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化危机看生物制药工程

2024-04-15

从生化危机看生物制药工程(通用10篇)

篇1:从生化危机看生物制药工程

从生化危机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

摘要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但一旦被战争狂人利用,也会毁灭人类。随着科学的发展生物化学领域里的突破,通过生物技术制药对细胞与病毒的繁衍与变异。或许电影中生化危机里的场面在战争中将现实。生化武器和生化病毒有什么样的影响?它的发展有如何呢? 名词 生化武器 生化危机 发展趋势 传播手段

正文 生化武器(Biochemical Weapon)旧称细菌武器。是指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仍然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生化武器是利用生物或化学制剂达到杀伤敌人的武器,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发展历程

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

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20世纪初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

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日军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霍乱弧菌、落基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洒装置。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岛上用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模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以测试其致病作用。

70年代末

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毒素。剂型除液体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导弹发射生物弹头。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美国的生物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80年代以后

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种类 神经性毒剂

这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剧毒有机磷酸酯类毒剂,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V类神经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糜烂性毒剂

这是能引起皮肤起泡糜烂的一类毒剂,让人缓慢痛苦地腐烂死去,没有特效药,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窒息性毒剂

这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全身中毒性

这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氢等。氢氰酸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迅速死亡。刺激性毒剂

这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失能性毒剂 这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该毒剂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

传播途径 空气

最令人感到恐慌的是通过空气 城市供水系统 流程如下:

水源→主要管道→分支→家庭用水→人体 食物供应 流程如下:

土地→粮食→各种食物→人体 电影里的t病毒

是一种新型的RNA病毒,是以早期发现的始祖病毒为基础产生的变异体。强化了重新组合生物遗传因子的特性,以开发生物兵器为目的而诞生的恶魔产品。但是一部分的人类无法适应它的突变性而成为恐怖的丧尸。而且它所造成的二次感染竟产生了各种生物的变异。那么T病毒是怎样的病毒?

我们并没看到感染T病毒的生物发生细胞大量溶解会引起的生命力衰竭,实际上开发出的生物兵器状态颇稳定,丧尸也比正常人拥有更好的体力。如果是烈性病毒感染,虽说进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损失,但由于病毒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因此对生物的破坏速度也会越来越快,直至生物代谢速度赶不上而最终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可以排除烈性病毒。

那么T病毒是温和病毒。它会与宿主共生。

电影里的g病毒

G病毒在研究T病毒时所产生的另一种恐怖的病毒。它除了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因子以外,还会使受感染的生物在基因水平进化、变异,甚至能遗传给子孙后代,更为可怕的是,它拥有可以使死去的复活的能力。是完全凌驾于T病毒之上的又一个恶魔产物。G病毒是把万年的进化历程短缩为一阵,按照物种从低级往高级的进化规律来看,初级的G生物只具备蛮力而不具备智商,在游戏中G只进化到第五形态,最终形态是什么样还不知道。G病毒是在T病毒感染体基因暴露下强行植入NEMESIS病毒而产生变异的,但这种自然情况很少,所以浣熊市也不会有那么多,但这被威廉成功研究出来了,直接有这药就可以变…但好像根本人就是容器!成熟后的g会杀死宿主,能力为加速进化.而T的大Boss基本都是培养的,而G是自然进化,而且由于进化中受到多次重创,所以不知道是否是进化错误,被G攻击的生物不会变丧尸.只能对对方植入G幼体,,且在无血缘关系的人类不能完美生长,不过T所创造的暴君是百万人中才有一个适合的,T-V更不用说了阿莱克西亚搞了很多年也没真正成功,而G则是不能随便找个人扎一针就能变成BOSS级人物,目前来说,没有一个人能像威廉这样勉强融合G病毒。目从适应性来说G是完美的,从传播角度来说T比G更恐怖。

结束语

生化武器和细菌武器进行的特殊作战,战给战争所在地区的无辜百姓造成的持续性伤害是非常严重而深远的的,不必比核武器差多少。如同虐待,杀害战俘,屠杀占领区人民一样,也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行为。美国和二战时期,德国,日本都研制,进行过细菌生化战。二战结束后,美国自然保留着生化武器研究机构,甚至保持和日本在这方面的资源共享,沟通交流。美国入侵伊拉克时,借口也是伊国拥有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说,国际上对生化,细菌战大多比较敏感和反对。我们更应该呼吁和平爱护人类,反对生化战争,更反对一切的战争

篇2:从生化危机看生物制药工程

对丰田来说,这是一场公共关系的噩梦,因为长久以来,丰田品牌一直是品质和可靠性的代名词。再也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危机管理了,到目前为止,丰田已为此付出20亿美元的召回费用,公司股价自2010年1月21日(当天丰田宣布因油门踏板问题实施召回)以来下跌17%,而这些仅是丰田最后要承担的巨额损失的首付款而已。召回规模肯定会扩大,将包括在日本生产的汽车;丰田已面临多起法律诉讼,未来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才能解决;而闲置的工厂和空荡荡的汽车专卖店展示区同样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丰田的反应如此迟钝笨拙倒也不足为奇,因为在日本,危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未发展起来。过去二十年来,我根本想不出来有哪家日本企业在危机管理上做得不错。每家公司的反应都差不多,一开始反应迟钝,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产品召回上拖拖拉拉,就所存在问题与公众的沟通少得可怜,对因产品问题而遭受影响的消费者漠不关心。无论是爆炸的电视机、易燃的家用电器、变质的牛奶和错误的标签内容,这些企业一次又一次地欺骗消费者,逃避其应负的责任,直到问题越来越多,证据确凿,它们才姗姗来迟,承认问题的存在。这种漠视消费者的做法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为日本在产品责任诉讼方面的赔偿额度较低,有时甚至没有。

在这方面,唯一的例外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毒血事件”。当时日本制药企业长期将受到污染的血液制剂卖给血友病患者,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患上艾滋病。日本政府明知问题存在,却没有采取措施制止这场本可避免的公共卫生悲剧的发生。在抵赖多年后,日本现任财相、当时的厚生大臣菅直人(Naoto Kan)在1994年公开相关文档,显示政府当时允许制药企业继续销售受污染的血液制剂,以免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那些销售无污染的血液制剂的外国公司。菅直人的这一做法为相对慷慨的赔偿方案奠定了基础,并促使那些制药企业的高管向受害者磕头忏悔。

不过,一般来说,日本将制造商的利益置于消费者的安全之上。

日本企业往往试图掩盖或捏造事实,负责与媒体和大众打交道的人往往无法获取应有的信息。机制的缺失导致企业高管层无法迅速获取精准的信息,进而影响其反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管理层在面对媒体质询时准备不足,因此会给人一种推诿搪塞和冷漠无情的印像。

日本人在危机管理方面的劣势也有其文化因素。这个国家一直以其产品的精良做工和一流品质为傲,在产品出现缺陷时羞于承认,从而导致更难披露信息和承担责任。像丰田这样的知名企业尤其如此,因为认错就意味着公司的颜面尽失,损失巨大;汽车的质量问题应该发生在其他公司身上,而不是丰田公司。丰田正在经历的公关灾难表明,其毫无危机管理的准备,处于一个多么尴尬的境地。此外,在日本,员工形像与公司形像紧紧拴在一起,因此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超过了其对消费者利益的关注。

Bloomberg

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上周五在日本出席一个记者招待会时低头鞠躬。

日本企业还有一种服从上级的文化,导致下层员工很难质疑上级的举动,很难把存在的问题如实告知上级。注重一致意见和集体利益的团队精神既是一笔财富,也令人们难以挑战业已做出的决定和计划。这种文化倾向在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但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尤为突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危机规避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这次的危机为丰田改革企业文化和提高品质管控提供了一个契机,实施途径包括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建立信息双向沟通和反馈机制、通过任命外部独立董事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以及将风险管理从事后转向事前等。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未晚。然而,这意味着企业要挣脱陈腐文化的桎梏,向消费者提供超预期的优秀售后服务和客户关怀;但目前的迹象显示,丰田已不再是半个世纪前横扫全球市场的那个灵活多变的公司了。

2009年中,丰田章男开始执掌丰田公司,当时未能对公司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产能过剩、过于依赖美国市场,如何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确立市场地位等。此后的一系列成功,尤其是丰田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汽车,也许让这家汽车巨头有点洋洋得意,失去了令丰田从70年代起开始腾飞的那种优势,即始终在燃油经济性和质量可靠性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重拾这一优势并对公司重新定位以进入新兴市场,这必将成为丰田的一种艰难转型。

日本企业与政府共存共荣的关系是实现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但好汉不提当年勇,日本自90年代“失去的十年”(Lost Decade of the 1990s)后,现在已进入第三个十年期,但经济依然低迷,人们不禁质疑企业与政府的那种关系是否还有效果。

2009年,长期执政且较为保守的自民党(Liberal Democratic Party)在选举中下台,取而代之的日本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 of Japan)对官商勾结的社会现象发起冲击。日本公众希望看到政府对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有全新的思考,如日益加大的贫富分化、高贫困率(超过15%)、年轻人失业和不稳定就业问题,以及因缺乏鼓励组建家庭的良好政策环境所导致的低生育率等问题。然而,日本民主党渐渐失去斗志,陷入金钱丑闻难以自拔,让人不禁联想起自民党执政期间同样腐败的时代。日本民众要求首相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促使政府更加公开透明和尽职尽责,这种要求也延伸到企业身上。

日本航空公司(Japan Airlines)申请破产保护、日本公债占GDP的比重达到200%、与美国盟友之间酝酿的纠纷、日本相扑大满贯冠军蒙古人阿龙涉嫌比赛舞弊宣布退役,这些事情都为日本的2010年笼罩上一层阴影,而丰田丑闻又给其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日本的国民自信心长久以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但丰田这样的成功企业尚能给他们带来一丝慰藉。没有哪家企业能像丰田那样代表日本制造能力的巅峰,正因如此,丰田遭遇的危机给日本人带来沉重的意外打击。

美国人以前常说:对通用汽车有好处的事,对美国也有好处;对美国有好处的事,对通用汽车也有好处。这句话彰显出美国汽车文化的主流地位,以及公众和私人利益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丰田在美国有很多工厂、员工、供应商和汽车代理商,因此在丰田质量安全问题上,美日有着共同利益所在,丰田重回正轨对双方都有好处。

日本媒体对丰田危机的报导极尽简约之能事。丰田在本土的危机公关能力似乎比在美国更强大,日本媒体和政府对此事的态度也更为谨小慎微。不过,2010年2月5日,说话一向直言不讳的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前原诚司(Seiji Maehara)点名指出,丰田公司曾否认存在质量问题,因此他认为该公司对消费者投诉的敏感度不够;但与美国方面不同的是,他没有授权发起对丰田产品安全隐患的调查。

同一天,丰田章男终于召开新闻发布会,这距离丰田公司因油门踏板安全问题在美国发出召回公告已有两周时间。丰田章男试图做一些补救工作,为此事给全球消费者带来的不便致以歉意。然而,公司将刹车问题归因于消费者对ABS电子刹车系统使用感受的不当理解;自2010年1月起,公司已解决了相关软件问题,让ABS刹车系统的反应更加快速。

这场新闻发布会并不成功,既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安抚,也未能缓和计划于2010年2月10日周三在美国举行的听证会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很明显,丰田公司试图避免在日本本土对其产品展开安全召回,正在游说政府通过一个自愿修复计划,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成本支出。丰田仍坚称其产品没有缺陷,只有软件方面的小毛病,这种空谈对重筑消费者信心毫无裨益。普锐斯是丰田汽车销量的重要支柱,而人们对其刹车系统以及其他一些安全缺陷的疑虑依然没有消失。

起初,安全缺陷仅被视为在美国生产的丰田汽车所存在的问题;但现在,因设计缺陷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扩展到日本本土,引起人们对丰田著名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理念的质疑。如果这次的问题不是发生在美国而是在日本,我们很怀疑丰田公司是否会在本土发出召回公告。但现在,由于国际媒体对该问题的报导越来越多,日本国内媒体有了一些底气,说不定也会开始问同样的问题,尽管选择的方式可能更温和一些。

虽然丰田正试图挽回恶劣影响,但该公司乃至“日本制造”这一金字招牌都可能受到很大冲击。近年来,日本产品已有不少质量问题出现,未能达到全世界消费者及日本国民所预期的高质量标准,这足以引起人们的警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现象是一个国家步入衰退、风雨飘摇的征兆。

篇3:从金融危机看保险投资

一、金融危机中的保险巨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为中国保险业三巨头的中国平安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 0 0 7年起, 中国平安集团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欧洲富通集团 (Fortis) 的股票, 逐渐成为其第一大单一股东, 但是随着次贷危机和华尔街金融风暴影响的不断扩大, 中国平安对富通集团的投资逐渐缩水。2008年10月20日, 富通的股价是0.88欧元, 按此计算, 平安初始投资的238.38亿元已亏去228亿元, 亏损幅度达到95%以上, 平安首席投资官约翰·皮尔斯已经离职, 吵闹着要“出海”的中国平安, 投资富通集团终以铩羽而归收场。

世界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 I G也同样未能幸免。自2007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 美国政府已向AIG提供了15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AIG公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财务状况, 出现了近600亿美元亏损, 已成为美国上市公司迄今出现的最大单季亏损, 创历史纪录。2008年, AIG的累计亏损已达993亿美元。过去12个月以来, AIG市值已经大跌99%。2009年3月, 美国政府宣布再向AIG提供3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 以帮助其渡过目前难关, 并实现有序重组。一度徘徊在破产边缘的AIG, 目前也只能依靠政府的援助资金和集团拆分勉强度日, 昔日繁华难以为续。

二、保险投资须把握的特殊原则

1、对称性原则

对称性原则要求保险公司在业务经营中注意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对称性, 也就是说保险投资时使投资资产在期限、收益率和风险度方面与保险资金来源的相应要求匹配, 以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例如资本金、法定公积金、总准备金一般可作长期投资, 各种准备金按照各险种责任期限的长短分别加以投资运用。

2、替代性原则

替代性原则首先要求保险公司在制定投资策略时根据自身资金来源、保单的性质和期限以及保险金的给付情况对投资目标定位;其次是充分利用各种投资形式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 寻求与保险公司业务相适应的资产结构形式;最后, 在某一投资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 力求使其他目标能在既定的范围内朝最优的方向发展或者牺牲一个目标来换取另一目标的最优化。

3、分散性原则

分散性原则要求保险投资策略多元化、投资结构多样化, 尽量选择相关系数小的资产进行投资搭配, 以降低整个保险投资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首先, 保险公司在投资客体上要实现多样化, 在保险法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多项投资, 尽量分散投资风险;其次, 在投资的地域上尽可能分散, 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分散;再次, 投资资产规模尽可能分散, 投资于同一部门、行业的资金规模不能过大;最后, 适度控制保险投资的结构和比例, 即对投资于某种形式资产的最高比例限制和对某一项资产投资的最高比例限制。

4、转移性原则

转移性原则是指保险投资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将投资的风险转移给他方而降低自身的风险。最常用的风险转移方式有:一是转让, 即通过契约性的安排让合约的另一方承担一定的风险;二是担保, 如保单质押贷款、第三方保证贷款、以银行或信用机构为担保的贷款以及以不动产或动产为抵押的贷款;三是再保险或购买风险证券化的保单;四是套期保值, 保险公司通过持有一种资产来冲销所持有的另一种资产的风险, 从而达到降低自身投资风险的目的。

5、平衡性原则

平衡性原则要求保险公司投资的规模与资金来源规模大体平衡, 并保证一定的流动性, 既要防止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投机性的买空卖空交易, 增加投资的风险性, 又要避免累积大量资金不运作或少运作而承担过高的机会成本, 无法满足将来保险金赔付的需要。

三、我国保险投资的应对措施

借鉴国内外同业的经验, 参考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教训, 建议我国的保险投资在今后的操作中采取以下的措施加以应对。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目前, 涉及保险投资的规章和规定已经颁布和征求意见的有《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 (草案) 》, 对于规范保险投资, 保证资金安全, 保护保户利益, 维护社会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尚无专门针对保险投资的法律出台, 修改后的《保险法》虽说对投资渠道有所拓宽, 但是还需要完善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建设。

2、加强保险投资监管和外部审计

作为保险监管机构, 必须把握“三性”的统一与平衡, 转变监管理念, 创新监管模式。在放宽保险投资方式的同时, 保监会应审慎控制保险资金运用比例。建立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指标体系, 对保险公司定期进行资产检查,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外部审计, 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信息披露制度, 实行资金运用的分类监管, 建立》科学的投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保险资金非现场检查监督系统。

3、营造适合保险投资的市场环境

有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更要有适合保险投资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地。规范与成熟的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保险投资在金融领域的运作, 而基础设施项目、企业股权投资的市场化运作和与国际接轨也必定能促进保险投资的良性发展。

4、提高保险投资的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从来就是相伴相生, 任何投资收益都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的, 在当前保险资金运用所处的市场环境下, 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资金运用的成败和效益, 因此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管理,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对资金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5、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经验

毕竟, 保险投资的每一项具体决策都是由相应的人员做出的, 因此, 保险投资操作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经验、技能和素质对于保险投资能否成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严格规定保险资金运用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积极鼓励和组织员工参加各类研讨、交流、考察和培训, 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 开阔员工的视野, 拓宽员工的思维, 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培养更加专业化的保险投资人才。

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致使国际保险巨头遭受了巨额的财产损失。借鉴其失败的经验,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根据保险资金自身的特性, 遵循保险投资特殊的原则,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促进保险投资乃至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保险投资

参考文献

[1]、孟昭亿:《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 中国金融出报社, 2005年9月第一版。

[2]、胡伟益, 王波:《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分析模式探讨》, 保险研究, 2006年11期。

[3]、林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二版。

篇4:从德隆危机看企业“体检”

根据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共同合作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被访者认为: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本文调查资料均基于零点调查2003年8月针对京沪两市478家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随机抽样电话访问)。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企业处于中度以上的危机之中!这犹如社会上一半人都处于亚健康甚或重度疾病状态!——紧急体检、加强锻炼、吃药治病成为当前中国企业界的当务之急。

近期的德隆危机,有人估计损失不会少于200个亿!而且连带十余家上市公司陷入危机之中,多家银行被卷入,无数民间委托理财被套牢……被人推崇备至的德隆模式顷刻被颠覆,民营企业开始反思,上市公司开始反思。

哪类危机最常见?

我们这里说的“危机”,不仅仅指企业面向公众或顾客的重大事故处理,而是指不论客观还是主观因素、抑或是不可抗力所引发的能够导致企业处于危险状态的一切因素。从分类上,包括:人力资源危机、产品服务危机、客户危机、行业危机、财务危机、媒体危机、计算机技术危机、工作事故、诉讼危机、侵权危机、合同危机、政策法规变更、天灾人祸、破产危机、并购危机、保卫工作危机、企业战略危机、供应链危机、文化冲突、多元化危机、权力交接危机等21种危机模式。

从零点调查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企业最经常面临的前三种危机依次是人事危机、行业危机、产品和服务危机,中选率分别达53.8%、50.0%和38.7%。

哪类危机最可怕?

每一种危机都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其中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财务危机与媒体危机。这两种危机足以在顷刻间致企业于毙命。西方国家流行的“现金流为王”思想就是财务危机的重要表现,原百富勤、爱多、巨人等企业的破产都是缘于现金流的困难;媒体危机常常是导致企业一切危机总爆发的导火索,以前的蓝田危机、近期最典型的德隆危机都是缘于媒体导火索的起爆。这两种危机,一旦爆发,甚至企业都来不及采取补救措施。

就拿最近的德隆危机来说,德隆出事之前,相信与之关联的诸多大公司老板都非常自信。甚至在德隆崩盘之后,公司内很多员工还天真地幻想通过自己购买公司股票来帮公司渡过难关。直到传出某上市公司董事长以死逼债、著名经济学家请辞独立董事、某著名高校金融研究机构不慎卷入、一大批上市公司突然变脸等消息,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德隆的危机如此之深之广!相关公司的合作竟然有这么大的地雷。形象地讲,直到看似十分健壮的一个巨人轰然倒下之后,人们才说:哦,原来他早就有这么重的病!

此次德隆危机说明了几个问题:

1、企业危机常常比较隐蔽,甚至一些资深专家也难以察觉。有几位颇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就在近几年不遗余力地为德隆唱赞歌。我相信,他们确实没有发现德隆有这么大的隐患。问题就出在专家的专业性上:经济学家可能十分懂经济,但不太懂坐庄。德隆的风险,老股民都知道,没人敢碰,但是股市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却被蒙蔽了双眼。这犹如著名的外科医生也难以查出白血病一样。所以,发现问题需要全面体检,解决问题需要集体会诊,仅仅靠某一科的专家是难以把握问题实质的。

2、危机爆发具有紧迫性。危机一旦爆发,常常势不可挡,既具有突发性,又具有快速扩散性。企业如果不能早做预防,常常措手不及。例如:德隆危机,一旦发生,跟它有较大关联的所有公司,几乎都难以幸免。有些危机,在事发后进行快速处理,还是可以扭转局势的。有些危机,如果不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发现的同时就是寿终之时。德隆危机给关联公司造成的危机就是这种性质。

3、危机传播具有公开性。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危机的传播,常常会导致事态严重恶化。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其结果是形成危机连锁反应,所有的资金链条顷刻间土崩瓦解。德隆是这样,前几年故去的爱多也是这样。其实,这几年中,德隆一直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危机状态,由于没有公开暴露,仍然能够玩银行与上市公司于股掌之间,但是这种情况一旦公开化,便“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辨识企业危机,通过企业自身的预防与检查常常难以奏效。这犹如通过提高患者的辨识能力来监测疑难杂症一样,毕竟不太专业,还容易形成疑神疑鬼的毛病。企业管理人员、甚至最高管理层,对于企业重大危机,也难免有防不胜防的时候。这与管理人员本身的社会经验与专业知识有关系。

危机处理最关键?

人们常常十分关心危机的处理手段,这正是“临时抱佛脚、病急乱投医”的具体表现。从“GOOGLE”上搜索关键词也证明了这种现象,“危机处理”的频度是“危机预防”的3.6倍,在“百度”上的比例是22倍。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要想活得长、活得好,仅仅“临病求医”是远远不够的,进行经常性的身体检查预防疾病更加重要,企业也是如此。

有些危机仅仅是公众信任危机,并非企业自身出了问题,这样的危机通过一系列危机处理手段基本可以摆平。但是有更多的危机是蕴藏于企业的肌体之中,一旦犯病,药不可及。例如:德隆危机,出事了,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是硬伤。至于委托理财的企业、为德隆贷款的银行,金钱早已蒸发,又能有什么灵丹妙药呢?!

所以,我们认为,对于一个庞大的企业,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远远高于病后的治疗。

谁来为企业做体检?

企业进行预先防备、防危机于未然是必需的。有人认为,只要企业建立自己的危机预防与处理系统,就可以高枕无忧。从零点调查的同一次调查结果来看:52.3%的企业中设有专门的危机管理团队,其中46.8%的管理团队由高层管理人员全权负责,34.1%由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公关经理组成。好像已经搞得很不错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许多致命的危机?我们认为:通过自身的监测是远远不够的,有道是“医生难治自己的病”,问题在于“只缘身在此山中”。

若论公司治理的完善,当推上市公司。但仍然造成“以死追钱”的状况,仍然造成著名经济学家独立董事的无奈辞职。一方面是由于管理层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通过自身的诊断方法或者能力,还难以发现较深层面的疑难杂症。借助于“外脑”帮助诊断是企业绕不开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咨询公司是企业医院,那么咨询顾问就是企业医生。企业生病,当然愿意找名牌医院、专科医院、知名医生,原因在于他们有更多的经验、先进设备和先进方法。

例如:零点咨询对于财务危机的判断指标,包括应收帐款未收回数量及期限、财务计划没有完成或某些指标低于预期值、运营资金严重不足、持续好几年亏损、企业筹集资金形势严峻、票据贴现增多透支增加、贷款递增达到极限、银行终止融资、购货定金延期支付、企业借高利贷、公司股票出现异常等子指标。我们提到的德隆危机,在财务方面就具有不可能抗拒的世界上最高的风险:德隆大举借高利贷(美其名曰委托理财)、股票十分异常(全球股票无论业绩好坏都有涨落,中国股市风雨飘摇3年多,唯独德隆股票纹丝不动)。股市有句话:德隆是庄股时代的杰出代表。德隆不死,庄股时代就没有结束。

篇5:从双汇看危机公关

关键字:瘦肉精 双汇 危机公关 双汇事件回放

双汇瘦肉精事件:2011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双汇集团济源公司收购屠宰喂养瘦肉精的“健美猪”的事件;3月16日,双汇集团发表致歉声明;3月17日,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声明,撤销了济源公司相关责任人的职务。但是虽然各地商超纷纷自主下架,但双汇一直没有发出召回声明,也没有启动赔偿机制。

这里,我们暂且不谈双汇是不是“流着道德的血液”,也把检验检疫的漏洞、政府部门的责任暂搁一旁。我们单单看看双汇的危机公关能力。值得欣慰的是双汇没有像当年的三鹿一样,报道一出,强词狡辩,甚至宣称状告失实报道的记者。该案例被列为央视3.15行动的重头戏,涉及的“人证”、“物证”俱已摆在台面上,强辩无益。虽然陷入事件旋涡的是双汇集团的一家分公司,可借着品牌“一荣皆荣,一毁同毁”的辐射力,此次事件对双汇集团整体的商业运营、品牌信誉的打击在所难免,当是时,最需要的就是开展一轮积极得体的危机公关。虽然双汇集团已经发出了若干声明,可是“无为”的反应本身就是消极的鸵鸟策略,在舆论火力最猛的第一天里,双汇没有人出来说话。甚至在各方媒体闻讯赶来之时,集体躲避采访,有知情人告诉记者,双汇集团要求员工一律不得私自接受媒体采访,否则扣发奖金。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发酵或逐渐平息中。我大胆预测,双汇不会是2008年的三鹿,轰然倒掉。但双汇一定会成为2005年的光明,在回锅奶后让位蒙牛伊利,从此退出行业老大的地位一样,成为行业第二阵营品牌,让贤雨润金锣得利斯甚至更多的弟兄。

双汇危机公关中所存在的问题

1、没有确定完善的危机公关系统。

危机管理的HACCP模型告诉我们,平时的政府和媒体关系决定危机时的损失情况。从双汇的情况看,虽然一直是央视的大客户,天天在央视喊着“开创中国肉类品牌”,但显然并没有受到相应的中国特色的媒体保护。虽然央视本次瘦肉精的选题来头不小,但明明是行业的问题,却为什么一定拿双汇开刀,实在值得反思。同时,也没有得到其他媒体或相关部门的信息预警。显然,平时的公关功课,并不出色。

2、没有积极引导舆论导向

社会舆论不会因为受到阻力就偃旗息鼓,相反,在信息源不公开的环境下,它会迅速滋生、膨胀,朝着“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对方”的方向狂奔。于是我们看到这件事在网上、报纸、电视、人们的口中迅速流传,信息的缺失被愤怒的情绪所填充。危机发生过程中,双汇虽然也内部禁止员工接受采访了,但一是“禁令”本身居然从员工口里传递给媒体被媒体当新闻报道出来;二是实际上多人有意无意间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既造成了非必需信息传递,甚至信息矛盾,给媒体抓住些把炳,又因为回答前没有经过团队斟酌,出言不慎。如副总经理杜俊甫第一次接受采访时显然还没准备好,完全否认事实,称“农业部对瘦肉精有严格的规定,双汇集团同样对瘦肉精一直有严格的管理和检测规定,不可能出这样的事情,所以集团一定会严格核实,了解具体实情,给消费者一个交代。别说你明明知道瘦肉精的事是行业潜规则的基本事实了,就算真是偶然事件,确实不一定发生,也不敢一口否了。这让我们想起当年2005年光明乳业河南山盟公司出事后,光明铁娘子王佳芬也是第一时间说”上海没事“,结果非把媒体的矛头引到上海,引出个”早产奶"的不是事的事。以至于危机雪上加霜。

3、没有积极承担责任。

3月16日上午11点5分,双汇集团官网首次就此事发表声明,在致歉的同时公布了一些处理措施。这份声明来得有点迟,舆论在过去的25个小时里已经得到剧烈发酵,延误了最佳“诊治时间”。且这迟来的声明,也被官方辞令包装得缺乏诚意。“深表歉意”是必须的,“停产整顿、全面检查”也不过分,可是事件的主体——参与“健美猪”交易的人、用“健美猪”加工的产品该怎么处理?这是广大消费者关注的,却没有交代。3月31日上午10时,双汇集团在漯河召开万人职工大会,双汇董事长、71岁的万隆鞠躬道歉。会上,双汇集团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全国各地经销商“即兴”发言,多位经销商表示对双汇依然充满信心。一位来自辽宁的经销商最后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被主席台上的万隆连摆手叫停。没有积极引导舆论导向,道歉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一,道歉诚意与民意期待有很大距离,道歉的诚意明显不够。其二,道歉大会似乎变成了娱乐大会。经销商高喊“双汇万岁,万隆万岁”成了一出闹剧,完全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其三,道歉的对象理应是广大消费者,但此次道歉大会云集了职工和经销商,更像是一次热热闹闹的“家族聚会”,淡化了道歉。双汇集团在道歉大会结束后,没有提出一系列的反馈措施,没有积极承担责任。

4、滥用危机公关手段,反而起到反效果。

3月17日19时50分,双汇发布了第二份集团声明,方才提及问题产品的下架召回、相关管理人员免职的要点,并别出心裁地将每年3月15日定为“双汇食品安全日”,这份声明本身可以说比较让人满意,只是第三天才缓过神来,拿出实在有效的公关方案,也实在难以平复消费者狂澜般的怒气了。

双汇事件至今余音袅袅,它除了给我们的食品企业一些苦涩的前车之鉴外,还告诉我们:企业要有危机意识,建立系统化的危机公关策略,在危机来临时,方能沉住气,采取冷静恰当的公关措施。当然,危机公关首先应该发生在管理层的意识中,才可能“治未病”,规范企业公民的日常运作。双汇集团完全可以凭借其实力依靠规范运营获得可观利润。舆论监督这只“Hello Kitty”发威很厉害,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唯有秉持危机感方能闲看市场风云或卷或舒。

作为一家“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大型企业,对管理层的违法行径没有雷厉风行的处置,呈现的却是软弱、姑息的企业形象。而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没在第一时间召回问题产品,免不了被人诟病为责任心不够、罔顾消费者健康。危机公关的动作要快,轻重要分,这个含糊的声明显露出双汇在这两方面的不足。大公司无疑更有能力进行自我纠正,从而“回头是岸”。

在此,我希望我们的企业学会危机公关,更懂得在公关之后真正负起责任,痛改前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个人,时时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6:从定位理论看强生品牌危机

强生的定位

在运用定位的核心思想来分析“毒品事件”带给强生品牌的影响之前,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定位理论,以及强生品牌的定位是什么?

1. 什么是定位理论

定位(POSITIONING),是由著名的美国营销专家艾•里斯(ALRIES)与杰•特劳特(JACK TROUT)于70年代早期提出来的,当时,他们在美国《广告时代》发表了名为《定位时代》系列文章,,杰克•特罗整理了25年来的工作经验,写出了《新定位》一书。按照艾•里斯与杰•特劳特的理论,我们目前已成为一个信息爆炸、传播过多的社会,而消费者只能接受有限的信息,消费者抵御这种“信息爆炸”的最有力武器就是最小努力法则――痛恨复杂,喜欢简单。现有产品在顾客心目中都有一定的位置,例如,人们认为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大饮料生产商,格兰仕是中国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北京同仁医院是中国最著名的眼科医院等,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在与消费者长期的交易中所拥有的地位,是其他人很难取代的,

总的来说,定位的原则有这样几点:消费者接受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广告宣传“简单”就是美,一旦形成的定位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盲目的品牌延伸会摧毁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既有定位。

进入二十一世纪,定位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其已经不简单是广告传播的一种策略方式,更上升到企业营销战略、品牌战略的高度。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定位是指公司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和形象,从而在目标顾客心中确定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定位的本质是占有顾客的“心智资源”,“攻心为上”,消费者的心灵才是营销的终级战场。

2.强生的定位

在婴幼儿护理用品行业,强生一直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品牌。当一位年轻妈妈想给自己的宝宝购买护肤霜的时候,在她脑海里首先出现的就是“强生”,这就是强生在这位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强生公司强生公司创建于1886年,长达123年的品牌历史中,强生一直所坚持的定位是什么呢,我们只需看一下众所周知的强生之歌就会明白。“强生相信,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一些巨人,他们以巨大的爱和细小的事,让心灵获得慰藉,让创伤得到安抚,让人们得到关爱。强生,以医疗卫生和个人护理的经验和智慧,与这些巨人并肩,用爱,推动人与人的关爱。因爱而生,强生。”

篇7:从危机事件看品牌管理

骆慧敏2011-6-1

4“危机事件”,对许多企业来说,是躲都来不及的“烫手山芋”,而对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岩土院”)来说,却因为“危机事件”,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外地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危机事件”对于勘察设计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勘察设计企业如何通过危机事件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上海岩土院“危机事件”中的品牌传播案例将带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一、危机事件回顾

2008年11月15日下午3时20分,杭州地铁一号线某车站基坑发生大面积塌陷事故,致使75米路面坍塌、下陷10多米,导致20多人死亡、10多人受伤,成为中国地铁建设历史上最严重的工程事故之一。事故发生后,杭州市政府及地铁公司立即投入抢险工作中。抢险指挥部想到了上海岩土院,要求进行技术支援。虽然上海岩土院并未承担该车站的工程勘察和基坑监测项目,并且他们参与的上海地铁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们觉得不能袖手旁观。上海岩土院紧急动员和周密部署,在保证上海地铁监测施工不受任何影响的前提下,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支援杭州地铁事故抢险。事故次日一早,上海岩土院便从上海派出了以张晓沪总工程师为首的精干的技术人员,调集了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奔赴现场作业,公司总裁张富根带领公司多位行政领导及技术领导先后赶到现场指导工作。当时,在倾斜的墙体之下,抢险指挥部仍在奋力地抢救被埋人员,如果地下墙体再次坍塌,将可能再次发生次生灾害,不仅被埋人员无法救出,抢险人员和监测人员也有可能有生命危险,后果不堪设想。赶赴抢险现场后,监测人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立刻对墙体位移和周边沉降进行监测,确保不再发生次生灾害,确保下面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抢险工作实施24小时连续自动化跟踪监测,连续奋斗了7天7夜,直至抢险工作结束,上海岩土院抢险人员为指导杭州地铁抢险提供了大量及时可靠数据,保障了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抢险的顺利实施。而在做这一切的过程中,上海岩土院没有向杭州地铁建设方提出过任何要求。

上海岩土院精湛的技术水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杭州地铁建设方的好评,也在勘察设计同行和全国各地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抢险工程结束后,杭州地铁建设方邀请上海岩土院参与杭州地铁后续建设的投标。同样,由于杭州地铁发生的这次事故,引起了全国各地对地下工程风险控制的重视,提高了对基坑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天津市相关部门从这次事故中,进一步看到了控制地下工程风险的重要性,而由于天津的软土地质和上海比较接近,也邀请上海岩土院参与天津相关工程的投标。

事实上,参与地铁施工事故抢险,这次并不是上海岩土院的第一次。2004年7月上海地铁四号线董家渡段发生隧道坍塌事故,上海岩土院也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降水救援,事后,出色完成了修复工程的勘察、物探、降水任务,他们工作得到了上海申通公司高度肯定,并为降水业务树立起良好的市场品牌,为今后进一步占领上海市场,走向外地市场打下了基础。

二、危机事件是品牌传播的“契机”

上海岩土院参与杭州地铁坍塌抢险事件,初衷可能只是出于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从效果看,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市场开拓,都获益很多,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即“危机事件”如果切入得当,能成为企业品牌传播的“契机”。下面,我们从危机事件的品牌传播效果方面进行客观分析,看危机事件对企业品牌传播具有怎样的作用。

1、危机事件中的品牌传播能扩大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危机事件本身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杭州地铁施工坍塌这样的公共危机事件,关系到民生安全,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信息传播深度、广度大。以上海岩土院为例,正是因为在这次重大事故抢险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备受业内外人士关注的。通过这次事件,不但显示了企业精湛高超的技术水平,统筹协调的整合能力,也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专业形象和社会形象,扩大了品牌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2、企业品牌影响力提高能够带来较大的市场效益

随着近几年市场化的深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勘察设计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正从过去单一的资质、技术、产品、人才向品牌和综合实力转变。危机事件中,企业品牌能得到较好的传播,而这种“无形”的品牌形象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有形”的市场效益。上海岩土院杭州市场与天津市场的顺利开拓正是得益于危机事件中彰显出的品牌影响力。

3、企业品牌影响力提高有助于业务领域延伸和战略扩张

危机事件中建立的企业品牌,还有助于企业业务领域的延伸和战略扩张。以上海岩土院来看,杭州地铁抢险事故后,由于树立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受到不少建筑设计、市政设计企业的关注,他们看到了前端勘测设计和地下工程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打算下一步与上海岩土院进行战略合作,请上海岩土院参与他们建筑、市政设计前端的岩土工程业务。这对于上海岩土院来说,无疑是拓展了一个很有前景的新的业务领域。

三、如何利用“危机事件”进行品牌传播

既然“危机事件”能够为企业品牌传播和发展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和效益,那么是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借助“危机事件”进行品牌传播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勘察设计企业利用危机事件进行品牌传播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要把握好机会,迅速切入“危机事件”。危机事件一般影响重大,又非常紧急,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这方面信息,并迅速做出应对,从品牌管理的角度,一般要求危机发生后48小时内相关单位要赶赴现场,拿出应对策略。作为勘察设计企业,要学会把握机遇,迅速切入“危机事件”,这需要企业具备较高的信息敏感度、果断的决策力和较强的战斗力。

二是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综合实力或特色。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危机事件”的发生虽然是偶然性的,但应对危机的能力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海岩土院为例,该企业具有50多年的历史,有4位国家级勘察大师,无论是技术、经验还是管理,在业内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具备提供岩土勘察、设计、监测、降水等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并在量测技术、岩土工程咨询、工程降水等业务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综合实力,该企业才能在第一时间,调集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发挥重大作用,并且能够保障企业其他开工项目不受任何影响。如果企业不具备一定的实力,即使面临这样的机会,也很难有突出的表现。

三是企业领导要有品牌经营理念和长远战略眼光。品牌的建设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工程,甚至有时是要做“赔钱”的事。上海岩土院几次参与工程事故抢险,都是没有任何报酬义务去做的,而且是在其他项目工期紧张的情况进行的。当然,事后他们因为抢险中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后续项目,但并不是所有参与危机事件处理的企业都能带来后续市场效应,这就需要企业要有长远战略眼光。而对于上海岩土院来看,虽然企业改制了,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回报社会意识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文化之中,想客户所想,为客户增值的服务理念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内化为企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

四是借助专业人士对品牌进行传播和持续管理。品牌管理对于很多勘察设计企业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事实上,通过危机事件进行品牌传播是一种专门的品牌传播方式,尤其是利用公共危机事件进行传播。但危机事件一般知名度高,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利益主体关注,信息渠道也很多,如何通过危机事件传播积极彰显企业自身品牌,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设计和管理。这一点也是很多勘察设计企业比较欠缺的。如企业要传播的品牌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要重点传播给哪些对象?选择何种方式传播最为有效?要注意哪些方面的负面传播和干扰因素?如何后续进行品牌管理? 等等。

对于上海岩土院来说,张院长坦承,企业品牌影响力扩大后,社会的关注和期望提高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们下一步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综合提升企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并对企业品牌进行长期持续管理。

篇8:从生化危机看生物制药工程

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的危机因素呈现出数量增加、影响程度加深的趋势。本文以北京燕山石化水污染治理为案例,对企业加强危机管理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

燕化污水危机治理的回顾

北京燕山石化因污水造成的危机事件发生于1988年。当时,因技术改造中污水处理设施未能同时上马,大量超标污水排放到了企业专用的污水集散地——牛口峪水库,造成库区周围浊气笼罩,地下水源变黑变质。一时间,周边村民围堵了公司办公大楼,继而登上水坝不许放水,水库大坝一度处于崩溃的危险之中。

为解决这一危机,公司首先给受污染群众发放经济补偿,然后立即着手对水污染进行根本的治理。当年果断成立了污水净化厂,同时研究和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实施污水生化治理。在污水进库处建起了几十个氧化池和一万多平方米的跌水曝气池,栽植了200余亩芦苇“梯田”和大量水葫芦、水浮莲、水葱、水薄荷等植物。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将污水中过多的有机物吸附“吃掉”,使库区外排水质极大改善,大大优于北京市二类水体的标准。由于净化后的水中生长着大量“颤蚓”等小生物,水库管理处便向水中放养了鲤、鲫、鲢、草等各种鱼苗,库区很快形成了有机物——“颤蚓”——鱼群——水鸟环环紧扣的食物链。许多来这里参观的人,都纷纷以库区成群的野鸭、鸳鸯、黑鹤和天鹅为背景摄影留念。这里已经成为展现燕山石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窗口。

牛口峪水库的污水治理合格了,但燕化人又看到了一个潜在的更大的危机。

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2005年北京决定首钢搬迁,这使燕化人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当时,在一些人的眼里,石化产业是“高风险、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夕阳产业,认为燕山石化的发展不符合首都发展的定位。那么,如何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将燕山石化全年排放的1600万立方米水作为宝贵的资源循环利用起来呢?如何运用企业危机管理手段,彻底解决企业的水危机呢?燕化人没有被困难吓倒,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管理变革,不仅成功解决了企业的水危机,而且为首都节水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2年9月30日,燕山石化公司运用自行开发的“污水回用与循环冷却水”成套技术,投资1634万元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西区污水回用装置。这套装置,将炼油厂和橡胶事业部排放的污水回收处理后,成功用于生产系统的正常补水,每小时可回用水450吨。2003年,燕山石化引进世界上最新的低压微滤膜和反渗透膜等技术,投资近7000万元建成了东区污水回用装置。这套装置使废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标准极高的锅炉用脱盐水,以每小时360吨的流量供应化工一厂的锅炉系统。2006年4月,与法国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每年能节水600万至700万吨。一系列治理措施,使得燕山石化回用水的总量达到了生产用水总量的20%以上,相当于每年节约三个昆明湖。2009年上半年与2004年同期相比,原油加工量提高35.81%,乙烯产量提高8.33%,而工业用新鲜水总量下降30.48%,万元产值水耗下降57.28%,外排污水总量下降80.89%,外排污水化学耗氧量下降84.46%,万元产值能耗下降38.57%。

从燕山石化水治理的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危机具有潜在性、突发性、威胁性、风险性、紧迫性、扩散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当1988年燕山石化水危机爆发时,社会舆论和媒体都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企业形象,形成了形象危机。如不及时予以妥善处理,就会扩展到职工的忠诚度危机、客户的信任度危机,甚而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给企业的生相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正是由于燕化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积极果断地采取措施,成功地平息事态、化险为夷。

另外,燕化人强烈的危机意识也值得学习借鉴。燕山石化之所以经受住了北京奥运的严峻考验,就在于敏感地发现了潜在危机,赢得了治理的时间,从而成功避免了危机的发生。

企业危机管理的建议

企业危机每次都有潜伏、爆发、平息三个阶段,我们把这三个阶段称为企业的一个危机周期,危机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管理对策。

潜伏期的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文化是危机防范的制度基础。企业高层要切实重视危机防范意识的培育,加强危机文化建设。要帮助各级管理者掌握防患于未然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员工增强防范危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还应建立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日常防范制度,构建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并定期进行危机评估。燕山石化时刻都有水的监测数据,每个环节上都有人在进行现场管理,经常对危机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说,从经营战略到管理措施、从组织结构到资源分配、从现场管理到技术创新等都做到了精细严谨。

潜伏期的危机管理,重在执行好应对危机的备案和计划。要定期进行企业的弱性分析,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处理。要开展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模拟训练,以提高应对危机的实战能力。

爆发期的危机管理

首先要快速反应,对危机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危害。这里有一个黄金法则:24小时之内是最佳的处理时机。企业高层领导要快速行动,尽快建立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控制危机的蔓延。

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多方面的, 除了企业自身受损外, 客户、相关企业、公众甚至政府组织也可能受到波及。一系列受损对象都会急迫地需要肇事企业端正态度、正确处理, 因此, 诚恳的表态、妥善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把握各个利益受损方的诉求, 是制定处理方案的重要前提。对诉求把握得越准, 处理方案就会越可行、越有效。

危机爆发后,还要加强对相关信息的管理。要尽快搜集掌握准确信息,并及时与相关者沟通。这样,既可以赢得各方的理解与配合,又可以防止以讹传讹带来的影响和干扰。

平息期的危机管理

一是要查找危机的原因。

企业危机的爆发,往往就是企业日常存在问题的大暴露。因此,要深刻分析导致危机的思想根源,查找防范危机的制度漏洞和管理盲点。

二是抓住机遇实施变革。

篇9:从矿难看中国环境危机

日下的煤炭业生意兴隆,带来两大受害者。一是矿工,一是环境。据最保守的估计每年有7000工人遇难,死亡率是美国的400倍,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带血”的并不为过。这种困苦在电影《盲井》里说得很清楚。环境作为受害者,应该是众所周知。以山西为例,耕地和生态被重创,世界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有好几个在山西。付出了这么惨重的代价,我们的收益是什么?而据也是最为保守的估计,每年从山西地下挖出的“银子”:500亿人民币,聚敛在少数人手中,而且流出山西,跑北京、上海或者国外,并不用来改善当地人民的福利。

矿工和环境作为受害人,在很多地方很相似:都很弱势,发言权很少,甚至是几乎没有,从他们的牺牲中受益的只是极少数人;他们的牺牲都不计入成本,甚至因为加大治理会增加GDP。而令他们蒙难的煤炭的体制和利益格局正是中国GDP增长中最黑色的缩影。有人曾向安监局建言让矿工组织工会以制衡矿主,安监局的答复是超出了他们的责权。

2005年矿难和环境灾难此起彼伏,向国人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只是不知道多少人听到了,该听的听进去没有。安监局升了总局,李毅中局长四处救火,每每放出狠话,严刑重典,但经常是话音未落,矿难再生。同样近年升格为总局的环保局年初发动“环评风暴”,年末却以松花江大污染结局。不是他们不尽责不努力,而是,矿难和环境之灾已经变成癌症,不是他们这些技术官员用点去痛片就可以救的了。

这里,我想说几条个人的判断:环境危机是真的危机,是当下的危机,不是狼要来了,而是已经来了;这场危机威胁的已不是所谓“子孙后代”,而是当代:我们这一代人还能否平安生存下去;以目前形势看,10至20年里看不到解除这场危机的希望,危机的高潮还没来到;如果还不能清醒有力的反应,环境问题和其它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互动叠加,就会引发空前的不幸;而目前环境问题的实质已不是观念和知识问题,而是利益和体制问题,这是现在环境问题难以求解的症结;而不幸的是,我们在遭逢三重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公民社会失灵。特别是由于不能保障公民的知情和参与权利,加之媒体的过度策划和没有独立司法的救济,使整个社会在面对日愈加重的灾难时陷于麻痹和瘫痪。公民社会的发育不良既是不幸的果,也是灾难加重的因。而要破解这场利益和体制的困局,公民社会只有一个选择:成为求解的力量。拯救矿工们的生命是这样,破解环境危机也是这样。这两个词的意义其实都是:生命。

篇10:从丰田召回事件看危机公关

概述

丰田汽车公司由于踏板问题等汽车缺陷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召回汽车,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面对全球性的危机,丰田展开了大规模的危机公关活动。初期的时候尽管丰田意图力挽狂澜,但其成效不大。因为丰田的危机公关存在较多问题,违背了危机公关的几大原则。虽然后期丰田的危机公关有所成效,但还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丰田危机公关的结果各个企业来说都应该有所思考,吸取教训,更好地制定自身的危机公关战略。

关键词:丰田、召回事件、危机公关

一、丰田召回事件回顾

2009年12月中旬,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的代理主管受奥巴马政府委派亲自来到日本,向丰田高管提出严正警告,由于踏脚垫干扰油门踏板,要求丰田立即采取相应行动。

2010年1月21日,丰田公司表示,由于油门踏板存在技术缺陷,该公司将在美国召回RAV4、卡罗拉、亚洲龙、汉兰达等车型,召回总量达230万辆汽车。随后的几天内,丰田又在北美和欧洲分别召回109辆和180万辆,并且在NHTSA的压力下,决定停产和停止销售其中8款车型,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汽车安全问题召回案。

2010年2月8日,由于制动系统缺陷,丰田正式召回2010新款普锐斯、雷克萨斯、凯美瑞混合动力和Sai四款车型,在全球范围内涉及43.7万辆。2010年2月24日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出席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就丰田汽车召回问题举行的听证会。但是听证会上,丰田始终没有正面回应造成此类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没有给消费者和投资者一个合理的解释,只是作了简单的承认。

2010年3月1日,丰田章男赶到北京,举行了记者说明会,四度向中国消费者道歉。

二、丰田“召回门”危机公关

(1)危机公关概述

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具体地讲,危机公关是社会组织为了处理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转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也就是组织从公关关系的角度

对危机的产生、发展、变化,采取或实施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

(2)丰田的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

面对全球性的危机,丰田的展开了大规模的危机公关活动。初期的时候尽管丰田意图力挽狂澜,但其成效不大。对丰田来说,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更加严重的是,由于此次事件丰田的信誉大跌。

首先,丰田的反应速度慢。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看,解决危机最关键的时间是在事件发生的24小时至48小时之内,如果没有渠道去了解正确的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各种消息就会铺天盖地,整个事件就有可能失控。而丰田无疑错过了有利的时机,2009年12月美国政府就已关注此事件并派人前来表示警告,但2010年1月丰田才承认油门踏板“可能”存在问题,时隔两个月丰田总裁丰田章男才向人们做出道歉,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危机的扩散。

其次,丰田缺乏有效的危机形态预测和评估机制。其实早在2007年,丰田就发生过召回事件,之后接二连三的召回事件没有引起丰田的足够重视,当然他们在危机公关上也就没有采取行动。直到危机蔓延到了全球范围,丰田公司才不得已出面。

再者,丰田新闻发言人不够专业,承认错误态度傲慢。危机公关中的新闻发言人往往代表的是整个公司的形象,对于危机的缓解或是加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为例,在鞠躬道歉时,他鞠躬的角度只有45度,让人感觉是被迫道歉。在美国出席听证会的时候他竟然只是对着稿子读,这样的举动无疑让人觉得欠缺诚意,而丰田公司英国本部的新闻发言人更是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回答不出召回的车型有哪几种。

最后就是丰田公司对不同国家消费者区别对待。在美国,受害车主在驾车返厂时提供交通补贴,而且在维修期间,提供同型号的车供消费者使用。然而在中国,消费者需要自行将车开到4S店,并且丰田明确表示不会给中国消费者补偿。丰田章男是主动来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但是他这样的举动和言行,让人不免觉得北京新闻发布会只是一次不那么成功的作秀而已。

(3)丰田危机公关后期的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媒体,修补企业形象。

媒体能够在企业危机时期,很大程度上引导和左右舆论,在企业危机公关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召回事件爆发之后,丰田公司在各大电视、平面媒体、广播上登载广告阐明自己的立场,在其官方网站上建立醒目页面及时通报危机进展,还给出了车主刹车的建议。此外,丰田公司还利用网络媒体来与消费者沟通,修复公司形象。

2.公司总裁亲自出面道歉。

在危机公关中,代表公司公开表态的人员职位的高低,往往意味着事件主角对此事的重视程度。在召回事件发生之初,丰田总裁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表道歉声明。但从参加美国的听证会开始,丰田总裁的表现还算诚恳,还公布了丰田汽车今后要实施的改进措施。之后,丰田总裁主动来到中国进行危机公关,再次就召回事件道歉。

三、丰田危机公关的启示

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霸主,丰田汽车公司遭遇召回门事件,但由于危机公关策略的失误,很快使召回门事件演化为全球性的、空前信任危机和形象危机。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对于企业的危机公关来说,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1)建立危机预测和评估机制

在如今的社会,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多,不可预测性强。所以,一个企业具备忧患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找出自己企业或者其他企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危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避免危机的再次发生。评估潜在危机时,要预见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然后再估计其产生的影响。

(2)建立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通道

首先是意识问题,即对于处在萌芽状态危机事件的一种敏感性。再者是组织的管理系统问题,作为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通道,它必须是畅通的、首尾相接的、快速反馈的一个成封闭状态的危机管理系统。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制作一张《危机处理快速反应通道图》,在培训师反复讲解,一遍各部门在执行时按轨道操作。

(3)及时提供真实全面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上一篇:关于睡眠的研究报告下一篇:家给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