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学总结

2024-05-12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学总结(共6篇)

篇1: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学总结

极限配合教学总结

姜宇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职业学校机械、机电类专业必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在较强的理论性基础上,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学科知识是生产一线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在职业学校从事《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教学的体会,从几个方面总结了优化教学的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较好的提升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具有概念多,述语多,公式多,内容抽象,涉及面广的特点,而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概念不能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但愿意动手学习技能。职业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教育宗旨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原则,减少学术性强,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的内容,抓住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关系到学生技能水平的内容,将教学重点放在“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三个章节上,其中“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一章的重点突出在与一线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基本概念及国标规定上,弱化与精度设计相关的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内容;“形状和位置公差”一章的重点放在对公差项目的理解和标注的识读上,“表面粗糙度”一章重点放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理解和标注的识读上。这样经过合理整合了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联系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保证。

二、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对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这样一门多概念、多术语、多公式的课程,如果只是教师平铺直叙地讲,学生按部就班地听,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效果就完全不同。启发式教学除了重视课前提问,还可以在课中、课后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知识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再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最后教师再在总结学生方案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引出正确结论。例如:在讲解完有关尺寸的概念后,学生通常很容易理解:判断零件是否合格的方法就是比较实际尺寸与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实际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是零件尺寸合格的判断条件。紧接着给出学生一个问题:如果给出已知条件:实际尺寸=基本尺寸,能否判断出零件是否合格?这时不少学生会轻率地给出“合格”的结论,教师就在实际尺寸=基本尺寸的基础上增加条件: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这时学生自然又会得出“不合格”的结论,这样两个结论就自相矛盾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如果加工后的实际尺寸=基本尺寸,工件不一定合格。

三、重点、难点的优化教学

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提升教学方法,用最简单、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带领学生巧妙地抓住重点、跨越难点。

“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一章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中的最重要的内容,概念和公式比较集中,如果不理解概念的本质和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单凭死记硬背,很难掌握所有概念和公式,对于学生技能的提高也毫无益处。因此,掌握概念和公式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公式自然而然地就会记住了。比如在关于极限尺寸、极限偏差与公差的概念中,极限尺寸是由设计人员给出的用来控制实际尺寸的两个界限值,这两个值在图样上是不直接注出,而通过偏差的形式给出的,这就形成了极限偏差的概念:实质上是以基本尺寸为基数,反映了极限尺寸偏离基本尺寸的方向和大小,极限尺寸有最大和最小极限尺寸两个值,那么偏差随之就自然有两个:上偏差为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下偏差为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之差,为了反应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大小关系,所在一定是有正负之分,也可能为零。而与之相比较,公差的概念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由于误差的客观存在,因而这个允许的变动量一定是一个客观上能够实现的绝对值,因而不能为负,也不能为零。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中另一个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扰的地方就是三种配合类型中的特征值的计算,如果没有一定的思路,公式记忆就会非常困难和混乱。这里可以这样来梳理:由于工件加工误差的客观存在,每一种配合类型的实际实现结果都会产生松紧的差别,特征值的计算其实就是计算最松和最紧状态时孔与轴尺寸之差。那么允许的最松状态一定是在孔的尺寸最大轴的尺寸最小时出现,所以最松状态的特征值就是孔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又等于ES-ei;而允许的最紧值一定是在孔最小轴最大时出现,所以最紧状态的特征值就是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又等于EI-es;再进一步理解了间隙配合的最松值为最大间隙,最紧值为最小间隙,过盈配合的最松最紧值为最小过盈和最大过盈,而过渡配合的最松最紧状态为最大间隙和最大过盈,这样一来,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就不须背记自然形成,而且也不会忘记了。

关于配合类型的判断,理论上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比较孔与轴公差带的位置,孔的公差带在轴以上为间隙配合,在轴以下为过盈配合,孔轴公差带交叠为过渡配合。第二种是通过比较孔与轴的极限偏差,EI≥es时为间隙配合,ES≤ei时为过盈配合,两个不等式都不成立则为过渡配合。这两种方法需要画出公差带图或知道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在实际的读装配图应用中不太方便,因为装配图中通常只会给出配合代号。通过观察比对孔轴的常用和优先配合代号表,可以总结出仅通过配合代号来判断配合类型的方法:在基孔制(H)中,如果轴的偏差代号为a~h区间时为间隙配合,代号为js、k、m、n时为过渡配合,代号为q~zc区间时为过盈配合,只有代号为p时,配合类型与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有关,可能为过渡配合,也可能为过盈配合,需查表确定;而在基轴制(h)中,如果孔的偏差代号为A~H区间时为间隙配合,代号JS、K、M、N时为过渡配合,代号为P~ZC区间时为过盈配合。

这种判断方法只需记住偏差代号的三个区间的分界点H(h)和P(p)就很容易记住了,利用这种方法来判断配合类型方便快捷,学生使用起来效果很好。

四、理论联系实际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理论学习得再好,不会应用于生产实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而其教学过程离不开生产实践,教学内容可以用实际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为载体,结合学生的实习课题、工艺过程,再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有目标地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优化教学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方法,抓住重点,克服难点,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教学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篇2: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学总结

授 课 教 案

题: 绪论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互换性的概念 明确本课程的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强调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互换性概述 1.互换性的概念

互换性——指机械工业中,制成的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选、调整或辅助加工,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要求的一种特性。互换性的优势:使用和维修方面

加工和装配方面 设计方面

互换性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形状等)的互换

机械性能(如硬度、强度等)的互换

2.几何量的误差、公差和测量

零件的几何量误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计量器具精度、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及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加工后得到的几何参数会不可避免地偏离设计时的理想要求,而产生误差。几何量误差主要包含:尺寸误差

形状误差 位置误差

表面微观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

几何参数的公差——零件几何参数允许的变动量,它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等。

只有将零件的误差控制在相应的公差内,才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二、本课程的任务

了解

 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 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  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

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的检测方法  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 熟悉或理解

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 常用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  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 螺纹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 掌 握

 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  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 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

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标注方法 作业布置: P1 一 教后感:

题: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孔和轴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有关尺寸概念及其关系

理解和掌握尺寸偏差、公差的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关系 理解和掌握配合的概念 复习内容:

互换性的概念 新授内容:

第二章 孔、轴尺寸的极限配合 §1-1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一、孔和轴

孔——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内表面,包括圆柱形内表面和其它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包容面。

轴——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外表面,包括圆柱形外表面和其它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被包容面。

二、尺寸的术语及其定义 1.尺寸

尺寸——用特定单位表示长度大小的数值。长度包括直径、半径、宽度、深度、高度和中心距等。

尺寸由数值和特定单位两部分组成。例如 30 mm。

注:机械图样中,尺寸单位为mm时,通常可以省略单位。2.基本尺寸(D,d)

基本尺寸——由设计给定,设计时可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试验或类比的方法,并经过标准化后确定基本尺寸。

注:孔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轴的基本尺寸用“d”表示。3.实际尺寸(Da,da)

实际尺寸——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由于存在加工误差,零件同一位置的实际尺寸不一定相等。4.极限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最大极限尺寸; 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最小极限尺寸。

三、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及其定义 1.偏差

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极限偏差——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孔: ES=Dmax - D 轴: es=dmax -d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孔: EI=Dmin -D 轴: ei=dmin -d

(2)实际偏差——实际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实际偏差。合格零件的实际偏差应在规定的上、下偏差之间。

【例1-1】某孔直径的基本尺寸为φ50mm,最大极限尺寸为φ50.048mm,最小极限尺寸为φ50.009mm,求孔的上、下偏差。

解: 孔的上偏差 ES=Dmax - D=50.048-50=+0.048 孔的下偏差 EI=Dmin -D=50.009-50=+0.009 2.尺寸公差(T)

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简称公差。孔的公差

Th=│Dmax-Dmin│ =│ES-EI│ 轴的公差

Ts=│dmax-dmin│ =│es-ei│

四、配合的术语及其定义 1.配合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基本尺寸应该是相同的。

孔、轴公差带之间的不同关系,决定了孔、轴结合的松紧程度,也就是决定了孔、轴的配合性质。2.间隙与过盈

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正,一般用X表示,其数值前应标“+”号。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为负,一般用Y表示,过盈数值前应标“-”号。

3.配合的类型(1)间隙配合

间隙配合——总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2)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总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3)过渡配合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4.配合公差(Tf)配合公差——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间隙配合 Tf =│Xmax-Xmin│

过盈配合 Tf =│Ymin-Ymax│ Tf=Th+Ts 过渡配合 Tf =│Xmax-Ymax│ 作业布置: P2 一 二 教后感:

题: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一)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了解标准公差数值表和基本偏差数值表的查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尺寸公差带代号

能根据基本尺寸和公差公差带代号使用两表确定极限偏差 复习内容:

尺寸偏差、公差的的概念 新授内容:

§1-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一、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1.标准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国家标准设置了20个公差等级。

二、基本偏差

1.基本偏差及其代号

基本偏差——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所规定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见图1-18

三、公差带 1.公差带代号

孔、轴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数字组成。

例如:

孔公差带代号

H9、D9、B11、S7、T7

轴公差带代号h6、d8、k6、s6、u6 2.图样上标注尺寸公差的方法

(1)、只标注公差带代号的方法:

(2)只标注上、下偏差数值的方法:

(3)公差带代号与偏差值共同标注的方法:

3.公差带系列

见图1-20

四、孔、轴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 1.基本偏差的数值

(1)基本偏差代号有大、小写之分,大写的查孔的基本偏差数值表,小写的查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

(2)查基本尺寸时,对于处于基本尺寸段界限位置上的基本尺寸该属于哪个尺寸段,不要弄错。

(3)分清基本偏差是上偏差还是下偏差。

(4)代号j、k、J、K、M、N、P~ZC的基本偏差数值与公差等级有关,查表时应根据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表中相应的列。

2.另一极限偏差的确定

另一个极限偏差的数值,可由极限偏差和标准公差的关系式进行计算。轴

es=ei+IT 或

ei=es-IT 孔

ES=EI+IT 或

EI=ES-IT 3.极限偏差表

查表:由基本尺寸查行,由基本偏差代号和公差等级查列,行与列相交处的框格有上下两个偏差数值,上方的为上偏差,下方的为下偏差。作业布置: P5 一 教后感:

题: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

(二)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的特点 理解配合代号

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的特点 复习内容:

孔、轴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方法 新授内容:

五、配合 1.配合制

(1)基孔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2)基轴制配合: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3)混合配合

在实际生产中,根据需求有时也采用非基准孔和非基准轴相配合,这种没有基准件的配合称为混合配合。2.配合代号 国标规定:

配合代号用孔、轴公差带代号的组合表示,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

如φ50H8/f7或φ50,其含义是:基本尺寸为φ50mm,孔的公差带代号为H8,轴的公差带代号为f7,为基孔制间隙配合。

3.常用和优先配合

国标在基本尺寸至500mm范围内,对基孔制规定了59种常用配合,对基轴制规定了47种常用配合。这些配合分别由轴、孔的常用公差带和基准孔、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而成。在常用配合中又对基孔制、基轴制各规定了13种优先配合,优先配合分别由轴、孔的优先公差带与基准孔和基准轴的公差带组合而成。

六、一般公差

1.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概念

线性尺寸一般公差是在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证的公差。在正常维护和操作情况下,它代表经济加工精度。

国标规定:采用一般公差时,在图样上不单独注出公差,而是在图样上、技术文件或技术标准中作出总的说明。

2.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标准

3.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的表示方法

七、温度条件

《极限与配合》标准中明确规定:尺寸的基准温度为20℃。作业布置: P6 一 三 教后感:

题: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公差等级、配合制的选用原则 复习内容:

图样上标注尺寸公差的方法 新授内容:

§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一、公差等级的选用

选择原则: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取低的公差等级。选择方法:类比。

二、配合的选用 1.配合制的选用 选用原则:

(1)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基孔制。在有些情况下可采用基轴制。(2)与标准件配合时,配合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要求,允许采用混合配合。2.配合种类的选用

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类比法。步骤:

(1)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配合的类别,即确定是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还是过渡配合。(2)进一步类比确定选用哪一种配合。

(3)当实际工作条件与典型配合的应用场合有所不同时,应对配合的松紧作适当的调整,最后确定选用哪种配合。作业布置: P8 一 教后感:

题: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 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

了解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 复习内容:

公差等级、配合制的选用原则 新授内容:

第五章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

§2-1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

测量——将被测的几何量与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实验过程。测量四要素:测量对象(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等)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指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综合)测量精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

一、计量的单位

二、计量器具的分类 1.量具 2.量规 3.量仪 4.计量装置

三、测量方法的分类 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直接用量具或量仪测出被测几何量值的方法。间接测量——先测出与被测几何量相关的其他几何参数,再通过计算获得被测几何量值的方法。

2.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从量具或量仪上直接读出被测几何量数值的方法。

相对测量(比较测量或微差测量)——通过读取被测几何量与标准量的偏差来确定被测几何量数值的方法。3.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单项测量——一次测量中只测量一个几何量的量值。

综合测量——一次检测中可得到几个相关几何量的综合结果,以判断工件是否合格。

四、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参数 1.刻度间距c

2.分度值i(刻度值)3.示值范围 4.测量范围 5.示值误差

6.校正值(修正值)

五、测量误差 1.计量器具误差 2.方法误差 3.环境误差 4.人员误差 作业布置: P10 三 教后感:

题: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的测量原则,掌握其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其游标卡尺、千分尺、量块等的使用方法 复习内容: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 新授内容:

§2-2 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

一、通用量具 1.游标量具

常用的长度游标量具有游标卡尺、游标深度尺和游标高度尺等。(1)游标卡尺的结构和用途

三用卡尺(Ⅰ型)双面卡尺(Ⅱ型)单面卡尺(Ⅳ型)

(2)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游标卡尺的分度值有0.10mm,0.05mm,0.02mm 读数方法:

1)根据游标零线所处位置读出主尺在游标零线前的整数部分的读数值

2)判断游标上第几根刻线与主尺上的刻线对准,游标刻线的序号乘以该游标量具的分度值即可得到小数部分的读数值 3)最后将整数部分的读数值和小数部分的读数值相加即为整个测量结果 2.测微螺旋量具

利用螺旋副的运动原理进行测量和读数的一种测微量具。

按用途可分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1)外径千分尺 1)外径千分尺的结构

2)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和读数方法 千分尺的分度值为0.01mm(2)其他类型千分尺

二、量块

1.量块的形状、用途及尺寸系列

量块是成套使用的,每套包含一定数量的不同标称尺寸的量块,以便组成各种尺寸,满足一定尺寸范围内的测量需求.GB/T6093-1985共规定了17套量块。2.量块的尺寸组合及使用方法

使用量块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的块数,一般要求不超过4~5块。作业布置: P14 一 教后感:

题:常用机械式量仪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常用机械式量仪的测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百分表,杠杆千分尺的测量方法 复习内容:

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新授内容:

§2-3 常用机械式量仪

机械式量仪(指示式量仪)——借助杠杆、齿轮、齿条或扭簧的传动,将测量杆的微小直线移动经传动和放大机构转变为表盘上指针的角位移,从而指示相应的数值。

一、百分表

1、百分表的结构

2、百分表的原理

百分表的测量杆1mm,通过齿轮传动系统,使大指针回转一周,刻度盘沿圆周刻有100个刻度,当指针转过一格时,表示所测量的尺寸变化为0.01mm,所以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

3、百分表的特点

百分表体积小,结构紧凑,读数方便,测量范围大,用途广泛。百分表的示值范围:0-3mm,0-5mm,0-10mm.二、内径百分表

内径百分表由百分表和专用表架组成,用于测量孔的直径和孔的形状误差,特别适用于深孔的测量。

三、杠杆百分表

杠杆百分表表盘圆周上有均匀的刻度,分度值为0.01mm,示值范围为+0.4mm~-0.4mm.四、杠杆千分尺

杠杆千分尺是测量外尺寸的一种精密测量器具,它的外形与外径千分尺相似 作业布置: P26 一 教后感:

题: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

复习内容:

百分表的原理 新授内容:

§2-4 测量角度的常用计量器具

一、万能角度尺 1.结构

1)尺身 2)角尺 3)游标 4)制动器 5)基尺 6)直尺 7)夹块 8)扇形板

2.刻线原理及读数方法

图2-26为分度值为2’的Ⅰ型万能角度尺的刻度图。尺身刻线每格为1°,游标刻线共30格为29’,与尺身1格相差2’,即万能角度尺的分度值为2’。

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先从尺身上读出游标零线所指的的整度数,再判断游标上第几根刻线与尺身上的刻线对齐,即得到‘分’的数值,最后将两者相加即为整个测量结果

上图读数为348' 3 .测量范围(1)0°~50°角(2)50°~140°角(3)140°~230°角(4)230°~320°角

二、正弦规

正弦规是一种利用正弦函数原理、利用间接法来精密测量角度的量具。检测示意:

——正弦规放置的角度。H——量块组的尺寸 L——正弦规两圆柱的中心距

锥度偏差:

圆锥角偏差:

cHsinLnl

作业布置: P27 一 四2 教后感:

题:其他计量器具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其他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其他计量器具的应用 复习内容:

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 新授内容:

§2-5 其他计量器具简介

一、塞尺

塞尺——又叫厚薄规,是用于检验两表面间缝隙大小的量具。

二、直角尺

直角尺(90°角尺)——用来检测直角和垂直度误差的定值量具。制造精度有00级、0级、1级和2级四个精度等级,00级的精度最高。

三、检验平尺

检验平尺——用来检验工件的直线度和平面度的量具。样板平尺:刀口尺(刀型样板平尺)、三棱样板平尺和四棱样板平尺。宽工作面平尺:矩形平尺、工字形平尺和桥形平尺。

四、水平仪

水平仪——用来测量被测平面相对水平面的微小角度的计量器具。电子水平仪

水准式水平仪:条式、框式和合像水平仪 水准器原理

相对倾角:α=4″×n

【例2-4】用一分度值为0.02mm/1000m(4″)的水平仪测量一长度为600mm的导轨工作面的倾斜程度,测量时水平仪的气泡移动了3格,问该的导轨工作面相对水平倾斜了多少?

解:α=4″×3=12″

h=(0.02/1000)*600*3=0.036mm 2c105

五、检验平板

一般用铸铁或花岗岩制成,有非常精确的工作平面,其平面度误差极小,在检验平板上,利用指示表和方箱、V形架等辅助工具,可以进行多种检测

六、偏摆仪

一般用铸铁制成,带有可调整的前后顶尖座和高精度的纵向、横向导轨,并配有专用表架。利用百分表、千分表可对回转体零件进行各种跳动量的检测。作业布置: P30 一 四 教后感:

题:光滑极限量规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光滑极限量规的检测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轴用量规和孔用量规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复习内容:

水准器原理 新授内容:

§2-6 光滑极限量规

一、量规的功用及分类

量规——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计量器具。分为光滑极限量规(轴用量规和孔用量规)、直线尺寸量规(高度量规、深度量规)、圆锥量规、综合量规(同轴度量规、位置度量规等)、螺纹量规和花键量规等。按使用性质分:工作量规

验收量规

轴用量规的校对量规

二、轴用量规

尺寸小于100mm时,通规应为全形环规。尺寸大于l00mm时,通规可为不全形卡规。止规型式均为卡规。1.卡规的工作原理

如通规能够通过,表示轴径小于最大极限尺寸。止规不能通过,则表示轴径大于最小极限尺寸。

2.卡规的使用方法

三、孔用量规

尺寸小于或等于100mm时,通规应为全形塞规。尺寸大于100mm时,通规可为不全形塞规。

止规类型:尺寸小于18mm时为全形塞规,尺寸大于18mm时为不全形塞规。1.塞规的工作原理

如通规能够通过,表示孔径大于最小极限尺寸。止规不能通过,则表示孔径小于最大极限尺寸。

2.塞规的使用方法

用全形塞规检测垂直位置的被测孔,应从上面检验。用手拿住塞规的柄部,凭塞规本身的重量,让通规滑进孔中。对于水平位置的被测孔,要顺着孔的轴线,把通规轻轻地送入孔中。不允许把塞规用力往孔里推或一边旋转一边往里推。作业布置: P32三 教后感: 课

题: 期中复习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第一、二章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复习内容:

一、填空题

1.形位公差可分为形状工差,位置工差和形状或位置公差(轮廓度公差)三类,共_____个

项目,其中形状公差___项,形状或位置公差____项.位置公差又分______公差、_____公差和、_____公差三种.2、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它们是以______________为基数来确定的。

3、尺寸偏差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而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偏差和_______偏差之分。

4、根据形成间隙或过盈的情况,配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类。

5.定向公差有三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项目;定位公差的项目也

有三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跳动公差的项目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项.6、游标卡尺的分度值有________mm、________mm、和_______mm三种,其中______mm最为常用。

二、名词解释(20分)

1、理论正确尺寸

2、极限尺寸

3、形状公差

4、位置公差

5、示值误差 作业布置: 复习教后感:

题:形状和位置公差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形位公差有关的各种几何要素的定义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熟悉形位公差的项目分类、项目名称及对应的符号 复习内容:

卡规、塞规的工作原理 新授内容:

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3-1 概述

一、零件的几何要素

几何要素——构成零件形体的点、线、面称为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误差——关于零件各个几何要素的自身形状和相互位置的误差。形位公差——对这些几何要素的形状和相互位置所提出的精度要求。几何要素的分类:

1、理想要素 实际要素

2、被测要素 基准要素

3、轮廓要素 中心要素

二、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

形状公差——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相对其理想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位置公差——被测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量。

形状或位置公差(轮廓度公差)——有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两项。

三、形位公差带

形位公差带——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

1.形状:由公差项目及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的几何特征来确定。

2.大小:指公差带的宽度、直径或半径差的大小。由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值确定。3.方向 4.位置

四、形位公差的等级和公差值 图样上对形位公差值的表示方法: 注出形位公差——用形位公差代号标注,在形位公差框格内注出公差值。

未注形位公差——不用代号标注,图样上不注出公差值,而用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来控制,这种图样上虽未用代号注出,但对形位公差仍有一定要求 作业布置: P33 一 四 教后感:

题:形位公差的标注

(一)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形位公差的代号和基准符号的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复习内容:

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 新授内容:

§3-2 形位公差的标注

一、形位公差的代号和基准符号 1.形位公差的代号

形位公差框格和指引线

形位公差有关项目的符号

形位公差数值和其它有关符号 基准字母和其他有关符号。2.基准符号

基准符号由粗短线、圆圈、连线和字母组成。

基准符号字母不得采用E、I、J、M、O、P、L、R、F。

当字母不够用时可加脚注,如A1、A2、… B1、B2、…

二、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被测要素与公差框格的一端相连,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向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方向。作业布置: P35 四 教后感:

题:形位公差的标注

(二)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和形位公差的其他标注规定 复习内容:

被测要素的标注方法 新授内容:

三、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基准要素采用基准符号标注,并从形位公差框格中的第三格起,填写相应的基准符号字母,基准符号中的连线应与基准要素垂直。无论基准符号在图样中方向如何,圆圈内字母应水平书写。

四、形位公差的其他标注规定

1.公差框格中所标注的公差值如无附加说明,则被测范围为箭头所指的整个轮廓要素或中心要素。

2.如果被测范围仅为被测要素的一部分时,应用粗点划线画出该范围,并标出尺寸。

3.若需给出被测要素任一固定长度上(或范围)的公差值。

4.给定的公差带形状为圆或圆柱时,应在公差数值前加注“φ” ;当给定的公差带形状为球时,应在公差数值前加注“Sφ”。

5.形位公差附加符号。

作业布置: P35 四 教后感:

题:形位公差项目的应用和解读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形位公差项目的含义及应用

理解常用各种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了解其公差带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典型常用形位公差项目的含义、应用和公差带特点 复习内容:

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新授内容:

§3-3 形位公差项目的应用和解读

一、形状公差 1.直线度公差

限制被测实际直线相对理想直线的变动。2.平面度公差

限制实际平面相对理想平面的变动。3.圆度公差

限制实际圆相对理想圆的变动。4.圆柱度公差

限制实际圆柱面相对理想圆柱面的变动

二、形状或位置公差(轮廓度公差)1.线轮廓度公差

限制实际平面曲线对其理想曲线的变动。2.面轮廓度公差

限制实际曲面对其理想曲面的变动

三、位置公差 1.定向公差 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方向上的变动。

1)被测要素与基准的理想方向角为0°时,为平行度公差 2)被测要素与基准的理想方向角为90°时,为垂直度公差

3)被测要素与基准的理想方向角为其他任意角度时,为倾斜度公差 2.定位公差

限制实际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位置上的变动。1)同轴(心)度公差 2)对称度公差 3)位置度公差 3.跳动公差

限制被测表面对基准轴线的变动。

1)圆跳动公差: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在给定方向上的任一测量面上所允许的跳动量。

2)全跳动公差: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连续回转时,在给定方向上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四、形位公差解读综合举例 作业布置: P37 一 教后感:

题:形位误差的检测 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形位误差常用的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形位误差常用的检测方法 复习内容:

举例说出常用形位公差的含义 新授内容:

§3-4 形位误差的检测

一、形状误差的检测 1.直线度误差的检测 刀口尺

被测表面

上图为用刀口尺测量表面轮廓线的直线度误差 2.平面度误差的检测 例:用指示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3.圆度误差的检测

检测外圆表面的圆度误差时,可用千分尺测出同一正截面的最大直径差,此差值的一半即为该截面的圆度误差。

圆柱孔的圆度误差可用内径百分表(或千分表)检测 例:用指示表测量圆锥面的圆度误差 4.圆柱度误差的检测

例:外圆表面圆柱度误差的检测

二、位置误差的检测 1.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2.垂直度误差的检测 3.同轴度误差的检测 4.对称度误差的检测 5.圆跳动误差的检测 作业布置: P37 一 教后感:

题:期末复习

(一)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讲练结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第一、二章所学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二章 复习内容:

一、填空题(30分)

1.形位公差可分为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形状或位置公差(轮廓度公差)三类,共_____个项目,其中形状公差___项,形状或位置公差____项.位置公差又分______公差、_____公差和_____公差三种。

2、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它们是以______________为基数来确定的。

3、尺寸偏差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而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偏差和_______偏差之分。

4、根据形成间隙或过盈的情况,配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类。

5.定向公差有三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项目;定位公差的项目也有三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跳动公差的项目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项。

6、游标卡尺的分度值有________mm、________mm和_______mm三种,其中______mm最为常用。

二、判断题(30分)

1.在机械制造中,零件的形状和位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凡内表面皆为孔,凡外表面皆为轴。()

4、某尺寸的上偏差一定大于下偏差。()

5、尺寸公差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它没有正、负的含义,且不能为零。()

6、相互配合的孔和轴,其基本尺寸必然相同。()

7、由加工形成的在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为被测要素。()

8、形位公差带的大小,是指公差带的宽度、直径或半径差的大小。()

9、游标卡尺是精密量具,因此在测量前,不需要进行零位校正。()

10、各种千分尺的分度值均为千分之一毫米,即0、001mm。()

11、百分表的示值范围最大为0~10mm,因而百分表只能用来测量尺寸较小的工件。()

12、利用杠杆千分尺既可做绝对测量也可做相对测量。()

13、由于万能角度尺是万能的,因此I型万能角度尺可测量0~360度的任意角度。()

14、形位公差框格的指引线的箭头指向被测要素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方向。()

15、若形位公差框格中基准代号的字母标注A—B,则表示此形位公差有两个基准。()作业布置: 复习教后感:

题: 期末复习

(二)教学时数: 2 学时 授课时间: 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讲练结合 教学目的与要求:

复习第三章所学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形位公差的标注和解读 复习内容:

三、选择题(40分)

1、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关系是()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A、前者等于后者 D、两者之间的大小无法确定

2、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A、上偏差 B、下偏差 C、基本偏差 D、实际偏差

3、当上偏差或下偏差为零时,在图样上()A、必须标出零植 B、不用标出零植 C、标与不标零植皆可 D、试具体情况而定

4、下列孔与基准轴配合,组成间隙配合的孔是()

A、孔的上、下偏差均为正值。B、孔的上偏差为正、下偏差为负 C、孔的上、下偏差均为负值。D、孔的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

5、下列计量器具中不属于通用量具的是()

A、刚直尺 B、量块 C、游标卡尺 D、千分尺

6、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的轴径尺寸属于()

A、直接测量、绝对测量 B、直接测量、相对测量 C、间接测量、绝对测量 D、间接测量、相对测量

7、计量器具能准确读出的最小单位数值就是计量器具的()A、校正值 B、示值误差 C、分度值 D、刻度间距

8、分度值和刻度间距的关系是()

A、分度值越大,则刻度间距越大 B、分度值越小,则刻度间距越小 C、分度值和刻度间距成反比

D、分度值的大小和刻度间距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方法误差的是()

A、计算公式不准确 B、操作者看错读数 C、测量方法不当 D、工件安装定位不准确

10、分度值0、02mm的游标卡尺,当游标上的零刻线对齐尺身第15刻线,游标上第50格刻线与尺身上的第64刻线对齐,此时读数为()A、16 B、15 C、64、、D、14

11、用游标卡尺的深度尺测量槽深时,尺身应()槽底。A、垂直于 B、平行于 C、倾斜于

12、下列千分尺中与外径千分尺的刻线方向相同的是()

A、内测千分尺 B、内径千分尺 C、深度千分尺 D、螺纹千分尺

13、下列计量器具中,测量范围与示值范围相等的是()A、比较仪 B、游标卡尺 C、百分表 D、杠杆表

14、下列计量器具中,测量精度最高的是()

B、游标卡尺 B、千分尺 C、杠杆千分尺 D、杠杆百分表

15、分度值0、02mm的游标卡尺,当游标卡尺的读数为42、18mm时,游标上第九格刻线应对齐尺身上的第()mm A、24 B、42 C、51 D、60

16、以下形位公差项目中属于形状公差的是()A、圆柱度 B、平行度 C、同轴度 D、圆跳动

17、下列形位项目中属于位置公差的定位公差的是()A、圆柱度 B、平行度 C、端面全跳动 D、垂直度

18、形位公差带是指限制实际要素变动的()A、范围 B、大小 C、位置 D、区域

19、形位公差的基准代号中字母应()

A、按垂直方向书写

B、按水平方向书写

C、书写的方向应和基准符号的方向一致

D、按任何方向书写均可20.在标注形位公差时,如果被测范围仅为被测要素的一部分时,应用()示出该范围,并标出尺寸。

A、粗点划线 B、粗实线 C、双点划线 D、细实线

四、名词解释(20分)

1、理论正确尺寸

2、极限尺寸

3、形状公差

4、位置公差

5、示值误差 作业布置: 复习教后感: 22

篇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学总结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几何量精度基本知识与几何误差检测两大方面的内容,是由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每个中等职业院校机械类或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的基础课程。无论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还是在以后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还是从事管理工作,机械类或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都会接触到公差配合、互换性及技术测量知识,因此,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基础学科。

本课程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涉及知识面广,同时理论性和实践性也很强,通常是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课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学习所需要的丰富的专业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笔者在实际教学常常感到课程内容不容易深入讲解,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笔者结合实际教学体会,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就教学内容及方法、课程改革等方面提出见解,以求教于方家,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教学内容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本课程比较全面地简述了机械加工中有关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公差及技术测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第二,长度的技术测量基本知识;第三,形状和位置公差;第四,表面粗糙度;第五,螺纹结合的公差与检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几何量公差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号多,设计知识面广,理论性与实践性比较强。以往中职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然而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三尺讲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摸索。

二、教学方法

1. 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

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如果把教学工作看成是一门科学,也看成是一门艺术,则科学需要严谨、求实和创新,而艺术需要加工、完善和追求。如何使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即重视第一节课的优化设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节课如果设计得好,就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第一堂课上,笔者通常举一些反映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及该课程重要性的生动案例,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与重视。如:美国一枚价值不到10美分的螺钉使一颗耗资7700万美元的气象卫星在发射两周后成为一堆废铁。原因是一枚30毫米长的螺钉比标准长度超出了几毫米引起短路。由此引出我们这门课程的内容:主要介绍国家工业标准、国际标准(ISO)及其应用。这个例子使学生懂得“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通过介绍这样的案例,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使得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重视概念的讲解

基本术语和定义是极限配合与公差的国家标准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讲解。在讲授概念的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合理安排授课的顺序。比如公差、偏差和误差的学习。“偏差”的定义是在GB/T1800.1一1997《极限与配合基础第1部分:词汇》中给出的,“偏差”的定义是:“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公差”是指产品允许尺寸的变动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值。公差是国家标准规定的一个误差范围,也可以说成是两个在一定范围内偏差的差值。偏差也是属于误差的一种形式。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公差是可以控制的。在生产实际中,公差、偏差和误差三个术语的应用极为普遍。再比如尺寸的术语及定义,不同的尺寸术语及定义就有十个。教师应先重点讲授“尺寸”的术语及定义,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尺寸后,再由设计引出“基本尺寸”,由测量引出“实际尺寸”,由误差对尺寸不定性的影响提出“作用尺寸”等。上述两个例子术语多,学生容易产生概念混淆、理解不透、记忆不牢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高逻辑性和条理性,突出重点主次,抓住主线,并围绕其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解,从而使复杂的概念简单化,并且使学生更容易记忆理解及区分各个概念。

3. 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中,形状与位置公差部分,概念多且抽象,如微小的偏差等都是以微米为单位来计算的,采用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学生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视的图片或动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服务学生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动性,从而增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有的内容在讲述过程中还要适当地添加一些板书,以免单纯的课件讲解速度过快,影响学生的吸收消化,板书就弥补了这一不足,使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更佳。

4. 将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技术测量部分放在了公差实验室进行。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并正确使用测量量具,比如游标卡尺、公法线千分尺、百分表、偏摆仪等,还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既巩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关于教学改革的建议

1.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当今时代,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教师更要不断学习补充最新的知识,否则就会落伍。一名合格的教师应不断积极

走进生活,让科学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方阿琼

(南安市金淘镇钱山小学,福建南安

摘要:生活是学生开启研究科学大门的钥匙,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构建科学高效课堂就要改进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教材处理导入探究课堂作业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可见,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生活是学生开启研究科学大门的钥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生活化的科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

一、教材处理源于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应该教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如改一改教材所提供的范例,把教材中学生不熟悉或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对教例进行改编或替换,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时,实验的材料是食盐,我让学生多准备了洗衣粉这种材料。这两种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学生了解搅拌及加热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以后,我引导他们一起回忆这样的生活场景:妈妈在洗衣服的时候,通常是用温水加入适量的洗衣粉,轻轻搅拌一下,看到大部分的洗衣粉都溶解了,才放入衣物浸泡,这样衣服也容易干净。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告诉妈妈原因,因为加热可加速溶解。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会爱上神奇的地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水平。本课程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素质:(1)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关注行业最新动态;(2)深入工厂实地学习,及时了解现有公差标准在现代生产中的使用情况;(3)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2. 精心设计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如何将多种教学要素有机组合,形成最优化结构,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1)利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技术化、形象化、直观化和生动化,把动态的教学效果呈现在学生面前。(2)积极听取学生意见,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都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仅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 正确合理安排考核方式

由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涉及标准规定多,术语多,如果单纯地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就会使学生觉得本课程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标准进行精度设计及理解。加之本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实践能力,本课程的考试宜采用卷面考试与实操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科学,他们会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科学道理。

二、导入课堂联系生活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而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更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一节课的导入,选择的内容要与新课内容连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尽量选择与本课知识有关并且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无意间进入新课教学中,并且感觉到原来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蕴含着科学道理,懂得科学源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我这样导入:“老师不小心把一根针掉在教室里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想请聪明的同学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找到这根针。”学生一听这话可来劲了,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赶快蹲下找,有的说用磁铁找会快些。听到这儿我说:“老师这儿有一块磁铁,你们谁来用它找针?”学生再次争先恐后地举手,当学生用磁铁找到针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刚才这位同学就是利用磁铁有磁性找到针的。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更加明白生活中处处蕴藏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不再是深不可测的,兴致高昂地学完整节课。

三、探究过程来自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儿童来说经验比知识更有生命价值,经验总是先于知识先于价值判断,先于分析思辨,都能促进知识生成和教育。科学课程要改变以前靠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探究不但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还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认知,这对学生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迁移到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让学生有亲切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在教学《工具和机械》这单元时,首先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结构,复习了杠杆三个部分的名称、用力点、进行。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冲破教材的束缚,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学习,不断进取,主动汲取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树杰,李丽.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62.

[2]任桂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6):65-67.

[3]赵秀荣,陈丽君,石宏,魏凤兰.优化设计教学,全面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1.增刊-0054-02.

[4]张宏洲.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思索[J].科教文汇,2008(12):119-120.

篇4: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学总结

关键词:四步教学法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考核评定 改革

对于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沿用以前的考试考核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生产对机器的精度要求、互换性要求、机械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技工学校要顺应机械工业的发展,考核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应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探索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考核评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及技能运用的熟练程度。由于课程考核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是简单地用一张考卷进行评判很难科学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应立足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把教学目的和考核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笔者对“四步教学法”在考核评定中的运用进行以下探讨。

一、对考核评定方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目前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试成绩一般是由如下图所示的逻辑组成。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除了讲授基本知识以外,还应让学生进行较全面的技能训练。而目前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仪器的使用等方面没有考核,也无法从成绩中体现出来,更谈不上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因此,学校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和改革评定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合理的考核评定方式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进行考核评定方式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二、结合“四步教学法”改革考核评定方式

“四步教学法”是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由实验、质疑、析疑、解疑四个步骤组成。笔者学校以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为目的,为形成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运用以下四个步骤的教学方法对考核评定方式进行改革。

一是实验。将学生进行分组,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实验,一组学生设计加工六角螺栓,另外一组学生设计加工六角螺母,然后让学生将设计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安装配合。

二是质疑。在安装过程中,有的学生加工的产品能够配合在一起,而有的则不能,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使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三是析疑。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其他的同学一起进行分析,然后师生互动共同理解分析。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解疑。这个过程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在学生中产生的疑问:为什么有的能配合,有的则不能呢?这就与学生自己设计产品的尺寸精度有关。

运用“四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让每个组在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别人优点和问题的能力。在此我们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训练列入考核评定中,例如:在讲到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使用过程和得出来的结果给予一个综合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的其他方面也要进行考核方式改革,例如对平时作业的考核。教师除了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考核之外,还应不定期地做必要的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力求听懂学会。教师对学生每次的课堂练习都记入平时成绩,多做的多给分,也可以在上课时对学生提问,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要适当的加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回答问题不正确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下一次继续回答。提问题的方式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进。在上课期间,会有学生对老师主动提出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见下表。

项目平时成绩课后作业实验表现情况测验综合项目评定

分值(%)2010203020

三、改革考核评定方式的效果

一是改变了学生传统的考核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改革前,学生们普遍认为这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不能主动学习,甚至不愿意学习,导致最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得到大大提高。

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三是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是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我们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考核评定方式的改革,在学生中反响强烈,触动深刻。通过改革,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且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等,使每一项内容的学习过程都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由于总成绩的各个组成部分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因此这样的改革能较全面、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自觉地、轻松地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何定芬.浅论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

篇5: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学总结

刘文涛

2013-2014学年秋学期《车工工艺学》教学工作总结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担任机电设备维修1班《车工工艺学》的教学。一学期来,我认真、严谨、坚持不懈地从事教学工作,我能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一节课。顺利完成所有项目实操,达到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听优秀老师的课,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操作技能。

1、理论教学过程

本课程教学以理论结合实操进行,课前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教材,深入考虑教法,每一个任务都找出重点与难点,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学些什么,了解学生喜欢怎样学才易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这样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理论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与反思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车床操作已在高一进行强化训练,所以同学们学习理论时的兴趣没有我想象中高,有小部分同学上课睡觉,有小部分同学在课堂上讲话,我想出很多办法,例如:多举操作实例,多用实物教学,每一项目教学都到车间进行实操练习。在以后的理论教学中,我需要多联系实际,多从企业生产的产品角度去讲课。

3、项目实践教学过程

在车工项目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表现积极,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顺利完成项目内容,大部分同学操作比较熟练。车工操作主要以动手为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项目中我多采用图样实物加工,让学生感到自己加工出来的工件是有实际作用的,加工工件出来后,会无比自豪。

4、项目实践过程遇到的问题与反思

项目实践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使用刀具时没有正确使用,导致车刀经常崩裂,另外刃磨车刀时,没有注意刃磨车刀的角度,以后需要加强训练。有部分同学加工工件时,粗加工和精加工没有控制好,进给量也没有选择好,导致加工出来的工件尺寸有误差,以后还需要多练习。

篇6: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极限配合课程教学总结

2012教学总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12教学总结

2012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全体教职工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常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以教育局工作要点为指导,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创和谐校园为重点,结合本专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引导作用。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工作要点为指导,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前提,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为宗旨,科学规范实施目标考核细则,努力开创专业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本教学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完善、调整并落实好教学工作考核机制。

(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定教学质量标准。

学生公共课平均要达到70分,及格率要达到90%,优秀率达30%。基础理论课平均分要达到75分,及格率要达到85%,优秀率达25%。专业课平均分要达到70分,及格率要达到80%,优秀率达20%。

(三)进一步做好教师引进工作,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要求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概况: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抓学习,督练功,搞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1、组织教师参加进修部门组织的学习,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最前沿成果,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2、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教师自我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内容为新课程理论及《大纲》和教材。学习理论要与备课、课堂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教材挖掘上要吃透教材,驾驭教材。不定期的进行业务测试,重点考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加强听课管理,促进领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主管教学领导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工作,检查性听课侧重于随机听课,听后看教案,让讲课教师谈教学设计,谈教学反思,重点解决备课与上课脱节的问题。此外,听课侧重指导性和研究性听课,做到了指导及时、评价公开、公正、研究有价值。

(三)、优化教学结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本,加强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着重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师生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并让教师感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集体备课:

各层次的集体备课均要按“项目教学法”进行操作。

2、教研课活动: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活动主题要紧紧围绕本的教研目的进行。研讨的学科有:机械基础、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实用、仿真软件训练等学科。

(四)、加强教学工作全程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课程表。按《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突出抓好课外活动类课程的设置。

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备课、上课、评价(作业)、考核的管理。

(1)、备课

书写要工整,数量上要保证一周储备课,严禁备堆课。

教案编写上,在常规要求基础上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①、教学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叙述要明确,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

②、教学流程要落实教学目标。

③、各种课型(新授、练习、复习、测试)课的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常规要求。

④、新授课的教学过程各环节用语要统一使用:激趣导入;起点检测(或预习检测);探究新知;训练反馈;回扣目标。

(2)、上课

立足体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利用一切可行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做到课堂教学环节齐全、内容充实,准确完成课堂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艺术,准确传授知识,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常规教学结构上相同,突出各环节的分层指导。

实习的管理及实习教学工作:

(1)组织学生学习各项操作规章制度

(2)凡是分组实习,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分工种实习,实习教师要有课题、时间的安排、分步要求、课题完成标准。

(4)实习车间有实习指导教师和维持纪律的教师,保证实习安全

(五)、加强教师引进工作,开展校本教材开发工作

(1)今年通过公开招聘考试,引进数控专业教师张丽莉和张晓东两名,新聘任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技能等级证,完全符合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师的要求,更好的满足开展学生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要求。

(2)本,我专业引进的半轴管头项目正式投入生产,该项目是由专业带头人刘世忠老师负责引进的。随之配合进行的是校本教材《典型零件工艺分析与加工实训》的开发,现校本教材的开发已经进入审核阶段,有望于明年开始在专业内部试用。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信息反馈工作

采用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通过教学工作的检查,及时掌握教学各环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堵塞漏洞,更好地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

(二)、建立激励机制:

本,根据《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从上课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教师的工作态度进行量化,突出过程性管理。

五、今后工作的设想和计划

总结过去的一年,我们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加强团结,做好传帮带工作,下学年工作计划如下:

(1)、充实完善精品课程内容,高起点,严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

(2)、作好科研的分工项目,开展课题的开题准备与实施。

(3)、积极开展教学的研讨,理顺教学大纲,为数控技术(三年制)教学的开展作准备。

上一篇:小学生观察黄豆发芽日记下一篇:杜绝五大违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