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重点总结

2024-05-13

生化重点总结(共6篇)

篇1:生化重点总结

生化考研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单糖

①多糖与碘显色,至少需要的葡萄糖残基数:6 ②唾液淀粉酶激活剂:Cl

③几个典型非还原糖:蔗糖、糖原、淀粉 ④形成N-糖肽键的单糖或衍生物是:

第二章 油脂

①几个非饱和脂肪酸双键数: ⑪油酸:1 ⑫亚油酸:2 ⑬亚麻酸:3 ②人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 ③四种脂类转运脂蛋白:

⑪CM:乳糜微粒,转运外源性三酰甘油酯 ⑫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内源性三酰甘

油酯

⑬LDL: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⑭HDL:高密度脂蛋白,转运外源性胆固醇

第三章 氨基酸与蛋白质 ①几种主要氨基酸及三字母缩写 ⑪两特殊:Pro、Gly ⑫芳香:酪(Tyr)色(Trp/Try,吸光最强)苯(Phe)

⑬八种必需氨基酸:甲携来一本亮色书,Met/Val/Lys/Ile/Phe/Leu/Trp/Thr ⑭侧链为羟基氨基酸:苏(Thr)丝(Ser)酪(Tyr)⑮酸性氨基酸:天(Asp)谷(Glu)※对应两酰胺:Asn、Gln ⑯碱性氨基酸:赖(Lys)精(Arg)组(His)⑰其它:丙氨酸(Ala)

-②PI ⑪PI的计算:PI=(PK1+PK2)/2=(PK1+PKRCOOH)/2=(PK2+PKRNH2)/2 ⑫PH的计算:PH=PK1+Lg(R/R)=PK2+Lg(R/R)

⑬PH =7的水中溶蛋白,PH=6,则该蛋白PI<6:蛋白溶后PH下降为6,表明蛋白的COOH

+--电离出H,则产生了R,PH=6>PI 时有R ③蛋白二级结构

⑪α螺旋:Sn=3.613,存在Pro时不形成α螺旋,右手螺旋 ⑫β折叠:同/反向,肽键中H与O成氢键,轴距0.35nm ⑬β转角:转角处为Gly

④超二级结构:无规卷曲、结构域

⑤三级结构:作用力(二硫键、疏水作用力、氢键、静电离子键、范德华力)⑥蛋白结构分析

⑪N端分析法:FDNB(Sanger)、PITC(Edman)、DNS-Cl(丹磺酰氯)、氨肽酶法 ⑫C端分析法:羧肽酶法、无水肼解法 ※羧肽酶A:不能水解C端为Lys、Arg、Pro的肽键;羧肽酶B:能水解C端为Lys、Arg的肽键;C端倒数第二位是Pro时,A、B都不能水解 ⑬打开二硫键:还原法(巯基化合物,碘乙酸保护)、氧化法(过甲酸)

⑭专一切断:胰蛋白酶(Lys、Arg-COOH肽键);CNBr(Met-COOH肽键);胰凝乳蛋白酶(); ⑦显色反应

⑪Follin酚:蓝色,酚基(Tyr)、吲哚基(Trp),组分(CuSO4+磷钼酸)⑫Millon:红色,酚基(Tyr),组分(HgNO3+Hg(NO3)2)⑬坂口反应:红色,胍基(Arg),组分(α萘酚,NaClO)⑭黄色反应:黄色,芳香氨基酸,组分(浓HNO3)⑮双缩脲反应:紫红色,肽键,多肽,组分(NaOH+CuSO4)⑯乙醛酸反应:紫色,吲哚基(Trp)⑧几种重要氨基酸

⑪提供活性甲基的:S-腺苷Met ⑫形成N-糖肽键的:Asp ⑬胶原蛋白中含量高的氨基酸:Gly、Ala、Pro、HO-Pro、HO-Lys

+

-⑨蛋白分离纯化技术:透析、超滤;密度梯度离心;凝胶过滤;PI法、盐析、有机溶剂法;电泳、离子交换;吸附层析;亲和层析 ※凝胶过滤大分子先出,凝胶电泳相反:机理 △分子运动速度决定因素:大小、电荷量、形状 ※蛋白离子交换层析与洗脱:

※凝胶电泳三效应:电荷、分子筛、浓度效应 ⑩蛋白含量测定

⑪测N:凯氏定氮、紫外吸光、双缩脲吸光、福林酚显色吸光 ⑫测M:沉降离心、凝胶过滤(凝胶排阻层析)、SDS-PAGE ※凯氏定氮:HNO2反应,生成的N2中氨基酸占1/2 ⑾其它

⑪分离二硫基的肽段可用:SDS-PAGE ⑫几个主要氨基酸的PI值: ⑬几种重要蛋白:

⑭镰刀贫血病:Glu→Val,第6位

⑮与烷化剂(碘乙酸)反应的氨基酸:Cys(半胱氨酸)

第四章 酶学

①酶活化中心组成:结合部位、催化部位

②计算:活力单位(IU、Kat)、比活力(IU/mg)、转化数/转化周期、米氏方程 ③各可逆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点:Km、Vmax ※几个抑制作用:竞争抑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有有机磷(与丝氨酸羟基共价不可逆);CO、CN(作用于Cytaa3);不可逆抑制(重金属、有机砷、CN化物、硫化物、CO)④酶促反应初速度与[E]、T有关

⑤以“三点结合”模型作用的酶:甘油激酶 ⑥酶的专一性

⑪专一水解葡萄糖形成的二酯键的酶:

⑫以O2为直接氢受体的氧化酶:VC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 ⑦别构酶

⑪两独立功能部位:活性中心、变构中心 ⑫动力学曲线:S型,其它为双曲线 ⑬具有效应:协同效应、变构效应

※典型代表—血红蛋白:协同效应、波尔效应、变构效应 ⑧酶分离纯化

⑪要求:纯化倍数高、回收率高 ※纯化倍数=比活力/纯化前总比活力

回收率=活力单位数/纯化前活力单位数 ⑫方法:同蛋白质

⑨竞争性抑制剂:增[S]可减弱抑制作用

⑩患尿黑酸症的病人是由于:缺少尿黑酸氧化酶(尿黑酸氧化酶遗传缺陷)

第五章 核酸

①反向互补配对:ACG-CGT(U)

②N-苷键:Ψ(C1‘-C5),嘌呤(N9-C1‘),嘧啶(N1-C1’)③SnRNA:核仁不均一RNA,功能(促进转录、)④核酸分离技术

⑵ 凝胶电泳:三效应、分子运动速度决定因素 见蛋白质 ⑫离子交换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核苷酸脱下顺序:U→G→C→A 阴离子交换层析,核苷酸脱下顺序:C→A→U→G ⑶ 亲和层析:可用亲和层析法分离的核酸:mRNA(PolyA尾)

⑤DNA测序三法:加减法(Sanger、1975),化学断裂法,双脱氧终止法(Sanger、1977、原理)⑥不能形成两性离子的核苷酸是UMP:原因 ⑦cNMP ⑪最重要的cNMP:cAMP、cGMP ⑫cAMP:第二信使

⑭cAMP分子内有:环化的磷酸二酯键 cAMP与cGMP:生物作用并不是完全相反

第六章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①基因组学

⑪启动子组成3部分:识别部位(-

35、CG/CAAT),结合部位(-

10、TATA),转录起始点 ⑫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小卫星DNA、微卫星DNA ⑬原核生物基因重叠类型:

⑭基因家族按特点分三类:简单多基因家族、复杂多基因家族、发育调控的复杂多基因家

基因家族按组成分三类: ②DNA复制

⑪DNA复制方式:线性(眼型),环状【θ(大肠杆菌)、滚环(病毒质粒)、D型(线粒

体、叶绿体)】

⑫DNA复制需引物:转录不需引物

※原核DNA聚合酶功能:损伤修复、校正、合成DNA ③基因工程酶

⑪RNase:RNaseA(嘧啶3’→5’)、RNaseT1(G的3’→5’)、RNaseT2(A的3’→5’)⑫DNA连接酶所需能量:原核ATP、真核NAD+ ⑬转移水解DNA-RNA中的RNA的酶:RNaseH、逆转录酶(有RNaseH活性)⑭牛脾磷酸二酯酶水解RNA所得产物:5’磷酸切开,产生3’单磷酸核苷 ⑮蛇毒磷酸二酯酶水解RNA所得产物:3’-OH切开,产生5’单磷酸核苷

⑯核酸合成酶:DDDP(依赖DNA的DNA聚合酶)、RDDP(依赖RNA的DNA聚合酶)、DDRP(依赖DNA的RNA聚合酶)⑰RNAPol2:RNAPolB,合成hnRNA,分布在核质中 ⑱RNA用强碱水解产生:2’-核苷酸、3’-核苷酸混合物

⑲限制内切酶切割特点:4-8bp、6bp主要,成黏性、平齐末端,成回文序列,甲基化难切 ④tRNA结构

⑪含稀有碱基最多:D(二氢尿嘧啶)、ψ(假尿嘧啶)、I(次黄嘌呤)⑫四环四臂五区:D臂、TψC臂、氨基酸臂(受体臂)、反密码子臂 ⑬二级:三叶草 ⑭三级:倒L ⑤基因表达

⑪DNA重组过程中DNA连接四方式:粘性末端连接、同聚物加尾法、加衔接物连接法、加

DNA接头连接法

⑫转位:三类转位因子【(插入序列IS)、转座子(Tn)、可转座噬菌体】,转位后遗传

效应(突变、产生新基因、染色体畸变)

⑬转录:转录5’端常见起始核苷酸是G、A,原核终止子在终止位点前有PolyU ⑭翻译:参与肽链延伸的因子(EF-Tu、EF-TS、移位酶/G因子),肽基转移酶催化组分(23SrRNA),蛋白合成时生成肽键的能量来自高能酯键水解 ⑮转录抑制剂:利福平、利迪链霉素、放线素D、α-鹅膏蕈碱

⑯翻译抑制剂:抗生素(氯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土霉素)※机理 干扰素(使起始因子eIF2磷酸化失活),毒素(抑制真核肽链延长)⑥基因工程

⑪基因工程载体:必备条件(自主复制、有标志基因便于筛选、易引入受体细胞、酶切位

点少、M大可携带大片基因)

常用载体(质粒、病毒、噬菌体、人工大染色体改造而来)⑫DNA文库:含某种生物体全部被转录成mRNA的所有基因序列 ⑦密码子

⑪起始密码子:原核(AUG、GUG、UUG,对应fMet)真核(AUG,对应Met)※起始tRNA:tRNAMet、tRNAfMet ⑫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⑬无义密码子:UAA、UAG、UGA ⑭线粒体中三种特殊密码子:UGA-色氨酸

⑮原核RF1识别的密码子:UAA、UAX ※RF2识别的密码子:UAA、UGA ⑯密码子性质:不重叠、特殊性、通用性、简并性、连续性、摆动性 ※摆动性:A-U,U-A、G,C-G,G-C、U,I-A、U、C ⑧其它

⑪SnRNA功能:RNA成熟加工、与染色质结合、调节基因活性 ⑫多拷贝基因有:组蛋白基因、⑬3种印迹法对应检测对象:S-DNA、N-RNA、W-Pro ⑮Tm的影响三因素:C三G、盐浓度(Na+)、DNA均一性(均一→窄)Tm=(C+G)%×0.41+69.3 第七章 维生素与激素 ①几种重要酶的辅酶

⑪脱羧酶:α酮酸脱羧酶(TPP/VB1)、氨基酸脱羧酶(磷酸吡哆醛(VB6)※磷酸吡哆醛:氨基酸脱羧酶、转氨酶的辅酶

⑫以FAD为辅酶的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脂酰辅酶A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线粒体α磷酸甘油脱氢酶 ⑬羧化酶的辅酶:生物素(VB7)⑭VB12:钴胺素(参与甲基转移)⑮氧化还原酶的辅酶:NAD+ ⑯以NADP为辅酶的酶:苹果酸酶、6-p-G脱氢酶 ⑰以FAK为辅酶的酶:脂酰辅酶A脱氢酶 ②几种特定功能的维生素 ⑪凝血维生素:VK,脂溶 ⑫抗血维生素:VC,水溶

⑬含A的维生素:NAD+、NADP、FAD、CoASH ※VD:

体内活性最高的VD是:1,25-二羟基胆钙化醇[1,25-(OH)2D3] 两种VD原:VD3(7-脱氢胆固醇),VD2(麦角固醇)VD3的形成: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VD3 ③胰岛素等激素的受体是:

④含N激素受体在激素作用下与腺苷酸环化酶的耦联是由G蛋白介导实现的 ⑤蛋白质类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质膜上 ⑥类固醇激素受体位于:细胞内 第八章 生物氧化

①肌肉或神经细胞储存能量的高能化合物是:磷酸肌酸(IP3)

②高能化合物有:磷酸肌酸、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③生物合成中主要的还原剂;NADPH,来源于HMS(磷酸戊糖途径/磷酸己糖旁路)

④生物氧化过程中,ATP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⑤线粒体的嵴:外表面与基质接触,含有氧化磷酸化组分 ⑥ATP合成酶

⑪F0F1-ATPase是:催化ATP合成的酶形式,一种膜结合复合物,单独存在时没ATP酶活性 ⑫F0:含H+通道 ⑦ATP合成机理

⑧细胞质脱下的一对氢进入线粒体的三方式:异柠檬酸穿梭、苹果酸穿梭、甘油磷酸穿梭 ⑨丙氨酸脱氢酶系的辅因子:TPP(VB1)、CoASH、FAD、NAD+、硫辛酸、Mg2+

丙氨酸脱氢酶系的酶:丙酮酸脱羧酶、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⑩醛缩酶的底物是:F-1,6-2P ⑾在TCA、有氧呼吸链中产生的ATP最多的是:α-酮戊二酸→琥珀酸 第九章 糖代谢 ㈠糖酵解 ①部位:胞液

②过程:葡萄糖、糖元转变为丙酮酸 ③三关键酶:

⑪己糖激酶:包括(葡糖糖激酶、果糖激酶),不受ATP/AMP的调节

⑫磷酸果糖激酶:限速,主要激活剂(2,6-二磷酸果糖),抑制剂(ATP、柠檬酸)⑬丙酮酸激酶:受ATP/AMP的抑制 ④产能:2ATP ⑤醛缩酶的底物:F-1,6-P2(1,6-二磷酸果糖)

※糖代谢中既催化脱氢又催化脱羧的两种酶:异柠檬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㈡糖的有氧氧化 ①丙酮酸→乙酰辅酶A: ⑪部位:线粒体内膜

⑫丙酮酸脱氢酶系:3酶(丙酮酸脱羧酶、硫辛酸乙酰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5辅(TPP(VB1)、CoASH、FAD、NAD+、硫辛酸、Mg2+)

②TCA循环: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

⑪调节TCA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限速)、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⑫部位:线粒体基质、内膜

⑬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限速)、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③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产生ATP数:36(38)=2+6(4)+6+24 ④草酰乙酸来源三途径:苹果酸酶和苹果酸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磷酸丙酮酸脱羧酶 ㈢磷酸戊糖途径、磷酸己糖旁路HMS ①核糖的分解途径是:HMS ②生物合成中除ATP供能外 ⑪合成糖还需:UTP ⑫合成脂肪还需:GTP ⑬生物合成的还原力是NADPH,来源是HMS ※反应部位总结 糖酵解(EMP):胞质 TCA:线粒体基质、内膜 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内膜 ㈣糖元代谢

①合成糖元时,葡萄糖先活化成:UDPG ②植物合成淀粉时需:ADPG ③合成蔗糖需:UDPG、6-P-G ㈤糖异生 第十章 脂代谢 ㈠三酰甘油代谢 ①分解代谢 ⑪β-氧化:

反应部位:线粒体基质

产物:偶数碳(乙酰CoA)、奇数碳(几个乙酰CoA+1个丙酰CoA)反应过程:二步脱氢(生成1FADH2+1NADH)、产ATP(5个)⑫饱和脂肪酸分解 ※酮体

生成部位:肝内

成分: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利用部位:肝外,脑、肌 ⑬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分解:

两特殊酶:顺-反烯酯酰CoA异构酶、顺-反-β羟酯酰CoA异构酶 1分子软脂酸(16C)彻底氧化分解成CO2、H2O生成ATP数: ②脂肪酸合成

⑪脂肪酸合成代谢还原力是NADPH,来源是HMS ⑫催化胞液脂肪酸合成的限速反应由乙酰CoA羧化酶催化 ⑬酰基载体为ACP,β-氧化中酰基载体是乙酰CoA ㈡磷脂代谢

①合成磷脂所需能量来自:CTP ㈢胆固醇代谢

①在体内可直接合成胆固醇的化合物是:脂酰CoA 第十一章 氨基酸与蛋白质代谢 ①几种氨基酸

⑪生酮氨基酸:Leu、Lys ⑫生糖氨基酸:除Leu、Lys外的

⑬生酮兼生糖氨基酸:Phe、Tyr、Trp、Thr、Ile、Lys ⑭可转变为乙酰CoA的氨基酸: ⑮能与糖链发生糖基化的氨基酸: ②脱氨基

⑪氧化脱氨基:L-Glu ⑫联合脱氨基:组织中

⑬嘌呤核苷酸循环:骨骼肌、心肌中

③直接排氨的动物:水生动物(鱼)、原生动物 ④氨的代谢

⑪氨的储存与转运: 储存方式:

转运方式: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谷氨酰胺-谷氨酸循环

※骨骼肌中脱氨基产生的氨通过什么途径转入肝脏: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⑫氨的去路-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部位:肝(线粒体、胞质)终产物:尿素 关键酶:

※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的前体是:Arg 产物-尿素中N的来源:N2-Asp

⑤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⑪组胺的形成:His脱羧 第十二章 核苷酸代谢 ㈠核苷酸合成代谢

①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中各原子来源 ⑪嘌呤碱基 N1-Asp C2、C8-C1(一碳单位)N3、N9-Gln C4、C5、N7-Gly C6-CO2 ⑫嘧啶碱基 C2-CO2 N3-Gln N1、C4、C5、C6-Asp ②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⑪脱氧发生在NDP(核苷二磷酸)水平⑫dTMP生成发生在NMP水平

※合成嘌呤需氨基酸:Asp、Gln、Gly 合成嘧啶需氨基酸:Gln、Asp 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是:OMP ㈡核苷酸分解代谢 ①嘌呤分解代谢 ⑪人体嘌呤分解代谢主要终产物:尿酸

⑫人、猿以外哺乳动物嘌呤代谢终产物:尿囊素 ※代谢综合总结:

联系糖、脂、蛋白三大物质代谢的关键物质是:乙酰CoA、丙酮酸 氨甲蝶呤抑制:嘌呤核苷酸、胸腺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篇2:生化重点总结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第一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概况 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概况

1.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承办单位 1.1.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负责人

1.1.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建设地点

1.1.6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建设背景

1.3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产品应用领域

3.4.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建设方案

4.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建设内容

4.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篇3:生化重点总结

北京摔跤队在11届全运会共获得两金一铜的好成绩。赛前科学的训练和最佳体能状态的保持为金牌的获得提供了保障。生化指标的监控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如何通过生化指标的监控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 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载体情况如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的参考。

1.2.2 数理统计法

本文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从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获得的生化指标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 找出规律。

1.2.3 测量法

通过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CLINICAL SYSTEM-SYN-CHRON CX5PRO) , 拜尔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HEMATOLOGY SYSTEM-ADVIA120) , 贝克曼免疫浊度仪 (IMMUNOCHEMISTRY SYSTEM-IMMAGE) , 贝克曼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COULTER Ac Tdiff 2) , 乳酸盐分析仪 (YSI 1500 SPORT) 测量相应指标[1,2]。

2 研究结果

先对三个时期的生化指标进行分析, 之后建立运动员的个人参考值, 并从纵向上对五名运动员的生化指标分别进行研究。

注:﹡, §代表与相邻时期相比P﹤0.05;P﹤0.01;﹟, ♂代表与相隔时期相比P﹤0.05;P﹤0.01

从表3得出:控降体重期的HB、RBC、WBC、T、C没显著性差异。HCT在慢降体重期和控体重期有显著性差异。CK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肌肉承受大负荷刺激, 骨骼肌有微细损伤, 应加强营养补剂和膳食补充。UREA在慢降体重期和控体重期间有显著性差异, 快降体重期和控体重期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三阶段机体蛋白质氨基酸分解代谢旺盛, 应注意加强营养补剂和膳食补充。T/C在慢降体重期和控体重期之间以及快降体重期和控体重期之间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4,5]。

谢某2009-6-4所测值为基础值并依据表4的值, 在表9中可看出, 以参考值为标准HB、HCT、RBC、WBC、T、T/C的值在平均值和最高值间, 而CK、UREA、C的值在最低值和平均值间。控体重期是两周大强度+一周调整的模式。导入周, HB略有下降, CK明显上升, UREA上升1.05, T增强等综合判断, 运动负荷量偏大。2009-6-25到7-24运动量中等, 机体状态良好。2009-9-3是加强周, CK非常显著性增加, 已经超过个人最高值, WBC也略有增加, T值下降等综合判断可能是肌肉有损伤所导致的CK值明显增加。2009-9-10是强度保持周, 综合考虑各指标可以看出机体基本适应这样的负荷。2009-9-17是减强度周, HB下降, CK显著性上升, UREA上升1.03超过7 mmol/L等综合得出:周负荷量偏大, 安排减强度是正确的。2009-9-24是加强度周, 从各指标综合得出:通过上一周的调整, 机体已经恢复。2009-9-30是强度保持周, HB略有增加, WBC明显增加, CK也是非常显著性增加, 已经超过个人最高值。可能是赛前训练强对抗增加导致肌肉损伤的原因。UREA增加1.13并超过7mmol/L, T减少等得出负荷基本适应, 2009-10-8是加强度周, UREA值超过8 mmol/L, 并且T值下降, C略上升, T/C比值下降超过30%等得出:疲劳积累出现, 可能是赛前大强度训练所导致[6]。

王某2009-6-4测得值作为基础值并依表5, 在表10中可以看出, 以参考值为标准HB、HCT、RBC、WBC、UREA、T、C、T/C的值在平均值和最低值间, 而CK的值在最高值和平均值间。控体重期是两周大强度+一周调整的模式。导入周, HB略有下降, CK明显上升, UREA略有下降, T也增强等综合判断, 运动负荷量偏大。2009-6-25到9-10运动量中等, 机体状态良好。2009-9-10是强度保持周, 综合各指标看出机体基本适应。2009-9-17是减强度周, HB下降, CK显著性上升, UREA略有上升等综合考虑得出, 这周负荷量略偏大, 安排减强度是正确的。2009-9-24是加强度周, 从各指标综合情况看, 通过上一周的调整, 机体已经恢复。2009-9-30是强度保持周, HB略有增加, WBC增加, CK也是非常显著性增加, 已经超过个人最高值, 可能是赛前训练强对抗增加导致肌肉损伤的原因。UREA增加1.07mmol/L, T减少等综合考虑得出负荷基本适应, 2009-10-8在的周是加强度周, UREA值超过7mmol/L, 并且T值明显下降, C略有上升, T/C比值下降超过30%等综合得出:疲劳积累出现, 可能是赛前大强度训练所导致。

马某2009-6-4测得的指标值作为基础值并依据表6, 在表11中得出, 以参考值为标准HB、HCT、UREA、C、T/C的值在平均值和最低值间, 而CK、WBC、T的值在最高值和平均间。控体重期是两周大强度+一周调整周的模式。2009-6-18到9-16运动量适中, 机体状态良好。2009-9-17是减强度周, HB下降, CK显著性上升, UREA上升1.44mmol/L等综合得出:周负荷量略偏大, 减强度是正确的。2009-9-24是加强度周, 综合各指标可知, 通过上一周的调整, 机体已恢复。2009-9-30是强度保持周, HB、WBC下降, CK非常显著性增加, 可能是赛前训练强对抗增加的原因。UREA增加1.08mmol/L, T减少等综合得出负荷偏大。2009-10-8是加强度周, UREA值超过7mmol/L, T值明显下降, C略有上升等综合得出:疲劳积累出现, 可能是赛前大强度训练所导致。

孟某2009-6-4测得的指标值作为基础值并依据表7, 在表12中可以看出, 以参考值为标准HB、HCT、RBC、WBC、CK、T/C的值在平均值和最低值间, 而UREA、T、C的值在最高值和平均值间。控体重期是两周大强度+一周调整的模式。导入周, HB略有下降, CK明显上升, UREA上升1.05, T增强等综合判断, 运动负荷量偏大。2009-6-25到9-16运动量适中, 机体状态良好。2009-9-17是减强度周, HB下降, CK显著性上升, UREA上升1.81mmol/L等综合得出:周负荷量略偏大, 安排减强度是正确的。2009-9-24是加强度周, 从各指标综合反映的情况看, 通过上一周的调整, 机体已经恢复。2009-9-30是强度保持周, HB、WBC上升, CK也非常显著性增加, T减少以及T/C下降30%等综合得出负荷偏大, 机体出现过度疲劳, 这可能是赛前训练强度对抗增加的原因。2009-10-8在的周是加强度周, HB略有上升, UREA值超过7mmol/L, 并且T值明显上升, C略有上升等综合得出疲劳积累出现, 可能是赛前大强度训练所导致的。2009-10-14所在的周, UREA值超过7mmol/L更明显, 但CK等指标基本正常, 综合考虑得出疲劳正在恢复, 正在为比赛做最后的调整。

把赵某2009-6-4测得的指标值作为基础值并依据表8, 在表13中可以看出, 以各参考值为标准HCT、RBC、WBC、U-REA的值在平均值和最低值之间, 而HB、CK、T、C、T/C的值在最高值和平均值之间。控体重期是两周大强度+一周调整的模式。导入周, HB下降, CK明显上升, UREA略有下降等判断, 运动负荷量偏大。2009-6-25到9-1运动量适中, 机体状态良好。2009-9-3是加强度周, CK增加, UREA值超过7mmol/L, T值下降等综合判断机体可能出现过度疲劳。2009-9-10是强度保持周, 综合得出:机体基本适应。2009-9-17是减强度周, HB下降, CK略有下降, UREA上升2.8mmol/L等综合得出:周负荷量偏大, 运动员不适应, 减强度是正确的。2009-9-24是强度周, 从T/C等各指标综合反映的情况看, 通过上一周的调整, 机体依然没恢复。2009-9-30是强度保持周, HB、WBC等略有变化, CK也是非常显著性增加, T减少以及T/C比值下降30%等综合考虑得出负荷偏大, 机体出现过度疲劳, 这可能是赛前训练强度对抗增加的原因。2009-10-8是加强度周, HB略有上升, UREA值超过8mmol/L, T值明显上升, C略有上升等综合得出:疲劳积累出现, 可能是赛前大强度训练所导致。2009-10-14所在的周, UREA值超过8mmol/L更明显, 但CK等指标基本正常, 综合考虑得出疲劳正在恢复, 正为比赛做最后的调整。

3结论

1.控体重期的导入周大多数运动员的HB略有下降, CK明显上升, UREA略有上升, T也增强等综合判断, 运动负荷量偏大, 但机体可以承受, 这可能是停训后第一周训练, 机体还不太适应的原因。其余时间身体机能良好。

2.慢降体重期, 大多数运动员HB略有增加, CK非常显著性增加, UREA增加, T减少等综合判断得出负荷基本适应, CK非常显著性增加可能是赛前训练对抗增加导致肌肉损伤的原因。

3.快降体重期, 运动员的HB、HCT、RBC、WBC、CK、UREA、T、C、T/C各指标基本正常或处在较高水平。疲劳正在恢复, 综合判断得出运动员基本适应这样的负荷安排, 正为比赛做最后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冯连世, 黄徐根, 赵鹏, 等.运动员减体重研究现状[J].体育科学, 2005 (9) .

[2]刘勇, 周正宏.摔跤运动员赛前慢速减重结合快速减重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7) .

[3]冯连世, 冯美云, 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4]张霞.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8) .

[5]何子红, 陶大浪, 冯连世.国家女子摔跤队2008年奥运会参赛运动员个性化训练监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

篇4:七年级(上)重点词语总结

Ⅰ. 重点短语:

1.sit down 2.on duty 3.in English 4.have a seat 5.at home 6.look like 7.look at 8.have a look 9.come on 10.at work 11.at school 12.put on 13.look after 14.get up 15.go shopping

Ⅱ. 重要句型:

1.help sb. do sth. 2.What about…? 3.Let’s do sth. 4.It’s time to do sth. 5.It’s time for …. 6.What’s…? It is…./It’s…. 7.Where is…? It’s…. 8.How old are you? I’m…. 9.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 10.Welcome to…. 11.What’s…plus…? It’s…. 12.I think…. 13.Who’s this? This is…. 14.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15.There is(are)…. 16.What colour is it (are they)? It’s(They’re)…. 17.Whose…is this? It’s…. 18.What time is it? It’s….

Ⅲ. 交际用语:

1.Good morning, Miss/Mr…. 2.Hello! Hi! 3.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4.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thanks. And you? 5.See you. See you later. 6.Thank you! You’re welcome. 7.Goodbye!Bye!8.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9.Here you are. This way, please. 10.Who’s on duty today? 11.Let’s do. 12.Let me see.

Ⅳ. 重要语法:

1.动词be的用法; 2.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 3.名词单复数和所有格的用法; 4.冠词的基本用法; 5.There be句型的用法。

【重难点讲解】

1. in/on

在表示空间位置时,in表示在某个空间的范围以内,on表示在某一个物体的表面之上。例如:

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树上有只鸟。

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 墙上有张图。

2. this/that/these/those

(1)this常常用来指在时间、地点上更接近讲话人的人或事,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that常常用来指在时间、地点上离讲话人更远一点的人或事,those是that的复数形式。例如:

You look in this box and I’ll look in that one over there.

你看看这个盒子,我去看那边的那个盒子。

I want this car, not that car. 我想要这辆小汽车,不是那一辆。

Take these books to his room, please. 请把这些书拿到他房间去。

This is mine; that’s yours. 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你的。

These are apples; those are oranges. 这些是苹果,那些是橘子。

(2)在打电话的用语中,this常常指的是我,that常常指的是对方。例如:

This is Mary speaking. Who’s that? 我是玛丽。你是哪位?

3.There be/have

⑴There be “有”,其确切含义为“某处或某时存在某人或某物。”其结构是:There be+某人或某物+表示地点或时间的状语。There be后面的名词实际上是主语,be动词的形式要和主语在数上保持一致,be动词后面的名词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时用is,名词是复数时用are。例如:

There is a big bottle of coke on the table. 桌上有一大瓶可乐。

There is a doll in the box. 那个盒子里有个娃娃。

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tree. 那树上有许多苹果。

总之,There be结构强调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有”。

⑵have表示“拥有,占有,具有”,即:某人有某物(sb. have/has sth.)。主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sth.,与主语是所属关系。例如:

I have two brothers and one sister. 我有两个兄弟,一个姐姐。

That house has four rooms. 那所房子有四个房间。

4. look/see/watch

(1)look 表示“看、瞧”,着重指认真看,强调看的动作,表示有意识地注意看,但不一定看到,以提醒对方注意。如:

Look!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瞧!孩子们在玩电脑游戏。

Look!What’s that over there? 看!那边那个是什么?

单独使用是不及物动词,如强调看某人/物,其后接介词at,才能带宾语。例如:

He’s looking at me. 他正在看着我。

(2)see强调“看”的结果,着重的是look这个动作的结果,意思是“看到”,see是及物动词,后面能直接跟宾语。例如: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你能在图上看到什么?

Look at the blackboard! What did you see on it? 看黑板!你看到了什么?

(3)watch“观看,注视”,侧重于场面,表示全神贯注地观看、观察或注视某事物的活动,强调过程,常用于“看电视、看足球、看演出”等。例如:

Yesterday we watched a football match on TV. 昨天我们从电视上看了一场足球比赛。

5. put on/in

put on意为“穿上,戴上”。主要指“穿上”这一动作, 后面接表示服装、鞋帽的名词。

in 是介词,表示“穿着”,强调状态。在句中可以作定语、表语和状语。例如:

It’s cold outside;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冷,穿上你的外衣。

He puts on his hat and goes out.他戴上帽子,走了出去。

The woman in a white blouse is John’s mother. 穿白色衬衣的那个妇女是John的妈妈。

6. house/home/family

house“房子”,指居住的建筑物; home“家”,指一个人和家人共同经常居住的地方; family“家庭”,“家庭成员”。例如:

Please come to my house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请到我家来。

He is not at home. 他不在家。

My family all get up early. 我们全家都起得很早。

7. fine/nice/good/well

四者都可用作形容词表示“好”之意,但前三者既可作表语又可作定语,而后者仅用作表语。主要区别在于:

⑴fine指物时表示的是质量上的“精细”,形容人时表示的是“身体健康”,也可以用来指“天气晴朗”。例如:

Your parents are very fine. 你父母身体很健康。

That’s a fine machine. 那是一台很好的机器。

It’s a fine day for a walk today. 今天是散步的好时候。

(2)nice主要侧重于人或物的外表,有“美好”,“漂亮”的意思,也可用于问候或赞扬别人。例如:

Lucy looks nice. 露西看上去很漂亮。

These coats are very nice. 那些上衣很好看。

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

It’s very nice of you. 你真好。

(3)good形容人时指“品德好”,形容物时指“质量好”,是表示人或物各方面都好的普通用语。例如:

Her son is a good student. 她儿子是一个好学生。

The red car is very good. 那辆红色小汽车很好。

(4)well只可用来形容人的“身体好”,但不能作定语,它也能用作副词作状语,多放在所修饰的动词之后。例如:

I’m very well, thanks. 我身体很好,谢谢。

My friends sing well. 我的朋友们歌唱得好。

【典型试题例析】

1. Mary, please show ____ your picture.

A. myB. mineC. ID. me

【解析】答案:D。该题考查的是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本题中动词show后面跟双宾语,空白处应填入人称代词的宾格me作宾语。

2. ____ orange on the desk is for you, Mike.

A. A B. AnC. /D. The

【解析】答案:D。该题考查的是冠词的基本用法。因为是特指课桌上的那个橘子,所以用定冠词the。

3. ——What ____ the number of the girls in your class?

——About twenty.

A. is B. amC. areD. be

【解析】答案:A。该题考查的是动词be的用法和主谓一致。the number作主语,应该是单数第三人称,动词be应为is。

4.There ____ a football match on TV this evening.

A. will haveB. is going to beC. hasD. is going to have

篇5:考研生理生化资料总结

04.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05.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通称为矿质营养

06.必需元素——指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如果缺乏时则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以及去除时植物表现出专一的、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症状的一类元素 07.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08.离子对抗——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来减弱或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叫离子对抗

09.平衡溶液——对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而无毒害作用的溶液

10.还原氨基化——还原氨直接使酮酸氨基化而形成相应氨基酸的过程 11.胞饮作用— —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

12.通道蛋白 ——在细胞质膜上构成圆形孔道的内在蛋白 13.植物营养临界期 —— 14.C3途径——以RUB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为C3途径

15.交换吸附——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离子的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它离子所置换,所以细胞吸附离子具有交换性质

16.C4途径——以PEP为CO2受体,CO2固定后最的初产物是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为C4途径。

17.光系统——由不同的中心色素和一些天线色素、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蛋白色素复合体。

18.反应中心——由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19.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20.磷光现象——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和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21.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2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CO2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并积蓄能量的过程

23.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并将之传到反应中心色素的色素 24.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25.光补偿点——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26.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7.呼吸作用——生活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彻底或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

28.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29.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的循环而逐步氧

化分解,直到形成水和CO2为止的过程

30.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31.P/O——一对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每消耗1个氧原子与所用去的磷酸的比值 32.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即氧化作与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的 过程

33.植物生长物质——是指一些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物质,它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4.植物生长调节剂——指具有一些激素活性人工合成的物质 35.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激素类的生理活性物质。36.激素受体——能与激素特异地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蛋白质类物质

37.生长素结合蛋白——机位于质膜上的生长素受体,可使质子泵将膜内质子泵膜外,引起质膜的超级化,胞壁松弛。也有位于胞基质和核质中,促进mRNA的合成。

38.植物激素—— 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39.自由生长素——易于从各种溶剂中提取的生长素

40.束缚生长素——指没有活性,需要通过酶解、水解或自溶作用从束缚物质释放出来的生长素

41.乙烯的“三重反应”——指乙烯使黄花豌豆幼苗变矮,变粗和横向生长。42.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破坏顶端优势的生长调节剂 43.生长延缓剂——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抑制节间伸长的生长调节剂

44.植物生长——:是指植物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45.再分化——指离体培养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6.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7.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育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以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48.生长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49.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各部分间在生长上相互依赖有相互制约的现象 50.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51.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52.光敏色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且可以互相转化的光受体蛋白,具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两种形式,其中Pfr型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53.光受体——是指植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微量色素,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光信号,并把光信号放大使植物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54.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决定运动方向的,生长引起的不可逆高等植物运动

55.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但不能决定运动方向的高等植物运动

56.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57.春化作用——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58.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

59.双重日长植物——花诱导和花形成两个过程很明显地分开,要求不同日常的植物 60.识别反应——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能否正常萌发并导致受精,决定于双方的亲和性,即它们之间的“认可”和“拒绝”称为识别反应

61.蒙导花粉——亲和的花粉可使柱头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被称为蒙导花粉

62.单性结实——有些植物的胚珠不经受精,子房仍然能继续发育成为没有种子的果实,称为单性结实

63.休眠——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64.骤跃变型结实——指在成熟期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65.非骤变型果实——指在成熟期不出现呼吸跃变现象的果实 66.后熟——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 67.层积处理——对一些蔷薇科和松柏科植物的种子,用湿砂将种子分层堆积在低温处1至3个月,经后熟才萌发的催芽技术

68.衰老——衰老是植物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成熟的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植株自然地终止生命活动的一系列机能衰败过程

69.脱落——脱落是指有机体发育过程中,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进行性的衰退变化,其特点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但不立即死亡

70.逆境——又称胁迫,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71.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72.交叉抗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逆境间相互适应作用,称为交互适应。73.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74.冻害——温度下降到零度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5.冷害——零度以上低温,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植物的生理障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76.逆境蛋白——由逆境因素和紫外线等诱导植物体内形成新蛋白质(酶)。

77.大气干旱——空气极度干燥,相对湿度极低,根系吸水赶不上蒸腾失水,因而发生水分亏缺现象。

78.钙调素——一种耐热的球蛋白

79.临界暗期——引起短日照植物或长日照植物成花反应的最低或最高暗期极限称为临界暗期

80.短日植物——每日在短于一定临界日长的日照下才开花的植物

81.衬质势——是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以负值表示)

82.代谢源——指叶子,它制造出光合产物并输送到其他器官

83.生长的相关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现象

简 答 题 01.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与代谢活力有何关系?

答: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植物代谢越旺盛;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的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02.简述蒸腾作用的部位及生理意义?

答:蒸腾作用的部位有(1)植物幼小时,暴露在地面上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植物长大后蒸腾作用发生在茎枝上的皮孔和叶片。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1)它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它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它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03.根系吸水的方式、动力? 答: 根系吸水的途径有三条:(1)质外体途径;(2)跨膜途径;(3)共质体途径.。根系吸水的动力有根压和蒸腾拉力。04.气孔开关假说有哪些?

答:气孔开关假说有(1)淀粉—糖转化学说;(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3)苹果酸生成学说

05.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应具备下列条件:(1)如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为直接的效果。06.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 答:(1)离子通道运输;(2)载体运输;(3)离子泵运输;(4)胞饮作用。06.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答: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有:(1)一方面与吸水有关系,另一方面又有其独立性;(2)对不同离子的吸收还有选择性;〔3〕会出现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现象。07. 试述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机理? 答: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被动吸收 08. 02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 答:(1)加强氧与CO2对RUBP的结合竞争,提高光呼吸速率。(2)氧能与NADP+竞争接受电子,使NADPH合成量减少,使碳同化需要的还原能力减少。(3)氧接受电子后形成的超氧阴离子会破坏光合膜。(4)在强光下氧参与光合色素的光氧化,破坏光合色素 09. 作物为什么会出现午休现象?

答:植物种类不同,生长条件不同,造成光合午休的原因也不同。有以下几种原因:(1)中午水分供给不足,气孔关闭。(2)CO2供应不足。(3)光合产物淀粉等来不及分解运走,累积在叶肉细胞中,阻碍细胞内CO2的运输。(4)中午时的高温低湿降低了碳同化酶的活性。(5)生理钟调控。

10. C4比C3植物的光呼吸低,简述原因? 答:光呼吸是由RUBP加氧酶催化RUBP加氧造成的。C4植物在叶肉细胞中只进行由PEP羧化酶催化的羧化活动,且PEP羧化酶对CO2亲和力高,固定CO2的能力强,在叶肉细胞形成C4二羧酸之后,再转运到维管束鞘细胞,脱羧后放出CO2,就起到了“CO2泵”的作用,增加了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O2浓度,抑制了鞘细胞中的Rubisco的加氧活性并提高了它的羧化活性,有利于CO2的固定和还原,不利于乙醇酸的形成,不利于光呼吸进行,所以C4植物光呼吸值很低。而C3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CO2,叶肉细胞的CO2/O2的比值低,此时,RUBP加氧酶活性增强,有利于光呼吸的进行,而且C3植物中RUBPP羧化酶对CO2 亲和力低,此外,光呼吸是释放的CO2不易被重新固定。

11. 把大豆和高粱放在同一密闭照光室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大豆首先死亡,一段时间后高粱也死亡。因为大豆是C3植物,它的CO2补偿点高于C4植物高粱。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室内的CO2浓度越来越低,当低于大豆的CO2补偿点时,大豆便没有净光合只有消耗,不久便死亡。此时的CO2浓度仍高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所以高粱仍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当密闭室内的CO2浓度低于高粱的CO2补偿点时,高粱便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12. 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为什么会死亡?

答:长时间无氧呼吸,植物会死亡的原因有三点:(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细胞只的蛋白质发生变性;(2)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很少,植物要维持正常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3)没有丙酮酸氧化过程,许多由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形成的物质就无法继续合成。

13. 氧为何抑制糖酵解和发酵?

答:糖酵解和发酵都是糖类物质在无氧的情况下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氧可以降低糖类的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的积累,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产生较多的ATP和柠檬酸,降低ADP和Pi的水平。ATP和柠檬酸是负效应物,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糖分分解就慢,糖酵解和发酵也就受到抑制。

14. 试述收缩蛋白学说与细胞质泵动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运输方面的哪些问题?

答:筛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连束,纵跨筛分子,在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反复地有节奏的收缩和张弛,就产生一种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走,糖分就随之流动的学说被称之为细胞质泵动学说。而收缩蛋白学说认为,筛分子的内腔有一种由微纤丝相连的网状结构。微纤丝是由具收缩能力的P蛋白收缩丝所组成。微纤丝一端固定,一端游离于筛管细胞质内,微纤丝似鞭毛一样颤动。收缩蛋白的收缩与伸展可能是同化产物沿筛管运输的动力,它影响原生质的流动。这两个学说主要解决了植物同化产物在筛分子内腔的运输问题。15. 何为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有哪些不足之处?

答:德国E.Munch1930年提出的学说,主张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差建立起来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实验依据有:利用快速冷冻和固定技术的试验证明P蛋白沿着长轴分布在细胞壁附近,而不会堵塞开放的筛孔;Knoblauch等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加入与蔗糖结合的绿色荧光染料,观察到蚕豆叶片的韧皮部是活的,有运输蔗糖的功能。该学说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解决单一筛管能否同时进行双向运输蔗糖的问题,且对于裸子植物同化产物的长距离运输不适用。16. 为什么“树怕剥皮”?

答:有机物的运输主要是由韧皮部担任的,如被剥皮,则同化产物的运输受阻,而且剥口下端也长不出枝条,时间一长,根系原来贮存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根部就会饿死,从而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

17. 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何作用?

答:束缚态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可能有下列几个方面:(1)作为贮藏形式;(2)作为运输形式;(3)解毒作用;(4)调解自由生长素含量。18. 乙烯在生产上有何作用?

答:乙烯在生产上的作用有(1)果实催熟和改善品质;(2)促进次生物质排出;(3)促进开花

19. 乙烯诱导果实成熟原因是什么? 答: 乙烯与质膜的的受体结合之后,能诱发质膜的透性增加,使氧气容易通过质膜进入细胞质,诱导水解酶的合成,使呼吸作用增强,分解分解有机速度加快,达到促使果实成熟的作用。

2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第一、三阶段靠什么吸水?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有:(1)足够的水分;(2)充足的氧气;(3)适当的温度;(4)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还受光的影响。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三个阶段:(1)急剧的吸水;(2)吸水的停止;(3)胚根长出后的重新迅速吸水。第一阶段细胞主要靠吸胀性吸水;第三阶段是靠渗透性吸水。

24.土壤中缺氮时为什么根冠比会增大?

答:氮素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后再供应地上部分的。因此,土壤缺氮是对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就比对根的影响大。另外,缺氮时地上部分蛋白质合成减少,积累的糖分多,这样对根系供应的糖分也增多,促进了根系的生长,故使根冠比值增大。25.光敏色素作用的模式主要有哪两类假说? 答:(1)膜作用假说认为光敏色素能改变细胞中一种或多种膜的特性或功能而参与光形态建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显然光敏色素调控的快速反应都与膜性质的变化有关;(2)基因调节假说认为光敏色素对光形态建成的作用,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实现的。一般认为光敏调空的长期反应与基因表达有关。

26.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长得矮小? 答:(1)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也较瘠薄,肥力较低,造成植物因缺少水、肥而生长不良。(2)气温也较低,且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过低,造成植物代谢缓慢,因而表现出植生长缓慢。(3)高山风力较大,使植株受到的机械刺激多,体内激素平衡不利植物生长发育。(4)高山顶上空气中灰尘较少,光照较强,紫外光也较多,由于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因而高山树木生长缓慢而矮小。

27. 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萌发时,有机物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淀粉的转化。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下转变成葡萄糖(或磷酸葡萄糖)。(2)脂肪的转化。脂肪在脂肪酶作用下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再进一步转化为糖。(3)蛋白质的转化。胚乳或子叶内贮藏的蛋白质在蛋白质酶和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4)植酸的动员。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肌醇和磷酸。

28.生物钟有何特征? 答:(1)需要光暗交替作为启动信号,一旦节奏启动了,就可以在稳恒条件下持续一段时间。(2)具有内生的近似昼夜节奏,约为22小时至28小时。(3)生物钟有自调重拨功能。若日夜颠倒,则可自行调整,而适应于新的环境节奏。还可重新拨回。(4)生物钟的周期长度对温度钝感。

29.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答:植物的向光弯曲是由于向光面的生长与背光面生长的不均匀所致。究其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单方向的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以至引起背光面生长素含量增多,而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细胞生长,因而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而表现向光弯曲。生长素向背光面移动的原因可能与光照引起器官尖端的不同部位产生电势差有关。向光面带负电荷、背光面带正电荷,弱酸性的生长素阴离子被正电荷吸引移向背面。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由于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30.常言道:“根身叶茂”是何道理? 答:所谓“根身叶茂”,有以下理由:(1)地上部分生长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主要是由根系供给的。另外根系还能合成多种氨基酸、细胞分裂素等供应地上部分。因此,根发育得好,对

地上部分生长有利。(2)植物地上部分对根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叶片中制造的糖类、生长素、维生素等也可以供应根,以利于根的生长。因此,地上部分长不利,根系也长不好,反之,根系生长不好,地上部分也不可能生长的好,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31.含羞草受震动后叶子下垂的机理是什么?

答:含羞草受震动后几秒钟内叶子就下垂,机理是,由于复叶叶柄基部的叶枕中细胞紧张度发生变化的结果。在解剖结构上,叶枕的上半部的细胞胞壁较厚,而下半部组织较薄,下半部组织的胞间隙也比上半部的大。在震动刺激下,叶枕下半部细胞的透性增大,水分和溶质由液泡中透出,进入胞间隙,因此下半部组织细胞的紧张度下降,组织疲软,而上半部组织此时仍保持紧张状态,复叶下垂。

32. 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和协调温度有何不同?

答: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指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这个温度对于植物健壮生长来说,往往不是最适宜的。因为植物生长最快时,物质较多用于生长,消耗太快,没有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那么结实。在生产实践上培育健壮的植株,常要求在比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即“协调的最适温度”下进行。

33. 什么是春化作用?如何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间生长点?

答:春化作用就是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将芹菜种植在高温的温室中由于得不到花分化所需要的低温,不能开花结实。但是以橡皮管缠绕芹菜茎的顶端,管内不断通过冰冷的水流,使茎的生长点获得低温,就能通过春化,可以开花结实。反之,将芹菜种植在冰冷的室内,而使茎生长点处于高温下,也不能开花结实。34. 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何关系?

答:小麦、油菜、燕麦等多种作物经过春化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多。一些需要春化的植物未经低温处理,如施用赤霉素也能开花。这表明赤霉素可以某种方式代替低温的作用。35. “南麻北种”有何利弊,为什么?

答:麻类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可推迟开花,营养生长期长,使麻杆生长较长,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但因为北方地区较难满足短日作物麻类成花所需的短日条件,因而南麻北种会延迟开花,种子不能及时成熟。若在留种地采用苗期短日处理方法,可解决留种问题。36.举例说明光周期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答:(1)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和延迟开花;(2)在温室中延长或缩短日照强度,控制作物花期,可解决花期不遇问题,对杂交育种也将有很大的帮助;(3)引种。37. 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答:种子成熟时主要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有:(1)从植株营养器官转运过来的可溶性低分子化合态养料被逐渐转化为不溶性高分子化合态物质积累起来;(2)呼吸作用由强到弱,由高到低;(3)种子内的内源激素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4)种子的含水量随着种子的成熟而逐渐减少。

38. 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有何作用? 答:在逆境中,植物体内积累脯氨酸的作用有:(1)作为渗透调节物质,用于保持胞质溶胶与环境的渗透平衡,防止水分散失;(2)保持膜结构的完整性。39. 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 答:外施ABA提高植物抗逆性的原因有:(1)减少膜的伤害;(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破坏;(3)改变体内代谢;(4)减少水分丧失。

40. 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哪几个步骤? 答:零上低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第二步是由于膜损坏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41.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答:(1)播种前对萌动种子进行干旱锻炼;(2)利用根冠比的特征选择出不同抗旱性的作物品种,或作为抗旱育种的亲本,加速抗旱育种的步骤;(3)控制土壤水分;(4)施用植物激素。

论 述 题:

1.病毒对在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如下:①水分平衡失调,许多植物感病后发生萎焉或猝倒。②呼吸作用加强。染病组织一般比健康组织的呼吸速率可增加许多倍,且氧化磷酸化截偶联,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所以染病组织的温度大大升高。③光合作用下降。染病后,叶绿体破坏,叶绿体含量减少,光合速率显著下降。④生长改变。有些植物染病后由于IAA、GA增加,引起植物徒长,偏上生长,形成肿瘤等。

2.作物抗病的生理基础是:①加强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以分解毒素,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病菌水解酶活性。②植物染病后产生过敏性组织坏死,使有些只能寄生于活细胞的病原菌死亡。③产生抑制物质。如马铃薯植株产生绿原酸,可以防止黑疤病菌的感染,亚麻的根分泌一种含氰化物的物质,抑制微生物的呼吸。④作物还具有免疫反应。即在病菌侵入时,体内产生某种对病原菌有毒的化合物(多为酚类化合物)防止病菌侵染。此外,作物内还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生物碱、单宁、苦杏仁苷等,对侵入的病菌有毒杀作用或防御反应,能减轻病害。3.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外界引入细胞中的无机离子,包括钾、钠、钙、镁、氯等;二是在细胞内合成的有机溶质,主要是蔗糖、山梨醇、脯氨酸、甜菜碱等。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⑴维持细胞膨胀压变化不大,利于其他生理生化过程进行;⑵维持气孔开放,以保证光合作用较正常的进行。

4.植物在逆境条件下合成的逆境蛋白有:⑴热激蛋白f,可以和受热激伤害后变性蛋白质结合,维持它们的可溶状态或使其恢复原有的空间构象和生物活性。热激蛋白也可以与一些酶结合成复合体,使这些酶的热失活温度明显提高;⑵低温诱导蛋白,亦称冷击蛋白,它与植物抗寒性的提高有关。由于这些蛋白具有高亲水性,所以具有诚少细胞失水和防止细胞脱水的作用;⑶渗条蛋白,有利于降低细胞的渗透势和防止细胞脱水,提高植物的抗盐性和抗旱性;⑷病程相关蛋白(PRs),与植物局部和系统诱导抗性有关。还能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抑制菌丝生长,诱导与其他防卫系统有关的酶的合成,提高其抗病能力。5.植物器官脱落与植物激素有何关系? 答:(1)生长素:实验证明,叶片年龄增长,生长素含量下降,便不能阻止脱落的发生。Addicott等提出脱落的生长素梯度学说,认为不是叶片内生长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横过离层区两边的生长素的浓度梯度影响脱落。梯度大,即远轴端生长素含量高,不易脱落;梯度小时,即近端生长素含量高于或等于远轴端的量,则促进脱落。此外,已证明有些果实的自然脱落与生长素含量的降低也密切相关。在生长素产生少的时期,往往引起大量落果。(2)脱落酸:幼果和幼叶的脱落酸含量低,当接近脱落时,它的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可促进分解细胞壁的酶的活性,抑制叶柄内生长素的传导。(3)乙烯:棉花子叶在脱落前乙烯生成量增加一倍多,感病植株乙烯适放量增多,会促进脱落。(4)赤霉素:促进乙烯生成,也可促进脱落。细胞分裂素延缓衰老,抑制脱落。2.北方小麦与南方小麦相比,哪个蛋白质含量高?为什么?

答: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因为水分供应不良对淀粉合成的影响比对蛋白质的影响大。在小麦成熟期,北方雨量及土壤水分比南方少,所以北方小麦蛋白质含量高。3.导致脱落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答:(1)氧浓度 氧分压过高过低都能导致脱落。高氧促进乙烯的形成,低氧抑制呼吸作用;(2)温度异常温度加速器官脱落。高温促进呼吸消耗。此外,高温还会引起水分亏缺,加速叶片脱落;(3)水分干旱缺水会引起叶、花、果的脱落。这是一种保护性反映,以减少水分散失。干旱会促进乙烯、脱落酸增加,促进离层形成引起脱落;(4)光照 光照弱脱落增加,长日照可以延迟脱落,短日照可以促进脱落;(5)矿质元素缺Zn、N、P、K、Fe等都可能导致脱落。

4.目前有关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哪些,并叙述自由基伤害假说的基本内容。

答:关于植物衰老机理的假说有三种:一是营养亏缺假说;二是植物激素调空理论;三是自由基伤害假说。自由基伤害假说是人体和动物衰老机理的众多学说之一。该学说认为衰老过程即氧代谢失调、自由基累积的过程。研究表明,植物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单线态氧等活性氧。同时,植物细胞本身具有清、清除自由基活性氧的酶保护系统和非酶保护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细胞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自由基活性氧浓度很低,不会引起伤害。但在植物衰老劣变过程中,特别是处于干旱、高盐、SO2等逆境条件下,这种平衡遭到破坏,结果自由基活性氧的浓度超过了伤害”阈值“导致蛋白质、核酸的氧化破坏,特别是膜脂中不饱和双链酸最易受自由基的攻击发生过氧化作用;过氧化过程产生新的自由基,会进一步促进膜脂质过氧化,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最后导致植物伤害或死亡。5.花粉管为什么能向着胚囊定向生长? 答: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花粉管的向化性运动所引起的。生长的花粉管从顶端到基部存在着由高到低的Ca2+浓度梯度。这种Ca2+梯度的存在有利于控制高尔基体小泡的定向分泌、运转与融合,从而使合成花粉管壁和质膜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运到花粉管顶端,以保持顶端的极性生长。雌性生殖单位中的助细胞与花粉管的定向生长有关。棉花的花粉管在雌蕊中生长时,花粉管中的信号物质如赤霉素会引起一个助细胞的首先解体,并释放出大量的Ca2+,造成花柱与株孔间的Ca2+梯度,而Ca2+则被认为是一种向化性物质,因此,花粉管会朝Ca2+浓度高的方向生长,最后穿过株孔,进入胚囊。此外,花粉管可能有向电性生长。7.授粉后雌蕊中生长素含量剧增的只要原因是什么?

答:只要不是花粉带进去的,而是因为花粉中含有使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酶体系,花粉管在伸长过程中,能将这些酶分泌到雌蕊组织中去,因此,会引起花柱和子房形成大量生长素

8.影响植物花器官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答:1.内因(1)营养状况 营养是花芽分化以及花器官形成与生长的物质基础。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花的形成尤为重要,C/N过小,营养生长过旺,影响花芽分化。(2)内源激素 花芽分化属内源激素的调控。2.外因(1)光照 光照对花器官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期间,若光照充足,有机物合成多,则有利于花芽分化。此外,光周期还影响植物的育性。(2)温度 一般植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花芽分化加快。温度主要影响光和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转化及运输等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花芽的分化。低温还影响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的发育,使其不能正常分裂。(3)水分 不同植物的花芽分化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如对稻麦等作物来说,孕穗期对缺水敏感,此时缺水影响幼穗分化;而对果树而言,夏季的适度干旱可提高果树的C/N比,反而有利于花芽分化。(4)矿质营养 缺氮,花器官分化慢且花的数量减少;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花的分化推迟,发育不良。在适宜的氮肥条件下,如能配合施用磷、钾肥,并注意补充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则有利于花芽分化。

9.花粉和柱头之间的相互识别的机制是什么?

答:花粉的识别物质是外壁蛋白中的糖蛋白,它在花粉湿润后几秒钟内就迅速释放出来。而雌蕊的识别物质是柱头表面的亲水性蛋白质薄膜,它具有粘性,易于捕捉花粉。当亲和花粉落到柱头上时,花粉就释放出外壁蛋白并扩散入柱头表面,与柱头表面蛋白质膜相互作用,认可后花粉管伸长并穿过柱头,沿花柱引导组织生长并进入胚囊受精。如果是不亲和的花粉则不能萌发,或花粉关生长受阻,或柱头乳突细胞产生胼胝质阻碍花粉管穿过柱头

篇6:初三生化备课组总结[大全]

在学校和年级组的领导以及全体初三教师的团结和辛勤的努力下,2012学年的工作已圆满结束,现将本学期我们做的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按要求备好课,写好教案,批改作业并保证数量和质量。

2、统一教学进度:按学期初的教学计划,我们在三月底结束了初三化学新课教学,4、5月按章节进行了基本知识点对复习,其中配备2012年杭州市初中学业考试摸拟试卷,6月进行专题突破训练。

3、统一教辅资料:以《大一轮》为主要复习资料,配备2012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为练习资料,并把练习资料题目分散到日常对教学中,避免教学活动单一(既有知识回忆,归纳总结,又有练习巩固)。

4、在确定主备的情况下,各任课教师根据各自对实际,因材施教,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各班应有侧重点的教学。

6、训练和组织学生参加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考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并且取得全体通过的好成绩。

7、组织了三次模拟考试,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找出了差距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8、组内成员之间采用不同的形式及时交流教学经验,谈心得,谈体会,谈做法,做到资源共享,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各自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9、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②、系统复习,各个击破。

③、加强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提高中考信心。

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第三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这一阶段我们不是盲 目地强化训练和大运动量的练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通过练、评、反思,查缺补漏,提高学生解题技能。针对杭州市今年新的中考要求,各类题型和试题结构,进行全真模拟训练,让学生稳定心态,增加信心,特别强化运算的快和准;重视解题过程教学,强调规范、简洁、严谨解题;善于放弃和攻坚,保证会做之题不失分,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的攻坚;过难之题确实不会做,学会放弃。这种训练,使得学生水准大有长进,信心十足,在中考中获得优异成绩。

当然,我组的工作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在今后我们会认真的 学习和改进。使本组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大一班消防演练小结下一篇:令我敬佩的爸爸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