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高中地理

2024-04-30

微课高中地理(精选十篇)

微课高中地理 篇1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该知识一般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学习,此时学生刚刚进入新的年级,良好的学习方法尚未形成,且学生缺乏必要的立体几何知识,空间感不是很强。由于该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且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很多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常常效果不佳,导致畏难心理滋生,久而久之逐渐丧失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借助科学的微课设计,可以将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具体展示,使用配套典型试题训练来强化学习效果,为学生多次反复研究和思考提供帮助。

Ⅰ“地球的运动”微课设计

Ⅱ“地球的运动”微课教学实践反思

首先,在进行该部分内容教学前,笔者总是积极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巩固学生对经纬线、半球划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为顺利进入该内容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实际教学中尽可能照顾绝大部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新授课中的互动试题设计尽可能简单,避免学生因为畏难干扰实际教学效果,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呈现,在引导学生理解黄赤交角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时笔者采取了板图、多媒体展示及实物展示等方式来让学生通过不通的角度深入理解该知识点;

再次,应充分认识到微课的特点,开放网络互动系统,让有条件的学生能够多次反复观看教师所制作的电子课件,通过随机训练巩固所学;

最后,笔者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学生所掌握的情况,由于学生新入高一年级,很多学生不愿意及时将存在的疑惑来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策略,优化教学效果。

摘要:微课是时下很多教师在探索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借助微课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反复理解巩固疑难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 篇2

庄浪四中 杨宁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多媒体资源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地理作为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浓厚的知识底蕴,而且在于其较强的实践性。现在我将从微课内涵及特征的介绍出发,结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建议。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5)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效应易通过微课得到成倍扩大 微课是一种借助于视频这个主要载体以远程的方式进行普遍教育的形式,它所面临的不只是一个学生、一群学生,而是全国范围内听课的学生,它的效应将通过微课这个平台成百、成千的扩大,因此视频所记录的该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就对录制微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理又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熟练。

2.微课内容过于生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优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其形式的创新性,不受实际课堂的限制,能够以多种方式吸引高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然而,在高中地理微课的实际运用中,微课并未能呈现丰富的内容,而是把现实中的枯燥课堂照搬到荧幕上,内容生硬、单调、乏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反而因其缺乏现场交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大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3.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制作指向性不明确

微课既然是辅助现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途径,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具体实践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现场教学和微课的内容,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来表达,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用微课就一定优于现场教学,两者的混淆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相反只会降低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带来教育资源的浪费。

4.缺乏现实生活的根基,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这门学科,必须基于具体现实情景,立足于现实根本,从现实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热情。但是在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中,如果只是单一地通过依靠微课的形式去完成高中地理的教学,那么就会使得高中地理失去现实生活的根基,使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让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奥妙。

三、提高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建议 1.提高高中地理微课教师水平,优化高中地理微课质量

高中地理微课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确保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高质量,才能实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目的。要想加强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质量,就必须加强高中地理微课的录制门槛,要加强课程录制教师的资格审核,要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微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制作出精良的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奠定基础。2.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只是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但是它本身不具备教学内容的优势,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个创新教学方式的便利,就要让它和高中地理具体教学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包含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也要考虑到不同教材版本的特殊性,要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满足多方面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增添趣味性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3.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

没有方向的帆船只会在大海中随波逐流,永远到不了彼岸;没有指向的微课只会迷失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海洋里,永远提高不了教学质量。因此,要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明确区分好应用微课教学效果更佳还是应用现场教学效果更佳,取长补短,两者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竞相迸发火花,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索 篇3

摘 要 地理学科中,人文、自然、区域等多种元素都得到淋漓尽致的生动体现,对地理景观的探索离不开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微课方式的实际应用,为信息化地理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 微课;高中地理;教学视频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5-0133-02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多、时间有限,如何高效利用时间,全方位调动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教学的关键。目前,制作微课的软、硬件技术已经获得较大的发展,客观上为高中地理开展微课教学提供了技术性支持。微课逐渐成为时尚的代名词,教育部门将目光更多地投放在微课教学上,这也逐渐受到众多教育研究者的青睐。然而,微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研究还未得到广泛重视,下文将深入探讨微课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技巧。

1 关于微课

尽管微课的定义众说纷纭,对于微课教学的具体方式、应用技巧、效果等都还在进一步的探讨中,但是在教育界普遍接受的观点为:微课是指根据新课程的规定,与教学原有的课堂活动融合起来,利用视频化的教学方式将零散的地理知识向学生呈现,并根据教师的讲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视频,以调动学生的热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视频被看作微课的灵魂,而微课可以运用的资源主要包括(统称1+6):微型课堂教学的视频(可以称作“1”),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所确定的教学素材(微素材)、教学计划(微教程)、教学反馈(微反馈)、学习反思(微反思)、课堂练习(微练习)(可以称作“6”)。

2 微课教学的优势

内容鲜明、富有特色、主题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微课教学中的视频是以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或教学难点、易错易混点等为中心进行摄制的,打破了传统课堂统一灌输教材内容的局限性,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来,从而促使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

短小精悍,应用方便,效果明显 微课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在高中阶段,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带有明确教学目的的微视频是吸引学生眼球、集中注意力的有效工具。并且,如果学生对某个问题存有疑虑,可以再次观看相应的微视频。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地理知识,缓解学生紧张的升学考试压力 地理微课通过多媒体技术平台,将死板的地理课本知识用视频展现出来,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从视、听、说等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地理学习中,舒缓了以往教学过于紧张的课堂气氛。

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在制作地理微课的过程中,能够把地理学科知识与自然、社会学科相应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并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相一致,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相互渗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领会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3 地理微课的应用

让微课走进高中地理课堂,在促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与活力的同时,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微课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指导课前学习,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地理学习环节 扎实的基础性知识是学好地理知识的先决性条件。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知识点众多,而微课教学主张“先自学后讲解”,引导学生先熟悉教材内容,然后观看微视频,并根据课后习题串联地理知识点。如在教学“水循环”时,确定何为水循环、类型、过程,如果仅仅读教材内容,所形成的认识较为模糊,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制作微课时,可用PPT的方式将水循环的流程生动呈现在视频中。以“黄河”为例,提问学生:黄河水最终流向何处?进而过度到水循环的课堂教学内容,然后将海上内循环、海路间循环以及陆地内循环这三种循环模式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答疑解惑,视频讲解能够将地理知识形象化 单纯地讲解地理知识过于乏味,给学生的印象也会模棱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可接受度。如在教学“锋面系统”中冷暖锋的形成原理以及其将会对天气产生何种影响时,为了彰显这一动态形成过程,可借助动画技术制作微视频。冷气团自动向暖气团方向运动的形成冷锋,动画中冷气团主动进入暖气团下方,从而暖气团被迫提升;暖风的形成过程也如此。通过缓慢移动的冷暖气团,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判断冷暖锋的正确率。

升华提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文理分科之后,学生之间的基础不同,微课的制作应当与学生的地理水平相符合,以做到查漏补缺、巩固已有的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在传统课堂学习中,接受能力较强的少数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而为了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都不掉队,需要教师巧妙设置课堂内容,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的地理水平以及教学计划,当部分学生提前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其观看微视频,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或学习视频中有关拓展延伸的部分,以让每位学生的课堂时间都得到全面利用,防止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无事可做或自恃清高,而让未完成任务的学生形成自卑心理,不利于后期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总结反馈,回顾所学知识,缓解考试压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结知识点、列出复习重点以及条目等工作均由教师一人单方面完成,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状态。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制作微视频,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可以做到了然于胸,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教师的讲解与自己重复观看视频的互动中加以解决,这一方式的教学效果在复习中尤为明显。

如在区时计算知识的复习中,由于时间较长,多数学生依稀记得计算公式,但对具体的计算过程、注意事项早已忘却。对此,教师可以重复播放微课视频,让所讲的地理知识重现,这样便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记起计算公式,并进行随堂练习。如求2016年4月23日10时,北京与西雅图的时区差?一旦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再次播放微视频,诱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以真正掌握区时的计算步骤,从而扎实基础,提高复习质量。

4 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取决于师生之间的综合把握,微课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其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方式,而是与其进行充分的结合,以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但从其应用来讲,微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袁君,马丹丹.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2):44-46.

[2]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3]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4]王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方式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7):130-133.

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4

首先,大班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差距较大,而授课步调却无法因人而异,导致“吃不饱”和“吃不好”的现象并存。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其次,传统的讲授法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大;一节课40分钟对于学生来说又过于漫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次,高中地理必修1的内容主要涉及自然地理,原理性知识较多且抽象性较强,不易理解。学生在预习时,只有课本等文本性辅助资料,学生普遍反映看不懂、学不会。最后,图是地理的“语言”,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地理特征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传统教学无法动态、直观地展示某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及绘图实操,很多学生不能且不会通过读图和绘图探究各现象之间的联系,只能采用背诵的方式记忆知识,形成抽象而模糊的认识,看图及绘图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且极易丧失学习兴趣,效率低,效果差。

微课的特点和作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受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学校的重视,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新热点。运用微课,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步调,反复地学习和观看微课,直到掌握学习内容。(2)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时间短,且知识重难点突出,条理性强,学生易于记忆和学习。(3)通过观看微课中的视频或动画,再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可以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和绘制,提升自身的看图、绘图能力。(4)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对重难点的理解会更到位;自学的效率也会提升;课后还可通过复习查漏补缺。

教学案例

“水循环的类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高一已经学过。其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说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区别,且能绘制出简单示意图。

微课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Flash动画→教师讲解水循环的过程→教师绘制水循环过程图→列表对比总结三种水循环类型的区别。

本课借助微课,以不同的应用形式开展教学,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如下。

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生观看微课《水循环的类型》,并通过微课中的练习题自己测试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情况自行调整学习进度,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微课的动态演示有声有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及教学内容的深度。而以前采用学生阅读教科书或者听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在该环节会出现部分学生理解较慢、课堂效率较低、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教师不能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如课堂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深度等。

2.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绘制出简单示意图

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水循环的发生环节,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内容。微课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通过“学—绘—评”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并学会绘制水循环图,有效提升读图、绘图的能力。在使用微课前,一般采取“教师讲授,师生一起绘图”来实施该环节。由于水循环的发生环节较多,学生不易记忆,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重复绘图,因此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学会绘图。学生的读图、绘图及探究与实操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3. 列表区别不同类型的水循环

学生分小组探究,重复观看微课。通过再现和回放水循环内容及过程,学生能够在不断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梳理和掌握地理知识结构。这一环节此前一般采取“教师列表,小组讨论总结”的方式实施,学生无法重复观察和对比分析水循环发生环节,不利于对地理知识结构的梳理和掌握。

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的施教对象为高二理科班(7班、8班、15班),高二文科班(18班、23班)的所有学生。其中,7班、8班为理科普通班,15班为理科实验班;18班为文科实验班,23班是文科普通班。我们对这几个班分别以课前看微课、课上看微课、不看微课三种形式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我们采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1. 测试

教师通过包含6道选择题和一道材料分析题的微练习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了解微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测试成绩见表1。

由表1数据分析:应用微课教学的文科23班与不使用微课教学的文科18班的平均分相差12.6分,而在距此测试最近的一次月考中,文科23班的月考成绩平均分低于文科18班14.33分;应用微课教学的理科7班、8班与不使用微课教学的理科15班的平均分相差31.9分和45.8分,而在距此测试最近的一次月考中,理科7班、8班的月考成绩平均分低于理科15班36.3分和48.1分。从测试成绩的变化可以看出,运用微课教学后,无论文科还是理科,普通班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水平差距都在缩小,由此说明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理科15班和文科18班两个实验班的成绩较高,而其余三个普通班,尤其理科普通班8班仅25.7分,这是因为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的初始水平差异较大。

2. 问卷调查

在测试后,我们又安排文理科实验班的学生观看了微课视频。为了探究微课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程度如何、对学生的哪些学习阶段有帮助等问题,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相关数据及分析如下。

由表2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的应用对教学是有帮助的,但对课程学习的帮助一般。理科班,尤其是理科15班的学生对微课的接受程度略高于其他班级。

由表3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适合新课学习以及突破重难点,说明它很适合学生预习及自学。

由表4可见,理科班的学生比较喜欢微课,而文科班学生较喜欢传统教学。这反映出文理班的学生对上课的需求不一样。对文科班学生来说,地理是高考科目,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内容,已经学会的内容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合适的教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访谈分析

我们从每个班各选出9人,其中好、中、差程度的学生各3人,就3个与微课相关的问题,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问题1: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哪种方式更有效果?

3个理科班的学生均很喜欢微课,尤其是理科实验班。因为他们思维很活跃,喜欢新鲜事物,且地理不是他们的高考科目,所以喜欢上课轻松、有趣些;这说明微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文科班倾向于二者结合,而实验文科班的学生则倾向于传统授课,他们感觉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更真实,师生能够随时互动,教师会讲到各种知识点的学习方法、考试类型以及做题的思路。对于他们来说,地理是跟高考挂钩的科目,他们考虑的是成绩和会不会做题,他们认为传统教学对学习更有帮助,学习效果更好。这说明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问题2:微课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是什么?

学生普遍反映在微课里教师讲课很正统(指语言上)。这可能是由于平时授课时学生能看着教师,感觉亲切。此外,教师上课时可以声情并茂,随时调节课堂气氛,而微课中教师用语则较严肃,所以给人一种不真实感,感觉教师离学生很远。

问题3:你认为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反映微课的优点是: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能增加视觉兴趣;知识表达清晰有条理,简洁易掌握;知识梳理耗时短,不易疲劳,能有效突出重点;看不懂时,可反复观看微视频。传统教学的优点是:知识讲解能更详细、更全面(这可能是因为微课中没有进行知识拓展,给学生造成的误解);学生与教师可以更多地交流、互动,但是记忆不佳,所以更适用于简单、低层次内容的教学。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篇5

摘要:地理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的时空性和地域性很强,教师当是凭着语言的讲解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引入了高中地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更加活跃和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呈现跳跃式。微课让高中地理教学生动和形象化,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高,实现地理教学的生动化和有效化。本文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存在意义、微课对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具体实施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教学

微课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微课的载体是视频。微课教学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环节根据需要穿插进一些小视频,视频的内容和教材的知识紧密相关,教师穿插进小视频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生动化和有趣化。微视频的时间很短,但是传达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在微视频中获得的地理知识是很丰富的。微视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是课前的导入、课中的教学和课后的总结和归纳,或者作为课后的延伸和拓展。总之微视频根据教学的需要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前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小视频纳入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并且在课前制作好课堂教学需要的小视频。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们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尝试和探究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一中教学模式,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是教师注重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表现。教师秉承生本理念的教学思想,从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入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要实现全面地发展和提高,当以为教师注重微课教学,就是把学生当作了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开拓视野和思维。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环境中被动接受知识的人,而是积极探求,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发展的人。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是一种有声、有形的教学资源,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让高中地理教学生动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像一些地域性的`文化通过视频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的视觉得到最好的享受,让学生快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微视频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其它没引用微视频的教学内容中学生也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

微课把其它地域文化和这个地球上其它空间的事物带到学生课堂上来,学生的思维你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学生仿佛置身于另外的空间里,和里的事物进行对话,融入那里滴世界,实现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地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和跨时空性的发展。

二、微课对高中地理教师素质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进行熟悉,并且通过自己的讲解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往往比较被动,学生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记忆达到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要具备一定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还要具备把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进行融合的能力。作为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开放性的教学思想,不能把教学局限于教材,还应该从旷阔的网络资源撷取教学资源,加强自身教师素养的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想要把微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懂得视频剪切制作的基本知识,以便能把自己想要的素材通过微视频展示给学生。

三、微课教学具体实施的方法

(一)微视频导入,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视频比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作为课堂教学导入部分的存在,为整堂地理课堂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所要教学的新课上,为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埋下伏笔。如:《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用一些著名景点的小视频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视频把学生带到了旅游景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进而能够进行接下来的课堂学习。

(二)微视频教学中引入,地理知识形象化

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把这些地理知识制作成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地理知识进行掌握。如:《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这样的地理知识,教师就可以制作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来理解什么是公转,什么是自转。

(三)微视频课后引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在上完一些新课后,教师会叮嘱学生下去自己复习,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下去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学生一般没没人会自觉地去复习。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同课后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的不同需求制作一些小视频,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总之,微课是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具备良好的微课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微课资源的利用,让微课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生动化、有趣化,让学生在有微课参与的地理教学中实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路.基于微课资源的高中地理教学探讨[J].教学研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6

什么叫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具有远程传播速度快、技术运用多样化等特点,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我们通过制作与使用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手段,对微课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效能测试。总体上看,微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并且明显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尤其是微课视频与动漫的播放,进一步引发了学生对高中地理难点及重点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成效明显。另外,笔者通过课后的座谈会,也了解到学生一致认为微课直观、生动,就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解析和直观的演示,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形成多向思维和联想效应,基本上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不足之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高中地理微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呈现方式单一。当前的微课仅限于自动播放PPT,以及教师从网上下载的少量动画,信息技术运用不充分,内容构成呆板单一,没有体现出微课应具备的生动性特点;第二,过于突显教师的教学意图,使得微课不能更多地拓展和延伸知识,教学内容略显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第三,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密。“学会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应把它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否则地理教学就失去了生命的源泉,也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及学科魅力。如在教学《地震的形成与产生》时,有些教师没有讲授避险逃生的知识与技能,致使地理教学失去了深厚的生活背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第四,高中地理微课的制作指向性不明确。如哪些知识点适合制作微课,怎么制作微课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权威、科学的参照和导向,所以高中地理微课的制作缺乏必要的指向性。

微课并不能替代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它运用于地理教学中,只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和强化,尤其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立体运用和多维构成,把高中地理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把隐涩的知识形象化,把机械的传授生动化,使学生能够很快突破高中地理教学难点的瓶颈,更好地学习、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才是微课的作用所在。

三、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侧重点

当前,高中地理微课研究的侧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课的选题。高中地理的知识点繁杂,难点、重点、疑点较多,所以选择正确的微课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哪些知识点是新课程规定必须掌握的?这些知识点中哪些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哪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的疑点?这些难点、疑点有没有必要通过微课教学来突破思维和记忆的盲区?这些都是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了解的,否则粗制滥造的微课只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失去学习方向,扰乱学习思路;第二,微课的技术构成。微课突出的亮点就是多媒体、多维面的信息技术运用,体现其直观、生动及新颖的优势。但是,技术的构成必须与内容紧密结合,哪些知识点适合什么技术?哪些技术更能生动地解析知识点?哪些技术更加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兴趣呢?所运用的技术能否得到普及和推广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磨合探索和改进;第三,微课的优化。微课不仅要紧扣知识点,而且还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学习水平,以及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能力。微课的节奏安排、内容的浅易程度、技术的跟进演示等,以及如何用最形象的方式阐述出最难的知识点,如何用直观的图像诠释出最抽象的理念?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

四、结束语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技术,十分适合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深。教师科学有效地运用好微课技术,能放大现代信息技术的效应,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吸引学生。

微课高中地理 篇7

一、高中地理微课中的特性

微课,新兴的教学方式,其特性是内容少、时间短、使用方便、交互性强、资源容量较小等。微课的时间较短,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1分钟至5分钟不等。高中地理微课除了这些基本特性之外,它还有一些独特的特性。

1.综合性。

高中地理微课在准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密联系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把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到一起,,确定明确的主题,尽可能全地把教材中的知识切入微课中,让学生充分学习与了解。

2.趣味性。

多媒体在高中的地理微课中运用得相当丰富,通过文字、图片、动画、歌曲、视频等形式将大量的地理知识传播给学生,,既能让学生学到专业的高中地理知识,又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生活性。

地理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与生活充分结合,要把地理知识跟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实际地理现象相配合,让学生把学习和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例如,在设计某些变化类的微课时,可以把多年前的地理现象和当下的实际情况用视频或图文的形式摆到一起作对比,让学生在变化中领会到课程的精髓。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在课堂演示时再现地理过程。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的阅历以及认知能力有限,学习时经常会遇到难以消化的重点、难点,这时候就不仅仅需要老师的讲解了,还需要利用微课来进行直观化、视觉化的呈现,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高中地理知识。就像“昼长夜短”这一地理变化,以往老师都是让学生通过教材的插画、模型或者照片等形式去认知,这样就很单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而微课就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将地球公转做成动态的三维画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昼长夜短这一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并清楚其原理。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地理知识,还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2.微课在学习时帮学生自我构建。

对于高中课堂,个性化的微课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自我选择需要的学习资源,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昼夜交替时可以重复学习地球自转的视频,了解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由昼夜交替所带来的影响。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地理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哪些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掌握,哪些需要巩固,哪些需要再好好学习。特别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构建地理知识系统。

3.微课在教学时实现差异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性,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可能由于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生活习性甚至是遗传基因等因素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程度都会不一样。而作为高中地理老师,就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之前的课堂教学,老师的精力可能更多地放在全班的授课上,无法估计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但现在微课却可以帮助老师照顾到每一个个体差异的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一篇《地球的运动》,以往一直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难点,老师头疼该怎么教,学生不知怎么才能学好,只有这部分融会贯通了,后面的学习才能变得轻松。这个时候,老师针对性地设计《地球的运动》微课,利用教学视频可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观看,逐渐明白昼夜交替的现象,了解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以及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等等,让学生充分弥补基础不足或空间想象力的差距。所以说,微课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帮助老师实现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微课高中地理 篇8

终身学习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大力提倡的,如今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及泛在学习理念已在国内达成共识。但是在过去几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 , 传统的大单元、大粒度的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学习者对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及泛在学习的需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涌现了一批以在线学习视频为主的混合学习模式,比如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同时更多人有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增强,学习者也希望学习内容短小精悍,因而拥有知识点共享、辅助教学、分享技能功能的“微课”应运而生。

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具有“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等优点,拥有“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能补充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并能有效开展非正式学习,并且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移动化学习,所以微课的使用率逐渐提高,制作微课也成了我们地理教师当前面对的难题。

高中地理必修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多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时空跨度大,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高一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低,所以高一学生普遍反映高中地理必修1最难学,而且很容易对高中地理必修1的内容产生畏惧感。微课通过整合地图、视频、景观图、示意图、模式图等多种教学资源,能够短时间集中向学生展示时空跨度大的自然现象,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理解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并运用解释生活现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克服对高中地理必修1内容的畏惧感。因此,地理微课在以后的地理教学中将会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会制作地理微课也成为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下面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为例,谈谈高中地理微课的制作。

二、微课定义

对于“微课”的定义 , 现在无统一的界定。与“微课”概念表述相关的 , 国内有“教学视频案例”、“微型课程”、“微视频”等 , 国外有微课程 (Micro-Lecture)、微型课程 (Micro-lesson)、微视频课程等 , 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

国外,与正在热烈讨论的“微课程”概念最为接近的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 ? 彭罗斯提出的Microlecture概念,核心理念旨在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以形成“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是一种知识挖掘的框架[2]。

国内,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认为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 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 , 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刘素序与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均提出 , 微课程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形式,应将其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3]。

在本文中 , 笔者在深入研究各位专家学者对微课概念理解的基础上 , 结合自己参与微课资源建设的实际经验 , 提出自己对微课的理解 ,“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是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某个疑难点进行讲解的教学视频,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视频。“微课”既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又可以为学生解疑答惑提供学习资源,还可以用于学生课后巩固复习。

三、微课制作的主要方法

微课的制作方法很多,下面介绍目前常见的三种方法(如表1):

1.可汗方式。可汗学院的制作方式,即电子黑板系统(包括手写板、画图软件)结合录屏软件。教师在电子触控板上选取各种颜色的画笔,像在真实课堂上,一边讲解,一边在电子黑板上演示,通过录屏软件,制作成5—10分钟的微课。

2.软件式。使用一些微课制作软件。计算机、耳麦(附带话筒)、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课件制作软件Flash或PPT等。

3.录课式。录制真实课程,后期剪辑制作成5—10分钟的微课。使用摄像机或者录播教室,全程录制教师授课过程,再根据知识点多少剪辑成一个或者多个微课。同时教案、课件、试题也都做相应的“微”处理。

四、高中地理微课制作实例———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为例

一节微课的制作主要包括课题选择、素材准备、脚本撰写、微课录制、后期编辑五个部分[4],下面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为例进行介绍,该过程对其他地理微课制作具有借鉴作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的制作选择上面介绍的制作方法中的“软件式”制作方法,该方法主要用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课件制作软件PPT制作,“软件式”制作方法相对简单,可以由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这种方法一方面大大吸收了传统课堂中的板书讲解的全部优点,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后期剪辑,剪去那些不必要的部分,提升讲解的效率。下面介绍运用“软件式”制作方法制作“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的过程[4]。

(一)课题选择

课题选择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来呈现,主要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方面。通常可选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来做,具有针对性。同时多个相关联的、有层次、多角度,围绕某个特定主题的多个微课可制作成专题式微课序列。二是学生特点。要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学习特点、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来确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同时也要考虑微课的类型的影响。三是适宜的表达方式。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多媒体表达,对用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避免把课本照搬到视频中的现象。本微课“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包含两个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本内容的特点是“规律比较抽象、与区域地理结合紧密”,导致学生理解、应用困难。通过微课融合多种资源,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国自然带分布图上直接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并展示各地自然带景观图,利于学生把抽象的地理规律与具体区域结合起来,也有利于学生在其他区域应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借助景观图给学生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规律(如图1所示)。

(二)素材准备

准备制作本微课“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用的课件、案例图片和练习素材(如图2所示)。目前广大教师用于课件 制作的软 件主要有Microsoft PPT、AdobeFlash、Adobe Photoshop和Macromedia Authorware等,本节微课选用Microsoft PPT为课件制作的软件。本微课内容需要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国自然带分布图、自然带景观图、示意图,PPT制作课件程序简单、易操作、教师经常使用,所以使用Microsoft PPT制作课件。

(三)脚本撰写

脚本就像电影的剧本,好的脚本设计是一节好微课的基础,通常包含片头、引入、过程、总结、片尾等五部分,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有相通之处,但由于微课容量小,各部分更加集中精简。通常可以列表的方式给出分镜头剧本设计,把每个时间点讲述的内容清晰标示出来。下面例举“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脚本设计(如表2)。

(四)微课录制

本微课主要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PPT课件模式录制视频,用自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按上面脚本设计过程,录制本人对PPT的讲解。具体操作如 下: 启动Camtasia Studio, 选择“录制Power Point”。打开PPT,单击“录制”按纽,PPT就进入了放映状态。教师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点击“单击开始录制”这一按纽,程序便开始对PPT进行视频录制了。一边放映PPT,一边讲解PPT上的内容。PPT放映结束后,“停止录制”,点击“生成您的录制”,选择“自定义生成设置”,勾选“创建MP3文件”,然后一直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视频就初步制作出来了[5]。

(五)后期编辑

微课录制完成后进入后期制作,其中包括视频编辑、字幕、声音、背景音乐、画面等内容的精加工。本课后期利用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软件进行字幕、旁白的添加及微课视频的编辑和美化处理。具体操作如下:开启Camtasia Studio,导入刚刚做出来的初步视频,把视频片头片尾的空白部分剪除;在需要显示字幕的位置加入字幕,以突出重点;最后,为视频的片头和片尾配上背景乐,若为了获取其他效果可以采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编辑,一个美丽实用的微课就制作好了。

五、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

通过制作“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微课发现微课与传统课堂有很多不同之处,在设计制作微课时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走弯路。

(一)快速入课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会通过创设情景或复习巩固来导入新课。但微课里不需要,建议直奔主题、开门见山[6]。例如: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这一微课中,直接介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分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接着讲解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二)教师语言要准确、得体

平时的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有点啰唆也是正常的,但在微课作品中则会被扩大很多倍,所以要注意这些细节。而且微课对每一个点击者来说只有他一个学生,是一对一的教学,因此也要注意相关的语言表述[7]。例如: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这一微课中,讲解过程中很少使用生活语言,多用书面语言。

(三)有适时的提示性信息,简洁、美观的板书

微课里不适合有大段的板书,学习者来不及细看,但重难点的剖析则需要借助字幕、符号、图表等来加以强调。微课缺乏师生间的交互,那么教师在单向传授知识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能否跟得上,所到之处需要有相关提示[8]。

例如: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这一微课中,在讲到重难点处时,屏幕会显示文字,帮助学习者理解重难点知识。

(四)要有简短的总结

微课结束时需要有概括性的总结,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在微课的尾声能回顾本课的内容及要点。

微课通常以简短的时间、精练的讲解、动态的画面来介绍某个课题中的重点、难点或疑点,设计微课对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作微课也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水平[9]。通过上面案例的叙述我们发现,微课制作其实并不难,我们只要把握住它的本质,选择适当的工具软件,就能制作出好的微课作品。

摘要:微课具有“情景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等优点。由于学科内容、学生个体以及知识点呈现方式的差异性,微课的制作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本文主要讲述微课的概念、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通过地理微课制作案例来讲述适合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方法、地理微课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微课,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实践的固定性,学生不能自由地选择学习地理的时间以及内容,在重复学习地理知识方面也有一定的难度。微课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可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地理知识基础等情况,合理地选择微课,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微课教学背景下,学生能够获取有效的地理知识,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因此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一、通过微课解释重点难点,对学生思维给予启发

教师对相对抽象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时,倘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生涩知识点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把生动形象的微课加入到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富有感染力的课堂中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时,主要是通过色、形、光、声等方面的功能,以直观的方式表现抽象的知识,且真实地体现抽象知识连续、动态的过程,对学生各感官起到协同的作用,与学生心理要求、年龄要求相符合,确保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地球的运动》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该章节的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觉得难度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微课录制Flash动画直接演示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直到“二分二至日”公转轨道的位置时,教师将获得的光热、极昼极夜发生地点、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改变、太阳直射点位置等方面的知识点详细地告知学生。这样既有地球运动的动态演示,又有教师的详细讲解。在课堂上通过嵌入地理微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充满生机、生动活泼的课堂内学习,对学生思维有所启发,对加强学生记忆力有所帮助,也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再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录成微课,以动态的形式边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边讲解绘制的方法。学生边听讲解边看动态演示,能有效地降低学习难度,起到启迪地理思维的效果。

二、通过微课导入新知识,使学习积极性得以激发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新知之前要设计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开场白,或者采用以旧引新、抒发激情、创设情境、提出疑问等方式,确保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中国的行政区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幻灯制作的行政区划记忆法来导入新课,同时可以播放筷子兄弟的歌曲《小苹果》。由于学生对 《小苹果》比较熟悉,通过改编《小苹果》歌词的方式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特征以及位置详细告知学生,能让学生以轻松的状态学习地理知识。利用地理微课学习中国行政区划的记忆法有5种,主要包含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故事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方位记忆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新课时全面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初中地理课堂上通过合理导入地理微课的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满足,从根本上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微课复习知识,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通过微课能使学生自觉校正以及练习,以达到巩固地理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仅有40分钟,学生要想全面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中心、简称、全称、轮廓、位置等知识点有着较大的难度,若让学生通过相关资料或者课本插图复习课文知识,则会让学生出现厌倦感以及疲倦感。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应该通过微课辅助采用Flash拼图游戏的方式制作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复习点,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电脑多次完成拼图游戏,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复习、不断巩固课堂知识点。又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分别制作 《一道地球公转的试题讲解》《地球公转的重难点》《地球自转的题目讲解以及重难点》等微课。由于在复习课文时学生已经基本了解课堂中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地球公转以及地球自转的微课视频。看完微课视频后,剩下的时间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学案整理。教师可让学生对文件包的学案答案进行对照后,根据微课内容对自己的问题给予纠正。若对该问题不理解,可以通过再次观看微课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复习,达到理解重难点知识和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由于微课已经清晰地讲解了课文内容,若学生出现不理解的情况,可以让组长或者教师解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还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利用微课整合基本技能,实现分层教学

初中地理教师应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制作灵活、短小的地理微课,确保其与课程标准相吻合,且深入地讲解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牢固掌握初中地理的知识点。初中地理技能中地图能力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主要包括读图、识图、析图、绘图等方面的能力。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具有复杂、难度大等特征,且与学生智力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目前大部分教材中尚未明确如何系统化地提高学生的地图能力。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零散的时间系统化学习知识。例如,在判读等温线地图、绘制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等内容的教学中,微课可以详细、全面地讲解相关知识点,同时对内容进行拓展和提升,确保不同学生的需求得以满足,促使分层教学得以实现。又如,《认识大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微课设计,使学生能够理清知识内容以及构建知识框架,同时还需要为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制作内容更丰富的微课视频,确保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各大洲的风土人情、资源、气候以及地质等知识点,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激发。

五、通过微课渗透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情感教育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海陆变迁》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微课制作时加入我国南海部分岛礁的时事新闻,使学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陆变迁的相关因素有进一步的了解,对时事新闻给予一定的关注。又如,《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日本》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大量的成语、谚语引入微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南极洲形成冰层的相关原因给予说明;可以利用“一衣带水”形容我国与日本处于近邻的关系,以“唇齿相依”“山水相邻”形容我国与朝鲜的位置。在教学《中国的水资源》时,可以采用漫画的方式,使学生有所体悟,理解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再如,在《聚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门见山导入的方式询问学生“聚落”的定义。让学生在理解聚落的基本含义后,通过观察微课Google Earth视图的方式,从自己家乡中观察聚落。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因此,当他们观看到自己的家乡时,十分激动。采用微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空间尺度了解自己的学校以及村庄,感性地认识聚落,使学生学习聚落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通过融入情感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有美的感受,从而达到升华感情、陶冶情操的目的。

六、利用微课提高解题技巧与答题能力,提高复习有效性

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答题体系以及掌握解题技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利用微课对中考地理试题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常见题型,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题型时能够迅速抓住解题的关键,提高解题速度与解题准确度。其次,利用微课对既往疑难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相应题型常见的思维误区并掌握易错点,这样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学生的解题错误率。最后,利用微课能够让学生熟悉中考地理题型,消除学生在临近考试时的紧张心理。

初探微课在地理预习上的应用 篇10

教师可制作微课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地理,学习地理的意义,用很多生活化的资料让学生具备一定感性知识基础。微课让预习者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可以和地理教室中的模型、器具结合起来,思维有了质的突破。

一、情境式的微课预习

微课的形式可以是教师自己为教学拍的一段视频。在《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课的预习上,笔者制作了一个学生参与制作与表演的视频。笔者让几个学生扮演台湾本地的农民、工人和商人,再由一个学生扮演记者,他们共同参与完成一个有关台湾经济的采访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往届春晚小品《小崔说事》的小品。这个微课布置给学生提前在家中观看。既能保持老师在课堂上对外向型经济的准确解读,又能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学生在不经意间完成任务了预习活动,而且也使被动的感性认识向主动的理性认识上升。还能防止学习过程中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

二、实验式的微课预习

由于条件限制,地理实验往往在课堂上开展会遇到很多困难。而有时授课中一些实验结论需要学生枯燥无味去识记。讲出来的实验有形无实,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此时,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可以置入关于实验的作业。具体的实验操作便通过微课的形式来组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结合了书本。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本人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课的前置预习作业就是观看实验微课,并由此得出实验结果。参照地理前辈们所指导的实验步骤,邀请几位同学协助本人完成实验的录制。实验1:学生1、2分别准备两块斜面(并将斜面与桌面倾角设置为35度)。随后在斜面上分别放上松散的黄土和长满青草的黄土,对预习的学生提出耐心观察并记录实验的条件和水土流失情况的要求。实验2:在1的基础上,学生1、2同时从同一高度向两块斜面上洒水,要求预习的同学第二次做好水土流失的观察与记录。实验3:在2的基础上,增加其中一块斜面与桌面的倾角致60度,预习的同学做第三次水土流失的结论记录。如果在微课中对实验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观察内容做明确的说明,学生会跟着老师的引导,有着明确的预习成就感,那么,预习不再成为负担。在上课时也能紧跟老师步伐,不再因为内容枯燥深奥而产生厌学情绪。复杂性的问题简单化,虚化的实验实际化。如此的可行性、科学性组织,还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使地理预习中的实验成为常态化。

三、对地理图表式的微课应用(对读图障碍学生有非常大的帮助)

对于地理学习来说,学生往往不具备较强的空间识图、析图能力。课堂上虽有课件多媒体辅助,但坐在固定教室里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往往来不及反应,无法获取教师讲授的空间概念,做不到由抽象到表象的转换。传统预习无法带来的空间清晰感,微课能够培养。

1. 空间特征的数据表达上有突破

地理图表能够传达相应的地理数据,空间特征的数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区域地理的授课时,学生往往需要体现出自主学习的模式。在自主展示的环节,学生不能够对区域空间特征准确地表达。本人在初一学生开始学习区域地理前,先制作了关于《如何描述地理空间特征》的微课。微课中详细阐述了对地理位置的语言表达。同时,还配上以太仓为例的地理空间特征的描述。

2. 专题属性的地理图表的预习上

等高线一直是学生一知半解的地理难点。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读图障碍。究其原因一是等高线图过于抽象,学生立体思维还没有得到开发,二是学生不会对图表进行编码,所以难以读取和解释信息。所以在讲解《等高线地形图》之前,为了引导学生思考等高线是什么,笔者除了采用flash视频指导学生认识并简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外,还在视频中一步步演示如何在GE(谷歌地球)中绘制等高线。

四、课外拓展型的微课预习

微课能调动一切课堂限制型资源为预习服务。课堂时间有限。一些故事、传说、电影片段等与课时内容相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只是这些材料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为了保证学习进度可以制作成微信,让学生在预习时观看。比如在讲省级行政区划时,可以串烧谜语、得名小故事和网上流行的认识省区的歌曲MV来制作并展示。而在预习中国的山脉时可引用《盗墓笔记》《藏地密码》等畅销小说中对山脉的描述性语句,不会浪费课堂时间,也不会影响纪律,又让让学生对地理的实用性有了深入了解。让学生学会欣赏,也在科学的预习和合理的评价中,获得较为长远的发展。

预习环节在微课的伴随下,就会凸显时间的节约、目标的明确、过程的简单以及结果的肯定。而微课在学习的评价环节也应有所发展,本人也将继续探索微课在预习评价环节的更深层次的价值。

摘要:微课教学是当前热门的一种课堂改革形式,利用好微课教学不仅涉及课堂教学,课前教学也可以大胆利用微课来实现。本文正是围绕多项类型的微课对预习的多项推动作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微课,预习

参考文献

[1]崔成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文理导航,2015年02期.

[2]王辉.新课程背景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赤子,2015年月11期.

上一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下一篇:建筑施工中的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