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为规范总则

2024-05-10

企业行为规范总则(通用8篇)

篇1:企业行为规范总则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资料摘自www.gozdq.com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注释】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范围很广,有不少方面又与国家标准和其它行业标准交叉,或对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未在本规范表达, 为避免执行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或误解,故做此规定。

★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设计2

★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第四章藏品防护

★ 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第四章藏品防护3

★ 文化馆工作总结

★ 文化馆观后感范文

篇2:企业行为规范总则

?

篇3:企业行为规范总则

一、《内控规范》适用的主体和控制的客体

(一) 适用的主体

《内控规范》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概括讲所有的各类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应该主动和积极执行《内控规范》。

这里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广义的理解。行政单位一般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但是这里还包括了人民团体, 即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台联、青联、工商联等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 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011年3月, 中国启动事业单位改革, 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要求把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进行分类, 分成三类: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活动。在改革没有完成之前, 必须无条件执行《内控规范》。但是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以及单独核算的事业单位附属企业的经营活动除外。

(二) 控制的客体

《内控规范》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不足

《内控规范》之所以颁布, 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隐患多, 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事情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 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 缺乏风险意识、不重视内部控制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认为内控建设是企业的事情, 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素质高、党性强, 无须进行内控建设, 在思想上不重视, 缺乏风险意识。

(二) 缺乏基本的内控措施

主要表现在财务机构不健全, 出纳会计岗位一肩挑、出纳员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采购验收领用一个人、缺乏审批程序、资金不及时进入账户、签字手续不全、甚至单位领导直接管财管物。

(三) 管理基础薄弱, 隐患多

主要表现在职责交叉、责权脱离、有权无责, 缺乏必要的制度, 有制度无人执行或执行不严格, 对绩效重视不足、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财务资料的内部控制标准、职位分离原则的实施、审计、权限管理、决策数据支持、战略管理和业绩管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管理基础薄弱, 隐患多。

(四) 缺乏监督

通常监督包括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而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缺乏内部监督。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从业人员素质和责任心不强, 有的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但是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作用, 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制定和实施《内控规范》的意义和依据

(一) 意义

内部控制规范第一条, 明确了制定和实施《内控规范》意义, 包括:1.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诸多的不足, 解决问题保护执行人, 需要我们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把不同的制度进行相互的衔接,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满足单位风险识别和控制的需要, 提高管理水平。2.规范内部控制,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导致舞弊和贪污腐败行为发生, 腐败和舞弊的根源就在于对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之中, 强化内部监督, 通过建立和实施严密的内部控制关口前移的效果, 使预算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 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 《内控规范》的制定依据

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 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主席令【1994】21号) 和《预算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令第186号) , 预算编制应当遵守国家编制预算的原则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财政部令第71号)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财政部令第72号) ,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政府采购法》 (主席令第68号)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都是《内部控制》主要的制定依据。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

(一) 定义

《内部规范》第三条表明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 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 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 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一般认为, 内部控制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静态是指内部控制是一个内部管理系统, 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组成, 是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动态是指内部控制是通过制度制定、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 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优化的过程。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 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一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要求其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同时要求符合有关预算、财政国库、资产资金、建设项目和会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和相关规定, 最大限度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 加强单位资产的日常管理, 建立财产的清查盘点制度, 最大限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发挥资产效能。三是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制度建立了, 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了, 信息的质量当然提高了。四是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有了制度可以执行, 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监督, 对权力进行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可以有效打消侥幸心理, 预防腐败。五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五、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内控应遵循的原则

内控原则是执行事业单位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需遵循的基本要求, 包括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即收支业务、预算业务、政府采购、资产负债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等必须全面管理和规范。二是重要性原则。对单位主要的经济活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和风险的环节, 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三是制衡性原则。确保其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 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 查漏补缺, 确保监督活动有效发挥效果。四是适应性原则。要求内控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更重要的是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自身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不同, 不断修订、提高和完善。

六、单位负责人对内控的职责

《内控规范》第六条明确规定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是单位负责人。《会计法》第四条同时规定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人是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内控体系的运行和监督应该发挥领导作用、承担主体责任。同时发挥其他具体操作执行工作人员的作用, 形成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机制。

七、建立和实施内控的步骤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内控规范》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控体系, 并组织实施。其工作包括七个步骤:一是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要求单位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收支、预算、采购、资产管理等等进行业务层面的组织机构设置, 明确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二是明确业务环节。就是按照业务实现的顺序和逻辑顺序, 把决策、执行和监督环节融入流程, 明确职责和分工;三是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在梳理业务基础上, 对单位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四是确定风险点。就是依据业务流程, 对机构设置和岗位设置进行具体分析, 找出可能造成单位经济利益流出的风险点;五是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风险评价和风险点确认的基础上,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整体策略;六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属于自己的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等一系列完整的制度;七是督促和指导相关工作人员执行, 就是明确各个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设立相应部门和岗位对相关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执行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 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内部治理的重要要素, 是内部管理与监督的关键架构, 有利于增强预算刚性约束, 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确保部门单位规范高效地履行职责, 对于防范内部隐患, 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主体, 是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督者, 代表党和政府履行相关职能, 是实施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建设其内在需求, 也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难题的重要途径。2012年11月29日, 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本文试着对意义、实施依据、适用范围、原则、内控目标等等总则的核心精神进行讲解。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总则

参考文献

[1]刘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的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 2014, (05) .

[2]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 [Z].财会, 2012 (21) .

[3]刘新春.试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05) .

[4]刘华, 曹霞.试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有效实施[J].经济师, 2014, (07) .

篇4:维修电工职业道德行为总则

维修电工职业道德行为总则热爱维修电工这个职业,有事业心,有责任心并为之付出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智慧。2 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取,提高技术技能从理论上不断充实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你所从事的维修工作,必须做到测试和接线准确无误,连接紧密可靠,做到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维修工作中,当你感到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时,应该虚心向他人或书本求教,做到不耻下问,严禁胡干蛮干,杜绝敷衍了事。维修工作要干净利落,美观整洁,维修作业完毕后要清理现场,及时将遗留杂物清理干净,避免污染环境,杜绝妨碍他人或运行。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维修工作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设置安全措施,保证设备、线路、人员和自身的安全。时刻做到质量在我手中,安全在我心中。运行维护保养必须做到“勤”,要防微杜渐,巡视检查,对线路及设备的每一部分、每一参数要勤检、勤测、勤校、勤查、勤扫、勤紧、勤修,把事故、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勤就是要制定巡检周期,当天气恶劣、负荷增加时要增加或加强巡视检查。运行维护保养修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严”,要严格要求,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试验标准、作业标、准质量标准、管理制度及各种规程、规范及标准,严禁粗制滥造,杜绝假冒伪劣电工产品进入维修工程。对用户诚信为本、终身负责、热情耐心、不卑不亢。进入用户地点维修时必须遵守用户的管理制度,做好质量、工期、环保、安全工作。积极宣传指导用电、节电技术,制止用电中的不当行为和错误做法。维修作业前、维修作业中严禁饮酒。维修作业中要节约每一米导线、每一颗螺钉、每一个垫片、每一团胶布严,禁大手大脚,杜绝铺张浪费。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电气设备及其附件、材料、元件、工具、电工配件赠予他人或归为己有。

13凡自己使用的电气设备、材料、元件及其他物件,使用前应认真核实其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生产制造许可证,必要时要进行电测试或检测,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混入电气系统。14凡是自己参与维修/安装/调试的较大项目,应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相应记录相关数据和关键部位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按周期回访、掌握设备的动态。认真学习电气工程安全技术,并将其贯彻于维修/安装/调试中去,对用户、对设备、对线路 的安全运行负责。

篇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及工矿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商店建筑(含综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

第1.0.3条商店建筑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合理地组织交通路线,方便群众和体现对残疾人员的关怀。

第1.0.4条商店建筑的规模,根据其使用类别、建筑面积分为大、中、小型,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商店建筑的规模 表1.0.4

篇6:企业行为规范总则

单一商业银行代理网点与每家保险公司的连续合作期限不得少于一年。合作期间内,如果一方出现对双方合作关系有实质影响的不利情形,另一方可以提前中止合作。对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网点已经中止合作的情况,商业银行应配合保险公司做好满期给付、退保、投诉处理等保单后续服务。第十条商业银行不得将保险代理业务转委托给其他机构或个人。第二节 代理资格 第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网点代理保险业务实施资格管理。

(一)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每个营业网点在代理保险业务前应当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并获得商业银行一级分支机构(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行)的授权。

(二)保险公司不得委托没有取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的商业银行网点开展代理保险业务。

(三)商业银行网点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保险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四)商业银行网点应当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张贴统一制式的投保提示。第十二条中国保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人员和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实施资格管理。

(一)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按照监管部门有关规定,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人员和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进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二)商业银行从事代理保险业务的销售人员,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保险销售从业资格条件,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其中,投资连结保险销售人员还应至少有1年以上保险销售经验,接受过不少于40小时的专项培训,并无不良记录。

(三)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应当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每年应接受不少于36小时的培训。第三节 代理协议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委托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原则上应当由总公司和总行统一签订代理协议。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的一级分支机构(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

划单列市分公司、分行等)确需签订代理协议的,应当事先分别取得总公司和总行书面授权,并在代理协议签订后及时向总公司和总行进行备案。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委托区域性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可以由区域性商业银行总行同保险公司总公司或其业务开展地的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签订代理协议。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应当事先取得总公司书面授权,并在代理协议签订后及时向总公司进行备案。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签订的代理协议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条款:代理产品种类,代理费用标准及支付方式,单证及宣传资料管理,客户账户及身份信息核对,反洗钱,客户信息保密,双方权利责任划分,争议的解决,危机应对及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合作期限,协议生效、变更和终止,违约责任等。第三章 经营规则 第一节 保险产品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委托商业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应当是按照中国保监会保险产品审批备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经过中国保监会审批或备案的保险产品。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委托商业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保单封面主体部分应当以显著的字体印有“保险单”或“保险合同”字样、保险公司名称等内容,保险合同中应当包含保险条款及其他合同要件。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充分发挥长期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风险保障的核心技术优势,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发挥销售渠道优势,在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大力发展长期储蓄型和风险保障型保险产品,持续调整和优化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结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在合作过程中,应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推进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金融资产管理需求。第二节 代理费用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协商代理费用时,应当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共同促进商业银行代理保险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向商业银行支付代理费用,应当通过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向代理商业银行一级分支机构或至少二级分支机构统一转账支付,具备条件的要实现保险公司总公司集中统一向代理商业银行总行支付; 委托地方性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应当由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向地方性商业银行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统一转账支付。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财务制度据实列支向商业银行支付的代理费用,不得账外核算和经营;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代理费用集中管理,从代理费用中列支代理保险业务销售人员的业务激励费用。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在账外直接或者间接给予合作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合作协议约定以外的利益,包括支付现金、各类有价证券,或者报销费用、提供旅游等;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收取、索要合作协议约定以外的任何利益。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教育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防范商业贿赂风险。第二十四条 保险业协会和银行业协会要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十五条监管部门对通过给予、收取或索要合作协议约定外利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第三节 销售模式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代理协议约定加强协作。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当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商业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保险公司银保专管员负责向银行提供培训、单证交换等服务,协助商业银行做好保险产品销售后的满期给付、续期缴费等相关客户服务。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保险产品的复杂程度区分不同的销售区域。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不得通过商业银行储蓄柜台销售。对于保单期限和缴费期限较长、保障程度高、产品设计相对复杂以及需较长时间解释说明的保险产品,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开拓理财服务区、理财专柜、财富中心、私人银行等专门销售区域,通过对销售区域和销售队伍的控制,提高销售品质,将合适的产品通过合适的人员销售给合适的客户。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加强战略性合作,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作开展电话销售、网上销售等创新销售模式。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通过电话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当先征得客户同意;销售人员应当是具有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的商业银行人员;销售行为应当按照统一的规范用语进行,明确告知客户销售的是保险产品,销售过程应当全程录音并妥善保存。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通过网上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应当有醒目的风险提示,销

售过程中的各项风险管控措施不得低于商业银行网点的标准,且销售过程应保留完整记录;保险公司应配合商业银行提供电子保单,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高风险的复杂保险产品应确保销售给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合适客户。第四节 销售行为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作为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实施主体,应当加强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管理,加大内部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对误导销售、错误销售等违规行为的内部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和处罚制度。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保险公司总公司或经总公司授权的保险公司一级分支机构统一印制的保险产品宣传资料,不得擅自印制代销产品的宣传资料或变更产品宣传资料的内容。第三十三条 销售人员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投保人提供保险监管部门要求的投保提示书、产品说明书,应当引导投保人在投保单上填写真实完整的客户信息,并在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投保书上抄录有关声明,不得代抄录有关声明或代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签名;对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保人还应当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不得将投资连结保险产品销售给未经过风险测评或风险测评结果显示不适合的客户。第三十四条 销售人员负责在销售过程中全面客观介绍保险产品,应当按保险条款将保险责任、责任免除、退保费用、保单现金价值、缴费期限、犹豫期等重要事项明确告知客户。第三十五条 销售人员不得进行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在销售过程中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不得使用“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银行推出”、“银行理财新业务”等不当用语,不得套用“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不得将保险产品的利益与银行存款收益、国债收益等进行片面类比,不得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的收益,不得承诺固定分红收益。第三十六条商业银行网点及其销售人员不得以中奖、抽奖、送实物、送保险、产品停售等方式进行误导或诱导销售。保险公司不得支持或鼓励商业银行采取上述行为。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向保险公司提供全面、完整、真实的客户投保信息,确保保险公司承保业务和客户回访工作顺利开展。保险公司应当建立投保单信息审查机制,对投保单信息不全、捏造变更客户信息的保险业务不得承保。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逐步统一投保人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体系,为客户投保提供便利。

篇7:企业行为规范总则

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订本标准。

一、基地设置

(一)基地分类

基地分为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培训基地是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基地下设专业基地,专业基地由符合条件的专业科室承担。

(二)专业基地类别

本标准的培训专业基地类别共30个:内科、儿科、急诊科、皮肤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全科、康复医学科、外科(包括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4个专业方向)、骨科、儿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检验医学科、放射影像科、放射肿瘤科、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医学遗传科、预防医学科、口腔全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病理科、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科。

(三)设置原则

培训基地原则上设置在三级甲等医院。培训基地间可建立协同协作机制,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将符合条件的其他三级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作为补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院等根据需要作为培训协同单位。

(四)其他要求

1.拟申报专业基地的单位条件必须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要求。

2.专业基地所在医院的相关科室缺如或疾病种类数量不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应要求的,可联合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或二级甲等医院作为协同医院,协同医院数量不超过3家。

3.相关专业科室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专科医院,须联合区域内培训相关专业基地所在医院作为协同医院。

二、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一)医院资质

1.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近3年来未发生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的重大医疗事件。

(二)培训设施设备

1.培训基地的科室设置、诊疗能力和专业设备等条件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__________专业基地细则的要求。

2.有满足培训需要的教学设备、示范教室及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等教学设施。

3.图书馆馆藏资源种类齐全,有满足培训需要的专业书刊、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与网络平台。

(三)培训制度建设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有院长牵头负责的培训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教育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齐全的档案资料。

2.有3年以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实施经验;有系统的培训方案、实施计划、培训人员名单及考核成绩等记录。

3.有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动态管理评估机制,及时评价培训对象的培训效果和指导医师的带教质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作为考核科室建设和指导医师绩效的重要指标。

(四)其他要求

1.贯彻《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落实培训对象有关待遇。

2.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严格培训标准、培训考核、加强医疗安全教育、监督和培训指导,创新培训方法,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专业基地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条件

1.专业基地指导医师的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应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的要求。每名指导医师同时带教的培训对象不超过3名。

2.指导医师由任职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的医师担任,熟悉本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指导带教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规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科室建设条件

1.专业基地的总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年门诊量和急诊量、配备的专业诊疗

设备等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要求。

2.专业基地收治的疾病种类基本覆盖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治数量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要求。

3.能按照相关医疗制度要求,规范开展疑难疾病和死亡病例讨论、定期查房、转诊会诊、医疗差错防范等教学和诊疗活动。

(三)其他要求

1.能会同相关专业科室制订和落实本专业具体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全程管理和培训考核相关工作,并配合做好其他专业培训对象的指导带教管理工作。

篇8:企业行为规范总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公司化解不良资产的能力,盘活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公司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根据财政部印发的《财政部关于中小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重组和减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09]13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中小企业按《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规定范围确定。本规定所称涉农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规定范围确定。

上一篇:使用Photoshop制作糖果风格艺术字教程下一篇:学习公众演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