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文个性的表达

2024-04-10

关注作文个性的表达(精选6篇)

篇1:关注作文个性的表达

关注作文个性,渗透人文素养

新课标明确地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重要的高中语文课程理念加以强调,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更看重它的人文性”。写作是最能反映语文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既要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训练,又要实现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个性的塑造及人文精神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作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从身体到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尤其在心理上,对内表现为独立意向增强,自尊心增强,并且满腔热情地关注自己的成长;对外则表现为道德意识大大增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等,这些心理变化对他们的作文水平影响很大。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给予其人文关怀,培养其写作能力,是笔者多年来付诸作文教学实践的基本理念。

一、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融入人文主题的必要性

1.从教师角度看。

视野能够通过阅读的拓展而得到开阔。教师能够从世界发展、财经政治、天文地理、历史哲学、诗词歌赋等方面获得很多乐趣和见闻,而教师的科研水平也能在视野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乐趣和见闻与教学课文读本相结合,补充各种经典和时文给学生,以文章本身的魅力打动和吸引学生,使学生的兴趣和志趣得到提高,并进行适宜的点评。此外,教师用自己的文章与学生进行交流也是一种不错的激发兴趣的措施,且教师的教学能力能通过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得到提高。

2.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的知识能够在广泛的阅读与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转化为智慧。课堂气氛能够在阅读和点评的过程中,被轻松地营造,从而使学生的写作和交流兴趣得到促进和激发。一旦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便会用心琢磨并通过各种个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在教师和学生深入研究作文的过程中,他们会以作文表述自己的情感,甚至成为生命的言语,这一过程势必促进学生作文兴趣、作文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以人文素材熏陶学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从而变阅读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促使学生形成健康、有活力的生活态度,同时对为人处世有所感悟。

二、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融入人文主题的策略

1立足人文教材,探源逐流。

要学生写出文采飞扬充满创新个性的好文章,首先就要给出这样的好文章。可喜的是,适应新课标的新教材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范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用好这些范例,引导学生进入人文精神的家园,领悟古人对人生作的哲理思考,追寻历史人物的足迹,倾听古人对忧患人生的叙说;领略鱼雁往来、行笔书写的款款深情;体味赋体散文的韵律美,感受蕴涵在节奏明快、辞章华才之中作者心绪的悸动和思想的魅力;解读国难当前,苦思良策的士人心理,感悟议论纵横的文风激荡下的阳刚之气。这些正是作文教学的源,但往往是被学生作文忽略的素材。要写好作文,积累是基础,教材范例正是学生写作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写作素材。实际上,教师注重对学生写作的引导,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

2.拓宽写作视野,活源扬波。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心智”运作,而不是一种对机器的操作,它来自于学生的“原动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激活学生“原动力”的源,让学生在写作的长河中泛舟扬波,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要让作文教学走下讲台,走出教室,走向本属于作文的广阔的山川大地、人文古迹和多彩社会。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影视文化、体育文化、风俗文化等,凡能入文的文化素材均进入写作教学的范围。有了这样的引导,才会有类似“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的文字,水到渠成地走进学生的作文中。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创新意识。

写作是个体化的.活动,个体因为个人使然,有了写作的兴趣,而个性又是创新的基础,是人文素养丰富的重要表现特征。新课标要求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种个性化的表现特征包含三方面:第一是学生的自由表达,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第二是贴近生活,贴近自我,说真话,讲真情,富于生活气息。第三是敢于质疑,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情感,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机会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4.作文的评语中要充满人文关怀。

教师的评改是作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作文评语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这需要我们改进和完善。

(1)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作文评语需要真诚的沟通,因为作文不像其他学科的作业,对错分明,要用真诚的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老师。

(2)作文的评语要有―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学生,因为教师是成年人,而学生还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青少年时期,这种评语的强加会让学生失去说真话、表达真情的欲望。所以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氛围中都感到轻松和惬意,在遇见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时有一种表达的冲动,使他们对写作始终充满兴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开展学生人文教育最好的平台和方式,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到作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三、结语

教师应该以潜移默化的情感价值引导学生对个性进行充分的展示,以多渠道协作技能的训练为手段为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保障,从而赋予作文真正的“人文性”,让高中作文教学充满人文气息,为学生做真正的好人、作真正的好文章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篇2:关注作文个性的表达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写出漂亮的文章,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心愿。但是,我们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而忽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只注重作文要写有意义的内容,而忽视儿童平时的生活体验。学生在老师诸多条件限制下习作,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于是,作文本上内容、格调完全相同的作文屡见不鲜。内容空洞,不实在,千人一面,没有特点。

俗话说:“文出自人,应接外物,发自于心,方能见之于文”。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我校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关注个性体验,快乐生活作文”的课题研究,试图从“快乐生活”和“个性体验”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

一、注重生活体验,创造快乐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流,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必须要解决积累问题。

(1)享受学校生活

校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沉积学生的爱国情愫;竞争激烈的校园运动会,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精彩纷呈的艺术节,展示孩子们优美的舞姿和高亢的童声;趣味浓郁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快乐作文提供最原始的积累。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坚持每周一检查、一交流、一评比,让同学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拓展知识面,获得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朗诵比赛、成语比赛等等,寓作文教学于游戏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灵感,(2)感受家庭生活

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宿,家庭亲情是永不褪色的话题,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融入家庭生活,主动与父母交流,参与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体验,并主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就能把“包粽子”、“吃月饼”等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习作就会充满生活的气息,流露孩子率真的心灵。

(3)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学校,它具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注社会现象,体验社会发展,激发写作欲望。例如,我动员学生给汶川灾区献爱心,并且给灾区的孩子写一封信,唤起他们对灾区人们的关爱之情;我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让学生体验人

间真情和大爱无疆的场景;我让孩子们观察城市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4)引进自然生活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它不仅属于画家,更属于小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我与春天有个约会”、“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我给小鸟做个窝”等活动,使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美景,细心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景诱情发,情由景生,学生带着“出笼小鸟”般的愉悦,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便跃然纸上。

二、创新教学方法,倡导个性化写作

当代作家刘心武说过:所谓独特,就是基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感受„„,我越从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出发,我的作品就越不会与别人雷同,越可能具备特点。由此可见,体验和感受是个性作文不可或缺的催化剂。那么习作教学中,如何从体验入手,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呢?

(一)注重生活实践,增强个性体验。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习作要体现个性化,首先要让学生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比如母亲节这天,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母亲的辛苦,我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写下来。因为是亲身的经历,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在事后的习作中,有的写道:“在我的记忆中,妈妈的头发乌黑发亮,可当我给她梳头时,却意外地发现竟然添了白发。想起自己平时总是不听妈妈的话,惹她生气,心中充满深深的歉意”。有的写道:“我把妈妈的脚放在一盆温水里,仔细地洗了起来。可是脚掌上全是小口子,不忍目睹。每当口子裂开的时候,妈妈就会感到钻心的疼。这时,许多往事便涌上心头。这些小口子,都是妈妈为我操劳的见证啊!我心一酸,泪就落了下来”。还有的写道:“我帮妈妈拖地,拖了一遍又一遍,好不容易才拖干净,直累得腰酸腿疼。不由得想起妈妈平日的辛劳”。那一次的习作是前所未有的真情流露、生动感人。

(二)自主选择,调动写作积极性。

研究表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每个学生就能写出天真而又有个性的习作。

在教学实践中,一次我要求学生以“保护环境”为题写一篇作文,让他们自由发挥,不加以干涉。结果,有的学生把看到的美景写成一篇优美的抒情文,从而激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的学生则以“鱼儿与小鸟的对话”为题,阐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甚至有的学生还以寓言或者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写得七彩纷呈、入情入理、生动感人。学生在写作中放飞思绪,享受快乐。

(三)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独特感受。

生活是儿童作文的源泉,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思想。而他们在作文中表达出来的又是那么的天真,这是儿童生命季节中最宝贵的。我曾经要学生在习作中谈谈“我的理想”。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的理想是当大款,住豪华别墅,神气活现。有的说:我要当一个武功高强的大侠,行侠仗义。还有的写当大官、当警察、教师、农民,等等等等。我对孩子们的这些说真话、写所感的行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但同时又对他们这些稚嫩的认识给予正确的引导。

通过充分倡导个性化写作,使学生在写作中放松自我,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乐于用作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创设轻松氛围,感受写作的快乐

要让学生快乐写作,就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比如,一次,我在班上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将孩子们分成A、B两组,要求同学们面对面地给对方画像,然后将画像打乱发给同学们,对着画像找朋友,并进行相互采访。拿到画像后,同学们就像清晨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有的说:“这个帅哥是李洋吧?好像又不是,鼻子大了点”,有的说:“这个像是谁画的呀,太可笑啦,头那么大,眼睛又那么小”,„„。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听到了他们稚嫩的情感交流的话语,感受到了友情互助的愿望和童心焕发的真诚。“你平时喜欢玩什么?”“玩电脑,你呢?”“我喜欢打篮球”。“我觉得你数学很好,下次一定要帮助我哟”。“我家里养了一个小狗,好可爱的,下次来我家里玩好吗”„„。教室里洋溢着阵阵欢快的童音和笑声。此时,我突然发现一个叫姜雨的小女孩正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注视着我,我走过去问:“你没找到朋友吗?”她怯生生地低下头,小声说道:“老师,我想和你做朋友好吗?”我心里咯噔一下,说:“好啊”,她走向我说:“那我可以亲一下你吗?”,我蹲下身子说:“老师很愿意”,于是她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用稚嫩的嘴唇亲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不知道这是作为小学教师的那份责任?骄傲?还是自豪。最后,我问大家,你们愿意把这节课的快乐写一写,与其他人分享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愿意!”。第二天,《有趣的作文课》《我的新朋友》《我的画像》等一篇篇充满个性的文章放在了我的桌上。轻松的氛围让学生不再害怕作文。

为了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写作,我创设班级作文选刊,让学生将自己快乐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的事,写到班级作文选刊上,其余的学生看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我惊喜不已:我看到了科学课上实验成功带给学生的自豪感;我看到了美术课上一张普通的画也是学生独有的快乐;我看到了老师的一个个表扬竟然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

篇3:关注个性差异 创新作文教学

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地方, 应该针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 对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 不断完善作文教学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充分了解学生对作文的看法和需求, 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同时, 教师应该对当前实行的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解, 充分把握总的教育大纲的要求。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作文标准过高。

受传统观念和历史的影响, 我国语文教学中对作文的要求十分高, 经常要求学生使用优美语言、借用各种修辞手法, 突出主题、渲染氛围等, 而这些已经成为作文教学中主要的衡量因素,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年龄的限制往往无法达到教师的标准, 使得作文教学成果不明显, 而学生往往由着自己的写作风格, 张扬着他们自己的个性, 这和作文评价标准往往产生矛盾。

2. 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经常会给学生一些范文作参考, 要求学生达到范文的水平。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使用的语言较为严厉, 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使得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而教师只注重写作前的辅导, 忽略写作后的评价, 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使得学生的个性受到了限制, 才能得不到发挥, 不符合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3. 作文脱离生活实际。

目前的作文教学, 大多是命题作文, 这些作文的题目大都是“高大上”的, 是很空洞的, 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学生只会用千篇一律的文字来应付老师, 作文显得枯燥, 无新意, 不能表现出学生的个性, 严重拉低了学生整体的写作水平。

二、创新作文教学

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应该不断突破当前的教育体系, 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 结合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 不断创新教学体制, 丰富教学内容。个性化作文具备丰富的个性化思维活动。写作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 作文质量的优劣是与个人的思维素养和创新能力分不开的。思维始终是贯穿个性化作文的主线。而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新活动中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是由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而成的, 创新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展开创新作文教学的工作。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作出分析评估,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新教师作文教学。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想写好一篇作文, 就需要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语言, 这些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心中所想, 对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不能一味否定;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鼓励个性的发展, 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写作方式;要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将这些想法借助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材料, 让学生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减少对写作的要求, 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想法。同时, 我们应该降低评分标准, 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写作手法, 应鼓励学生创新写作方式, 及时对那些表现脱俗的学生进行表扬, 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 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分析每个学生的爱好和不同的性

格特点,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可以采用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

3. 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对当前单一的、落后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突破。要将作文教学和时代进步相结合, 不断完善作文评估方式, 制定新的、科学的评估标准,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评价, 采取温和鼓励的语气来让学生明白, 个性化的写作是值得鼓励的。教师还要做好写作后的批改工作, 要鼓励学生在班内展示自己的作文, 让学生进行互评, 选出最具有创新意义的作文来给予嘉奖, 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篇4:关注社会时事,学会个性表达

一、时代改变带来的缺失

当今社会最缺什么?最缺公民,最缺具有独立思考和勇于担当精神的现代公民。上至官场,下到百姓,缺少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缺少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正是缺少独立思考,才会有盲目跟风瞎起哄,才会有盲目跟人“炒作”,炒股炒房炒蒜炒盐……正是缺少担当,才会有对假冒伪劣的熟视无睹,对坑蒙拐骗的无所作为,才有一波又一波的“苏丹红”“瘦肉精”……

二、高考作文的新变化

1. 高考命题在变化。

近三年来,高考作文题的材料选择、题目命制,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越来越讲求个性表达思辨力度。像2009年,多个省市直接出了时事热点作文题,就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再以广东高考为例,2009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的要求语发生了变化: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其中的“生活”一词受到了强调,而这种要求语在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上作了进一步的强调: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其中的“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体现了高考命题机构命题的着力方向。2011年“回到原点”毫无疑问地又出现“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作文,而提示语“大千世界”更告诉考生,可以选择的现实素材比比皆是。这一切变化有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求考生作文能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能体现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能表达个人创造性的见解。

2. 评卷要求在变化。

以广东高考为例,这几年高考作文评卷对时新素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有个人见解的文章的鼓励是显然的。2009年一篇《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的标杆文章,虽然文章语病不少,字迹欠工,但就因其对时事的关注,有个人的见解而得了高分。再到2010年《与你为邻》的标杆作文一号文,文章淡化了“你”,切题就说不上了,但文章内容对时事的关注让人眼前一亮,考生把近期社会发生的事件融入邻里关系之中,特别是几起杀童案的主角,作为曾经的弱势,受到了考生的关注,意义非同寻常。最后文章判符合题意,内容基础分鼓励性给25分。正是2009、2010两年对玩古人、吊书袋的强力打击,对时新材料的鼓励,对有独立思考、独立见解的赞许,2011年高考考生对时事的关注达到空前,有独立思考、个人见解的文章比往年增多,优秀作文比2010年增多。正是这种评卷要求的有意引导,关注时事成为一种文风,独立思考成为一种时尚。

三、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

现在学生有个通病,就是不喜欢动脑,不喜欢思考。不可否认,有不少学生写作一流,但更多的学生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

1. 内容单薄,无病呻吟。作文大面积表现在内涵不丰厚,内容单薄。更有学生思想不畅,故作高深,无病呻吟,或者不断重复别人的几句美文,百用不厌。

2. 材料陈旧,说理空洞。学生喜欢视频课,喜欢时事,却用不上时新素材,写起作文就知道一点点陈旧的材料,动不动就是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牛顿、居里夫人……陈词滥调,千篇一律。

3. 逻辑混乱,条理不清。当代学生面对批评指责总有自己的应对之词,让人感叹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一到写作,就结结巴巴,语病重重,写出的文章大多逻辑混乱,条理不清。

4. 目光短浅,说理不深。伴随着时新素材的缺失,思考也就不深入,结果是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浅表化,对解决问题的方式低幼化。

四、应对之道

从教育层面讲,就是要培养现代公民。

什么是公民?就是知法、守法且能护法的人,就是具有独立思考的人,具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的人。

公民是现代社会和国家最需要的人。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5月3日对青年提出希望: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从年轻时就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学会判断事物的真伪;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确判断;还要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此前,他就曾指出,一个13亿人的国家,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独立思考和有创造精神,那么这个国家任何力量都打不败。

是的,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为人的标准。教育,不是把每个人培养成人,而是把每个人培养成每个人。会独立思考,才说得上成人,才说得上你是你自己。这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条件。只有大量独立思考,勇于担当的公民,才能承担国家强盛的重任。

从作文层面讲,最好的对策就是关注社会时事,学会个性表达。

1. 积累时新素材。

积累时新素材,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时多阅读,考前更关注。平时读书看报,养成随手摘录的习惯,不知不觉,就会积累大量的时新素材。平时懒于阅读的考生,考前也可恶补。许多杂志都看中了素材这一块宝地,考前会有大量素材书出版,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自然可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素材。但这些素材往往是大家都会用的,就是时新的,一个素材多人用了,评卷老师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导致低分。2011年高考广东考场,塑化剂、药家鑫、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频频出现在作文中,也的确让评卷老师倒胃口。所以积累时新素材,还得要从平时入手,积累得多,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可以避免尴尬。

2. 多向运用素材。

如果说积累时新素材是对社会时事的关注,那么多向运用素材训练的则是个性化的表达。有了素材,不会用也是枉然。正如2011年高考广东考场,使用李白、苏东坡、陶渊明等陈旧材料的自然少了,不过,考生作文“套作”现象依然很严重,往年是用古旧材料“套”,如今更多是用时事材料来“套”,文章材料说了一堆,这里粘一下,那里粘一下,却看不出有什么观点,也没有论述的能力,套作的痕迹仍然很明显。

套作,是缺乏独立写作、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表现。缺乏独立思考,没有个人见解,永远只能套用别人说过的材料。多向运用素材,就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表达个人见解。比如刘伟这则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

(1)从生命意义的角度:①用生命展示才华,用生命创造精彩;②活,就要活得精彩;③残缺也可以美丽地绽放;④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⑤真正的达人用生命展现才华;⑥没有任何人可以看轻你,除非你自己。

(2)从生命过程的角度:①苦难铸造精彩;②总有一条路适合你;③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④不幸是砥砺意志的磨刀石;⑤对生命负责,对自己负责。

(3)从成功的角度:①毅力,让生活精彩;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③自信者强,自强者胜;④为自己点一盏信念之灯;⑤用坚定回答苦难;⑥只要功夫深,无臂也能弹钢琴;⑦坚持自己的梦想,它就会开花;⑧意志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⑨不要轻易说不;⑩兴趣造就奇迹。

(4)其它角度: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②上帝关上了你的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③上限就是给人突破的。

学生通过素材的多向解读,自然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 占领思想制高点。

缺乏独立思考习惯的考生,写东西自然人云亦云,写出来的东西自然显得低幼。有独立思考,能表达自己个人见解的文章,往往也是思想深刻,立意高远。其实仔细想想,立意要高远,考生思想上就应该有所认识。说得简单点,拿到题目,首先要想这个题目能否融入时代,启迪人生。看题目能否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启迪,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进步。说得直白点,就是让题目回归到人性上来,就是回复到对“人”的思考上来:思考人性(勤俭、诚直、谦恭、笃行、自尊、自重、自律、自励、自强、自爱、自省等),关爱生命,关心生存空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关注人物命运。能对人性有所思考的考生,能思考人生、社会的考生,自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文章自然也有自己个人的见解。

如2009年江西高考作文“对兽首拍卖发表看法”。很多考生从“爱国”“铭记历史”的角度肯定蔡铭超的行为;也有人从“诚信”“规则”的角度否定他的做法。这些都没问题,因为题目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有一个考生却立意为“重视圆明园这样的死宝没意义”,让人震撼。文章并没有就事论事直接评价蔡铭超的行为,而是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提出铜兽首固然是宝物,但中国有更重要、更珍贵的宝物,等着国人去爱惜、去追求。这个立意想到的就是题目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显然比一般同学就事论事去评价蔡铭超的行为新颖得多,体现了作者不同一般的胸襟与气度。

4. 真情为文。

写作应有种冲动,一种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的冲动。没有强烈地表达个人见解的冲动,写出来的文章自然缺乏真情实感。考生不管写什么文体,写作之前,一定要明白自己要表达什么主旨,想通过这篇文章向评卷者传递什么思想,什么感情。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文章才会中心突出,感情真挚。真诚是文学的生命。写出真实情感,写出真实思考,这是提升文章格调的主要方向,也是打破中学生作文套路的有效途径。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文章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上,不缺失对社会的责任感,不缺少个人的独立思考、独立见解,才可使文章散发永久的光芒。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时事,养成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成就人生非凡路。

(作者单位:中山市华侨中学高中部)

责任编校 彭 琳

篇5:关注作文个性的表达

研究总结

金堂县赵家镇小学 陈伟伟

一、科研后的认识:什么是个性化作文?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因此,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个性化的作文就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一般来说,个性化作文应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个性化作文是自需的,而非盲目的。学生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需要。这就要求改变以往学生为作文而作文,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题而作文的状况。第二,个性化作文是自觉的,而非盲从的。自觉即行为主体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训练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老师让写就写。只有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的时候,才能写出个性化作文。第三,个性化作文是自愿的,而非被迫的。个性化的作文应该是学生自愿去写的,没有布置,没有要求,学生欲罢不能,别人欲禁不止。学生想写就要写,而且写的都是真话,实话,是真情的流露,作文教学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个性化作文就水到渠成了。第四,个性化作文是自为的,而非包办的。作文是写作主体自己的事,别人不应包办代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亲历亲为。任何包办以及变相的包办,都会阻碍个性化作文的形成。第五,个性化作文是自由的,而非约束的。个性化作文需要适宜其生长的自由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要求。当然,个性化的作文应该是真实的。而非大、假、空。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学生“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只有学生真实地表达了他自己的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真实的生活,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当然,这里所说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既包括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倡导写现实的真实,也主张写想象的真实。强调真实,是根治假、大、空这一顽疾的良药。个性化作文还应该是力求新颖、别致,即创新。这里所说的创新实际上是求异的另一个角度,是追求与众不同的一个途径。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变也是创新。观察事物时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时独特的方式,表情达意时独特的手法都是属于创新。比如写《我的好朋友》多数人见到题目就想到“人”。怎么才能避免雷同呢?变换视角,力求独特。发散开去,就会发现好朋友不仅仅限于人,还包括动物、植物、甚至一本书等等,从中找出一个独特的对象去写,不就可以做到求异创新了吗?除了变换客体,还可以变换主体。如人中还包括平辈、同学、老师、长辈、亲人等等,这一变又能变出无数个新视角,写出无数个新内容。这样去写还会“千人一面,千文一腔”吗?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小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是小学生主体性语文学习和发展研究的一个组织部分,表现了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就告诉我们,要达到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选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我们认为,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选择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是教师一条必由之路。个性化作文教学力求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科研中的几点做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个体的情感因素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要使习作凸现学生的个性,并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和张扬,为今后的独创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要写”

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书面表达。这种表达的起因,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没有书面表达的需要,就不可能有书面的表达。“需要”,可抓两个环节:一是实际生活中的切实需要。二是创设情境,即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尽可能地创设一种书面表达需要的情境,包括组织学生参与某种活动,包括假设的某种需要的情境。如6月1日儿童节,学校开展的尊师庆祝活动,就可以指导学生用饱含深情的笔记录下活动时的场面,活动时的气氛,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亲身的体会,于是对学生来说就有一种创作的冲动,有一种喷涌而来的激情想要抒发。应该说,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写作架起了桥梁,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了真情实感,怎会写不出感人的文章呢?

(2)、尊重自主,鼓励学生“真实”

个性化写作教学必将关注学生的人性本真,必将否定假、大、空,否定道德说教式的极左倾向。我们接受儿童作文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天真可爱的真实的错话,但绝不宽容更不会滋长完全正确的假话。真实是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是儿童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是一个个真实生命的反映。真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真实,另一种是想象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真实。《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想象。小学一二年级,就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三四年级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到五六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而我们应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审美观。因此提倡从一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写日记,《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1一4年级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克服学生的“恐作症”,我们从儿童进入小学学完拼音后,就鼓励学生放开胆子,运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和在上学前已经学会的汉字写话,还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帮助说明。开始时写一句话,内容由孩子自己决定,孩子在一天中发生的事或是觉得有趣的想法都可以作为自己想像的内容。觉得写一句不难了,再鼓励孩子写两三句话。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写话习作,觉得很有成就感。有的学生说,原来学习语文有这么多的用处啊,有的自豪地用上已经学会的音节和汉字。老师就请他们上台读读自己写的话,还请他们把自己的故事编成自己的写话集,配上漂亮的图画,贴上精心挑选的粘纸,自己设计封面与封底。这样,小朋友们有的用彩笔描画,互相合作,有的甚至运用电脑技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虽然有的文章比较幼稚,但却真实地体现了孩子们的情感,也提高了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我记得有一位学生写的洗澡的日记:“今天,我去洗澡,妈妈帮我把身上的脏东西全都搓掉了,我感觉一阵轻松。洗完后,觉得身上香香的,白白的,皮肤软软的,走出浴室,一阵风吹来,感觉真舒服!”

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句,没有过多的修辞,但写出了真实的感觉。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这难道说不是好文章吗?老师可以把孩子们写的文章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告诉学生:平时我们看的书也是这样编出来的,只不过我们现在编得简单些,长大后就可编更多更美的书卷。及时的评价,鼓励性的语言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3)、善于引导,提倡学生“创新”

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导,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并主动地表达,写出有新意的内容。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练笔方式、开辟多渠道的习作途径、选择多类型的写作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促进他们写作个性化的形成。

①、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时,摘录好词好句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思考对自己有特别启发或感悟的地方,并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如在学课文《掩耳盗铃》之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阅读一些寓言故事,然后让他们写一写所读的寓言故事后的感想或体会,通过广泛阅读,学生既知道了什么是寓言,又从各类寓言故事中深入浅出地明白了道理

②、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写话。

如板报投稿随笔。在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做细致深入分析,做连载也可以„„这样让学生的个性轻舞飞扬,思维得到放飞。

③、指导学生抓好主题作文。

如捕捉节日。每次传统节日来临,引导学生抓住有意义的,与以往不同的东西进行记录。“三八”节,教师节,母亲节„„引导学生把自己在节日那天感受最深的地方记录、展现出来。凸现一个“真”字。又如活动作文。每学期,抓住班里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运动会、春游(秋游)、各种竞赛活动„„这些活动都是进行习作的很好素材。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积累,学会怎么做就怎么写,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凸现一个“实”字。

(4)、评优激励,增强信心

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习作常常采用“纠缪法”评价,教师将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一一罗列,让学生找不到自信以至于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提倡个性化,也提倡个性化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作文给予不同的评价,以“星极评优法”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最高极是给予五颗星的奖赏,并获得一份小小的纪念品,另外每篇文章都诚恳婉转地告知学生文中的优点及不足。例如:当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不通顺的语句,就这样告诉他,相信你仔细读几遍,会把这句话写得更通顺。学生就很乐意去读、去改。另外,老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的习作更加趋于完善。如写游戏的习作指导课上,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游戏,让他们彻底放松,轻松投入,而且在玩之前还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游戏时人物的神态、动作,在玩中学习写作技巧,使学生不再惧怕写作。评优激励法,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学生每当拿到作文本时,总要先着急地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然后再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的评语,往往一边看,一边露出会心的微笑。

评价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在伙伴个性化语言成功的范例欣赏中,在个性化语言表达缺损的群体修补实践中完成语言规范的学习。总之,帮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就能激励学生在写作上不断创新。

2、教师以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个性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风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本人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为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也为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态度起推动作用。教师要倡导自己的作文教学风格,逐渐使自己有独特的作文教学风格。没有个性的老师,就没有个性的学生,就谈不上个性化的作文。首先,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传统教学精华,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做一个“不满足现状”的人,“不满足”是种积极的状态。“不满意”情绪状态有助于促使你改善自己的教学。其次,要有自己的思想,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有利于形成自己独到见解,更有利于形成自己健康、鲜明个性。同样的内容可以以我们独到的教学风格去实施。围绕作文教学写下水文、写作评语。第三,在教学中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不拘一格”就是包容,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各种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观点、风格更要宽容一些,使其有一席之地,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教师不以自己的是非标准衡量所有学生。当然,尊重学生个性也不是提倡。想扭转学生文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至关重要,要求学生文如其人,写真文,做真人,教师更需明确自己的教风:做一个率真、勤奋、创新、有个性、富有人性美的人

记得有这样一首诗:“学生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文„„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我们不要一种颜色,我们需要万紫千红;我们不要统一的声音,我们需要唧唧喳喳!我们呼唤作文的返璞归真,呼唤真情的回归,呼唤个性的舒张,呼唤心灵的坦白!让我们用心去开垦每个学生心中的一亩田吧!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作文个性化平台》(3)《作文贵在创新》、《说真话,诉真情》

篇6: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备受关注。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现创造的前提和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基础,这是时代的需要,科技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可从以下方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转变教师观念,为发展个性提供平台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教师始终在扮演着在不同的角色,有时像兄长、有时像朋友、有时像智者、有时像父母„„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能很快地适应并进入这种多重角色的扮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发展其个性提供平台。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还应当扮演的角色有: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学生探究的合作者

c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d 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二)更新教学观念,培养个性思维

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做到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学生自己探索利出的教师决不替代。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及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以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培养个性思维。

(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可谓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个性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上课时,老师提出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按一定过程去学习,然后感知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动口、动手的习惯。强化互动互助,在教学中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个性得以彰显。

(四)创设宽松氛围,发展学生个性课堂气氛,也叫课堂心理气氛。即学生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在班级中创造和谐氛围。,首先教师要热爱、关心、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努力使师生之间打破命令与服从的机械关系,形成动感的协作关系。其次,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期待我”。教师的言行中能表达出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心情愉快、学得主动积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学”变为“乐学”,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

(五)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仅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进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质疑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自己个性,从而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个性。

(六)调整课堂的结构,发展学生个性

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的分配,它是一个综合结构。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知识本位化,这样难以构成对学生能力的挑战。在实验过程中,要改“传统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变“教师讲为中心”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中心”。要从各门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提出目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总结回顾→练习反馈”的基本模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原则,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七)加强学习指导,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有古语:“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是对每一个学习者的时代要求。学习者通过当前的学习,不仅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学会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指出:“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你必须开辟新的道路、寻找新的突破点、发现新的联系,你必须打破原有模式。”学生“学会学习”是最终落脚点,而教师的“指导学习”则是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心理的学习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八)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发展起来,能有效激活学生内部的动力,形成主动性、个性化、创新性学习的动机,提高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个目标:培养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个习惯:(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自觉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常常复习,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勤奋、踏实、钻研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能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能选择合理学习方法,善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

三个意识:

(1)竞争意识:培养敢于争先,敢于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

(2)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时效意识:能有计划性、有效率的学习,合理利用时间。

四种能力:

(1)自学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会摘录收集资料,阅读时能归纳提炼要点,提出问题。

(2)探究能力:培养在学习中能研究课本内容,探讨新的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在学习生活中有创见,能提出不同的见解的能力。

上一篇:淘气又耐心的我作文500字下一篇:梭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