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不屈阅读答案

2024-04-15

宁死不屈阅读答案(共12篇)

篇1:宁死不屈阅读答案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几个凶神恶煞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押着一位儿童团员向松花江走来。

那个儿童团员是个小姑娘,只有13岁。她犯了什么“罪”呢?她的“罪名”就是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以后,敌人为了使东北三省的人民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永远当他们的奴隶,不准东北的少年儿童学习中国语文。

今天,敌人在松花江边对这个小始娘进行“审讯”。为了扩大影响,日本兵还用皮鞭赶来了村里的许多孩子。

敌人问□□你为什么要偷着组织大家学中国语文□小姑娘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敌人恼怒了□大声吼道□难道你不知道违抗命令就要被枪毙吗□小姑娘大声回答□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

敌人没办法了,换了一副假惺惺的面孔,对小姑娘说:“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 )你当着大家的面,答应以后不再组织他们学习你们的语文,我们( )送你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

敌人稍停了一下,接着又恶狠狠地说:“如果你执迷不悟,那——眼前的滚滚波涛就是你的坟墓了!”

小姑娘听后,微微一笑,她毫不犹豫地跳向了江心……

1.在文中的“□”内加上标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敌人在“审讯”小女孩时,用了哪些办法,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的句子,表达了小姑娘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 只要 就

2.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

你年纪这么小,应该爱惜自己的生命。

3.审问、哄骗、恐吓。小姑娘跳向了江心。

4.仇恨敌人,热爱祖国。

篇2:宁死不屈阅读答案

我虽然与他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不自禁地奔到军人面前关切地说:“叔叔,歇会儿吧!”“不,还有两圈。”回答声伴着喘气听起来那么不舒服。他不停地摆动着双臂,用劲地拄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断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的一条拐(仗 杖)用力太猛,倾斜了一下,他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正要俯身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的!”他的言语中有不可抗(距 拒)的力量。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拄着地面,(艰 坚)难地挪动着身躯。在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难以忍受的痛苦……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可此时,我觉得它特别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刚毅的面孔上,神情是那么专(注 住),________初春寒气逼人,可他的脸上却渗出了滴滴汗珠。

看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虽然只有一条腿,然而他的形象是那么高大啊!前天,他曾在运动场上奔(弛 驰);昨天,他曾在南疆的炮火中冲锋;而今天,他失去了腿,然而他的生命之火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不屈的腿阅读题目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________”上。

固然 虽然 依然 显然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舒服——( ) 顽强——( )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篇3:阅读训练十五:《不屈的抗俘》

这是最震撼我的一张照片。它刊登在日本当年的宣传画册上,用以炫耀“皇军”的战果。照片的标题只有一个字:华。这是一个简洁而富有诗意的标题,因为照片中的这位女孩叫成本华。她是在坚守和县城门时,战斗到最后被俘的,当时她只有二十岁。因其佩戴的皮带是童子军所使用的制式皮带,被日本人称为“中国女童子军”。实际上,以她的年龄,应该不是童子军了。但从她所穿的衣服来看,不是制式军装,应该属于地方武装。

在这张照片上,所有人都在笑,敌人在笑,成本华也在笑。如果不是寒光闪闪的屠刀,你甚至会以为这只是一次劳动的间隙,阳光下气氛和谐充满友善的小憩。成本华双手交叉昂首挺立,胸前捆绑她的细绳因配合照相才刚被解开,背景是四个坐在长凳上嬉笑的日本士兵,嘴里喷出悠闲的烟圈,他们的屠刀仍然没有离开手边。背后的墙十分高大,这应该是她被捕之地和县的城墙。成本华表现出一种触目惊心的镇定,甚至有点若无其事的安详。成本华的发式给人以强烈的感觉,本来是应该往后梳理一些的,因为激烈战事而耷拉在两侧脸颊。这无意识而不加修饰的一缕,反倒为她平添了一份女性的柔美,让成本华更加妩媚。是残酷的战争还没消磨掉一个女人的温柔美丽,还是青春的韶华任何力量也无法遮挡?如果你知道这里刚刚结束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她站立的土地上还汩汩流淌着战友的鲜血,她背后坐着的是一群残暴成性的野兽,你就知道她脸上笑容的含义。

她是在一群野兽虎视眈眈下,发出了自信自傲、无所畏惧的微笑。这含蓄的微笑,成为抗俘的形象代言,让敌人害怕,也让我们心痛。

十岁的孩子,在今天也许还会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十岁的孩子,在今天的家庭正是众星捧月般的年龄。

另一张照片中这位十岁的孩子,被俘时已是一位陆军上等兵!他是已知被俘的抗日军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这张名为《最小的抗俘》的照片,曾在网上广为流传,打动了不知多少中国人的心。

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幼小的孩子走上枪林弹雨的战场?偌大的中国摆不下他一张小小的课桌,他过早地告别美好的童年走向成熟。也许,他的父母已被日本人杀害,他的姐妹还在铁蹄下呻吟。战争毁灭了他的家,也毁了他幼小的心灵,目睹法西斯的暴虐凶残,除了杀敌复仇,他别无选择。日酋右手抚摸小战士的头,左手却紧握杀人的钢刀,我们的小英雄表情十分冷峻坚决,小眼瞪得溜圆,小嘴咬得紧紧,小胸脯挺得老高,完全是一派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似乎早已识破面前这个鬼子伪善的嘴脸。

我想起苏联电影《伊万的童年》,年幼的伊万是个十二岁的孤儿,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他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当他得知自己将作为被保护对象送往后方时,他极不情愿,疯狂地抓住首长的衣领,喊着:“我什么也没有了。”“我是一个人!”

而这张《中国小汉子》照片中的孩子,年龄也不会超过十三四岁吧——孩子,你的身上本来应该背着漂亮的书包,穿着整洁的校服,而不应该挎着这么多的子弹带、军号、水壶,甚至连一双鞋也没有穿!

孩子孤零零地站在阳光下,他在血雨腥风中立正。他可不是因为迟到而被学堂里的先生罚站,他面对的是凶狠残暴的日本军人。他两脚呈45度角张开,保持军人标准的站姿,眼睛里是坚定沉着的神情。他也许是一名聪明机智的侦察员,也许是一名刚上战场的传令兵?这张照片本来是日本人用来宣传中国“穷兵黩武”的,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气势犹存的标准军人,一位中国壮士。如果再看《三毛从军记》,相信我会怀着另一种心情。

这两个孩子的眼神里都弥漫着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称的坚忍和决绝,他们是战争残酷法则的忠实执行者。战争毁掉的不仅是人的肉体,而且对人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小兵张嘎》中,我们只看见游戏似的战争中那个英勇无畏的小英雄,谁注意到英雄光环背后,那颗悲凉绝望的童心?

战争结束时,我们无法知道上面这三个人最后的命运。也许在日本法西斯的死亡档案里,会发现他们的照片。战争本来应该远离女人和孩子,而正当他们的生命应该充满青春的欢笑和童年的阳光时,他们却冰冷无声地悄然死去。面对这些远去的背影,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惨痛,更让我们刻骨铭心地铭记,历史的深处,还有一群应该被我们默默祝福和尊崇的人,他们的名字叫抗俘……

(选自《读者》2007年第8期)

1将第一幅照片的标题“华”改为“笑”可以不?试探究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述第二、三幅照片时中间穿插写苏联电影《伊万的童年》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穷兵黩武”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俘”的反抗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描述三个抗俘的形象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摄影散文,表现了什么主题?(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认为换与不换都行,探究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①不可以。标题《华》,既指照片主人是成本华,又隐指中华或者华夏,意为成本华就是中华抗俘的形象代言者,简洁而富有诗意;而标题《笑》则与画面情调不合,又浅白直露,缺乏韵味。②可以。照片上的敌人在笑,成本华也在笑,但成本华的笑充满了自信自傲、英勇无畏,以《笑》为标题更能突出成本华的反抗性;而以《华》为标题就不便于突出这样的主题。(要相比较着回答)(4分)

2作者写联想到苏联电影《伊万的童年》,意在说明“最小的抗俘”和“中国小汉子”过早地告别美好的童年,选择杀敌复仇,和苏联英雄小伊万一样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揭露了日军侵华战争的罪恶;(3分)结构上又承上启下,把前后两张照片的描述自然联系起来。(2分)(考查表达技巧,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3穷兵黩武:本指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1分)文中指日本侵略者颠倒黑白,歪曲真相,把中国孩子被迫参加反侵略战争作为污蔑中国随意发动战争的口卖,以此掩盖他们对华战争的侵略本质。(解释词语含义,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方面回答)(3分)

4“抗俘”的反抗性表现在:①女人和孩子都投入战斗,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②被俘后坚忍决绝,顽强不屈,英勇就义。(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4分)

5对比:①用“抗俘”的年龄、身份和他们不应有的实际遭遇进行对比;②用“抗俘”坚忍决绝的神态和日本刽子手的形象进行对比。(4分)

联想:由第二幅照片联想到苏联电影《伊万的童年》,由第三幅照片联想到《三毛从军记》。(2分)(考查表达技巧)

篇4:宁死不屈震撼山河作文

《传奇人物故事》是一本震憾人心的革命人物故事。这本书中介绍了许许多多伟大革命家的光辉历史。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使我萌发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要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这本书中有很多中华儿女不怕困难,报效祖国的感人故事。他们或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或是智勇双全的军事天才,或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斗士……可不管是谁,只要为祖国发了一份光,献了一份热,就值得我们为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悲剧英雄项羽”、“碧血丹心文天祥”、“雪原英魂杨靖宇”等名人故事让我感慨万千,可是让我最受感动的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

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李大钊前辈吧: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前辈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写法,将李大钊前辈各个年龄的.出类拔萃描写的十分细致,形象地诠释了李大钊前辈热爱中国并誓死保卫祖国的精神和决心!

看完这篇文章,我惊叹了,掩卷而思,心中腾涌着一股莫名的热浪,简直没法儿平复!李大钊前辈是多么英雄啊!只几十秒,凶神恶煞般的绞刑手便斩下了他的头颅,只几十秒哇!李大钊前辈就英勇就义了。我甚至能想像李大钊前辈当时被处决的情景:他定会慷慨激昂的喊道:“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杀了我,就绞杀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辉的胜利!”绞刑架下热泪一片,绞刑架上铁骨铮铮!李大钊前辈,您可以瞑目了,真的可以了,您的努力没有白费,您的热血没有白流!您在天之灵看看吧!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衰弱落后的民族了,“东亚病夫”这个称号早已不属于中国人了!一流的军事,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经济,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这才是脱胎换骨的新中国!

的确,当今的中国,人们的经济进步了,人们的素质进步了,但人们那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精神却还需要提高,攻克一道难题时,想到一半便耐不住枯燥,扔下笔去玩了;制作一个小发明时,一不小心受了点儿伤,就大哭不止,再也不去碰那个发明了;竞选班干部时,“豪言壮语”说出去了,但似乎那是一句空话,坚持了几天,热度便过去了……如果我们能有李大钊前辈的那种精神,遇到难题时,我们一定会迎难而上;扎破手指时,我们一定会想:李大钊抛头洒血都不怕,这点小伤算什么,当上干部时,我们一定会善始善终……相信我们,李大钊前辈,我们一定会的!

篇5:文天祥宁死不屈故事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文天祥:我要面向祖国而死

公元1275年,元军侵略南宋。元军在元朝统帅伯颜的率领下,离南宋的都城临安只有30里路。大兵压境,南宋朝廷无计可施,决定求降。伯颜声明,只有南宋的丞相才有资格与他谈判。

这时,南宋朝廷的左右丞相都闻讯逃跑了,朝廷只好让文天祥为右丞相,去和伯颜谈判。

文天祥见了伯颜后,义正词严地问:“贵国是要与我国交好呢,还是要灭掉我国?”

“我们不想灭掉宋国!”

“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

伯颜感到文天祥像是向元朝下挑战书的,就扣留了他,并让其随行人员回去传话说,如果南宋不投降,元军马上就发起进攻。

南宋朝廷在伯颜的威胁下,向元军投降。文天祥得知真相后,痛哭流涕,仰天长叹。

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元世祖很钦佩文天祥的忠心,把他软禁在大都的“会同馆”里,每天派人去轮番劝降,但都被文天祥骂走了。元世祖见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在狱中艰苦的环境下,文天祥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其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了几年,元世祖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道:“你的忠心,我非常佩服。如果你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这样,我死了以后,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样?”

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宝四年(1256年)进士。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二年(1276年)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次年正月,被移上海船,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写下〈过零丁洋〉一诗。诗中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宁死不屈之志。

篇6:宁死不屈的反义词是什么

苟全性命 [注释]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苟且偷生 [注释]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贪生怕死 [注释]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偷生怕死

篇7:赵广宁死不屈

当时北方的金国日益强大起来。不仅金国对北宋发动战争,攻占了很多地方。赵广的家乡合肥也落入金兵手中。

有一天,金兵的一位将军从民间抢来几个美女,想叫人画几张美女图,但是军中没有画家,金将非常发愁,后来听说有一位叫赵广的少年画家,便马上派人把他抓来营中,要他马上为几位美女画像。

赵广看那些妇女虽然貌美,却很憔悴,便知道她们在金營里吃了不少苦头。赵广想到金兵在宋朝境内犯下的种种罪行,想到多少人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凄惨情景,便非常愤怒。他握紧拳头,毅然回答说:“对不起,我不会画。”那个金将把脸一沉,声色俱厉地说:“有谁不知道你是少年画家?还是识相点吧,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赵广听了,把身子一挺,头一歪,干脆来个不理不睬。金将看到他这样倔强,气得七窍生烟,便命令卫兵把雪亮的大刀架在赵广的脖子上,大声咆哮:“你到底画不画?”“不画,杀死我也不画!”赵广坚定不移地说。金将气得随手从卫兵手里夺过大刀,凶狠地说:“我叫你今生今世永远不能画画!”说完,一把抓住赵广的右手,猛地砍下了他的拇指。

鲜血从赵广手上喷涌而出,染红了衣袖,可是赵广连眉头也没皱一下,便昂首走出金兵的大营。大营周围的金兵都很佩服小画家身上那股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

篇8:宁死不屈阅读答案

【拼音】jiān zhēn bù qū

【简拼】jzbq

【近义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

【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成语出处】唐・韦应物《江州集・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成语用法】补充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而那些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为了人民和祖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更深深使他向往。(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四章)

【英文翻译】faithful

【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成语正音】贞,不能读作“zēn”。

【成语辩形】屈,不能写作“曲”。

【产生年代】古代

篇9:百家姓名人故事宁死不屈文天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他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中状元后,他又改字宋瑞,后号文山。

公元1275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长江防线全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开赴临安。由于元军攻势猛烈,江西义军虽英勇作战,但最终也未能挡住元军兵锋。

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元军占领了临安,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出逃,后辗转到达福州,成为宋端宗的右丞相。

篇10:不屈的民族,不屈的魂

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屈的民族,不屈的魂》,中华魂演讲稿。

当鸟巢上空唱响优美的会歌旋律,千万面五星红旗和奥运五环旗交相辉映,当白发苍苍的老华侨泪眼朦胧,青春焕发的莘莘学子欢呼雀跃时,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的光荣与梦想!

百年奥运,百年梦想,多少血泪,多少艰辛,多少拼搏!

一个曾被讥为“东亚病夫”的民族,一个奋发图强的民族,在贫弱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他迈着沉稳的脚步,穿越了秦砖汉瓦,穿越了唐山宋水,从丝绸之路悠悠的驼铃声中,从郑和下西洋的惊涛骇浪里,从明月清风里一路走来!一个活泼开朗、意气风发的“青春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奥运这个舞台上,热情勇敢、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从容自信地奏响了最华丽的乐曲,涂抹最灿烂的色彩,书写最精彩的篇章!

特大雪灾,汶川地震,打砸抢事件…无不考验着我们的党和人民。伟大的祖国,是在抗震救灾中筹备奥运盛会,在举办盛会中推进灾区重建啊。为了期待百年的盛会,为了成就今天的辉煌,在祖国面临了灾难与不幸,经历了打击和挫折之后,无数中华儿女用行为传递了爱和坚持,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团结一心、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赛场外积极开展灾后重建的叔叔伯伯们令我们感动,赛场内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们更令我们敬佩。中国的运动健儿与二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一起,用辛勤的汗水、精湛的技术、顽强拼搏的斗志谱写了一段段传奇与奇迹,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比赛,他们完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从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我们看到了诚挚的爱国情,炙热的中华魂。

心系祖国、顽强拼搏、刻苦锻炼,这颗跳动的中国心,激励奥运健儿们,也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会,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勇敢和奋斗,看到了真诚、友好和善良,看到了中国的科学、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多难兴邦”“实干兴邦”、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饱尝艰辛,然而我们伟大的民族在磨难中不衰,在艰辛中不屈,历经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

面对灾难,中华儿女挺直了不屈的脊梁,用热情和信念,光明和不屈铸就了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巍巍的丰碑里凝固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中华魂!

篇11:李苦禅宁死不屈

李苦禅的地下抗日行动,引起了日本宪兵特务的怀疑,于1939年5月14日将他抓去严刑拷打:压杠子、皮鞭抽,甚至往指甲里扎竹签……企图逼他就范。但李苦禅什么也不说,硬是咬牙坚持住了。由于知名度高、影响大,再加上没有真凭实据,日本宪兵只好将李苦禅释放了。

后来回忆在监狱中的经历时李苦禅说:“被关了28天,死了多少次。灌水是常事。压杠子压了一次,都‘死’了。浇凉水,通身很凉,一泼水就缓过来了……那时每天8点钟上堂,下午是1点钟上堂。他们要枪毙的人,星期六就提出来到别的屋里去了,第二天早上就行刑。在一次审讯中,鬼子头少佐上村喜赖问我:‘苦禅先生,今天是星期六,我救不了你了!’我说:‘上村!你们杀人的法子不是4个吗?一狗吃,二枪毙,三活埋,四砍头。你尽管用吧!我不怕这个!’”

出狱后,李苦禪便借书画巧妙地宣传抗战,并经常在画竹的作品上题词:“胸无气节者不可画竹,胸有气节者写竹易成。”李苦禅宁死不屈的气节,犹如他笔下的兰竹,体现了他刚毅的人格魅力。

(编辑/张金余)

篇12:宁死不屈跳崖的“挂云山六壮士”

1940年8月底,百团大战破袭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在井陉战场的八路军完成了破击正太铁路和攻克井陉矿的任务后奉命转移。为扩大战果配合主力部队转移,井陉地方武装巧妙出击,牵制敌人。

9月5日,受命牵制敌军的游击大队完成任务后,在井陉县南、北平望两村集中,由支队参谋长李雪瑞和大队教导员温藏宝带领第一、第二中队开赴三峪、上庄,准备稍事休息后转移;第三中队则由大队长何扬文和中队长李鸿山率领住在获鹿县的栈道,把守要道,观察井陉、平山、获鹿的日军动向,阻击敌军前进。傍晚,从各地送来的情报得知,日军已把游击大队误认为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并企图在夜间经三峪、上庄,下岭口追击。于是,李参谋长与温教导员当夜即率领第一、第二中队过岭口,转东焦到了平山;第三中队则除一个排的兵力由何扬文率领绕道获鹿天井沟迂回敌后外,其余两个排约50多人,由李鸿山带领火速赶往挂云山,配合区基干队牵制敌人,掩护第一、第二中队转移。

挂云山位于获鹿、平山、井陉三县的交界处,东靠获鹿,北接平山,西连井陉,是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区的分界岭之一。当天晚上,第一区基干队和三峪、上庄两村的青抗队、儿童团及部分群众约100多人也陆续转移到了山上。

9月6日黎明,从威州赶来追击八路军主力的日军进入三峪、上莊。为引诱敌人,第三中队在挂云山上故意向敌人放了一枪。听到枪声,敌人判断八路军主力即在山上,忙与上安、岩峰、获鹿城、胡庄和平山城的日军取得联系,兵分五路围攻挂云山。

军民并肩同仇敌忾抗日军

李鸿山和吕秀兰根据地形进行了战斗部署。由吕秀兰带一个机枪组和区小队及部分民兵守卫卧狼垴制高点。主峰西面是上挂云山的主要通道,由李鸿山带两个排和三峪、上庄两村的民兵把守。

有人发现敌人正向我军主力部队转移的方向追去,李鸿山果断下令开枪吸引敌人。敌人听见枪声,以为我主力部队就在挂云山上,于是立即停止北进,从四面对挂云山形成了合围之势。上午10点多钟,敌人发起进攻。一阵炮轰之后,在机枪的掩护下,伪军在前,日军督后,从之字形小道向上进攻。挂云山四周围攻的敌人共计约有三四千人,守卫挂云山的两个排和区小队,加上三峪、上庄两村的民兵,不到200人,而且只有一挺轻机枪。但战士们凭借有利地形,决心坚决拖住敌人。整个上午敌人对主峰和卧狼垴实行轮番进攻。敌人凭着人多火力强,这批被打下去,那批又冲了上来。八路军战士和民兵们则越战越勇,他们喊着口号,互相鼓励着,狠狠地打击敌人。

战斗打得十分惨烈。虽然留守挂云山的八路军战士、民兵只有一个中队的兵力,但是,李鸿山和吕秀兰带领民兵模范队、青抗队、少年队,在武器简陋、弹药不足的情况下,奋勇阻击,在挂云山上坚守了整整一天,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敌人伤亡惨重。到太阳偏西时,敌人的进攻还是毫无进展,只是丢下了半沟的尸体。

日本指挥官不知山上到底有多少八路军。为了摸清虚实,敌人暂停攻击,从石家庄调来一架飞机在挂云山上空侦察一番飞走了。当时李鸿趴在悬崖边一块大石头后边观察敌情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李鸿山中队长英勇地牺牲了。

六壮士血染挂云山

敌人又开始进攻了,这次敌人改变了攻击的重点。在佯攻西侧的同时,先集中火力强攻卧狼垴。敌人的火力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一个又一个倒下去了。最后只剩下李芳芳一个人,子弹打光了,鬼子们端着刺刀向他逼来。他握紧仅有的两颗手榴弹,将一颗投向敌群,最后一颗手榴弹插在怀里,将机枪砸坏,当几个鬼子围过来要抓他时,他猛地掏出手榴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轰的一声巨响,和几个鬼子同归于尽!他牺牲时年仅18岁。

正在西边指挥战斗的吕秀兰,忽然听到卧狼垴的枪声停止,知道情况不好,急忙组织火力支援。这时,敌人的机枪从卧狼垴扫射过来,前去增援的同志急忙隐蔽在元君庙后,阻击沿石梯上爬的敌人。西边的敌人也疯狂地进攻。主峰上战士和民兵们这时腹背受敌,剩的子弹也不多了,就用手榴弹和石头抗击敌人。

吕秀兰看天色已晚,牵制敌人的任务已经完成,于是她带领刘康三堂、李树祥、刘贵子、康英英、康二旦等5名民兵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守卫在元君庙的五六十名同志,拼命把手榴弹投向敌人,趁着烟雾往外冲。但敌人的火力太猛,部分同志当场牺牲。

日伪军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冲上了山顶,包围了来不及撤退的吕秀兰和她的五位战友。吕秀兰见此情形,带着留在主峰的5名民兵,把打完了子弹的枪摔坏,拿着仅有的几颗手榴弹从元君庙冲了出来,准备夺路突围。敌人一看只有6个人,于是停止射击,一起围上来想抓活的。吕秀兰跑到西边,见敌人端着刺刀逼了过来,又沿古庙后墙往东跑,可东边的敌人也逼过来了。决不向鬼子低头!不等敌人靠近,吕秀兰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下了悬崖。紧跟秀兰身后的年仅15岁的康三堂和16岁的李书祥也纵身跳下了悬崖……

上一篇:打造卓越团队的五大策略下一篇:质保部部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