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022-11-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这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归根到底同时指向学习兴趣, 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是不可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的, 这就要求老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在《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 作为老师到底该怎样来诱导、激发、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笔者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注重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用榜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就是合理安排时间, 采取多种形式, 让学生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 尤其是了解中国数学家为祖国争光的故事。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或者课外。方式上一是老师讲数学家的故事;二是学生学习教材上数学家的故事;三是让学生收集数学家的故事, 学生可以向家长了解、在报纸杂志上了解、在互联网查找;四是开展“我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我喜欢的数学家”等的班队主题活动;五是开展“我心目中的数学家”、“我和数学家”等主题作文。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时, 学生通过探究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后, 让学生阅读63页祖冲之的故事, 然后让学生说说阅读后有什么感想?当学生们说出很多想法后老师要因势利导:同学们, 只要你们现在认真学习好数学, 数学领域里面的很多还没有被发现的知识将会被你们发现, 你们现在愿意好好地学习吗?就这么几句简单的话语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身边学习数学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 鼓励学生向这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学习。学生身边学习数学的典型人物恰恰就是他们的同学, 这些同学的潜移默化作用远比老师的说教更具感召力和感染力, 比如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作业展评, 评比一批“数学学习之星”、数学喜好者等, 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行为去感召、感染身边的其他同学。

二、重视联系生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用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知道身边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懂得应用数学知识可以去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 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 让学生说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些物体时长方体?是正方体?从而让学生感知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必须要学好。紧接着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后让学生求出某房子四周夜晚彩灯的长度, 让学生深知用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激发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发挥老师作用

古语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老师的喜欢。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 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自己饱满的热情、高涨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去影响、调动、调节学生学习的情感, 使学生随时都处在学习数学的亢奋之中。这就要求老师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 不断用富有激情甚至幽默的语言, 以及带有一定影响力的姿势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老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娴熟的解题技巧、高尚的师德去赢取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但切忌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 不屑一顾, 要做学生解决困难、解决问题的伙伴, 生活上的朋友。心理学家强调, 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被尊敬、受重视”的高层次需要”, 并相信人强烈地而且是本能地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用此教师要尊重学生,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予关爱。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你这位数学老师, 也就会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正如有人说过的那样:“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 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也就有多深。”如在小组探究学习、学生练习时深入到学生中去, 以及课后多抽时间到他们中间去, 这样可以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想法, 有时还可以指引、点拨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加强自信培养

“自信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 能够激发潜意识, 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 帮助人们获得成功。人做任何事情, 一旦有了自信心, 可以说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作为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所以教学中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要多用赞扬的语言去鼓励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或者特点并加以表扬, 不要一味的指责学生, 怪罪学生, 要用一颗包容大海的心去包容学生的一切, 从而达到让每一位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同时老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鼓励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可以在作业后面加上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的批语;也可以个别交流,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指出正确的方法。

五、创设有效情境

实践证明,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 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如果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理想有效的情境, 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运用实物、挂图、游戏、讲故事、多媒体等手段, 创设生动、具体的有效学习情境, 并把教学内容融入学习情境之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 一开始我就告诉学生, 先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要求学生说任意一个自然数, 我能一口说出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开始将信将疑, 学生说了5个左右的数后, 我告诉学生:“我是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特点并把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 才有这个效果。如果同学们今天认真学习了, 我相信比我的速度还快, 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有!”这节新课的导入我通过猜数游戏把学习内容——找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点及熟记100以内的质数告诉了学生。这样,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有所了解, 对新知识的学习在心理产上生了一定的需求, 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国本小学)

上一篇:浅谈侧钻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下一篇:工民建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