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思考

2024-05-08

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思考(通用8篇)

篇1: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思考

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思考

【摘要】本文先提出对微课的再认识,并以人教B版普通高中数学选修2-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例,给出以微课作为课前预习环节重要载体的教学设计.以此为基础,提出进一步做好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关键词】微课;再认识,教学设计;双曲线

1对微课的再认识

随着“微”概念的流行,以及“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教学模式在全球的迅速传播,“微课”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微课的概念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提出来自己的看法.目前国内对“微课”概念的界定还未达成共识.一般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2].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对微课的再认识有以下几点:

(1)“微课”不同于传统的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可以用在课前、课中,课后,在教学环节中使用灵活,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2)微课的时间一般5~10分钟,时间简短而内容精要,但绝不是一节课的缩影,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是某节课的重点、难点展开,内容选择不宜过大.(3)微课的应用,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既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又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2基于微课的数学教学设计

微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以人教B版普通高中数学选修2-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例,给出以微课作为课前预习环节重要载体的教学设计.(1)目标分析

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复习椭圆的相关知识,并在视频的引导下,运用类比的思想自主思考得到双曲线的定义,深刻理解双曲线的概念.进一步在课上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推导得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2)教学素材的准备

?n前给学生关于复习椭圆的定义与方程、类比推导双曲线的微视频以及自学报告单,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双曲线的图像.(3)教学理念的准备

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思维“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展课堂教学.在类比椭圆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感受、理解双曲线的概念,学生往往能深刻的理解双曲线的本质.同时,前后知识也能很好的连贯起来.本次微课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仍提供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探索、体验、思考、整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学生体会双曲线的形成过程.(4)微视频、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2.1微视频

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做成PPT,回顾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用实验来获得双曲线的定义制作成微视频.①温故知新

教师用PPT呈现如下三个问题:

问题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问题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问题3:如果把椭圆定义中“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动点的轨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要求学生将问题1、2的答案写在自学报告单上,并思考问题3.【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既检测了学生对椭圆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为下面双曲线的学习做好铺垫,导入新课.②实验探究

师:数学家欧拉曾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3:

实验用品:大头钉 2 个,一条拉链,笔,剪刀

实验步骤:

1.取一条拉链,拉开一部分,将其中一支拉链剪短(保证了距离之差为定值);

2.将拉链的两端固定在两个大头钉上;

3.笔尖P放在拉链的拉头处,并随着拉头移动.实验一:慢慢将拉链拉开,笔尖在板上慢慢移动,看形成的图形,思考作图过程.在图形的形成过程中,两个大头钉间的距离是变化还是不变的?

在画图形的过程中,笔尖与两个大头钉间距离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实验二:将两个长短拉链的固定位置互换,再慢慢将拉链拉开,笔尖在板上慢慢移动,看形成的图形,思考作图过程.教师通过几何画板形象展示双曲线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双曲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归纳出双曲线定义应包含下列要素:

由于剪掉的拉链长度是固定的,所以点P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个定值;

点P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要小于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③类比椭圆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小于|F1F2|,且不等于0)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2c叫做双曲线的焦距.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把握平面内动点的轨迹、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常数要小于|F1F2|且不等于0等重要特征,教师设置两个问题:

问题1:类比椭圆,寻找双曲线定义中的关键字

问题2:若分别去掉这几个关键字曲线会发生怎样变化?

特殊情形:

若常数2a=0,轨迹为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若常数2a>|F1F2|,此时轨迹不存在;若常数2a=|F1F2|,此时轨迹为以F1或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若去掉绝对值,则表示双曲线的一支.④自主练习

学习了椭圆的定义让我们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问题1到点F1(-4,0),F2(4,0)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6的动点P的轨迹

答:点P满足双曲线的定义,是双曲线.问题2到点F1(-4,0),F2(4,0)的距离的差为6的动点P的轨迹

答:点P的轨迹双曲线的一支

问题3到点F1(-4,0),F2(4,0)的距离的差为8的动点P的轨迹

答:点P的轨迹为以F1或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问题4到点F1(-4,0),F2(4,0)的距离的差为10的动点P的轨迹

答:点P的轨迹不存在.⑤小结:

2.2自学报告单

微课环节自学报告温故知新问题1和问题2答案及方法分析: 实验探究双曲线定义应包含的要素:双曲线的定义问题1和问题2答案及方法分析:自主练习问题

1、问题

2、问题

3、问题4答案及方法分析:学习困惑通过自学后,还有的困惑和问题?(6)教学过程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①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同学们看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板书)

师:双曲线的定义是什么?

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小于|F1F2|,且不等于0)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2c叫做双曲线的焦距.②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小组内,互相批改自学报告单中的自主练习,互相辨析有不同答案的题目.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双曲线概念的掌握情况.③小组汇报落实重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进一步深化对双曲线概念的理解.④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利用微课解决双曲线概念理解的难点后,接着进行标准方程的教学.教师设置问题:

问题1回顾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及方法;

问题2类比椭圆试着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问题3换元处理与椭圆有没有区别?

问题4猜证双曲线焦点在y轴上的标准方程.学生回顾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及方法:①建系;②设点;③列式;④化简

小组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尝试完成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合作推导出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加深学生对类比思想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师:引导学生对双曲线方程的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强调双曲线方程的特点与判断焦点位置的方法

生:?J真观察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归纳双曲线方程特点,以及如何判断焦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让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标准方程:x2a2-y2b2=1

焦点在y轴标准方程:y2a2-x2b2=1

注意:

双曲线方程特点:

① 方程中x2,y2的系数异号;②a>0,b>0,c2=a2+b2但a,b大小不确定.判断焦点位置:

如果x2的系数是正的,则焦点在x轴上;如果y2的系数是正的,则焦点在y轴上.⑥例题精讲 简单应用

例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 F1(-5,0),F2(5,0),双曲线上一点P到焦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等于8,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已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坐标是(0,-6),经过A(-5,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3已知A,B两地相距800m,在A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地晚2s,且声速为340m/s,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前两道例题由学生讲解,教师指导补充.教师引导学生对例3进行分析,详细讲解求解过程.【设计意图】通过精讲例题,巩固所学,帮助学生掌握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两种方法:定义法与待定系数法,以及双曲线方程的简单应用.⑦归纳总结 思维提升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小结的良好习惯,将知识进行整理并系统化.⑧分层作业 巩固落实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中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3几点启示

本次微课给出的是双曲线的概念,是一次概念教学课.基于本次微课的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微课的教学质量,笔者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微课教学要合理选题,切题迅速

微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微”,这个“微”字,一是指时间简短,二是指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些例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微课教学,要合理选题;同时,内容选择上范围不宜过大.此外,微课教学中要处理好“微”还需做到切题要快,开门见山,切题迅速,选择与所讲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主题突出,这样才会有时间讲解重点内容.(2)微课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是围绕数学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一般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虽然短小精悍,但它也有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完整的教学活动.每次微课都有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引入、师生互动、相应练习、归纳总结等[3].(3)微课的教学对象始终都是学生

虽然录制微视频时,没有学生在场,但是微课的教学对象还是学生,在视频中也要有师生的互动.因此,设计微课,最关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4].(4)切实重视自学报告单的应用

尽管微课的时间比较短,但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可以在需要思考的地方提示学生暂停,进行思考.在此,应特别强调自学报告单及其应用,自学报告单一定要标题醒目,讲究配套,适合完成自学练习,并能利于提出存在的困惑的问题,以便教师全面掌握学情,及时给予个性化答疑,以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微课作为新兴的教育资源,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开启了教育的“微时代”.但是,作为新生事物,我们在教学中应合理应用,扬长避短,更好的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3]李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观摩中国微课大赛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2014(1).[4]张仕凯.对小学数学微课“热”的冷思考[J].学科教学探索,2015(17).

篇2: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思考

【摘 要】本文将翻转课堂引入到高等数学柱面的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1-0066-002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flip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ylinder of the higher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to flip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tur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can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learning,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 Small class

翻?D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提问,答疑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多媒体资源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将微课和翻转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开始了十几年。可汗学院与加州洛斯拉图斯学区合作,利用教学微视频和课堂练习系统进行翻转教学,系统能快速捕捉学生被问题卡住的细节,使教师能及时进行帮助。在国内,也有大量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南京师大朱宏洁在论文《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中介绍了翻转课堂的由来、发展、内涵与优势。华东交大梁海峰在论文《大学数学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中介绍了翻转大学数学的实践情况。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与发展中心发起了《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由此,将出现大量、系统的面向中国大学生的数学教学的优秀微课资源,将成为翻转教学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丰富优秀的微课视频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

高等数学是大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且较抽象,很多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学习时觉得枯燥无味,上课时师生交流不充分,学生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失去信心,最终成绩不理想或不能顺利的通过课程考试。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兴趣,重拾信心,以提高成绩。下面以高等数学中柱面这个知识点为例,论述了如何将翻转课堂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阶段

1.1 教师准备活动

第一,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选择柱面这节内容,柱面的形成用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会让学生对柱面有个直观的认识。另外可以在视频中加入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柱面图形,提高学生自学的学习兴趣。

第二,明确教学目标,柱面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柱面是怎么样形成的,掌握柱面的方程,柱面的准线,母线,会画出简单柱面的图形。

第三,制作教学视频,即微课,这步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视频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自学的学习效果,视频应短小精悍,有吸引力。一个视频的时长控制在5-10分钟内,视频重点讲解方程x2+y2=R2在空间表示怎么样的曲面,并且将圆柱面的形成动态的展示出来。

然后在视频中指出圆柱面图形中的准线和母线,最后给出柱面的一般方程。

1.2 学生活动

教师把制作好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交流平台,例如qq群,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视频,自学柱面这节内容,学习时间和进度可以自己掌控,在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可以先做记号,也可以跟同学讨论交流自行弄懂,教师会在课堂上答疑解惑,学完以后做课后习题P31的第8题和第9题。课堂教学阶段

2.1 分组讨论,协作学习

将全班42位学生分成7个小组,然后给出以下几个问题,让他们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起来回答问题,小组其余成员可以补充,检验课前自学视频的学习效果。

问题一:方程x2+y2=R2在平面和空间分别表示什么图形?

问题二:柱面x2+y2=R2是怎么样形成的?

问题三:什么叫做柱面的准线,什么叫做柱面的母线?

问题四:柱面的一般方程是什么?

问题五:画出方程y2=2x所表示的曲面?

问题六:指出方程-x2/4+y2/9=1在平面和空间分别表示什么图形,并画出空间的图形

问题七:指出方程y=x+1在平面和空间分别表示什么图形,并画出空间的图形

2.2 答疑解惑,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用来解决学生课前自学中产生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叫别的学生起来回答,然后再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有问题的集中讲解。

2.3 归纳总结

最后教师可以对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详细讲解,由于学生已经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所以这个环节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加深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价反馈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谈论发言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可以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通过综合的评价情况获得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为今后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利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利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实现教学资源的传递与共享。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微课可以老师自己制作,也可以利用其他的优秀的微课,利用翻转课堂体现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化,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而教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评价者。最终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由于高等数学内容多,课程难度高,基础学生较差的学生难以掌握。另外,有些学生自觉性差,自学能力欠缺,所以也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的进行,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课研究,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翻转,寻找更适合当今情况的教学模式才是更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3:谈高中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一、高中数学微课的设计原则

1. 以生为本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实际,合理选择和设置微课教学内容,坚持以生为本,为微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提高高中数学微课的质量.

2. 循序渐进原则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结合高中数学的知识特点,做好微课时内容和知识难度层次的设置,使其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3. 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关键.在设计高中数学微课时,教师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对微课中展现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及应用

1. 微课制作

在制作微课时,教师要把握好上述原则,同时借助网络搜集、剪辑、视频制作等工具,对微课资源进行选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短小精悍的资源内容.在网络搜集、剪辑时主要采用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相适应的数学资源内容,通过剪辑和拼接对视频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微视频教学内容;视频制作时可以运用视频工具进行拍摄,依照微课主题设置教案,教师依照学生学习情况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拍摄制作成完整的讲学视频,让学生依照该视频自主学习.与此同时,视频还可以使用专业制作软件来进行录制,在微讲台软件中对教学对象进行布局,从而轻松生成各类教学文件.

2. 微课应用

(1)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熟悉的场景、内容融入微课中,让学生结合微课中的生活情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笔者在微课中引入“楼梯”这一情境,让学生结合楼梯中各台阶与底端高度的关系分析等差数列的特征.通过该情境,学生深入了解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2)科学拓展内容,合理选择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微课内容进行严格筛选,依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合理设置微视频知识网络;要对翻转课堂进行强调,通过翻转课堂与学生交流,及时处理学生微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讨论与交流,然后再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立足学生实际,实施科学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应用微课依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在该基础上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学生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从根本上改善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篇4:谈高中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微课 设计 原则 应用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并未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是依照教材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需求设置各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真正实现了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微课的设计给予高度重视,并有效进行应用.

一、高中数学微课的设计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实际,合理选择和设置微课教学内容,坚持以生为本,为微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提高高中数学微课的质量.

2.循序渐进原则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現问题.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结合高中数学的知识特点,做好微课时内容和知识难度层次的设置,使其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3.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让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关键.在设计高中数学微课时,教师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对微课中展现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及应用

1.微课制作

在制作微课时,教师要把握好上述原则,同时借助网络搜集、剪辑、视频制作等工具,对微课资源进行选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短小精悍的资源内容.在网络搜集、剪辑时主要采用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相适应的数学资源内容,通过剪辑和拼接对视频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微视频教学内容;视频制作时可以运用视频工具进行拍摄,依照微课主题设置教案,教师依照学生学习情况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拍摄制作成完整的讲学视频,让学生依照该视频自主学习.与此同时,视频还可以使用专业制作软件来进行录制,在微讲台软件中对教学对象进行布局,从而轻松生成各类教学文件.

2.微课应用

(1)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熟悉的场景、内容融人微课中,让学生结合微课中的生活情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笔者在微课中引入“楼梯”这一情境,让学生结合楼梯中各台阶与底端高度的关系分析等差数列的特征.通过该情境,学生深入了解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2)科学拓展内容,合理选择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微课内容进行严格筛选,依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合理设置微视频知识网络;要对翻转课堂进行强调,通过翻转课堂与学生交流,及时处理学生微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讨论与交流,然后再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立足学生实际,实施科学评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应用微课依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在该基础上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学生及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从根本上改善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字资源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微课中的数字资源进行合理筛选,科学制作微视频,对微课教学中的核心进行把握.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微课教学路径进行调整,借助翻转课堂高效解决学生微视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微课学习成效.

篇5: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思考

陈 蓉

一、课题研究

1.《生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及其网络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荣获福建师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

2.《高中生物多媒体素材库》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2004全国经验交流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3.《概念图的制作与探索及概念图策略在高中生物学新课程高三复习教学中的有效性》课题研究

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与福建教育学院的陈欣老师合作开展。08年9月至09年9月主要是教会学生绘制、逐渐掌握概念图这一学习方式,同时促进教师进一步明确国际科学课程中常用的概念图策略的教学作用及其优缺点。09年9月至10年6月在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概念图策略,以此来提高复习教学质量与效益,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学习生物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生物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专业成长。

4.2009-2011参加师大附中总课题《中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与研究》之子课题《探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作业形式》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努力,最终在终结评审中荣获一等奖。课题主要根据生物

不同章节具体的特点,对学生的作业上布置形式进行了大胆改变,并通过试验进行对比,比较不同作业形式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

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情况的差异。

5.2010年6月至今参与师大附中组织的《三维目标与课堂效益》总课题下《三维目标导向下的课堂模式建构》的子课题研究。该课题主要探讨在生物教学不同类型的课题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以期实现三维目标。

6.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完成了省基地校建设中省级课题《高中生物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在进行基地校课题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该课题主要是建设高中生物资源库,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学案以及生物图库。

二、发表论文

1.《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拒绝饮酒”的教学设计》发表于《生物学通报》(ISSN 0006-3193 CN 11-2042/Q)2011年第46卷第1期

2.《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发表于CN35-1298/G刊物《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2010.082.2 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收录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978-7-04-024770-1 4.2008.12《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的困惑于探讨》发表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总第119期。CN35-1240/G4 ISSN 1673-9884 5.2009、05《“有心插柳柳成荫””从课堂教学到创新大赛>》发表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第五期)ISSN 1674-5582 CN35-1298 6.2008《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获得福建省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省普教室)并入编《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高等

教育出版社)ISBN978-7-04-024770-1 7.《听课随想》、《对高中多媒体素材库建设的探索》、《高中新课程——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生物科学史——培养科学素养的最好范例》、《从课件评比想到的》(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第六期)、《制约CAI开展的因素及解决方案》(《福建中学教学》2001第10期)

8.《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发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获得福建师大2009届非全日制研究生优秀硕士论文二等奖。

9.《学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福州延安中学科技教育创新纪实》发表于《2005年榕台青少年科技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11月)

10.《学会在创新活动中继续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选题途径的可持续探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总第119期

11.《荔枝采后保鲜温度的研究》发表于《高中科技活动设计教师读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优化》《福建基础教育》2013年第8期

1、研究背景和意义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源于美国,近年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迅速的流行起来,现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热点。而以视频为媒介的微课以其主题化和精炼化成为辅助翻转课堂实施的主要工具。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传授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在运用了微课作为辅助后就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了。中学生物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史是联系科学和人文的桥梁,学生独立的思考往往从质疑开始。

质疑是学生在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升华和外显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史更能使人认识到科学家们以整个自然界为支撑,不断地观察提出问题,不懈地探索研究,使科学理论不断地进化,不断地发展。而在我们现有的课堂时间内还无法深入的去领略科学发展的历程,无法进一步的进行体会科学家们质疑与释疑的精彩。微课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利用微课资源更好的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使用在课外,服务于课堂,锻炼于思维。在微课资源中可以充分的融入自己的教学创意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科学史的学习,进而培养科学的思维和探索的能力。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资源库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多方位“载体”,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2、研究目标和内容

我们计划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在两年的时间中构建若干个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案例,寻求推动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有效学习。

我们课题组计划构建的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的选择是以课程标准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为基础,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创作、录制和使用。选择好案例进行开发和使用的同时进行论证分析,寻找进行有效科学史教学的方法。

电教组老师提供构建素材库的技术平台,完成日常的维护,并且对老师进行培训,教会我们掌握必要的网页编辑、资料上传、视频采编、视频处理等技术。

3、预期创新点

科学史微课案例制作和使用能有效的推动高中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开创了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我们会将制作成果和心得公布在互联网上,无偿提供使用和交流。在两年的研究中不断总结。

4、研究方法和步骤

在众多的科学史中,发展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代表的案例进行制作和使用,根据教师的不同特长开展不同内容的制作、编辑工作。结合日常的教研活动和各年段集备工作,集思广益地创作实用的科学史微课资源,满足教师和学生不同的需求。结合学校和教育学院的教学开放周,有计划地开展使用科学史微课的教学案例研讨和交流、反思工作。本本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准实验研究法,结合比较研究法、综合研究法及案例分析等方法。

研究路线: 研究步骤如下表所示: 工作阶段 主要完成内容

完成时间

起始研究阶段

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专家培训和校本培训,以集备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研究具体内容。

过程研究阶段1 围绕细化的研究目标开展研究,逐步形成研究成果。组织微课案例研讨、交流和展示活动。在小片区使用科学史微课资源,提出评价建议。2015年3月—2015年12月

过程研究阶段2 进行中期总结,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继续组织微课案例的研讨、交流工作。

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推出研究成果。

5、成果呈现形式

(1)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资源库(互联网上公开的数据库);(2)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的优秀教学案例(光盘、论文等)(3)高中生物科学史微课的有效性研究(论文、讲座等)

6、条件保障

(1)学校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林瑜(校长)、李绚(书记)副组长:温青(副校长)王焕蒲(校长助理)

(2)有强有力的专家组做指导(省普教室、省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

(3)有兄弟学校的支持(福州高级中学、福州一中、罗源民族中学或福安三中)

(4)学校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物质方面:有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经费上学校有一定的支持; 培训方面:保证教师能参与省、地、市的各级专业培训;

篇6: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思考

一、巧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总是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对课堂学习情绪、问题探究效果、作业测验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英语微课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尤其是在新课导入环节,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从而激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如,笔者在必修三Unit 3《TheMillion Pound Bank Note》Period 1新课导入时,在“Pre-reading”环节设置了“百万英镑”微视频情境(自制微视频,其中包括电影《百万英镑》的画面截频、语音旁白等),引导学生观看,鼓励学生从中捕捉有效信息,然后结合设问并回答问题:(1)Have you ever readthe story“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Or,Have youseen the movie?If so,what did you think of it?(2)How didyou feel about the bet after it was won or lost?(3)Whenyou get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to use as you like,whatwill you do with it?Why?(4)Have you ever made a betwith your friend?If so,what did you bet on?学生在精心设计的微视频情境的指引下,踊跃参与回答问题,并积极自主地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想法。特别是问题(3),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了很多有个性的想法和意见,展示出他们个性化的学习思维方式。有的学生还能用一些已学过的英语词汇和短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当然,在英语微课导入情境的设计上,还可以借助富有生活趣味的话题、形象生动的故事和典故、典型先进的人物事迹、富于娱乐性的小品表演等有效形式,来录制教学微视频,巧妙应用于新课教学,这样往往能较好地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更好地激励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优化问题情境,指引自主探究

问题是学生学习中亟需解决的矛盾,是学习的焦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积极优化问题情境的设计,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思考、领悟。英语微课教学同样也可以利用问题性情境来设置、灵活应用微视频,来作为学生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有效媒介和手段。如,笔者先后两次在不同班级聆听了本校刘老师执教的必修一Unit 4《Earthquakes》Period 5 Speaking教学,他在组织课堂过程中能灵活地根据两个班的具体学习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其中一个班级,刘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到“Step 3 Speech”时,围绕“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ke a speech.And let the studentsenjoy some famous speeches”的学习目标,在展播了“President bush´s speech”微视频资料之后,让学生观看后展开思考讨论两个问题:(1)Can you tell mewhen should we make a speech?(2)Do you knowsomething about how to make a speech?What should wecontain when we make a speech?经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刘老师发现他们对问题的领悟能力、回答问题和学习表现等情况都比较良好,于是就没有再一次展示预制好的“Teach you learn to speech”微视频,因为他们的学习目标已经达成了。但在另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表现却不理想,在进行到“Step 3Speech”学习环节时,观看了微视频“President bush´sspeech”之后,面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不仅参与思考讨论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抓不住问题实质,理解不到位,错词频出,惯用语掌握不牢固,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老师适时地把自己预先录制的“Teach you learn tospeech”微视频播放给他们,指引他们一起细致观看,学会怎样更好地演说。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生成性的。笔者始终认为,创建以问题性情境为主要内容的微视频载体,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学习问题出发而设置,从学生学习中正面临的需要协助解决的学习需求而设置。所以,比起预设性问题,教师善于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灵敏地捕捉、机智地处理生成性问题更能体现其组织课堂教学的智慧。教师善于在学生学习困难处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探究情境,并结合有效的微视频支持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设课堂测练,自觉查缺补漏

课堂训练是教学中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习需求、引导查缺补漏的有效手段。在英语微课教学中,教师除了传统的纸质测试卷,还可以借助形式多样、灵活的检测方式,如利用微视频载体来测试,或应用Moodle平台和手机来开展课堂检测和反馈,或借助微信交流互动平台发布等。通过这些相关媒介工具的支持,适时在教学中开展随堂检测训练、实时反馈、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指引、鼓励学生查漏补缺,激励他们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如,在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Period 2-3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Reading活动后,笔者积极了利用Moodle平台,指导学生用手机登陆平台中的作业模块,结合模块中教师设置的在线测试,参与5分钟的限时作业训练;同时教师实时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对他们进行打分和评价,及时反馈他们的训练效果,查找带有共性的错误,也留意某些学生的个性表现。利用Moodle平台在互动中开展课堂测练需要有技术和软件的支持,有着便于师生互动交流、观测学生训练情况的优势。

教师利用多样的平台和媒介工具开展课堂测练,始终都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必须通过限时训练,在规定时间内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发现他们学习的薄弱点,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评价纠正,实现真实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测练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激励学生在训练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特别是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尽量布置分层训练任务,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更进一步促进自主自觉学习。

四、勤借课后复习,巩固学习实效

学生要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学科,必须坚持长期系统的复习,应特别注重课后的及时复习和平时的积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英语课后复习的“三字诀”:勤、巧、细。勤即要坚持和积累,课后及时积累词汇、习惯用法、语法用法等;巧即善于找寻学习思路,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细即不忽略学习细节,不遗漏小错误,注重错题整理,善于细中思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利用微课形式把“三字诀”应用于学生的复习中。如,在勤的方面,经常利用“homework”环节,明确要求复习的内容和要求,设计课后复习微视频,发布到班级“英语角”(即班级微博),指导学生在课后做好复习;适时结合每个教学单元中的重难点、学生学习困难点和易错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项复习及巩固练习(如听力、词汇、完形填空、对话填空、汉译英、阅读理解、写作等),录制微视频,上传到班级“英语角”共享,引导他们开展有效复习和综合技能强化训练。在巧的方面,定期查找学生学习中共性的问题,归纳出有效方法,设置微视频,指导学生如何掌握英语学习方法,开展有效学习。在细的方面,坚持写“英语教学日记”,把课堂中学生的小故事、小精彩、闪光点记录下来,把学生的典型学习错误整理出来,把学生的学习反思和心得体会保留起来,并在班级“英语角”中做到一日一更新,以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共享,增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开展英语微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联系学生实际和课堂实际,不断优化微课的教学环境、组织策略、应用技巧等,坚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习实效为落脚点,真正发挥微课媒介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引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夏春来,王明霞。录屏式微课在高中英语阅读讲评课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09)。

篇7: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

庄浪四中 杨宁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多媒体资源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地理作为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浓厚的知识底蕴,而且在于其较强的实践性。现在我将从微课内涵及特征的介绍出发,结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建议。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5)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效应易通过微课得到成倍扩大 微课是一种借助于视频这个主要载体以远程的方式进行普遍教育的形式,它所面临的不只是一个学生、一群学生,而是全国范围内听课的学生,它的效应将通过微课这个平台成百、成千的扩大,因此视频所记录的该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就对录制微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理又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熟练。

2.微课内容过于生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优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其形式的创新性,不受实际课堂的限制,能够以多种方式吸引高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然而,在高中地理微课的实际运用中,微课并未能呈现丰富的内容,而是把现实中的枯燥课堂照搬到荧幕上,内容生硬、单调、乏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反而因其缺乏现场交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大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3.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制作指向性不明确

微课既然是辅助现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途径,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具体实践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现场教学和微课的内容,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来表达,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用微课就一定优于现场教学,两者的混淆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相反只会降低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带来教育资源的浪费。

4.缺乏现实生活的根基,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这门学科,必须基于具体现实情景,立足于现实根本,从现实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热情。但是在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中,如果只是单一地通过依靠微课的形式去完成高中地理的教学,那么就会使得高中地理失去现实生活的根基,使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让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奥妙。

三、提高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建议 1.提高高中地理微课教师水平,优化高中地理微课质量

高中地理微课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确保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高质量,才能实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目的。要想加强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质量,就必须加强高中地理微课的录制门槛,要加强课程录制教师的资格审核,要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微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制作出精良的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奠定基础。2.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只是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但是它本身不具备教学内容的优势,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个创新教学方式的便利,就要让它和高中地理具体教学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包含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也要考虑到不同教材版本的特殊性,要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满足多方面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增添趣味性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3.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

没有方向的帆船只会在大海中随波逐流,永远到不了彼岸;没有指向的微课只会迷失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海洋里,永远提高不了教学质量。因此,要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明确区分好应用微课教学效果更佳还是应用现场教学效果更佳,取长补短,两者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竞相迸发火花,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篇8: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

首先,大班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差距较大,而授课步调却无法因人而异,导致“吃不饱”和“吃不好”的现象并存。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其次,传统的讲授法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大;一节课40分钟对于学生来说又过于漫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次,高中地理必修1的内容主要涉及自然地理,原理性知识较多且抽象性较强,不易理解。学生在预习时,只有课本等文本性辅助资料,学生普遍反映看不懂、学不会。最后,图是地理的“语言”,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地理特征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传统教学无法动态、直观地展示某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及绘图实操,很多学生不能且不会通过读图和绘图探究各现象之间的联系,只能采用背诵的方式记忆知识,形成抽象而模糊的认识,看图及绘图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且极易丧失学习兴趣,效率低,效果差。

微课的特点和作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受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学校的重视,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新热点。运用微课,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步调,反复地学习和观看微课,直到掌握学习内容。(2)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时间短,且知识重难点突出,条理性强,学生易于记忆和学习。(3)通过观看微课中的视频或动画,再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可以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和绘制,提升自身的看图、绘图能力。(4)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对重难点的理解会更到位;自学的效率也会提升;课后还可通过复习查漏补缺。

教学案例

“水循环的类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高一已经学过。其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说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区别,且能绘制出简单示意图。

微课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Flash动画→教师讲解水循环的过程→教师绘制水循环过程图→列表对比总结三种水循环类型的区别。

本课借助微课,以不同的应用形式开展教学,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如下。

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生观看微课《水循环的类型》,并通过微课中的练习题自己测试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情况自行调整学习进度,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微课的动态演示有声有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及教学内容的深度。而以前采用学生阅读教科书或者听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在该环节会出现部分学生理解较慢、课堂效率较低、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教师不能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如课堂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深度等。

2.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绘制出简单示意图

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水循环的发生环节,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内容。微课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通过“学—绘—评”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并学会绘制水循环图,有效提升读图、绘图的能力。在使用微课前,一般采取“教师讲授,师生一起绘图”来实施该环节。由于水循环的发生环节较多,学生不易记忆,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重复绘图,因此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学会绘图。学生的读图、绘图及探究与实操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3. 列表区别不同类型的水循环

学生分小组探究,重复观看微课。通过再现和回放水循环内容及过程,学生能够在不断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梳理和掌握地理知识结构。这一环节此前一般采取“教师列表,小组讨论总结”的方式实施,学生无法重复观察和对比分析水循环发生环节,不利于对地理知识结构的梳理和掌握。

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的施教对象为高二理科班(7班、8班、15班),高二文科班(18班、23班)的所有学生。其中,7班、8班为理科普通班,15班为理科实验班;18班为文科实验班,23班是文科普通班。我们对这几个班分别以课前看微课、课上看微课、不看微课三种形式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我们采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1. 测试

教师通过包含6道选择题和一道材料分析题的微练习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了解微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测试成绩见表1。

由表1数据分析:应用微课教学的文科23班与不使用微课教学的文科18班的平均分相差12.6分,而在距此测试最近的一次月考中,文科23班的月考成绩平均分低于文科18班14.33分;应用微课教学的理科7班、8班与不使用微课教学的理科15班的平均分相差31.9分和45.8分,而在距此测试最近的一次月考中,理科7班、8班的月考成绩平均分低于理科15班36.3分和48.1分。从测试成绩的变化可以看出,运用微课教学后,无论文科还是理科,普通班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水平差距都在缩小,由此说明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理科15班和文科18班两个实验班的成绩较高,而其余三个普通班,尤其理科普通班8班仅25.7分,这是因为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的初始水平差异较大。

2. 问卷调查

在测试后,我们又安排文理科实验班的学生观看了微课视频。为了探究微课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程度如何、对学生的哪些学习阶段有帮助等问题,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相关数据及分析如下。

由表2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的应用对教学是有帮助的,但对课程学习的帮助一般。理科班,尤其是理科15班的学生对微课的接受程度略高于其他班级。

由表3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适合新课学习以及突破重难点,说明它很适合学生预习及自学。

由表4可见,理科班的学生比较喜欢微课,而文科班学生较喜欢传统教学。这反映出文理班的学生对上课的需求不一样。对文科班学生来说,地理是高考科目,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内容,已经学会的内容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合适的教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访谈分析

我们从每个班各选出9人,其中好、中、差程度的学生各3人,就3个与微课相关的问题,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问题1: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哪种方式更有效果?

3个理科班的学生均很喜欢微课,尤其是理科实验班。因为他们思维很活跃,喜欢新鲜事物,且地理不是他们的高考科目,所以喜欢上课轻松、有趣些;这说明微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文科班倾向于二者结合,而实验文科班的学生则倾向于传统授课,他们感觉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更真实,师生能够随时互动,教师会讲到各种知识点的学习方法、考试类型以及做题的思路。对于他们来说,地理是跟高考挂钩的科目,他们考虑的是成绩和会不会做题,他们认为传统教学对学习更有帮助,学习效果更好。这说明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问题2:微课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是什么?

学生普遍反映在微课里教师讲课很正统(指语言上)。这可能是由于平时授课时学生能看着教师,感觉亲切。此外,教师上课时可以声情并茂,随时调节课堂气氛,而微课中教师用语则较严肃,所以给人一种不真实感,感觉教师离学生很远。

问题3:你认为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反映微课的优点是: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能增加视觉兴趣;知识表达清晰有条理,简洁易掌握;知识梳理耗时短,不易疲劳,能有效突出重点;看不懂时,可反复观看微视频。传统教学的优点是:知识讲解能更详细、更全面(这可能是因为微课中没有进行知识拓展,给学生造成的误解);学生与教师可以更多地交流、互动,但是记忆不佳,所以更适用于简单、低层次内容的教学。

上一篇:企业行政的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2018年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