到尾都不运用手势,那样就会显得局促不安,就会失掉演讲的感染力和活力。演讲者的气质、风度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使听众不能深刻理解演讲的思想内容而感到枯燥无味。演讲中的手势动作应简练、得体,宁少勿多。演讲者每做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精练、清楚明了、干净利索、优美诱人,不可琐碎,不可拖泥带水。小动作、碎动作千万不要做,重复动作也不要多做。

另外,以下一些手势动作切忌不能在演讲中出现:1.拍桌子;2.拍胸脯;3.拍手掌;4.拳头对听众;5.手指向听众指指点点;6.双手插入口袋;7.背着手;8.双手交叉在胸前;9.双手叉腰;10.双手乱动或乱晃;11.挠痒痒、抠鼻子、揉眼睛、抓耳挠腮等;12.摆弄衣角或纽扣等;13.乱动话筒;14.拿桌上的东西;15.反复用手摸头发。

篇10:演讲手势的种类

用于摹形状物,给听众以形象化的感觉。

你的同学走上台前演讲,为了鼓励他,伸出两个手指,摆出“V”的造型,他一定心领神会,因为“V”是英语“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代表“胜利”的意思;再比如,你们就要考试了,你的同学问你:“复习的怎么样了?”你一句话没说,只是伸手摆出一个“ok”的样子,“ok”指摹的是“准备好了”。比如“昨天我去钓鱼了,池塘里的鱼有这么大。”伸出两手,手心相向。

篇11:演讲的手势

1、雅观自然

运用体态语言、动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学的要求。人们听演讲,除了获得信息,受到启迪这外,也需要获得美的享受。演讲的体态动作要做到姿态优美、恰如其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演讲者的手势贵在自然,自然才见感情的真实流露,自然才能真实地表情达意,才能给人以美感。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还必须符合演讲者的性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

2、保持三个协调

第一、手势与全身的协调。演讲者的手势从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的,它的一举一式,总是和声音、姿态、表情等密切配合进行的。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没有动作的演讲只能讲话而已,但动作要和演讲者的体态协调才美。

第二、手势与口头语言的协调。手势的起落应和话音的出没是同时的、同步的,不可互为先后。如果话说出去了,手势还没有做;或话已讲完,手势还在继续,不仅失去了它的意义,而且也使听众感到滑稽可笑。第三、手势与感情协调。演讲中感情激昂时手的幅度、力度可大,否则小一点,手势幅度和感情是成正比的。例如:下面这段演讲词的动作幅度就应该大:

如果说,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热情去唤醒,让他咆哮,让他呐喊!

如果说,中国是条俯卧的巨龙,就更需要我们做主人的用双手去托起,让他腾飞,让他振兴,让他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到那里时,我们都将会自豪地说:“我是中国的主人。”

而下面的一段演讲词的动作幅度就必须小:

青年人有青年人的脚步,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脚步,但不管是谁,无论你迈的是什么样的脚步,都是凭着两只脚,一步一步地走完漫长而短暂的人生之路的。朋友们,我们正在走着这条路,请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脚步,更不妨仔细想想,在未来征途中,我们的双脚该怎样迈步,往哪迈步?

3、适宜、适量、简练

一是与演讲内容相适宜。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相适宜,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

二是手势的多少要适量,要不多不少。手势动作过多了,一两句话一个动作就会显得轻挑作态、喧宾夺主,会使听众感到眼花缭乱,听众甚至会拿演讲者的动作

开心。但是,如果演讲者在台上从头到尾都不运用手势,那样就会显得局促不安就会失掉演讲的感染力和活力;演讲者的气质、风度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使听众不能深刻理解演讲的思想内容而感到枯燥无味。

三是手势动作要简单精练。体态语言毕竟是口语的辅助手段,使用时切忌过多过滥,毫无节制,而应尽量做到少而精。正像说得多不一定就表明语言能力强一样,态势语言表演过多,不一定能加强演讲效果。所以演讲中的手势动作应简练、得体,宁少勿多。演讲者每做一个手势,都要力求简单精练、清楚明了、干净利索、优美诱人,不可琐碎,不可拖泥带水。小动作、碎动作千万不要做,重复动作也不要多做。

4、因人制宜

在演讲中态势语的恰当运用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成熟、自信、涵养、气质和风度。演讲者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符合自己的身份、性别、职业、体貌的、有表现力的、合适的手势。就性别而言,男性的手势一般刚劲有力,外向动作较多;而女性的手势主要是柔和细腻,手心内向动作较多。就年龄而言,老年演讲者因体力有限,手势幅度较小,精细入微;而中青年演讲者身强力壮,手势幅度较大,气魄雄伟。就身高而言,个子比较矮小的演讲者可以多做些高举过肩的手势来弥补不足,这样可以自己形体显得高大一些,而个子较高的演讲者,可多做些平直横向动作。

对于在什么情况下该打什么手势,做什么动作,是无法确定的,全靠自己摸索、模仿。但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去追求那种千人一招、万人一式的模式化的态势动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点并美化定型就行。

(五)、演讲中忌讳的动作

演讲手势贵在自然,切忌做作;贵在协调,切忌脱接;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贵在通盘考虑,切忌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除此之外,以下一些手势动作切忌不能在演讲中出现的:

1、拍桌子;

2、拍胸脯;

3、拍手掌;

4、拳头对听众;

5、手指向听众指指点点;

6、双手插入口袋;

7、背着手;

8、双手交叉在胸前;

9、双手插腰;

10、双手乱动或乱晃;

11、挠痒痒、抠鼻子、揉眼睛、抓耳挠腮等;

12、摆弄衣角钮扣等;

13、乱动话筒;

14、拿桌上的东西;15反复用手摸头发。

白宫公布了总统布什的体检报告,内中透露,布什在不久前曾经为跳蚤所苦;而媒体则是针对布什发表谈话时,丰富的肢体语言还有手势,大作文章。美国《侨报》报道,布什是一位很有特色的总统,他演讲时的手势特别多,讲个话手比来比去。布什在讲话时甚至还有指挥的架式,没错,布什曾客串过音乐指挥。即使经常说错字,布什毫不受干扰,照样比手画脚,紧紧抓住群众的注意力。媒体评论说,布什的手势,总能贴切的诠释文字。

在记者会的每次发言,布什超级多的手势,让气氛从不冷场,语言专家对这一现象做了剖析。肢体语言专家派蒂伍德表示,“这是象征性的身体语言,当你说话时,姿势也代表了说话的内容。”

像是布什说到死对头、伊朗总统内贾德,手指是一路往下指。肢体语言专家派蒂伍德认为,当手指指向某处,表示要对其施压。

布什丰富的手势,让他的谈话显得活力十足。不过白宫最近公布他的体检报告,最让白宫记者好奇的,不是布什的身高、体重,而是过去这一年,身为总统的布什居然一度为跳蚤所苦。

肢体语言之眼神练习

面部表情最生动的部分就是眼神,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艺术大师达芬奇有一句名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眼睛反映出来。很多演讲者在演讲的时候,眼睛不知道看哪里,有的看着天花板,有的有笔记本电脑备课就一直盯着电脑。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三种眼神方法。

1、点视法

目光注视某一对象,与之进行视线交流。对视可以使对方在心里上增加对您发言的兴趣,感到一种得到尊重的满足。点视主要用于人数不是很多的演讲场合,100人以下可以用点视。就是在演讲的过程中,演讲注视听众,在与听众对视中游走,不断和听众进行心灵对话。在我演讲的过程中,经常我眼睛对视着那个听众,他通常就会听的非常认真。

(2)扫视法

用视线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慢慢移动,扫视听众。一般用于比较大的场合的演讲,人数在100人以上。它可以与听众的眼神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语言,以使语言表达取得最好的效果。

(3)虚视法

目光散成一片,不集中在某一点上“视而不见”,通常把视线散在听众的中部和后部。用于特大型场合演讲,一般1000人以上。

篇12:男生演讲的手势技巧

(1)情感力量。一般来说,当涉及到批评或赞扬、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时,他们的感情特别强烈,可以用复合手势;与之相反,则用一个简单的手势就可以了。

(2)受众规模。会场越大,观众越多,为了强化手势的辅助作用,调动观众的情绪,可以采用复合手势。相反,使用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行了。

篇13:学习列宁的演讲手势

在观看《百家讲坛》时, 我们聆听的是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 感受到的是他们的音容笑貌, 他们的态势语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风格。《百家讲坛》的各位专家或神采飞扬, 或自信睿智, 这些都是从他们的目光、体态、手势中表现出来的。印象中的马未都, 经常右手肘部夹住身体, 右手端在胸前, 握拳出指, 犹如一位智者, 自信满满, 胜券在握。易中天, 最愿双手扶住讲台, 右上臂贴住身体, 右手撑住讲台, 左右环顾, 神态自若, 镇定自如, 阐发自己的观点。赵晓岚如春风和煦般微笑、举手投足缓慢优雅, 态势优美。而于曼性情直率, 没有女孩家的娇柔, 抛弃了温婉、含蓄, 动作直白, 有力度, 手形单一, 出掌收拳, 英气勃发。最值得称赞的是于丹, 你看她, 神采飞扬, 意气风发, 笑意盈盈, 舌灿莲花。双手翻飞, 热情洋溢, 激昂振奋, 溢于言表。特别是她的手势语最为出色, 大方、含蓄、收放自如, 随着讲述内容变换得心应手, 表意清楚明白, 而又激发听众心灵的共鸣。纤纤素手或为指、或化掌、或成拳, 手势犹如语言的舞蹈, 美丽地展现着她充满智慧的儒雅。

态势语根据使用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表情语、手势语、体势语三种类型。手是人体富有灵性的器官, 是人类心灵的触角和指向, 所以手势语是说话过程中运用最多、表达最细微、变化最复杂的态势语言。我们从手形、动作、活动区域三个方面赏析于丹的手势语, 来学习她如何利用手势为自己的讲课增色。

一、手形

一般说来, 手形分为手指、掌形、拳形, 不同的手形配合有声语言有不同的内涵。

1. 于丹的掌形动作

一般来说, 当手势语以掌形方式出现时, 标准范式一般是四指并拢, 拇指微开并略为内倾, 这样的掌形使演讲者的动作显得大方、含蓄、有涵养。而五指叉开或五指完全并拢, 呈现叉子或直板式的屈伸, 则显粗俗、僵硬, 缺乏美感。于丹的掌形非常有特点, 没有五指张开的笨拙, 也没有标准模式的生硬。她的经典掌形是, 拇指自然张开, 食指伸直但不僵硬, 中指、无名、小指依次微微向掌心蜷拢, 犹如呈舒展的兰花, 优美而含蓄, 大方而又内敛。

例如, “它说天地混沌如鸡子, 很大在那里安安静静, 盘古生其中, 一共待了多久呢, 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一万八千年过去了” (两掌在胸前相对, 慢慢向两边分开掌, 表示时间流逝) 。“天地开了” (两掌心向下, 在胸前重叠, 右掌上举, 左掌下降, 表示天地上下分离) , “但是它不是一个固体啪地裂开, 而是两股气分开了。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就是阳气上升变成了我们蔚蓝的天空” (两手上举, 手指向天, 自然摆动) , “浊气下降变成了我们脚下的土地” (两掌心向下横压, 逐渐用力, 收之以拳, 强调踏实稳重) 。

2. 于丹的指形动作

相对而言, 于丹用指比用掌少, 有时她的手形是介乎于二者之间的。虽用食指有所特指, 但是配合拇指自然伸展, 其余三指蜷拢起来, 以手形的放松, 淡化了指点时的凌厉和强势。于丹用手指时多为特指和强调。

“其实, 什么是政治?政治并不一定让大家都过上一种物质文明上的发达生活, 他仅仅 (突出食指) 是一个标志。”这个手势主要用来表达讲述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小青蛙们就在一起忽发奇想, 说我们能不能爬到塔尖上?” (食指上指, 略高于肩, 指示塔尖方向) 这是指示手势, 具有指示具体对象的作用。它的特点是动作简单、表达专一, 基本上不带有感情色彩。

“这就像说一寸长 (右手食指与拇指比量出一寸的长短) 的口子算是一个大伤还是小伤呢。”这个象形手势给人一种具体形象的感觉, 便于听众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直观的了解。

“有些奇迹其实就是在坚持中完成, 有些奇迹永远 (食指挥出) 不是那些最机灵和最聪明的人能做完的。”这个手势加强否定, 它属于象征手势, 常用来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 使听众对抽象的事物有一种具体化的感受。它和有声语言相结合, 启发听众的思考和联想, 增强表达效果。

3. 于丹的拳形动作

一般来说, 拳头紧握、高举常表示坚决拥护、强烈反对、严重警告等意思;拳头向下用力挥动或捶击, 表示决断、愤怒等意思;拳头向前冲击, 表示打击、反击、对抗等意思。于丹很少单独用拳, 一般出现在一句话结束时, 作为总结和强调, 以拳收势, 增强了话语的力度。

“而颜回从来不改变他那种乐观的态度, 所以他说:‘贤哉, 回也!’” (指变拳, 拳下砸, 充满力度的强调)

于丹讲课时, 手形变化多端, 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其中, 掌形动作出现频率最高, 指形优美, 拳形多在句子收尾处, 作为其他动作的收势, 出现最少。所以我们在讲话时, 要多用掌, 会显得大方、含蓄。虽然手指有指示明白的优点, 但是一定要避免用手指指人或物, 这会表现出说话人轻视、训斥的态度。做手势时, 除非特意强调, 手指不要绷紧, 要自然放松, 弯曲有度, 做出的手形才能漂亮。

二、手势动作

手形动作有上扬、平展、下压、下劈、内收、外展等。

上扬:“他老师跟他说:‘你看, 苍天在上, 肘部微抬, ……’” (左手上扬, 四指并拢, 指尖指向斜前方)

平展:“不是照样春夏秋冬四季照样风调雨顺吗?大地上不是万物生长吗?” (掌心向上, 两手向左右两侧伸展, 开放性的动作以示大地博大)

下压:“为什么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 圣人的意义就是在这片土地上, 他是那些最 (下压) 有行动能力的、有人格魅力 (下压) 的这样一些人。” (左手掌心向下, 有节奏、有力量地下压, 表示肯定)

下劈:“中国最早的创世纪怎么来的呢, 是由盘古开天辟地来的, 但是这个开辟, 不像西方神话讲的那种突变, 比如说拿一把大斧子, 啪, 辟开。” (手掌下劈从右上方快速向左下方劈下, 动作干脆)

内收:“到后来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大家把这些言论集结在一起, 就成了一本论语。” (两臂平行, 四指并拢, 指与掌成直角, 两掌在胸前指尖相对, 然后, 肘弯曲, 掌形不变, 由外向内收于胸前)

外展:“这就是后来孟子夫子所说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两手靠近, 两掌指尖指向身体, 前臂打开, 掌形舒展, 犹如敞开胸怀)

于丹在做这些动作时, 上臂自然下垂, 肘部与身体的距离远近适中, 既不贴紧, 避免显得拘束紧张, 又不远离, 避免动作幅度过大。做手势动作时大多以肘为活动支点, 伴以腕部旋转。手掌掌心一般与前臂处于一条直线上, 前臂犹如树干, 给手掌以力量的支撑, 四指犹如树叶, 变化则灵活多样。手势做展、扬、挥、压、划等动作时, 行进的轨迹以弧形为主, 而不直来直去。

三、活动区域

根据手势活动的范围, 手势语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区, 上区是肩部以上, 多为褒义可用以表示美好理想和殷切希望, 表示积极、振奋等;中区为肩部到腰部多用以表示说明事理、叙述事物, 表现为平静、和气等;下区为腰部以下, 多为贬义, 用以表示厌烦和憎恶的情感, 表现鄙视、否定等。

于丹讲课时手势动作大多出现在中区, 主要在腰部与胸部中间, 可以看出她心态平和, 对讲述内容胸有成竹, 条理清晰, 娓娓道来, 将《论语》之道传授给听众。根据讲述内容, 于丹也有出现在上区的动作, 但是手势略高于肩, 高不过头, 体现了她积极而不狂放, 振奋而不张扬。

于丹在讲述故事时, 手势很少, 多在进行评论, 阐发自己观点时, 伴以手势。她的手势不仅手形优美, 而且动作富有节奏, 配合语言内容, 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我们要学习于丹的手势语, 手随意行, 话到手到, 得心应手, 有效地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 表达情感。

于丹教授, 素手飞扬, 挥洒文字, 以深入浅出的语言, 优雅大方的手势, 引领我们走入中国的经典, 为我们树立了以手势配合演讲的典范, 希望教师能从她精彩的演讲中学到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手势, 为教学增色添彩。

摘要:《百家讲坛》中的于丹教授, 以深入浅出的语言, 富有哲理的话语, 开启我们的心智, 引领我们走入中国的经典。她的手势语优美而和谐, 举手投足尽显学者的睿智, 形成了她儒雅的风度。我们要学习于丹的手势语, 以优美的手势语和谐地配合有声语言, 恰当地表情达意。

篇14:以列宁的名义

以领袖的名义

列宁勋章创立于二战以前,是苏维埃最高荣誉之一。1926年7月8日,列维奇维姆提出设立列宁勋章,以奖励那些在革命运动、工作实践、保卫社会主义国家、增进人民之间友谊、促进和平等活动中,建立了突出功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这一建议后来被采纳,勋章最初命名为“伊里奇勋章”。勋章的外观用列宁头像制成主体浮雕,苏联著名雕刻家夏德尔和画家坦巴克参与了勋章设计工作。

1930年4月6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命令,正式设立列宁勋章。命令中规定,列宁勋章的颁发条件为:在苏联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方面取得了杰出功绩和成就,或者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促进了苏联人民的团结和友泡在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增强苏联国防能力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做出了卓著的革命行为或在国家、社会及政治活动中表现突出;在促进苏联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团结友谊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促进社会主义合作、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人民解放运动中,或为维护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秩序的斗争中表现优异;为苏联国家和社会做出其他卓越贡献等。

列宁勋章的颁发对象十分宽泛,除了苏联公民个人,还可以颁发给苏联企业、机关、工业设施、协会组织、军事单位、战舰、自治共和国、地区、自治区、城市和其他地区。非苏联公民以及企业、协会和外国地区也可以获得列宁勋章。

屡次改型

列宁勋章最大的特点是改型较多,从创立以来,总计出现过4种类型,而多次改型的原因也十分有趣,耐人回味。

最初的列宁勋章于1930年5月23日设计定型。勋章高38毫米、宽37.5毫米,采用白银制造。勋章正面的圆盘中带有浮雕列宁头像,背景为拖拉机等工业建设图案,因此这种列宁勋章也被称为“拖拉机”版列宁勋章。勋章背面焊接有一个铜质突缘,其上带有螺纹杆。勋章序列号冲压在背面,突起高度约1.5毫米,水平排列,位置高于螺纹杆。螺纹杆下方带有浮雕的铸造厂标记。紧固盘直径32毫米,也采用纯银制造。这种列宁勋章被称为1型,总计颁发了约700枚,目前发现的最小序列号为15、最大序列号为690。

鉴于1型勋章上没有无产阶级标志性图案,而且有人认为列宁头像背景中的拖拉机图案过于突出,影响了对列宁“雄辩能力”的表现,于是苏联对列宁勋章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2型勋章于1934年9月27日定型,正面列宁头像背景中取消了拖拉机和工业生产场景,上方和左侧分别增加了带有列宁字样的红旗图案和红星标志,原来位于上方的镰刀铁锤图案被移到下方,而原来位于下方的CCCP字样则被取消。勋章不再使用白银,而是改为纯度65%的黄金,勋章正中的列宁像采用镀银工艺。2型勋章高38.5毫米、宽38毫米,序列号下方带有弧形排列的铸造厂标记。

2型列宁勋章中有一个极特殊的品种,本应该镀银的列宁头像没有镀银,这种勋章称为“金头”版列宁勋章。但是研究档案文献后人们发现,这种没有镀银的列宁勋章根本不可能出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当时镀银工艺水平较差,镀上的银层太薄、脱落很快。在1934年9月苏联中央书记处写给伊万诺夫造币厂的信中,就曾经提到“某些列宁勋章列宁像部位的镀银质量较差,能够看到下面的黄金部分”。更为有力的证据是,“金头”版列宁勋章的列宁像部位的金色略显灰暗。我们知道,白银与黄金长期接触后,许多银原子会渗透进黄金表面,这些发灰的东西并非黄金本身,而是渗入其中的银原子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结果。

从1936年6月11日起,苏联再次对列宁勋章进行修改,改进后的勋章称为3型。据说这次改型的原因在于,有人认为用黄金制造列宁像有奢华之嫌,和领袖身份不相称;而且即便镀银层不脱落,白银也会在空气中氧化发黑,有损领袖形象。3型列宁勋章序号从2695号开始,一直沿用到1943年6月19日。3型勋章的最大变化是列宁头像部分单独用2.4~2.75克不等的白金制造。浮雕头像部分外围为圆形,直径25毫米,表面为蓝灰色珐琅釉,外侧有两道金色边缘,其中添有红色珐琅,最外面环绕着两道金色稻穗,头像部分采用3颠铆钉和勋章主体连接。勋章左侧饰有1颗红色五星,下方则为镰刀铁锤图案。勋章右上方有一面自左向右展开的红旗。红旗上面有金色的俄文字母“列宁”。3型列宁勋章高度为38~39毫米、宽38毫米,黄金纯度高达95%。整个勋章全重约33.6克,使用了28克黄金。

1943年6月19日,苏联颁布了勋章佩戴条例,要求获得者在右胸佩戴单体奖章,而在左胸佩戴带有五边形悬挂部分的勋章。同时由于颁发的勋章数量急剧增加,苏联开始采用勋表以解决勋章过多难以佩戴的问题。为此列宁勋章也再度修改,增加了悬挂耳和悬挂部分,取消了背部的螺纹杆。改型后的勋章高度变为43毫米,宽度仍为38毫米,称为4型“悬挂版”列宁勋章。4型勋章一直沿用下来,其间改动较小,一直到苏联最后解体。

通常列宁勋章在丢失的情况下不予补发,只有几种情况可以例外——即在作战环境中或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条件下丢失。在补发的列宁勋章背面,通常会带有和原勋章相同的序列号,有时还带有D字样,表示补发。

功臣的奖励

1930年5月23日,根据中央执行委员会命令,首枚列宁勋章授予了苏联(共青团真理报),以表彰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卓越贡献。1930年11月23日,苏联中央委员会决定,授予在精简和改革政府工作制度过程中建立了突出业绩的鲍里斯·安尼斯莫维奇·洛伊泽曼列宁勋章,他也成为列宁勋章的第一名个人获得者。

1932年,苏联第254步兵师由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及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中表现突出”而获颁列宁勋章。同年,第23步兵师也因“积极参与建设哈尔科夫拖拉机制造厂”而荣获列宁勋章。1935年,苏联第1骑兵军第444和441骑兵师也分别荣获列宁勋章。后者的指挥官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在二战中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朱可夫。1935~1936年间,列宁勋章还曾分别授予第1、45-4、51-4、80、96-4和其他几个师级单位。1938年10月25日,由于苏联官兵在哈桑湖战斗中的英勇表现,95人荣获列宁勋章。

1939年夏,苏军在哈拉钦河给日军

迎头痛击。在事后的表彰中,第36-4摩托化步兵师的少将师长彼得罗夫、第11坦克旅的少将指挥官雅克夫列夫、第7摩托化旅少校旅长列索维、第100-4高速轰炸机旅旅长谢夫琴科中校、第24-1摩托化步兵团的费迪乌宁斯基中校、第175-1炮兵团的波利安斯基中校、第36-1摩托化步兵师属独立反坦克营和特遣独立坦克连等单位都荣获了列宁勋章。

在二战爆发前,总计大约有6500人获得了列宁勋章(其中包括苏联英雄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悍然入侵苏联,苏联红军奋起抵抗,在作战中功勋卓著者大量涌现,列宁勋章的颁发也就日益增多。在1941年8~9月间的基辅保卫战中,苏联炮艇“精确”号的船员们成功摧毁了佩齐金斯基大桥,阻断了德军的前进通道,完成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俘虏炮艇,艇员们勇敢地凿沉了炮艇!事后艇长特列金中尉和水手长分别被迫授一枚列宁勋章。

战争中,许多军事教育机构也曾荣获列宁勋章,如以基洛夫元帅命名的第1基辅红旗炮兵学校就曾于1945年5月荣获列宁勋章,该校在整个二战中累计培养了超过6000名炮兵军官。

二战期间,总计大约有41000人荣获列宁勋章,其中36000人因战功卓著而获得这一最高荣誉,另有207个军事单位也获得了这一荣誉,通常获得列宁勋章的军事单位会在他们的旗帜上添加勋章的图案。

从1944年6月4日开始直到1957年9月14日,凡是服役年满25年的军官都可以获得列宁勋章。从50年代初开始,那些坚持长期勤劳工作并且成果显著的公民也可以获得列宁勋章。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在苏联存在的最后40年里,列宁勋章的颁发数量超过了36万枚。到苏联解体时,列宁勋章总计已经颁发了46万枚。

许多苏联高级将领曾数次获得列宁勋章,如苏联元帅巴格拉米延、勃列日涅夫、布琼尼、华西列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陆军大将巴托夫、航空设计师图波列夫和伊留申,以及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等,都曾8次荣获列宁勋章,苏联元帅朱可夫荣获过9次。目前已知获得次数最多的人是苏联元帅乌斯季诺夫,总计获得过11枚列宁勋章!

时代的象征

由于颁发数量巨大和荣誉等级较高,列宁勋章经常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在美国电影《猎杀红色十月》中,“红色十月”号上的医生告诉船长(辛·康纳利饰),他所提出的毁掉船只并拯救大部分船员的计划能够让他获得列宁勋章。按照颁发规定,这样的表现确实有可能获颁列宁勋章。而在电子游戏(金属重装备3)中,曾有这样一个花絮:一个苏联科学家向人炫耀自己获得的包括列宁勋章在内的诸多奖章,并说自己曾因研制了SS-1C机动弹道导弹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在电影《007系列之雷霆杀机》(007:AViewToAKill)中,007邦德也曾因为帮助苏联人拯救险些被暴徒摧毁的微芯片工厂而获得一枚列宁勋章。在邦德片中,经常可以看到片中人物佩戴着列宁勋章,当然多数时候是以勋表形式出现的。

如今在俄罗斯,退伍军人的奖章已经成了盗贼们垂涎的猎物——勋章和奖章体积小巧、容易隐藏,而且价值不菲,能够在黑市上顺利脱手。去年3月,家住科罗廖夫的莫斯科武备寄宿学校校长收藏的奖章被盗,总值130万卢布(约37万人民币),其中就有一枚列宁勋章。70年代末,前苏联就曾破获过一个盗窃团伙,他们窃取的列宁勋章多达30枚。列宁勋章之所以成为主要猎物的原因还在于它采用成色很高的黄金和白金制成,而且颁发数量巨大,在许多老兵的藏品中部可以找到。现今俄罗斯黑市上,根据颁发年代和版本的不同,一枚列宁勋章的售价大约为500~5000美元。

上一篇:关于个人委托书汇总下一篇:米莉的帽子变变变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