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知识与生物化学论文

2022-07-03

[摘要]目的:探讨五位一体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化知识与生物化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化知识与生物化学论文 篇1:

认知结构同化论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运用

摘要:在卫生类中职教育中,根据医用化学课程的特征,对认知结构同化论有关理论进行学习研究分析,通过教学实例,说明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的联系,使之有机结合,就能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的学习顺利开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结构同化论 医用化学 中职教育 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各卫生类职业学校都进行了教学改革,对文化基础课程和医学专业课程作了相应的调整合并,为了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实训时间,文化基础课程的课时数大幅删减。

现今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文化功底相对薄弱,自我调控意识有所欠缺,在学习时,如果遇到困难,很容易退却而放弃。

因此,面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尚未成人的中职学生,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取得滿意的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书育人,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这是我们中职化学教师,乃至所有中职基础课程教师当下面临的棘手难题,也是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我们中职教师必须迎接的新的历史挑战。

为此,许多职教工作者及其专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基础课程的教师,从事医学化学学教学多年,带着困扰我们教学的难题,对教育心理学、智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进行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认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是教学中关键的因素,以此为突破口,深入了解,分析研究,运用智育心理学中的认知结构同化论为指导,根据教材内容的属性,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方法,就可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使棘手难题迎刃而解。

一、有关认知结构同化论的理论

同化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在生理学中指吸收食物并使之转化为原生质。

奥苏贝尔用同化概念来解释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学习同化说,把学生原有知识的实质内容及其组织结构特征看成是影响新知识学习的最重要变量,即知识学习过程是材料的逻辑意义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的原有观念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的心理意义的过程。这种强调原有知识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理论也称认知结构同化论[1]。

奥苏贝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与其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关系,提出了三种基本同化模式:1.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的知识是上位的(上位学习)。

2.原有观念是上位的,新的知识是下位的(下位学习)。

3.原有观念和新知识是并列的(并列结合学习)[2]。

二、对认知结构同化论的研究与思考

在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即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

(一)确定学生的知识起点

学生的学习总是通过将新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建立起联系而进行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即原有的知识背景,正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测验,平时批改作业或提问交谈等方式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明确学生学习的障碍之所在,加以疏导,新的学习才能开展下去。

(二)分析教材结构及特点

根据教材即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考虑以何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所谓教学难点,对教师而言不外乎教材结构层次复杂,不易叙述清楚;而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知识理论抽象,在认知结构中找不到可同化新知识的部位,难以理解。因而,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根据认知结构同化论的观念,关键是要找出新旧知识镶嵌结合点,将新的知识以恰当的形式纳入学生原有认知体系中,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化解学习难点(或教学难点)。

三、认知结构同化论的实践与运用

(一)上位同化学习模式

倘若原有知识在概括的程度和包容的范围上低于要学习的新知识,则出现上位同化模式,这一模式代表的学习过程是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要求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相应的下位例子[3]。

在给学生教授无机化学时有无机物的概念及范畴,学生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氧化物和酸碱盐的基本知识,此时具备了相应下位的例子,举出二氧化碳、水、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说明它们都属于无机物,学生们很容易接受,学习比较顺利。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与新知识联系的准备。

(二)下位同化学习模式

倘若原有知识的概括程度较高或包容范围较广,新学习知识的概括程度较低或包容的范围较小,则出现下位同化模式[4]。

在进入分析化学的学习时,有沉淀滴定法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沉淀反应,在认知结构中具备了这一类反应的基本知识,有了新知识的落脚点。而要能进行滴定分析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相应的条件,只占沉淀反应类型中的一部分。这属于派生下位学习。因此,讲授这一章知识的顺序是:先复习沉淀反应的概念和特征,再介绍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反应要满足的要求,然后根据滴定的要求找到这一类沉淀反应,按照指示剂的不同进入各种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学习。

这一类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相关的上位观念,新知识是从上位概念中派生出来。

(三)并列结合同化模式

有时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既找不到上位关系,也找不到下位关系,但在横向上存在着相互吻合的关系。奥苏贝尔提出,在此种情形下,可以出现并列结合同化模式[5]。

生物化学课程,对于只有初中数理基础的学生而言,理论知识抽象,难点颇多,教师若仅就教材内容讲解,则有些章节层次复杂,叙述繁琐,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难以打起精神学出效果。此时运用并列结合同化模式授课,在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设法找到横向的相互吻合的关系,设法使新知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一个落脚点,新的学习才能顺利展开,就可以改变学生不想学、学不好的现状。

例如,在教授酶促反应特点的内容时,有酶的高度专一性。则分析:学生们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生活常识是非常熟悉的,因而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反应的绝对专一性原理,可以用钥匙和锁的专用关系来类比,学生一听就能明白,学起来比较轻松。

酶作用的基本原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诱导契合学说比较抽象,按一般教材讲解起来费时费力。在此用手和手套的关系来比喻酶和底物的契合关系,将手戴上手套的感觉学生们都多次经历,当手进入手套时,手套会随着手形状的大小而适当地变化,使手能进入手套中去。就像底物分子与酶活性中心接触时,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使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完全互补[6]。

这种讲解方式,借鉴学生熟悉的事物,与新知识类比联系,形象而又具体,将复杂的原理简单讲解,虽然新旧知识的联系不是实质性的联系,但学生在自己认知结构中找到了与新知识相吻合的原有知识,其思维过程也是发现新旧知识异同的过程[7]。

在教师为学生解惑时,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中有一名言:“以其知之,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其含义指的正是认知结构同化论中的并列结合学习模式。

教学的过程即是教师自我学习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逐步成长自我完善的过程。上述对认知结构同化论的研究与教学实践,说明在中职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自觉地了解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分析,千方百计寻求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间结合转化的联系,以合乎科学的、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教授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就能在教学活动中事半功倍,引领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1][2][3][4][5][7]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31.

[6]何香斌.浅谈生化教学如何做到深入浅出[J].河南农业,2008(6):23.

作者简介:

王晓英(1969- ),女,江西南昌人,学士学位,南昌卫生学校数理化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从事化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张文佳(1956- ),女,吉林榆树人,学士学位,南昌卫生学校数理化教研室。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从事化学课程教学与研究。

王晓华(1969- ),女,江西南昌人,学士学位,南昌市卫生学校病原病理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从事微生物教学及检验研究。

(责编 赵建荣)

作者:王晓英 张文佳 王晓华

生化知识与生物化学论文 篇2:

五位一体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探讨五位一体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19年4月我校17级生物化学专业检验3班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教学法,研究组行五位一体教学法,对比学生综合能力及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学生综合能力、教学效果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五位一体教学法作为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生物化学检验学科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教学质量,符合当前的学习及检验发展趋势。

[关    键   词]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五位一体;教学法;综合能力;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检验在医学院校中作为一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实验教学课的重点不单纯是验证课堂教学理论。学生基础操作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其能否胜任日后工作,随着国内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新型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与设备仪器不断更新换代,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标准,当务之急是优化带教方式与革新教学资料,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激发,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教学效果[1]。“五位一体”教学法是指将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综合教育融合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本次对我校生物化学专业检验班部分学生实施五位一体教学法,情况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50名研究对象全部为2018年9月到2019年4月在本校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学习的学生,使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对照组男女学生各4例、21例,年龄均值(19.5±0.9)岁,研究组男女学生各5例、20例,年龄均值(19.2±1.0)岁。两组资料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

(二)方法

1.对照组行常规教学法

带教教师按照教材常规教学,学生被动学习[2]。

2.研究组行五位一体教学法

(1)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学中引入五位一体教学方法。为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激发其对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将PBL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工作中。本组学生4人为1组,分为5个实验小组,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参加实验预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真体会实验目的,课堂上要进行实验讲解,组织小组进行组内讨论,教师要认真听取小组建议后,点评实验讲解内容,结合实际案例,指引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及操作技术要领,防止发生常规错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优化实验效果,开展模拟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生化检验半自动仪器,将教学与临床差距缩小,保证实验教学同临床工作保持零距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物试剂盒、生化检验自动仪器的相关操作方法及参数设置,为以后临床操作奠定坚实基础,考核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要勇敢证实自己操作技能,对临床检验程序进行反复模拟,增加熟练度,提升自信与胆识,保证临床操作时能够充分发挥所学知识。

(3)结合实验室教学要求,整合现有资源。教师在满足实验教学的前提下支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监督指导下使用检验仪器设备对自己理论掌握情况与实践操作方法进行检验,解决课堂教学时间段、操作时间段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以提高操作关键技术与操作要领,提高自己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完成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

(4)开展产教融合或校企联合,提高教学效果,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关系。带教教师每周带领学生前往相关企业或医院进行参观、实践操作学习,以提高临床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5)结合实验考核,全面提升操作水平。临床诊断(案例)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医学生物化学检验,化学检验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学校要对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训考核与实验考核,通过多个维度检查其学习情况,培养出符合生物化学检验工作要求的專业人才[3]。

(三)观察指标

1.使用我校自拟综合能力问卷对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调查,该问卷采用百分制,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四方面内容,单方面25道题目,评分1到25分,总评分越高提示综合能力越强。

2.使用我校自拟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对两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调查,该问卷为百分制,包括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及应变能力五方面内容,单方面20道题目,评分1到20分,总评分越高提示教学效果越理想。

(四)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评分对比

研究组学生综合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见表1。

(二)两组学生教学效果对比

研究组学生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见表2。

三、讨论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常规带教方式中,带教方法为知识灌输式教育,教师将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学生按照相关要求展开实验操作。首先该种教学方式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学生是被动学习,实验教学效率不理想;其次,学生如果有问题无法及时提问,不会去主动思考问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鉴于此,我校在新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指导下,对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引入五位一体教学法干预,效果较为理想[4]。

(一)五位一体教学法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常规教学模式只单纯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理论知识应与实践操作结合的问题,学生学习中主导地位被忽视,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临床应变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学生综合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数据提示,五位一体教学法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分析认为,五位一体教学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互动意识,将其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使其主动学习,提高综合能力[5]。

(二)五位一体教学法能够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学生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数据提示,五位一体教学法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作用同样显著。分析认为,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学习实验教学中应用五位一体教学法,其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该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中关键技术的要点,防止发生常规错误,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模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自信与胆识,其临床发挥与应变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实践发现,该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产教融合或校企联合实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或者医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学生提前了解日后工作环境及内容的同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实验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检测,对其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测[6]。

综上所述,五位一体教学法作为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生物化学检验学科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教学质量,符合当前的学习及检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占一,王洪凯,张立华,等.“五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以补气药为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4):25-29.

[2]仲美凤.“五位一体”教学法在小儿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1):22-25.

[3]韩丽红,孟宪梅,范金凤,等.“全面質量控制”分析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中的贯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14(6):21-22.

[4]周琳,李子博,杨芳慧,等.情景模拟结合TBL教学法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26(4):11-13.

[5]曾嵘,黄婧.PBL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16):15-19.

[6]邝雪英,仲其军,徐建永,等.五位一体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8,14(6):24-29.

编辑 张 俐

作者:梁大敏

生化知识与生物化学论文 篇3:

微课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生化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利用微课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字:生物化学实验;微课;教育教学;

近几年来,我校生化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学校新 专业的逐年增多,各种非师范应用型专业快速增加,而生化实验教学一直沿用原 师范专业的模式,实验内容及大纲只是在原生物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做了细微的调 整,因而没有体现各专业对生化实验技能的特殊要求;二是实验内容主要以验证 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教学目标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过程大多由课本设计好,学生实验过程只是“照葫芦划瓢”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三是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中未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激励 机制,也未将生化实验中的新技术及时反映,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单一;四是实验成绩评分体系不完善,无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实验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 了探索适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生化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學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同时也对学生 的实验综合能力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对生化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 改革。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职教育思想 上。人们正在从以“教 ”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思想转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越来越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驱动发展模式。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越来越 符合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比如说:教学方法的逐渐实用,学生评价更加灵活。实习实训不断完善。教学资源逐渐丰富等。然而,“学科课程观”与“过程课程 观”的“头脑风暴”始终没有停歇。这都发源于高职受教育者的定位上。并由此 产生了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核心课程观”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要有两个考 虑:既要以社会需求为中心。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既要有相对扎实的 文化基础。又要有综合的职业能力。常规的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调,课程教学单 元过于复杂和庞大。学习资源过于简陋。学习方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需要这对 于只有三年学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 合无疑是破解这此矛盾主要途径作为新教育思想的创新者和实践者。高职教育 在课程教学思想的博弈和反思中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学校的课程改革要集中 在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上。要提供给学生更加灵活的和自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用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加丰富和实用的课程教学微课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 被高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它通常简短的微课视频及配套资源所组成。教师可在课 堂上利用微课作为授课的素材。而学生可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复习等,实现自主 学习。同时,简短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把握课程要点作为一种 现代化的教育新形式。微课受到国内外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在移动学习和在线学 习等方面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高校实验教学而言,在实验教学平台上,对于微课的展示非常便利,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播放微课视频, 由于实验本身就需要学生多操作、多练习, 因此,微课起到了很好的演示和辅助作用[1]。通过对微课的特点以及计高校实验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微课可以很好的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 优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方式。在今天,高校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设备更新周期偏长,维护工作艰巨;实验设备保有量明显不足;实验系统缺乏足够的灵活件等等。微课的出现,促进教学结构的进一步变革,在混合式教与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变革,向翻转课堂、或者更丰富的方式转变[2]。学生家里没有实验器材,实验前不清楚操作程序,不要紧,通过微课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材料,让学生清楚实验目的、步骤、过程与结果,甚至有些课的实验通过微课可指导学生在家完成,利用上课时间集中对学生在观看微课提出的问题集中答疑,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实验和探索, 增强实验的可指导性,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3]。

(2)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实验学习的趣味性。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微课的制作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 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也都是经过教师的仔细斟酌,所以微课时间虽短,但教师前期投入很大,目标也是为了 让微课能够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不断重复的乏味和理论实验教学的枯燥。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体的授课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正如哈佛公开课等国际知名院校的网络课程那样,都受到包括大学生们在内的广大学习者的欢迎。所以微课,作为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课堂形式,通过互联网媒介,促进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知识传播覆盖面,同时加强了学生实验的趣味性、 娱乐性,提高了学习的新体验[4]。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長, 丰富教育教学研究资源。教师在微课这种具体、 典型的案例化教与学情景中,可以达到“隐性知识” 、“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5]。 微课还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 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 其中的资源要素 ( 包括微课视频、 教学设计、 素材课件、 教学反思、 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 扩展和生成, 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 进行动态更新, 极大丰富了教育教学研究资源[6]。

结语

通过对微课应用的实际探索,微课在生物化学教学实验中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潜力是无限的。微课是多媒体教学方式与网络结合的体现,是适应科技发展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 (10) : 17.

[2]李海东.基于微课的校本教研实践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3(7) : 19.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61-65.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 37-38.

[5]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1 ) : 65-73.

[6]胡通海,汪颖. 面向成人学习者的微型学习资源分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1 (1 ) : 36-39.

作者:时冉冉 郭伟

上一篇:城市管理中党建工作论文下一篇:实验教学计算机维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