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讲稿

2024-04-11

总论讲稿(精选8篇)

篇1:总论讲稿

急性中毒总论讲稿

一、概述

1.中毒: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全身性损害。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

急性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吸收大量毒物,起病急骤,症状严重,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无特异性诊断指标)病因:职业性中毒、生活性中毒:误食、意外、故意投毒、自杀

2.毒物的吸收、代谢及排出:

吸收: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进入人体。职业中毒----口鼻(粉尘、烟雾、蒸汽、气体)。生活中毒——主要经口,除CO 代谢:吸收后经血分布全身,主要在肝脏代谢。大多数代谢后毒性降低(解毒),也有毒性增强(对硫磷氧化为对氧磷,毒性增300倍)

排出:主要由肾脏排出,气体和易挥发毒物可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

3.中毒机制

局部腐蚀、刺激作用:强酸、强碱吸收组织水分,并与蛋白或脂肪结合,使细胞变性、坏死

缺氧:CO、硫化氢、氰化物等窒息性毒物可阻碍氧的吸收、转运、利用,使机体组织、器官缺氧。

麻醉作用:脑组织和细胞膜脂类含量高,有机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有强的亲脂性,能通过血脑屏障,抑制脑功能

抑制酶的活力: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可抑制酶的活力而对人体产生毒性。如:有机磷杀虫药抑制胆碱酯酶,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重金属抑制含巯基的酶。

干扰细胞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四氯化碳——三氯甲烷自由基,作用肝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使线粒体、内质网变性,肝细胞坏死。

受体竞争;阿托品竞争阻断毒蕈碱受体,产生毒性作用。

二、临床特点:

毒物接触史

中毒临床表现复杂,症状缺乏特异性——问病史尤为重要。平素精神状态、长期服用的药物、家中药品有无缺少。CO中毒需问炉火、通风情况、有无煤气泄漏,同室居住人员是否有同样表现。食物中毒,应询问同餐进食者有无类似症状发生。相当一部分病人家属手里拿着药瓶、农药瓶。

临床表现:表现为各个系统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皮肤黏膜、眼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

三、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血液检查:外观:褐色: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性毒物

粉红色:溶血性毒物

生化检查:肝功、肾功、凝血四项、动脉血气、异常血红蛋白检测、酶学检查

毒物检测:理论诊断最客观,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低,临床可

操作性差,故不能过分依赖毒物检测。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接触史+临床表+相应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疾病。对不明原因出现的抽搐、昏迷、休克、呼吸困难,通过既往病史不能解释的情况都应想到中毒的可能。

急诊处理

五、治疗原则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2.迅速清除体内已被吸收或未吸收的毒物 3.如有可能,尽早使用特效解毒药 4.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措施

1.评估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象休克、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脱离中毒现场,终止毒物接触:毒物经呼吸道或皮肤侵入,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地方,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毛发。

3.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对口服者尤为重要,毒物清除越早、越彻底,病情改善越明显,预后越好

a.催吐(物理、药物)

b.洗胃:一般在服毒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临床即使超6小时也洗,部分毒物仍留胃中。腐蚀性毒物一般不洗,可引起消化道穿孔。昏迷病人洗胃保护呼吸道,避免复苏误吸。

具体方法护理操作。反复、大量、清水

c.导泻:洗胃后灌入泻药:20%硫酸钠、硫酸镁,20%甘露醇 全肠道灌洗:主要用于中毒超6小时或导泻无效。

4.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强化利尿及改变尿液酸碱度:强化利尿:大量输液,静注速尿利尿。碱化尿液:静注碳酸氢钠。酸化尿液:大量维生素C。

5.高压氧治疗:有毒气体中毒,CO、氯气、HS.CO特效治疗:促进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加速CO排出,减少迟发脑病发生。

6.血液净化治疗:把患者的血引出体外,通过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有毒物质,达到净化血液清除毒物的一系列技术。

a.血液透析:可清除分子量<500D、水溶性强、蛋白结合率低: 醇类、水杨酸、苯巴比妥、茶碱。氯酸盐、重铬酸盐中毒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首选此法。

b.血液灌流:对分子量500~40000D水溶、脂溶均有清除作用,包括镇静催眠药、解热镇痛药、洋地黄、有机磷杀虫药、毒鼠强,其对脂溶性强、蛋白结合率高、分子量大清除能力远大血液透析,故常做急性中毒首选净化方式。

c.血浆置换:主要清除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小的大分子物 质,对蛇毒、毒蕈生物毒及砷化氢等溶血性毒物疗效佳,可补充血中有益成分,如活性的胆碱酯酶。

7.特殊解毒药物的应用

a.金属中毒解毒药:氨羧螯合剂,可与多种金属形成稳定可溶的金属螯合物排出体外,主要治疗铅中毒:依地酸钙钠。巯基螯合剂:常用

药物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钠、二巯丁二钠:此类药物均含活性巯基,进入人体可与金属形成无毒、难解离的可溶性螯合物随尿排出体外还能夺取已与酶结合的重金属,使酶恢复活力,主要治疗砷、汞、铜、锑、铅中毒

b.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药:用美蓝(亚甲蓝)。小剂量(1~2㎎/㎏)亚甲蓝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正常血红蛋白,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等高铁血红蛋白生成性毒物中毒的特效解毒药。大剂量(10㎎/㎏)亚甲蓝效果刚相反,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适用于氰化物中毒的治疗

c.氰化物中毒解毒药:一般采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中毒后立即给亚硝酸盐,适量亚硝酸盐可使血红蛋白氧化,产生一定量的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一方面能与血中氰化物结合,另一方面还能夺取已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离子,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与硫代硫酸钠作用,可转化为毒性较低的硫氰酸盐排出体外,从而达到解毒目的

d.中枢神经抑制剂中毒解毒药:纳洛酮:阿片受体拮抗剂,对麻醉镇痛所致呼吸抑制有特异性拮抗作用。对急性酒精中毒和镇静催眠药中毒引起意识障碍亦有较好疗效。氟马西尼:苯二氮卓类中毒的特效解毒药

8.对症治疗:大多数中毒并无特殊解毒疗法,只能通过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帮助危重患者度过难关,为重要器官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具体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输液或鼻饲供给营养,选用

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治感染,应用巴比妥类、地西泮等抗惊厥治疗,对脑水肿、肺水肿、呼吸衰竭、休克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积极治疗。

篇2:总论讲稿

一、中毒的定义: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称中毒。包扩三个层面意思:1.有毒的化学物质 2.达到中毒剂量 3.对全身造成损害。学习中毒的目的:了解中毒的途径和引起人体致病的规律,指导预防和诊治疾病。病例分享

二、毒物的来源

据来源和用途分:

1.工业毒物:硫化氢,砷

2.药物:感冒药,降压药

3.农药:百草枯,有机磷农药

4.有毒动植物:曼陀罗,毒蛇,野蜂

三、中毒分类及病因

急性:短时间内吸收大剂量毒物可引起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不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如急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慢性:长时间吸收小量毒物可引起慢性中毒,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缺乏中毒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容易误诊和漏诊,如化妆品导致的重金属中毒。

病因分为:职业性中毒及生活性中毒,生活中自服毒物占比较大。

四、中毒的机制:(难点)

局部刺激、腐蚀作用:如强酸、强碱。缺氧:CO、氰化物等。麻醉作用:如有机溶剂和吸入性麻醉药。4 抑制酶活力:如有机磷农药、氰化物等。干扰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如百草枯、酚类。6 受体的竞争:如阿托品阻断毒蕈碱受体

五、毒物在体内的代谢:

吸收: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收入血的毒物较消化道快20倍,故患者中毒症状严重,病情发展快,如一氧化碳中毒。

代谢:主要在肝脏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作用进行代谢。多数毒物经代谢后毒性降低,少数毒性反而增加,如对硫磷氧化为对氧磷毒性增加300倍

排出:气体和易挥发的毒物吸收后,一部分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大多数毒物由肾脏排出。很多重金属 及生物碱由消化道排出,少数毒物经皮肤排出,此外,铅、汞、砷等可由乳汁排出。

六、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理化性质:化学物的毒性与其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空气中毒物的颗粒愈小,挥发性愈

强,溶解度愈大,吸入肺内的量愈多,毒性也愈大。

个体的易感性:对毒物的敏感性不同,这与性别、年龄、营养、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有关

七、诊断(重点):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问诊:对生活性中毒,如怀疑服毒,要了解生活情况、精神状况和长期服药的种类、身边有无药瓶、药袋、家中药物有无缺少等,同时估计服药时间剂量对CO中毒,了解室内炉火、烟囱以及当时同室内其他人员的。如怀疑食物中毒,应调查同餐进食者中有无同样症状发生。水源污染和食物污染可造成地区流行性中毒。对职业中毒,应询问职业史,包括工种、工龄、接触毒物的种类和时间、环境条件和防护措施,以往工作中是否曾发生过类似事故等。

临床表现:对突然发绀、呕吐、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而原因不明的患者,要想到急性中毒的可能。对原因不明的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麻痹、肝病患者也要考虑到中毒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查:急性中毒时,应常留取剩余的毒物或可能含毒的标本,如呕吐物、胃内容物、尿、粪、血标本等。必要时进行毒物分析或细菌培养。对于慢性中毒,检查环境中和人体内毒物的存在,有助于确定诊断。特殊指标的检测:如CO中毒可检测血中的COHb的浓度,有机磷中毒可进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等。

八、治疗原则

1.终止毒物接触:撤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毛发、眼、伤口等。特殊毒物对清洗与清除的要求不同:有机磷用碳酸氢钠或肥皂水清洗等。

2.紧急复苏和对症支持治疗:很多急性中毒并无特殊解毒药,对症治疗是很重要的,其重点在于保护生命脏器(如心、脑、肺、肾、肝等),使其恢复功能,以帮助患者渡过难关。3.清除体内尚未吸收毒物:

催吐

洗胃:时间:服毒后6h内有效,即使超过6h,多数仍有洗胃的必要。

量:每次200-250ml,过多则促使毒物进入肠内,加快吸收。总量至少2-5L,甚至6-8L。

洗胃液种类:据毒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清水洗胃。

注意:腐蚀性毒物,插胃管可能引起穿孔,属禁忌。惊厥患者插管可能诱发惊厥。昏迷患者插管易至吸入性肺炎,应慎重,在有效气道安全保护措施情况下仍可洗胃。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也不宜洗胃。

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插管长度一般距口腔50cm;可吸出胃液;向胃管内注气在胃区听到“咕噜”声。护士掌握。

导泻:以清除进入肠道内的毒物,常用泻药如硫酸钠或硫酸镁。

注意:镁离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肾功能不全、呼吸抑制、昏迷患者及磷化锌和有机磷中毒晚期患者都不宜使用

灌肠:适于口服中毒,超过6h以上,导泻无效者以及抑制肠蠕动的毒物(如阿片类、颠茄类)。高位连续多次灌肠。

4.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除:利尿,供氧(百草枯中毒不吸氧),血液净化 5.解毒药

篇3:外科总论实验的教学体会

1实验准备

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是确保实验课顺利开展的前提, 实践证明, 平凡、琐碎的实验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意义重大[2]。准备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 如动物的准备、仪器器材的维护, 试剂的配制等。这诸多细节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 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 以确保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实验技术人员要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和主动性,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实行分工协作、责任到人, 增强工作责任感, 加强实验准备人员在实验教学中与带教老师的配合, 提高实验准备的质量,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实验内容

2.1 实验标本的选择

外科总论是各手术学科的最基础内容, 在过去的外科总论课间实习中, 学生只能参观1~2次手术及换药过程。由于受手术病种及手术条件的限制, 课间实习常变成理论课, 没有亲身感受。现在我们选择活羊作为实验标本, 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活羊标本来源广、管理方便、传染病少, 对人不会造成感染特殊传染病 (如狂犬病) 的危险。用羊做手术实验常用的方法包括腹部备皮 (剪去羊毛) , 将羊固定在手术台上, 耳廓去毛寻找静脉, 用3 %戊巴比妥钠按1 mL/kg缓慢静脉推注麻醉, 皮肤消毒, 铺无菌单, 切开皮肤、结扎止血, 行胃穿孔修补、肠切除、肠吻合术等手术。

2.2 无菌技术培训

分别讲述国内不同级别医院的各项无菌操作, 为学生毕业后在不同级别的医院工作奠定基础。学生进入手术示教室时分成小组, 每组有10~18人, 完全按照手术室规定来要求学生。男女学生需去男女更衣室更换第一次拖鞋, 然后更换洗手衣裤、带帽子口罩, 再更换第二次拖鞋后方可进入刷手间, 准备刷手;刷手完毕后, 进入手术示教室观摩羊手术模拟示教, 学生按无菌操作要求轮流上台操作, 培养学生建立起严格的无菌观念, 使其熟练掌握常用的消毒方法。

2.3 手术基本技能操作

手术基本技能操作在外总技能培训室进行, 每小组10~18人, 每台2~4人, 由带教老师示教持刀法及皮的切开、打结、肠切除吻合术的基本操作, 通过学习, 学生熟练掌握手术基本技能操作步骤, 实验技术人员对违反规程操作者要及时纠正并讲明原因。

2.4 操作成绩考核

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制度, 对考核成绩不及格者需进行实习前强化训练, 训练后考核仍不及格者, 不允许参加临床毕业实习。通过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不仅可以检验外科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以后进一步临床外科实习和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羊标本的处理

为节约经费, 一只活羊可以反复用于实验2~3次, 第一次手术实验结束后, 经耳廓静脉内滴注含青霉素钾400万单位的5 %葡萄糖盐水200 mL, 每天1次, 一般可维持生命5~7 d, 这样既节约了经费, 又为学生进一步观察术后情况提供了机会。

3教材

我们根据实验的特点, 自编了《外科总论实验指导》, 按大纲要求的内容, 结合医学理论研究和医学教学的新进展、新要求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每年进行修改, 使其不断完善。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诊疗技术的进步, 手术治疗疾病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手术操作技巧有很多改变和创新, 出现了许多新的手术方式, 但各类手术都离不开切开、止血、结扎和缝合等基本操作, 都必须遵守无菌要求, 作为实验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 尽职尽责地做好实验教学前的每一项准备工作, 指导学生认真操作, 使其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 为学生进入生产实习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曹燕明, 邝昌贤, 赵广锋, 等.突出技能培训特色提高外科总论教学质量[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24 (3) :329-330.

篇4:总论子母绵掌

一、子母绵掌的练法特点

1.步法为基础子母绵掌练法的关键在步法,用法关键也在步法,因此步法为该拳基础,既为练时的规矩,也是套路练习的基础。其步法主要有蛇形步与鹞子穿林步,而以前者为基础,后者多为外门躲闪、进攻之法。套路练习的基本动作为左右翻掌,其步法即为蛇形步。整个套路,除了里门一掌等少数几个动作用到了弓步、马步、歇步,余者都为小架,以蛇形步为根本。因此说,绵掌的特色是步法即为拳法,步法即为用法。

2.三尖相对

子母绵掌练时要求鼻尖、手尖、足尖三尖对齐(不必正对,但需位于同一平面),俗语云:“三尖正,三尖不正取不了胜”。

3.三合四明

绵掌言三合分内外三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筋与骨合;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三合合为六合,但此六合与其它拳种略有不同,这一点尤需注意。四明即腾、挪、闪、择,腾即跳跃之意;挪即身微动而吸泄对方之力;闪为躲闪之意;择是对地形的选择。

4.身若机括

该拳练习时要求身活步稳,身体转动如同机括,进门可变相。俗语云:“拳打滚豆之力。”而如不想被打,则需呈滚豆之势,以身体的灵活转动而化对方来势,使其力过我,而不是直接打在我身上。

5.手不离肘、肘不离手

动作时,手肘不离,左手从右肘底出,右手从左肘底出,双手互动,加大手的活动范围,手的活动范围大了,则防守范围自然大了。同时,手肘不离也可带动身体运动,这样身体能灵活如机器之运转。

6.手不离口、口不离手

从另一手虎口上出手,以防对方来手,两手上下相滚,阴阳相反,进出紧合,防守严密。同时起手从中,取意用中,上步出手俱从身体之中线,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防守,一方面便于攻击。

7.手(掌)变捶(拳)、捶(拳)变手(掌)

子母绵掌要求手(掌)变捶(拳)、捶(拳)变手(掌),拳掌互易,左右同理,因势利导。拳掌用法随意使用,练时为手,用则为拳;出手为手,着人成拳,拳如卷饼。

8.四肢微屈

两腿弯屈,适于迈步。膝过弯则步死,走步发僵;膝过直则两腿含不住劲,没有弹性,弯屈适度,务使保持最大弹性与灵活性。双臂微屈,出手似弯非弯,似直非直,或呈半圆形,如拳边夹带等。这样,一来可保持伸缩的余地,二来劲含双手,可以随意而发。

9.劲力内含,蓄势待发

此拳练法与它拳不同,要求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但劲力内含,不可外露,更不可全部发出,用时尤需如此,以免对方发现。所谓“拳打人不知”,不光是手法的不知、时机的不知,更包括劲力的不知。子母绵掌又名藏拳,而所谓“藏拳”,也并非仅为手法的隐藏——暗手打人,也包含着劲力的隐藏——蓄势待发、深藏不露,给对方以假象,迷惑对方,寻机待发,发则劲力俱出,“如同大车来临,大水侵身”,以求“搭手成功”之效。

这样,手臂屈而有伸缩余地,劲力含而待发,使得架式不变。技击时,如搭手后一时不能奏效,可串步进逼,手可再出,劲可再发。

二、子母绵掌练法

练时以步法为主,练至步法轻、灵、活、快,身动如车轴之速,以求“进门变相”,避免僵滞之劲,步法熟则套路成功一半;而在技击时,“法门以步为先”,步一上则手足随至,可谓“打人如割草”。

子母绵掌行拳列架以内外三合为准,步动手动,手动步随,手足相合,肩胯一体,肘与膝合,而心、意、气、力相引导,筋与骨也必共于一体。若于技击,则需“四明”,故范瑞前辈口传:“三合四明记不清,纵然用功不能成。”

本拳属内家拳,动作开合幅度小,架式小巧紧凑,手法多变,练时要注意动作虽小但不可乱,更不可因小而演化为过渡动作。常有练者把套路中有技击价值的手法略为过渡动作,是不了解其含义之故。因此,练时动作要到位。动作小则不可潦草,大则不可走形,否则既影响美观,又失武术之本意。

套路练习,开始宜慢,一动一静要合乎规则,但慢不可呈痴呆之相,虽慢非停,而以意领气,注于拳脚,内含劲而显以寸劲,动作则表现为柔。练习纯熟,则可快练,以补慢练之不足,但快不可散乱,快慢相济,而规矩不易。

以意导气,发于丹田,注于四肢,柔以行气,刚以显气。动作以柔,发力为刚,刚柔相济;柔以养气,松静以利气行,劲含身体,含而待发,鼓荡于体内,发力为寸劲,此为刚;发后而复归松静之柔状,是谓相济。故胸部要微含,劲蓄于身,气养于丹田,随身鼓荡而待发。忌用僵劲,否则身体僵硬,而肢体内气血阻滞,难达拳脚,最终难成内家好手,此为误入歧途之举。

对于子母绵掌来说,其“绵”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动作的绵绵不绝,练时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又如长江大河,虽波澜起伏,但无汹涌之势,总在一波未平一波兴起之间,始终位于一种蓄势待发状态,有一种刚柔相济之劲;二是劲力的绵绵不绝,要求劲力内含,不能随意发出。若练时劲力外发,则成脆劲,练成了“硬掌”,失去了绵掌之本意,此为练时应注意的地方。

其它如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也要注意,需以一种临敌应战的精神状态来练拳,眼前无人似有人,一举一动都为取眼前的假想敌人。虽为单练套路,而一动一静仍不失为临敌制胜之手法。协调的配合要求步动手动,步停手停,而身法自随,眼神紧逼,勿使松懈,所谓“一动无不动”。手眼的要求是:“鹰眼猴手”、“三分拳七分眼”,平时练习当神聚于眼,练目光敏锐,含而不露,间忽一闪,可慑敌胆。

篇5:丁丽萍讲稿内分泌系统总论

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

第一章

教学目标:

了解:激素分类与生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防治原则。理解:内分泌系统系统的反馈调节。掌握: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原则。

教学重点:

重点: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难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教学时数:2课时(与教学大纲一致)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讲授法、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等。

教学内容:

一、内分泌概念

内分泌是指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将其分泌产物(激素)直接释放入血的一种分泌方式。

狭义的内分泌是指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激素释放入血循环而作用于靶细胞。

广义的内分泌还包括邻分泌、并列分泌、自分泌、腔分泌、胞内分泌、神经分泌。同时一种激素也可以几种方式发挥作用。

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包括:

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

内分泌组织和细胞:心血管、肺、肝、胃肠、肾和脑(特别是下丘脑)等。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一道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运动、衰老和病态等生命现象。

激素传递方式

内分泌—通过血液传递

旁分泌—通过细胞外液局部或邻近传递

自分泌—分泌的物质直接作用于本组织

胞内分泌—细胞内的化学物质直接作用在自身细胞

激素作用必备条件

1、有识别微量激素的受体。

2、与受体结合后,受体立体构象改变,进而通过第二信使在细胞内进行信号放大和转导,促进蛋白质和酶促反应,表达其生物原活性。

内分泌学发展史:

腺体内分泌学研究:经典内分泌学研究,局限于大的内分泌腺体水平,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组织内分泌学研究:非经典内分泌学研究。达到了对激素的精确测定及定位研究,识别激素分泌细胞,显示细胞器、细胞核构象,了解细胞功能。

分子内分泌学研究:内分泌学研究日益深化,从细胞水平已进入分子水平研究,如激素基因、受体克隆、基达表达、转录和翻译的调控等。

二、激素分类与生化:

(一)已知激素与化学介质150种,根据其化学特性分四类:

(1)肽类激素:由DNA相应基因编码,先合成肽类激素前体,经裂解和(或)加工为活性物质。如:甲状旁腺素、胰岛素、鸦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等。

(2)氨基酸类激素:甲状腺激素(T3、T4)。

(3)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由络氨酸转化而来,需要多个酶的参与。

(4)类固醇激素:如肾上腺、性腺合成激素、维生素D3、核心为环戊烷多氢菲。

(二)激素降解与转化:

(1)激素通过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而转运到靶细胞部位发挥作用,并经肝、肾和靶细胞代谢降解而灭活。

(2)肽类激素半衰期短,3-7分钟。

非水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类固醇激素)与转运蛋白的结合其半衰期长,游离型激素可进入细胞内发挥生物活性。

血浆激素浓度=激素分泌率(SR)/代谢清除率(MCR)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根据激素受体所在部位不同,可将激素的作用机制分为两类:

(1)作用于细胞膜受体:肽类激素、胺类激素、细胞因子、前列腺素

(2)作用于细胞质或核内受体:类固醇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维生素D、1,25(OH)2D3。

受体的主要功能:

1、识别微量激素。

2、与激素结合后将信息在细胞内转变为生物活性信号。

细胞膜受体

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可以通过磷酸化和非磷酸化途径介导各种生物反应。

激素-受体复合物 可使Gs(兴奋性G蛋白)或Gi(抑制性G蛋白)的α亚单位与鸟苷三磷酸(GPT)结合到激素-受体复合物,从而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促使或抑制ATP转变为cAMP(第二信使),cAMP与cAMP依赖性调节蛋白激酶的调节亚单位结合,从而激活蛋白激酶,进入细胞核后,使转录因子磷酸化并激活,促进mRNA和蛋白合成,产生相应生物反应。

激素-受体复合物 →受体变构 → 钙通道开放 → 钙离子内流→细胞内Ca2+浓度增加 → 激活蛋白激酶 → 蛋白磷酸化而发挥生物作用。

激素-受体复合物可使受体构象变化,从而产生第二信使,如cAMP、cGMP、Ca2+、IP3(三磷酸肌醇)、DAG(二酯酰甘油),PKC使细胞蛋白质磷酸化,使DNA和mRNA表达,从而引起细胞代谢改变和细胞生长分化。

核受体和细胞质受体

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可直接进入细胞质或细胞核内,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形成活化的 受体复合物,促使DNA基因转录和mRNA翻译而产生蛋白和酶,改变细胞的生物作用。

三、内分泌系统调节

(一)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相互调节

(1)神经-内分泌调节轴:

大脑—下丘脑—垂体—靶腺 内分泌系统直接由下丘脑调控,下丘脑具神经内分泌功能:GnRH、CRH、TRH等,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各种分泌细胞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下丘脑活动也受高级神经中枢其他部位调控。神经细胞分泌多种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影响神经分泌细胞。内分泌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下丘脑也有直接调整其功能的作用。一种激素可作用与多个部位,而多种激素也可作用在同一器官组织,发挥不同作用。

(2)内分泌的神经生物钟功能:

神经系统对机体的调节有一部分是通过“生物种”来控制的,如皮质醇分泌的昼夜节律

(3)内分泌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垂体激素反馈作用于下丘脑、高级中枢

(二)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1)下丘脑-垂体-靶腺间的反馈调节

(2)除负反馈调节外,还有正反馈调节。如促卵泡素刺激卵巢使卵泡生长,通过分泌雌二醇,它不仅使促卵泡素分泌增加,而且还可促进黄体生成素及其受体数量增加,以使达到共同兴奋,促进卵和黄体的生成。

(3)反馈调节也见于内分泌腺和体液代谢物质之间

血糖-INS(血糖升高可刺激胰岛素分泌,血糖过低可抑制胰岛素分泌);

血钙—PTH、LT

血渗透压—ADH

(三)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相互调节:

内分泌、免疫和神经三个系统之间可通过相同的肽类激素和共有的受体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环路。

(1)神经内分泌调控免疫功能

神经内分泌对机体免疫有调控功能,淋巴细胞膜表面有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受体,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其递质或激素与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介导免疫系统的调节。如糖皮质激素、性激素、PGE抑制免疫.而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ulin)促进免疫。

(2)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有反向调节, 免疫应答的信息和免疫新生物(抗体、细胞因子等)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IL-α可通过增强基因表达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PRL、TSH、ACTH或LH、FSH、GH等激素的转移。

四、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一)按疾病发生在靶腺或下丘脑、垂体分类:

原发性

继发性

(二)按病生分类:

(1)功能减退:

内分泌腺的破坏:可由自身免疫病(1型糖尿病、桥本甲状腺炎)、肿瘤、出血等所致。

内分泌腺激素合成缺陷:如胰岛素基因突变可使的激素正常合成障碍。

内分泌腺以外的疾病:

(2)功能亢进:

内分泌腺肿瘤:如胰岛素瘤

多内分泌腺瘤1型、2A型、2B型;

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激素代谢异常:

医源性内分泌紊乱: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Cushing综合征。

(3)激素的敏感性缺陷:表现为对激素发生抵抗,主要有受体和(或)受体无缺陷,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三)内分泌病分类

(1)下丘脑病

功能性

器质性(遗传、炎症、肿瘤、手术等)

(2)垂体病

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尿崩症、ADH分泌失调综合症)

腺垂体病

空泡碟鞍

(3)甲状腺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单纯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炎:急性、亚急性、慢性淋巴细胞性

甲状腺结节和肿瘤

甲状腺先天性缺损、异位等

(4)甲状旁腺病:功能亢进、功能减退、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肾上腺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急性危象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先天性髓质疾病:嗜铬细胞瘤及增生

胃肠、胰岛病:糖尿病,胰升糖素瘤,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舒血官肠肽瘤等

卵巢病:卵巢瘤,PCOS等

(6)睾丸病:男性性功能减退睾丸瘤等

(7)肾脏内分泌病:肾素瘤Barttersyndrome

(8)非内分泌瘤引起的异位激素综合征

(9)多发性内分泌病

多内分泌腺肿瘤

多腺体自身免疫病

五、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

(一)功能诊断:

(1)症状、体征

(2)实验室检查

代谢紊乱证据:各种激素可以影响不同的物质代谢,包括糖,电解质酸碱平衡

激素分泌情况:血、尿激素水平及代谢产物测定

(3)动态功能测定:

兴奋实验:用于分泌功能减退时,判断激素的贮备情况,应用促激素试验探测靶腺的反应,如ACTH、TRH、IRT、GnRH、CRH试验.抑制实验:适用于分泌功能亢进时,观察正常的反馈调节是否消失----有无自主性激素分泌增多,是否有功能性肿瘤存在,如DXM抑制试验、TSH抑制试验(二)病理诊断

(1)影像学检查:垂体瘤

(2)放射性核素检查:甲状腺明显肿大多个冷温并存结节

(3)超声检查

(4)细胞学检查:肾上腺皮质腺瘤

(5)静脉导管检查

(三)病因诊断

(1)自身抗体检测

抗微粒体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的一个例子,在此处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中可看到一个自体抗体。

(2)血细胞染色体检查

(3)HLA鉴定

六、内分泌疾病防治原则

预防: 如缺碘性甲状腺肿、sheenhansyndrome

治疗:

(一)功能亢进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或增生组织

(2)放射治疗:毁坏肿瘤或增生组织

(3)药物:抑制激素合成分泌:如奥曲肽、溴隐亭、赛庚啶、抗甲亢药:咪唑类和硫脲类

米非司酮------阻断糖皮激素受体

酚妥拉明----阻断a肾上腺素能受体

(4)其他:化学治疗恶性内分泌肿瘤

(二)功能减退治疗措施:

(1)替代治疗(replacementtherapy)

或补充治疗(substitutiontherapy)

(2)内分泌腺组织移植

(三)肿瘤治疗:手术、放疗、化疗与病因治疗

七、思考题:

1.内分泌功能试验包括哪些?

篇6:中医内科讲稿笔记-肺系总论

第一章 肺系病证

概述

一、主要证候及病机要点

生理——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气以

降为顺又为清肃之脏,不容异物—外感和内伤因素都易伤伤损肺脏而引起病变。

肺主气、司呼吸—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症候为主。

1.肺气亏虚

病因——①劳伤过度,病后元气未复;②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气之生化不足

主要脉证——声音低怯,倦怠懒言,面色少华,极易感冒,恶风形寒,自汗,咳嗽无力,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脉虚弱。

2.肺阴亏耗

病因——痨虫蚀肺,久咳久喘→气血亏耗;燥热之邪犯肺→耗伤肺阴

主要脉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红,潮热盗汗,形体

消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寒邪犯肺

病因——气候寒冷,衣着单薄;贪凉饮冷→寒邪犯肺

主要脉证——咳嗽痰溪薄,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身酸楚,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4.邪热乘肺

病因——外感风热,寒郁化热→邪热蕴肺,痰热内积,肺失清肃

主要脉证——咳嗽,痰黄或黄白相兼,痰量一般不多,或鼻塞流黄涕,或恶风 身热,咽喉疼痛,苔薄黄,脉浮数

5.痰浊阻肺

病因——感受外邪;喘咳日久→肺不布津,聚为痰湿;脾气素虚→聚湿成痰,上 渍于肺

主要脉证——咳嗽痰多粘稠,色白或灰白,胸满憋闷,气息急促,喉中痰鸣有

声,甚至倚息不能平卧,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濡滑

二、治疗要点

1.宣降肺气

肺病症的基本病机——肺失宣降——故宣降肺气为肺病症的治疗要点。

(1)肺主气,实证宜辛苦,虚症宜酸收——外邪犯肺—宜辛散外邪;肺气上逆—宜苦泄以肃降肺气(平咳喘);久咳久喘耗散肺气,损及肺体—宜用酸收以补其肺体,敛其耗散之气。《素问〃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2)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宣肺药物多轻清,以达疏界解、宣畅之功—轻宣肺气法—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恶燥—治宜辛平甘润,以使肺气自降,清肃之令得行。

2.扶正祛邪

(1)邪气雍遏于肺,肺失宣肃—祛邪—宣肺、肃肺、清肺、泻肺、化痰、降逆;(2)肺之阴伤气耗,肺不主气——扶正——补肺、敛肺、温肺、润肺。(3)整体治疗

——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对肺进行间接补泻法:虚症——补脾(补母)以益肺(补子)即培土生金法;滋肾(补子)以益肺(补母)即金水相生法。实证——泻肝以治疗木火刑金(肝火犯肺);泻表安里——通过泻大肠(通腑),使肺热或痰浊从大肠下泻以治肺实证。

3.重视调护

篇7:工作总结总论 写作总论

是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个人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主要用于对一定阶段内的工作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研究,从中寻找具体的经验和教训,发现工作规律或缺点错误产生的原因,调整改革与前进的方向,以利于今后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二、总结的作用

1、推动工作前进

2、寻找工作规律

3、培养提高工作能力

4、团结群众和争取领导的支持

三、基本内容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与叙述,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与不利的环境基础等进行分析。2、3、4、成绩和缺点,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是肯定成绩,提出缺点 经验和教训,要对其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

写法

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构成

1、标题包括单位名称、时间、文种类别(工作总结)

2、正文:

首先概述某一阶段内整个工作情况,包括工作背景、基础成绩效果。其次写经验体会哦,包括具体做法、实力、数据等。再次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四.今后设想与努力方向

正文写作时,根据内容复杂程度,可分小标题分列车数,各方面内容可先总后分,也可并列展开,或按基本情况、主要成绩经验问题及意见三大块来组织。

3、落款写明作者、日期 工作总结写作要求:

1、过程性

2、条理性

3、经验性

4、理论性

5、规律性

1、应该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资料

2、要实事求是

3、条理清楚

4、裁剪得体、详略得当

篇8:外科学总论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成都医学院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宜宾本科班4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21名, 女生20名, 调查于外科学总论内容讲授结束后进行。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 自行设计“外科学总论教学评价问卷调查表”, 包括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程度、预习复习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考试方式和意见建议等内容。教学效果评价共设置了课堂气氛、课堂内容吸引力、课堂内容引发思考、收获、对老师的印象和教学效果总体评价6个题目;评价采取4个级别:很好、好、一般、差。开放性问题由调查对象自由填写, 旨在了解调查对象对外科学总论课程的意见和建议。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 由班长发放和收交。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调查表中供选项目数据用百分比表示, 并对开放性问题的文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将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很好、好两项数据合并, 一般、差两项数据合并;采用四表格卡方检验差异性,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1份, 回收有效问卷41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0%。

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7.32%的学生认为掌握很好或好, 68.29%的认为一般, 24.39%的认为掌握较差;仅有14.63%的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 课后复习的学生也仅有31.71%。在授课时间问题上, 53.66%的学生愿意整个课时都由教师授课, 而46.34%的学生愿意缩短授课时间, 将余下的时间用于总结、现场答疑或讨论等。90.24%的学生认为讲授时需要增加10%~20%教学大纲以外的内容。有87.80%的学生认为教学深度适中, 90.24%的学生认同案例分析法。对待考试的方式上, 43.90%的学生选择闭卷考试, 56.10%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

2.2 教学效果评价

关于教学效果总体评价, 12.19%的学生认为效果很好, 58.54%的认为效果好, 29.27%的认为一般, 认为教学效果很好或好的共占70.73%。其余5项分别与总体教学评价比较, 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课堂气氛、课堂内容吸引力、引发的思考、收获等项目与总体效果结果一致 (P>0.05) ;反映教师教学态度的项目“你对老师印象如何”, 好评人数高于总体好评人数 (P<0.05) , 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得到了学生认可。具体见表1。

2.3 问卷调查收集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调查中, 有60.98%的学生 (25人) 对教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主要有增加案例分析 (16人次) 、讲授重点内容 (4人次) 、课堂互动或提问 (3人次) 、拓展课堂知识 (2人次) 、课后小结 (4人次) 、增加练习或月考 (3人次) 、传授学习方法 (2人次) 等。

3 讨论

3.1 发挥临床资源优势, 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教学

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高等医学院校临床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 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医学教育发展规模与临床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 为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我院外科教研室自2009年承担成都医学院临床本科外科学总论的教学任务以来, 非常重视教师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的培养。除麻醉、烧伤等章节外, 其余内容一般都是由一位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临床医师担任授课教师, 发挥丰厚的临床资源优势, 结合循证医学理念, 查新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 将基础外科理论与最新的科学依据相结合,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2], 提高教学效果。另外, 在临床见习中围绕教学相关内容, 有意识地增加外科总论内容, 使外科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 设定问题, 由浅至深, 引导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形式, 对病例的营养、代谢、内环境等问题进行分析, 对创伤、休克、感染、输血等问题进行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4]。经过不断努力和探索, 现已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我院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初步保证了外科学总论的教学质量。

3.2 课堂讲授法是学生最欢迎的教学方式

调查发现, 紧扣教学大纲、结合临床实际的课堂讲授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问卷调查发现, 90.24%的学生认同案例分析法, 而对于将某章节完全变成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 有31.71%的学生认同, 36.58%的学生认为一般, 31.71%的学生不认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不被认同, 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由外科学总论自身特点决定的。外科学总论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疾病, 而是对外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整体概括;系统讲解总论知识, 有利于学生在外科各论的学习中把握全局。二是学生以前所接触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课堂讲授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法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5], 学生一时无法适应, 难免产生抵触心理。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增加案例分析是目前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能够将抽象、空洞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相联系, 吸引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强化教学效果[6]。

3.3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果

调查发现, 70.73%的学生认同目前的教学效果, 但仍有29.27%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是授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 调查分析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最易接受的教学方法等, 把握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 为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授课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 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 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2) 课堂互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适当减少理论讲授时间, 增加案例分析内容。在案例分析时多鼓励学生发言,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和结论, 允许小范围的分析讨论, 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7]。在分析讨论中多问为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等, 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8], 重点施教、个别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小组讨论回答, 或由教师引导式解答。善于总结、提炼简单实用的医学口诀, 对不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记忆方法[9], 绘制思维导图, 提高记忆效果[10]。 (3) 课前、课后的引导工作必不可少。为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提前将案例提供给学生,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课后布置作业, 兼顾理论复习题和案例分析题, 满足临床和考研学生的不同需要, 巩固教学效果。

总之, 通过对外科学总论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分析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学工作实践经验, 准确把握目前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提出下一步的建议和想法, 为进一步提高外科学总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摘要:目的 分析外科学总论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针对成都医学院2010级临床宜宾本科班的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授课时间上, 53.66%的学生愿意整节课都由教师授课, 而46.34%的学生愿意缩短授课时间。90.24%的学生认为讲授时需要增加部分教学大纲以外的内容。87.80%的学生认为教学深度适中, 90.24%的学生认同案例分析法。学生中认为总体教学效果很好或好的有70.73%, 一般的有29.27%。对教师的印象评价中, 好评人数高于总体好评人数。有60.98%的学生对教学提出了建议。结论 紧扣教学大纲、结合临床的课堂讲授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案例分析法和师生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外科学总论,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金花, 李国华.非直属附属医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 (4) :729-730.

[2]赵春雷, 赵炳显, 何娜, 等.循证医学在外科总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16 (12) :2323-2324.

[3]周毅, 欧阳小琳, 蔡敬铭, 等.非直属附属医院外科学总论全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初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34 (2) :245-247.

[4]董杨帆, 仝传志.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普通外科学见习中的应用[J].新疆医学, 2014, 44 (11) :132-133.

[5]汤铜, 郑璐, 李佳, 等.PBL教学法在外科学总论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14, 18 (1) :206-210.

[6]赵倩,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 任政.案例教学在临床外科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10) :1518-1519.

[7]吴蔚, 沈历宗, 肇毅, 等.积极心理学在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4) :141-142.

[8]靳小建.谈外科总论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9) :43-44.

[9]黄翥.在外科学教学运用学习与记忆方法的研究[J].医学信息, 2014, 27 (29) :12.

上一篇:高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篇:剪发奇遇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