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微课教案

2024-05-08

高中英语微课教案(共12篇)

篇1:高中英语微课教案

英语微课教案

教学内容:let’s read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会朗读Let’s read部分的短文,并回答课后问题。

2.基本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并正确朗读短文,能读懂会说Let’s read 中的对话,尤其是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2.难点是能灵活运用Let’s read中的语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词卡。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1.出示第二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学生同桌之间可以开火车的形式操练How do you feel? I feel sick.I have a fever…

2.教师出示第二单元的单词卡,学生同桌之间操练句型。3.教师提问:We’re going to have a farewell party.How do you feel? 学生自由回答:I feel…..Step 2 Pre-reading 出示图片或动作展示,引导学生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例如:I am …ing.He / She is ….Is he / she …? 诸如此类的句子。

Step 3 In-reading 1.General reading 让学生快速浏览,并回答: A: Is Liu Yun happy? B: How many gifts? Check the answers.2.Detailed reading 让学生仔细阅读,回答(在课本上划出答案):

A: What are the gifts? B: What does Liu Yun give in return? Check the answers.(3)Read and write 让学生再次细读,完成基础训练上的题目。Check the answers.跟读 Read aloud.Step 4 Post-reading 1.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提出不理解的句子,教师解惑答疑。2.学生进行小组对话练习,然后进行表演,教师鼓励学生在原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Step 5 Progress 1.Do the exercises.2.Homework: A:听Let’s read部分的录音,读给家长或同伴听。B:模仿本课写一篇短文。

篇2:高中英语微课教案

2,学习运用一般过去时写日记。

【学习重点】:一般过去时日记。

【课前预习】预习Section B,找出下列词组。

1. 一些特别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 2. 为某人买某物 ______________3. 趣味公园______________

4. 到达槟城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我们旅馆附近_________________6. 1前_______________

7. 中国商人的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8. 在城镇附近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走到山顶________________10. 一个多小时________________

11. 下小雨(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糟糕的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一个多小时________________ 14. 足够的钱______________15. 一碗鱼肉饭___________________

篇3:高中英语微课教案

本节课我教的是have和has作“有”解时的区别。这节课我打算通过复习前一课时语篇中have和has的用法,以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have与has的用法和区别。

一、teaching content:

topic:Unit3 Our animal friends

grammar:using“have”/“has”to talk about“拥有”

二、teaching aims:

1.can talk about“have”.

2.can talk about“has”.

三、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use“have”and“has”correctly.

四、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五、teaching procedures:

1.Task1:revision

(1)T:What animal friends do we have?

Yes,We have...You have...They have...She has...He has...I has...

(设计意图:让孩子通过复习已学旧知,唤起对have和ha用法的区别。)

(2)Look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创设一些图片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之中去运用,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得have/has的区别在直观的辨别之中给孩子更为清晰的理解与运用。继而为下面抽象总结及书面练习的有效运用作铺垫。)

2.Task2:Let’s fish

(1)he,they,my friends,Liu Tao,my mother,she,I,it,Bobby,the dog,I,we,you

(设计意图:虽然是较为抽象总结,但是教师还是尽可能创设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对have/has的区别在快乐游戏之中给孩子更进一步的理解与归纳,继而为书面练习的有效运用进行铺垫。)

(2)你能说出have与has的区别吗?

①have用于第一人称(I,we),第二人称(you),和第三人称复数(they)

②has用于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或单数名词

(设计意图:再让学生讨论说一说它们的区别及运用,转为理性性性层层面面的的内内化。)

3.Task3:Let’s practise

用have,has的适当形式填空:

Nancy____two big eyes;They___no legs or arms;My cats___long tails;

His cousin___some toy cars;Liu Tao a nd Mike___two animal friends;It__four legs and a short tail.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典型练习加以巩固,对have与has有更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运用。)

4.Task4:Let’s share

(1)First share some animal pictures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并请其他同学猜猜看哦!

...have/has an animal friend.

It is...It has...It can...What is it?

篇4:高中英语微课教案

本节课我教的是have和has作“有”解时的区别。这节课我打算通过复习前一课时语篇中have和has的用法,以及通过做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have与has的用法和区别。

一、teaching content:

topic: Unit3 Our animal friends

grammar:using “have”/ “has” to talk about“拥有”

二、teaching aims:

1.can talk about “have”.

2.can talk about “has”.

三、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use “have” and “has” correctly.

四、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五、teaching procedures:

1.Task1: revision

(1)T: What animal friends do we have?

Yes,We have...You have... They have...She has... He has... It has...

(设计意图:让孩子通过复习已学旧知,唤起对have和has用法的区别。)

(2)Look and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 ■

He ______ a basketball. She ______ a book.

■ ■

They ______ a football. It ______ a football.

■ ■

They______ two kites. She ______ a volleyball.

It ______ a pot. They ______ a cake.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创设一些图片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之中去运用,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得have/has的区别在直观的辨别之中给孩子更为清晰的理解与运用。继而为下面抽象总结及书面练习的有效运用作铺垫。)

2.Task2:Lets fish

(1)he,they ,my friends,Liu Tao,my mother,she,I,it,Bobby, the dog,I,we,you

have has

(设计意图:虽然是较为抽象总结,但是教师还是尽可能创设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对have/has的区别在快乐游戏之中给孩子更进一步的理解与归纳,继而为书面练习的有效运用进行铺垫。)

(2)你能说出have与has的区别吗?

①have用于第一人称(I,we),第二人称(you),和第三人称复数(they)

②has用于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或单数名词

(设计意图:再让学生讨论说一说它们的区别及运用,转为理性层面的内化。)

3.Task3:Lets practise

用have,has的适当形式填空:

Nancy____two big eyes;They___no legs or arms;My cats___long tails;

His cousin___some toy cars;LiuTao and Mike___two animal friends;It__four legs and a short tail.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典型练习加以巩固,对have与has有更清晰准确的理解和运用。)

4.Task4:Lets share

(1)First share some animal pictures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并请其他同学猜猜看哦!

... have/has an animal friend.

It is... It has... It can...What is it?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创设动物图片,让孩子对have/has知识的综合加以运用巩固,从而进一步对have与has有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篇5:小学英语微课教案设计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问候语how are you?及其答语,要求读音正确,语调自然。

2、复习巩固句型: how are you?i‘m fine/well/good,thank you。

3、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会唱歌曲how are you?

4、完成教学uint2。

三、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会唱歌曲how are you?

四、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a. greeting

(the teacher stands at the door and greets the students as they come in the door.)

t: hello. hi.

(the teacher stands in front of the class and greets all the students again and prompts them to answer.)

t: hello.

ss: hello.

t:class begings.

s1: stand up.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miss que.

(the teacher looks at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prompts them to answer.)

t: what’s your name?

s1: hello, my name is ….

t:how are you?

s1:i’m fine, thank you.

开起小火车,一个接一个和后面的小朋友打招呼。

b、presentation:

when we meet someone, we should say “how are you?” now, let’s watch and listen.

c、sing a song

1) 反复播放how are you ?让学生先熟悉曲调。

2)带领学生学歌词,并按音乐节奏做歌词诵读练习。

3)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4)引导学生替换歌词,如fine 可替换成well, good等。

d、play a game

1) 课前布置学生找一个或者作一个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的手偶。

2)教师讲解游戏的做法,并进行示范。

3)小组内使用手偶开展对话游戏,用学过的语言进行交流:

s1: 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what’s your name?

s2: my name is …

s1: how are you?

s2:i’m fine/ well/ good. thank you .

e、practise

(1)活动1:listen and judge.

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清楚题目的做法。

——how are you , helen?

——i’m fine , thank you.

请学生听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判断对话内容是否与图画意思一致,相符则为笑脸,否则为哭脸。

(2)活动2:listen and respond.

录音中,画面上的某个人物正在和另一个人打招呼。根据图片所示内容用已学句型作出应答。

师生互问,生生练习问答。

(3)学习活动3:listen and colour

要求学生在听录音后,根据录音内容将字母涂上合适的颜色。

(4)学习活动4:look and act

要求学生先看图,然后依据图意说英语并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操练句型。

——is this david?

——no./…

f、assign homework

(1)听录音,进行对话。

(2)鼓励学生平时用本单元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相互打招呼。

(3)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其他的打招呼用语。

g、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unit 2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篇6:高中英语微课教案

教学过程

内 容 画面 时间

一、片头

10秒 内容: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修饰语在诗句中的作用。第1张PPT 10秒左右

二、正文讲解

4分钟10秒 第一节内容:问题的提出

理解下面诗句中修饰语的作用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稍稍将目光转移,诗人看到了天地间别的景物。“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此仍是那样地强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小结:修饰语在诗句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它往往在描写景物、传情达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第2至3张PPT 80秒左右

第二节内容:探究研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讨论回答问题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第4张PPT 80秒左右

第三节内容:发展迁移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第5至6张PPT 90秒

左右

三、结尾

(20秒)内容:“把握修饰语,读懂诗家语”,感谢您认真听完这个微课,我的下一个微课是《古诗鉴赏题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再见!第7至8张PPT 25秒左右

教学反思

篇7:高中英语微课教案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小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静静(的)河面

静静(地)写字

欢乐(的)山谷

欢乐(地)歌唱

满意(地)点头

满意(的)作品

(2)类别区分

1)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2)愉快(的)旅行

旅行(得)愉快

3)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3)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4、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出自二年级上册《日记两则》)

(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篇8:观摩高中英语“微课型”反思

关键词:微型课,微型课认识,微型课备课,微型课需要

最近两天, 我校有幸承办了市英语“微课型”优质课大赛。这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次承办此类活动, 市区和各县很多教师都前来观摩, 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师更是兴致高昂, 积极前往, 这是学习和充电的好机会。在此次活动中, 很多老师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他们的课堂有趣、形象而真实, 基本功过硬、准备充分、板书潇洒、神态自信、设计合理、顺理成章, 尤其是流利的英语口语让人自叹不如, 听他们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赛后看看别人, 对照自己, 感慨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也有个别教师也许是准备不充分, 也许是基本功不够扎实, 也许是学生不够配合, 也许是缺乏比赛经验, 太多的也许,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令人遗憾。不管怎样, 这次活动让我能从中发现很多自己的问题, 面对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这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下面对英语“微课型”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 对“微型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 (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 的教学, 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 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 “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因此又称为“微课堂”。它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教学设计完美、课堂富有吸引力、学生活动高效。通过“微课”, 每位教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快速地传授给别人, “微课”在英语创新教学中起着一个“领头羊”的作用, 代表着一种很时尚或者说是很前沿的东西, 可以去模仿、交流和学习;它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微课程主要用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适度的课堂教学, 以方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 掌握基本知识、突破重点、难点。微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微课程要实用, 值得去学, 通俗易懂, 就像把一个哲理绘制成一幅生动的漫画。有教师认为“微课”是花架子, 没教学效果, 对高考没什么作用, 这种认识是不够的, 没看懂它的实质。

其次, 教师如何精心准备“微型课”

这次指定的“微课”类型有三种:阅读课、词汇课和语法课。拿到材料后, 教师首先做的是熟悉材料, 然后根据微型课的基本形式、要求和特点, 理清思路并借助于网络、书籍、身边的事例、他人的经验完成属于自己的设计, 重要的一点是要突出时代感;找同行、专家指出意见, 虚心听从他们的建议;通过反复试讲改正不足, 使自己的设计各方面符合“微课”的要求。通过观摩, 我们教师得出结论:相对来说, 阅读课新意很少, 大都是相关图片引入, 课文预习, 听力训练, 由浅到深设置问题、判断、提示复述和表演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这种课型关键在于创新。词汇课是最能吸引人的课型, 设计前卫, 学生兴趣高昂, 要求学生参与的程度不深, 听听、读读、写写、填填, 省脑子。这种课型要求课件设计水平高。语法课是最难讲的课型, 学生不感兴趣, 专业术语难读、难懂, 学生听不明白, 设计不好没意思, 学生参与程度差, 这种课型设计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三种课都要有亮点, 如果没有亮点, 很难赢得评委的欣赏。

再者, 微课需要教师素质提高

在观摩的时候, 对讲课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口语差别太大。市里的教师很明显口语流畅, 抑扬顿挫, 节奏性强, 对所讲内容运用自如;县里的教师口语生硬, 带口音, 个别词读不正确, 尤其是重音不准, 没有语言的节奏美, 出错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immediately与president。有一位教师评论说:“每位参赛教师几乎代表了自己学校的英语水平。”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这就告诉了我们, 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英语口语, 要多听、多练、多模仿, 坚持全英授课。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时间, 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学习是自己的事, 听课是别人的事, 要以虚心的态度, 学然后知不足, 练然后能提高;各位参赛教师的板书都很漂亮, 无一例外, 真是喜人。常言道, 字为其人, 是一个人的脸面, 我们其他教师应向他们学习。另外教书是一种双向的行为, 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知识和情感的交流, 自己的举手投足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在场的每位学生, 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都受到学生的关注, 表演不能太随意,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要有目光的交流, 情感的共鸣, 用真心和激情, 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上不能照本宣科, 那样就会显得单调乏味, 要避免过多的重复, 必要的重复是允许的, 但是不必要的重复就成了教师的职业病症状———唠叨。

篇9:观摩高中英语“微课型”反思

[关键词]微型课微型课认识微型课备课微型课需要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31

最近两天,我校有幸承办了市英语“微课型”优质课大赛。这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次承办此类活动,市区和各县很多教师都前来观摩,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师更是兴致高昂,积极前往,这是学习和充电的好机会。在此次活动中,很多老师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他们的课堂有趣、形象而真实,基本功过硬、准备充分、板书潇洒、神态自信、设计合理、顺理成章,尤其是流利的英语口语让人自叹不如,听他们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赛后看看别人,对照自己,感慨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也有个别教师也许是准备不充分,也许是基本功不够扎实,也许是学生不够配合,也许是缺乏比赛经验,太多的也许,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令人遗憾。不管怎样,这次活动让我能从中发现很多自己的问题,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下面对英语“微课型”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对“微型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称为“微课堂”。 它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少、教学时间短、教学设计完美、课堂富有吸引力、学生活动高效。通过“微课”,每位教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快速地传授给别人,“微课”在英语创新教学中起着一个“领头羊”的作用,代表着一种很时尚或者说是很前沿的东西,可以去模仿、交流和学习;它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微课程主要用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适度的课堂教学,以方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掌握基本知识、突破重点、难点。微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微课程要实用,值得去学,通俗易懂,就像把一个哲理绘制成一幅生动的漫画。有教师认为“微课”是花架子,没教学效果,对高考没什么作用,这种认识是不够的,没看懂它的实质。

其次,教师如何精心准备“微型课”

这次指定的“微课”类型有三种:阅读课、词汇课和语法课。拿到材料后,教师首先做的是熟悉材料,然后根据微型课的基本形式、要求和特点,理清思路并借助于网络、书籍、身边的事例、他人的经验完成属于自己的设计,重要的一点是要突出时代感;找同行、专家指出意见,虚心听从他们的建议;通过反复试讲改正不足,使自己的设计各方面符合“微课”的要求。通过观摩,我们教师得出结论:相对来说,阅读课新意很少,大都是相关图片引入,课文预习,听力训练,由浅到深设置问题、判断、提示复述和表演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课型关键在于创新。词汇课是最能吸引人的课型,设计前卫,学生兴趣高昂,要求学生参与的程度不深,听听、读读、写写、填填,省脑子。这种课型要求课件设计水平高。语法课是最难讲的课型,学生不感兴趣,专业术语难读、难懂,学生听不明白,设计不好没意思,学生参与程度差,这种课型设计主要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三种课都要有亮点,如果没有亮点,很难赢得评委的欣赏。

再者,微课需要教师素质提高

在观摩的时候,对讲课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口语差别太大。市里的教师很明显口语流畅,抑扬顿挫,节奏性强,对所讲内容运用自如;县里的教师口语生硬,带口音,个别词读不正确,尤其是重音不准,没有语言的节奏美,出错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immediately与president。有一位教师评论说:“每位参赛教师几乎代表了自己学校的英语水平。”这种说法很有道理。这就告诉了我们,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英语口语,要多听、多练、多模仿,坚持全英授课。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时间,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学习是自己的事,听课是别人的事,要以虚心的态度,学然后知不足,练然后能提高;各位参赛教师的板书都很漂亮,无一例外,真是喜人。常言道,字为其人,是一个人的脸面,我们其他教师应向他们学习。另外教书是一种双向的行为,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知识和情感的交流,自己的举手投足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在场的每位学生,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都受到学生的关注,表演不能太随意,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要有目光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用真心和激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上不能照本宣科,那样就会显得单调乏味,要避免过多的重复,必要的重复是允许的,但是不必要的重复就成了教师的职业病症状——唠叨。

总之,“微型课”不仅使学生受益,而且使教师受益,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的东西,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一位教师要想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技能进步,就要积极地、虚心地去学习,去领悟。尤其是新教师,听课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捷径,哪怕从别人的一节课只学会了一点点,就像溪水能汇聚成大海,同样你的知识经验积累多了,就会成为行家、大家乃至大师。

篇10:微课教案

活动内容:《夏天的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夏天的美。2.利用图谱,学念、并熟记诗歌。活动过程:

大家好,我的微课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夏天的歌》

一、感知夏天里的声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了,夏天可美了,夏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夏天的歌真好听!你听到了哪些动物在唱歌?它们又是怎样唱的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二、完整欣赏儿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在我们乐呵呵的笑声里。

三、理解儿歌内容

小朋友,夏天里是谁在唱歌呢?

对了,是:蝈蝈、知了、青蛙。(幼儿自主回答)它们是怎样唱歌的?(幼儿模仿)

真棒!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蝈蝈蝈,知了、知了,咕呱、咕呱,”

它们在什么地方唱歌?真聪明!“在绿绿的草丛中,在高高的大树上,在清清的池塘里”。

四、幼儿学念儿歌

孩子们夏天的歌除了在这些地方,还在我们乐呵呵地笑声里呢?好了,让我们看着图再来说一说吧!

“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五、创编儿歌

篇11: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及有序地全面思考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

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怎样排列组合可以不重复、不遗漏。懂得虽然排列对象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完全相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哪?对!羊村,羊村怎么这么热闹呀?原来灰太狼抓走了可爱的美羊羊,为了救美羊羊,喜羊羊必须要通过灰太狼设置的两道密码大门。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喜羊羊吗?

二、实践操作,感知组合。

1、师:请跟喜羊羊一起进入第一关吧。(出示课件)

师:羊村大门的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要想走出羊村,必须破解这个密码。

师:你能帮喜羊羊解决吗?密码是多少呢?11吗?咦,不对。噢!这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相同。那还能怎么排呢?聪明的你已经想到我们可以先把1放在十位,再放2在个位,就组合成了数字12。(出示课件)这回对了吗?可惜还不对。还有其他的排列方法吗?交换一下吧!把2放在十位,1放个位,组成了数字21。对了!同学们,你们真厉害呀!羊村的大门打开了!刚才通过解密码我们发现1和2调换位置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是的,可以

组成两个不同的两位数。同学们刚才通过调换位置法将两个数字进行了排列组合,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掌握的一个知识!。

2、师:现在来到了狼堡,狼堡大门也被密码锁紧紧锁住。好心的小灰灰告诉大家(课件出示密码要求,师读)密码是由1、2、3三张数字卡片摆成的所有两位数,并且这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相同。

师:由数字1、2、3其中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 同学们,你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① 固定十位法

瞧!我们可以先将1放在十位,个位可以放哪些数呢?可以放2在个位,组成数字12:;那么个位除了放2,还可以放几呢?真聪明!还可以放3在个位,组成数字13.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把2放在十位,分别将1、3放在个位,组成数字21、23.都摆出来了吗?对!十位上还可以是3,这时我们可以把1、2分别放在个位,组成数字31、32.(边说边演示课件 12、13、21、23、31、32)像这样我们先固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的这种方法叫做固定十位法。②固定个位法

与固定十位法方法相同,我们还可以先确定个位,就像这样,先将1放在个位,再分别将2、3放在十位,就组成了数字21、31.其他数字也可以像这样有规律的进行组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固定个位法。(边说边演示课件21、31、12、32、13、23)

师:刚才我们分别采用固定十位法和固定个位法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超级密码现在有六种可能,到底是哪个呢? 请看小灰灰的提示:十位和个位相加是5,并且个位是2,是的!这个数就是32!狼堡大门打开了!勇敢的孩子们,美羊羊获救了!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除了利用调换位置法解开了羊村大门的密码,用固定十位法和固定个位法,将数字有规律的进行组合,做到了不重复、不遗漏。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篇12:《狼》微课教案

《狼》微课教案

〔说明〕在教学研究中,发现不少课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安排比较杂乱,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无序、不透。课中缺乏起主导作用的、起支撑作用的、有训练力度的教学板块。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的每一节中,都必须有一两个相当突出的训练板块,以突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对学生的训练,以突出教法和学法,以突出教学艺术的实施。为此,特编写了关于《狼》的8种微型教案,以供参考。

这8种微型教案,共展现了常规手段下的8种教学角度:诵读,辨读,说读,析读,品读,写读,听读,练读。这每一种教学角度,实际上就是相关教学过程中的最为突出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板块。

教案一

一、教学角度:诵读——朗读课文,背读课文。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字词理解比赛。3.进行朗读训练。4.背读课文。

三、诵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生自由竞读课文,理解文意。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所谓“分层背读法”,就是用语音停顿来表现段中句子所表达的一层层意思,从而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脉络,进而达到流畅地背诵。《狼》这一课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的层次。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一层写人,一层写狼,朗读时必须在“剩骨”后小停一下。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演读全篇课文。4.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中的情景。5.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6.运用各种形式竞读、竞背课文。

教案二

一、教学角度:辨读——对词义进行体会、辨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以带有“狼”的成语导入。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3.边译边读。4.进行对字词的寻读、辨读。

三、辨读训练实施过程:1.学法之一介绍:学习文言字词,方法之一是成语印证法。所谓成语印证法,就是根据课文中字词的含义,找出含有此词此义的成语,二者相互进行印证,从而加深理解,扩大积累。2.学法实践,学生分组活动找成语。如:一屠晚归,归心似箭;苫蔽成丘,一丘之貉„„3.学法之二介绍:学习文言字词,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辨析一词多义,也就是将一课中或若干课中的某一个词所有的用法和义项集中,进行词义的体会与辨析。《狼》这一课,对不少的词语进行了重复的运用,如两个“敌”、三个“止”、三个“前”、四个“后”、四个“之”、四个“以”、六个“其”„„4.学法实践,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十几组同、近义词。5进行词义理解的分类整理。

教案三

一、教学角度:说读——用“说”的方式带动课文的阅读。

二、主要教学步骤:1.自由朗读。要求不漏字,不加字,不倒字。2.竞读比赛。或分组,或对手赛,要求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3.组织讨论,突出“说”的训练。

三、说读训练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对课文读出情境,读出叙、议的层次。2.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①阅读提示中说,这个故事表现屠户和狼的斗争,层层相扣,紧张曲折。你能否就“紧张曲折”从课文中举一例说明。②阅读提示中说,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紧凑,语言简洁生动。“语言简洁生动”表现在哪些地方?③综合课文内容,说说“狼”的狡诈表现在哪里?3.同学们自选问题进行准备,争取发言。4.就以上三个问题组织小小组、小组、全班三个层次的发言。5.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思考要求。6.同学们分小组“创编故事”。7.“添枝加叶”讲故事。

教案四

一、教学角度:析读——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评析。

二、主要教学步骤:1.检查预习情况。2.就课文的语文常识、字词、情节内容进行质疑问难比赛。3.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析读”——评点式阅读。

三、析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读课文中编者写好了的对课文的评点。2.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老师也同样配读课文中的评点。3.教师讲解:我们应学习课文的评点方法,把它运用到阅读中去,就是一种“评点式阅读”的方法。如课文对第一段是这样评点的:“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我们还可以这样评点:“文章开门见山,点出两狼,扣人心弦。”“‘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了伏笔。”同学们可从用词造句、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性格特点、故事波澜等各方面对课文的各段进行分析、评点。4.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教师组织交流。5.互读互“评”:一组读,二组评点;二组读,三组评点„„读读评评,评评读读。

教案五

一、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2.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老师顺势问学生,落实如下三组字词:倚、薪、暇、黠;止、犬、洞、隧;课文练习三的六个“其”。3.读课文。4.品课文。

三、品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介绍学法:阅读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可以用一种“妙点揣摩法”。所谓“妙点揣摩”,就是从词语运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段、构思特点等方面体会课文的妙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课文。2.教师示范。如:课文妙在写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户面临巨大危险;妙在写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现了屠户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妙在写狼的一走一留,让人担心屠户是否会中计„„3.学法实践,学生进行课文妙要列举,每人用一句话说明一个“妙点”。4.组织学生用“分类”的方式整理“妙点”。5.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6.自由背读,课文小结。

教案六

一、教学角度:写读——就课文内容写课本剧。

二、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短的动物卡通录像片。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情节、人物。3.同学们编写课本剧。4.交流与评价。

三、写读训练实施过程:1.说明:编课本剧,是一种改写训练,就是将带有情节性、故事性的课文用剧本的形式表现出来。2.介绍有关“台词”“舞台说明”的知识。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台词要简练、生动、个性化。舞台说明写在剧本的开端、结尾和故事情节展开的对话里。它的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上下场以及对人物表演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的要求等等。舞台说明不能过少,特别是对人物动作、表情的要求,一定要恰切而适当地安排在对话之中。3.同学们进行编写。全班若分为四个小组,则两个组的内容要以“狼”为主角,两个组的内容要以“屠户”为主角。4.组内交流,评选。5.全班交流。

教案七

一、教学角度:听读——听不同方式的朗读,听记有关的资料。

二、主要教学步骤:1.学生读课文。2.听读,学读。3.听讲析,作记录。4.检查学习效果。

三、听读训练实施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读出层次,学生听读、学读。2.听对课文第四段的配乐朗读,学生跟读。3.听老师对第五段的不同语气的朗读,学生竞读。4.听(两遍)课文分析的录音,学生作听音笔记:蒲松龄通过对两只恶狼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着力揭露了狼的凶残而又虚弱、狡诈而又愚蠢的特点。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凡写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狼的本性。请看:“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胆怯,并在伺机而动;“径去”“犬坐”——狼在变换手法,制造危机;“目似瞑,意暇甚”——伪装轻松善良;“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攻。值得强调的是,作者完全没有写狼对屠户进行正面进攻,在作者看来,阴险狡诈比穷凶极恶更可怕、更可恨,因此他极力写狼的狡诈。狼越是狡诈,屠户的胜利也就越有意义。5.学生以“《狼》中之‘狼’”为题发表看法。

教案八

一、教学角度:练读——进行有力度的课堂书面练习。

二、主要教学步骤:1.熟读课文。2.同学们自编课内百字小练习,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测。3.再读课文。4.教师发课堂智能练习。学生做练习,教师组织评讲。

三、《狼》课堂智能练习。

第一层次练习——解释词义。

1.一狼得骨止()

止()有剩骨

2.盖以诱敌()

恐前后受其敌()

3.一狼洞其()中

以攻其()后

4.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5.变诈几何()哉

顷刻()两毙

第二层次练习——理解句义。

6.将文中的议论段写为现代文。

第三层次练习——语段阅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方

②薪

③尻

④股

8.选出加点词词性、词义相同的一组。()

A.犬坐于前

前狼

B.以攻其后

自后断其股

C.久之

毙之

D.意将隧入

身已半入

9.指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一狼洞()其中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④又数刀()毙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1.选出下面说得正确的项。

A.“径去”的意思是径直走开。“犬坐”的意思是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B.文中三个“其”的含义分别是指:屠户、积薪、前狼。()

C.文中三个“以”的含义都是“用”。()

D.“屠暴起”写屠户的当机立断。暴,突然的意思。()

E.“目似瞑,意暇甚”的意思是:眼闭着似乎在睡觉,那神情善良得很。(F.文中“一狼径去”写狼另有图谋,“犬坐于前”写狼牵制屠户。()

G.此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

H.此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上一篇:创新的标语下一篇:情人节短语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