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2024-04-18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精选5篇)

篇1: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硫、二氧化硫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漂性。

教学重点

使学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

探究法、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分析以上图表)空气污染物包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

一、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10℃),易溶于水(1∶40)。

(演示实验)展示二氧化硫的水溶性以及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SO2+H2O=H2SO3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

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例如:CO2+H2OH2CO3

【思考】2H2O=2H2+O2与2H2+O2=2H2O

是可逆反应吗?

(2)漂白性

(演示实验)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

思考:在亚硫酸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试剂,红色立即褪去,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加热后,红色恢复,说明了什么?

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

(展示图片)SO2的漂白性

[思考]除了SO2,还有哪些物质具有漂白性?

(播放动画)对比氯水与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物质/漂白

氯水

二氧化硫

原理、氯水中HClO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SO2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实质、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效果、永久性、暂时性、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石蕊变红)

(3)SO2中的化合价是+4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二氧化硫的用途

⑴制造硫酸。

⑵可以漂白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

⑶杀灭霉菌和细菌。

⑷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小结(SO2)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

3、用途

练习

1.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____色、_____味、____毒的_____,它溶于水后生成______。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______又容易分解为_____和______,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_。

2.潮湿的氯气有漂白作用,这是由于____________,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Cl2B.NaC.H2SO4D.SO2

4.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O2是硫及某些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

B.SO2有漂白作用,也有杀菌作用

C.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4

D.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篇2: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本节的主题是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科书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环境问题,最后教学内容落实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给自然环境、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等。总体的`思路是先弄清楚有关污染物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性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本节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相关知识。教材从空气质量日报引出二氧化硫,以此为基点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等相关性质进行探讨,同时简要介绍了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理解起着加深巩固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思路

本节课通过空气质量日报引入二氧化硫,让学生初识so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从而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学习so2,通过实验探究污染物so2的性质、并了解酸雨的成因。最后学以致用,对比旧知识探讨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鉴别。

三、教案

课题

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

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善于类比和迁移的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形成良好环境保护意识,珍爱家园——做地球的主人。

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可逆反应

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通过学生探讨、设计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2.启发引导:引导学生将so2的漂白性与氯水的漂白作用比较;对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硫元素的化合价来理解。

3.多媒体辅助: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增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效果。

仪器、用品

na2so3固体、浓硫酸、品红溶液、石蕊试液等;

矿泉水瓶、分液漏斗、试管、烧杯、酒精灯等;投影仪,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或者报纸上看到这样的空气质量预报,大家看,在表中城市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观看PPT

回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通过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带来什么危害?

讲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展示:酸雨危害环境图片:

过渡: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

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提问:硫的氧化物有哪几种?

板书: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过渡: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从何而来?

讲解:主要

实质

效果

范围

板书:b.漂白性

讲解:由于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我们经常使用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工业上就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草帽等。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性的,所以这类草帽、纸久置后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展示一张长期放置与空气中发黄的纸和一张刚印刷的纸。

一些不法厂家非法使用二氧化硫来漂白食物,食用这些食品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填表

培养学生对比总结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渡:在初中我们学过,如果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加热后呢?如果换成二氧化硫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实验:二氧化硫通入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

提问:为什么?

引导:红色不能变回紫色说明什么?

什么酸?

能不能是亚硫酸?

结论: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

分析:为什么?看硫的化合价

结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它可被高锰酸钾、氯水、溴水等氧化

板书:c.氧化性、还原性

回答:变红,加热变会紫色

现象:红色不会变回紫色

有酸存在

亚硫酸硫酸

不能,分解

硫处与+4价,即可升高又可降低,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比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找共性,分特性的学科思维。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结: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探究讨论:现有两支试管,分别收集有so2和co2两种气体,有哪些方法可以鉴别?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点评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

课后思考:现有火柴若干、kmno4溶液,烧杯(或试管)、木条、玻璃片、细线,请选用上述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注意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提示:火柴头中含有硫单质)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a.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b.漂白性

c.氧化性、还原性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反思

篇3: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这堂课的内容选自上科版化学(试用本)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的第四节,主要介绍化学肥料中的主角——氮元素。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为教学重点,结合“两纲”教育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着氮的氧化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重要意义。

课堂上,教师通过氮的氧化物性质的探究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领。教师处处紧扣氮的氧化物对人类环境的重要影响,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意识的教育。通过介绍三位科学家在研究一氧化氮中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表现科学家执着追求的精神,体现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辩证唯物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NO 、NO2气体的物理性质;

(2)理解NO 、NO2气体之间的转化关系;

(3)通过对氮的氧化物性质的研究,理解工业制备硝酸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氮氧化物性质的演示探究实验,感受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与过程;

(2)通过氮氧化物对人类自身和生存环境利弊的分析,感受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化学问题,体验信息技术对化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2)通过学习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学习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的故事,感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基本性质

难点:氮的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流程:

篇4: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S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2中毒现象,被S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2,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2。

【板书】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教学

S2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2====S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2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2物理性质:S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板书】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2的化学性质研究

【板书】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2溶液显酸性,那么S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2与a、a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2有漂白性。

【板书】2S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思考:上节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板书】3S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2具有还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肯定鼓励。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篇5: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视障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从普通校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在学科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照顾差异。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有着承前启后作用,通过本节的知识,有助于形成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整章知识系统化。二氧化硫是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可巩固和提高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认识。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环境问题有密切关系,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书中硫单质的性质留作课后自学,将书中实验4-7进行改进,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首医附中高中一学生,学生的学习基础总体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指导尤为重要。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胆猜想和实验验证等活动,使学生学习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初步体会推理、假设、验证的科学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加深学生对环境的理解和关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五: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考虑学生本身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 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

六、教法、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推测性质-实验验证的过程,通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七、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初识二氧化硫→推测性质→实验验证→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四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以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为背景,图片展示治理前的北京城,同时配乐朗诵《人类日渐残缺的家园正是鸟类流浪的世界》节选,创设情境。学生在老师的朗诵中进入情境,体会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教师随即引出二氧化硫是大气的污染物之一,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鸟的视角关注地球,描述了对环境恶化的关注和忧虑,营造忧郁和悲凉的气氛,借此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通过哥本哈根会议,引出环保的话题,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和时事新闻。教师设问环境问题如何防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新课讲解:

环节一:初识二氧化硫 用矿泉水瓶集满SO2,学生分组观察,指导学生向瓶中加入20ML水,迅速盖上瓶盖,振荡,观察现象。最后总结汇报SO2的物理性质。环节二:性质推测

推测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师从两方面进行引导:

1、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进行推测,SO2可能是一种什么氧化物?

2、从二氧化硫的化合价推测SO2可能有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并总结提出的假设。

假设

1、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假设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假设

3、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教师通过引导和总结归纳出可行方案: 假设

1、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实验

1、①在上述实验的矿泉水瓶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②把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盛满二氧化硫的试管中 假设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实验

2、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注入盛满二氧化硫的试管中 假设

3、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

实验

3、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硫酸中,观察现象

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进行大胆的假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环节三:实验验证,实验三由教师视频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假设中的实验

1、实验2,教师巡视两组实验,提醒操作要领,启发学生观察想象。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并给出正确结论,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作用: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生成的问题,从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装置如图),分析归纳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复色。实物展示新旧两张报纸,让学生感受二氧化硫漂白性的特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二氧化硫漂白与次氯酸漂白的异同。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推理、假设、验证的科学方法,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构想,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

环节四: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二氧化硫的功与过,让学生感知二氧化硫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和它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防治酸雨的措施。

反馈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与氧气的反应

2、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4、三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5、二氧化硫与氧化钙的反应

结语:哥本哈根会议刚落下帷幕,人类对环境的关注没有止境。《2012》中诺亚方舟并不存在,能够拯救人类的只有我们自己。(音乐响起,美丽的图片)

设计意图:与开头呼应,结合生活中重大的环保事件,生活中有关环保的大片,再一次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八、板书设计:二氧化硫

初识-性质推测-实验验证-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

上一篇:乡下老家散文下一篇:党经费审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