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办法杭州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

2024-04-28

理办法杭州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通用6篇)

篇1:理办法杭州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

杭州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法律援助业务档案是法律援助中心履行法律援助职能,为贫困群体提供法律帮助的真实记录。它体现了援助机构的基本职能和社会作用。

为加强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的归档和管理,根据《档案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简称业务档案)是指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第二条 业务档案卷宗材料由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负责整理,法律援助中心(简称中心,下同)统一归档。

第三条 中心收到承办律师办结的案件基本材料后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要求的,按统一要求格式进行归档,材料不齐全的,退回补充。

第四条 业务档案的立卷归档具体要求

一、业务档案分为诉讼和非诉讼二类,诉讼类包括刑事(含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代理、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类包括代书、谈判、调解、仲裁代理和其他非诉讼业务。

二、业务档案实行一案一卷,一卷一号。

三、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简称案件承办人员,下同)承办业务用的各种证明材料、往来公文、谈话笔录、调查记录等,必须用钢笔书写、签发或打印,要求字体工整、清晰,并一律采用A4纸,原件非A4纸的,应粘贴在A4纸上。

四、业务案卷必须使用与A4纸同样大小的纸张。

第五条 业务案卷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排列顺序

一、案件承办人员接受指派开始承办案件时,即应同时注意收集保存有关材料,着手立卷的准备工作。

二、案件承办人员应在案件办理完毕后,即全面整理、检查办理该案的全部文书材料,要补齐遗漏的材料,去掉不必立卷归档的材料。

三、对已提交法院、仲裁机构或有关部门的证据材料,应将其复印件或副本入卷归档。对不能附卷归档的实物证据,承办律师可将其照片及证物的名称、数量、规格、特征、质量检查证明、保管处所等记载后归档。

第六条 业务档案内归档材料应按照诉讼程序的客观进程或时间顺序排列。具体顺序为:

一、刑事卷

1、侦察阶段:

刑事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

刑事法律援助公函;

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帮助的委托协议;

会见犯罪嫌疑人函;

会见犯罪嫌疑人笔录;

其他材料(取保候审申请书、控告、申诉申请书等等)。

2、审查起诉阶段:

刑事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

刑事法律援助公函;

刑事辩护委托书;

会见犯罪嫌疑人函;

会见犯罪嫌疑人笔录;

相关证据材料复印件(起诉意见书等);

其他(提请调查取证申请书、律师调查材料等)。

3、审判阶段:

刑事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

刑事法律援助公函;

刑事辩护委托书;

起诉书(上诉书、抗诉书);

阅卷笔录(主要证据材料复印件);

会见被告人会见证明;

会见被告人会见笔录;

律师调查记录(证据材料);

出庭通知书;

出庭笔录;

辩护意见(代理意见、辩护词、代理词);

刑事判决书、裁定书、(上诉书);

其他。

二、民事代理

民事法律援助指派通知书;

民事法律援助公函;

授权委托书;

委托代理合同;

起诉状、上诉状或抗诉书,答辩状;

阅卷笔录(材料复印件);

询问当事人谈话笔录;

调查材料(律师自行调查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

诉讼保全申请书和法院裁定书(证据保全申请、先行给付申请);

出庭通知书;

出庭笔录;

代理词;

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

三、行政诉讼代理

法律援助中心指派通知书;

法律援助公函;

授权委托书;

委托代理合同;

起诉状、上诉状或抗诉书,答辩状;

阅卷笔录(证据材料复印件);

询问当事人谈话笔录;

律师调查的证据(包括书证、物证和证人证言);

出庭通知书;

开庭笔录;

代理词;

行政判决书、裁定书。

四、非诉讼案件

法律援助中心指派通知书;

授权委托书;

委托代理合同;

中心介绍信及相关的其他手续;

询问谈话笔录;

委托人提供的证据材料;

律师收集调查的材料;

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或草拟的法律文书,具体办理的法律事务活动的记录等;

各种非诉讼文书;

第七条 终止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案件承办人仍应按上述各类业务排列顺序立卷归档,卷后应附上终止法律援助的相关依据。

第八条 法律援助业务档案装订要求

一、业务档案的装订要求按统一格式,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号,页号位置打在正面右上角。卷内目录统一电脑制作。

二、装订前要进一步整理文书材料,对破损材料要修补、复制,复制件放在原件后一并立卷,对字迹难以辨认材料应当附上手抄件,主要外文材料要翻译成中文附后。需附卷的信封要平放,并保留邮票。

三、装订案卷使用棉线绳,三孔钉牢。

第九条 法律援助案卷应在案件办结后十五日内整理立卷装订,交由法律援助中心档案管理员统一归档。

第十条 档案保管员接收档案时应当进行审查,对不符合立卷规定要求的,可退回立卷人重新整理,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第十一条 档案管理员对归档档案应在案卷封面左上角加盖“归档”章。

第十二条 对已接收的案卷,按类别(分诉讼和非诉讼)、保管期限、年度顺序排列编号,绝密案卷单独编号。

第十三条 同一案件由于审级改变或其他原因形成几个案号的案卷,应合并保管,合并保管的原则是按时间顺序形成的后卷随前卷保管。

第十四条 档案管理员必须编制《案卷目录》和必要的检索卡片。

第十五条 借阅档案必须履行一定的审批和登记手续,限定借阅期限,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归还的应办理延期手续。

第十六条 原案件承办人因工作需要,可以调阅原承办案件已归档的案卷。

第十七条 外单位或当事人要求借阅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的,应出示调卷申请,经主任批准,办理好借阅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 凡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的业务档案,以及当事人要求保密的档案,一律不得借阅和查阅。特殊情况必须查阅的,需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第十九条 凡经批准允许查阅的档案,可以摘抄或复印所查阅的内容,但密级档案不在此列。

第二十条 对查阅或借出的业务档案,由档案管理员负责催还。返还时如发现案卷被拆、文件材料短缺、涂改、增删、污损等情况,应立即向中心领导汇报并及时追查。

第二十一条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保守国家机密和当人事秘密。不得违反制度向任何人提供档案和扩大利用范围,不得向他人泄露档案的内容。

第二十二条 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规定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凡属于需要长远查考、利用的业务档案,列为永久保管。

凡属于长时期需要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业务档案,列为长期保管,保管期限为二十年至六十年。

凡属于一般时间需要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业务档案,列为短期保管,保管期限为五年至十五年。

第二十三条 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案卷归档后的下一年起算。

第二十四条 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参照《法律援助律师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见附件)。

第二十五条 档案室的档案目录登记簿、档案移交登记簿、档案销毁登记簿、档案检索卡片列为永久保管(提供相关蓝本)。

第二十六条 对于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应定期进行鉴定。鉴定工作由中心主任、档案管理员和律师组成鉴定小组共同进行。

第二十七条 经鉴定,对仍有保管价值的案卷,应采取提高保管期限档次的办法延长保管期限。对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应登记造册,连同销毁报告一并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经书面批准后予以销毁。

第二十八条 为防止遗失和泄密,销毁档案应由两人负责监销,监销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第二十九条 档案库房应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鼠、防虫、防光、防污染。室内要保持清洁、整齐、通风。

第三十条 档案库房要专用,不得存放与档案无关的物品。严禁在库房內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三十一条 随卷归档的特种载体档案,应单独存放,防止磁化,并根据保管期限定期复制。

第三十二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对于破损、虫蛀、鼠咬、字迹褪色的档案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并进行修补和复制。发现案卷丢失的,应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并积极查找。

第三十三条 档案管理人员因岗位变动或调动工作时,应做好档案移交工作,办理交接手续。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法律援助律师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

一、刑事档案: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永久保管:

1、危害国家安全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普通刑事犯罪判处十五年以上的案件;

2、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情况并有代表性的或有重大影响或对律师业务研究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件;

3、重大涉外案件;

4、对案件的定罪量刑,律师有重大不同意见的案件;

5、其他需要永久保管的案件。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长期保管:

1、危害国家安全判处有期徒刑不满五年(包括判处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免予刑事处分及缓刑)的案件;

2、普通刑事犯罪判处五年以上不满十五年有期徒刑的案件;

3、一般涉外案件;

4、其他需要长期保管的案件。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短期保管:

1、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给予其他刑事处罚的案件;

2、其他需要短期保管的案件。

二、民事代理档案:

(四)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永久保管:

1、房屋、土地、山林、水利(水面)等不动产权益纠纷案件;

2、反映一定社会历史情况有代表性的案件;

3、在本地区以上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4、诉讼标的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案件;

5、较大的涉外案件;

6、对律师业务研究有重大参考价值的案件。

(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长期保管:

1、诉讼标的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案件;

2、一般涉外案件;

3、疑难的离婚和离婚涉及子女、财产的案件;

4、赡养、抚养案件中需要长期供养生活费的案件;

5、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6、缺席判决的案件;

7、宣告失踪、死亡的案件;

8、其他需要长期保管的案件。

(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短期保管:

1、一般民事案件;

2、其他需要短期保管的案件。

发布部门:杭州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4年04月01日2004年04月01日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实施日期:

篇2:理办法杭州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

【颁布部门】 福州市人大(含常委会)

【发文字号】 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

【颁布时间】 2010-04-07

【实施时间】 2010-05-01

【正

文】

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3月26日经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4月7日

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2009年12月25日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10年3月26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发挥湿地生态调控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指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闽江入海口的梅花水道划定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保护区的规划、保护及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福州市人民政府及保护区所在地的长乐市、马尾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湿地保护工作需要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湿地保护规划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福州市人民政府应当明确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长乐市、马尾区人民政府对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职责。

福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福州市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水利、港口航道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长乐市、马尾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

福州市人民政府设立保护区管理机构,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

(二)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保护区;

(三)调查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定期组织环境监测,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和湿地资源;

(四)组织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公众宣传教育;

(五)依法制止、查处保护区内的违法行为;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保护区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恢复自然环境及野生动植物等资源。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与湿地资源的义务,有权对破坏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与湿地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举报。

鼓励社会团体参与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工作。

对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由福州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 福州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保护区自然环境状况和湿地生态保护的需要,会同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水利、港口航道等行政管理部门和长乐市、马尾区人民政府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向社会公布。

经批准的保护区总体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确需对保护区范围、功能区划等内容进行调整或者修改的,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条

保护区按照自然生态条件、生物群落特征、重点保护对象,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类功能区。

福州市人民政府应当在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类功能区的明显位置设置标志和标识等,并予以公告。

第十一条

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禁止新建任何生产设施。已有生产设施应当限期自行拆除,并恢复湿地生态原状。

第十二条

在核心区、缓冲区内不得从事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

已在核心区、缓冲区从事畜禽饲养、水产养殖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逐步退出;已在实验区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与保护区管理机构及当地村民委员会签订生产守则,规定养殖的时限、种类、方式、规模及从事养殖活动的人数,禁止扩大原有水产养殖范围。

第十三条

在核心区内,除因科学研究需要从事观测、调查等活动外,禁止开展任何其他活动。

在缓冲区内,除因教学科研需要从事非破坏性的观测、调查、教学实习和野生动植物标本采集等活动外,禁止开展其他活动。

在实验区内,除可以从事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允许的活动外,还可以进行参观考察、生态旅游、摄影及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活动。

第十四条

在保护区内从事第十三条允许的活动,应当向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单位、个人的基本情况;

(二)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内容、规模、人数、范围以及使用的设备等;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和理由书面通知申请人。需要进入核心区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提出初审意见,报有权机关审批。

经批准在保护区内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应当在活动结束后将教学科研成果副本提交保护区管理机构。

第十五条

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保护区野生动植物救护机制,及时受理有关救护报告并采取救护措施,重点保护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脸琵鹭、东方白鹳、勺嘴鹬、卷羽鹈鹕、遗鸥等珍稀濒危水禽和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安全。

第十六条

保护区内禁止猎捕鸟类等野生动物、捡拾鸟卵和雏鸟,禁止以鸣笛、追赶等方式惊吓野生水禽,干扰鸟类觅食、繁殖。

第十七条

保护区严格限制引进外来物种。对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植物,保护区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治理措施,恢复湿地的生态环境。

第十八条

禁止向保护区超标排放污水。

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现有向保护区超标排放污水的排污口进行限期治理或者关闭。

第十九条 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侵占或者擅自围垦湿地;

(二)擅自挖沟、筑坝、修建阻水、排水设施;

(三)从事烧荒、采药、开垦、采砂等生产活动;

(四)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投放可能危害水体、野生动植物的物品,倾倒废弃物;

(五)破坏保护区的标志或者标识;

(六)破坏保护区的相关保护设施或者科研设备;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逾期未拆除生产设施或者未退出所占湿地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予以强制拆除,恢复原状,对保护区湿地造成破坏的,按破坏湿地面积每平方米处以三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在保护区内从事禁止性活动或者未经批准在保护区内进行相关活动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超出批准范围从事活动或者在科研活动结束后未将活动成果副本提交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捡拾鸟卵和雏鸟,以鸣笛、追赶等方式惊吓野生水禽,或者干扰鸟类觅食、繁殖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擅自引进外来物种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项和第(三)项规定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五)项规定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由林业、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公安、海洋与渔业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保护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篇3:理办法杭州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

双保理业务是指由供应商 (出口商) 与出口国所在地的保理商签署协议, 另外出口保理商与债务人 (进口商) 所在国的进口保理商双方也签署协议, 相互委托代理业务, 并由出口保理商根据出口商的需要以及委托, 提供各项保理服务的一种保理业务。

双保理业务模式能够在当今国际保理业务中始终占据主流地位, 是因为双保理业务模式具有独特的优点:

第一, 供应商与出口保理商签订协议后, 就可以把一切事物交与出口保理商处理, 出口保理商凭借自己全球性的优势, 可以为供应商解决语言、法律、贸易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 进口商的情况与供应商差不多, 都可以与本国的保理商合作, 并签订保理业务, 解决与供应商相同的在语言、法律、贸易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 出口保理商通过与进口保理商的保理业务合作, 减少了对债务人资信及债务人所在国的法律缺乏了解的问题, 并且他们可以依赖进口保理商所作出的坏账担保来转移业务风险。

第四, 至于进口保理商, 则只需负责调查位于本国的债务人的资信并核准信用额度, 再对位于出口国的出口保理商作出坏账担保并转付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出口国的贸易管制和法律规定自有出口保理商负责。

双保理业务模式的优点是有目共睹的, 其优势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双保理业务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流地位。所以本文的国际保理皆指双保理业务。尽管双保理业务模式有其优点, 但双保理业务也存在着相当大的法律风险, 仍需完善改进。

二、双保理业务的法律风险

1. 双保理业务中保理商受到的法律风险

双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权利瑕疵及其有效性风险。在实践中, 如果合同上的货物或者服务不能符合相关要求的话, 那应收账款就不能如期到账了, 这会让供应商产生面临倒闭或者丧失清偿能力的风险,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应收账款出现瑕疵而让供应商没有得到债务人的付款。这个风险是要出口保理商承担的。但是如果合同上的货物或者服务都符合要求, 依然会让保理商产生风险。债务人 (进口商) 会提出抗辩、追索、抵消等情形, 进而增加了保理商的法律风险。以抗辩来说, 在各国法律实践中, 都普遍承认, 即使抗辩事由发生在让与通知后, 进口商仍可以之对抗受让人。例如欧洲某些法院都认为, 即使让与人违约的事实发生在让与通知之后, 进口商仍可以此对抗受让人。所以, 抗辩事由发生的时间并不重要, 只要其在实际中实在的发生了, 进口商就可以有权提出抗辩, 但这显然会加大保理商的风险。

在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供应商的某些行为会增加保理商的风险。例如供应商可能会作出欺骗保理商的行为, 让保理商相信存在真实的货物或者服务, 又或者欺骗保理商存在进口商, 但其实这些情况根本不存在。当然, 供应商也会存在疏忽的情况, 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但无论怎么样,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保理商的权利无法实现。权利有瑕疵, 就意味着保理商的利益会遭到损害。还有出口商向保理商进行保理业务合作时, 会向保理商隐瞒第三方就该应收账款已经存在的权利。如果出口商对应收账款已有权利进行隐瞒, 也会有损于保理商的利益。

双保理业务中保理商受到的信用风险。根据《国际保理通则》相关规定, 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债务人因为合同争议以外的原因在账款到期之日起90日内未能全额付款, 那么这个付款责任就要落到进口保理商身上去了, 这就是所谓进口保理商的信用风险。而且出口保理商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进口保理商不承担付款责任时, 出口保理商就要承担向供应商付款的责任。债务人也就是进口商出现以下情况, 会让保理商遭受到信用风险:第一, 合同规定的货物或者服务已被债务人接收, 但在账款到期之日时却发现自身没有能力支付货款;第二, 合同规定的货物或者服务已被债务人接收, 但债务人故意躲避保理商, 保理商权利无法实现。

在实践中, 保理商是要考察出口商的信用的, 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向出口商提供国际保理业务。出口商的信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因为这会影响保理商的利益。而在实际运作中, 出口商会经常出现一些欺诈行为, 出口商与进口商相互勾结欺骗保理商、伪造合同、提供假冒不真实的发票等等。进出口保理商之间也存在着信用风险, 笔者在上面提到过的进口保理商不能承担责任时, 出口保理商要承担起支付款项的风险, 这种情况也是在实际中存在的。

2. 双保理业务中供应商受到的法律风险

在与债务人的基础交易合同项下, 供应商应先履行提供货物或服务的合同义务, 在这之后是按照与出口保理商的合同约定将基础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转让给出口保理商, 那之后就是出口保理商的事情了。但在实践中, 保理商一旦违约, 则供应商就要面临法律风险。

在上述情况下, 保理商会给供应商带来诸多的信用风险, 这些信用风险如果处理不好会损害供应商的利益, 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种情形:第一, 这与债务人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债务人的信用出现状况, 那对于保理商是很严重的, 因为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 在债务人不能付款时, 保理商也不能按时付款。第二, 保理商出口业务合同中格式条款的存在会给供应商带来不少的麻烦, 格式条款会出现一些限制性的条件, 这些条件约束着供应商, 供应商如果不仔细注意, 很有可能会导致保理商拒绝承担担保付款责任。第三, 这种情形最为多见, 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 那就是保理商经营状况出现问题, 丧失清偿能力了。

三、双保理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

近几十年, 国际保理业务正在迅速发展, 当中突显了诸多问题, 因此法律风险防控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来解决国际保理业务的风险防范问题。

第一, 信用风险的防范是至关重要的, 也是最突出的。对于出口保理商来说, 一个拥有良好信用的进口保理商是必要的, 也是首先考虑对象。因此要对进口保理商进行项目评估:进口保理商能否及时催收账款以及在纠纷处理方面能否做到及时有效等方面, 只有这样做才能防范进口保理商的信用风险。另外, 进口商的信用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时刻关注, 在其信用状况发生改变时例如发生财务危机时, 对于进口商的信用额度要及时进行限制。最后, 债务人的信用不良会造成坏账风险的出现, 对此必须要控制好坏账风险, 以此来保护保理商的利益。在实践中, 保理商要核定信用销售额度, 所以对债务人的信用要调查清楚。信用状况如此重要, 做好调查是保理商控制风险首先要做好的。所以, 保理商要从各方面积极收集信息, 尤其是债务人的信用信息尤为重要。利用这些信息, 保理商可以及时作出判断, 并且这也是保理商与供应商谈判的资本。债务人的资信状况是不确定的, 保理商应该早点与供应商约定, 以此来调整信用额度。

第二, 对于供应商及应收账款情况是一定要了解的, 要做到全面完整的调查。保理商经过详细的调查, 应充分掌握供应商各种经营状况以及发展前景;详细了解供应商关于合同的执行情况, 来判断该保理业务是否可执行;供应商是否有经营行为导致应收账款的权利负担, 以及注意相关法律对于保理商的限制。通过以上措施, 尽力完善保理商的权益保护, 以保护应收账款的正常收取。此外, 要避免应收账款的过分集中。应收账款如果过分集中于同一债务人的话, 当债务人出现无法实现应收账款时, 会严重损害保理商的利益。所以, 保理商要严格控制债务人身上负担的应收账款。

第三, 对于分散风险的操作。进口保理商应充分调查进口商的经营情况, 尤其是资信状况, 用以确定交易的真实性, 并控制调整额度。此外, 保理商为了降低业务风险, 可以加强保理业务与保险业务的联动。这就要求供应商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因为供应商过于依赖少数债务人的业务, 所以才会想到用保险来分散风险。如何利用保险来分散风险, 有如下做法:第一种做法是由供应商投保出口信用风险, 保理商可要求供应商将保险单背书给自己, 这样就可以凭借保险单向保险公司索赔;第二种做法是保理商自己也成为投保人, 和供应商一起向保险公司投保, 这样, 保理商就可以自己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

参考文献

[1]李珂丽.国际保理法律机制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4:16.

[2]杨明刚.合同转让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80.

[3]黄立.民法债编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622.

[4]李珂丽.国际保理法律机制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4:204.

篇4:理办法杭州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

关键词:商业银行;保理;债权转让;通知;登记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第一章 案情简介

原告(被上诉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乌拉特后旗支行,简称工行乌后支行

被告一(上诉人):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宏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宏泰公司

被告二(原审被告):内蒙古临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临海公司

2009年12月14日,原告工行乌后支行(甲方)与被告一宏泰公司(乙方)签订有追索权的《国内保理业务合同》, 2009年12月13日,工行乌后支行与宏泰公司共同向临海公司发出《应收账款债权转让通知书》,宏泰公司将其对临海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及相关权利转让给工行乌后支行。2009年12月16日,工行乌后支行分两笔支付宏泰公司保理融资款400万元,两笔款项的融资到期后,宏泰公司未能偿付全部到期融资款。原被告的争议焦点是:1、保理业务合同无明确法律依据,是否应视为债权转让合同。2、关买方不履约,卖方回购条款的合法性。本案经过二审终审,终审法院认为:宏泰公司与工行乌后支行所签订的《国内保理业务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该保理合同为无名合同,应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并可参照本法分则或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有追索权的国内保理业务合同项下,宏泰公司承担回购责任的的合同要素均作了明确的约定,系双方真是意思表示,不属霸王条款,宏泰公司认为存在无效条款的理由不能成立。宏泰公司负担回购义务后,依合同其即取得与之对应的对临海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临海公司与工行乌后支行的对应偿还责任免除。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定义

本案涉及到了商业银行保理业务,而目前我国从法律和法规层面并未对保理业务进行专项立法,只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4年4月发布的部门规章《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2010年4月份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规范》对保理业务的定义进行了详细描述:

保理业务是以债权人转让其应收账款为前提,集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坏账担保及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债权人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向其提供下列服务中至少一项的,即为保理业务:(一)应收账款催收(二)应收账款管理(三)坏账担保(四)

本案其实是采用了第四种保理业务模式,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比较常见的保理业务类型,通过应收账款合法、有效的转让为卖方提供融资服务。

第三章 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性质分析

在本案中,被告辩称本案为保理合同是错误的,而仅属于债权转让。二审法院终审判决认为本案属于非典型性合同,是无名合同。保理业务的性质关系到法律适用、法律效力等一系列问题,关于保理业务的性质,笔者认为应属一种特殊的债权转让业务。

关于债权转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发生债权转让后,第三方与债权人必须通知债务人,否则不发生法律效力,债权转让后,债务人不再对债务人享有债权,基于合同产生的债权的当事人实际只有第三人和债务人。而保理业务中区分明保理和暗保理,暗保理是指在一定期限内,银行、卖方都未将应收账款转让事项通知买方/债务人的保理方式。暗保理业务中,约定期限届满或约定事项出现后,甲方可将应收账款转让事项通知买方/债务人。而在有追索权保理业务中,卖方一般承担回购责任,并未完全退出整个基础贸易产生的法律关系中。

银行卖方通过签署保理业务合同对应收账款的转让、追索权、通知条款、登记条款等合同要素进行了详细约定,银行提前通知卖方的应收账款转让清单、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书、应收账款确认书等文书,作为为保理合同附件的一部分,与保理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构成完整的保理合同项下的双方权利义务内容。因此笔者认为系保理合同关系建立新型特殊的债权转让合同,保理业务应当是一种特殊的债权让与业务。

第四章 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的法律适用问题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经验,正确运用法律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准确、合法、及时。本案中,原被告双方争议焦点主要有两个:保理业务合同的合同类型和有追索权保理业务中回购条款的合法性。

(一)关于保理业务合同的类型分析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本案审理时,银监会尚未发布的部门规章《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本案审理终结前虽然中国银行业协会最新颁布了规范性文件阐述保理业务,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法释〔2009〕14号)第六条:“对于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规定之外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经审查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之规定,规范性文件只能作为裁判说理依据,不可直接引用,主审法官在没有关于保理业务明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依据的情况下使用了合同法关于无名合同的相关规定,对于保理合同的权利义务条款进行了确认,符合保理业务的特性,有利于督促保理业务各方当事人及时履行自己的义务。

《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虽然使保理业务纠纷有了法律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大大促进了保理业务的法制化进程,但是缺乏上位法的制度依据,单纯适用部门规章在司法实践中还是存在问题的。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无保理合同纠纷案由,是按照其他合同纠纷立案还是按照债权转让合同纠纷立案,实践中分歧很大,最初立案时的案由障碍肯定会影响之后的案件定性和审理。

(二)关于保理合同约定的“回购条款”的合法性问题。

约定回购条款通常是指有追索权保理业务类型,即商业银行在债务人破产、无理拖欠或无法偿付应收账款时,可以向债权人反转让应收账款、要求债权人回购应收账款或归还融资。

对于追索权的分析,笔者认为,有追索权类型中的卖方承担回购或接受反转让实质上是承担了一种瑕疵担保责任。在买卖双方资质特别是买方的资质并不优良时,商业银行需要更多的担保措施来保障资金安全,尽管应收账款转让已经具备了覆盖了大部分资金风险敞口,为了防范买方的信用风险,有必要通过卖方的介入来保证整个保理业务流程有序进行。卖方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实质上是对自己供应产品的负责,是对商业银行发放融资的负责。

保理业务合同是当事双方基于真实意思表示通过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一般会在合同中约定、本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署后生效,合同并不存在违反合同无效强制性条款情形,对合同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第五章 结论

保理业务目前成为我国解决企业融资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利器,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商业保理公司都在积极推进保理业务。本案对于从事保理业务的所有主体特别是保理供应商来说是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的,该案例也说明了,目前我国需要从上位法的层面充实保理业务合同纠纷的内容;而保理供应商也需要完善商业保利业务流程,在保理业务合同中对保理合同要素进行充分描述,保留好业务过程相关凭证,这样在发生纠纷时才能充分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4月

[2]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规范》,2010年4月

[3]王果纯著:《现代法理学-历史与理论》,《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6 年01期

[4]【英】施米托夫著:《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年第一版

篇5:理办法杭州市法律援助业务档案管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律师案件档案立卷归档工作,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以及司法部《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参照司法部、国家档案局《律师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等部门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法律援助律师承办案件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立卷归档。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立卷归档依照本办法。

第三条 法律援助律师案件档案分为诉讼、非诉讼两大类,应当分别立卷。诉讼类主要指刑事辩护(含刑事代理)、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类主要指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申诉以及调解代理等。

第四条 法律援助案件的档案文书应当使用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和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印制的统一式样法律援助格式文书及立卷卷皮。

第五条 法律援助律师办理的案件档案按照一案一卷、一卷一号的原则立卷。两个以上法律援助律师共同承办同一案件或同一法律援助事项的应当合并立卷,但不在同一机构的法律援助律师合办的法律事项除外。法律援助律师承办跨 的案件,应在办结年立卷。

第二章 案卷材料及排序

第六条 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10日内,法律援助律师应当向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提交装订完毕的卷宗,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应当改正。

第七条 法律援助律师案件档案应当按照案卷封面、卷内目录、案卷材料、备考表、卷底的顺序排列。卷内档案材料应当按照诉讼程序进程或者非诉讼法律援助事项办理的时间顺序排列。

第八条 对不能装订入卷的录音带、录像带等实物证据,法律援助律师应当在实物证据上注明案由、受援人姓名、录制人、录制时间、档案编号等内容,交本人所在从业机构归档。

第九条 诉讼类法律援助案件卷内材料及排序:(一)刑事卷

1、卷宗目录;

2、受援人身份证明(当事人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

3、经济困难证明(当事人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

4、受援人提供的有关案件材料(当事人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

5、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通知书或者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非人民法院指定);

6、法律援助机构指派通知书;

7、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告之函;

8、授权委托书(当事人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

9、起诉书(上诉书或者抗诉书)等法律文书副本或者复印件;

10、阅卷笔录;

11、会见被告人、委托人、证人笔录;

12、调查取证材料;

13、一审法院判决书(上诉案件);

14、出庭通知书;

15、庭审笔录;

16、辩护词或者代理词(重大疑难案件应当附集体讨论记录);

17、人民法院裁定书或者判决书;

18、其他案件材料

19、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20、备考表

以上2至5项材料视情况入卷。社会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援助机构以外人员办案的,2至5项材料一般不装订入卷。

(二)民事代理卷

1、卷宗目录;

2、受援人身份证明;

3、经济困难证明;

4、受援人提供的有关案件材料;

5、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

6、法律援助机构指派通知书;

7、授权委托书;

8、起诉书、上诉书或者答辩状;

9、阅卷笔录;

10、会见当事人谈话笔录;

11、调查取证材料;

12、诉讼保全申请书、证据保全申请书、先行给付申请书等律师文书;

13、一审法院判决书或者裁定书(上诉案件);

14、出庭通知书;

15、庭审笔录;

16、代理词(重大疑难案件应当附集体讨论记录);

17、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

16、其他案件材料

18、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结案报告表;

19、备考表

以上2至5项材料视情况入卷。社会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援助机构以外人员办案的,2至5项材料一般不 装订入卷。

第十条 非诉讼法律援助事项卷内材料及排序

1、受援人身份证明;

2、经济困难证明;

3、受援人提供的有关案件材料;

4、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

5、法律援助机构指派通知书;

6、授权委托书;

7、法律援助律师制作的谈话笔录、调查取证笔录等律师文书;

8、案件调解笔录;

9、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书,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说明原因并加盖法律援助律师从业机构的公章;

第十一条 行政诉讼代理的案卷参照民事诉讼代理案卷材料排序立卷;仲裁、公证、司法鉴定、申诉以及调解代理案卷参照非诉讼法律援助事项案卷材料排序立卷。

第十二条 终止(中止)办理的法律援助事项,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应当依照上述各类业务案卷材料排序订卷,应当将委托人要求终止委托(中止)的书面材料或者承办法律援助律师终止(中止)代理原因等材料,以及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审批意见收入卷中,顺序列备考表之前。

第三章 立卷编目和装订 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律师承办案件中的证明材料、谈话笔录、调查笔录等文字材料应当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字体应当整齐,字迹应当清晰。

第十四条 法律援助律师案件档案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号,两面都有文字的应当两面编页号,页号标注位置为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为左上角。

第十五条 卷内材料需要说明的,应当填写在备考表内。第十六条 诉讼类法律援助事项收案日期以与受援人委托书签订日期或者人民法院指定案件日期为准,结案日期以委托书约定或者收到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的日期为准;非诉讼法律援助事项收案日期、结案日期,以与受援人委托书约定的终止代理时间为准。

第十七条 法律援助律师案件材料装订前应当进行整理,对破损的材料进行修补或复制,复制件放在原件后面,原件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应当附上打印件或者手抄件,有外文材料的还应当将中文翻译材料附后。

卷面统一使用A4纸,窄于或小于卷面的材料,应当用A4纸张加衬底;大于卷面的材料,按卷面大小折叠或者裁剪整齐。入卷的信封(保留邮票)等其他折叠材料应当展开,案件材料上的金属物应当剔除干净。

第十八条 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法律援助律师案卷均应列为密卷,确定密级,在归档时应在档案 封面右上角加盖密卷章。

第十九条 案卷装订一律使用棉线绳,居中均匀打三孔钉牢,卷宗装订完毕,应当在线绳活结处贴上设区市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印制的封签,并在骑缝线上加盖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公章。

第四章 归 档

第二十条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装订完毕的结案卷宗,除典型案例留存备查外,其余退回承办人员所在的从业机构归档。

第五章 附 则

篇6:理办法天津行政诉讼应诉管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行政诉讼应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作为行政诉讼被告或第三人进行行政应诉的活动。

第三条 市国土房管局执法监察处(以下简称局法监处)是市国土房管局行政诉讼应诉工作的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相关业务处室进行应诉工作。市国土房管局机关业务处室应当参与、组织和监督有关应诉工作的落实。市局直属单位、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蓟县地矿局,应当依照本办法履行职责。

第四条 实行行政诉讼案件会审会制度。一般案件会审会由局法监处召集,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参加,会审意见报业务主管局长审定;涉及人数众多、案情复杂或者行政行为确有瑕疵的,局法监处可以建议业务主管局长、局长主持召开会审会,业务处室、直属单位负责提供行政诉讼案件有关翔实资料。

第五条 行政诉讼的承办单位按照“谁主办,谁应诉”的原则确定。

市国土房管局机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以市局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发行政诉讼的,由该业务处室、直属单位承办应诉事务。涉及多个处室或直属单位的,共同承办应诉事务。

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区县国土资源分局、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因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房屋权属登记引发的行政诉讼,由被委托的单位和上级单位的行政业务处室或市局直属单位共同承办应诉事务。

受市国土房管局委托或授权,市局直属单位以市局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发行政诉讼的,由该直属单位和市局相关业务处室承办应诉事务。

第六条 承办应诉事务的单位或者部门(以下统称承办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接受行政诉讼法律文书;

(二)代拟行政诉讼答辩状、上诉状或者申诉状;

(三)不服一审判决或者裁定的,及时通过局法监处向人民法院提交行政诉讼上诉状;

(四)确定具体人员作为市国土房管局的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

(五)其他与行政诉讼相关的职责。

承办单位应当确定本单位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为委托代理人,必要时也可以聘请律师。

聘请律师作为委托代理人的,应当有一名本单位工作人员作为委托代理人共同出庭应诉。

第七条 承办单位应当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委托代理人队伍,并将名单送局法监处备案。委托代理人有变化的应当在5日内到局法监处变更备案情况。

第八条 凡涉及行政赔偿、影响较大的或者历史原因复杂的,可以由市国土房管局直接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作出受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应当派人随同参加诉讼工作。

第九条 局法监处收到人民法院送达的行政诉讼起诉状副本后,根据本规定

第五条的规定确认承办单位,并在收到起诉状副本的1日内,将起诉状副本转送承办单位或市局相关业务部门。

承办单位收到起诉状副本后,认为不应当由本单位承办应诉事务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的1日内,通知局法监处并退回起诉状副本,局法监处应当在当日重新确定承办单位。

局法监处与其确认的承办单位有分歧意见并经协商不成的,由局法监处报业务主管局长决定。

市局办公室或其他部门收到法院邮寄或代转传票的,应当在当日送交局法监处,并说明情况。

第十条 应诉准备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工作程序:

(一)承办单位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应当在4日内查档核实,整理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起草行政诉讼答辩状、确定市国土房管局的委托代理人报市局相关业务部门。

(二)市局相关业务处室、直属单位在1日内对答辩状提出审核意见,会同市局法监处签署意见,报主管业务局长。

(三)主管业务局长应当在2日内签署意见报局长阅示。

(四)局法监处制作授权委托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五)承办单位负责将答辩状、证据材料等诉讼材料按时送交主审人民法院。第十一条 承办单位收到起诉状副本后,认为案情复杂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可以告知局法监处,由局法监处与承办单位共同研究应诉方案。

应诉方案确定后,承办单位和委托代理人应当按照应诉方案进行应诉,并将应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局法监处。

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由局法监处组织召开承办单位参加的诉讼业务会审会,仍不能形成一致意见的,报业务主管局长、局长决定。

第十二条 承办单位应严格按照第十条时限规定准备应诉材料。确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送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2日内,向局法监处说明情况。局法监处负责与主审人民法院沟通。

第十三条 委托代理人了解案情后,认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或者不属于受案法院管辖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并向局法监处说明情况。

委托代理人认为受案法院裁定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不当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并向局法监处说明情况。

对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委托代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

第十四条 委托代理人应当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要求出庭应诉。遵守法庭纪律,措辞得当,保持良好形象,尊重法官,尊重原告。

委托代理人在庭审中应当充分陈述,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出示有关证据、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和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委托代理人在诉讼期间发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分别向局法监处和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承办单位报告,由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承办单位报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批准决定撤销、变更或者停止执行。撤销、变更或者停止执行的决定一经做出,委托代理人应当及时通知受诉人民法院。

第十六条 一审原告或者其他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的,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入再审程序的,应诉工作按照本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承办单位收到人民法院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后,认为应当上诉或者申诉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承办单位应当在2日内,草拟上诉状或者申诉状并转送局法监处。

(二)局法监处认为有必要上诉或者申诉的,应当填写《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上诉或申诉报批表》,经市国土房管局主管局长签字同意,报局长阅示。

(三)承办单位负责将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印章的上诉状或者申诉状提交人民法院。

第十八条 委托代理人应当及时向局法监处报告诉讼结果,并将代收的法律文书及相关材料交局法监处存档。承办单位留存法律文书复印件。

第十九条 原告或者上诉人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的,承办单位可以报经市国土房管局同意后,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判决市国土房管局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由做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具体承担赔偿责任。

由行政诉讼引起的诉讼费、聘请律师的费用等由承办单位承担。

第二十一条 市国土房管局有关单位或者部门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者裁定应当及时履行。

第二十二条 承办单位对人民法院《司法建议书》提出的有关问题,应当在7日内将改进和预防措施报告局法监处,由局法监处草拟《司法建议书》反馈函,经业务主管局长同意,局长签发,在10日内反馈人民法院。

第二十三条 发生败诉案件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单位存在过错的,追究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以个人名义向市局局长书面报告败诉原因分析;造成败诉的直接责任人员由本单位追究行政责任,并将追究情况书面报市局法监处、主管业务处室备案。

受市局委托的区县局发生败诉案件的,以市局名义向区县局所在地区县政府通报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事实,建议区县政府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二十四条 行政诉讼败诉的,区分下列情况,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一)引发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作出的,由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和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责任,对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的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情节恶劣的,给予记大过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二)因行政诉讼承办单位违反行政诉讼的相关程序性规定,导致行政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记过的行政处分;

(三)因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法律规定导致行政败诉的,负责制定该规范性文件的主管部门应及时修订,再次出现同类问题导致行政败诉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的行政处分。

本条第(一)项所称直接责任人员指具体行政行为的业务经办、审核人员;本条第(二)项所称直接责任人员指行政诉讼案件的具体承办人员;本条第(三)项所称直接责任人员指负责制定该规定的部门负责人员。

第二十五条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超过诉讼时效,或原告不具有诉讼资格等原因,法院裁定驳回原告起诉,但具体行政行为本身存在瑕疵的,作出该具体行政

行为的部门应及时完善管理措施,对直接责任人员,按照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市国土房管局作为被告的民事诉讼,其应诉程序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国土资源分局、蓟县地矿局作为行政诉讼被告的,应在收到行政诉讼传票之日起2日内向局法监处报备。案件审结后5日内,将结果报局法监处。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行政诉讼应诉管理办法》(津国土房法[2007]1032号)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天津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8年02月18日 实施日期:2008年02月18日

上一篇:达产达效总结下一篇:体育表演专业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