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的乘法口诀教学案

2024-04-30

七的乘法口诀教学案(通用12篇)

篇1:七的乘法口诀教学案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预设]

● 知识与技能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赶快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小矮人)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小矮人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为白雪公主唱支生日歌,愿意吗?(课件:小矮人们联欢的场景,并配上“生日快乐”音乐)细心的小矮人们还为白雪公主准备了小礼物呢!(课件:7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捧7朵鲜花)爱思考的白雪公主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鲜花,问了小矮人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可是小矮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发现。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一定会发现的!有信心吗?(生:有。)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当当小矮人们的“小老师”,给他们讲讲吧!(随即贴出情境课题:我给小矮人当老师)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活动一]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1.“小老师”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发现的数学知识先写在练习本上,写完后可跟同桌交流交流。

2.组织汇报交流,师板书。(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与补充,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3.把你们发现的数学知识给小矮人们读一遍吧,读完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出本节数学课题: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活动二]交流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1.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觉得哪句最好记?是怎么记的?有没有觉得不好记的?谁来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他?

2.生交流方法。

3.用刚才介绍的好方法再记一遍。4.请“小老师”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图、摆学具、动作等表示一个乘法口诀,有困难可找小伙伴一起研究,也可请老师参加。

5.“猜一猜”游戏。(一个学生说表示的方式与内容,另一个学生猜猜是哪句口诀)

6、师:“7的乘法口诀”都记住了吗?一起再背给小矮人们听听吧!

7.师:小老师们真厉害!相信这么棒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相当的不错哦!现在就让我们来闭眼静听小矮人们汇报学习成果吧!(通过想象与静思,加深对口诀的记忆与巩固,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8.师:小矮人学会“7的乘法口诀”了吗?他们都是怎样跟你汇报的,你能把他们向你汇报的学习成果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汇报,强化记忆,同时鼓励学生表扬小矮人。)

9.小矮人们学会了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也非常高兴,不信,你们看它都笑了。(随机在课题的数字“7”上画一个笑脸)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游戏:变魔术。(看口诀说算式,看算式说口诀)2.看图列算式,说口诀。

(1)课件出示图:一串糖葫芦有7颗山楂,5串糖葫芦共有几颗山楂呢?如果一串糖葫芦7角钱,那买6串糖葫芦一共要花多少钱呢?(让学生说出算式和相应的口诀)

(2)课件出示古诗《咏柳》,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呢?

(3)估计一下你一天要喝几杯水?一个星期大约要喝多少杯水呢?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呢?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最开心的是什么?还想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略)

篇2:七的乘法口诀教学案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

(二)》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体验。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和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学习,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环节一: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1、复习1-6的乘法口诀:(电脑展示三个六边形),你会看图列算式吗?并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电脑画面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

2、情境引入:

今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游乐场参观有趣的摆帆船比赛,比赛就要开始了,大家请看(出示课件)摆1只小船用了7个△,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那摆3个呢?„„摆7个呢?让学生将个数填在表格里。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板书:7)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看着上面的这个表,你猜猜咱们今天要编写几的乘法口诀,你会编吗?

环节二:动手操作,启发思考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展开自主学习:(1)觉得自己能够推导口诀的学生,开始独立探究。

(2)如果有困难,可以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可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觉得无从下手的学生,和老师一起推导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拿出学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含义,分别想1个7、2个7各是多少?依次写出乘法算式和得数,推导出第一、二句口诀。

2、合作交流

(1)学生小组活动。(2)学生小组汇报:

① 说说你编的7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② 说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③ 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怎样记的?视频展示其中小组所编的口诀。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本小组编写的口诀是否正确。

3、寻找规律,理解记忆口诀

(1)大家自豪地读一读七的乘法口诀,寻找其中的规律。(2)对口令

形式:师生对口令,生生互动,小组之间对口令,内容:如:二七()

()七三十五

七七()

()七四十二 师:三七二十一

生:3×7=21

7×3=21(3)寻找口诀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学生交流如何记“三七二十一”时,教师指出:“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句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屏幕出示《西游记》图片和文字,请学生寻找这段文字中的乘法口诀。文字如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电脑突出显示“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4)学生小组合作读、尝试记、背七的乘法口诀。

环节三: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1、巩固记忆

电脑出示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自己操作并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

2、口诀整合练习

显示一个灵活的算式翻板,既可以巩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复习前面学过的1-6乘法口诀,将前后口诀联系起来。

3、挑战自我

(两人合作,在计算机上操作)电脑随机出10道题,含有7及1-6表内的乘法,要求学生输入算式正确结果,电脑最终出示练习成绩。对于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也可以选择再挑战一次。

环节四:总结欣赏,交流掌握(1)欣赏

师:7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配乐朗诵的唐诗《咏柳》,请你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并说出想的过程,说出相关口诀。师:像这样每句七个字的诗,又称七言诗。(2)交流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3)总结评价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件结构】

1.画面

三个六边形

2.画面

依次显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及乘法口诀。3.动画

七个三角形拼成一条帆船的过程 4.画面

7的乘法口诀

5.动画

转盘、可转可停,可调速,与学生自由地进行交互。6.动画

算式翻板

7.交互

挑战自我反馈练习,共10题,包含1-7的表内乘法 8.动画

《咏柳》动画配乐欣赏

五、教学反思、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

2、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难点要求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而“7的乘法口诀”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重点、难点的解决程度。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安排反馈练习,巩固记忆教学环节,促使他们在无意识中接受并记忆新知,让纯粹的记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进行各种数学活动,及时内化对知识的理解。

3、传统的口诀教学方法弊端及优化

传统的口诀教学中,一般以系统思想方法指导,一类一类地教学乘法口诀,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如果一句口诀、一句口诀孤立地讲解与记忆,这样很难记住那么多(45句)口诀,常常发生混淆,易于出错。“更重要的是容易造成儿童机械地、鼓励得看问题的习惯,不利于培养‘事物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创造的兴趣。”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具体教学记忆口诀时,在学生初步记忆的基础上,采取用计算机与学生交互这样的巩固环节,简洁明快,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兴致勃勃地主动记忆,内化了7的乘法口诀,融合了前面所有学习的口诀,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

另外,教师批改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本应有学生的参与,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作业放在课后批改,而且是教师自己在办公室批改,这一过程严重地脱离了学生主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为克服传统教育留下的这个小弊端,我尝试用计算机上的实时作业来检查学习的学习效果,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可以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加深理解。

4、信息技术对整合点的支撑

教师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且保证课堂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如何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动手动脑的机会与及时反馈,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在本课整合点中,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实时作业反馈技术是整合的亮点,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生命,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更深层次的整合,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上,“实时作业反馈”主要体现了“及时学习”、“即求即应”的互动学习模式,这也是本课对未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的未来信息化学习的一点探索和尝试。

六、“反馈练习,巩固记忆”

教学环节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巩固熟记本课所学的7的乘法口诀,知道一句口诀对应的两个乘法算式;二是要将本课的口诀与前面所学的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三是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为了使教学形式有效实现和并得到有效支撑,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相互评价、合作探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三个交互练习:

1、可控圆盘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任务是巩固熟记7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对应的两个算式,会根据算式说口诀或根据口诀写算式。

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交互活动转盘,随机产生一个7以内的数与7相乘,由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这个转盘可转可停,还可通过按钮调节转速,有激动人心的鼓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的交互性,同时又有很大的随机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对7的每句乘法口诀都牢固掌握。

2、算式翻板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7的乘法口诀与1-6的乘法口诀融会贯通,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3、挑战自我实时作业

这个环节用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乘法口诀的理解。本练习可以多次练习,电脑随机出题,对错题可以选择“错题重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程序界面:

篇3:“6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1. 学习起点描述

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五句已经学过, 再加一句也基本会背 (全班52人, 42人能准确背, 5人有错误) , 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

2. 教学设计规划

笔者认为在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上, 我们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 可以在教高的层次着手开展教学, 为此, 我们在“6的乘法口诀”教学中突出了两点:

(1) 设计比一比、议一议———以旧带新;

(2) 设计比一比、画一画———化新为旧.

3. 两环节课堂教学实录

环节一:比一比、议一议———以旧带新

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 现在你想挑战一下, 自己编一编6的乘法口诀吗?

(1) 生独立编写.

(2)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编口诀的?为什么这样想?

(3) 指名反馈, 整理口诀. (课件出示6的乘法口诀)

(4) 议一议:从这6句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记住它们?

生1:有五句口诀已经学过了, 只要背熟最后一句六六三十六就可以了.

生2:我发现这六句口诀是有规律的, 后一句都比前一句多6.

环节二:比一比、画一画———化新为旧

(1) 剪剪算算 (方格图教具)

a.独立思考.

b.反馈: (以图C为例)

生1:我是把上面的两个方格剪下, 分别放在中间一行的左右两边, 就是2个6, 所以有12个方格.

生2:我是把底下一行边上的两个方格剪下, 分别放在最上面一行的左右两边, 就是4个3, 说明有12个方格.

生3:我的想法不一样, 我是从中间把方格图剪开, 然后把右边一部分方格倒过来放在左边的顶上, 就是3个4, 也就是12个方格.

(2) 拓展应用

画图表示4×6的含义.

生1:我画了4辆坦克, 每辆坦克6个轮子.

生2:我画了4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着6个气球.

生3:我画了6棵树, 每棵树上画了4个红苹果.

……

师:你能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吗?一名同学提问题, 请其余的同学解答.

生1:图上有4辆坦克, 每辆坦克有6个轮子, 一共有几个轮子?

生2:节日到了, 丁丁、东东、小红和小明每人手里拿着6个气球, 去教室装扮学习园地, 他们一共拿了几个气球?

师:这幅坦克图, 老师再改一改,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把其中的一辆坦克的轮子涂上颜色)

生1:一辆绿色的坦克有几个轮子?

生2:三辆灰色的坦克有几个轮子?

生3:我发现绿色的坦克轮子数少, 只有一个6, 灰色坦克的轮子数多, 有3个6.

生4:我知道了, 灰色坦克的轮子数是绿色坦克轮子数的3倍.

师:你们也把自己的图画变一变, 互相讨论一下,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 交流、内化.

二、教学后的思考

本课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得愉快、轻松, 教师教得主动, 学习效果非常好, 为此, 我们感到非常有必要对这节课进行思考.经过大家的讨论, 我们认为本课之所以取了成功, 取决于对学生的把握、教材的理解, 现阐述如下:

1. 比比、说说, 化新为旧是高招

学习离不开旧知识, 而比较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6的乘法口诀”教学一开始, 我们就直接让学生尝试编写6的乘法口诀, 虽然要求好像比较高, 但是学生利用前面2~5乘法口诀编写的经验, 完全体会到口诀的外在形式 (三个数字组成等) 和内在的内容 (表示几个6的和是几) .因此, 学生利用已有体验的积累, 完成了6的口诀的编写.《小学教学简论》中也提出:“当所要教的新知识有旧知识可以用来进行迁移时, 则不需要用学具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我们要说, 当所要教的新知识, 已有一定的体验和累积时,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

事实上, 在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新学知识与旧知识的过程, 就是学生主动性充分体现的过程, 就是学生积极搜索、链接、抛锚的心理过程, 就是学生自我不断丰富内心体验的过程, 因此学生会不自觉地说道:“有五句口诀已经学过了, 只要背熟最后一句六六三十六就可以了.”如此这般, 学生不仅学得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学习, 这才是教学的高要求.

2. 比比、画画, 概念具体化是绝招

大家知道概念的获得并不取决于学生是否会背诵概念, 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将概念具体化, 能否借助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应用, 直至构造.在本课教学中精心安排了具有趣味性、活动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

(1) 剪剪算算.

(2) 用图画表示4×6的意义.

在剪剪算算的教学中, 学生能够将一眼看后不是“几个6”的图, 通过移动, 将它转化为标准的“几个6”的学习材料, 可谓高;在用图画表示4×6的意义中, 有名学生很快画了四辆坦克, 每辆坦克上画了六个轮子.另外最重要的是剪剪算算与用图画表示4×6的意义是教学安排中的两个环节, 它们是一个整体, 前者为后者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后者为前者的学习作出了“内心”的表白, 即学习效果的自然流露.

3. 想想、说说, 语言内化是妙招

心理学认为, 用简明的词语来表述复杂的事物或记载分析的成果, 有助于简缩思维过程和不断的抽象、概括.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学生语言内化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内化过程, 也是思维的提升过程.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重要的环节对低年级小朋友而言只由教师或某一同学说一次是不够的, 这是因为学生间有差异, 或没有听见、或没有完全领会的现象肯定存在.上述片段, 当“6的乘法口诀”理解的方法得出后,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比比、画画向语言的内化迁移, 从而加深了“6的乘法口诀”的体验, 巩固了口诀的本质,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 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本质抽象的能力.

当然, 在解释4×6的意义中, 乘法意义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的同时, 还涉及乘除和倍等不同的概念, 可见, 学生在画画这个动手、动脑的趣味性活动中, 深刻地体验到了知识间的联系, 在新知识被同化和吸收的同时, 也创造了“新的知识”, 学生成为了自我构建知识的主体.

奥苏泊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中写道:“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让学生带着对旧知识的体验进入课堂, 带动新旧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让学生带着新知自我对照现实, 主动转化, 掌握“活的概念”, 让学生有足够体验, 这样精彩课堂就离我们不远了, 因为我们掌握了精彩课堂的金钥匙———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4.

[2]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关于乘法口诀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 乘法口诀 以学定教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49

因参加优质课比赛,所以选择了经典课题——“7的乘法口诀”。我选择课题后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翻阅教辅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教师对“乘法口诀”的教学思路大多都是“创设情境——看图列式——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这样的教学思路与流程,虽然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掌握和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却又想不出来,心里很迷茫。于是我写了个初稿后进行试教,整节课学生配合得非常默契,问到哪儿都能给出标准的答案,仿佛演练过一样。

教参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这样描述的:经历编写口诀的过程并熟记口诀。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出口诀了,教学重点还要确立为编制口诀吗?我思考后豁然开朗:“问题的症结出现在研究方向上,试教偏重研究教材,忽略了研究学生。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口诀,那么在教学中就不再让学生自主地去编写口诀,而是把关注点引到对口诀本身所包含的内涵意义及特征发现上,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于是我改进教案,进行第二次试教。

教学片断: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试着自己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并解释验证自己的口诀”,课始学生展示预习作业)

生1:我是画图(略)编口诀的。

师:这样画图,能形象直观地看出口诀的意思。那在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心得?

生1:画图时,发现数大时有点麻烦,所以我就画竖线来表示,这样能快一点。

生2:画图太麻烦了,我是用加法计算(如右图)的,几个7就几个7相加!

生3我是根据上一个结果再加7,这样计算更加方便、简单,所以下面一句口诀比上面一句口诀多7。

师:如果忘了五七是多少,怎么办?

生3:用四七二十八再加7,即28+7=35。

生4:

……

反思与总结:

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不由自主地习惯于对知识本身的思考,而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现状、会怎样学等方面则较少思考。

1.改变备课习惯,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生长点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许多学生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后,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试编7的乘法口诀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解释、验证自己编写的口诀,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思路与方法,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乘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学生经历每次加7的过程,既感知了這些得数的特点,为自己编乘法口诀做了充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目标。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如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自己画图列式研究口诀的含义、集体共享研究结果等,从而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味是那样的浓郁,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

总之,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5:七的乘法口决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页教学目标: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重点:1、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72页内容:                                     编号任务回答1说出“求块数怎样想”2说出第一竖行的得数3编出7的乘法口诀(即第二竖行)4说出第三竖行的得数5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间都相差几,为什么?二、课堂学习1.小组先初步交流课前学习内容。2.汇报,全班互动。3.小结:7的乘法口诀中相邻两句间都相差7,因为都是加7或减7。三.背口诀1、轮流做小老师带大家背,每人5次。2、轮流做小老师考大家,每人5题。四、巩固练习1.p73第1——5题2.检测题p75第11题五、全课小结。

篇6: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理解学习乘法口诀的必要。

在此之前学生计算乘法的思维还停留在通过加法算式求和而得到乘法算式的积。如果不通过加法算式求和得积这种方法,有什么方法可使计算乘法算式达到又快又对呢?学生感到迷惑,从而使他们思考。这时学习乘法口诀的这种想法便水到渠成了。

2、自己尝试,自己发现。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这两句乘法口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又根据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编制另3个五的乘法口诀,最后自己发现寻找乘法口诀的规律。

3、巧用游戏,练玩结合。

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应用所学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的最后我还让学生用这节课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教室里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了本领才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

但是在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开放性的,在我们的思维中这样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彻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当中,却比较难以把握。在本节课中我的课堂就不够开放。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让学生完成那张表格时,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图来自主完成这张表格,而我却引导着学生一格一格的看。其次在写乘法算式和编乘法口诀时,我没有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起点,不敢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编口诀,生怕他们囫囵吞枣,没弄明白过程就得到结果。应由扶到放,给他们自主的空间。

二、数学教学是要从孩子们的知识起点出发,预设教学。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学得很没耐心,反思我的教学过程,很多孩子都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了,你再从头一点一点的教,他们肯定不愿再耐心的学了。所以孩子已有的知识起点很重要,我们把握好这点就可以把握好整个课堂的重心与节奏,就能把握好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

三、缺乏应用口诀和写口诀这一环。在作业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那五句口诀的意思,但还是有学生错。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

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就强调这两个算式都应用这同一句口诀,学生可能错误会少些。此外,写得太少,有些孩子口诀里汉字数字相混淆。

篇7: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赛龙舟”的故事情境中,体验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第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不是直接呈现“9的乘法口诀”,而是创设了问题情境“一共有多少面会徽”,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主动地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实施解决问题策略中,体会编制口诀的重要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第三,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时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借师生间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自己去回顾、体验、发现、构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体会到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的乐趣。此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人探究、小组研讨、合作交流,力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为了巩固新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口诀的优越性,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练习。在基础性练习中设计了“填口诀”“计算”等练习;生活性练习中设计了“算衣服扣子”“算矿泉水”等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篇8:《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与同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磁性黑板、三角形纸片、印好题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动画片吗?(绝大部分学生说看过)你们想得到蓝猫的贴画吗?(生说:想)要想得到蓝猫的贴画,这一节课我们小组与小组同学之间要展开比赛,看看哪些小组的同学合作得好,肯动脑筋,能够解决蓝猫给我们带来的问题。表现好的一次就能为你们小组赢得7张蓝猫小贴画,最后我们要统计看哪一小组得到的贴画多,哪一小组就是优胜小组,你们可要好好表现。

1.投影出示下列题目,指名口答。

(1)3个4相加是多少?

加法算式是______,乘法算式是______或______。

(2)4个5相加是多少?

加法算式是_,乘法算式是_或_。

(3)5个6相加是多少?

加法算式是_,乘法算式是_或_。

奖励给表现好的小组同学7张蓝猫小贴画,同时鼓励没得到的小组同学,赶快争取。

2.磁性黑板出示已搭好的1只小帆船。师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你们也能用三角形摆一只这样的小船吗?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内的6个同学每人摆1只小船再加上磁性黑板上的1只刚好是7只小船。

3.看了小组内同学摆的这些小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研究问题:摆一只小船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板书:小船只数1,三角形的个数7)如果摆2只小船、3只小船、4只小船……7只小船各需多少个三角形呢?请你填在表格里。填写有困难的同学可看组内同学摆的6只小船再加上磁性黑板上的1史小船。指名一生板演。

4.指名汇报,同时检查板演。

5.提问:“21”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指答:(1)7+7+7=21。还有哪些同学和他算法不一样的?指答:(2)14+7=21。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指答:(3)3个7是21。总结奖励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画”,激发得的贴画少的小组要加油。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1.提问: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是几个儿呢?(板书:1个7)2只小船用了14个三角形,是几个7呢?……(板书:2个7,3个7……7个7)

1个7是几?乘法算式怎么写呢?(板书:7×1=7)谁能编出一句口诀?(板书:一七得七)

2.师问: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自己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

有困难的可以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再相互说一说,然后再自己写出算式,编出口诀。指名一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指导纠正。

3.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填写情况,并推选出小组完成内填写“好的”(正确率高的、书写认真的)张贴到黑板上去。

4.检查评价,奖励给小组完成好的同学蓝猫贴画。5.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1)认真读口诀,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指答)

(2)小组讨论:哪几句口诀比较难记?你用什么办法来记?然后全班交流。(例如,“四七”是多少可以利用三七二十一再加七”或“五七三十五再减七”得出。)

(3)练习记口诀。读口诀、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师生对口令、小组与小组之间对口令、小组内互相检查口诀的情况。

(4)师问:如果你一时忘了“五七”是多少?这时你能有什么办法吗?(小组内相互讨论后再指答)

可能有的同学会用5个7相加得35,还有的可能用4个7是28再加1个7或用6个7是42再减I个7得出。

总结,奖励给表现好的小组同学蓝猫贴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时指答这道算式你用了哪句口诀?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每组上下三题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观察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共同游戏:师说一句关于7的口诀,生再根据这句口诀说两道乘法算式。小组同学之间再做这样的游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游戏抽大奖:把第4题的算式全写在做成几种水果式样的卡片上,请学生上来抽,并把上面算式的得数算出来,算对的就中奖,就可以把卡片拿走。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校对时问:你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你有哪些收获呢?(指名说)课后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说给爸爸妈妈听。

2.统计小组得蓝猫贴画情况:评出优胜小组。你能知道每一小组各得了多少张蓝猫的贴画吗?你能用这堂课学到的本领一下子就算出每一个小组各得了多少张蓝猫的贴画吗?第一个小组得了几个7,是多少张呢?第二个小组得了几个7,又是多少张呢?

3.自我评价: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满意吗?如果老师给你3颗星,你认为你自己能得儿颗星呢?(说说看,为什么呢)

五、作业

篇9:《5的乘法口诀》教学思考

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我把重点放在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口诀的来源及意义。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难点则是放在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在教学中采取用独立完成的形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编余下的口诀。在这整个环节中,我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不是由我传授给他们。目的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让学生来展现自己的本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虽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还是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记忆口诀和巩固口诀这两个环节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让学生谈发现,接着说明口诀是根据算式编写的,所以口诀也具有这些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规律快速地记住口诀,最后指名背口诀,并说说小窍门。还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等,还运用开火车、对口令等形式来巩固口诀。各环节的设计有梯度,学生记忆效果比较好。

为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练习设计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我作为一个引导者,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明确、具体;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问题情境创设上,注意增加学生的原动力;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注意自身的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10:教学乘法口诀的心得

“九九表”即“中国九九乘法口诀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人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作为“基础工具”,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九九表”也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基础。开学几周以来,我完成了2至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想: 1.乘法口诀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

教材第10页“数松果”,通过“数松果”的情境,引入编5的乘法口诀。第14页“做家务”,通过就餐帮妈妈摆筷子的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双筷子2根,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以后的3和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也有类似的生活情境。

2.乘法口诀的编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

学生首先学习的是5和2的乘法口诀,从学生的自身入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数数时也经常5个5个地数,加之5的乘法口诀也相对比较简单。每个人有2只手,2只眼睛,2只耳朵,2个鼻孔……等等,所以以5和2的乘法口诀为起始,既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也有助于学生探索规律,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编制口诀的方法,为以后学3、4等的口诀积累学习经验的方法。3.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熟记乘法口诀

篇11:《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一)第一阶段学习的末尾部分,前面先后已经完成了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2和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乘法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由来。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课中预学单的引导,通过自主探究,得出4的乘法口诀,再进行汇报,在思想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更深一步地学习本节课知识。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结果还是可观的,可能是由于学生本身就知道了4的乘法口诀,也可能是因为学生之前的学习比较扎实,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够自主得出4的乘法口诀。但是从上课的感觉看,本节课上得实属艰难,为此,我经过了深刻的反思。

1、探究和汇报花费太多时间,直接导致本课时练习环节未教学完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然后交流反馈是有难度的,这是第一次在本班级展开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抱着试一试水多深的心态。探究环节,将所由4的口诀全部完成,学生需要7分钟左右的时间,耗时较长。汇报环节,学生由于第一次遇到这样提问质疑同伴的学习方式,都一时无语,不知该从何处入手提问,教师示范提问后,学生才试着小心翼翼的开始发问,但问题都如教师示范一般,无甚大变化,到后来才慢慢体会到,提问类型也有所变化,如生:口诀为什么都要用汉字书写呢?从此,学生思维慢慢被打开!这一段路程是艰难的,耗时也是巨大的。但耗时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平均用力了:4的乘法口诀由四位同学一一汇报,然后学生提问。在这过程中无疑进行的是同一种模式,做的是重复的工作。这里可以设计成着重让学生探究一条4的乘法口诀,比如说:三四十二,再突破一下:四四十六(区分两个四),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一条口诀上,深入的探究,这样既节省了探究的时间,又能使得交流得更加精简。然后在此基础上顺势得出其它关于4的乘法口诀。

2、课堂内容不够丰富,缺少生活素材。这节课把学生都圈在了课堂里面,不管是身体还是思想,如果能够让学生跳出课堂,从生活中找到乘法口诀的原型,那么整堂课将更加的丰富饱满。比如说:二四得八,还能够表示生活中的谁呢?以此打开学生思维,让他们在原型中找到“两组,每组4个”的数学模型。

3、练习的设计缺少梯度。在画一画中,把每组画得很开的同学,和把每组以矩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同学,后者的思维发展程度更上!据此,在练习设计上应先给出一下就能看出口诀的素材,再给出不能马上看出来的,最后附上拓展练习。从课后练习可以看出,本课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能够看图编题目然后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12:9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一、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认知起点

学生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财富,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那如何找准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这些经验实行认知的“正迁移”,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过1-8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于9的乘法口诀,虽然是教学的新内容,但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或者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中,或多或少会“知道”“了解”有关9的乘法口诀。根据这一学情,我在引导学生根据星星图填完表格以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九的乘法口诀。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快编出了九的乘法口诀,而且正确率非常高。同样的,在后面让学生说说若突然忘记了其中一句九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如何来回忆时,学生想出了许多好方法,如利用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相差9这个规律来算得数;利用加法来算得数等等。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这都得益于前面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这里老师并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学生通过平时积累的经验能自主完成学习的任务。

二、提供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探究能力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化的过程。所以,教学时我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例题时,我动态地演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体会星星地个数与几个9的关系,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我提问3行星星一共有几颗时?学生回答是27颗。此时,我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继续追问:这个27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的是用3个9相加得出27;有的是在前一个数18的基础上加上一个9得出27;还有的是根据星星图,和方格去比较用30-3算出27的。总之学生的想法是多样化的,思维是活跃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再比如说在引导学生发现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几个九比几十少几”时,我先带着学生一起完成前面1个9比10少1,是9和2个9比20少2是18这两个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填写表格。填完以后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比较中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因为9的乘法口诀比较特殊,有着许多规律,所以在记忆口诀时,允许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忆口诀,照顾学生的不同差异。特别是,老师后来介绍的“手指记忆法”,学生很感兴趣。我先请一位同学上台在投影仪上边背9的乘法口诀边演示过程,其他学生仔细观看,然后带领学生一起伸出10个手指头,自己边动边记忆,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效果很好。提供多种巧记口诀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利用抽象的规律来记忆口诀,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用手指记忆口诀,让不同层次的学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以情促学

对于乘法口诀这种纯数学的内容教学起来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前播放了儿歌《九九歌》,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发现和今天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数字9。课的最后再次回到儿歌,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9 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9的乘法口诀并没有那么枯燥,连有趣的儿歌里都隐含着9 的口诀呢。还有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记忆口诀,以及到“9元超市”买东西等等,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我们的双手可以帮助记忆9 的口诀,原来我们买东西时也可以运用9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9的乘法口诀是非常有用的。

五、需要改进和商榷的地方:

1、时间处理不够合理。

我在如何巧计9的乘法口诀和探索特殊规律“几个九比几十少几”这两个环节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导致后来的练习做得比较仓促,不够到位。特别是“9元超市”买东西这道练习题,本应该让每个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想买哪几件物品,要付多少钱,可是由于时间原因,我只是让个别学生回答,就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实在是可惜。我发现自己平时上课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来时间不够,要么课上好了还没下课。看来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也是个大学问啊。日后需多学习,多研究。

2、学生参与面不广。

本课的练习相对来说少了点,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面不广。第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我只是指几名学生回答,并没有给与每个学生说的机会。我想这里改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比较好,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说的机会了。第二个抢答题更是聪明学生的天下了,一些后进生根本没有回答的机会。这里若改成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再校对答案,实效性更高。第三个“9元超市”买东西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很好地将这道题目与生活联系起来,没有将这道题应有的价值体现出来。看来,以后设计练习题一定要多考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上一篇:医疗卫生考察学习报告下一篇:生活老师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