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乘法口诀教学课件

2024-04-26

3的乘法口诀教学课件(共9篇)

篇1:3的乘法口诀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写6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老师带来一些题目,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结果是多少。

4×3 3×2 5×2 4×5

4×2 5×5 5×3 3×3

3×4 2×2 4×4 5×4

【设计意图:课始设计四组口算练习,既激活学生对2~5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生成问题

师:刚才小朋友们算得不错,相信这节课会学得更棒!

师:瞧,小朋友们在玩木马转转车,一次可以坐多少人?

生:6人。

师:2次可以坐多少人?

生:12人。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3的乘法口诀教学课件

在全班同学交流“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能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来加强记忆,如,“三五十五”记得牢,它加个3是“三六十八”,减个3是“三四十二”;十个三是三十,减个3就是“三九二十七”等。可是班上的中等生——陈佳锋同学却持反对意见:“老师,不要这么麻烦,把它背下来就可以了。乘法口诀太简单了,暑假的时候我就会背了。”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背了起来。同学们像着了迷似地静静地听着,还不知不觉地鼓起掌来。而我却在思考:他能背得这么熟、记得这么牢,但会用吗?于是我接着说:“佳锋,你能背得这么熟,老师为你高兴!老师想与你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比如我说三七,你能很快地说出二十一吗?”我说“三六”,他想了一会儿才说“十八”;我说“三九”,他又想了一会儿才说“二十七”……看着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插嘴了:“老师,他背得熟,但回答太慢了。”“为什么回答太慢呢?什么原因?”这个问题不仅引起学生的思索,也引起我的思考。后来佳锋同学自己说出了答案,他每次都是从“一三得三”开始背的。这难道不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吗?

为什么学生会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呢?课后,我与佳锋同学又进行了一次交流,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知识本身的原因。由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便于孩子们朗读,因此,很容易造成孩子们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二是家庭教育的原因。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较差,就片面地增加课外练习,如让孩子抄加法表、减法表、乘法口诀表等等。三是教师教学的原因。有的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为了让学生记熟记牢,对孩子的指导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倾向。四是评价导向的原因。当学生记得牢、背得熟的时候,有的老师经常提倡孩子们给予表扬。这样的评价虽然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树立学习信心,但也无意识地强化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

面对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其次,应该让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防止简单、机械、单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发展与创新。最后,在评价中应该倡导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记忆,让学生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

篇3:“6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

1. 学习起点描述

学生对6的乘法口诀五句已经学过, 再加一句也基本会背 (全班52人, 42人能准确背, 5人有错误) , 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已经比较熟悉.

2. 教学设计规划

笔者认为在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上, 我们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 可以在教高的层次着手开展教学, 为此, 我们在“6的乘法口诀”教学中突出了两点:

(1) 设计比一比、议一议———以旧带新;

(2) 设计比一比、画一画———化新为旧.

3. 两环节课堂教学实录

环节一:比一比、议一议———以旧带新

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 现在你想挑战一下, 自己编一编6的乘法口诀吗?

(1) 生独立编写.

(2)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编口诀的?为什么这样想?

(3) 指名反馈, 整理口诀. (课件出示6的乘法口诀)

(4) 议一议:从这6句口诀中你发现了什么?怎样记住它们?

生1:有五句口诀已经学过了, 只要背熟最后一句六六三十六就可以了.

生2:我发现这六句口诀是有规律的, 后一句都比前一句多6.

环节二:比一比、画一画———化新为旧

(1) 剪剪算算 (方格图教具)

a.独立思考.

b.反馈: (以图C为例)

生1:我是把上面的两个方格剪下, 分别放在中间一行的左右两边, 就是2个6, 所以有12个方格.

生2:我是把底下一行边上的两个方格剪下, 分别放在最上面一行的左右两边, 就是4个3, 说明有12个方格.

生3:我的想法不一样, 我是从中间把方格图剪开, 然后把右边一部分方格倒过来放在左边的顶上, 就是3个4, 也就是12个方格.

(2) 拓展应用

画图表示4×6的含义.

生1:我画了4辆坦克, 每辆坦克6个轮子.

生2:我画了4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手里拿着6个气球.

生3:我画了6棵树, 每棵树上画了4个红苹果.

……

师:你能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吗?一名同学提问题, 请其余的同学解答.

生1:图上有4辆坦克, 每辆坦克有6个轮子, 一共有几个轮子?

生2:节日到了, 丁丁、东东、小红和小明每人手里拿着6个气球, 去教室装扮学习园地, 他们一共拿了几个气球?

师:这幅坦克图, 老师再改一改,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把其中的一辆坦克的轮子涂上颜色)

生1:一辆绿色的坦克有几个轮子?

生2:三辆灰色的坦克有几个轮子?

生3:我发现绿色的坦克轮子数少, 只有一个6, 灰色坦克的轮子数多, 有3个6.

生4:我知道了, 灰色坦克的轮子数是绿色坦克轮子数的3倍.

师:你们也把自己的图画变一变, 互相讨论一下,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 交流、内化.

二、教学后的思考

本课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得愉快、轻松, 教师教得主动, 学习效果非常好, 为此, 我们感到非常有必要对这节课进行思考.经过大家的讨论, 我们认为本课之所以取了成功, 取决于对学生的把握、教材的理解, 现阐述如下:

1. 比比、说说, 化新为旧是高招

学习离不开旧知识, 而比较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6的乘法口诀”教学一开始, 我们就直接让学生尝试编写6的乘法口诀, 虽然要求好像比较高, 但是学生利用前面2~5乘法口诀编写的经验, 完全体会到口诀的外在形式 (三个数字组成等) 和内在的内容 (表示几个6的和是几) .因此, 学生利用已有体验的积累, 完成了6的口诀的编写.《小学教学简论》中也提出:“当所要教的新知识有旧知识可以用来进行迁移时, 则不需要用学具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我们要说, 当所要教的新知识, 已有一定的体验和累积时, 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

事实上, 在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新学知识与旧知识的过程, 就是学生主动性充分体现的过程, 就是学生积极搜索、链接、抛锚的心理过程, 就是学生自我不断丰富内心体验的过程, 因此学生会不自觉地说道:“有五句口诀已经学过了, 只要背熟最后一句六六三十六就可以了.”如此这般, 学生不仅学得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学习, 这才是教学的高要求.

2. 比比、画画, 概念具体化是绝招

大家知道概念的获得并不取决于学生是否会背诵概念, 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将概念具体化, 能否借助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应用, 直至构造.在本课教学中精心安排了具有趣味性、活动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练习:

(1) 剪剪算算.

(2) 用图画表示4×6的意义.

在剪剪算算的教学中, 学生能够将一眼看后不是“几个6”的图, 通过移动, 将它转化为标准的“几个6”的学习材料, 可谓高;在用图画表示4×6的意义中, 有名学生很快画了四辆坦克, 每辆坦克上画了六个轮子.另外最重要的是剪剪算算与用图画表示4×6的意义是教学安排中的两个环节, 它们是一个整体, 前者为后者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后者为前者的学习作出了“内心”的表白, 即学习效果的自然流露.

3. 想想、说说, 语言内化是妙招

心理学认为, 用简明的词语来表述复杂的事物或记载分析的成果, 有助于简缩思维过程和不断的抽象、概括.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学生语言内化的过程既是知识的内化过程, 也是思维的提升过程.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重要的环节对低年级小朋友而言只由教师或某一同学说一次是不够的, 这是因为学生间有差异, 或没有听见、或没有完全领会的现象肯定存在.上述片段, 当“6的乘法口诀”理解的方法得出后,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比比、画画向语言的内化迁移, 从而加深了“6的乘法口诀”的体验, 巩固了口诀的本质,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 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本质抽象的能力.

当然, 在解释4×6的意义中, 乘法意义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的同时, 还涉及乘除和倍等不同的概念, 可见, 学生在画画这个动手、动脑的趣味性活动中, 深刻地体验到了知识间的联系, 在新知识被同化和吸收的同时, 也创造了“新的知识”, 学生成为了自我构建知识的主体.

奥苏泊尔在他的《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中写道:“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让学生带着对旧知识的体验进入课堂, 带动新旧知识的迁移, 让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 让学生带着新知自我对照现实, 主动转化, 掌握“活的概念”, 让学生有足够体验, 这样精彩课堂就离我们不远了, 因为我们掌握了精彩课堂的金钥匙———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4.

[2]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篇4:关于乘法口诀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 乘法口诀 以学定教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49

因参加优质课比赛,所以选择了经典课题——“7的乘法口诀”。我选择课题后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翻阅教辅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教师对“乘法口诀”的教学思路大多都是“创设情境——看图列式——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这样的教学思路与流程,虽然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掌握和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却又想不出来,心里很迷茫。于是我写了个初稿后进行试教,整节课学生配合得非常默契,问到哪儿都能给出标准的答案,仿佛演练过一样。

教参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这样描述的:经历编写口诀的过程并熟记口诀。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出口诀了,教学重点还要确立为编制口诀吗?我思考后豁然开朗:“问题的症结出现在研究方向上,试教偏重研究教材,忽略了研究学生。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口诀,那么在教学中就不再让学生自主地去编写口诀,而是把关注点引到对口诀本身所包含的内涵意义及特征发现上,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于是我改进教案,进行第二次试教。

教学片断: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试着自己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并解释验证自己的口诀”,课始学生展示预习作业)

生1:我是画图(略)编口诀的。

师:这样画图,能形象直观地看出口诀的意思。那在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心得?

生1:画图时,发现数大时有点麻烦,所以我就画竖线来表示,这样能快一点。

生2:画图太麻烦了,我是用加法计算(如右图)的,几个7就几个7相加!

生3我是根据上一个结果再加7,这样计算更加方便、简单,所以下面一句口诀比上面一句口诀多7。

师:如果忘了五七是多少,怎么办?

生3:用四七二十八再加7,即28+7=35。

生4:

……

反思与总结:

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不由自主地习惯于对知识本身的思考,而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现状、会怎样学等方面则较少思考。

1.改变备课习惯,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生长点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许多学生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后,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试编7的乘法口诀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解释、验证自己编写的口诀,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思路与方法,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乘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学生经历每次加7的过程,既感知了這些得数的特点,为自己编乘法口诀做了充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目标。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如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自己画图列式研究口诀的含义、集体共享研究结果等,从而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味是那样的浓郁,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

总之,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5: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2、3、4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感知,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先谈谈做得好的地方。

1、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一步一个脚印,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较好。特别是2、3的口诀,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下来了。

2、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兴趣高,学习的效果好。在情境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有关的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亲身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理解非常好,印象很深刻,也有利于记忆。

3、能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进行调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础题又有开放题,特别是“填一填”的设计很好,放开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活学活用。

5、对口令的游戏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很扎实这既是一个优点,但同时也是存在着不足的地方。由于太过扎实,有很多地方显得老师包得太多,放手不够,例题的呈现形式也显得过于单一,在设计时可放得更开一些。如3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可以改为先用课件出示3棵幼苗,接着再出示3棵,最后再出示3棵,让学生说说刚才的过程,并试着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4的乘法算式,并编出4的乘法口诀。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从扶到放,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本节课还有一个很不足的地方就是教师的语言不是很规范。如不应该说几个几,而应说成几个几相加,板书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这都是不严谨的表现,以后钻研教材应更细致一些,多和其他老师商讨,数学老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严谨。

3、问题的提出应准确,严谨,不能太琐碎。教师对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的有效思考,不能太繁琐。如我在教学时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3的乘法口诀里,每两句相邻的口诀之间相差多少呀?”这就显得不准确,指向不清楚,因而学生的回答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在提完第一个问题,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口误,因而接下来我改正了自己的提问:“4的乘法口诀里,每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得数相差多少呀?”这样一问,指向就清楚多了。但在说得数两个字时声音不突出,语速又较快,因而部分学生可能还是没听清是什么,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在提问时应有意识的突出关键的字眼。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2、3、4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感知,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先谈谈做得好的地方。

1、教学设计层次清楚,一步一个脚印,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落到了实处,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较好。特别是2、3的口诀,一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背下来了。

2、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兴趣高,学习的效果好。在情境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有关的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亲身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理解非常好,印象很深刻,也有利于记忆。

3、能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进行调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既有基础题又有开放题,特别是“填一填”的设计很好,放开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活学活用。

5、对口令的游戏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教学2、3、4、6的乘法口诀时,因为有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没有对编乘法口诀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再对照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对口诀进行解释,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采取提问、对口令等形式进行记忆。

学生学习的`效果不错。我没有按书上的图片进行教学,而是举了个:我们每人都有2只手的例子。课堂上学生学的十分到位。最后让学生自学例2、例3的情境图巩固加深理解,效果很好。因为对乘法意义教学比较到位,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又比较注重学生对图、口诀、算式的理解,既对几个几相加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时所遇到的阻力很小,学生对“有两组同学,第一组有5人,第二组有4人,一共多少人?”和“有两组同学,第一组有5人,第二组有5人,一共多少人?”能够准确在进行列式。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关于乘法计算和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关键。只有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明确深层次的认识,乘法口诀中积的推导,乘法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才能迎刃而解。教学时,不光要让学生知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更要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理解加数中加数和相同轨数的个数与乘法中因数的关系。采用改写算式(加法改乘法、乘法改加法)、看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摆图开写算式、自编应用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其次,注重课堂的调控。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我把教师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放手让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这样,因为教师讲解的是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听得也比较专心,而竞赛、互助等形式又使已经会背口诀的学生觉得自己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不会背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激励下也能迅速提高。

第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教学中,注重实际的操作,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再如,像口诀“五四二十”,“二五得十”我也允许这样的说法出现,因为我们只是习惯上说“四五二十”,这两种说法并没有对错之分。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说法,提示他们我们的习惯说法是后者。教师做到了尊重学生,学生才能觉得这不是教师强加给自己的,对于年龄处于第一逆反期的学生来说,会更利于他们接受,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发散。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课后“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我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铺垫。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我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得,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练习反馈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教学2、3、4、的乘法口诀时,在教学中我没有对编乘法口诀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再对照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对口诀进行解释,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采取提问、对口令等形式进行记忆。通过教学我体会到关于乘法计算和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关键。只有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明确深层次的认识,乘法口诀中积的推导,乘法应用题的正确解答才能迎刃而解。教学时,不光要让学生知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乘法算,更要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理解加数中加数和相同轨数的个数与乘法中因数的关系。采用改写算式(加法改乘法、乘法改加法)、看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摆图开写算式、自编应用题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学生对于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没有感到困难,然后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来记背乘法口诀,教师和学生一起边拍手边背乘法口诀,孩子们都非常快乐,我也非常高兴,而且我会不断变换拍手的节奏,这样孩子们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和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有时候我会读口诀的前半句,孩子们对口诀的后半句,或者是男生读口诀的前半句,女生读口诀的后半句,或一二组读口诀的前半句,女生读口诀的后半句,老师用手势进行指挥,教室里犹如进行二声部的大合唱。

或者是进行小组接龙,让每个孩子一人说一句口诀,对于说的比较慢的孩子教师进行特别的关注。形势不断变换,使孩子们的在背诵口诀的过程中没有感到枯燥乏味。在后面的计算中学生有的不能很熟练的应用口诀来进行计算,特别是像×5=15这样类型的题有更多的学生感到困难,从而使我体会到需要更加熟练口诀的背诵,还要使学生建立很快的反应机制,只要看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立刻想到用哪句乘法口诀。

学生在学习初期,有很多同学对于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辨认不清,教师要加以强调和区别,以免学生出错。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关于2、3、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因为这九句口诀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想象,教材中只安排了一课时的新课教学,例2、例3是两幅非常不错的情景图。例2出示了幼苗的两片子叶,引导出2的乘法算式及口诀。因为对子叶我稍作了解释,所以学生对例3的情境图没有很好的理解,有的同学竟数起了叶片,我马上引导,才有所扭转。不过在这堂课中,我太面面俱到,几乎每一句口诀我都是一样的教学,通过情景图我先让学生说出几个几,然后说出乘法算式,再板书口诀,让学生读一读。我象是完成任务一样的教完了口诀,形式太单一,没有激情,对学生鼓励性语言不够,因此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发现这堂课上的没有象备课时那样有条理。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作以下的调整:

1、要重点教学2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自学3的乘法口诀,小组合作学习4的乘法口诀,书上填充完整。

2、探索口诀间的规律时,尽量让学生仔细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发现每个数的口诀相邻两口诀间的关系。例如4的乘法口诀,学生能说出下一句的积比上一句的积多4。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品尝成功的喜悦。

3、练习题的设计以教材为主,运用不同的手段,对习题进行加工,使学生得到多种形式的练习。练习设计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关于2、3、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因为这九句口诀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想象,教材中只安排了一课时的新课教学,例2、例3是两幅非常不错的情景图。例2出示了幼苗的两片子叶,引导出2的乘法算式及口诀。因为对子叶我稍作了解释,所以学生对例3的情境图没有很好的理解,有的同学竟数起了叶片,我马上引导,才有所扭转。不过在这堂课中,我太面面俱到,几乎每一句口诀我都是一样的教学,通过情景图我先让学生说出几个几,然后说出乘法算式,再板书口诀,让学生读一读。我象是完成任务一样的教完了口诀,形式太单一,没有激情,对学生鼓励性语言不够,因此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发现这堂课上的没有象备课时那样有条理。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作以下的调整:

1、要重点教学2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自学3的乘法口诀,小组合作学习4的乘法口诀,书上填充完整。

2、探索口诀间的规律时,尽量让学生仔细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发现每个数的口诀相邻两口诀间的关系。例如4的乘法口诀,学生能说出下一句的积比上一句的积多4。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品尝成功的喜悦。

3、练习题的设计以教材为主,运用不同的手段,对习题进行加工,使学生得到多种形式的练习。练习设计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2、3、4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节课从教学环节预设、教案编写及课堂组织等方方面面,都给我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收获很多,有教学思路得到展现的成功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的反思。

这节课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如果课后学生能掌握编口诀的方法,那对后续的许多口诀学习,师生都能做到“一劳永逸”,否则就将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潭之中,学生知口诀而不知应用,既达不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目标,又将在乏味的背诵中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难点,我在整节课的施教中,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乐学”一指导思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避免了乘法口诀课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

在课的开始,课堂上,我注重提高和增添学习兴趣,新授2、3、4的前两句乘法口诀,以乒乓球拍为例,从实物出发,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讲解怎样编口诀。后3句口诀的编写,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发生的全过程。事实上学生有了前面一系列活动的积累,老师只要在关键处加以点拨,他们个个都能享受到自编口诀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对口诀总结后,我马上出示了一组判断题,将各种错误口诀加以指正,使学生在口诀应用之前就将各种常见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很难保持,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还需不断的增添兴趣,特别是在应用练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可能因为数学习题的呆板而停顿。为此我运用了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对口令、生活中的数等,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层递进,又很生活化,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了口诀,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新课展开阶段,忽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只是简单的用例题中的乒乓球拍去写乘法算式,结果学生在自编口诀阶段,对给出的更抽象的“点子图”,根本就没有兴趣去摆一摆,分发给学生的点子图也就成为了摆设。如果课前能设计摆小棒的活动,拼出小棒组成的简易图形,,这样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背口诀的遗忘率就会更低。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应注重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只有让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活跃他们的思维,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应时时警醒之处。

学生在识、记、背口诀的时候,经常在读乘法算式时用乘法口诀去表达,说明对这两个知识点区别不到位,根源在于教学中没有复习一下新知识发生的背景。如果编口诀前能回顾一下乘法的意义,强调加法和乘法的联系,学生这一类的错误就能得到控制。因此在后续编制口诀时,还需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教完《2、3、4的乘法口诀》,我有许多感慨。数学教学充满学问充满魅力,老师只有做有心人,不断钻研,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数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1、注重情境导入,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2、师生角色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

3、及时给予评价,感受成功喜悦。在本课学习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些有探索知识的任务,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后后,教师满腔热情给予肯定、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篇6:3的乘法口诀教学课件

这节课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如果课后学生能掌握编口诀的方法,那对后续的许多口诀学习,师生都能做到“一劳永逸”,否则就将陷入死记硬背的泥潭之中,学生知口诀而不知应用,既达不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目标,又将在乏味的背诵中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难点,我在整节课的施教中,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乐学”一指导思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避免了乘法口诀课成为单纯结论的教学。

在课的开始,课堂上,我注重提高和增添学习兴趣,新授2、3、4的前两句乘法口诀,以乒乓球拍为例,从实物出发,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并讲解怎样编口诀。后3句口诀的编写,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发生的全过程。事实上学生有了前面一系列活动的积累,老师只要在关键处加以点拨,他们个个都能享受到自编口诀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对口诀总结后,我马上出示了一组判断题,将各种错误口诀加以指正,使学生在口诀应用之前就将各种常见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很难保持,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还需不断的增添兴趣,特别是在应用练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可能因为数学习题的呆板而停顿。为此我运用了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对口令、生活中的数等,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层递进,又很生活化,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了口诀,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新课展开阶段,忽略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只是简单的用例题中的乒乓球拍去写乘法算式,结果学生在自编口诀阶段,对给出的更抽象的“点子图”,根本就没有兴趣去摆一摆,分发给学生的点子图也就成为了摆设。如果课前能设计摆小棒的活动,拼出小棒组成的简易图形,,这样学生对口诀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背口诀的遗忘率就会更低。实践出真知,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应注重培养观察操作能力,只有让学生动手动脑,才能活跃他们的思维,这也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应时时警醒之处。

学生在识、记、背口诀的时候,经常在读乘法算式时用乘法口诀去表达,说明对这两个知识点区别不到位,根源在于教学中没有复习一下新知识发生的背景。如果编口诀前能回顾一下乘法的意义,强调加法和乘法的联系,学生这一类的错误就能得到控制。因此在后续编制口诀时,还需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篇7:2、.3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经历编制2、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2、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熟记2、3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2、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记2、3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

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教学难点:

理解、明确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游戏活动的图片和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

1、“开火车”对口诀

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教师适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导语:今天我就和大家一同来学习新的乘法口诀。(板书:乘法口诀)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2的乘法口诀

(1)、(电脑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天气渐渐暖和了。二(1)班种植小组的同学开始了繁忙的播种。今年,他们打算在自己的实验田里种向日葵。自从他们把种子埋到地里以后,小红和小刚天天都来实验田观察,有时还浇浇水,松松土。这一天,他们俩又来到了实验田,刚到田边,小刚就兴奋地说:“我们种的向日葵发芽啦!”小红一边蹲下仔细观察一边说:“是啊!你看,一棵幼苗上张开两片子叶。”“小刚,我来考考你”小红对小刚说,“一棵幼苗上张开两片子叶是几个2?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吗?”同学们,你能帮帮小刚吗?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让学生轻松进入情境。从美丽的情景图和主人公小红、小刚的对话中,发现信息和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2)、一棵幼苗上张开两片子叶是1个2,1个2用乘法算式表示是2×1或1×2。因为,1个2是2,所以2×1=2,1×2=2。我们编出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3)、两颗幼苗上张开几片子叶?(4片)

是几个2?(是2个2)

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2×2=4)

谁能试着编出这句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板书:二二得四)

(4)、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不仅独立解决问题,还编出了乘法口诀。你们编出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2)有几句?(两句)

能很快记熟吗?

同桌相互读一读。

(5)、开火车说口诀和算式。

2、学习3的乘法口诀(电脑课件显示情景图)

(1)、过了几天,燕子妈妈和小燕子飞到了二(1)班种植小组的实验田上。燕子妈妈对小燕子说:“你看,向日葵长高啦!”这时,小燕子正兴致勃勃地数着向日葵的棵数。“每行3课。”

(2)、同学们,“每行3课”是什么意思?(1行种3棵向日葵)

表示几个三?(表示1个3)1个3 是几?(1个3是3)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3×1=3,1×3=3)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一三得三)

(3)、小燕子继续数:2行是多少棵?表示几个3?3行是多少棵?又表示几个3?请同学们帮小燕子列出乘法算式算一算,并编出乘法口诀,好吗?

(4)、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小组小组活动,讨论问题编口诀。(5)、小组汇报,集体交流。3×1=3,1×3=3

一三得三 3×2=6,2×3=6

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

(6)、大家刚才编出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3)数一数,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自己小声读一读。

3、小组内互记2、3的乘法口诀。对口令记口诀。(要求:对口令的形式熟悉2-3的每一句口诀,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的组合,要多给学生参与和练习的机会。)

三、活动体验,巩固练习。

1、“摘苹果”游戏:

同学们,2、3的乘法口诀都学会了吗?刚才图里的小刚和小燕子也学会了。我发现今天大家学得都很积极努力,我想奖励一下大家。接下来我们就来放松一下做个“摘苹果”的游戏,谁成功摘到苹果,就把苹果奖励给谁,好吗?(出示苹果图)

但是想得到苹果是有要求的:必须正确计算出苹果上的乘法算式的得数,而且说对所用的口诀。你们有信心吗?

开始“摘苹果”的游戏。

2、“闯三关”活动:

刚才,大家有的得到苹果了,但还有许多同学没得到,不过没关系,我这还有一些苹果,接下来大家一同到数学游乐园里去做闯关游戏,谁顺利在每一关内获胜,就奖励给谁苹果,好吗?

(课件展示数学游乐园)

指导学生随着课件展示的游乐园闯关题一起在练习中巩固所学。(1)、说口诀。(2)、说算式。(3)、用口诀。

3、“找朋友”活动。(把乘法口诀分成两半,先发给部分同学前一半,站成一排,然后再发另一半去找朋友,两两结对为朋友后,说出为什么,两人领大家读记口诀)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以最后一个找朋友的活动结束本节课,同时在卡片“3×4、4×

4、三四、四四”找不到朋友的情境下,质疑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为下一节课学习“4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2×1=2 1×2=2

一二得二 2 2×2=4

二二得四 乘 法3×1=3 1×3=3

一三得三 口3×2=6 诀 3 2×3=6

二三得六

3×3=9

篇8:《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与同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磁性黑板、三角形纸片、印好题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动画片吗?(绝大部分学生说看过)你们想得到蓝猫的贴画吗?(生说:想)要想得到蓝猫的贴画,这一节课我们小组与小组同学之间要展开比赛,看看哪些小组的同学合作得好,肯动脑筋,能够解决蓝猫给我们带来的问题。表现好的一次就能为你们小组赢得7张蓝猫小贴画,最后我们要统计看哪一小组得到的贴画多,哪一小组就是优胜小组,你们可要好好表现。

1.投影出示下列题目,指名口答。

(1)3个4相加是多少?

加法算式是______,乘法算式是______或______。

(2)4个5相加是多少?

加法算式是_,乘法算式是_或_。

(3)5个6相加是多少?

加法算式是_,乘法算式是_或_。

奖励给表现好的小组同学7张蓝猫小贴画,同时鼓励没得到的小组同学,赶快争取。

2.磁性黑板出示已搭好的1只小帆船。师问: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你们也能用三角形摆一只这样的小船吗?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内的6个同学每人摆1只小船再加上磁性黑板上的1只刚好是7只小船。

3.看了小组内同学摆的这些小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研究问题:摆一只小船你用了几个三角形?(板书:小船只数1,三角形的个数7)如果摆2只小船、3只小船、4只小船……7只小船各需多少个三角形呢?请你填在表格里。填写有困难的同学可看组内同学摆的6只小船再加上磁性黑板上的1史小船。指名一生板演。

4.指名汇报,同时检查板演。

5.提问:“21”你是怎样算出来的?指答:(1)7+7+7=21。还有哪些同学和他算法不一样的?指答:(2)14+7=21。除了上述两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指答:(3)3个7是21。总结奖励给表现好的小组“贴画”,激发得的贴画少的小组要加油。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1.提问:一只小船用了7个三角形,是几个儿呢?(板书:1个7)2只小船用了14个三角形,是几个7呢?……(板书:2个7,3个7……7个7)

1个7是几?乘法算式怎么写呢?(板书:7×1=7)谁能编出一句口诀?(板书:一七得七)

2.师问: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自己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

有困难的可以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再相互说一说,然后再自己写出算式,编出口诀。指名一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指导纠正。

3.小组内同学互相检查填写情况,并推选出小组完成内填写“好的”(正确率高的、书写认真的)张贴到黑板上去。

4.检查评价,奖励给小组完成好的同学蓝猫贴画。5.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1)认真读口诀,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指答)

(2)小组讨论:哪几句口诀比较难记?你用什么办法来记?然后全班交流。(例如,“四七”是多少可以利用三七二十一再加七”或“五七三十五再减七”得出。)

(3)练习记口诀。读口诀、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师生对口令、小组与小组之间对口令、小组内互相检查口诀的情况。

(4)师问:如果你一时忘了“五七”是多少?这时你能有什么办法吗?(小组内相互讨论后再指答)

可能有的同学会用5个7相加得35,还有的可能用4个7是28再加1个7或用6个7是42再减I个7得出。

总结,奖励给表现好的小组同学蓝猫贴画。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时指答这道算式你用了哪句口诀?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每组上下三题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观察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共同游戏:师说一句关于7的口诀,生再根据这句口诀说两道乘法算式。小组同学之间再做这样的游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游戏抽大奖:把第4题的算式全写在做成几种水果式样的卡片上,请学生上来抽,并把上面算式的得数算出来,算对的就中奖,就可以把卡片拿走。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生独立完成。

(2)集体校对时问:你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你有哪些收获呢?(指名说)课后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说给爸爸妈妈听。

2.统计小组得蓝猫贴画情况:评出优胜小组。你能知道每一小组各得了多少张蓝猫的贴画吗?你能用这堂课学到的本领一下子就算出每一个小组各得了多少张蓝猫的贴画吗?第一个小组得了几个7,是多少张呢?第二个小组得了几个7,又是多少张呢?

3.自我评价: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满意吗?如果老师给你3颗星,你认为你自己能得儿颗星呢?(说说看,为什么呢)

五、作业

篇9:《5的乘法口诀》教学思考

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我把重点放在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让学生体验口诀的来源及意义。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难点则是放在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在教学中采取用独立完成的形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自己编余下的口诀。在这整个环节中,我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而不是由我传授给他们。目的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让学生来展现自己的本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虽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还是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记忆口诀和巩固口诀这两个环节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让学生谈发现,接着说明口诀是根据算式编写的,所以口诀也具有这些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规律快速地记住口诀,最后指名背口诀,并说说小窍门。还采用比较传统的教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等,还运用开火车、对口令等形式来巩固口诀。各环节的设计有梯度,学生记忆效果比较好。

为了使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有更好的理解,在练习设计中注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氛围,并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我作为一个引导者,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明确、具体;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问题情境创设上,注意增加学生的原动力;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注意自身的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按行政区域划分全国下一篇:企业工会总结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