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主监督工作总结

2024-04-22

社区民主监督工作总结(共11篇)

篇1:社区民主监督工作总结

2011丹华社区民主文化法治社区创建实施总结

2011年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紧跟着党的脚步,依照法律和规章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为加快推动依法治理社区工作的落实,在社区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在全体社区干部的努力与广大党员、群众的配合下,社区 “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治创建为动力,快速启动各项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相关会议精神,社区党总支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创建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社区召开了创建民主法治社区动员大会,对建设法治工作做了动员部署,并把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小区以及相关单位,全面启动和落实创建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为了使本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党支部副书记为副组长、有关成员为组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建设工作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例会,明确了工作小组的职责与任务,对各成员的工作作了明确的分工,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精心的组织、指导与协调,保证了本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不只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事,更是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事,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推进民主法治化进程。通过宣传橱窗、固定标语、各种文化活动等,多途径、多

渠道把建设精神文明带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使得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真正深入民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建设氛围,社区上下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本社区的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

三、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社区学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为了更好的营造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氛围,增强全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我社区先后组织举办了5期法制教育培训班,着重对辖区内居民或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我社区还召开了一次“拒绝邪教进家庭”的现场签订仪式,辖区居民签订承诺卡。今年,我社区安排工作人员不定期到学校周边发放法制教育宣传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了 “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影响一个社区”的环境教育效应,既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也为社区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社区在创建“民主法治社区”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普法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个别人员对普法工作重视不够,致使普法工作措施不够到位。

2、法制宣传点多,面广,普法工作人员少,任务重,难免有时候顾此失彼,特别是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篇2:社区民主监督工作总结

我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深入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党建活动,狠抓党员队伍建设,落实为居民服务的意识,把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组织建设,强化学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强化学习制度,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提高综合工作水平。牢记党的宗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半年社区的各项工作部署都结合了居民的实际需求,踏踏实实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社区班子成员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析各自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社区成员对所分管的各项工作都能忠于职守,做到定期讨论总结,提高服务水平。

二、深化法制教育,提高居民法治意识。

社区通过开设专门的法制宣传窗,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更新,刊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在社区内开设法制学校,今年以来已集中社区干部学习,举办法制学校活动,特别邀请了律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士讲解各方面的法规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居民的法制水平,教育居民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结合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

三、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进社区各方面工作。

社区充分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健全“三会制”,即定期召开社区的居民代表会议、业主代表会议、党员

代表会议以及社区议事协商会,充分听取广大居民、业主、党员的意见,并以此为平台,吸引广大居民、业主、党员参与社区的建设、管理,从而实现社区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本功能,社区居委会实行居务、财务公开,为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项目,积极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和设施,经常组织开展健康、文明、具有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四、维护社区秩序,营造稳定、有序、安全的社区治安环境。一个稳定、有序、安全的社区治安环境,是每一个社区居民的基本要求。为此,社区居委会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⑴充分发挥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及时化解邻里纠纷,促进社区环境的和谐。

⑵专人负责社区法律服务站,及时解决居民的法律难题,给居民法律知识上的援助。

⑶积极整治社区内风气,实行治安全天候管理,落实安全防范制度。

⑷暂住人口管理规范化。对出租房做到“三明了”,即明了出租房的套数、明了流动人员的人数、明了出租房东的基本情况,使暂住人口管理规范化。

⑸积极整顿社区环境卫生,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卫生居住环境。

五、坚持惠实居民的原则,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篇3:社区民主监督工作总结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旨在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 使犯罪者得到思想上、行为上和心理上的矫治, 从而从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中正常的成员的一个过程。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 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 标本兼治, 宽严相济, 意图使再犯罪率降低到趋于零。

社区矫正在西方国家最初叫做社区矫治, 早在20世纪30~50年代就在欧美国家兴起, 到70年代的时候达到顶峰, 相关的配到措施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备, 现在的英、美、日等国家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从2003年开始我国开始试行社区矫正制度, 到现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 我国在《刑法修正案 (八) 》中明确提出“依法开展社区矫正”, 首次将社区矫正制度写入刑法, 这意味着, 社区矫正不仅有了明确的刑法依据, 而且在法治意义上实现了好的社会政策与好的刑事政策的有机统一。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实施社区矫正监督的现状

自2003年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 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社区法律监督职能, 以严格公正司法为抓手, 始终坚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为目标, 积极的将检察权用于社会管理创新之中。同时以确保非监禁刑罚的执行为重点, 正确把握自己既是监督者, 同时又是参与者和建设者的角色定位, 积极的参与到社区矫正监督工作中去。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同时, 积极的协助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 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监外执行罪犯顺利完成改造、顺利回归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正确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发挥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成立了监外执行检察处, 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2006年5月最高检下发了《关于在社区校正中加强法律监督的通知》, 明确了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重点监督的内容, 以及重点监督的四个环节。2009年9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的工作意见》, 明确从2009年起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 (2) 2011年2月25日“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写入刑法, 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 也对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检察机关积极履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职责,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法律监督新方式、方法, 不断的参与到监外执行罪犯的社会管理之中去, 积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以更好的造福社会、服务群众。综合各地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中的经验, 主要包括一下几种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典型做法:

(一) 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

目前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大多采用联合办公的模式, 由省或者市的政法委牵头, 成立有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监狱管理局、人社局等部门参加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 在司法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事务。检察机关作为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单位, 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 在检察机关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监督部门

有的检察机关在本单位内设立社区矫正监督办公室, 配备专门的人员, 专门开展社区矫正的监督工作。有的在矫正机构内设立检察官办公室, 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试行全程监督, 维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有的实行“驻所检察日制度”。由专门的检察人员每月到监外罪犯人数较多的乡镇派出所、司法所驻所办公一日, 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开展实行全方位的监督。

(三) 制定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实施细则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是新生事物, 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且法律规定尚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 很多地方的检察院为了有效的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比如:承德市人民检察院就制定出台了《承德市人民检察院社区矫正检察办法 (试行) 》, 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监督对象以及对交接执行、教育矫正和监督管理、变更矫正、解除矫正等社区矫正工作环节的法律监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明确了工作的内容、工作方法和监督纠正程序。

各地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 创新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方式方法, 着重维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益, 使其在社区中的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在社区矫正工作试行的过去的八年中, 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全国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又犯罪率始终控制在0.2%左右的较低水平。实践证明检察机关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符合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

二、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做好社区矫正衔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因地制宜的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 真正把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头戏”抓紧、抓实、抓细, 干出水平, 做出亮点, 打出“品牌”。这是开展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所坚持的基本的准则, 也是工作目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已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实施。如何深入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切实加强工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衔接工作, 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是目前社区矫正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此, 在针对我国现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现状和检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理论和司法实践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际开展的情况, 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 明确在新形势下社区矫正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 人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判决、裁定或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共同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二) 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平台

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共同建立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交换平台, 将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报到、交付执行、现实表现、执行变更等情况及时录入统计, 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动态数据共享。

(三) 明确社区矫正工作中法律文书的衔接

对各类社区矫正人员在不同阶段发生的的法律文书送达的对象、时限以及存档方式予以明确, 实现各部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无缝衔接。

(四) 细化矫正人员交接办法, 确保交接到位

要明确规定社区矫正人员的现场交接制度、看守所的送交制度、公安机关的收监执行制度, 并将三制度予以细化, 易于操作。

(五) 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明确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发现有违反规定情形的, 可以区别情况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制作纠正违法通知书或者检察建议书, 交付执行机关和执行机关应当及时纠正、整改, 并将有关情况告知人民检察院。发现司法工作人员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违法违纪行为的, 依法进行查处,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很多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解决各部门之间的衔接脱节的问题, 实现良性的互动, 这就有效的减少了工作当中的盲点和真空, 保障社区矫正执法的公平、公正, 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摘要: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方式, 旨在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 使犯罪者得到思想上、行为上和心理上的矫治, 意图使再犯罪率降低到趋于零。本文通过分析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实施社区矫正监督的现状, 提出现实工作中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做好社区矫正衔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社区矫正,现状,法律监督

注释

11 程林, 魏巍.论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法律监督[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法坛论衡) , 2009, 2, 1.

篇4:社区民主监督工作总结

一要转变观念,确立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应有地位。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就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社区矫正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尤其是社区矫正工作当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法律监督工作应当加大力度。一方面要调整对监所检察部门的人员、装备的配置,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要改变过去一边倒的工作模式,即改变过去监所检察人员全员驻所或驻监,注意力集中于驻所驻监检察,而把监外执行检察作为副业的不足,纠正个别干警认为监所检察是以派驻检察室等级创建结果论成败得失,监外执行检察工作不参与考核,做好做差无关紧要的模糊思想,将监外执行检察作为监所检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要抓住关键,以交付检察为重点带动法律监督工作全面開展。多年监外执行检察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有效地开展对监外罪犯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掌握并摸清监外罪犯人员的基本情况是前提和基础。但从笔者多年对监外罪犯检察情况来看,作出罪犯监外执行机关向监外执行地的人民检察院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的极少,这极大地制约了对监外罪犯执行监督工作的开展。因此,监外执行检察工作必须得到监所检察系统的内部配合。一方面应当积极建议修改法律,明确规定作出罪犯监外执行机关应当向监外执行地的人民检察院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另一方面,在法律未修改的情况下,监所检察系统内部应加强配合,作出罪犯监外执行机关所在地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在得到外地犯监外执行信息后应当主动函告监外执行地的监所检察部门。

三是要着力提高社区矫正队伍的执法能力。矫正执行人员,应由专业人员和社会志愿者共同组成。但从全面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后的现状来看,承担此项任务的主要还是司法所人员,而他们过去未接触过这一工作。检察机关要针对大部分社区矫正工作者缺乏专业素养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及矫正工作的方法措施,以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掌握,以帮助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要选派人员参加政法委牵头组织的公检法司联席会、社区矫正交接会及司法局组织的培训班,讲解监外执行检察流程的内容,宣讲过去开展监外执行的经验教训,提出社区矫正所依据的法律文书、日常管理、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活动中如何行使检察职能等具体要求,以此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工作水平。此外,在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中,要多利用时间多走访社区,以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开展情况,并对社区矫正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给予有力指导。

篇5:社区民主建设工作总结

健全完善社区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适应当前社区发展新形势,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一年多来,在汾阳市委和文峰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下,社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一、完善公开制度。

1、完善了公开的内容,定期公开社区事务、党务;

2、规范了社区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形式上除了在固定的公开栏上实行公开外,还根据本社区的实际,利用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设立临时开公栏。

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实现了权力下移,还权于民,由过去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变成了群众参与,集体决策,保证了居民的权利,调动了民主管理积极性,居民对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并且,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有效地减少了偷、盗、抢现象,增加了群众的安全感,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三、加强督察

推进公开和民主管理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不断通过检查、督促、完善的方法,才能逐步规范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同时要经常接受上级的检查、监督,督促班子提高对社区公开和民主管理认识,促进社区干部在思 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转变以往的为难想法,深刻认识到社区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当前和今后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贯彻落实直接影响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善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巩固社区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成果。同时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还设立了专门的意见箱和举报电话,完善了监督举报的有效途径。

西府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紧紧围绕保障民众民主权利,不断推进和深化社区事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把社区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篇6:社区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党委以及公司总支有关文件精神,排水管网管理所党支部结合本部门党建工作和党员队伍的实际状况,按照民主评议的要求,全面开展评议活动。评议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原则,在党内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活动。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

为了确保民主评议工作取得实效,支部按照公司党总支的要求,及时召开支部会议,对有关事宜进行安排,并结合实际进行学习,就如何开展好民主评议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围绕今年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内容,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重点选学了《中国共产党第是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等有关文章。通过学习,使党支部党员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对于国家新方针政策有了更深一步认识。

二、实事求是开展民主评议,进一步统一党员的思想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支部党员对照党员标准和民主评议基本内容,结合一年来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自觉清理思想,检查言行,肯定成绩,找准存在的问题和根源,规定时限在是否合格上写出自我评价总结上交支部。在做好充 1

分准备的基础上,1月27日,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评议活动。活动由公司工会主席桑建伟同志主持,参评党员5名。评议活动上,全体党员分别作了批评和自我评议。自我评议结束后,大家围绕今年民主评议基本内容,分别作了互评。整个评议活动气氛活跃,大家纷纷踊跃发言,敢于剖析自我,敢于提出意见建议,使许多参会同志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认识到错误,升华了自我。党内互评后,党支部召集党外群众座谈会,充分听取党内外群众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建议,使评议党员活动真正实现民主,达到帮助同志、促进工作的效果。

三、落实综合评定,确保民主评议见成效。

经过开展学习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听取意见建议三个阶段工作,党支部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提出初步意见,支部5名党员为合格党员。通过自评和互评,每名党员都针对自我存在的不足,认真制定了在新的一年里的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大家决心在新的一年里要在公司党总支的领导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排水公司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排水管理管理所党支部

_年一月三十日

关于推荐公司优秀党员的报告

公司党总支:

经过我支部民主评议,一致推荐瞿荣元、钱勇、罗延银同志为公司_年优秀党员。

特此报告!

排水管网管理所党支部

_年一月三十日

篇7:社区民主法治自治工作总结

一、社区居民法治自治章程规范,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

二、居民选举行为规范,居民自治组织依法、公开、公正、公平民主推选产生,选取举结果满意。

三、民主决策行为规范,凡涉及居民自治范围的重大事项由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必要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论证。

四、民主管理行为规范,社区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社风民俗、婚姻家庭、计生工作依章理事、依法办事,居民当家作主的主权切实得以保障,无压制、侵犯民主权利的行为发生。

五、民主监督行为规范,健全社区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有财务、社务监督小驵和公开栏,广大居民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得到落实,居民满意率达到 95% 以上。

篇8:社区民主监督工作总结

在此次的专项检察中, 该院采取“四个坚持”的措施:

一、坚持规范档案管理

这次定期开展的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监督工作共查阅辖区22个乡镇司法所及派出所的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对象550人的档案。通过查阅档案发现, 司法所在档案规范化管理方面做得相对较好, 基本能够做到一人一档管理, 但是仍存在漏填、不及时填写及没有建档的情况。比如民安镇司法所对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对象严某某等5人未能依照《社区矫正办法》的规定, 对矫正对象建立一人一档, 也没有相关的谈话记录及个人思想汇报材料。乡镇各司法所的档案管理不规范是个别存在的情况, 为了避免因档案管理不规范而导致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该院监所部门始终坚持督促司法所规范档案管理, 并协调公安、法院两部门, 将社区矫正对象的相关法律文书移送给司法局社区矫正办。

二、坚持“双面谈”

首先同司法所工作人员面谈。通过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面谈, 一来能够全面了解其开展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工作的情况, 就其开展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从法律监督的角度为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共同做好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工作。二来可以从侧面了解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对象的情况, 如服刑表现、生活状况等等。其次同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对象面谈。通过与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对象的正面交流, 更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其思想动态、服刑表现及生活状况,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认罪服刑。

三、坚持监管与帮扶相结合

在开展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工作过程中, 该院监所部门始终坚持监管与帮扶相结合, 除了对交付执行、变更执行、终止执行及监管活动监督外, 还特别关心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对象的生活。在这次同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对象谈话时, 就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业问题、本人及其家庭收入来源做了着重了解。对生活上确实有困难的, 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就业职能部门及企业沟通协调, 努力为监外执行 (社区矫正) 对象就近提供就业岗位, 解决其实际困难, 避免其因生活困难而到外地打工谋生而造成脱管、漏管甚至在外地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

四、坚持定期与非定期相结合

篇9:社区民主监督工作总结

一、社区检察部门开展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职能定位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将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从公安机关调整为社区矫正机构,使街镇司法所成为最主要的社区矫正执法力量。同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些都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在总结我国传统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了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融教育矫正、监督管理与社会适应性帮扶为一体的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也需要对社区矫正监督机制作相应调整和完善,通过派驻社区检察室承担此项职能,有利于检察机关弥补对基层司法所监督的空白,发挥检察室贴近一线的平台优势,在人员配备、工作方法等方面强化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

目前本市各社区检察室均配1-2名社区矫正监督专职干部负责管辖司法所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各区县院社区检察科由专人负责全区县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汇总和分析,市检察院社区处设专职岗位开展全市社区矫正监督业务指导和协调,已形成市、区县、街镇三级社区检察部门对应社区矫正机构的分层监督模式。2014年5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上高检院李如林副检察长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检察机构,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检察院的机构建设”,从全国来看,上海的社区矫正监督,从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监督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鲜明的工作特色,已初步实现了高检院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派驻基层检察室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对接联动机制”、建立“承担社区矫正检察任务的专门机构”的工作要求。

二、社区检察部门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模式和工作做法

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检察室43个,已实现对全市17个区县218个街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全覆盖。总体来看,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已从2012年的6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8500人左右,同时随着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的推行,预计我市监外服刑人数仍将持续高位运行,这对本市社区矫正及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与时俱进。

(一)对外搭建监督配合平台

一是搭建联系平台,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市院社区检察部门注重与市社区矫正机构加强工作联系,在市级层面建立社区矫正监督协作机制,会签双方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支持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制发工作意见,固定检察监督方式方法,促进社区矫正监督的规范有效。同时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与同级社区矫正部门已普遍建立起联席会议、情况通报、联组学习等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的工作互通联系,深化监督工作。

二是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多层次开展底数核对。依托社区矫正对象信息交换工作机制,全市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及时掌握本地区社区矫正对象底数和交付执行情况,通过多层次底数核对,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脱漏管。目前,各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日常巡检工作,对街镇司法所进行常态监督,及时核对进入和终止社区矫正的人数;社区检察科与区县司法局于每月25日核对在册社区矫正人数,及时排查和纠正脱漏管;市院社区处和本市法院、监狱、公安机关与市矫正办形成每季度核对全市各类社区矫正对象人数机制,通过对判、交、送、接、管各环节数据的综合比对,发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推进实时动态监督。信息化动态监督是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全市各区县已成立或试运行的社区矫正中心,社区检察部门已接入区域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数据浏览终端,提高了对社区矫正底数核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市院社区处与市矫正办正结合各自业务软件的研发和升级,探索建立市级层面的社区矫正数据共享系统,以实现对全市社区矫正执法情况的动态掌握和同步监督。

(二)内部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机制

一是逐人建档开展日常巡检。社区检察室对管辖内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制度,通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一线现场检察、文书审查、约见谈话、台账核查等工作,检察日常监管和矫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措施与结果记入检察档案,实现对监督工作的动态管理。在开展日常巡检的同时,突出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的刑罚执行监督,2014年初,市院社区处通过对重新犯罪、社区矫正机构风险分级等情况的分析,并经过在部分区县的比例测算,下发了《关于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刑罚执行加强监督的通知》,明确将:1.被社区矫正机构纳入一级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2.经常居住地不在列管地的监外执行对象;3.涉毒罪犯(依照《刑法》第六章第七节定罪量刑的罪犯);4. 因同一性质犯罪行为被处两次以上(含两次)刑罚的监外执行对象等四类对象列为社区矫正重控对象,在日常巡检中要求逐人参加列管宣告、约见谈话,强化检察措施,并重点检察其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矫正档案及奖惩情况,及时预防和纠正监外执行对象漏管脱管,控制重新犯罪率。

二是常见多发问题重点检察。重点检察主要是围绕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判执交接、列管宣告、外出请假、教育劳动、期满解除等重要环节中的常见多发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检察监督,重点查明社区矫正的衔接、监管、检察监督等各环节上存在的衔接疏漏、监管不严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如在判执交接环节,针对日常检察中发现的审前社会调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列管地核实不准确、执行文书送达不规范而导致延期宣告多发的问题,加强与社区矫正职能部门的底数核对和文书核查工作。如静安区院与区司法局、区法院会签了《关于社区矫正判执交接工作的若干规定》,通过建立被告人保证和承诺责任制度、明确区司法局指定列管的期限、探索核实列管地听证会制度等方法,解决因司法行政机关对法院确定的列管地有异议而互相推诿不予列管的问题,自文件会签以来,区域内再未发生过因居住地争议引发的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情况,总体运行情况较好。又如在宣告纳管环节,针对部分地区派出所参与社区矫正宣告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等问题,黄浦、徐汇社区检察部门重点关注此类情形,统计民警参与率,向分局法制办进行通报,并针对公安机关配合社区矫正工作意识上、警力安排上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且把专项检察后公安机关采纳意见、整改情况作为日常重点监督事项。通过检察,黄浦、徐汇两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宣告前向民警预通知制度,徐汇更是将通知纳入了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平台,即将宣告时间预先输入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由系统自动向列管地派出所民警手机发送通知短信。目前,两区均做到社区矫正宣告执行地民警全参与,保障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nlc202309051827

三是突出问题专项检察。围绕社区矫正活动及监督工作重点及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察,力求通过专项检察反映并解决影响社区矫正规范运行的一类问题。2011年以来在全市层面,已开展“监外执行对象脱漏管”专项检察和“社区矫正人员监管矫正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察,通过深入查找脱漏管症结,排查监管矫正措施不到位而形成重新违法犯罪风险的隐患,提出了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强化被告人承诺保证义务、提升矫治针对性等建议,并促进建立全市社区矫正信息联动平台。同时,各区县院结合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特点,针对执法中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项检察。2013年,全市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共开展“交付执行衔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列管宣告程序规范性”等主题的专项检察12个,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社区矫正执行的规范性。2014-2015年,市院社区处连续两年与上海市社区矫正部门共同部署,针对当前暂予监外执行在法规规定的合理性、统一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有所欠缺,且容易受到法外因素干扰,暴露出很多执法难点的问题,由两家单位共同制文,联合开展“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察判执交接、监内监外衔接的交付执行和收监执行环节。检查发现暂予监外执行存在执行标准不一、特殊对象(流浪人员、精神病人、艾滋病人、未成年子女唯一监护人等)暂予监外执行管理及收监困难、暂予监外执行对象重新犯罪收监难等问题,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将根据问题的典型性和严重性,按照个别问题口头纠正、严重问题发文纠正、一类问题汇总通报的形式,跟踪检察纠正情况,并注重在更高层面推动一类问题的协调和解决。

三、关于我市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的设想与思考

社区检察室通过下沉工作平台、充实监督力量、深化监督措施,改变了传统社区矫正监督主要依靠对数据、查文书的模式,使刑事诉讼末端监督得以强化。但同时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对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化认识,转变观念,通过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推动社区矫正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和社会科学治理。

一是积极转变观念,应对新形势对社区矫正监督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时指出:“社区矫正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矫正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检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针对行刑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可能带来的社区矫正对象增多的趋势,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变被动检察核对为主动推进制度完善,实现在观念和监督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经过试点试行已具备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社区矫正法》已经列入立法规划,进一步全面推开社区矫正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的工作机遇,在市级层面积极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进上海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在自身建设方面,针对上海社区矫正工作在矫正中心建设、专职社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全国领先的状况,需要检察机关在相应机构设置上给予进一步的适应和匹配,健全三级对应的监督模式,实现在监督方法上的进一步对接和深入;同时针对我市社区矫正机构在队伍结构上的充实和制度建设上的需求,也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人员能力和相关配套建设,全方位补强监督力量上的欠缺与不足。

二是深入开展监督,切实提升一类问题监督水平和成效。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于2003年开始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六省市试点,200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省份,2009年全国全面试行,各地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指导管理,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工作发展较快。但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困难和难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工作中予以关注和推进解决。一方面立足职能,注重一类问题的提炼剖析。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执行主体变更后相应职权承接不清,基层司法所执法力量不足,相关单位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日趋突出。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预防和减少脱漏管、个案纠正就能解决,更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检察监督的过程中发挥深入基层、专门化监督的职能优势,及时发现并剖析一类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善用载体,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如针对实时定位监控缺乏制度规范、我市暂予监外执行监管标准不统一、社区矫正执行中止的条件及做法不一致等问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加强同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托社区矫正联席会议、监外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等平台,运用情况通报、监督白皮书等载体推进一类问题的解决,在市级层面促进相关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监督广度与深度的良性循环和有机统一,同时通过经验方法的积累和总结,为本市及全国的相关立法工作及制度构建提供案例和参考。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区矫正的监管水平和技术含量。现代的社会管理方式和司法理念,都致力于通过创新且相对合理的制度尝试,寻求一种更有效率和更有益于适应社会的社会化行刑方式,这也要求我们在社区矫正执行及监督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及监管方式,提高社区矫正及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推动社区矫正管理科技化。实时定位监控作为一项创新的技术手段,对于增强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意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深化刑罚执行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相较于部分省市(如浙江)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定位监控高达70%的覆盖率,我市在此项工作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顾虑,尚未形成规范性的做法。结合今年人大代表关于实时定位监控措施的书面意见,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实时定位监控工作力度,通过探索建立社区矫正计分管理制度,制订多层次的奖惩规则等方式,加强对实时定位监控使用中违规行为的界定和管理,弥补当前实时定位监控适用及奖惩措施上的制度空白,使之成为社区矫正执行中可用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推进社区矫正数据共享信息化。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不仅是其刑事判决、执行变更的依据,也是其在社区服刑考察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对其的奖惩手段及制订个性化的帮教措施,但随着执法主体的转变,对于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前科劣迹、行政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等信息,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沟通不畅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通过信息化建设打破沟通壁垒。建议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积极推进本市公、检、法、司监外执行工作数据平台建设,形成社区矫正的大数据管理和大格局监管,在根本上解决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顺的问题,增强社区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曦、金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篇10:06年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圹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关于坚持民主法治、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精神,进一步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所以民主法制工作始终是我街重要工作之一。

一、用民主的意识来参与共建

社区是个大家庭,在这里人人都有参与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加大民主意识的宣传,有些居民忙于生活,工作或其它缺少参与的民主意识,认为社区的事有人管就行了,与已无关,只要自己把小日子过好就行,有的持以信任态度,认为自己是普通老百姓,说也是白说,管也是多事,与其这样,还不如省心。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多方又进行宣传,黑板报、宣传标语,并上门走访与居民促膝谈心,让他们主张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对积极参与社区民主建议的人或事给予表场或鼓励,打消不应有的顾虑,在社区中形成一种氛围:“社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

充分发挥民主的作用,让群众的民主的权利不能停在口头上,社区的很多事我们都通过民主的形式来评议定笃,我们在创卫生城、文明城、等各项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民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献计献策,以主人翁的精神投自进来。

社区财务定期公开,居民参与监督管理。正确使用民主的权利,在我们充分开展民主的同时,我们也不忘记进行正确的引导,合理的经费支出与帮助,不合理的做好思想工作,晓之以理,让他们理解并愉快地接受;当然,对不近情理的甚至是非分要求我们坚决不予受理。

二、用法制的观念来规范行为

我们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法制的国家。民主应在法制的前提下进行,我们在发扬民主的同时也加强对民主与法制宣传教育,因为没有法制的民主是不健全的民主,忽略了法制也无民主可言。

学法、懂法,用法制的观念来管理行为是我们的愿望,因为它既能受益于自己,又能受惠于他们,所以我们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地学法,在宣传时我们经常结合案例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对照法律。

三、用丰硕的成果来回报社会

居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了,懂得什么是自己的正当权利,合理要求,应该主张,什么是法律限制甚至是禁止的行为不该去做,这是社区的整体素质有效提升。

党中央号召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安邦定国的大计,也是老百姓的心声,因为只有和谐社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只有和谐社会人民才能丰衣足食,只有和谐社会人民的生活才能幸福美满,我们的民主法治工作做到了实处,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珍惜几年来开展民主法制工作给社区带来的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试想,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把民主法治工作很好的开展起来,并逐有成效的进行下去,建设和谐社会的愿望离我们越来越近,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篇11:社区监督委员会工作总结

社区监督委员会工作总结

大唐社区监委会自2013年6月成立以来,在靖和街党工委、纪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完善资金管理,坚持将社区监管落到实处,现将社区监督委员会2013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专人履行监督职能

社区监督委员会由居民选举产生3名成员:主任简天涯,委员张国友、郭凤琴。社区监委会成员甘当群众代言人,为民把关,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社区监委会委员坚持每月不定期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及

时与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沟通,督促社区”两委”及时落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社区”两委”和群众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使许多工作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融洽了社区党群、干群关系。目前收集到社情民意36条,社区”三委班子”研究解决34条。

二、不断强化监督职能

自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加强民主理财工作,对社区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审查,为社区资金流向加上一道”安全锁”。7月份以来党建活动经费元,财政支出元,社区支出1440元。同时,进一步强化居务公开工作,公示民政低保户6户10人,廉租房公示3户。劳动保障公示城居保60岁老人生存认证53人,社保补贴79人,参与民主评议党员,评出优秀党员3人,合格党员24人,在社区班子民主生活会中,社区监督委员会在本辖区的居民和党员中广泛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20份,()收集社情民意15条,毫无保留地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

相关的各种事项,努力提高社区工作公开的透明度和群众的知晓度、满意度。社区监委会不定期向居民了解情况,居民对社区干部提意见、找问题,如实登记群众反映的内容和调查、处理结果。积极配合靖和街道党工委、纪工委开展社区干部述职述廉述工作,在社区公开栏内公布群众评议和自评情况,接受群众的再评议,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

三、努力发挥稳定职能作用

社区监委会积极配合社区”两委”做好社区稳定工作,积极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上访,每件群众来访、来电,社区监委会都记录在案,耐心解答,妥善处理,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上一篇:梅河口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下一篇:办油卡的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