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2024-04-18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精选8篇)

篇1: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东关小学 王秀花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每年的六月有一个节日,是每个孩子都喜欢过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为了准备这个属于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二二班的同学可都忙坏了。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体验:

1、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

师:请同学们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小朋友分别在干什么呢?

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小朋友在忙着为举行“六一”庆祝会而布置教室时,还发现了一些数学信息,请看大屏幕,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课件出现信息,学生读)

师:那谁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教师适时让学生说说商是怎么求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了解学生对用2——6的乘法口诀掌握情况,唤起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为探究新知作好铺垫。】

2、看图学习新课,探究求商方法

师:上面这几道题同学们都是根据前面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的。二二班的同学呀,他们的彩旗和气球越做越多,我们去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情境出示: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多少面? 生:56÷8=7(面)师:那老师更想知道你们用什么方法求出它们的商的,请同桌互相说一下。

生:因为7×8=56,所以56÷8=7。师:用了哪一句口诀?

师:同学们都会用乘法口诀求出这道题的商,那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解决,老师想把这56面彩旗挂成7行,这样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师:那你们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

师:也用了这道口诀,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个除法算式。生:被除数是一样的。生:……

【设计意图:首先课件出示“欢乐的节日”情境图,将数学教学置于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而发现数学信息,并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图意。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听说能力的同时,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有效数学信息的能力。】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二二班的同学觉得你们帮助他们和老师解决了问题,感到非常高兴和佩服,现在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

情境出示: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分几颗?

第三组带来27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展示作业,并说说是怎么求出商的?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因此在学习新知时,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技能。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尽量给予正面的评价,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述,以形成良好的数学表达习惯。】 4.归纳总结,引出课题

刚才我们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都列出了除法算式,他们的除数分别是。在求商时,都用的的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你们掌握了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师:刚才我们帮二二班的同学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二二班的同学都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参加他们的游戏,大家愿意去吗?

1、踩气球

7×4= 4×9= 2×8= 8×9= 9×6= 28÷7= 36÷9= 16÷2= 72÷8= 54÷9= 28÷4= 36÷4= 16÷8= 72÷9= 54÷6=(指名汇报答案及计算方法,全班订正)师:气球我们都踩破了,那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那他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得数的?

师:对,每一组都用了同一句口诀,那分别用了什么口诀?

2、开火车

教师出示口诀卡片,学生开火车说除法算式。(要求学生先读出口诀,再说算式。)

3、猜一猜

4×()=36 6×()=42 63÷()=7 32÷()=8 48÷()=6 9×()=54

4、小鸟回家

给学生发房子卡片和算式卡片,让拿算式卡片的小鸟找对应的房子。

师:6号房子为什么没有小鸟呢?那能住哪些小鸟呢?(学生说算式)

5、吹泡泡(机动)

6、排排队(机动)

【设计意图: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童趣、不同层次的练习,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四、总结: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开心吗?都有什么收获呢?(生答)这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畅谈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其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板书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七)八五十六 56÷7=8 七(八)五十六 49÷7=7(七)七四十九 27÷9=3

(三)九二十七

篇2: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探究活动

游戏:你来我往

游戏目的

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所有乘法口诀.

游戏准备

把45句乘法口诀做成两套卡片,一套只写算式(如3×3),一套只写答案(如9).

游戏过程

1.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2.游戏时两人各拿一套卡片,甲先出算式,乙出答案,乙再出答案甲出算式,轮流下去.

篇3: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次试教片段实录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瞧, 二 (2) 班的小朋友正在为班上的中队活动布置教室呢。我们一块去看看, 好吗? (出示课本第48页的主题图)

2.探索新知

(1) 出示课本第48页的主题图, 收集数学信息。问:告诉老师你在图中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我们做了56面红旗, 要挂成8行。

生2:我们做了49颗五角星, 分给7个小组。生3:我们带来27个气球, 每9个摆一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次序, 黑板依次出示三组信息。) (2) 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 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 要挂成8行, 每行挂多少面?

(2) 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 分给7个小组, 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

(3) 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 每9个摆一行, 可以摆多少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次序, 板书有针对性的三个数学问题。)

(3) 解决问题

(1) 解决“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 要挂成8行, 每行挂多少面?”

(2) 解决“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 分给7个小组, 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

(3) 解决“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 每9个摆一行, 可以摆多少行?”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 你有什么发现?第二次试教片段实录

1.播放全景的主题画面

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 (对, “六一国际儿童节”)

这是咱们自己的节日, 大家都会把班上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瞧, 这是二 (2) 班的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呀?

生:在布置教室。

问:你们看看, 他们都准备了一些什么来布置教室呢?生:小旗、五角星和小汽球。

2. 讲解第一组画面 (课件出示第一组的画面, 有一行行的小旗)

师:好, 那咱们就先来看看第一组的小朋友, 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做小旗) 那如果老师告诉你, 他们有56面小旗, 要你来支配你会怎样利用它来布置教室? (指名说)

(1) 教学56÷8=7。

生:我会像他这样一行一行的挂起来。

问:那你会挂成几行呢? (1行、2行、3行、4行、5行、6行、7行、8行……) 都可以。

师:你是怎么挂的?

生:有平均挂的, 也有不平均挂的。……

师:我很喜欢其中一个同学的支配方法:板书出示:有56面小旗, 挂成8行。

问:根据它的条件, 谁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平均每行挂几面?)

问:怎样解答? (生:56÷8=7) 谁来说说看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生:因为是把56平均分成8份, 求每份是多少, 所以用除法计算。

问:那你在计算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想口诀 (七) 八五十六, 所以56÷8=7。 (下转第43页) (上接第41页) 小结:刚才咱们中把56面小旗挂成8行, 平均每行挂7面小旗。那如果老师把它挂成7行呢? (出示:要是挂成7行呢?)

(2) 教学56÷7=8。

问:你们会解答吗? (会) 请同桌的互相讨论讨论, 看看怎样列式解答。 (让学生自由地讨论)

师:哪一组小朋友来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指名回答)

问:你是怎样列式?答案是几?你是怎么想的?生:用56÷7=8, 想七 (八) 五十六, 所以56÷7=8。

师: (再请一对同桌说说看) 你们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3) 对比。

师:那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在计算中有什么发现?生:这两道算式在计算中用的都是同一句乘法口诀。小结:真不错, 也就是说这一句乘法口诀解决了2道不同的除法算式。所以, 我们在计算除法的时候就要想到乘法, 看看除数和几相乘会得到被除数, 然后再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3. 课件又返回到总画面, 再出示一一出现第二、三组的条件 (分别进行解答)

篇4: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1、通过对例题情境图的探索,使学生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够借助情境图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相应的除法算式,能够讲清楚每个算式的意义。

3、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根据情境图列相应的算式。

教学难点:总结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和表达清楚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

1、15÷3= 8÷2= 9÷3= 12÷6=

提问:计算这几道题你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知识请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上节课的内容,也是为这节课的解决问题做计算的铺垫。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张老师早晨爱吃包子所以早晨经常去包子铺,总在包子铺吃包子,我就发现了包子铺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把包子铺里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上想跟同学们一起来研究。

1、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在这幅情境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说出来让我们听一听吗?

@ 每个笼屉里有4个包子 @ 一共有6个笼屉 @ 一共有24个包子

2、同学们你们真棒!根据这三条数学信息,你都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你先自己思考然后把你的数学问题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请他们听一听你的数学问题是否准确?

3、同学们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利用两个信息作为已知量,另外一个信息作为问题。这样提出的数学问题就会很流畅,所以今天的三个数学信息,你要好好思考哪两个可以作为已知量出现在题目中,哪个信息可以作为问题提出。

预设汇报:每个笼屉有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装在6个笼屉里,每个笼屉装几个包子?

一共有24个包子,每个笼屉装4个包子,他们能装在几个笼屉里?

【设计意图】在图中找到数学信息是二年级孩子已经具备的数学技能,但是利用三个信息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学生掌握的并不熟练,因此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同伴之间的探究。

三、探究新知 建立模型

1 根据刚才同学们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各自分别列示解答

展示答案:4×6=24个 24÷4=6屉 24÷6=4个

谁能分别说说这三个数在每个算式里代表什么意义呢?

提问: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总结:比较三个算式会发现乘法算式中的积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商是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因此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

【設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乘法算式和相对应的两个除法算式的关系。

提问:在求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的时候,你是怎样求的?

预设:求这两道除法算式的商用到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一句乘法口诀真的能求出两道除法算式的商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5×3=15 15÷5=( ) 想口诀:?

15÷3=( ) 想口诀:?

2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种即快速又准确的口算方法,但是乘法口诀有45句,怎样在45句口诀中快速找到需要的那句口诀呢?根据刚才做题的经验,你想到好办法了吗?请同学们跟小组同学研究研究。

小组合作 预设答案

@ 根据除数找口诀,除数是4 就想4的口诀

@ 根据被除数找口诀,被除数是24 就想乘积是24的口诀

学会了找口诀的方法,我们在今后的计算中就会更快更准。做一组练习题来验证我们刚才的方法是不是好用。

16÷4=( )想:四( )十六,商是( )

30÷5=( )想:五( )三十,商是( )

【设计意图】掌握利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从而发现总结出求商的方法。

3 一幅情境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因为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列出的算式也不一样,像这幅图这样既可以列出一道乘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但是在求计算结果的时候,用到的都是同一句乘法口诀。看来利用乘法口诀不但是我们计算乘法的依据,也是我们快速求商的好方法。

4 出示一副情境图,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你能想到的算式并解答这个算式。( 一图三式)

【设计意图】一图三式也是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数学思维形式,但是能够列出一图三式并且找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点。

四、巩固练习 提升训练

1 用口诀求商

6÷6= 5÷5= 4÷4=

2÷1= 3÷1= 6÷1=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2 看乘法算式,求除法算式的商。

4×5=20 6×3=18 3×5=15

20÷5= 18÷3= 15÷3=

20÷4= 18÷6= 15÷5=

篇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篇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篇7:《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听了凤溪小学韩静老师上的《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后,回到学校根据她的教案,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稍作修改后上的课。有很多感触,先说说韩老师的这个教案,韩老师能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教学用2,4,5的乘法口诀求商。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看一共减去几个几来寻找得数,而是用口决求商。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就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通过复习引入,安排了背口诀、填写口诀的题型,都是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以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新知识。

其次,是分析如何用口诀求商,并针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引导他们可以顺着背口诀,本领大的可以就近的背。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口诀越是熟练,做题的速度就越快。

最后,由于低年级由于孩子的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让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韩老师设计的闯关游戏加上对应的贴纸奖励充分调动的学生做题的动力。如此一来上课的效率必然提高。

篇8: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问题呈现:直白式问题作留白式处理, 唤醒学生数学思考的诉求

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编排虽然寓于问题解决之中, 但最终是为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服务的。本课教材提供的例题条件充分、问题直白, 学生只要根据题意就能列出算式。如果教师把例题中的问题“隐藏”起来, 留作空白,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而且能够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诉求,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 教学片段:课始, 教师沿用教材的编排开门见山地呈示“12个桃, 每只小猴分3个, 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这一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列式解答。接着,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解答“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几个?”这一问题。这里, 教师无视学生的认知需求, 机械套搬教材进行教学, 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 而且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启思功能。要让计算教学更具数学味, 必须走出“教教材”的框框, 变“直白”为“留白”,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思考。就上例而言, 可以将例题中“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这一问题隐去, 即只呈示“12个桃, 每只小猴分3个”这一数学信息, 然后提出“根据以上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唤醒数学思考的诉求。同理, 教学12÷4时, 让学生根据“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这条数学信息去提出数学问题, 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学生为了能够填补这个问题“空白”, 在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思考活动中, 发自内心地寻求“提出问题”的策略, 因而也就比原来“直白”的问题获得了更广泛的收获、更丰富的滋养。

二、素材处理:并列式素材作渐进式处理, 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例题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然而有的教师, 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忽视素材内容结构的并列性, 致前后两个例题的“解题方法”处于同一水平, 抑制了学生探究算法的思维通道和个性发展的思维空间。如, 学生列出算式12÷3后, 教师提问商4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出想口诀三四十二, 所以12÷3=4时, 教师如获至宝般地给予肯定, 同时强调“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 并顺势引出课题。教学12÷4时, 教师如法炮制地提问学生想哪句口诀, 学生说出想三四十二后, 教师板书 (三) 四十二, 商是3。这里前后两个例题的教学方式同出一辙。“口诀法”作为基本方法, 只有在多种计算策略的相互比较中方能凸显, 可是这里“为什么要用乘法口诀求商”却跳过去了, 使学生失去了实践、探索、比较、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 既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多方伸展, 又使得教学过程思维含量较小、思维层面较窄、思维程度较浅。就上例而言,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渐进式的“数学思考”活动:1.针对“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这个数学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12÷3后,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探索“怎样求商”。2.当学生找到用多种方法求12÷3的商后, 及时组织学生对摆物法、画图法、连减法、口诀法等进行对比, 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自然生成“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这一结论。3.对“每只小猴分几个?”这个数学问题, 教师退居一旁, 完全放手, 让学生以同桌互助的方式自行探究“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当学生想到4和几相乘得12, 找不到对应口诀四 () 十二时,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可以调换因数的位置, 从而使找不到对应口诀的问题迎刃而解。4.结合板书12÷3=4想三 () 十二, 12÷4=3想 () 四十二, 请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 有什么发现?……在这里, 教师没有把自己预设的“基本方法”强加于学生, 而是先“扶”着学生探索“怎样求商”, 在学生自主感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越性后, 再“放”手让学生思考“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进而把“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为基本方法予以强化。这样在个体认知背景下建构除法计算知识, 既有效沟通乘法和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 又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策略。

三、练习设计:封闭式练习作开放式处理, 拓宽学生数学思考的路径

巩固练习仅有一定训练量的封闭式练习是不够的, 还要关注变算为编, 以编促算的开放式练习, 来拓宽学生数学思考的路径。在巩固练习环节, 一位教师安排了如下三种形式的练习:1.小鸟对口令。教师随机出示一张乘法或除法算式的口算卡片, 学生抢答相应的乘法口诀。2.鸡妈妈搬新居。让学生根据鸡妈妈身上的除法算式, 找到相应的房屋编号。3.完成课本第25页“练习五”第1、2、3题。教师提供的都是简单运用口诀类的封闭式练习, 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 不利于学生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多元认识, 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就上例而言, 教师应该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 紧扣“乘法口诀”精心设计开放式练习, 实现“以少胜多”的功效。如, 在适量的基本练习后, 设计如下开放式的练习:1.根据口诀编算式。 (1) 用一道口诀编两道除法算式, 再计算; (2) 用一道口诀编两道除法和两道乘法算式, 再计算。2.根据算式编算式。如, 根据12÷ () = () 编出算式, 再计算。当学生编出12÷3=4、12÷4=3、12÷6=2、12÷2=6等题并计算后, 教师应及时追问“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这样, 在一定量计算技能的训练后, 通过算编结合, 变算为编, 以编促算, 打破学生内在认知平衡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促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深入、持续。

上一篇:炊事班长先进事迹下一篇:《赛尔号大电影4之圣魔之战》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