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4-04-11

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精选9篇)

篇1: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 高校专项资金,是由财政及其他政府部门下达的,除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之外的,用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资金。专项资金包括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中央支持地方共建专项资金、内涵发展建设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与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比较而言,专项资金有着资金量大、目标专

一、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同时,专项资金也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然而,在各项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的今天,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却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管理缺失、资金挪用、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当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大专项资金审计强度,健全绩效考评制度,这样才能实现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关键词 高校 专项资金 现状 措施

一、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申请存在草率性、盲目性,项目执行存在随意性

专项资金的申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论证和分析,但现实是专项经费的申报时间一般都较为紧迫。高校为了尽快拿到尽量多的专项资金,会要求各个学院广泛参与,使得项目的申请存在一定的草率性和盲目性,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专项资金在申请到位后,部分高校在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支出范围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虚设项目、支出混乱成为常态。

(二)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资金挪用现象时有发生

专项资金,顾名思义就是特定项目的专用资金。高校应将专项资金运用到特定项目的相关建设中去,才符合国家专项拨款的初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高校对专项资金认识不清,将专项资金应用到其他项目或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混用,用于弥补日常经费不足,这就是所说的经费挪用现象。这种状况的发生,不仅拖累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效率,专项资金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样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三)单位及政府部门对于专项资金未发挥出应有的监管力度

大部分高校尽管已经设置了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管理手段、管理措施上还欠缺操作办法。有的高校甚至未参考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直接借鉴其他高校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这就使得专项资金的管理脱离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执行效果不理想。对于高校来说,专项资金申请到位后,要运用到相应的项目建设中,但从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由于体制的落后和监管设置的不合理,财务部门很难发挥应有的监管职能,也降低了专项资金执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对于财政部门来说,其主要职责是专项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财政部门虽然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绩效评价体系,可是由于操作过程繁琐,牵涉的指标过于复杂,这就影响到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高效性原则,难以发挥绩效评价应有的效果。

二、高校专项资金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预算编制,提高专项资金预算准确性

建立职责分明的项目申报小组。明确由单位法人总负责,项目小组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小组组织实施,财务部门负责核算,审计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及项目具体实施环节需加强沟通,财务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有效解决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的专业局限、信息不匹配等问题。重视事前调研,对基本建设、设备采购、大型维修等重大事项,可采取多方询价及多方谈判等方法,相对准确估算出资金大致规模。

(二)增强高校专项资金管理意识,坚持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高校必须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高校需在参考财政部门颁布的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与预计吻合,明确专项资金的支付范围和标准,编制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按照明细表逐笔列支,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使预算支出更加合理、合法化。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时、准确的将专项资金支出所涉及的固定资产入账,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移交和登记手续,完成资产的统一管理,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发生。

(三)加强专项资金内部审计

高校专项资金离不开内部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活动。审计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作交流,采取跟踪监督制度,运用科学的定量、定性指标,跟踪专项资金的重大支出、重大事项经济活动,对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审计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检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四)改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引入“平衡计分卡”机制

“平衡积分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管理工具。它是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出发,将企业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确保了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高校作为非盈利机构,主要职责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活动,高校的经济活动也主要是围绕这两方面产生的。如果能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到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中来,将企业所使用的指标转化为高校适用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并将其融入到专项资金的管理中来,将会保证绩效评价的顺利进行,继而实现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1.财务层面指标体系。高校不同于企业,高校是非盈利组织,除了追求成本效益,也应该注重社会效益。因此,相应的财务层面需设置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率、专项资金结余比率、固定资产占投资比率、支出进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用于核算专项资金具体执行情况,可以帮助评估财务运行的效率和效果。

2.客户层面指标体系。对于高校来说,客户层面主要包括:在校学生、本校教职工及社会层面。学生层面主要考虑在校学生宿舍满意度、教室环境满意度等。在校教职工层面主要考虑到货及时率、设备合格率、需求部门满意度、教室环境满意度等。社会层面主要考虑外部供应商满意度、货款支付满意度、投标增长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

3.内部业务层面指标体系。内部业务是贯穿高校整个业务流程的核心;是连接其他各层面业务的链条;也是提高其他业务的基础活动。内部业务层面主要考虑物资采购或基本建设平均完成时间、货物短缺时间、招标废标率、业务进度等。

4.学习与成长层面指标体系。学习与成长层面主要考虑教职员工业务层面水平和学习培训投入,这可体现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主要考虑员工业务培训投入率、研究生以上学历比率、业务讨论比率、软硬件条件对人员素质提升作用等。

“平衡积分卡”是一个可以不断变化的指标体系,随着高校业务的不断发展,其指标体系也是可以按照实际需求随时调整的。如果高校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等方面发现变化,就应当引起高校决策者的注意,应当对“平衡计分卡”的指标设置做出及时调整,以保证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结语

高校专项资金的管理需要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学校多部门通力合作,从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批、使用,到后续的审核、审查、绩效评价,全过程贯穿“管理-绩效评价”意识形态。高校应做到编制预算合理化,规范会计核算,专项资金独立核算,审计部门全程跟踪,最后运用“平衡计分卡”制度考核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这样,才能规范专项资金支出,减少违法违纪现象发生,促进学校实现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

篇2: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总经费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政府财政部门在逐渐加大高校投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强化高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高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管理好专项资金。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就解决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结论:及时建立科学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有效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促进学校实现全面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研究

University finance special fund management existence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financial fun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expenditure is more and more high, the financial department of the government in increasing the at the same time, also in unceasingly strengthening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fiscal funds.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se of fiscal funds lies in how to manage the funds.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university finance special fund management existence question, then, is to solve the financial special fund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deeply, draw the conclusion: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special fund management system,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funds management, promote the school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long-term development.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pecial fiscal funds;research

1.前言

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总经费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政府财政部门在逐渐加大高校投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强化高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高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管理好专项资金。基本经费和专项资金相比较而言,专项资金具有时效性强、专款专用、专项申报、政策性强等特点。对于高校部分人来说,财政专项资金这种强约束性的特点使得他们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还有一些高校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把“专款专用”变成了“专用专款”。这种行为从短期来看,它影响了效益的发挥和项目的建设,从长期来看,它必将影响高校实现可持续性长远发展。

2.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专项资金在高校预算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显得越来越大,它大大促进了高校的各项事业的快速稳健发展,不仅从体制上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有利地推动了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但是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毕竟是刚刚推行,还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它的一切都处于探索的状态中,无论是高校预算单位还是政府主管部门,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目前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参考经验。因此,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缺少权责清晰、机构精炼、运行高效的管理体

由于我国高校在近年来都经历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招生数量逐年扩大,办学规模也在迅速膨胀,高校原有的那一套财务管理体制已日益难以适用。专项资金的高效性的属性决定了与之对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运行也应该具有高效性。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专项财务管理体制中缺少核心管理部门,管理层次过多,各管一摊。一笔财政专项资金牵涉到了过多的人员、单位和部门。而且还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职责划分不清、解决问题推三阻四等诸多问题。

一般来说,专项资金管理体制包括报账销账人员、实际使用人、项目负责人、院系主管、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等等。对于全校全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来说,高校财务处应当对学校的所有财政专项资金从以往年度到以后年度、从执行到决算、从申报到批复,都应该有长远规划和全面、通盘的考虑。对于院系专项来说,院系一把手应当对全院或系的所有专项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执行计划、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批复和预算报告。对于同一个专项来说,项目负责人应当自始至终对整个项目负责。而在实际过程中,由于项目负责人的变更, 负责人管理的项目太多、负责人繁忙等原因造成出现“轻管理、重投入”、“轻宏观、重微观”的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专项资金的管理。

(2)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

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情况使用,做到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而专项资金并不是全部支持专项项目所有的活动,而只是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支持。然而许多使用专项资金者,错误地认为凡是跟专项有关的,无论是有间接关系或者直接关系的,都可以使用专项资金给予报销。比如全部报销举办会议时的人员费用、邮寄费、电话费、住宿费、交通费、餐费,甚至还有一些人把专项资金挪用作其它与项目无关的开支上,通过会议、差旅等建立个人关系、达到游山玩水等目的,为个人谋取私利。捞取个人资本。

(3)专项决算存在缺少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

年度专项快要结束的时候,每个专项都应该采用专项决算报告的方式来把项目预算情况和实际发生的费用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对比, 整体评价全部的专项决算,抽查审计重点和大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所取得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样做能够通盘考虑和预测以后专项的申请、使用进行情况,总结专项执行情况,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却走了样,缺少相应的考核监督机构,“轻管理、重投入”、“轻宏观、重微观”,缺少追踪问效和绩效考评。

(4)高校财务人员统筹、分析能力有待加强

有些高校财务人员对财政专项资金全局整体工作掌握不全面,对整体资金的需求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费用支出无定额、无计划,经费相互挤占,即使有计划定额但也很容易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忽视了资金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前的预测,常常只是依赖于事后核算,因此,这些高校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总的来说不高。

3.解决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1)要不断提高推进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系,是财政专项资金各项收支环节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与政策层面冲突、有利于加强高校廉政建设,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体系体系,有利于高校识别风险,分析并评估风险,最后对症下药,有效地化解各种风险。

应该从以下四点入手,第一,及时提交预算书。各项目(课题)负责人对每笔来款到计财处提交入账通知单时,同时提交预算书。科研项目的预算书需交科技处审核并盖章,原则上要与项目审批过的预算一致,对不及时提交预算书或提交内容与批准预算不一致的,经费将不能入账和使用。第二,严格按照预算使用。经费入账后,必须严格按照预算使用,对预算中没有的项目一律不准列支。专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禁列支招待费用,测试费必须凭发票列支,没有按规定签订协议或合同的科研协作费,一律不允许在校内或对外转账。第三,合理规划、加快使用进度。各项目负责人要对经费使用提前做好规划,经费到账后,要按计划保证经费使用进度,确保项目在计划期内完成。第四,做好项目结题审计工作。对即将结题的科研项目(课题),项目负责人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保证财务数据和财务凭证准确完整,避免因审计质量不高出现错误结论,影响我校后续科研经费申请,项目负责人聘请的会计或审计事务所原则上需具有一定资历,并曾承担过我校重大项目结题审计。项目负责人需提前将审计内容和拟聘请的审计单位报计财处审批,计财处将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并安排审计时间。

(2)要建立清晰、规范的业务流程

应该在专项资金预算申报、使用和决算业务上,让所有与这个专项资金有关人员清晰专项的各种流程,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充分做好各个阶段前期准备,包括决算过程中的资料、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期限、报账范围、批复文本、申报过程中的所需的资料、文本等。强化细化专项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上, 对项目进行细化分类,根据项目的批复情况来将其划分为非政采类和政采类两大类,并把大额项目、重点项目的 “专项”管理和日常管理进行相互有机结合,重点关注和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使用情况、支出进度等。对于达到一定金额标准的专项资金项目应该实施合同化的管理方式, 确立责任约束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在会计核算规范上, 对于专项购买的固定资产要按照认定标准来严格登记入账;拒绝使用不合格和白条的票据入账, 有效规范凭证单据管理和报账流程并及时入账, 要对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设立独立的项目号。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项目单位要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使用项目资金,不准用于机构、人员经费开支,不准用于基本建设等支出。项目单位事业经费(或经营资金)与专项资金存于一个银行账户的,货币资金结存量不得低于项目资金的实际余额。

(3)实现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手段信息化

伴随着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新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现代网络式的财务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桌面式财务管理,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和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这样就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高校财政专项资金高效管理得以实现,例如:远程审计、远程查账、远程报账、远程报表等,同时也能够强化高校财务部门对

下属各专项资金的财务监控。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网络财务的协同业务和远程处理能力,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进行转变。建立专用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数据库,既能够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常规决策实践,同时又能够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减少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有利于实现智能化、高效益的财务管理。

此外,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不仅帮助财务核算人员极大的简化了日常工作,而且要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的平台。软件的财务分析功能,可结合自定义财务分析报表,以账务核算数据为基础,采用专业的财务分析方法,且以图表等方式直观的展现出来。通过对专项资金财务活动的事后分析,对专项资金未来支出状况进行预测,从而为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情况提供正确的依据。还可以引入引出标准格式的凭证、报表、摘要、工资核算方法等,方便用户使用。并且还可以向上上报报表和凭证、往来对账单等账务数据,供财政专项资金编制合并报表或进行账务数据查询,满足应用的需要。

(4)加强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管理。

预算编制是专项资金管理的首要环节。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要认真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工作,做到项目所涉及的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切实可行,项目实施内容细化,安排的工作量实事求是,项目经费预算真实可靠、科学合理。专项资金预算一经批复,项目单位必须认真执行,不得自行调整。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原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同时,要加强项目结余资金的控制与管理。项目单位要按照预算批复的要求,积极组织项目实施,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对已经执行但当年尚未完成的项目以及因故当年未执行的项目所形成的专项结余资金,要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纳入下一年预算;对于当年已完成的项目和执行中途撤消的项目形成的净结余资金,不得随意处置。

(5)有效完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机制

政府及高校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加强专项资金财政监督,重视财务人员的配备和内审机构的设置,不能流于形式,务必做到有效加强财政监督水平。要定期对专项资金开展财务监督检查,以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为中心,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深入的检查。要重点加强对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分配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建立起审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相互制约的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有效发挥预警保障的作用。

4.结语

总之,解决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意义重大,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教育投资的政策,高瞻远瞩,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及时建立科学的专项资金管理体制,有效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促进学校实现全面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3: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民政专项资金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较为陈旧

民政部门作为管理国家民政专项资金的最主要部门,部门内部较多领导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财务管理观念,对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的管理状况大多数仍只是停留在“算账、记账、报账”这一些列的日常琐碎行为中,将资金的管理等同于是一种会计的核算,没有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价值所在。除了部门内部的领导没有达成现金的管理理念之外,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的应用也颇具局限性,在其日常工作中忽视了财务管理在民政专用资金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大大降低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二)部分民政部门缺乏对于民政专用资金使用的监督,或者监督不到位

在民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过程中,个别民政部门不能够有效地把控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且在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没有对资金使用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督,使得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明显的问题。例如领导对于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缺乏应有的敏感度和严肃感,认为只要没有将资金放入私人账户,就可以适当地挪用与挤占财政专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政事业的发展。再例如,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本来应该有严格的资金使用审批途径,但是实际上,这些审批程序都成为了空谈。在领导的压力之下,这些监督制度往往没有形成有效的牵制,使得资金被用于其他非民政性、无公益性质的用途,由于救助对象的不准确,专项资金被严重浪费,甚至还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违背了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优抚民生的本意。控制监督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民政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民政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民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上文提到得管理理念和管理体质的问题,也存在着管理方式上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上级下达资金指标有所延迟,所以基层的执行部门在拨付资金时会出现跨期或者跨年拨付的情况。或者因上级财政部门与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当,所以不能及时地作出资金申请的方案,因主观而非客观原因造成资金的长期滞留,降低了资金使用的及时性,使得其使用效率也有所下降。

(四)民政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会计处理未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执行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各个单位应当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配备相应的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对于那些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则不得从事资金使用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基层单位,不仅存在着未取得会计资格中的人员充当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情况,还存在着一个人同时兼任会计与出纳两个岗位等这些重要职位相容的情况。这就使得财政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会计监督,例如某些需要领导报批审核的资金划拨,因未做到不相容职位相分离,所以存在着权利的滥用,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在资金使用的报销过程中,要求做到证件、手续齐全,取得的原始凭证要真实完整,在必要时需附有领导的签字证明与财务负责人的签字证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例如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错误、单位名称不完整或者是经济业务内容缺失等情况,甚至存在着随意涂改、挖补的迹象。作为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核算与记录,会计工作监督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资金使用的效果。

(五)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人员专业性水平有所欠缺,亟待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财政部门在下拨款项时没有做出详细注明,而承接人员又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责任心,未与财政部进行进一步的沟通确认,所以在资金的实际下放过程中,造成了不同性质和用途的财政专项资金被混合使用,偏离专款专用的原则。总得来说,全省范围内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人员呈现出“学历低、年纪大、缺少专业职称能力”的情况,使得专项资金的取得和使用均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二、改善民政专项资金使用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在专项资金的日常使用管理中,实现分工明确化,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

为了确保民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各财政部及其下属部门在做到分工明确的同时也要注意严格落实惩罚政策,注重培养责任意识。根据现行管理体质的要求,各项民政部门的工作都需要下级基层部门到具体实践与达成,并且资金的落实使用也是由基层部门来完成的,所以基层部门的领导的权利和责任都十分重大。相关部门有必要按照《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所规定的要求,督促主要的领导层级切实、认真地担负起所在单位的资金安全运行责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分配机制,对资金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对于相应的责任人追究一定的责任。

(二)在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将内部监督与外部检查有效地结合起来,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性

各级民政部门应该将内部专项监督与外部经常性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外部经常性监督主要包括纪检委监督、财政局监督与政府审计监督等。同时,还应当将民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贯穿于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将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三者进行有效结合。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要积极总结经验,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管理团队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由于财政部门及其下属基层的部门领导缺乏管理革新思维,并且纵容一些滥用职权行为的存在,使得目前的资金使用管理出现管理低效的现象。领导层作为整个资金使用管理部门的最核心力量,要改善自身建设,督促其加强自身的廉政管理,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发挥好领导应有的引导和监督作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前文提到的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较为匮乏,且工作态度与责任心等又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团队管理,提高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效率与准确性,有必要对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更为专业的培训,正确处理好工作人员“服从”与“盲从”之间的关系,在看到明显的违规行为时,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当公正地加以指出,有效地规避违纪问题的发生,确保民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能够达成。

(四)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民政资金投入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关部门在优化民政专项资金投入结构的过程中,要确保国家的财政补助资金能够切实地落入到相应的使用范围中去,并且要通过改善投入结构,来进一步丰富民政部门的相应职能,在必要时甚至可以拓展新的民政业务,来满足社会的进一步需求。同时,民政部门也有必要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筹措机制,动员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的运营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改善民政专项资金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要在政策上加强对于民政资金的管理与约束,还需要为资金的使用营造良好的内部坏境和外部环境,不断探索可能遇到的问题,争取实现有限资金的效用最大化。

摘要:民政资金通常是政府用于保障特殊性群体人员生存或者对其进行优抚,保证其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国家救助资金。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倡的“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民生稳定”理念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国家给予民生生活的关注也在不断地增加。在投入的民资资金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财政部门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也日益繁重。民政专项资金是民政资金下的一大类,研究如何确保有足够的民政专项资金,并使得资金能够实现专款专用,将其足额、准确、及时地发放到求助对象的手上,是政府在管理民政资金的过程中需要履行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民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问题及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涛.谈如何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J].财会学习,2016(09).

[2]胡峰.关于水利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的几点建议[J].统计与管理,2016(04).

篇4: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处理教材、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

一方面体现在教学文案不齐全。教学文案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准备的文字材料。包括教案、授课计划、实验指导书、教学日志等。教案(又称课时计划或课题计划)是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规范、科学、完整的教案包含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重点难点、语言运用、板书设计、例证案例、课件应用、复习指要、课堂组织以及课后分析等诸多方面。由于部分教师缺乏专门的训练,存在着教案格式不规范、内容单一、过少过简,甚至没有教案等弊端。

另一方面体现在部分教师只是把书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到课堂中来,毫无新意和自己的思想而言,更谈不上把社会前沿的观点渗透给学生。这时的老师只是个应付学生的“朗读者”而非指引学生的带头人。

第二,课堂调控能力欠佳

有的教师对教学时间把控不准。在实际教学中,或是因为紧张,或是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果准备的教学时间用不完;部分人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去估量学生的知识范围,认为某某内容很简单,根本不需要讲,导致觉得无内容可讲。

教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演员”,既能抓得住学生的眼球,同时又能传递感情和信息。而部分教师仅仅停留在我讲我的,底下的学生听不不听则无我无关。我们经常在大学课堂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时不时地离开课堂,甚至消失大半。且不论这样的授课,作为教师的自己还能否有激情,但从学生掌控课堂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教师就是不合格的。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够把控课堂的,包括把控课堂的整体节奏、把控学生们听讲的情绪,并且适时和学生进行互动,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课堂。

第三,过份依赖多媒体 。我们发现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教师越来越多。

有的老师缺乏对学科专业知识与多媒体手段的整合能力,结果导致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化,把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教学过程变成了照屏宣科!课堂中同样存在这样的情景:老师整堂课只顾低头念课件上的文字,二没有时间抬起头和学生互动;还有的老师没有多媒体课件就不会讲课——原因在于把内容都罗列在课件上,而自己根本记不住这些知识;甚至于有的老师在课上用大量的时间才抄写课件上的文字……这样让学生如何忍受,这样我们这些高校教师情何以堪!

讲课一味用既方便又省事的多媒体课件讲课虽然课件很生动但对于学生来讲效果却不是很好。对于逻辑运算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给学生的是现成的东西,缺失了教师在讲台上逻辑运算的生动性,不能展现教师思维变化的过程和教师在演算过程中灵感火花闪现的过程,很多同学都反应不用黑板不利于理解和记忆。有些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手段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也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价值牵强使用多媒体技术造成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升反降。有些课堂内容属于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的或者教师自己临时发挥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不能发挥作用了,这时还要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现一个动态思维的课堂教学。当然有些教师轻视多媒体教学也是不对的,往往为了应付检查而生搬硬套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态不当。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呆板而缺乏激情,教学过程比较被动,且缺少活力,常常一节课多数时间都是低头教学,表情单一,缺乏教师应有的威信和感染力;有的教师在讲台上频频走动,干扰学生的听讲;还有的教师过于散漫,或不注意仪表,或双肘撑在讲台上,或用一根手指指指点点他人,显得毫无修养。

第五,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欠佳。

有的专业课教师学问很高,但是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导致教学中学生倾听效率底下,产生倾听的障碍。有的教师则对教学语言如何把握并不清楚,不能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缺乏启发性、吸引力和适度的幽默感,在运用教学语言陈述时的科学性、准确性较差,语言罗嗦、习惯性口头语较多、提问语及演示语等欠准确。

教学技能是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具备的自身素质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进度、教学效果、课堂氛围、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技能的问题不容小觑,基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认为高校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一、端正工作态度

导致教学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态度的问题。工作态度是教师对所从事工作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态度决定一切”,态度与工作效率、工作热情直接相关。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会怀着敬业、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努力工作,才会讲满腔的激情投向课堂,才会有决心和毅力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水平。

二、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教师们习惯的传统教学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的教学缺乏自主性及个人长期规划。时至今日,还常有人对韩愈所讲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大为赞赏与认同。孰不知,这种知识授受型的教师在知识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已越来越不合时宜。现今形势下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从实践者转化为反思者,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性人才。

三、提升教案的设计能力

教案的设计包括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效果的总结等。教师应详细编写教案,在认真编写教案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熟练掌握授课内容,而且要想象授课场景、搜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素材、准备知识点之间的过度和衔接。教学方案设计能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四、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

课堂教学仍是目前只要的教学形式,其组织管理不仅要选择恰当地教学手段,维持课堂纪律,还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恰当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偶然事件。教学的组织管理为教学创造了好的秩序,是教学活动有序进行、顺利完成的保障。

五、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逻辑思维、组织、处理教材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准确严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有利于渲染教学气氛、吸引学生听讲注意力、增强教學效果。然而自然、精准、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这需要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总结。

六、树立教学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进。

篇5: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保持了良好平稳态势,为人才培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突出体现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方面。

部分高校党政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校园硬实力建设忽视意识形态软实力建设,重科学知识传授轻意识形态教育,重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轻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等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的党政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思路不清,定位不准,缺乏对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总体形势的分析研判,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抓得不紧。

一些思政课教师教学有效性不强。一些思政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照本宣科、机械灌输;有的思政课教师刻意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裁剪和娱乐化处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

部分辅导员、班主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不高。实际工作中,一些辅导员、班主任对自身角色认知偏差,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一些高校在选拔辅导员、班主任时,忽视政治素质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辅导员、班主任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行为不在状态,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理想信念坚定性不强。极个别教师打着还原历史、追求民主、倡导自由的幌子传播错误观点和思想;一些教学人员把对社会和生活的抱怨与不满带入课堂;一些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话语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一些网络宣传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不少网络宣传工作人员存在重传统媒体、轻新媒体的惯性思维,运用新媒体的水平不高;一些网络宣传工作人员未能有效掌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缺乏风险防控意识和举措。这些问题导致其不能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解决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突出问题的实践策略

着力解决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在意识、能力、机制、平台四个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四个意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在思想层面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这是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遵循和规矩。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政治意识,就是要坚守政治底线,恪守政治纪律,在工作中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来抓,统筹意识形态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意识形态安全与校园综合治理、意识形态阵地与人才培养;切实增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舆论氛围。

努力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四种能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在素质层面努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四种能力”。着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顶层设计、全局掌控和统筹推进能力,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的信仰引领能力,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理论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渗透与融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着力提升网络宣传队伍的网络运用能力,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功能,下力气提升网络宣传队伍的网络维护能力、网络宣传能力与网络监管能力,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网络空间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创新能力,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方法,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健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管理的“三个机制”。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要在制度层面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管理的“三个机制”。健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遴选机制,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网络宣传人员的遴选,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规范遴选程序,把真正有信仰、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有专长的优秀人员充实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中来。健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培养机制,高校党委要把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和培训规划,按照政治上强起来的要求,健全政治理论经常性学习制度和定期轮训制度,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按照业务上强起来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党校、高校研究机构协同培养,办好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研修班,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忠诚于党的意识形态事业的专业化队伍。健全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激励评价机制,坚持重品质、重能力、重业绩、重服务的用人导向,完善激励政策,健全表彰办法,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畅通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的渠道,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相关政策,形成吸引优秀人才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队伍建设政策引导。

篇6: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整个财政支出中,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尤为重要.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就是加强专项资金的筹集、存储、记账、分配、使用等全过程的考核与评价,适时采用必要的管理措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 者:张敏 作者单位:济宁市任城区财政局,山东,济宁,272017 刊 名:经济研究导刊 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年,卷(期):20xx “”(29) 分类号:F235.99 关键词:专项资金管理 会计 审计

 

篇7: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莘县审计局 任晓玲 徐翠红

财政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方面比较关注的问题。绝大多数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比较规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虚报套取、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造成严重违纪问题。在专项资金执行过程中,一些单位虚报套取、截留挪用财政专项资金。主要表现为:(1)挤占专项资金用于政府的日常性开支;(2)将社保专项资金串项使用;(3)私设“小金库”,用于办公费和招待费支出。(4)虚报冒领、套取专项资金。一是无中生有报假项目,从中套取国家专项资金;二是多报补贴对象和扩大补贴基数,冒领专项资金。

2.配套资金不足或不到位,影响资金使用效益。部分财政专项资金要求各级按比例配套,但有些地方财政困难根本拿不出配套资金,因此搞虚假配套或将配套改为自筹,造成项目不能如期开工或完工,甚至影响工程项目质量。

3.违反规定使用专项资金。一是个别单位对专项资金没有按规定专款专用,将一些非计划支出如日常公用经费挤进了专项资金,形成专项资金的规模、额度被人为地削减、挤占。二是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其他支出,特别是用专项资金购车、建房和发放奖金福利等。三是收入支出长期挂往来账未及时清理。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单位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明知应专款专用却还要挤占、挪用;二是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按有关规定审核把关;三是部门、单位间存在经费“苦乐不均”现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存在收入与经费挂钩的现象,经费运转相对宽松,没有非税收入的单位就在“专项资金”上打主意;四是财政预算安排不尽合理,由于财政紧张,在确保人员工资的前提下,部门人均公用经费预算偏低,致使有的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篇8: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经费管理,问题,预算

高校的专项经费是国家为保证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科研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来源, 合理运用专项经费, 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吸收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专项经费的概述

高校专项经费, 是国家政府部门或上级部门拨给高校的, 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的资金。 包括学校的基本建设经费、大型修建项目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专项购置物品的经费等。这笔经费需要高校各个部门提前预算, 即高校校办统计各系部、各机关单位的经费需求, 结合高校的发展方向, 按照学校发展的要求, 合理支配经费开支。

虽然国家财政部等部委颁布了相应专项经费管理政策, 但仍然存在一些与实际财务经济活动行为相脱节和科研活动规律不一致的地方。 如专项经费投入和使用效益低, 无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等问题。

二、高校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缺乏科学性

各大高校在申请专项项目的预算时, 没有重视预算的编制。 在申请项目前, 仅由申报科研项目人员单方做项目的规划与管理, 但就项目和部门之间可能出现的具有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讨。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申报项目经费的结果上, 只关注对于申请项目有利的事项, 不重视对整个项目具体细节的分析, 如对科研课题投入成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市场状况的核算偏差和不熟悉, 因此项目预算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以及项目对高校未来发展的影响。

(二) 预算执行与预算计划不一致

1. 项目实施不及时

专项经费项目的实施从计划申请到上级部门拨款再到项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 还需要多层次的审核, 并可能会更改已经申请的具体项目。由于有些高校的专项经费申请缺乏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 使得上级部门要求屡次修改各种细节, 在修改后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批等待, 使得项目不能及时实施。

2. 经费使用效率低

大多高校在经费申请前, 对每个部门做了整体的规划, 却没有细化到单位、个人各细节的具体使用安排, 这就使得在得到指定项目的经费后, 财务部门只从经费使用是否符合财务规定, 由于对其科研项目管理和规定的不了解和不熟悉, 对使用是否合理、合法无法判断。 各个相关单位和部门却根据情况扩大支出范围, 出现更改预算支出的情况, 破坏了专项经费使用的严肃性。 项目的预算没有细化, 使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脱节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过程缺乏有效控制或资金闲置, 导致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低。

(三) 经费管理不完善

1. 未明确经费使用的管理细则

审批专项经费的财政部门并没有明确规定经费使用的管理办法, 由各大高校依据实际情况, 合理分配经费。 但通常情况下, 各学校并没有根据经费的管理使用出台相关的条例政策, 也没有明确经费立项、申报、评审的章程, 缺乏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细则规定。

2. 交叉使用的经费缺乏统筹性

高校的很多专项经费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 通常是多个单位、部门共同使用。 面对交叉使用经费的问题, 缺乏统筹管理, 导致专项经费使用的权限不明确、各交叉单位的权责不统一, 使得经费不能有效的运用。

3. 财务管理不完善

财务部门是高校的重要机关部门, 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多是基本的日常报账, 对于专项经费的使用, 参与性不够。 对于经费的使用动向与具体安排, 财务部门没有及时跟踪核算。加之缺少具体的使用细则, 使得财务人员对于专项经费的工作依然停留在核算发票的阶段。

(四) 监督机制不健全

1. 财务部门重事后检查, 轻过程监督

各大高校十分重视经费申报的前期工作, 但对于具体经费的实施缺乏明确的监督机制。财务部门直接管理全校的经费使用, 却对专项经费项目过程了解不多, 在专项项目中, 没有起到监督作用。 财务部门会根据上级要求做突击性的检查, 却忽略了日常工作的监督职能。只重视检查轻督促, 对于各个项目的全程经费使用监督更是少之又少。

2. 监督过程形式化

有的高校会要求财务部门跟踪检查专项项目经费的使用, 在财务人员检查过程中, 常常会发现各种问题。 面对出现的问题, 财务人员多是与各相关单位人员沟通协调, 并向上级提出调整预算, 解决问题。 而不是在现有的预算下, 通过各方协调努力解决难题。 长此以往, 财务的监督过程就变得形式化, 对于各单位、各部门的监督失去了权威性。

三、提高高校经费管理使用效率的措施

(一)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在高校专项经费的使用中, 缺乏全面的预算管理, 使得经费的使用缺乏科学性。 要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 就要引入预算管理机制, 加强全面的预算管理。 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 在专项经费申请前, 项目负责人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 并与每位项目实施人员多做沟通、 协调, 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确定项目的整体方案后, 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建立项目实施细则, 各部门、各单位按照项目实施细则, 不可随意改变项目方向。

(二) 增强预算执行的力度, 完善专项经费效益评估体系

建立专项经费效益评估是衡量专项经费投入取得科研成效的极其重要的标志。只有通过建立并加强对经费使用评估和反馈调整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经费实施的前、中、后过程实施监控, 对专项经费项目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经费投入进行考核和考评, 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因此, 在项目经费下发后, 各个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当初的预算进行项目支出, 在没有特殊情况下, 不得变更。 若出现突发状况, 要按照申报程序上报学校等待审批, 不可不经上报随意更改。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和财务部门在思想层面上破除只重管理, 不重资金使用效益和只重资金使用效益不重管理的思想意识, 更要注重对项目的研究用其产生的成果追踪上来, 以是否提高科研的创新、是否增强了服务社会、是否带来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经费项目评估的基本原则。

(三) 履行财务管理职能

高校建立相关项目实施细则, 财务人员监督管理项目执行。财务部门管理人员要把日常的财务管理作为工作重点, 加强对项目执行的具体情况与经费安排的管理。 对于交叉部门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要加强统筹管理, 明确每个部门、单位的权责范围, 各单位相互协调, 在各自权限下, 高效使用项目经费。

(四) 完善项目监督反馈机制

各大高校对于项目经费的使用, 缺乏完善的监督反馈机制。 要不断改革, 走出过去事后检查的套路, 加大对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机制, 将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信息, 全部记录到信息管理系统中, 及时反馈经费的使用进度与结余情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对每个细节的核算。 切实将专项经费合理高效的利用起来。

四、结语

高校的专项经费直接关系着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 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当前出现的预算不科学、执行力度不够、管理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只有不断改革, 提高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 才能更好的引进高素质人才, 保障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红.高校经费管理及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J].经济师, 2012 (08) .

[2]李丹.中国高校财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3]丁丽.加强高校专项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 2015 (12) .

[4]刘天佐.高校经费筹措与管理新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篇9: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校 科研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高效科研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重科研轻教学。现阶段,很多高校里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教学,因为教学没有科研有显示度,没有科研产出那么直接、明显,从而导致了高校重视科研做得好的教师,而忽视了对教学投入大量精力的教师,这严重打击了一部分教学很好的教师的积极性。这是有违高校本质目标的,因为高校的首要工作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如果高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的。

(2)造成SCI盲目崇拜。高校对教师科研考核的很重要一项是论文的考核,项目申报,职称晋升都要求教师发表高手平论文,中文不行要英文,EI不行要SCI,普通SCI不行要顶级SCI期刊论文,这些要求直接造成了SCI盲目崇拜的现象,一些教师直接要求所带研究生发表数篇SCI论文后才能毕业,部分教师还通过不正当手段去发表SCI论文,产生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

(3)项目重数量而轻质量。高校对教师科研考核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科研经费,横向纵向一个价,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一些金额较大,但对科研发展没有什么作用的横向项目得到了重视,甚至是奖励;而一些金额较小的国家级纵向项目反而得不到重视,在考核时起不到什么作用,严重打击了一部分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的积极性。

(4)标准单一,对特殊学科发展不利。高校中对不同学科、院系的科研考核大多数都是采用同一标准,这对很多学科发展不利。一些新兴、前沿学科每年能拿到的项目很少,经费较少,在考核时成绩肯定比一些传统学科要差,根据考核结果而拿到的奖励和补助相对减少,这对新兴、前沿学科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5)造成教师急功近利,影响未来发展。高校的考核标准、职称晋升标准就是教师的引路灯,教师要考核合格或者优秀,以得到继续留校任教的资格,就必须按照学校的考核标准来工作、研究,而不合理的科研考核体系让很多教师背离了潜心基础研究、努力发现重大科学问题的路线,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2 完善科研考核体系的改进措施

高校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目标,因校制宜,在不片面追求科研项目和经费数量的前提下,重视对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和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利用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对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创新管理模式,利用有限的资源,争取科研成果最大化,使高校科研人才数量和科研实力实现可持续高速增长,以达到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目的。

(1)调整对教学科研的考核要求,区别对待不同岗位的教师。高校的主要目标是教学,其次才是科研,不能本末倒置,所以要区别对待不同岗位的教师:教学好的,应及时鼓励,进行表彰;科研做的好的以另外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也进行表彰鼓励,区别考核,能达到教学科研工作都能做好,教师的积极性都能调动起来。

(2)论文考核的调整。论文考核要求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和期刊档次,不同学科也应有不同的要求,需要多发表论文的基础学科可以要求多发,相对难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学科或教师个人,应按不同要求进行引导,根据自己学科要求做好现阶段的任务,而不是盲目去追求高水平论文,导致学科发展走上弯路。

(3)区别对待项目、经费。项目来源不同,经费的性质和数量都会有很大不同,有些国家纵向项目,经费虽然不多,但研究的方向却是国家急需发展的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些项目是应该多鼓励申报的,考核时应重点照顾,而一些行业里的横向项目,有时金额虽然很大,但没有科研的价值,对学科发展没有帮助,反倒占用了很多教师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这些就不能盲目地鼓励。所以要深入调研,实时更新,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项目经费考核体系。

(4)根据学科特点,因地制宜的考核。一个学校会有很多学科,学科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有偏数理基础的,有偏工程应用的,有偏文科的,有偏医学的,等等,即使都是工程应用方面的,不同学科间也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考核标准,以发展学科为目标,制定高标准但又不应偏离实际,因地制宜很重要。

(5)区别考核中青年教师,为他们的发展考虑。中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现在高校的青年教师普遍感到压力非常大,未来发展前景不乐观,这些是现行考核标准、职称晋升条件决定的,所以高校要充分考虑中青年教师的发展问题,区别考核,合理规划。

3 结论

实施合理的科研考核需要在高校和广大教师双向沟通基础上制定有效的考核标准,使用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来考核和评价教师的工作,考核要尽可能做到全面。通过公平、合理的考核来确定每位教师对教学、科研或者管理工作的贡献,从而为高校的发展、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研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志坚.高校科研考核制度中一些问题的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10.

[2] 童世骏.有关科研考核方案的一些想法[R/OL].上海社会科学院网站:http://www.sass.org.cn.

[3] 杨芳.被异化的科学引文索引[N].中国青年报,2008.

[4] 何向荣.高等职业院校绩效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

[5] 杨乐.科研考核多长时间一次合适[R].人民日报,2008-04-22.

上一篇:尘肺病低保申请书下一篇:总论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