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总

2024-05-14

生化实验总(共8篇)

篇1:生化实验总

1.火

(1)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

(2)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砂土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

(3)电起火,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应切断电源或用四氯化碳灭火器。2.烧伤

(1)强碱烧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5%的硼酸溶液和2%的乙酸溶液冲洗。(2)强酸烧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5%的碳酸氢钠或5%的氢氧化铵冲洗。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来表示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在操作过程中,手不要摸滤纸。点样直径不超过3mm。

点样的一端朝下, 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

即时取出滤纸, 以免出现氨基酸层析跑到滤纸的外面不能检测。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双缩脲反应

紫红色

肽键 可用于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测定 一切蛋白质或二肽以上的多肽都有双缩脲反应,但有双缩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或多肽。茚三酮反应

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此反应的适宜pH为5~7,同一浓度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在不同pH条件下的颜色深浅不同,酸度过大时甚至不显色。

与茚三酮呈阳性反应的不一定就是蛋白质或氨基酸。在定性、定量测定中,应严防干扰物存在。该反应十分灵敏,1∶1 500 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给出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氨基酸定量测定方法。茚三酮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水合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第二步是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同另一个水合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有色物质。黄色反应

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橙黄色的硝醌酸钠。苯丙氨酸不易硝化,需加入少量浓硫酸才有黄色反应。

坂口反应

与精氨酸反应呈红色,精氨酸是唯一呈此反应的氨基酸,反应极为灵敏 醋酸铅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常含有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含硫蛋白质在强碱条件下,可分解形成硫化钠。硫化钠和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若加入浓盐酸,就生成有臭味的硫化氢气体。

蛋白质分子中常含有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含硫蛋白质在强碱条件下,可分解形成硫化钠。硫化钠和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若加入浓盐酸,就生成有臭味的硫化氢气体。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数值时,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电场中,蛋白质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pH值称为此种蛋白质的等电点。

用醋酸与醋酸钠(醋酸钠混合在酪蛋白溶液中)配制成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向缓冲液溶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的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在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提纯蛋白质时,常利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在酸性溶液中与蛋白质结合,使染料的最大吸收峰(max)位置由465 nm变为595 nm,溶液颜色也由棕黑色变为蓝色。通过测定595 nm处光吸收的增加量可知与其结合蛋白质的量。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灵敏度高,测定快速简便,干扰物质少。

微量凯氏定氮法

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有机氮转变为无机氮(氨),氨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氨,后者与强碱作用释放出氨,借蒸汽将氨蒸至酸液中,根据此过量酸液被中和的程度,即可计算出样品的含氮量。

中和程度用滴定法来判断,分回滴法和直接法两种。

(1)回滴法:用过量的标准酸吸收氨,其剩余的酸可用标准NaOH滴定,由盐酸量减去滴定所耗NaOH的量即为被吸收的氨之量。此法采用甲基红做指示剂。

(2)直接法:用硼酸作为氨的吸收溶液,结果使溶液中[H+]降低,混合指示剂(PH4.3-5.4),黑紫色变为绿色。再用标准酸来滴定,使硼酸恢复到原来的氢离子浓度为止,指示剂出来淡紫色为终点,此时所耗的盐酸量即为氨的量。

样液:1g卵清蛋白溶于0.9%NaCl液,并稀释至100ml。如有不溶物,离心取上清液备用。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本实验是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支持体的区带电泳。

方法是将少量新鲜血清用点样器点在浸有缓冲液的乙酸纤维素薄膜上,薄膜两端经过滤纸与电泳槽中缓冲液相连,所用缓冲液pH值为8.6,血清蛋白质在此缓冲液中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泳动。

由于血清中不同蛋白质带有的电荷数量及分子量不同而泳动速度不同。带电荷多及分子量小者泳动速度快;带电荷少及分子量大者泳动速度慢,从而彼此分离。

电泳后,将薄膜取出,经染色和漂洗,薄膜上显示出五条蓝色区带,每条带代表一种蛋白质,按泳动快慢顺序,一般经漂洗后,薄膜上可呈现清晰的5条区带,由正极端起,依次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经洗脱比色观察不同蛋白质的区带。

1、醋酸纤维素薄膜一定要充分浸透后才能点样。点样后电泳槽一定要密闭。电流不宜过大,以防止薄膜干燥,电泳图谱出现条痕。

2、缓冲溶液离子强度不应小于0.05或大于0.07。因为过小可使区带拖尾,过大则使区带过于紧密。

3、电泳槽中缓冲液要保持清洁(数天过滤)两极溶液要交替使用;最好将连接正、负极的线路调换使用。

4、通电过程中,不准取出或放入薄膜。通电完毕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再取薄膜,以免触电。

酶的特性

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大多数动物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植物酶的最适温度为50-60℃。高温失活,低温能降低或抑制酶的活性,但不能使酶失活。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6.8。唾液淀粉酶的活化和抑制

酶的活性受活化剂或抑制剂的影响。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活化剂,铜离子为其抑制剂。

血糖的定量测定

动物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其含量较恒定。用硫酸锌和氢氧化钠除去被检测血中的蛋白质制成无蛋白血滤液。当将血滤液与标准铁氰化钾溶液共热时,一部分铁氰化钾还原成亚铁氰化钾,并与锌离子生成不溶性化合物。

向混合物中加入碘化物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所释放的碘。即可知剩余的铁氰化钾量。血糖越多,剩余的铁氰化钾越少,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也越少。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与血糖的关系可以由经验确定下来的数字表查出。对照组要多一些,且要先查表再相减

脂肪酸的β-氧化

样品中丙酮的含量=(V1-V2)x C Na2S2O3 x 1/6 V1—滴定对照所消耗的Na2S2O3 的体积 V2—滴定样品所消耗的Na2S2O3 的体积 C—Na2S2O3 的浓度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溶液,对含维生素 C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染料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如无其他干扰物质存在,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的还原性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过氧化物酶的作用 过氧化物酶能催化过氧化氢释出新生氧以氧化某些酚类和胺类物质,例如氧化溶于水中的焦性没食子酸生成不溶于水的焦性没食子橙(橙红色);氧化愈创木脂中的愈创木酸成为蓝色的愈创木酸的臭氧化物。

目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出根据蛋白质不同性质建立的一些蛋白质测定方法:

物理性质:紫外分光光度法。

化学性质: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Lowry法等。染色性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银染法。其他性质:荧光法。

一、凯氏定氮法: 根据蛋白质的含氮量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公式:每g样品中含氮克数 × 6.25 ×100

二、比色法:利用蛋白质与不同试剂的呈色反应,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如双缩尿法和酚试剂法(lowry’s method)。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蛋白质对280nm紫外光有最大的吸光度而采用

篇2:生化实验总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以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二、工作计划

(一)实验室日常管理计划

1、牢固树立“教学中心”意识,对实验室的仪器耗材进行精确登记备案,以便为《生物化学》实验做好后勤服务。

2、严格执行仪器使用人使用仪器必须登记的规章制度。

3、严格执行及时更新实验耗材的规章制度。

4、严格执行实验安全条例,做好实验室安全意识宣讲,做到实验室安全零事故。

5、严格执行实验室值日制度。

6、严格执行实验室卫生制度,保持实验室卫生整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7、严格执行学院规定及时批改实验报告。

8、切实做好实验课的示教工作。

(二)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1、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特别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标准,提高教师的政治品德和业务素养,组织教师开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理念讨论,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2、加强实验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提高实验实训的准备能力和指导水平。

3、加强实验指导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

篇3:生化实验总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剂

总胆汁酸 (total bile acid, TBA) 酶循环法测定,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直接法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直接法测定, 总蛋白 (total protein, TP) 双缩脲法测定, 白蛋白 (albumin, ALB) 透射比浊法测定, 总胆红素 (total bilirubin, TBIL) 钒酸氧化法测定, 直接胆红素 (bilirubin direct, DBIL) 钒酸氧化法测定, 肌酐 (creatinine, CREA) 苦味酸法测定,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HOL) 酶比色法测定, 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酶比色法测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 ALT) 连续监测法测定,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 AST) 连续监测法测定, 载脂蛋白A/B (apolipoprotein A/B, Apo A/B) 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葡萄糖 (glucose, GLU) 己糖激酶法测定, 尿酸 (uric acid, UA) 酶比色法测定, γ-谷胺酰转移酶 (γ-glutamyl transferase, γ-GT) 速率法测定, 测定所用试剂均购自上海丰汇生物研究有限公司, 均采用OLYMPUS AU 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检测。

1.2 方法

1.2.1 干扰项目筛查

将无溶血、无乳浊及无黄疸的新鲜血清充分混合后在无污染的条件下连续测定血清TBA浓度10次作为对照管。实验管用同一份血清, 分别进行HDL-C、LDL-C、TP、ALB、TBIL、DBIL、CREA、TCHOL、TG、AST、ALT、Apo A/B、GLU、UA、γ-GT等生化检测项目, 并逐一与TBA配对测定10次 (先进行测定常规生化检测项目, 再进行TBA测定)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筛查发现干扰项目。

1.2.2 交叉污染的试剂确认

将0.8 m L混合血清与0.2 m L生理盐水混合作为对照管, 分别用0.8 m L的混合血清与0.2 m L TG、UA、HDL-C、LDL-C及TCHOL试剂的R1、R2混合作为实验管 (TG与TCHOL均无R2试剂) , 每份样本重复进行10次TBA浓度测定,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3 交叉污染的影响因素

实验管利用仪器自带的防交叉污染清洗程序, 在测定TG、UA、HDL-C、LDL-C及TCHOL后, 用碱性洗液清洗比色杯及吸样针后, 再行测定TBA浓度10次, 并将测定结果与对照管比对, 观察交叉污染的情况是否依然存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扰项目筛查实验结果

实验管中TG、UA、HDL-C、LDL-C、TCHOL检测后血清TBA测定值分别为 (17.55±0.38) (22.17±0.54) 、 (37.28±1.37) 、 (36.84±1.27) 、 (19.65±0.46) μmol/L, 与对照管中TBA测定值 (13.34±0.33)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此5个项目对TBA测定有干扰。

2.2 交叉污染的试剂确认结果

对TG、UA、HDL-C、LDL-C及TCHOL5个项目的试剂R1和R2进行干扰试剂确认, 见表1。

2.3 设置特殊清洗

设置特殊清洗程序后, 各组的交叉污染能被有效消除, 实验管中TG、UA、HDL-C、LDL-C、TCHOL检测后血清TBA测定值分别为 (13.03±0.30) 、 (12.87±0.26) 、 (13.11±0.28) 、 (12.93±0.35) 、 (13.29±0.17) μmol/L, 与对照管中TBA测定值 (13.34±0.33) 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通过防交叉污染清洗程序可以有效避免试剂间出现交叉感染。

3 讨论

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测定试剂盒的广泛使用, 给日常的检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3,4]。但在试剂操作中, 试剂间的交叉污染的现象却难以避免, 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同时, 也给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5]。通常试剂间交叉污染的原因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 (1) 由于设备的长期使用, 造成对吸样针、搅拌棒、比色杯的清洗能力下降, 从而因上述部件的试剂残留造成污染; (2) 某种试剂中恰好含有下一个要检测项目的底物, 结果使得该试剂的成分同样被当做底物测定出来, 测定值加成于下一组检测项上, 造成试剂间的交叉污染; (3) 某种试剂中所含物质对下一组的检测项目的反应进程有所影响, 从而带来间接干扰。

本研究表明, 本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中TG、UA、HDL-C、LDL-C及TCHOL5个项目对TBA的测定有干扰, 因此, 在进行分析仪参数设定时, 应将上述5种项目设定在总胆汁酸项目测定后, 若不可避免的设定总胆汁酸测定之间, 则可以采用特殊清洗的方法, 对比色杯和吸样针进行清洗, 尽量避免试剂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综上所述, 在进行总胆汁酸测定时, 应尽量避免试剂间的交叉污染, 减少测定结果的干扰, 加强仪器维护, 通过特殊清洗程序, 减少测定结果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文春蓉, 渠巍, 赵胜兵.血清甘胆酸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4) :2104-2106.

[2]余书武, 王霞.生化试剂污染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4) :3403-3404.

[3]邓述欢.胆固醇对总胆汁酸在自动分析中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5) :604-605.

[4]孙金莲.试剂交叉污染对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28) :133-134.

篇4:实验室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是给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准确性的关键。而实现生化室质控是保证生化检验结果正确的唯一重要手段,实行临床生化检验质量保证是我们全体临床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我认为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它不但在于检验实验室的质量,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将所用试剂、方法、仪器等所能出现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且保证我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据我所知目前生化检验长期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检验质量的不稳定性,误差大。例如:将一份标本分送到几个不同实验室进行相同项目的检验,误差可达几倍乃至几十倍。如此大的实验误差,在临床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生化检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为了保证检验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所以质量控制工作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根据我几年来进行质控工作的经验,从具体技术上进行讨论。

一、硬件部分

我们把检验结果与检验者的检验水平及方法特性无直接关联的部分称为硬件部分,如仪器、器皿、环境等,这部分对检验结果影响是直接的,质控工作首先就必须对这一部分进行质量控制。通常工作较多的是仪器、器皿两部分。

1.分析仪器要求:生化检验工作常用的仪器有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天平、离子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等,但他们均分属不同的种类,不可能用具体的数据去描述他们的共性,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其要求,以适用于临床生化检验。(1)稳定性:仪器稳定性是指于一段时间内仪器信号的跳跃范围,即仪器本身的噪音范围。它可以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仪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噪音不一样。因此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甚至不同信号区段均需要进行稳定性测定。合格者才能使用。⑵重现性:常指同一样品在不同时间使仪器产生信号的重合程度。重现性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⑶灵敏度:指仪器于单位被测成分下产生信号的高低,信号越大灵敏度越高,不同的检验方法,要求仪器的灵敏度不同,通常条件下灵敏度越大,分析范围越小,灵敏度越小,读数误差越大。⑷分辨力:是指仪器对待测成份的分辨能力。它直接影响检验方法的准确度。

一般来讲,临床生化检验仪器只需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就能达到检验方法的要求。在进行这方面质控时,应参照各类仪器的说明进行调校。

2.容量仪器的校正:容量仪器是用于分析定量的基本器具,它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是质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量具必须满足要求才能使用,据鉴定前几年市售玻璃量具不合格率较高。一定要到合格的厂家去购买。

二、软件部分

我们将检验结果与检验者的检验水平等人为因素有直接关联的部分及方法特性,统称为软件部分。在硬件稳定,檢验方法固定的条件下,其分析参数就直接反映了检验者的总体检验能力。应作如下工作:⑴人员:人是质控工作中最重要而又最活跃的因素。事实上同一样品,不同的人在同一条件下检验结果完全相同的机会是很少的。检验人员要不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断学习一些新的知识、技术,完善工作手法,严格地正规化操作,克服不良习惯,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检验质量,确保医学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⑵参数部分:每天日常检验工作中,在测定第一批标本时,同时测定一份室内质控血清,正常情况下,每日测定室内质控血清应在±3SD范围内,在质控图上,以±2SD为警戒线,±3SD为逾线。测定值在±2SD内为满意结果,测定结果超过±2SD提示检验者应引起注意,测定结果超过±3SD为不合要求,提示有误差出现,应寻找原因。变异系数也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或不同测定方法误差的大小,变异系数表示精密度,其值的高低反映了实验的偶然误差,它取决于方法本身的稳定性,实验条件的恒定及其控制情况,也反映了操作者的个体差异等,不同性质的检测工作对变异系数的要求不同,如一般的生化分析变异系数应小于5%。精密的分析和生化检验中多次同时平行测定,则要求变异系数要小些,一般应小于2%。验证准确度的方法有:回收试验、线性试验、作质控图。精密度:精密度质控有平行及重复精密度,两者标志平行及重复样品测定结果的吻合程度。也就是对同一样品重复分析的结果的符合性,即分析的复现性。灵敏度:这里指方法灵敏度,本为固有属性,于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固定方法来说,其变化有一定范围,超出此范围应进行检定。通过质控即可检查标准液的准确性,亦可检验仪器的灵敏度,前者有误可引起第一类结果错误,后者有误可引起第二类结果错误,受仪器的欺骗。

篇5:生化实验教案

生 物 化 学 实 验(下)

实验三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化实验(下)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2级生物化学小老师

第三组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实验目的】

1.学习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氨基酸的基本原理。2.掌握离子交换柱层析的基本操作。3.掌握氨基酸和茚三酮显色机理。

【实验原理】

1.离子交换层析原理

离子交换法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方法。

有些高分子物质含有一些可以解离的基团,例如-SO3H,-COOH等,因此可以和溶液中的离子产生交换反应,如:

这类高分子物质统称为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剂是一类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功能基团由固定在骨架上的带电基团与可进行交换的能移动离子两部分组成,二者所带电荷相反,以静电作用结合。可进行交换的离子称为反离子或抗衡离子,这种反离子可与溶液中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化实验(下)

同种电荷的离子进行交换反应。因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的,在一定条件下被交换的离子也可以“解吸”,使离子交换剂又恢复到原来的离子形式,所以离子交换剂通过交换和再生可以反复使用。其中使用的最普遍的是离子交换树脂。由于一定离子交换剂对于不同离子的静电引力不同,因此在洗脱过程中,不同的离子在离子交换柱上的迁移速度也不同,最后完全分离。

选择适当的条件,可使一些溶质分子变成离子态,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而另一些物质则不能被交换,这两类物质即被分离。带同种电荷的不同离子都可以结合到同一介质上,但由于各自所带电量不同,与介质的结合牢度不同,可改变洗脱条件使它们依次先后被洗脱,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氨基酸电荷行为的层析方法。本实验采用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732型)分离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pI2.97)和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pI9.74)的混合液。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分子上所带的净电荷取决于氨基酸的等电点和溶液的pH值。在pH5.3条件下,因为pH值低于Lys的PI值,Lys可解离成阳离子结合在树脂上;Asp可解离成阴离子,不被树脂吸附而流出层析柱。在pH12条件下,因pH值高于Lys的pI值Lys可解离成阴离子从树脂上被交换下来。这样通过改变洗脱液的pH值可使它们被分别洗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2.茚三酮反应机理

茚三酮反应是指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羟脯氨酸或脯氨酸反应生成(亮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该紫色化合物在570nm处有最大光吸收,所以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含量。

由于该反应灵敏度高,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氨基酸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国内的大部分教材认为其反应机理为: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化实验(下)

但是大量实验表明而且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茚三酮显色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是混合物而不是单一组分。

茚三酮显色反应受pH,茚三酮试剂的配制方法和浓度,氨基酸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冷却时间,离子强度等都有较大影响。特别要注意的是pH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特别大,且该反应在一个小时内稳定。

【实验器材和试剂】

一、实验器材

层析柱(20cm*1cm);铁架台;恒流泵;部分收集器;分光光度计;移液枪;恒温水浴锅;试管;玻璃棒;烧杯;试管架。

二、实验试剂

①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100-200目)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化实验(下)

②2mol/L氢氧化钠溶液,1mol/L氢氧化钠溶液; ③2mol/L盐酸溶液,0.1mol/L盐酸溶液; ④标准氨基酸溶液

天冬氨酸、赖氨酸均配制成2mg/mL的0.1mol/L盐酸溶液; ⑤洗脱液

柠檬酸-氢氧化钠-盐酸缓冲溶液(pH5.3)

取柠檬酸14.25g,氢氧化钠9.30g和浓盐酸5.25mL溶于少量水后,定容至500mL,冰箱保存

注:在柠檬酸缓冲液中加入0.1%酚溶液可防止长霉。在室温较高的夏季,配制缓冲溶液用的蒸馏水必须是新鲜蒸馏水,配前煮沸,配好后在4℃保存。0.01mol/LNaOH溶液(pH12)

取0.4gNaOH固体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L ⑥显色剂

取0.5g茚三酮溶于75mL乙二醇单甲醚中,加水定容至100mL。待测样品

混合氨基酸溶液:将2mg/mL天冬氨酸、赖氨酸溶液按1:2.5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再以1:1的比例用0.1mol/L盐酸溶液稀释。

【操作步骤】

1.树脂的处理

对于市售干树脂,先是经水充分溶胀后,经浮选得到颗粒大小合适的树脂,然后加4倍量的2mol/LHCl溶液浸泡1小时,倾去酸液,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然后用2mol/LNaOH溶液处理,做法同上。以1mol/LNaOH溶液浸泡树脂一小时转化为钠型,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最后用欲使用的柠檬酸缓冲液浸泡,过剩的树脂浸入1mol/LNaOH溶液中保存,以防细菌生长。2 装柱

取层析柱一支,垂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实验前需进行检漏,小老师会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演示)用夹子夹紧柱底出口处橡胶管,在柱内加2~3cm高的柠檬酸缓冲液。将搅拌成悬浮状的树脂沿柱内壁缓慢倒入。待树脂在柱底部逐渐沉降时,慢慢打开柱底出口处铁夹,继续加入树脂悬浮液,直至树脂高度到层析柱高度的3/4处。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化实验(下)

注意:要注意装柱过程的连续性,装好的层析柱应均匀,防止产生气泡,节痕或界面,否则会对实验有较大的影响,必须重新装柱。3平衡

层析柱装好后,再缓慢沿管壁加入 适量缓冲液至树脂床面以上2~3cm处,接上横流泵,用柠檬酸缓冲液以0.5mL/min的流速进行平衡,用pH试纸测量流出液pH,直至流出液的pH与缓冲液的pH相等。

注意:调节流速前要排除恒流泵与柱间连接管内所有气泡,以免影响流速,影响实验效果。调节流速时统一将流速调节为10滴/min,平衡时间一般为15分钟。4加样

关闭恒流泵,打开层析柱上端管口,缓慢打开柱底出口,小心放出层析柱内的液体至柱内液体的凹液面恰好与树脂上液面相齐,立即关闭下端出口(注意:不要使液面下降至树脂表面以下)。用移液枪吸取氨基酸混合样品0.5ml,沿靠近树脂表面的管壁缓慢加入,注意不要冲坏树脂表面。加样后打开柱底止水夹,使液体尽可能缓慢地流下至液体凹液面恰与树脂表面相平,立即关闭止水夹。再用胶头滴管吸取0.5ml缓冲液清洗柱内壁,打开止水夹放出液体,使液体下表面与树脂表面相平,按照此法清洗2次。然后小心加入缓冲液离柱顶部1cm为止,并将层析柱与恒流泵和部分收集器相连。

注意:样品体积不要过大,样品的含量不能超过层析柱内离子交换能力,否则影响分离效果。5.洗脱

① 缓冲液洗脱:用柠檬酸缓冲液(pH5.3)以6s/滴的流速开始洗脱,用试管收集洗脱液,每管收集1ml,收集1-10号管。(② 0.01mol/L NaOH溶液(pH12)洗脱:关闭恒流泵和止水夹,将柠檬酸缓冲液更换为0.01mol/L的NaOH溶液,打开止水夹进行洗脱,同法收集11-40管。收集完毕后,关闭止水夹和恒流泵。

注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多注意层析柱,避免使柱内液体流干,否则实验即为失败。6.测定

分别向60管收集液中加入1.5ml柠檬酸缓冲液,混匀后再加入1ml茚三酮显色剂,混匀。沸水浴15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在1h内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下以蒸馏水为空白管进行比色,测定各管的吸光度值。

注意:比色时尽量避免将液体沾在手上或衣服上。7.树脂再生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化实验(下)

层析柱使用几次后,需将树脂取出用1mol/LNaOH溶液洗涤,再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后可反复使用。

注意:在本次实验结束之后需将树脂倒至指定烧杯中。

【结果与分析】

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收集的管数为横坐标,绘制出洗脱曲线。以已知两种氨基酸的纯溶液样品,按上述方法和条件分别操作,将得到的洗脱曲线与混合氨基酸的洗脱曲线对照,可确定2个峰的大致位置及各峰为何种氨基酸。

【思考题】

1.对于新树脂我们做的处理是先用2mol/LHCl搅拌半小时,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2mol/LNaOH搅拌半小时,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最后用1mol/LHCl搅拌半小时,还用蒸馏水洗至中性。请分析原因。

2.所加树脂的高度为层析柱高度的3/4,请思考树脂过高或过低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

篇6:生化实验室工作总结

(2011.3---2011.7)

漾濞县鸡街乡九年制学校

左志荣初中化学实验室工作总结(2011.3---2011.7)

实验室工作是一个繁琐的工作,每学期初制定初步工作计划,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表制定这一学期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安排表。利用时间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目的和要求、所用仪器、操作步骤,虚心向同行学习,及时总结改进实验,研究实验成败的原因。认真阅读实验杂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积累经验。根据大纲要求,能开足全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配合学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健全《仪器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安全卫生制度》等。

培养学生严警认真的实验态度,热爱学校、爱护公物的思想品德。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充分施展其才能的空间,促使他们动手、动脑、活跃思维,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同学们课外的科研性实验,小制作等顺利开展。实验会考前全面开放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在初三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标准的通过了实验会考。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并运用于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上。各类台帐资料齐全,并每天填写实验日志,记录一天工作情况。订阅实验教学参考资料,并向学生开放查阅。定期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发挥教学示范作用,指导其他学校开展实验教学。

篇7:生化实验室工作计划

生化实验室工作计划

吴喜民

回顾过去生化实验工作,发现在实验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在这个学期对生化实验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实验室建设方面

二、实验教学方面

2、制定了本期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计划如下

三、实验室防尘、防潮、防火等方面

2010 3 篇二:生化实验室工作计划总结

生化实验室工作计划

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足开齐实验课程,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所有实验室人员要认真学习党的有关创新理论和学校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文件,深刻理解,正确贯彻执行,尤其是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关心爱护学生,胸怀仁爱,二、严格遵守上级教育部门对实验工作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对于要求开展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要一个不漏地、保质保量地完成,还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放过一个细节,确保安全,万无一失,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认真钻研教材,熟悉业务,学习各种先进的实验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提前几天做好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试剂,合理改进,不但要节省开支,而且要使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符合教改精神,促进学生成长。

四、对所有实验仪器、试剂要经常清点,及时维护保养,科学管理,存放,提高利用率,做到帐、物、卡相等。

上学期初中化学实验室工作总结

实验室工作是一个繁琐的工作,每学期初制定初步工作计划,根

利用时间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目的和要求、所用仪器、操作步骤,虚心向同行学习,及时总结改进实验,研究实验成败的原因。认真阅读实验杂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积累经验。根据大纲要求,能开足全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配合学校对学生加强素质教育,健全《仪器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安全卫生制度》等。培养学生严警认真的实验态度,热爱学校、爱护公物的思想品德。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在实验室里充分施展其才能的空间,促使他们动手、动脑、活跃思维,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同学们课外的科研性实验,小制作等顺利开展。实验会考前全面开放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并运用于实验教学与实验管理上。各类台帐资料齐全,并每天填写实验日志,记录一天工作情况。订阅实验教学参考资料,并向学生开放查阅。

年初,通阅教材中所有实验,估计全年所有实验所需药品及仪器的名称数量,加以统计,参考现有库存量,写出订购清单。当购置药品收到时,及时开列清单,送交总务处,并分类入帐,妥善存放。

作如下:

8、认真对待每位教师的评议,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篇三:生化实验室工作计划2012.2 生化实验室工作计划

为了配合学科老师开展实验教学,以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理念,本学期在学校现有的教学技术设备条件下,协助各学科教师开足开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同时及时补充实验器材,确保新教材中新增实验的顺利开设。

本学期采取如下措施:

一、添置一些生、化常用的缺损仪器和药品,以确保实验正常开展。

二、实验室管理

2、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

⑴ 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

⑵ 加强安全制度。药品、仪器橱要上锁,化学危险品橱要实行双人双锁保管,防盗门要早开晚锁,生、化实验室的灭火器、要定期检查、补充。

⑶ 仪器、药品存放制度。做到分类存放,定橱定位。每口橱上应挂有“仪器登记卡”并逐年修正。

⑷ 认真执行仪器保养,维修制度,并自制一些教具。

三、实验教学

任课老师做实验应提前通知实验员,实验员根据通知单充分准备好仪器、药品,做到准、净、齐和及时,确保实验一次成功。

实验结束,让学生填写好“学生实验情况记载表”,对有报损的仪器还须填写“仪器报损登记表”,任课教师也要签上姓名和处理意见,然后有实验员签上处理意见后报上一级领导审批。篇四:2015年生物实验室工作计划

2015年生物实验室工作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途径,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初中,学生第一次真正且较为全面的接触“生物学”。由于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渴望去认识并探索神奇的自然界。生物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和协作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初中学生生物学科的科学素养。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

二、进一步做好实验室常规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台账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明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的安静和整洁。要求学生严格认真按照实验要求规范操作和使用实验仪器,做到耐心操作,细心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做到实验结束后,自觉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必须报告教师,经老师检查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开。

实验教学的关键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好、开齐课程所要求得应开实验。

实验仪器的保养,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要保持实验室地面的清洁、门窗的光亮、桌凳的整洁。对于仪器室及实验准备室,除了要做到前面的几点外,还要保证仪器存放柜光洁无尘、仪器的光亮如新。

三、做好实验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学期开始做好实验室工作计划,制定出各级各班实验计划表、实验教学进度表及学生分组名单;各级生物实验应开实验目录、实验记录表、实验情况统计表,并督促任课教师按要求认真填写,在规定时间内交到实验室。学期末做好归类、归档、整理工作,按时上报教务处。篇五: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xx一中2010年上学期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2、开展正常实验教学,为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准备分祖和演示实验。

3、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和卫生清扫工作,认真填好实验室的各种登记表,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化学实验室

xx一中2010年下学期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2、开展正常实验教学,为高

一、高

二、高三年级准备分祖和演示实验。

3、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和卫生清扫工作,认真填好实验室的各种登记表,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2011年上学期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育改革的需要,认真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为教学一线教师做好服务,本学期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严格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爱护学校的名誉。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教师良好形象。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实验员首先应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二、做好搬迁,确保安全

发挥现有仪器的作用,提高仪器的利用率,使仪器经久耐用,做好保养和维修工作。使仪器不丢失不损坏。实验员根据实验仪器的不同特点,做到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腐、防暑、避光。对于已经无法使用的仪器要报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做好新仪器的添置工作。电器开关、电源插座及其他设备,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强化安全意识。以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为主,实验教师配合、领导关心支持、学生配合,确保实验室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1、检查灭火器材的工作性能;

2、剧毒药品的安全管理;

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另外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新教材的一个特点也就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明显增多,作为实验员,首先要督促教师作演示实验,其次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科教师的要求,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并能勇于改进演示实验。实验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与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好各年级的学生分组实验。制订实验教学计划,明确各分组实验的大致时间。对于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最迟在上课的前一天要全部准备完毕,分组准备好。

篇8:植物生化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基本思路

首先, 植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建立了基础性实验 (训练) 、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体系, 注重加强基础性实验, 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经验等方面都获得发展。同时要大力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型实验, 两者比例分别约占60%与40%, 强化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四方面:首先是注重基础实验;其次使综合性实验成为基础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过渡环节, 然后重点通过设计性实验,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以综合考试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 提升对基础性实验的认知, 打好基础

基础性实验是理论强化的过程, 同时更是学生对各类仪器使用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环节, 在基础性实验中,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可为以后进行综合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巩固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基础生物化学技能方法。本课程以层析技术、离心技术、电泳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等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为基础, 以多项技术组合对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进行定性与定量测量。同时, 为使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 适应林业工程培养现代应用人才的需要, 相应编入了基因组DNA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等实验。其内容包括从植物中分离纯化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等。增开了包括天然生物活性大分子的纯化及活性测定等内容。基础实验课开始前, 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 并对学生在实验仪器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及实验手段的把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在生物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组分鉴定的实验中, 要求学生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生物分子提取、分离及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法, 为以后复杂的综合性生化实验奠定扎实基础。又如, 蛋白质的提取和定量实验不仅要求实验最终结果, 更强调对实验原料的原始重量, 细胞破碎后体积确定, 抽提后体积的记录。实验中, 不同的同学记录体积数的差别很大, 导致最后的植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大, 实验结束后全班讨论共同探讨实验现象, 此时, 使用多媒体将实验内容形象化、动态化, 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 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 强化综合性实验, 做好铺垫

在学生对基本理论强化、基本熟悉各种实验仪器原理、掌握规范操作后即进入综合性实验环节。综合性实验是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综合性实验设计,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理论知识与联系实际水平,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如在木本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实验中, 对金龙油和第二代食用调和油在不同温度和注水量的实验结果讨论, 提升学生用不同分析方法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 活化学生知识, 使学生在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

3. 全面打造设计性实验, 提升学生能力

设计性实验环节实验题目, 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或只由教师给定, 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此环节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 初步的设计性实验要求老师广泛调研, 由教师给定与学生知识程度相适应的实验题目更进一步地设计实验, 可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不论哪一类设计性实验, 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给予正确指导, 对实验结果给予准确的评价。通过设计性实验的训练, 学生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讨论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同时也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学生可自由结合成小组, 分工协作完成实验报告。

如在脂肪含量的测定实验中, 同学们总结的方法主要有: (1) 索氏抽提法; (2) 酸水解法; (3) 巴布科克法; (4) 益勒式法; (5) 罗斯—哥特里法。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后, 证实发现索氏抽提法对于某些样品测定结果偏低。而酸水解法测出的脂肪为游离态脂和结合脂全部脂类。从实验材料开始, 都是由学生自己准备, 可以使用各种食物, 如牛奶、坚果、豆制品和饼干糕点等。分别对不同食物进行了脂肪含量的测定, 并对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有的同学对油炸食品前后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对市售的乳制品中脂肪含量与商标标注的含量进行比较;还有的同学对脱脂和全脂奶粉进行了比较……通过设计性实验, 学生会进一步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和能力均获得了全面培养。

4. 综合考试模式的建立

本课程的考核注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检验实验教学效果, 反馈信息, 我们建立了综合考试模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取实验操作和理论考核结合的方式, 分别占50%的成绩。闭卷理论考试占50%分值, 所涵盖内容包括数据分析、原理掌握、操作中的关键技术等。实验操作考核中平时实验操作占20%分值, 实验报告占10%分值, 其中综合及设计性研究占20%分值。平时实验操作中, 实验预习提问按10%计分, 实验前对本次实验的内容、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答案, 教师辅助补充, 同时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分析典型相似或相关的实验实例, 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 设立创新分奖励制度, 对实验中回答创新方法、有建设性的操作等给予创新分。

实验报告按10%计分, 主要考查其书写能力, 科研求实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有实验中现象的分析, 实验结论的讨论及自己对实验应用和改进等方面的讨论可追加创新分。在实验报告中不强调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操作过程的书写, 也不强调实验结果的好坏, 而要注重实验记录的真实性和实验报告中的讨论与分析。

综合及设计性研究占20%分值 (尝试新方法得5%分值, 回答正确综合性问题的得5%分值, 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占5%分值, 完成实验并撰写报告占5%分值) 。总之, 该考试模式能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 通过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与综合考试模式结合, 能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通过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全面锻炼了学生,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其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笔者通过对植物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提升了生化实验教学质量, 更进一步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对促进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剑敏.生物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 :79~81

[2]陈怀侠、蔡火操、黄建林等.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11) :105~107

[3]崔大练、石戈、马玉心.建立探究性生化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科研创新人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 :87~90

[4]赵烽、姜永涛、戴胜军等.天然药物化学的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1) :62~63

上一篇:五上少先队工作总结下一篇:瓮安县城市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消防安全工作会的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