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当期监督 进一步发挥监事会作用

2024-05-13

强化当期监督 进一步发挥监事会作用(精选3篇)

篇1:强化当期监督 进一步发挥监事会作用

强化当期监督 进一步发挥监事会作用

新年伊始,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办公室研究部署了2008年监事会工作,并印发了《2008年监事会工作要点》。

2008年,监事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资委中心工作部署,适应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牢牢把握出资人监督定位,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继续强化当期监督,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促进检查成果运用,切实履行监督职责,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的权威性、有效性和灵敏性,推动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08年,监事会要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当期监督,提高监督的时效性

要深化当期监督意识,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监事会当期监督工作的意见》,逐步提高当期监督工作质量,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逐步实现由主要检查企业上情况转变为检查当年情况。

1.做好2007集中检查工作。按照《关于开展2007集中检查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做好对监管企业2007集中检查工作。要在日常监督基础上,对企业全年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要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突出重点企业和重点内容进行检查,加强对企业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合法、合规性的监督。要坚持适当简化的原则,简化检查报告结构和内容,简化报告运转工作程序。要统筹安排检查时间,确定检查重点,规范报告格式,夯实报告内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2007检查任务。

2.加强日常监督。要充分发挥重点联系人作用,切实加强日常监督。通过列席企业有关会议、分析企业财务快报、查阅企业生产经营相关资料等方式,重点关注企业改革、改制和重组情况;关注国有资本经营过程及质量,包括国有资本投资方向、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等;关注企业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情况;关注企业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决策行为;关注企业会计报表重要项目增减变动及重大异常变化;关注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重要子企业应纳入日常监督范围,了解其重大事项及主要经营管理情况。

3.深入开展专项检查。按照国资委要求,对出资人关注的重大事项和企业贯彻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情况以及监事会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企业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以及检查中发现的有可能危及国有资产安全的经营行为、重大决策不合规、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风险,要及时开展专项检查,提交专项报告。2008年上半年拟配合委内有关处室对省属企业经营者薪酬分配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各办事处还要结合所监管企业特点,选择1-2个题目进行专项检查。

二、拓展成果运用范围,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监督检查成果运用是监事会监督有效性的重要体现,要加强监督检查成果运用,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1.健全成果运用机制。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在国资委内部建立和完善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监事会作用的意见》,充分利用监督检查成果。积极与委内处室保持沟通协调,形成协同配合机制。委内召开关于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会议,各处室研究相关业务工作,征求监事会意见时,要认真研究,充分发表意见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2.加强与企业交换意见工作。要继续坚持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原则,切实做好当期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企业交换意见工作,特别要做好检查报告向企业反馈工作。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需要企业自行纠正的问题,要通过座谈、口头沟通、书面通报等形式,及时与企业交换意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需要委内相关处室关注和帮助处理的问题,要及时向委内处室提出结果落实建议。

3.加大整改落实力度。要实现由揭示问题向推动问题整改的转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将跟踪、督促揭示问题的整改贯穿在当期监督的全过程,将监督检查中揭示的问题进行梳理、拆分,分解给委内有关处室和企业分别进行整改落实,及时了解整改进展情况,督促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问题。

三、改进检查方式方法,提高监督检查质量

为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和质量,实现出资人的有效监督,要不断探索完善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监督方式方法。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监事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一是建立监事会电子资料库,将重要监督检查资料及工作成果集中保存,规范管理,做到信息共享、方便查阅,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二是继续推广在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增加监事会站点,并及时总结典型经验,互相交流学习;三是继续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查帐软件,提高检查效率。

2.不断探索各类企业的监督方式。积极探索国有控股或相对控股以及参股国有企业的监督模式,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要适应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及时调整出资人的监督形式;要强调监督的独立性,通过合法程序形成与企业股权结构相适应的监督制衡机制。根据企业不同类型,探索进行分类监督;探索对委托企业的有效监管,实行直接监管与间接监管相结合。

3.提高信息和专报的质量。信息和专报是当期监督工作的重要载体,是监事会工作成果的重要体现,要强化信息和专报工作,逐步提高信息和专报的质量。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重在质量上下功夫,一是增强内容的灵敏性,及时、准确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二是及时反映委领导对监事会工作的指示和监事会工作动态;三是把好文字关,做到格式规范,语言精炼。

4.借助各种监督力量。要将监事会监督与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紧密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共同促进企业有序发展。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把对企业的财务检查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相结合,在分析复核的基础上,充分参考和利用事务所的审计结果,有重点地开展检查;监事会监督要与外部财务、审计监督相结合;与委内纪检、监察监督相结合;与企业兼职监事及企业内部监督力量相结合。

四、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规范监督工作体系

制度建设是监事会不断探索的主题,全面、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体系是监事会发展完善的有力保障,要逐步建立健全监事会法规体系,推动监事会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2007年制定的监事会规章制度。2007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和完善监事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监事会当期监督工作的意见》等规章制度,对监事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008年要加大对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通过集中培训、自学等形式,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对文件的理解、消化和落实,并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保证监督检查工作规范开展。

2.建立监事会工作规程标准。为规范监事会工作质量评价基础,要研究建立包括程序规范、评价操作规范、检查报告规范和成果运用规范等在内的作业标准。

3.补充和完善各项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管实践,不断研究、制定和完善监事会工作各项制度,如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度修改情况修订《辽宁省省直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制定《监事会与企业交换意见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把监督检查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使监事会工作更加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

五、加强监事会队伍建设,提高监督能力和水平

监事会工作是一项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和谐的监事会队伍,提高监督检查能力和水平,适应国资监管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1.召开监事会工作会议,做好监管企业外派监事会换届工作。按照《辽宁省省直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办法》的规定,2008年将进行新一轮监管企业外派监事会换届工作。在总结我省监事会几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召开省属企业换届、派出工作会议。并对省属监管企业外派监事会进行调整。

2.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加深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探索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二是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监督能力。2008年举办专、兼职监事业务培训班。对专职监事培训,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新企业会计准则、先进监督检查方法的实务操作,并结合全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新出台的法规制度以及我省国资监管工作的需要,选择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对兼职监事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介绍监事会工作的新形势、新动态、新制度,更好地发挥兼职监事的监督作用。

3.健全监事管理机制。为建立客观、公正的监事会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派出监事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制定《对专职监事管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为加强对兼职监事的管理,切实发挥兼职监事作用,修订《兼职监事管理办法》。对各省属企业兼职监事进行重新确认、梳理,对缺位的要及时按程序予以补充。

4.严肃工作纪律。要按照“六要六不”行为规范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严守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经常对照检查,做到防微杜渐,清正廉洁,始终保持监事会队伍的良好形象。(来源:监事会工作处 责任编辑:崔鹤)

篇2:强化当期监督 进一步发挥监事会作用

吕建彬(已刊发过)

[摘 要]监事会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是目前国有改制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必须进一步规范监事会的设置,明确监事会权责,创新监事会工作模式,增强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监事会;国有企业;监督;途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步伐逐步加快。但不少国有改制企业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突出表现是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职能发挥的研究,对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范监事会的设置,确保监督的权威性

监事会是针对公司最高决策与经营机构而设立的监督机构。但有的国有改制企业监事会的设置极不规范,严重影响了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发挥。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就必须规范监事会的设置,确保监督的权威性。

一是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保证监事会监督的客观公正。一个监督机制是否有效,最根本的就在于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及监督人本身的独立性。只有当监督机构独立于监督对象时,才能保证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规定,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派出监事实行回避原则,不得在其曾经管辖的行业、曾经工作的企业或者其近亲属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企业的监事[1](P1)会中任职。国务院为了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后,于2003年颁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代表本级政府负责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控股的公司派出监事的人选,推荐国有控股的公司监事会主席的人[2](P1)选。但在国有改制公司监事会组成过程中,这些规定并未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有的是由原企业纪委负责人出任监事会主席,原公司领导大部分进入董事会,剩余的成为监事会成员,然后选择一两名职工代表作为职工监事(主要是从企业所属单位工会主席中产生)。同时,监事会主席或监事在公司内一般还兼任其他党政职务。因此,国有改制公司监事会主席与董事长、总经理实际上仍是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任命的同一党政领导班子的成员。在行政级别上监事会主席一般比董事长、总经理低。处于被监督地位的董事长、总经理掌握着监事甚至监事会主席的职务任命、业绩考核等大权。监事会实际上成了董事长、总经理领导下的监事会,造成监事会监督职能的弱化。要保持监事会的独立性,应逐步取消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行政级别,将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企业管理人员有机结合起来,从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推选政治立场坚定、责任心强、懂经营、财务、审计、法律等专业知识,能胜任监督职责的人担任监事会主席或监事,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从而敢于对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进行监督。

二是改善监事会人员专业技术结构,提高监事会监督质量。监事会担负着检查企业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检查企业财务等专业性较强的监督职责。这对监事会主席、监事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监事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监事会成员掌握履行监督职能所必须的业务技能。必要时可从社会中介机构中选择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监事会主席助理或监事,改善监事会人员的专业技术结构,保证监事会具有履行监督职责的专业技术力量。

三是设立监事会专职办事机构,保持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规定,国有企

[1](P1)业监事会一般每年对企业定期检查1至2次,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地对企业进行专项检查。由于目前对国有改制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决策权限缺乏明确的界定,其自由裁量权过大。企业监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强化监事会的日常监 督职能,对企业的最高决策权、经营权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但监事会没有自己的常设办公机构。一般是采取与纪检监察部门一体化办公的方式,由于办公人员各种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不利于监事会日常监督工作的协调运行。为了保证监督工作的连续性,监事会应设立由专职监事为成员的办公室,负责处理监事会的日常监督事务,保证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明确监事会权责,提高监事会监督的主动性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监事会职责及相应权限规定的较为原则,应进一步细化监事会职责及其相应保障措施,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司实务的发展,不断加以修订完善,提高其可操作性。

一是要明确监事会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注意的事项,增强监事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国有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都不是企业财产的真正拥有者,他们的经济利益与经营资本数量、风险程度、资产增值额等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但作为国有企业的直接领导者,事实上却拥有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利润分配等的直接控制权。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很容易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使监督者对公司决策者和经营者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采取不作为甚至纵容的态度。因此,应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或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监事会对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注意的事项。同时,在对监事会整体权责进行明确的情况下,对监事个人的监督权及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对于监事会或监事应监督而没有进行监督的事项,规定相应处罚措施,增强监事会成员的责任感,防止由于监事会成员的不作为行为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是要明确监事会履行职责的保证措施,确保监事会职责的有效履行。由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监事会履行职权的方式、程序、经费来源等规定较为简单,致使监事会职权的落实存在较大困难。例如,《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如实向监事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并及时报告重

[1]大经营管理活动情况,不得拒绝、隐匿、伪报。但这一规定对于保证监事会履行监督职能所必须的知情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国有企业应制定完善确保国有企业监事会知情权的相关会议制度、企业文件和资料送达制度、企业财务报表报送制度、监事会咨询回应制度等规章制度。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财务、统计报表、重大经营活动的法律文本等资料、文件在报送董事会的同时,必须抄送监事会。此外,虽然法律法规规定监事会有对董事会、经理层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检查的权力,但并未规定监事会进行监督检查的条件及程序,对董事会或经理层拒不接受检查或拒不纠正存在问题时应采取何种措施。因此,应明确规定监事会具有董事会经理层违法行为制止权。董事或经理不在公司授权范围以内的行为,以及其他违反法令或章程的行为,致使公司发生显著损害时,应授权监事可以通过口头、书面或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等方式予以制止。

三是要加强对监事会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监事会依法全面履行监督职责。监事会有关职权的行使不仅是其所享有的权利,也是其应履行的义务,应加强对监事不作为或不依法作为行为的责任追究。在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监事会不仅有权而且有义务核对董事会拟提交股东大会的财务报告、营业报告、利润分配方案等财务资料,并有义务将其核对、调查情况向股东会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监事会不仅有权而且有义务对董事、经理违法违规和违反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提出有关建议和处理意见,而且应明确规定监事会因不能及时、合理和有效行使监督权而使公司或第三人受到损害时,应承担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国有企业监事会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以考核评估的结果决定监事的去留,并确定其报酬。由于监督不力给企业带来损失,在追究经营者责任的同时,要由监事会承担连带责任。

三、创新监事会工作模式,增强监督的实效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经验较少,涉及监事会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还不完善。因此,国有企业监事会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就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增强监督的实际效果。

一是要健全完善监事会各项工作制度,实现监督的规范化。为了避免监事会工作流于形式,要建立健全监事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明确本企业监事会主席和监事的主要职责,对监事实行分工负责制度,保证监事会职责的有效履行和工作质量的逐步提高。同时,要定期召开监事会会议,收集整理监事监督信息,研究企业各项重大决策草案,并及时向董事会和经营管理人员反馈监督信息,督促整改存在问题。

二是要坚持做到程序监督和实体监督并重,提高监督效果。重点监督检查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董事和经营管理人员在决策和经营活动中是否按规定程序办事,在执行决策中是否忠实履行职责,是否发生挪用资金、违章拆借、擅作担保、转移资财、伪造业绩等违法行为,纠正损害企业和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同时,要定期开展会计季报、年报或会计账簿的检查工作;在检查中发现有违反财会制度和损害公司利益的事项,有权要求企业审计部门或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如果审计结果认为董事会违反制度规定,有权要求予以纠正。

三是要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到参与不干预。国有企业监事会在履行职责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行使监督职责时,要敢于坚持原则,对认为违规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对拒不接受和改正存在问题的要及时向股东会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反映。同时,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尽职而不越位,不能干预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四是要加强与企业内外部监督部门的联系,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监督。监事会在监督工作中要做到依法监督、合理监督、公正监督,积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服好务,争取企业党政组织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加强与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及外部司法、税务、审计等监督部门的联系,形成监督合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保证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EB/OL].http://.2002-10-13.[2]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EB/OL].http://.2003-06-05.Review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Board of Supervision to Perform the Duties and Function

篇3:强化当期监督 进一步发挥监事会作用

关键词:强化培育指导;发挥;班组全员安全监督;作用

抓好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首要工作,通过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充实,企业建立了安全管理的主体队伍,自上而下的体系和人员配置为安全工作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监管网络。但在运行中,还有待于发挥职工群众、班组全员的安全监督作用,“我为安全作诊断”等活动的开展,就是要发挥基层班组员工的作用,让人人都是安全监督员。

1 抓好“四个到位”,让职工群众敢于监督

基层一线班组的普通职工,不是专职HSE监督管理人员,要敢于克服因为都是熟人碍于情面不去监督,碰见班组长甚至领导违章不敢监督,怕得罪人的现象,有效发挥群众的自觉监督作用。因此,就要解决好“不敢监督”的问题,通过抓好“四个到位”,确保职工全员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

1.1 领导重视支持到位 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职工群众HSE监督领导及工作小组,分层次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制定职工群众HSE监督相关办法,明确

工作职责。通过各种会议、媒体,收集职工群众HSE监督工作情

况,及时研究,及时解决,及时答复,认真指导,使职工群众在HSE监督中感到开展工作底气足,腰杆硬,讲话有分量,监督的积极性更高。

1.2 职责权利赋予到位 要赋予班组群众在安全监督中检查、制止、教育、整改督导、检举举报等权力,解决他们“不敢监督”的问题,使职工群众在HSE监督中大胆开展工作。要支持和帮助职工群众在HSE监督中的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安全工作讲评制度,让职工群众上台讲安全,形成人人履行监督职责,敢于监督的氛围,使安全工作达到关键场所零距离、关键环节零死角、督促整改零遗憾,确保安全生产可控。

1.3 考核奖惩激励到位 职工群众HSE监督工作是自觉自愿的,要充分调动他们开展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进行职工群众HSE监督的工作考核,班组考核,基层单位的考核,建立职工群众安全监督激励机制,并在评先评优、学习培训时优先,增强主动监督、敢于监督的责任感。

1.4 监督环境营造到位 让职工群众敢于监督HSE工作,就要营造一个让广大职工理解监督、尊重监督、接受监督的共同环境。运用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等渠道,宣传开展职工群众进行安全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每个职工自觉主动地参与和支持群众安全监督工作。开展安全亲情化教育,通过赠警句、献爱心、送温暖、进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演讲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职工群众安全监督工作氛围。

2 做到“三个加强”,让职工群众学会监督

职工群众HSE监督工作的主体是基层一线职工,因此只有让他们掌握有效的监督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2.1 加强培训提素质 要发挥职工群众安全监督的作用,就要增强HSE监督的责任感和监督意识。抓好各层面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上好HSE第一课;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培训。要以《安全生产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班组安全管理实务》和监督的技巧与方法等为主要内容,让职工群众掌握HSE监督的基本业务和基本方法。

2.2 加强交流促学习 要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好的方法和经验。通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其水平提高。及时把职工群众在HSE监督中的好体会、新经验以及案例分析宣传给大家。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大家面对面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一个相互竞赛“比、学、赶、帮、超”的新气象。

2.3 加强指导促提升 要及时掌握职工群众在HSE监督中的工作情况,围绕现场工作,讲安全、提要求、教监督,注重经验的总结和典型的培养,总结提炼有效方法。将工作职责及管理办法、工作方法、监督工作常识和常见“不安全行为和危害识别”等内容全部教授给职工,要结合班组安全管理的需要,配备《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系列指导书籍,进行学习指导。

3 发挥“四员作用”,让职工群众有效监督

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一线HSE监督中的“宣传员、防疫员、监督员、守门员”作用,促进班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安全。

3.1 发挥好班组安全宣传员的作用 职工群众安全监督在班组、在岗位,大家朝夕相处,有很多相似的想法、工作习惯,有共同的语言。日常工作中,相互间要坚持做到班前提示安全注意事项、班中提示操作规程、班后提示收工检查。要讲安全监督情况、讲劳动生产任务、讲劳保穿戴要求、讲天气情况、讲操作要领。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班组故事会、案例剖析、个人体会等多种形式,用最朴素的语言进行宣传,让每个职工自身做到要安全,会安全。

3.2 发挥好班组安全防疫员的作用 工作现场是职工群众安全监督的第一岗位,也是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场所。日常工作中,相互间要坚持做到现场环境必须看到,设备使用情况必须查到,劳保穿戴必须说到,执行岗位责任必须做到,切实发挥每个职工的防疫员作用。

3.3 发挥好班组安全监督员的作用 职工群众HSE监督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监督,因此,每个职工要结合岗位特点,班前做到“一提醒、三检查”,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工作中做到“四观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班后“一总结”,不断促进班组安全管理上水平。

3.4 发挥好班组安全守门员的作用 职工群众安全监督是班组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这道防线守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班组的安全生产。要针对市场的发展,点多面广、战线长、安全管理难度大的实际,配备、延伸、覆盖职工群众安全监督工作,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职工群众安全监督防范体系。在工作现场要做到防止职工思想情绪带入岗位;防止无证操作人员上岗操作;操作防止瑕疵工具进入施工现场;防止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进行施工。

上一篇:宿舍食堂管理制度下一篇:作文 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