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2024-04-29

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1: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2012年7月16日到8月10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数控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通过26天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数控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数控编程、加工和操作机床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次数控技术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提高、一次借鉴、一次实践,使我在大学的学习中深感收获巨大,这将受益终生。

整个培训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周)为理论培训,主要针对数控大赛的实例进行分析,从设计创新到例题分析,从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到程序的编制;第二阶段(第二周)为数控自动编程软件培训,主要讲解UG、CAXA实体设计软件用法及编程,以及数控车和数控铣仿真加工软件操作;第三阶段(第三周)为社会实践,分别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和正星集团参观;第四阶段(第四周)为实际操作培训,主要进行数控车削和铣削编程和零件加工操作。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现将接受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丰富

根据培训安排,第一周主要由外聘专家及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进行数控理论讲授。首先由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命题组专家王小芳给大家讲解数控加工工艺、数控机床技术参数、加工系统中的刀具量具夹具及辅具、数控加工零件的几何特性和零件分类、加工基准的选择与统一等数控理论知识;接着由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涂勇副教授给大家讲述先进制造技术及数控加工

要素,苗志毅教授讲述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赵军华副教授讲述机械零件的变量程序控制。这些知名专家教授的讲座,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丰富了大家的专业理论知识,开拓了思路,尤其是王小芳高工进行的数控大赛试题案例分析更是引人入胜,使人受益匪浅。

第二周主要在理实一体化化教室进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软件及仿真加工软件的学习。首先由刘书群副教授给大家讲解产品的创新设计,主要讲述了大型工程软件UG的使用方法及实际操作技巧,并指导大家进行练习。接着冯孝文经理给大家讲述了国产CAM软件CAXA制造工程师的应用情况,给大家演示了自动编程的方法步骤。董延老师指导大家利用数控车仿真软件进行数控车加工仿真。冯金广老师指导大家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宇龙进行数控铣加工仿真。除此之外,冯金广老师还给大家演示了DMG五轴数控加工技术,肖珑副院长给大家作了专业技术讲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与师资组织》,以数控机床中的十字滑台为载体讲述了数控维修课程的教学工作过程。通过本周学习,了解了数控软件的建模方法、刀具路径生成方法、刀具路径优化处理方法及数控加工工艺。通过培训,学员们对数控软件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数控加工工艺和刀具路径的优化处理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三周,学院组织我们培训班的学员到郑州煤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正星集团等进行社会调研,大家参观了这些企业的先进的生产设备,了解了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听取了有关企业管理、经营策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讲座,亲身体验了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了解了企业的产业情况,尤其了解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现实和

培养的方法,探讨了学生择业、就业及创业的状况,真实感受了生产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间共同面临职业培训的新任务,为今后向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

二、专业收获颇丰

随着对数控编程和对数控机床的熟悉,应该说我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大。我发现沉浸在这种不断地学习、尝试中,自己感觉到如此充实、满足。随着培训的深入,当在老师的指导下单独完成数控铣床的编程、工艺分析及机床的操作后,让我对数控机床操作和加工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当看到完成的第一个加工件,颇有点成就感。因为对数控车床加工和编程比较熟悉,在学习数控车床的时候觉得会比较容易,但是当听到老师讲解的时候,觉得自己的想法太简单,老师讲解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数控大赛要求分析,和平时讲课思路不一样,让我思路一新。在培训过程中想在以后的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学校的数控设备,尽快的让自己在数控技术课程中掌握更多知识,尽早的挖掘和培养一批专业技能人才。

三、培训的思考

培训过程中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发现,绝大多数老师都愿意参加专业性的培训,利用假期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由于日常学校工作非常辛苦,大家都想利用假期调整一下。但是想一想通过假期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牺牲几个假期还是很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有机会来参加这次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

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回首这次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培训中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实践课、观摩课。这次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辜负学校和领导的期望,为职业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篇2: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国家级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数控技术”专业培训于2012年7月16日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开班,为期四周。此次培训主要对数控专业骨干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数控专业技术、生产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交流。来自郑州、洛阳、南阳、安阳、焦作、新乡、济源、许昌、商丘、鹤壁、平顶山、三门峡等共12个地区的23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43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各级领导对培训工作极其重视,安排非常周到,数控技术专业国家级培训班班主任董延老师为学员们安排了条件很好的住宿,对学员们提出的各种合理要求总是尽心尽力帮忙解决,生活上关心备至。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学员心存感激,对学习也备加信心。

此次培训分四个阶段,具体的内容与体会如下:

一、理论学习阶段

在理论学习模块,7月17和18号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命题组专家王小芳老师,从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概述、数控车机床技术参数、加工系统中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加工基准的选择和统一以及编制加工工艺时主要考虑的问题等基础问题出发,再以数控大赛试题的案例分析出发,进行了综合知识、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讲解。

7月19日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涂勇老师就先进制造技术专题进行了讲座,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趋势等方面都有讲解,而且能理论实际相结合,让我们对流行的先进制造技术有了更多的认识,涂老师讲解幽默、风趣,对知识的综合讲解逻辑性强,使学员们在讨论中提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苗志毅老师,他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厚的理论功底,就典型零件的工艺制定进行了讲解,讲解过程中更注重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讲解内容全面。

7月20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高级技师和副教授赵军华老师以机械零件的变量程序编制为课题,分别对华中系统和FANUC数控编程系统的不同进行了分析、比较,讲解从易到难的方法,步步递进,让初学编程的学员,摸到了门路。

二、技能实训阶段

第二和第四周周的安排主要是数控仿真和技能实训阶段。7月23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和骨干教师刘书群老师主要给我们介绍了UGNX6.0软件的应用,并通过一些典型的大赛试题,为我们逐步讲解并让我们进行了练习,授课方式浅显易懂,效果非常好。

7月24日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的冯校文工程师主要介绍了CAXA制造工程师编程的知识,无论是编程软件的发展、应用、界面、例题的讲解都讲解清晰,接下来25、26、27日董延、冯金广和李太祥老师分别就数控车仿真技能、数控车铣仿真技能和DMG五轴加工、三坐标测量进行了讲解,作为一线老师,他们用他们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实践动手能力深深折服,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进步的地方。

8月7日到9日,我们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实训室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数控车削、铣削零件的加工,李松岭、董延、冯金广、苗志毅四位老师,仔细、耐心的讲解,非常照顾我们这些初学者,天气非常炎热,老师们并没有为此丝毫烦恼,尽量使我们更好的理解。虽然在以前有过一些实践加工的经验,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此次参与过程中,让我充分的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并在此期间能够有一定的动手时间,可以让自己在生产实践当中更加熟练的操作和调整,通过此次培训学习,在指导教师的教授和帮助下,让我可以正确合理的使用编程指令,在尺寸控制上也能精确的把握,避免和减少对机床和刀具的损坏。

三、企业调研阶阶段

按照培训计划,学校于7月30号至8月3号安排我们到郑州煤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正新科技有限恭喜进行企业调研活动。在企业,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首先我们通过看企业的宣传片,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用工制度,体验企业管理,感受企业运作流程。其次,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通过绿色通道参观了企业的车间,从毛坯到加工再到成品的过程,让我们懂得了产品加工工艺的合理安排对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性。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给我们感慨的不仅仅是企业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更有师傅们精湛的手艺和他们辛勤忙碌的身影。

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职业教师,我们既要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我们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职业学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强实习、加强校企联合,广泛开展订单培训等。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引入企业的管理观念,让我们的学生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尽可能的结合真实的工厂生产作业环境,提高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宽容与理解,学会牺牲与奉献。

四、总结考核阶段

在总结考核阶段,主要包括数车模块,数控铣床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由自己独立完成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加工程序的编制、仿真加工与程序优化、实操作加工的全部过程,这就让我接受了数控专业一次比较系统全面训练。使我们通过培训在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在专业教学工作岗位上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此次培训,给我触动很大,尤其是培训教师年纪轻轻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技能,这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习氛围有关,当然也和具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有关。作为一位专业课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专业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教学的唯一目的,也不应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在问题面前寻找答案,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

总之,在参加培训后,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一个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沟通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桥梁,一定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教育带领学生,为国家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在此,感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每一位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感谢各位领导们能给我们教师这么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学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解答,我相信用我的真挚、努力肯定能换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3: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2012年度工作总结与现代麻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月7~12日在广西省南宁市召开。全体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及部分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

体系首席科学家熊和平研究员在会上做了总结报告, 报告指出, 2012年麻类产业依然低迷, 但是体系科学家的科研工作热情却仍然高涨,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储备不断丰富。据统计, 麻类体系2012年获得了成果7项, 提交了5项行业建议、获得专利和标准8个、育成了新品种4个、创制新材料29份、出版了3部专著、发表了97篇论文, 并有33个专利正在申报中。

会议要求, 各团队加强协作, 加快成果产出、技术储备与产业化示范, 历练出体系的标志性成果, 提高体系的社会认知度, 推动麻类产业发展。2013年每个功能研究室至少有1项鉴定成果, 逐步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技术成果;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保护体系知识产权;进一步规范管理, 严格按照委托协议的要求制订会议、出国等工作计划;继续抓好执行进度的督查工作, 促进依托单位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沟通、体系团队与依托单位的沟通以及体系任务在试验站的落实;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各团队均有稳定的研发团队、固定的实验基地、独立的试验室等基本要求;不断提升体系创新文化建设, 开展“寻找百年麻园”活动, 弘扬麻文化;继续加大体系宣传力度, 为产业振兴打气、鼓劲, 争取政府对产业的支持。

篇4: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72-02

一、建设背景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是全民素质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专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表现在专业之间的交叉不断增加,相近专业内涵界限不清,专业与学科联系更加密切。同时由于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不断扩大,势必造成各专业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发展速度过快,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是由十几个专业合并而来,从名称上体现不出特色与优势。为此对于办学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必须探索一个适合自身特点,形成一个既有历史特色,又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新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办学基础与特色,依据本科教学的规律,对该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地研究与规划,制定出了一套全新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用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二、建设方法与步骤

1.建设指导思想。以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本科生教学改革为对象,探讨适合人才培养与特色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总结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特点,建设成为以光电测控技术为优势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并以此形成办学的特色与品牌。

2.建设主要内容和方法。主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建设、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规范。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师队伍、创新基地、实验示范中心等内容建设。建设分五步进行,调研阶段→整理资料阶段→建设内容研讨→建设内容实施→总结与交流。①调查研究。面向高校:通过到国内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大学走访、实地考查、与教师座谈等方式,对测控专业的办学现状有了进一步了解。国内目前设置该专业的院校由几十所发展到140余所,其中此专业侧重电信的有45%,侧重机电的有35%,侧重计算机的有10%,侧重光电的有11所。以光电技术为主的学校多数集中在光通信、光电对抗等方面,进行光学精密仪器总体与结构为主并形成优势的学校只有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及长春理工大学3所。面向企业: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一是在每年的毕业生招聘会期间,与各企业相关人员座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往届学生的评价;二是每年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去实地调研,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光学、光电相关企业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及周边地区建厂,急需大量的光电测控方面人才。我校培养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就业情况很好,特别是光学仪器方向的人才。我校培养光学、光电仪器方向的学生近五年来实际就业率达到85%以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侧重光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上升趋势。跟踪国际:通过访问发达国家著名高校、聘请回国人员讲座等办法,了解国外高等学校办学方式与经验。国外控制技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特别是机器人、多轴转台等的智能控制研究方面,美国、日本、英国等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我校在光电检测方面具有相当优势,但控制方面教学与科研都是弱项,使得“测”、“控”出现严重脱节现象。②培养方案调整根据掌握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与分析。我校是以光学仪器发展而来,是以光学仪器创造品牌,这一点始终不能放弃。近年来许多大学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原则,按专业培养学生。但我校一直沿用专业方向培养,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特色。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原来下设4个专业方向:“光学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和“光学工艺与光学设计”。由于近几年教育部增加了一些有特色的目录外专业,我校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中的“光学工艺与光学设计”方向分离出来,在2003年申办了“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这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只有“光学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和“精密仪器”3个方向。但在近几年实际执行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精密仪器”在分方向时很少有学生选择,基本分不出班级,所以实际上本专业就是两个方向。而“光学仪器”方向与“光电信息工程”的专业有交叉。所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方向越办越窄,而且已失去了原有的优势的地位。现代测控技术多学科的交叉,发挥我校在精密仪器基础、凭借光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和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方面长处,结合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专业方向进行了重新调整,即形成“光学精密仪器”、“检测技术及仪器”和“光电测控技术及系统”3个专业方向,形成以光学仪器和光学设计优势,光电测控技术领先,检测技术和信息处理并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具体建设内容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设立适应人才市场的培养方向,构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同时设立“王大珩创新实验班”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大力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精品课与双语课建设。根据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课程内容规划,体现仪器仪表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新内容。建设精品课,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大力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建立课程小组制度,对开设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出版特色教材与专著4部,建成国家级精品课与双语课各1门,专业课程全部选用优秀教材,引进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原版教材11套,教学中实现外语或双语授课。

2.建立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专任教师到仪器仪表企事业学习交流、仪器仪表企事业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派专业课教师1名到省内及省外的大型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每年聘请仪器仪表行业专家进行5次学术报告与短期讲座。2006年以来选派5名教师到美国和澳大利亚进行口语强化。

3.加强实践教学效果,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专业课程实验室建设,制定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强化实习基地作用,制定实习环节使学生到工厂、企业、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建立完善的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设施建设。进一步建设在本专业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相关部分。

4.处理专业建设与学科研究的关系,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以科研服务教学、科研带动教学、科研促进教学为宗旨,以服务吉林、面向全国光电子产业为牵引,形成该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发挥专业教师科研优势,以服务地方、服务国防为重点,本专业教师每年承担国家、国防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左右,发表学术论文150篇。跟踪国际前沿,在理论和关键技术以及工程应用上有所突破。

5.加强国际交流,扩大多方面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参加国际性会议与学术活动,每年聘请国外著名大学的学者或在外工作的华侨来校讲学。每两年举办1次国际学术会议。通过国际项目,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所合作。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外大学短期学习,培养在智能控制、机械视觉等方面教学与科研人才,提升测控技术方面教学水平。同时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国际接轨。

四、取得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建设,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多项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特别是对本专业在教学、实践、社会需求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春理工大学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方向,形成了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2.根据保持特色、突出特色的思路,进行了长春理工大学2007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及创新教育等方面进行规划,注重学生创造与创新性的发展,设立创新学分制度。

3.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后备力量。组建了研究生学历占100%、光机电算学缘互补、平均年龄38.5岁的专业教师团队,申报“国家级教学团队”。形成了科研应用于教学、科研带动教学的良好教学环境,体现了高等学校教师不但是知识传授者,还是知识的创造者的宗旨。

4.加强实验实践环节,与5家国防和民用企业形成校企联合方法,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生产实习基地,使学生分阶段进行认识实习、科研训练和生产实习。以本专业实验室为基础,2009年建成“光电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在2006年申报“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授权学科成功,2009年设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得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优秀学生提供了深造的平台,同时也为本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个科学研究平台,教学层次分布合理。

6.2007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被确定为吉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总结本专业的建设过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注重特色、发挥优势、传承历史、开拓创新为指导思想,研究和总结出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专业特色。并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建设,打造办学的优势品牌,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教育、教学新途径。长春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光电为特色,光机电相结合为优势,具有扎实的光学基础,光电测控技术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以资源的合理规范与建设,各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办出具有特色的专业,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玉池,毕玉玲,马凤鸣.测控技术与仪器实践能力训练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徐赟.2009测试测量技术发展趋势[EB/OL].中国电子网.

[3]方中祥.国内外先进航空测控技术发展现状[J].航空制造技术,2008,(9).

[4]孙柏林.从美国“军事转型”看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测控技术,2005,(4).

[5]徐熙平,张宁,等.仪器仪表类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R].吉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总结报告,2010-04.

篇5: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默认分类 2011-01-08 10:30:22 阅读16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0年10月9日至12月8日,我们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29位学员完成了两个月的培训,其中前4周在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开展了企业实践活动,其余时间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有关培训和活动。通过培训,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掌握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了解了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了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了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具体总结如下。

一、培训过程

1、企业实践活动

本次企业实训活动分为手工焊接、EDA实践、单片机、PCB设计与制作、TPG-PsoC教学实验平台等几大模块。

首先,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的领导向我们介绍了厂里的基本情况,带我们参观了有关车间和各个实训场地。开拓了我们的眼界,看到了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感受了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岗位规范与用人要求等。

在手工焊接实训中,是以PCB焊接、四方体导线焊接、多用充电器电子产品组装技术为训练重点,通过焊接机理、手法、检验标准的讲述及训练,了解手工焊接基本工艺要求并掌握操作技能。学习和了解国际手工焊接标准—IPC610D。通过对电子元器件的测试、筛选、成型、焊接等,了解并掌握元器件相关工艺知识与应用。通过对多用充电器这个真实产品的制作,实现以分立元件为主的电子产品制作流程及装配测试工艺的学习与掌握。多用充电器是将220伏交流市电转换成3-6伏直流稳压电源,并可对1-5节镍铬或镍氢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输出电流额定值为150mA,最大达300mA,具有过载、短路保护,充电稳定电流60mA。用到了变压器、三极管、发光二极管、电解电容、开关、排线等元器件。通过训练,学员们的焊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排线的焊接,大大锻炼了大家的细致、耐心品质。焊接完成后,大家参照国际手工焊接标准,利用企业对产品的评判规范,通过自评和互评,为各个作品打出成绩。以此,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感觉效果很好。

在EDA实践中,是通过讲授与上机学习并掌握Multisim仿真软件和Uitiboard PCB设计软件,并以含3个传感器(声控、光控、磁控)的电动机器猫为案例,实现仿真、元器件选用、印制板设计、印制板制作、整机组装、测试等过程,体验工程师产品设计全过程。通过Multisim软件的学习和训练,我们知道了Multisim软件特点显著,具有十分丰富的各项功能。首先是具有直观的捕捉和功能强大的仿真,能够快速、轻松、高效地对电路进行设计和验证。其次是具有丰富的元器件,提供了世界主流元件提供商的多种元件,同时能方便地对元件各种参数进行编辑修改,能利用模型生成器以及代码模式创建模型等功能,创建自己的元器件。还具有强大的仿真能力,通过增强设计功能将数字和混合模式的仿真性能进行优化。以及具有丰富的测试仪器,提供了多种虚拟仪器进行电路动作的测量,这些仪器的设置和使用与真实的一样,动态互交显示。另外还具有详细的报告功能,能够呈现材料清单、元件详细报告、网络报表、原理图统计报告、多余门电路报告、模型数据报告、交叉报表多种报告,等等。

在电动机器猫的设计、组装、测试过程中,我们能结合平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全面领会电路的原理和特点,通过老师的不断指导与启发,大胆进行创新与实验,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家感到收益匪浅。通过印制板制作的一整套完整过程的训练,包括电路板设计、打印、转印、腐蚀、清洗、打孔等工艺,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掌握了相关技能。与此同时,还有机会经常观摩到清华学子的实训过程,有机会经常与清华学子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与切磋。

在单片机实训中,是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介绍了单片机的结构、指令系统、I/O基本功能、并行口的扩展、地址线的扩展、应用系统的设计步骤、应用系统设计实例、以及汇编语言程序编辑软件(KEIL)的使用,进行了LED实验、A/D转换实验、D/A转换实验。通过实训,大家全面掌握了单片机概念、种类、组成,认识了111条指令。知道了MCS-51具有典型的结构和完善的总线专用寄存器,众多的逻辑位操作功能及面向控制的丰富的指令系统,堪称为一代名机。

在PCB设计与制作实训中,是利用PROTEL99软件,通过实训,掌握设计印制板的基本工艺规范及设计原则及方法。PROTEL软件是我们中职学校全国技能大赛指定软件,因此许多学员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大部分学员并不是很熟练,特别是对印制板的基本工艺规范、设计原则和方法并不是很了解。因此通过学习训练,我们对这方面知识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此软件能实现从电学概念设计到输出物理生产数据,以及这之间的所有分析、验证和设计数据管理。更加清楚了此软件的5个模块(原理图设计、PCB设计、自动布线器、原理图混合信号仿真、PLD设计)的使用。知道了在设计过程中,快捷键的使用是很重要的。体会到印制板设计时,1、要有合理的走向。如输入/输出,交流/直流,强/弱信号,高频/低频,高压/低压等,它们的走向应该是呈线形或分离,不得相互交融。

2、选择好接地点。

3、合理布置电源滤波、退耦电容。

4、线条有讲究。有条件做宽的线决不做细;高压及高频线应园滑,不得有尖锐的倒角,拐弯也不得采用直角。地线应尽量宽,最好使用大面积敷铜。

5、设计中应尽量减少过线孔,同向并行的线条密度不要太大。

在TPG-PsoC教学实验平台的实训中,是利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和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联合研制的创新实验平台产品进行操作训练。整个实验平台集微控制器、可编程数字阵列和可编程模拟阵列为一体,能实现在系统可编程,所用器件包括CY8C29466和CY8C21534芯片,按键、开关、键盘、发光二极管、数码管、字符液晶以及蜂鸣器、直流电机、电容按键、电容滑条、电位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热释传感器等。

技师考证培训。利用几个周末的休息时间,部分学员进行了无线电调试技师的辅导、培训、鉴定,这些学员学习热情高涨,态度端正,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周末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克服种种困难,通过辅导、交流与自学,认真完成了各项考核任务。由于本人已于2006年4月获得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于2007年10月获得了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因此这次就没有再参加技师考核,多少有些遗憾。但本人能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热情、认真指导和帮助一些学员。

2、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

①、《微机原理》,蔺东辉老师讲授。介绍了微机原理,包括模型机原理、8086引脚功能、8086总线时序、存储器、I/O原理、接口芯片;微机基础知识,包括微机系统概述、数制与码制、典型数字电路;汇编语言,包括指令系统、语法格式、设计方法、系统调用。

②、《数字电视》,由欧阳白老师讲授。介绍了数字电视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发展过程、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电视信号的取样、量化、视频与音频编码,数字电视的信道编码和传输技术。

③、《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及应用》,由赵锦红老师讲授。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分类、原理、特点、结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以及PLC网络技术。

④、《电子技术基础》,由杨绪业老师讲授。介绍了创新在“模电与数电”课程中的重要性,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现法”教学的产生,布鲁纳的主导思想,怎样创新,学习的动机,创新方法,创新实例。⑤、《嵌入式系统》,由李朱峰、李俊老师讲授。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以最主流的ARM嵌入式处理器为例,对ARM处理器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开发工具进行比较全面介绍。讨论了一些典型的基于ARM体系嵌入式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

3、教育学理论与方法

①、《教育技术学与教学设计》,由庄榕霞老师讲授。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介绍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带领大家开展了单元教学方案的设计。

②、《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由副教授、博士于海波老师讲授。介绍了企业文化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企业文化的营造、保持和培育,Haier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任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历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色,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证研究及案例进行研究。

4、讲座

①、“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10月11日,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刘培俊处长。具体内容有: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背景。过去10年的成就与经验、问题与挑战、形势与机遇。

二、国家规划纲要中的职业教育战略。今后10年的规划纲要框架、职教政策要点、实施保障措施。

三、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本届政府的总体目标、基本内容、实施机制。

②、“东盟职教论坛”,10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伟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词。出席论坛的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张天保,教育部职业和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建同,联合国教科文职教中心前主任R.Maclean,我国外交部代表,越南、老挝、泰国教育部职教司副司长、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职教中心主任等东盟各国20名官员和学者,以及来自我国师范大学、中高等职业院校、相关研究和出版机构的职业教育专家学者和北京师范大学的领导与师生共计200多人。在开幕式上,张天保会长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团结发展》的重要讲话。刘建同司长介绍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措施。教育学部书记褚宏启教授主持了讨论。论坛以中国—东盟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为主题,探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来促进就业,重点放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安置和转移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上;同时增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推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和重要举措等方面的相互了解,分享经验,探索合作培养区域间职业教育专门人才的途径和举措,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沟通渠道。

③、“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11月25日,著名职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德国不来梅大学博士赵志群。主要内容是有效教学设计应考虑的问题;职业成长的规律与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学习领域课程;维修电工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任务与岗位任务的区别;学习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学习领域表述的基本要素;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区别;课程开发;现代职业;职业发展阶段;教学项目的标准;导向的学习任务设计;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即项目教学。

5、参观考察

①、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具有50多年建校历史,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35个“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院校”,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信息产业部联合批准的“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拥有一流教学设备装备的先进实验室、实训中心。②、北京奥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方案供应商,主要基于传感采集、嵌入式系统、物联网通信三个核心技术开发行业应用方案,包括终端设备及网络应用系统,率先在国内形成教育界最完整的物联网教育方案。

③、中关村电子城。考察了各种电子元件器、电子工具、仪器仪表,电子产品、数码产品,选购了一些新型电子元器件,例如超级电容、磁保持继电器、贴片编码解码集成块、贴片时基集成块、微功耗发射接收模块等等。

二、收获与体会

1、感受名校风采,领略大师风范

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是全国一流重点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之一。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是由原清华大学电工厂、自动化仪器厂、计算机工厂、清华同方教仪等企业优化重组的校办直属企业。工厂位于清华大学校内,拥有高效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和得天独厚的教学实验背景。仪器厂以清华大学学科优势为依托,在校内众多专家教授悉心指导下致力于教学仪器研制和生产。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通讯、电力电子、电工、测试技术、家电维修等学科,以及电子工艺实习等领域推出系列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实验仪器。培训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和科教仪器厂安排了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上课。老师们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科学矢志不渝的探究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员,激励着我们。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做学问的精神,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2、深化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

通过培训,我们接触了许多专业新知识,学习了许多行业新技能。包括数字电视技术和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ARM嵌入式处理器、传感采集、物联网、虚拟仪器实验室、国际手工焊接标准IPC610D、企业对产品的评判规范、焊膏印制机、手工丝印机、台式自动再流焊机、TPG-PsoC教学实验平台,等等。深化了专业知识,拓宽了专业视野。

3、领悟校企办学,感知企业文化

在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和北京奥尔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熟悉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流程。与此同时,通过和领导、工程师、员工进行零距离交流,加深了我们对企业需要职校培养什么样人才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学校需要企业为我们做些什么。获得了校企结合办学、以行业为需求、就业为导向的资料,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教学研究的进行提供了参考价值。我们认识到作为职业教师,既要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职业学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强实习、加强校企联合,广泛开展订单培训等。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引入企业的管理观念,让我们的学生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尽可能的结合真实的工厂生产作业环境,提高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能力。要培训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宽容、理解,学会牺牲与奉献。

4、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收获经验和友谊

两个月共同的学习生活,已经使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职业教育的招生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了解了各个兄弟学校发展的状况,也获得了很多成功经验。所建立起来深厚的友谊已经冲破了地域和年龄的限制,每个学员都毫不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学习中互相鼓励和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大家增长了知识,收获了经验,增进了友谊。在培训学习中,北京师范大学的十佳辅导员、教学班主任胡晓雁博士、生活班主任张鹏老师、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的彭进老师,不仅治学严谨,严格要求,积极进取,兢兢业业,而且平易近人,与学员打成一片,经常主动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态,给了我们许多的关怀与帮助。这种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为我们今后当好班主任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5、不断进取,学无止境,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必先教育自己。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技能、方法,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学生。在我们的指导老师中,有几位年龄已经很大,却仍然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把专业领域内最新、最难的技术掌握得那么透彻,让我们年轻的学员自叹不如。因此,在年轻的教师队伍中,更要不断加强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学无止境。只有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不断地提高和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几点建议

①备课、说课或试讲环节,可以适当排前些,并且有一定的名师指导,以便有更大的收获。同时,最好提供或由学员自备规定的教材,在指定的一些范围内,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备课。

②若要提高听课阶段的教学效果,可以考虑在没有计算机或虽有计算机但不能上网的教室里上课,还可以考虑适当增加些课外作业,同时可以由指导教师严格考勤,从而促使学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

③若是考虑快乐学习,可以适当增加课外实践、考察、学习活动,包括考察学校、企业、科技馆、知名景点等。

④理论课程的开设可以考虑少而精,并且尽量与当前中职教师的迫切需求相结合,如中职学校师生的技能大赛有关知识和技能。

⑤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指导教师可尽量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多创造条件与学员交流、沟通,从而更加了解学员,更加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育技术学的庄榕霞等教师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好。

⑥在住宿安排上,可以考虑事先咨询学员,尽量把有相近生活习惯、相近的共同爱好安排在一起。例如是否抽烟、是否晚睡等等。

⑦培训过程中,可以考虑开展一些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的各种文体活动,也可开展一些以宿舍为单位的联谊活动,从而丰富生活、促进交流、加深感情、劳逸结合。

篇6: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记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培训心得

在国家电网技术学院的四个月培训生活结束了。回首这四个月的日子感慨良多,四个月前带着一份憧憬,一份惊喜,更多是对新知识的渴望,我踏入了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开始为期四个月的入职培训。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本次培训采取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模式,培训内容注重技能操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学员,组成了这个临时的大家庭,短短的四个月间,季节发生了变化,知识在这里积累,友谊在这里生根发芽,我对电网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也在这里开始沉淀。

小学时曾读过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那时就向往着先生笔下济南的那山、那水、那雪,还有那人,几个小时的旅程终于结束了,走出火车站,四处充满着浓厚的齐鲁文化的气息;耳朵里传来口音浓重的山东话,听上去那么淳厚、朴实;出租车司机非常热情,沿途的介绍济南的文化和特色。此时心中充满着向往,期待在这里度过最充实、美好的四个月。寒冬历练 铮铮铁骨

军训是培训的第一课更是人生的必修课,无论高中大学抑或是现在。虽然每次军训的形式一样,但它所赋予的意义又不尽相同。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军训练就了我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是训练磨砺了我们服从指挥团结友爱。在训练场上,不讲条件,不找借口,服从指挥,令行禁止。军训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雪,白茫茫的一片依稀能看见几片国网绿的工装在移动,还能听见嘹亮的口号声。满地的雪已被我们踏出一大片脚印,薄薄的胶鞋里早已充满了雪水,手脚冻得冰凉,教官教我们练拳取暖,就这样我们坚持着。军训是辛苦的,但收获是快乐的。在军训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员工很快相识,融入到了集体当中;在军训中,我们认识到一个团队一个班组乃至一个公司需要严格的纪律,我们要有部队一样的作风;在军训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良好的习惯,每天按时出操,每天叠豆腐块,每样生活用品摆放整齐。这些都在考验着我们的意志,促进我们成长,让我们更快地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国网员工。

拓展训练 挑战极限

拓展训练是众多实训课中极具挑战性的一项,训练的内容有:高空抓杠、穿越电网、信任背摔和翻越毕业墙。每一项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单独完成,此时此刻,团结和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所有的项目都证实了:成功取决于坚持到底、决不放弃;团队可以创造奇迹。空中抓杠让我感受到:每个人都是很坚强的,能不能战胜困难,关键是有没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挑战。在10米高空中去抓摇曳的横杆其实如在地面上一样简单,只是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心理的恐惧,如果能够克服恐惧,成功抓杆其实很简单。经历过这些训练,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这些经历将对我今后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让我敢于信任,敢于挑战,敢于坚持!扎实基础 强化技能

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课,学校课程的安排非常合理,根据专业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其中包括专业课如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各电压等级的倒闸操作等专业课程,非专业课如传统文化、创新思维、写作、法律等,还有相应的实践课,如变电站实习、登杆实训、拓展训练、倒闸操作及事故处理仿真实训等。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设施先进,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兼职培训师都是国家电网人才库中各网省公司的精英,他们专业知识牢固,现场经验丰富。他们对待我们更像是对待自己的同事和兄妹,除了讲授专业课程外,还与我们一起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他们在探讨与交流中授课,我们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老师们很快成为了我们的朋友。

学习过程中感悟良多:

一、心态归零,多学多问;

二、态度决定一切,三、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只有不想改变的习惯;

篇7: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接到国家电网公司人资部下发的通知,根据省电力公司的统一安排,2009年8月26日,我有幸来到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接受为期5个月的培训,这也是国家电网技术学院首批输电线路专业的集中培训。培训目的旨在尽快提升公司系统新员工的实际操作技能,增强新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新员工的团队协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对于刚加入国家电网大家庭的新员工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尽快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党委向来注重人才培养,成立国家电网技术学院,开展新员工集中培训是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一届四次职代会暨2009年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此次培训,在学员学习生活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培训计划由刘总亲自审定,对本次培训做出了全面部署并对我们提出了殷切期望。我深知参加这次培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转眼间,五个月过去了,这期间的学习生活令我受益匪浅、终身受用!

一.企业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是这次培训的第一课。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等等。这次课程对我们全面了解国家电网公司打下了重要基础,大大增强了我们尽快融入国家电网氛围的信心和决心。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因此,一个企业只要一天存在,企业文化就一定同时存在。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制度、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实践与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宿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公司上下精心部署,全民推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公司坚持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统一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新员工,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努力实现自我与公司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此外,我们还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进一步夯实诚信基础,进一步强化责任观念,进一步保持创新活力,进一步弘扬奉献精神,为弘扬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塑造“国家电网”统一品牌做出贡献!

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提高

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一个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越强,它的生命力就越旺盛、越长久。士气高扬、活力充沛的团队可以将整个企业牢牢地捆在一起,更好地发挥整体作战能力。当代世界是一个合作的世界,作为一名公司的员工,单凭一个人是无法完成一项成规模的工作的。公司的命运和利益包含着每一个公司员工的命运和利益,没有哪个员工可以使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脱节。

国家电网公司是一个拥有150多万员工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团队协作精神是公司长期保持生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每一名员工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融入国家电网团队,以整个团队为荣,与团队成员协同合作并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并有效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现象的发生。

五个月来,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浙西电力培训中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羽毛球比赛、篮球比赛、歌唱比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等,这些活动大多都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的,这样的形式对于培养学员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十分重要。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都能保持高度默契,分工明确,为集体荣誉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达到了“1+12”的良好效果。尤其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更是出现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场面。

这些活动都是培养我们团队协作精神的生动教材,给我们的启示将会使我们永远铭记于心,并更好地发挥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

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企业宗旨,体现了公司使命与价值追求的统一,体现了一家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公司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作为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大部分城乡,提供普遍服务的供电企业,公司承担着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电力供应的重要责任;作为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客户,发挥桥梁作用的经营性企业,公司承担着开放透明依法经营的重要责任;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主体,公司承担着保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实践中受到了广泛好评,尤其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奥运保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服务“三农”等壮举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司也是第一个连续5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央企业,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切感受到我们身上的担子重,责任大。我们一定自觉主动地融入国家电网这个集体,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为公司全面发展多做贡献。

四、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

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是国家电网公司为大力转变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而组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电网实用新技术与新技能应用示范中心。国家电网技术学院的成立,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科教兴企”战略,走创新发展之路的重要体现。作为工作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一线的新员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熟悉自己专业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锻炼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学习分二个阶段,即理论学习、实训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浙西电力培训中心为了能更好的给我们上好理论文化课,学院专门聘请了高校知名教授和具有丰富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给大家授课,学校考虑我们有大部分同学回去是在超高压的部门上班,学校还组织了一个超高压的讲座。他们专业的知识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将成为我们新员工今后工作学习的典范。现场实训阶段。现场实训是整个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阶段,学院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配备了优良的师资队伍、购买了优良器材。10月的新安江虽然酷暑难耐,但是我们依然振奋精神,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去把握这样难得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实训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热情都是很高涨,大家特别想知道我们以后是怎么为国家电网服务的,尤其在走线、爬塔和怕软梯的实训中同学们都是跃跃欲试。通过这次的技能实训,大家的技能水平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我们非常感谢国家电网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快、更好的上手。

篇8:国家级数控技术专业培训总结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号) ”指出:“要推行‘双证书’制度, 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由以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为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选取、教材的开发及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的改革等方面) ,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 它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 因此, 制定好每门课程的教学标准, 对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提升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1 高职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内涵

1.1 高职课程标准

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依据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以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 为教与学提供详细指导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它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 是每一门课程教学过程的执行规范, 是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包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职业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材料的编写与选择”、“教学评价”、“课程相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1.2 国家职业标准

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 根据职业 (工种) 的活动内容, 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 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鉴定, 将职业资格等级划分为五级, 分别对应为初级工 (五级) 、中级工 (四级) 、高级工 (三级) 、技师 (二级) 与高级技师 (一级) 。由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规定了具体岗位的一些基本要求, 具有典型的行业特点, 因而对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很强的指导性。

2 在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

2.1 应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高职院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在制定高职专业课程标准时应引入现行职业资格标准中的中、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 (代表现在的岗位要求) 。

2.2 应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通过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联合开发课程标准, 所制定的课程标准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保证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 为学生后续从事职业工作提供素质、技能与知识储备, 还可以将其作为企业员工岗位培训的标准, 通过专任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则给企业带来了方便, 可为企业节约培训成本。

2.3 应便于开展工学结合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应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律。课程内容要体现主要职业行动领域的要求;课程实施要注重学校、企业双线工学交替,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 让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任务, 使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2.4 应明确具体, 便于考核

课程标准关于工作过程知识的描述应是企业技术交流和管理实施过程中通用的术语, 应明确具体, 以便学生能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应便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展过程考核。同时, 课程标准不能制定的过于宽泛, 否则无法有效落实。

3 如何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3.1 课程体系设计应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人才培养

的目标不可能涵盖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岗位,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可按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进程将岗位划分为基本岗位、提升岗位和发展岗位。首先在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按能力递进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对接。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针对基本岗位设置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课程, 课程标准与“电工”初级的技能与知识要求对接, 也与企业对员工能胜任电工、电子产品安装调试等岗位的要求对接;针对提升岗位设置了“机床电气控制”和“PLC编程与应用”两门课程, 课程标准与“维修电工”中、高级工的技能与知识要求对接, 也与企业对员工能胜任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调试维护等岗位的要求对接。

3.2 选取的课程内容应与工作任务对接

课程内容的选取一方面要坚持以职业活动 (工作过程) 为导向, 以项目 (工作任务) 为载体, 优化教学内容 (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CAD/CAM应用”课程, 把电风扇的外形设计作为一个项目, 学生通过完成该项目所包含的机头、扇叶、扇盖等部件的设计及最后组装, 对所使用的三维设计软件有了很好地掌握, 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 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另一方面要按“分级别、模块化”的开发思路将不同的教学项目组合成独立的教学模块, 并按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技能训练的复杂程度对模块进行合理序化, 形成柔性化的模块结构。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将“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课程, 针对数控机床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 设置了“数控车床、铣床的操作与维护” (A级) 、“加工中心的操作与维护” (B级) 二个项目, 每个项目含若干教学模块。B级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 A级供相近专业学生学习。

3.3 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与生产过程对接

将企业的工作任务, 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并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要求, 将企业的生产过程情景通过视频传输到课堂中, 如果有合作企业的, 可以切身的到现场去体会生产过程, 进行现场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专职教学和企业兼职教师联合进行授课, 发挥各自的长处, 通过企业的工艺, 质量以及管理要求来进行教学行动, 并做到教学和生产过程的对接。

3.4 课程的评价应与社会评价对接

课程评价既要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 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 将行为目标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以强化学生规范行为的养成。在课程评价上, 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针对提升岗位的要求, 可帮助学生取得从业资格;学历证书则主要针对基本岗位和发展岗位要求, 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 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学生毕业时, 应达到中级工水平, 以满足基本岗位的工作要求;参加工作1至3年, 应达到高级工水平, 能满足提升岗位的工作要求;参加工作3~10年, 应达到技师水平或基层生产管理人员水平, 以满足发展岗位的工作要求。

综上所述, 在高职院校期间,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到高等教育中所要求的理论知识, 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 并做好学校教学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 这是真个教学活动的关键。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 并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使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 2011, (14) .

[2]刘晓欢, 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杂志, 2009, (4) .

上一篇: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制备下一篇:杏园乡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