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2024-04-24

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共8篇)

篇1: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弥勒市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招标公告

弥勒市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即将实施。现决定对该项目的工程施工进行公开招标,选定承包人。

一、本次招标工程项目的概况如下

1、弥勒市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属中央投资建设的项目。项目总投资157.875万元,拟在项目区弥勒市朋普镇庄田村委会及新车村委会实施蓄水池、管网、泵站及机耕路的完善配套及地力培肥等农艺措施,其中:蓄水池建设计划投资84.53万元,官网铺设及安装计划投资14.28万元,泵房及泵站建设计划投资11.84万元,机耕路建设计划投资25.85万元;绿肥种植及增施有机肥等地力培肥措施投资21.375万元。其中:

一标段:工程计划建设300m、500m蓄水池各1个,建设占地6.25 m的泵房2间,小泵站2座,铺设PE管1000m。计划投资36.27万元。

233 1 二标段:工程计划建设1000m蓄水池1个,建设占地6.25 m

32的泵房1间,小泵站1座,铺设PE管500m。计划投资32.68万元。

三标段:工程计划建设2500m蓄水池1个,修缮1025 m的蓄水池1个,建设占地6.25 m的泵房2间,小泵站2座,铺设PE管1000m。计划投资27.12万元。

四标段:工程计划新建机耕路2条长1093m;计划投资25.85万元。

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中央财政资金,项目资金已到位。

2、工程建设地点: 一标段 朋普镇庄田村委会 二标段 朋普镇庄田村委会 三标段 朋普镇庄田村委会 四标段 朋普镇新车村委会

3、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1月5日,计划竣工日期2013年3月15日,工期70天。

4、工程质量要求符合水利工程及道路施工质量标准。

二、资质要求

凡具有云南省建设厅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及建筑工程施工三级以上资质(含三级),有良好的资信,并按规定进行了年审的单位,均可报名。

2

三、预审资料要求

投标申请人应提供以下预审资料:(1)资质证书;(2)营业执照;(3)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四、报名及递交预审资料的时间、地点

投标申请人应于2013年12月24日至2013年12月25日(每天上午 8 时 0 分至 11时30分,下午 14 时0分至 17 时 30分)到弥勒市农科局种植业科报名,递交资质预审材料,经审查合格后方可报名。一个资质可投两个标。招标文件每套售价为人民币500元,售后不退。

五、施工场地现场踏勘时间:

2013年12月26日上午8:30时至12时30分

六、投标文件提交及开标时间:

投标文件提交时间2013年12月30日8时至8时30 分,提交地点:弥勒市农科局大会议室。逾期送达的投标文件将被拒绝。招标工程项目的开标时间将于2013年12月30日9时0 分至12时在弥勒市农科局大会议室公开进行,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应准时参加。

招标人: 弥勒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办公地址:弥勒市吉山北路67号

邮政编码:652300 传 真:6126933

联系人:杨文武 联系电话:6126933 3

弥勒市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篇2: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太仆寺旗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基本口粮田工程招标会 太仆寺旗2014年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示范项目招标会 太仆寺旗2014年以工代赈农田水利项目招标会

太仆寺旗2013年重点退耕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招标会 太仆寺旗追加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项目招标会

篇3: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海原县位居宁夏南部山区, 北邻中卫市, 西接甘肃, 东邻同心。海拔高度在1100-2955m之间, 黄土覆盖较厚, 年降雨量280-400mm, 干旱少雨, 风大沙多, 自然条件恶劣, 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质量明显下降, 土地生产能力衰减,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区域经济落后, 人民群众生活贫困, 严重的水土流失也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群众始终改变不了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46.4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为41.7万人。全县总耕地面积231万亩, 其中坡耕地200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的86.6%。因年内降水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在7-9月份, 耕地不能有效蓄积降水, 坡耕地跑墒情况严重, 不利于发展农业, 因此海原县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实施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是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关系到退耕还林的效果和退耕农户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海原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 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 干旱少雨和水资源贫乏是这里的特点, 因此在这里建设旱作基本农田, 发展水浇地是提高作物单产,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解决群众温饱, 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 也是贯彻落实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基本口粮田的现状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 科学合理的分析坡耕地综合整治在改变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方面, 向国家反映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建议。因此规划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施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 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

以《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 (国发【2007】25号) 精神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通过对我县退耕还林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农业基础条件进行改善。对达不到基本口粮田标准的地区, 以村为单位采取坡改梯、旱改水、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措施, 逐步达到退耕农户粮食基本自给, 生活基本稳定。

如何规划好基本口粮田, 让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必须根据海原县项目区水系分布、地形地貌特点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综合开发、集中连片的原则进行划分。在小流域划分上坚持以完整的流域为单元, 适当兼顾行政区划的特点, 便于今后项目实施和管理。

一是坚持以基本口粮田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原则。根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经验, 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骨架, 要与梯田地埂林、田间道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结合起来。规划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

二是坚持不同立地条件采取不同措施的原则。根据退耕还林区局部地区降水量的不同, 降水量在300mm以上的, 有水源条件的优先发展零星小片水地, 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块宜采取连片水平梯田, 基本口粮田保证人均3亩以上。没有基本生存条件的区域实行生态移民, 集中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区域。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需求和可能结合的原则。过去在基本口粮田建设上基本是遵循了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 为现在规划工程的难度增加了, 因此要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先确定需求量, 再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出发分析可能程度, 然后结合起来确定能够达到程度。这样才能有利于今后真正实施。

四是坚持水利工程和水保工程有机的结合原则。水利工程和水保工程都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并改善水库、塘坝水源条件较好的灌区, 以此作为水源发展小片水地, 生产水窖和高标准的蓄水池也可作为补充灌溉的水源。水利工程和水保工程结合的空间很大。

五是坚持退耕农户自愿和受益基本均衡的原则。规划措施应与当地政府和受益群众沟通, 尽量尊重和吸收受益群众的意愿和意见, 尤其是移民搬迁的措施要征得农民本人的同意。另外, 过去搞集中连片治理的时候受益均衡性差, 本次规划要注重均衡收益问题, 要打破行政界限和土地的所有形式, 基本做到均衡受益。

实施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主要任务是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集中解决退耕还林区农户粮食自给问题。按照宁夏自治区政府确定的宁南山区达到人均3.0亩旱作基本农田的标准分区规划基本口粮田。根据我县实际情况, 基本口粮田分为旱作基本农田和零星水浇地, 结合现状基本农田, 规划新增基本农田坚持以村为单位进行, 应使项目区内退耕农户达到基本口粮田标准, 另外, 还要坚持优先发展水浇地的原则, 以确保粮食安全, 巩固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截至2010年, 我县现有梯田30.6万亩, 人均0.7亩,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坡改梯40万亩, 累计达到70万亩, 人均1.6亩, 到2020年累计达到110万亩, 人均2.3亩, 到2030年达到150万亩, 实现人均基本达到3亩的目标。

实施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的意义重大。一是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二是地表径流大部分就地拦蓄入渗, 改善了地表径流状况, 增加了土壤含水量, 明显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削减洪峰, 调节河川径流, 蓄洪排清, 降低河流洪水含沙量;将部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 增加了沟道常流水, 涵养了水源, 提高了地表径流利用率, 对汛期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 改善了水环境。通过兴修水平梯田, 不但能够有效阻缓坡面径流, 减轻水土流失, 同时能够提高降雨拦蓄能力, 涵养水源, 提高了土壤的抗旱能力, 减轻流失相应保留并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 改善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 促使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转换和良性循环。三是项目的实施与建设, 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 可有效地减少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 延缓下游河道淤积, 从而减轻了下游河道的防洪压力。四是基本农田的增加, 促使当地农民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 农业生产将逐渐向集约化经营发展,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农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同时, 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进一步合理调整。

摘要:随着海原县退耕还林政策补助陆续到期, 部分退耕农户生计将出现困难。因此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 (国发2007[25]号) .

[2]国家发改等部委《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编制工作的通知》 (发改农经2007[3636]号) .

篇4: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陕政发〔2008〕2号),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关于印发<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陕发改农经[2009]1447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市退耕还林地区纳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第三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根据《安康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安排实施。项目建设以退耕还林村为单元,综合考虑退耕农户近期生计和长远发展配套项目,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综合整治,并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相衔接,与退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四条 项目建设投入由中央、地方和群众共同承担。县区要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多渠道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积极组织受益群众筹资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五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和管理,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区要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和本细则的要求,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第六条 各级政府是本地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承担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的责任,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经常性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和考核范围。

发改、水利、监察、财政、国土、审计、扶贫等部门和项目村组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加强管理,共同做好项目的规划、计划及组织实施工作。发改部门牵头负责搞好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协调项目建设,督促检查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组织项目验收工作,负责生态移民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管理、拨付专项资金,监督检查项目资金的运行和使用情况,筹措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及工作经费,组织项目资金报帐的管理工作;水利部门负责基本口粮田项目和后续产业中水产项目的建设方案、招投标方案审批、组织实施、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监察、国土、审计、统计部门依法加强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审计和统计工作。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七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分为规划、项目实施方案两个阶段,后续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分为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上一阶段的批准文件是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

第八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计划以县区为单位进行编制。项目县区依据发展改革、水利部门联合下达的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和资金规模,按照整体推进、规模整治、一次达标、建成消号的思路,结合本地实际,协商确定项目建设重点和区域,由水利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深入现场,在充分征求退耕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行政村为项目基本单元,按照“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规定编制本县实施方案。田间配套水利工程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水资源和自然条件,科学选择经济可靠有效的工程类型,合理布设。工程设计按照水利行业相关规范标准进行。田间水利配套单个工程和群体项目(指在一区域众多小型工程连片建设)国补资金15万元以上的要有工程设计,与实施方案一同上报。

单行田间配套工程设计审核权限:单个工程和群体项目按照规模大小,实行分级审核。国补资金1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由县级水利部门审核,设计与审核意见与项目实施方案一同上报市级审查; 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由市级水利部门组织审核批复,审核意见与项目实施方案一同上报省级审查;100万元(含100万)以上由省水利厅审核,与项目县实施方案一并审查批复。

第九条 项目实施方案应达到指导施工的设计深度。实施方案包括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建 3

设技术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受益退耕农户数量、建设年限及建后管理方面的内容。

第十条 项目实施方案和后续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报告、项目备案文件)、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后,由县区发改部门分别会同水利部门联合上报市发改委及水利局。市发改委按照程序上报省发改委及省相关部门。

第十一条 县区分项目实施方案经省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提出意见后由省发改委审批;后续产业项目按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分级进行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报告、项目备案文件)由发改部门审批、核准、备案,初步设计由水利部门商发改部门审批。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十二条计划编制及申报:县区发改、水利部门根据规划和省、市下达的建设任务,编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计划。计划的编报程序是:县区发改部门会同水利和财政部门编制本县区退耕还林地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投资建议计划,由县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审查后上报市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经市相关部门审核后报省发改委、水利厅、财政厅。未经审批项目不得列入投资计划。

第十三条 报送项目建议计划的文件包括:

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投资建议计划;

2、所列项目的实施方案、可研报告(核准报告、备案文件)的审批文件;

3、地方投资承诺文件;

4、上一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地方投资到位和中

央投资使用情况等。

第十四条 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优先安排前期工作完善、建设条件落实、建设管理规范、工程进展良好、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

第十五条 计划下达:市发改委会同水利、财政部门及时将省批准的项目资金计划下达给县区发改和水利行部门,县区要及时将计划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并落实项目建设方案。县区要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投资计划,将计划安排和执行情况列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范围,在媒体、报刊上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建设管理

第十六条 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各级政府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负总责。要成立以分管市县区长为组长,发改、水利、财政、审计、监察、统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退建办),退建办设在市县区水利部门,由水利部门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计划任务申报、方案编制审查、招投标管理、组织协调、督查、考核、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

第十七条 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县乡要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将建设任务纳入政府和部门的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各级水利部门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加强项目建设的督促检查,会同发改等有

关部门进行验收,做好项目建设进度情况统计及效益检测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通报建设情况。发改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第十八条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的管理,根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分类项目特点,推行项目“四制”管理。特别是工程规模较大的项目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业主)依据实施方案有序实施,自觉接受项目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与业务指导。县区退建办组织、协调各部门及乡镇,加强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督查,确保项目建设严格按照相关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实施。

第十九条 项目法人(业主)的确定。原则上项目乡镇村组是项目实施的主体。项目法人应对项目前期工作、资金筹措、施工组织以及安全、质量、进度、财务、后续管理等负全面责任。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属民办公助项目,按照《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安康市境内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安政发【2008】26号规定、采取以农民组织投工为主体的形式建设,实行总额控制、单价承包的方式;对施工单项合同估价在200万元以上、及工程材料采购单项合同估价在100万元以上的口粮田建设项目,必须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队和确定供货单位,严禁为了逃避招标而故意拆分项目,对故意拆分项目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农民施工队的确定必须具备一下五个条件:有施工必备的机械设备、有相应的施工技术人员、有管理和施工经验、有专业施

工队伍、有符合规定的安全操作人员

第二十条 各县区及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法人要严格按照投资计划规定的内容进行建设,按照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和建设地点。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的,应按申报程序报原计划下达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项目主管部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实行质量责任追究,确保工程质量。

第二十二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退耕农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项目民主管理,依法保障退耕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退耕农户的民主权利。

第二十三条 市、县区要定期召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口粮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市、县区发改、水利等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信息统计和资料管理工作,确保资料的连续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和完善项目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实行月报制度,各县区农建办于每月25日向市农建办报送进度报告。

第二十五条 工程竣工验收后,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 各县区要建立健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建设内容和标准使用资金。中央资金必须优先保证用于项目建设工程措施、材料、设备购置等。

第二十七条 各县区要严格执行《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项目建设资金要在县级财政部门建立统一的专用账户,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根据“按计划、按预算、按项目、按进度”的原则,及时拨付资金,严禁滞留、挤占、挪用、截留,不得作为其它中央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市县区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自觉接受上级财政和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 资金运行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县区退建办在县财政设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专户,项目主管部门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分户,资金产生的利息一并在专账中反映,并且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工作。县区退建办为资金报账审核单位,项目主管部门为委托报账单位。

1、县区退建办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主管部门提交的项目开工报告及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建设单位签定的经济责任合同,向财政部门出具专项资金拨付通知单,由财政部门从专户向分户先期拨付30%的项目建设启动资金,以后按计划进度申请拨付。

2、项目建设单位(报账人)凭县区退建办审核的工程竣工报告,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签字,并附报帐有效凭证,经主管部门审核签字后进行报账,金额不超过90%,待工程验收合格后,按工程终验质量鉴定书和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将剩余10%资金报帐。

第二十九条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包括国家专项资金、省内各级地方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各县区要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市、县区财政部门要根据建设任务需要,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十条 切实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按照“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一规划、项目捆绑、各记其功”的原则,以《规划》为依据,以县区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将在建的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移民搬迁、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有机整合起来,发挥项目的聚集作用。

第六章 检查和验收

第三十一条 检查验收工作包括工程进度检查、检查验收和竣工验收。

第三十二条 工程进度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执行、进度、质量、资金使用、项目管理和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

工程进度检查由县区退建办或项目主管部门根据进展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对检查不合格的,要责令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 工程竣工验收实行县级自验、市上复验、省上抽验的三级验收制度。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建立项目档案,项目验收包括对项目档案资料的验收。

项目竣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或项目主管部门按照批准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各个单项工程逐项自验,对自验达不到标准的工程及时进行整改。自验合格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或项目主管部门向县区退建办提出书面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县区退建办依据批准的建设方案和有关行业建设标准,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复验,结合县级相关部门出具的项目财务决算、审计报告和工程质量鉴定意见,形成书面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以正式文件下发,作为兑付资金依据和上级检查验收的参考资料,同时申请市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复验。市退建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计划下达的建设任务,组织进行抽查验收,抽查项目比例不少于当年工程任务的30%,抽查结束后对县上工程提出考核意见等次。市级初验合格后,申请省级主管部门抽验。

项目竣工验收后,县区退建办和项目建设行业部门、建设单位应将项目的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及批文、工程设计方案、招投标方案、阶段性工作总结、财务决算、审计报告、项目验收资料、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统计数据、图表照片和录像资料等及时、科学归档,严格管理。

项目所在乡镇和村组要落实后期管理及养护制度,保证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第七章 奖惩

第三十四条 市、县区退建办每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评,评选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质示范工程,进行表彰奖励。

第三十五条 对随意调整项目计划、拖欠、截留、挤占巩固成果专项资金的,将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归还原资金渠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视其情况核减所在县区下一资金规模;凡骗取、贪污、挪用巩固成果专项资金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对计划下达后长期未开工的项目,市上将收回项目资金,报请省发改委及相关部门批准,重新安排使用。

第八章 附则

篇5: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一、2009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总体情况

(一)2009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区情况 2009 年我区中低产田改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确定在我区七河乡新民村委会的西哨新村和龙兴村,项目区 2008 年年末人口 1037 人,耕地面积720 亩,人均耕地 0.69 亩,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 85。项目实施地点距古城区市区 38 公里,海拔 2215 米,年平均气温 16℃,年降雨量 859.4 毫米。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烤烟、马铃薯等作物。项目实施区的光、热、水、土资源是丰富的。但是原有的水利设施已老化,年久失修,排灌不畅,漏水、漏肥严重,田间路渠配套较少,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脆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受地力、水利、设施、田间无机耕路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进行,只有通过对现有水土资源进行合理改造运用,把改土治水和相关农艺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的现状,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用于该项目建设的一些建筑材料如石料、砂子可就地取材,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完成情况 自 2009 年 2 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古城区农技推广中心严格按照《古城区 2008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截止 2010 年 2 月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措施,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农艺措施。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农艺措施实施农田改良 600 亩,共补助肥料 25000 公斤,绿肥良种 1500 公斤;采取现场示范、集中培训及发放资料等方式在项目区内对农民进行各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科学施肥等科技知识培训,共培训农户 243 户,累计培训 667 人次。

(2)工程措施。配套建设完成灌溉沟渠 1 条,规格为50 厘米×50 厘米,总长 800 米;配套建设完成机耕路 1 条,宽度为 3.4 米,总长 1000 米。三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其中国家补助 38.17 万元,项目完成总投资 44.17 万元,受益群众自筹 6 万元。

自项目资金下达以后,古城区农技推广中心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相关管理规定,建立了项目资金银行专户运作,分阶段验收拨款的制度。在项目实施中,积极鼓励项目区农民投工投劳,最大限度的调动农民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项目资金的带动作用,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资金投资使用情况为:(1)农艺措施 13.358 万元。1.补助肥料 25000 公斤,折合 4.858 万元;2.补助绿肥 1500 公斤,折合 1.8 万元;3.培训农户 243 户,累计培训 667 人次,培训费 0.7 万元。4.农民投工投劳折资,6 万元。(2)工程措施 30.081 万元。1.完成农耕道路 1000 米的修建工作,折合 22.131 万元;2.完成沟渠建设 800 米,折合 8.681 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狠抓农艺措施,提升人力地力这一软件配套,促使中低产田升级。一是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落实最大化的节本增效。依据古城区耕地地力的调查情况,运用多年来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完成了项目区推广 600 亩主要农作物的配方施肥技术,共补助肥料 25000 公斤;二是绿肥间套种植全覆盖,落实可持续的保护性耕作。通过项目区主要栽培作物玉米及烤烟田间中套种绿肥,既增加土面覆盖,有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共补助绿肥种子 1500 公斤;三是作物秸秆还田全覆盖,落实全面协调的地力培肥。分别推广了作物秸秆切碎后拌少许尿素埋入土中直接还田、堆晤还田、过腹还田等多种形式;四是农业综合技术培训全覆盖,落实人力地力双“培肥”。狠抓对农培训工作和地力培肥工作的同步进行,做到了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还田等实用技术与项目补助的肥料、种子等物资零缝隙地应用、播种及撒施在农户田中。截止 2010 年 2 月 1日,在项目区共培训农户达 243 户,农民 1228 人次。

(二)狠抓工程措施,改善基础设施这一硬件配置,促使中低产田换代。一是落实科学规划。紧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好了工程的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切实的实践了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方针;二是落实民主决策。在项目实施中,深入践行“一事一议”政策,把决策权和主动权交给群众,对项目的实施写下了项目承诺书,使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拥护和参与;三是落实质量监管。通过公开招标、工程监理、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了工程按质、按量、按时的顺利实施。并在工程建设中,让村民参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群众对工程建设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的积极性。

三、取得的综合效益

1、项目全面实施完成,使规划区 600 亩基本口粮田亩产将达到 400 公斤,每亩增产 86 公斤,全年可增产粮食 51.6吨,人均增加粮食 48.9 公斤,加上可发展部分冬季农业,从而实现经济收入达到 8.3 万元,人均增加收入 78.67 元。项目的实施将基本解决新民 1037 人的基本口粮,为发展畜牧业养殖提供充足的饲料。

2、配套建设完成灌溉沟渠 800 米,可提高当地 25左右的水资源利用率,新增灌溉面积可达 700 多亩。

3、配套建设完成机耕路 1000 米,积大的方便了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可使农户节省工时达 35左右。项目的全面实施,同时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实现退耕农户粮食增产、收入增加,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及长远的生计问题;提高退耕还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基本实现区域粮食需求平衡,为农民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2010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说明古城区 2010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建设土壤肥沃、设施完善、管理水平较高的基本口粮田 2000 亩。建设地点为七河乡共和、七河、三义村委会。建设机耕道路1.2 公里、田间配套措施排灌沟渠 6.3 公里、农艺措施 2000亩。项目总投资 143 万元,其中省级以上投资 120 万元,其他投资 23 万元。2010 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尚未开始。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1、共和村委会基本情况 共和村委会隶属于古城区七河乡,距乡政府所在地 0.5公里,到乡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交通方便,辖中心、胜利、南兴等 23个自然村,人口总体素质较高,科技意识强,交通便利。共和村委会有丰富的水源,但因资金投入少等原因,农田水利设施滞后,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水利因饮水难度大和投入力度小,水利设施滞后,农业生产主要靠天降雨,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加上现有农田灌溉沟渠年久失修、堵塞,严重制约粮食、经济作物的灌溉;机耕道路较少、机耕、机播、机收率低下,农机化服务水平滞后,制约着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2、七河村委会基本情况 七河村委会隶属于古城区七河乡,距乡政府所在地 6 公里,海拔 2215 米,年平均气温 14℃,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麦、小麦等农作物。七河村委会的 7 个自然村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人口素质较高,科技意识强,自然村有村道,500 户进行了农网改造。七河村委会有丰富的水源,但因资金投入少等原因,农田水利设施滞后,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

3、三义村委会基本情况 三义村委会隶属于古城区七河乡,距市区 23 公里,海拔 2350 米,年平均气温 15℃,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麦等农作物。三义村委会的 10 个自然村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人口素质较高,科技意识强,自然村有村道。有丰富的水源,但因资金投入少等原因,农田水利设施滞后,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

篇6: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永善县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工程于2009年8月15日正式动工,2009年11月30日完工,工期105天,严格按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

一、工程计划与完成情况

1.项目批发计划

根据省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云南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批复》(农改农经﹝2008﹞2866号)文件投资建设,该项目计划建设基本口粮田面积300亩,具体内容为新建田间渠道、农耕路、地力培肥。项目实施完成情况

项目规划在大兴镇骆丘村实施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300亩,完成新建渠道1100米,农耕路2830米,地力培肥310亩。

2.项目投资情况

项目计划总投资21.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35万元,农民投工投劳3.45万元。实际完成总投资21.83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8.35万元,群众自筹3.4804万元。

经2010年1月29日县农业局组织县中改办、农业、涉项乡镇、村两委对该项目实行实地验收,该项目评定为合格工程予以验收。

二、项目管理 1.工程管理

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五小”工程的质量要求,技术人员从开工到完工都亲临现场指导、督促,严把质量关,严格按技术标准、设计要求施工,保证施工质量。

2.资金管理

该项目资金筹措主要实行国家补助和退耕农户投入并举的原则,工程总投资21.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8.35万元,群众自筹3.45万元(投劳折资3万元)。县农业局负责对项目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坚持专款专用,确保建设资金用在工程建设上,资金开支严格实行工程报帐制。

三、主要做法 1.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农业局局长为组长的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工作领导组,切实加强领导,高位推动。领导组下设项目实施组、督察组、物资采购组、资金管理组。

2.宣传发动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优先规划贫困户。把项目真正安排到最需要建设、最适合建设的退耕还林农户,严把项目审批关,向群众公示项目建设内容,使项目建设真正落到实处。3.责任落实

全面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狠抓群众投工投劳力度、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同时施工指导组进村指导工程施工。明确各自责任,细化到人。

4.监督管理

成立了由县中低产田地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任组长、涉项乡镇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项目督查组,负责项目建设全程跟踪督查。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效益分析

项目通过工程、农艺措施配套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灌溉和生产条件,提高了耕犁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旱涝保收。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使项目覆盖区310亩耕地单产提高40公斤,粮食增产1.2万公斤以上,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2.社会效益

项目区土地生产能力将大幅提高,基本口粮田建设增产的粮食产量可解决80人的口粮,在改善片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促进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3.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特别是灌排沟渠的改造,必将规范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行为,促进水土保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局面。

永善农业局

篇7: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1 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建设合力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成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项目建设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硬指标,纳入年度目标管理,逐级签订责任书。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审计、监察、林业、农业、水务、水保等8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成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协调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项目涉及部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水保局负责项目的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2 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

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建设”的要求,以“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上档次”为目标,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实行整村、整乡镇、整流域治理,实现山、水、田、路、渠综合配套,从工作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确保梯田工程上水平提档次。

一是推行四位一体工作方法,即建设单位管理、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监督、乡镇村社配合的管理体系,项目实施前提,建设单位和乡、村、社进行衔接,摸清底子,做好农作物倒茬,优先安排群众积极性高和坡耕地面积较大的村社,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确定工程地点,勾绘工程范围和图班,并要求村社做好宣传、发放预留地块通知书等前期工作。工程开工后,建设单位派驻技术人员抓好工作质量和技术服务。工程监理人员经常巡回工地,把好工程质量关。工程竣工后,四方单位共同参与验收,对不合格工程,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返修,直至工程质量合格。

二是形成七项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项目责任主体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公示制、产权移交管护制。从体制机制方面确保项目高质量规范实施。

三是把好两个关口。即严格把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两个关口。施工企业必须具有三级水利水电施工资质,监理单位必须具有三级水利水电资质或三级以上水土保持资质。

1.3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规范运行

高度重视项目资金使用规范,严格遵守各项目的资金管理办法,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工程建设资金现象的发生,将资金全额用于项目建设。项目竣工后,财务资料经县财政局严格审核,材料齐全方可报账支付,并依法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确保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

2 项目建设的主要成效

2.1 紧密结合“三农工作”,确立项目实施总体思路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围绕成县特色产业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总要求,通过项目实施,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长廊,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2.2 经济效益突出,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项目区通过实施口粮田建设工程,人均基本口粮田面积由治理前的733.33m2提高到1 533.33m2,粮食单产由109kg提高到156kg,人均产粮由治理前的387kg提高到442kg。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增产粮食640.8万kg,年直接经济效益1 281.6万元。基本口粮田建设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2.3 生态效益明显,提高了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量,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缓解了自然灾害,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每年可拦泥30.60万t,蓄水2 574.8万m3,土壤侵蚀量减少60%以上。避免了土壤养分的流失,加速了土地的熟化过程,减轻了对下游河道两岸人民财产的危害,其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2.4 社会效益显著,带动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项目的实施,修建了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梯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走出了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发展路子,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载体、以梯田及配套措施为平台,培育、发展、壮大了一批具有资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基地,实现了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承包大户、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流转了新修梯田,从事规模化经营,辐射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兴起。涌现出“梯田+药材”、“梯田+经果林+马铃薯”、“梯田+新农村建设”、“公司+基地+农户”等特色产业经营模式。2014年建成了成县王磨镇韦家沟芍药种植基地20.5hm2;红川镇二条岭油牡丹、金银花种植基地33.3hm2;由种植大户种植大樱桃33.3hm2,配套了集雨水窖、滴灌和渠系工程,开展以果品采摘、花卉观光、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保护了环境,发展了经济。经济与生态的统一促进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8:弥勒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

关键词:退耕还林 旱作 基本农田

1项目实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标准 1.1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考虑基本生活条件和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的退耕还林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向退耕户特别是全退户倾斜、近年来旱作基本农田建设未涉及到的村组及人均不足2亩的区域;同时,要尽量安排到农户居住比较集中、道路畅通、便于耕作和运输的地块,确保受益均衡,逐步达到农户粮食基本自给,生活基本稳定。1.2基本原则

1.2.1坚持以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治理原则

认真总结我县多年来生态建设及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的实践经验,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和基本框架,与地埂造林、田间道路、小型水利工程相结合,实行以工程措施为主,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分区指导、综合规划、分步实施。1.2.2坚持因地制宜、逐步实施的原则

基本农田建设要因地制宜,鼓励因退耕而缺粮的农户及绝对贫困户优先实施旱作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同时,为便于水利、道路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化作业等,尽可能地集中解决退耕农户特别是全退户缺粮的问题。

1.2.3坚持退耕农户自愿和基本均衡受益的原则

实施旱作基本农田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征得受益农户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另处,要考虑到整村推进村农户受益和解决过去因集中连片治理导致受益不均衡问题,照顾全面,扫除机修“死角”,力求做到农户均衡受益。1.3技术标准

川台、塬区旱作基本农田根据规划和设计的要求,田块方向原则上沿等高线布设,兼顾整体布设效果,该去取直的要取直,首先确定好施工的开挖线和埂坎线,采取自上而下,自高而低,逐级修筑,一次性将田面修平。要求田块长度在150-300m,田面宽在16-30m,特殊地形田面宽度不小于12m;考虑到今后发展节水灌溉,田面纵向坡度控制在1/300之内为宜,田面不均匀高差应小于0.15m,横向成倒坡。地埂要求宽40cm,高40cm,田埂坡度不小于75度。田面修平时,填土高度应预留一定的沉陷高度,并要及时修筑地埂,确保农田建设的整体质量和进度。村级道路和田间操作道路充分考虑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农业机械化操作。通过打破地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可以有效化解农村田间道路由于地界制约而造成的通行不畅、邻里之间矛盾多的弊端,考虑道路占地比例,规划田间道路宽度为5m,田间操作道路宽度为2.5m。

规划设计以修筑工程量合适,埂坎占地少,稳定性好,耕作方便,有利于作物生长为原则,确定断面各要素随坡度变化时的取值范围,施工采用半挖半填方法。2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

县上成立旱作基本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扶贫、水利及相关业务部门为成员,形成自上而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以保证资金、劳力、措施的配套与落实,促进旱作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落到实处。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为旱作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法人,具体组织实施建设项目,履行对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投资控制和管理的主要职责。各乡镇、村、组要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及时收取农民的自筹款,组织、协调、解决机修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2.2严格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参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实行招投标制、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的“三制”管理。坚持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项目法人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邀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承担监理,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坚持农户、乡(村组)、监理公司、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四级质量检查验收制度,逐级负责,层层把关。特别是扶贫、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全程监督指导,发现问题、严肃查处,立即整改。2.3强化技术标准

采取开工前培训、开工后组织检查评比、召开现场交流经验等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和技术人员、施工队伍的技术培训,确保工程建设质量。2.4严格验收兑现

上一篇:资旅学院社团部工作计划下一篇:诵国学经典传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