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

2024-05-02

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精选7篇)

篇1: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

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治理 庸懒散乱促进木港教育发展”主题教育的 实 施 方 案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事业心重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创建学习型、廉洁型、服务型学校,中心校研究决定,在全镇教育系统内开展“治理庸懒散乱,促进木港教育发展”的主题教育,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大力治理“庸懒散乱”,推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切实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进取意识和效率意识,达到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有明显变化,思想作风有明显好转,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有明显提升,进一步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推进全镇教育快速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治庸。重点治理领导干部缺乏进取精神,不思发展,安于现状,守摊子,保位子,各学校的工作或分管的业务工作长时间没有进展,在镇内排名靠后,存在的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缺乏创新精神,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缺乏担当精神,不敢负责,不能担当,回避矛盾,害怕困难,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强、措施不力等问题。重点治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敷衍塞责,被动应付,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等问题。

(二)治懒。重点治理领导干部作风不实,凭经验办事,拍脑袋 决策;不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效率低下,贻误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拖着不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妥善处理等问题,重点治理各学校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精神状态不佳;不积极履行职责,工作效率低下,业绩平庸等问题。

(三)治散。重点治理领导干部不讲大局,小团体利益至上,对上级部门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消极对待,对上级部门督办事项不能限时办结;不讲团结,民主集中制坚持不好,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小团伙,闹无原则纠纷,争功诿过,互相拆台;不讲纪律,不服从组织安排,不报告重大情况,外出不请假等问题。重点治理工作纪律涣散,自由散漫,上课迟到早退,擅自离岗;举止不端,言行失德,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

(四)治乱。重点治理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利可图抢着管,无利可图互相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事不讲规则和程序,拿权力作交易,拿原则作人情,工作中缺位、越位、错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管理混乱,制度缺失,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不完善,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等问题。重点治理贪图享受,讲排场,讲阔气,滥用权力、无视法纪、破坏公平,乱收费,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不正当利益,挫伤群众感情等问题。

三.方法步骤

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主题教育,分学习讨论、整改追责、巩固提高三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讨论阶段(2011年9月16日-10月31日)1.认真动员部署。各学校要认真迅速召开“治庸懒散乱促进木港教育发展”主题教育,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做到党员、干部人人知晓,个个参与。各学校必须做到三点:一是作好动员部署会议记录; 二是制订好本校管理制度和发展计划;三是办好学习专栏;9月底各学校全面落实到位。

2.开展查看活动。即查工作职责,看是否具备履职能力;查工作态度,看是否具有服务意识;查工作质量,看是否坚持高标准;查工作纪律,看是否遵守规章制度,通过自己找、别人提、领导点、社会评等形式,集中查找分析干部队伍中的思想、作风、纪律、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良行为,并进行认真梳理,形成学校和个人的自查报告。

3.召开民主生活会。各学校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党员领导干部根据自查情况,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整改追责阶段(2011年11月1日-12月31日)

1.制定整改措施。针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制别是工作机制、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措施。各学校要将整改落实情况,采取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评议。干部个人的整改落实情况,在学校内部进行公开承诺和民主测评。

2.开展专项清理。采取自查自纠和清理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在职教师上岗情况清理;开展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专项检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规行为专项清理检查。

3.实施责任追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和查实的问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视情节轻重和影响程度,分别给予相关人员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停职检查、岗位调整、引咎辞职、降职免职等处理。对领导不得力、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学校,予以全镇教育系统通报,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

4.抓好正反典型。树立一批能力强、作风实、业绩好、群众认可 的正面典型,同时抓一批“庸懒散乱”、群众意见较大的反面典型,坚持奖优罚劣,努力形成良好导向。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月1日-1月31日)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各学校要针对查找出的“庸懒散乱”等问题,认真分析、查找根源、研究对策、强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奖优罚劣等制度,建立作风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2.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贯彻落实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工作精神,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推进教风、政风建设。

3.纳入责任制考核。年底对各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情况实行考核,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中心校成立开展“治理庸懒散乱 促进木港教育发展”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负总责,副组长具体抓。各学校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保证领导力量到位、落实措施到位、工作责任到位。

(二)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联合督查及信息互通机制,采取受理举报、明察暗访、集中检查等方式,开展督办检查。中心校不定期对各学校工作作风和开展主题教育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三)营造良好氛围。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在开展主题教育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曝光一批“庸懒散乱”行为和“庸懒散乱”干部,为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坚持统筹兼顾。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学校效能 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与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确保开展主题教育与其他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同时,要坚持科学谋划主题教育,既抓住重点阶段重点环节,集中整治突出问题,又加强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附: 木港中心学校“治理庸懒散乱促进木港教育发展” 领 导 小 组

长:何兆国

副组长:王义云

成员:朱纯柏

王贤江

柯于柳

罗新建

胡光明

谈琼芳

王贤安

孙奉臻

王义烽

柯于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贤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宣传、指导、考评等工作。

二O一一年九月十六日

篇2: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

一、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应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环境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在分析我国现状时指出:“宝贵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之所以不能得到利用和保护……, 原因固然很多, 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者素质低。”因此, 提高劳动者素质, 包括环境素质, 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归根结底靠教育, 特别是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抓好中小学环境教育, 就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未来劳动者的环境素质。只有在中小学普遍开展深入的环境教育, 不断提高青少年一代的环境科学意识、环境道德意识, 激发起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生产中, 形成自觉遵重自然、爱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方式, 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学校应把环境教育纳入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并常抓不懈, 以适应形势的要求。

具体做法, 如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知识, 或组织参观污水处理厂等活动, 提高教师的环境意识, 并对教师提出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 等等。

二、环境教育的关键是首先提高教师的环境素质

保护环境, 教育为本。中小学是环境教育的关键阶段, 教师应把环境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课程中, 涉及环境教育的主要有地理、政治、生物、化学、物理等。如何在中学相关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应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亦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说, 环境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环境素质, 环境教育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环境专业知识和环境教育的教学技能。因此,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环境科学素质。只有教师的环境素质提高了, 才能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才会善于挖掘教材中可进行环境教育的内容, 找到“切入点”, 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环境教育, 较好地实现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目标。

教师如何丰富自己的环境知识, 并将之渗透于环境教育中呢?主要途径有:

(一) 自觉学习一些有关环境的的专业书刊, 既可提高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环境现状的认识, 又可从中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数据, 适时、适量地补充到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中, 使环境教育内容更丰富、生动、更有说服力。

(二) 关注电视、报刊等对环境问题的报道, 了解最新环境动态, 充分挖掘利用新闻媒介的作用, 从中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 尤其是近期的热点问题, 如“沙尘暴”“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赤潮”“蓝藻”等, 然后抓住时机, 因势利导, 加强现实问题与环境教育的联系, 强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与情感体验, 从而坚定其环保信念。

例如, 我在讲“南极地区”时, 给学生展示了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卫星图片及其形成原因, 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 (对生物的伤害及人类皮肤病患的增加等) , 由学生的感叹可以确定其受到了触动并形成了应减少使用制冷剂的意识。再如, 我在上“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一节时提醒学生, 身为旅游名城桂林的居民, 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应该自觉爱护旅游设施、保护旅游环境。但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些素质低下者破坏设施、乱扔垃圾等丑恶现象, 此处我例举《齐鲁晚报》 曾报道的, 发生在桂林的一件事, 即一辆小车开过, 车中扔出蔗渣, 恰巧一对德国夫妇携一几岁孩子经过, 孩子见状, 立即上前将蔗渣拾起扔进垃圾箱中。每谈及此, 学生们无不为如此巨大的环境意识、行为的反差而感慨, 无形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三、环境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 课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

各相关学科均应充分发掘环境教育的内容, 并有机渗透于教学之中。其中, 地理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 地理教材中蕴涵丰富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知识, 因此, 地理教学在环境教育中的地位是任何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 地理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亦显而易见。做为地理教师, 我始终把渗透环境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做到:

1.除上好“学习地理, 认识人类之家”“自然资源”“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等专门章节外, 还充分挖掘其它章节中的“渗透点”, 并在传授环境知识的同时, 努力使学生树立起环境资源意识、环境道德意识、生态危机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培养其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渗透环境法制教育, 向学生适当介绍 《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令的主要内容, 以增强其环境法制观念, 培养其自觉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 实施“在环境中的教育”,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亲自参与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 使他们在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中增长环境知识, 增强环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 如:

1.结合元旦等节日, 倡导“保护森林, 拒绝贺卡”行动, 让学生了解, 若全国学生均参与进来, 可节约大量纸张, 保护大片森林。同时, 还可达到避免学生为选购、书写贺卡而耗费时间精力、及免受某些不健康贺卡影响的目的。

2.春游活动可结合3月12日植树节,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 或绿化校园活动。

3.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 开展对黄河的局部 (流经我县) 环境调查, 及为黄河“洗脸”等活动。

4.组织学生对城区环境调查, 发现存在的问题, 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使学生真正关心和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篇3: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命教育;价值;探索

80、90后生人的性格都有着共同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性很强,喜欢标新立异,缺乏互助互爱的精神;(2)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心高气傲,价值观错位,没有生活目标;(3)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弱,无法适应社会环境,被人称为是“草莓族”;(4)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情感和就业等方面压力,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5)怕苦怕累,害怕竞争,一旦待遇低宁可不就业;(6)不懂生存之道,只靠父母,成了“啃老族”或“袋鼠族”。 “二十、三十难立”已是一个普遍现象,令人担忧。

当前的中职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们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等都存在着以上列举的特点,在目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指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及树立积极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迎接社会挑战,活出精彩的人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是让德育新生,让新一代明德。使学生不断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规划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让生命的最佳状态得以丰富和发展,让自身的潜能和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做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

本文就生命教育在中职学校管理中的价值进行探索,目的是改变学校德育管理中就问题论问题和就问题论制度的经验式管理模式,从激活学生生命个体入手,使学生不断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规范自己,提高生命价值,发挥生命教育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开展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德育工作面向的是学生的心灵的教育。正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女士所言:“德育不是外部知识的堆积,不是外在纪律的束缚,不是刻板的措施,而是心灵塑造、精神建构的过程。”所以,从生命教育入手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对生命敏感的人,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得到熏陶和提高。

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不能离开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具体应该做到:(1)在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中,要捕捉适当的教育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2)要将生命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让学生的心灵学会“愧对”,在学生内心培育出对待生命的敬畏之情;(3)通过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敏感,使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形成良好思想观念;(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创造体验式教育的环境,营造学生自我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中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以及培养自我约束能力;(5)要引导学生自觉思考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树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理想,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在生命力的发挥及创造中体味生命的魅力。总之,良好的动机成就有生活目标、有成就欲望和有成就追求的人,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帮助学生明确生活目标,及早规划人生,提高生命质量。

学生的人生规划主要有三个方面:认识自己的潜能发展方向,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中职学校里的许多学生,不清楚将来要做什么,教师安排学什么就做什么,在我们的调查中,少部分学生是遵父母之命到中职读书的,其本意不是当下所学的专业。学生学习不是凭兴趣、爱好,他们没有学习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谁学习,怎样才能学得更好。尽管有的学生明确了将来要做幼儿教师,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目标笼统不具体,对自己的了解不清晰,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发展。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学会主动地将知识整合、运用。充实、有目标的学校生活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动力和活力。总之,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何以为生”的本领,而且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而生”,使他们能对自己的生命早做规划,努力活出有价值的人生。

3.增强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生命教育不是美化生命,也不回避生命中的种种矛盾。它教人去认识矛盾、接受矛盾, 并最终改善和调和矛盾,从而使我们获得一种更积极和谐的生命状态,让人处事、生活都更宽容豁达, 不怨天尤人。

生命教育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发现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中的痛苦。正如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神经医学教授维克托?弗兰克尔提出的意义疗法对我们启发的那样:“意义疗法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发现人生的意义,,其途径之一是通过对不可避免的苦难所采取的态度。”不可避免的痛苦也是人生的财富。如果学生人生观模糊,生命意识淡薄,价值观混乱,人格不完整,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就无法摆脱困境和苦难,必然会出现伤害自己生命甚至轻贱自己生命和伤害别人生命的事情来。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环境;认识灾难,战胜灾难;积极地了解、直面社会危机、矛盾和困惑。

4.生命教育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激情,提升学校内涵,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者写道:“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甚至荣誉、被许诺的未来的发展与幸福的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更神圣。”所以我们必须确立这样一个原则:生命教育应该成为中职学校的一个灵魂,一种办学思想。我们要切实关注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真正从各方面着眼,切实使我们的学校变得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

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是抽象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同的气禀。生命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打开眼睛看到自己,使他看到自己身上所体现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

因此,课堂除了要进行传统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外,还要关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自然、人文、环境和资源,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洋溢着生机的课堂。教师要用积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诱发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以生命传递生命,用心灵碰撞心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形态的呈现、展开和变化;以人为本,从关怀生命出发,让学生处于充满生机活力和张驰有度的精神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洋溢着生活的快乐。

总之,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开展生命教育,对于中职学校顺利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培育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以及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都十分重要。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欣赏学生的成功,包容学生,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就能使学生充分感受生命的精彩和幸福;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和珍惜人类的生命,就会爱自己、爱他人。正如一篇名为《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的文章呼吁的那样:“我们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他们才会洋溢着对生命的挚爱之情,活出生命的滋味和精彩。生命教育是和谐的教育, 它重视能力、知识、情感与个性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重视个性的陶冶, 以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情感。它培养的人不是病态的抑郁的伤感主义者, 也不是口喊高调, 感情浅薄, 甚至冷漠的人,生命教育塑造有个性魅力的平凡人。”这,便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的真谛,也是人类完善人性和完善生命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江门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5).

[2]王辉耀.职业策划越早越好[N].北京晚报,2008-7-12.

[3]程红艳,童仕兵.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及其对德育的启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

篇4: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

记者:您如何理解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自己当老板, 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唯一和最终目的吗?

刘铸:肯定不是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在这里,创业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用“求职”来诠释“就业”,为传统意义上的就业赋予了新的内涵,“求职”是为了就业,但它的表现形式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填空式”就业,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就业。“求职”不再是被动的等待分配工作,也不是在某一特定领域里寻找空缺,而是主动的、全方位的探寻可能的岗位以及通过施展才华使其成为自己的现实工作的过程。“求职”如此重要,但仍不能称之为创业教育的主旨和内核,只有“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才是创业教育的精髓所在。具体来讲,狭义的创业教育仅是指“培养新的就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创新重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上培训提高,更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品质的树立,培养和挖掘,是对大学生年轻人与生俱来的追求卓越、成就事业、体现价值的激情或者说本性的开发、疏导和锤炼。

我们结合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提出树立大创业观的理念。即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带领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是创业,而且是艰苦创业;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工作,立足岗位,不断改革、开拓、创新,推动部门、带动行业发展,也是创业,是岗位创业;开公司、办企业,当老板,更是创业,是自主创业。这样构建一个创业金字塔理论,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创新创业意识的开发和培养,接受创新创业知识的教育。为我们在高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我们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基于三方面认识。

第一,树立大创业观, 即大学生开办企业,自己当老板,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是创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是创业。我们既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同时,也提倡大学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岗位创业,更提倡大学生到艰苦地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创业,去建功立业。所以,我们倡导不要片面的理解大学生创业,要树立并宣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拓创新、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也是创业的大创业观。

第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实质是在他们身上埋下创业的种子,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时机成熟,大学生就会成为创业的开拓者、实践者。

第三,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创业激情,更需要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也暴露出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就业能力差,缺少创业教育和训练;为此我们建议,加强创业教育应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记者:对照国外,我国的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如何?差距在哪里?

刘铸:中国的创业教育还刚刚起步,正规的创业学课程教育和创业学研究几乎是空白。我国创业教育的兴起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中国人民大学自1998年起开展创业教育,强调“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开展创业教育,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开展创业教育,学校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设立了300万元的创业基金,对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商业化运作。在引进国外创业教育经验、参与国际创业活动方面,上海的高校走在前列。复旦大学专门拨款100万元,实施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学校还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合作,专门为学生设立了1000万元的创业基金;华东师大开设了创业教育课;东华大学开设了“创业与风险投资”的选修课程。目前,上海市各高等学校己逐渐形成各种配套措施,使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目前,创业教育类课程在部分高校已经逐步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但是比重不大。2002年4月国家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院校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他们大部分现在已经设立了创业管理学院、创业教育中心等机构,开设了有关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辅修专业、双学位等学习体系,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中国最早为本科生开设创业教育的是西北工业大学。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创业学》选修课,而且编写了省内创业教育的统编教材,这也是我见到的国内最早的具有很强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的《创业学》的教材之一。该课程现己成为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也于2001年及2003年,2004年三度为本科生开了《创业学》的选修课,选修人数非常多,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现在,国内已有十多所高校为本科生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既有创业教育必修课,也有创业教育选修课。复旦大学已在MBA学员中开设了《创业学》课程,深受学生喜爱。200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专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

目前,创业教育己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所占比重不是很大。在中国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系统性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只是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虽然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院校与专家不在少数,但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与教育发展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从宏观上看,我国的创业教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基本处于自发、分散、探索的状况,需要我们迎头赶上。

记者:高校毕业生中有较强创业愿望的不少,但普遍创业能力较低。如何推动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和成功率?

刘铸:我认为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普遍缺乏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二是缺少创业启动资金和创业风险投资;三是缺少创业孵化平台以及有效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政府和高校应该按照“建三级基地,分三步走”的战略,完成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建三级基地”即建立省、市(县)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在各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三步走”即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普遍教育(在校生百分之百接受创业教育),少部分有创业激情和能力的学生在校实践(百分之十左右的大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创业实习和培训),创业带头人集中孵化(百分之二左右的大学生进入创业孵化基地,以创业方式成功就业)这一较为科学的结构比例,有计划、有节奏地发展各省大学生创业事业。

因此,要尽快建设好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使之成为各省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的基础和龙头,成为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理论策源地、项目集散地、师资和带头人培训基地、政策研究和试验基地、典型培育和创业企业孵化基地。以省级孵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来带动各省各市(县)和高校的孵化基地建设,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和孵化机制。

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形成规范有效的孵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提高大学生创业企业的成功率,在企业发展初期,给予专业的指导和有效的服务,在孵化基地良好的孵化环境和条件下,可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减少其风险性,因而成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成长发展的摇篮。对于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实现社会经济结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对于塑造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创业教育和宣传。以创业教育示范校为典型,在各省高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推进高教改革,造就创新人才。营造创业氛围,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创新型社会建设。

3、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技术、市场、资本和人才之间建立了紧密联系,为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科技成果与经济脱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建立了以大学生创业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和人才发展机制,并为之提供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培育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中小型企业,这种模式既适应我省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要求。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理论研究和孵化实践,必将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事业健康发展。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各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

刘铸: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一是为大学生创业带头人提供孵化平台。构建省级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和创业企业孵化体系,提供“一站式”政策扶持,提供创业孵化条件,发挥大学生创业示范作用。二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孵化基地应设有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完成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的开发和建设,在大学生创业选型定位、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指导过程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有效的教育与教学模式。编辑出版大学生创业实务教材和创业指导丛书。立足建立整个战线的指导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创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指导和服务。三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政策试验。四是开展大学生创业理论研究。五是为高校提供创业师资培训和创业带头人技能培训。六是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开发和对接。七是帮助创业企业少走弯路,提高企业的成功率。

至于市县级孵化基地,各市、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地方行政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类型的孵化器组织,使之为大学生创业服务;有条件的市、县可单独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其孵化对象不仅包括高效毕业生初创企业,也应该包括在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已经完成企业初级孵化的企业。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科技园、软件园或创业园,整合资源,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的物理空间,使之成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没有可利用资源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功能、孵化功能、培训功能和模拟实践功能等。

教育功能: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应该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通过对创业典型的培养,使广大在校大学生亲身感受身边就有创业英雄,从而唤起他们的创业热情、增强他们的创业信心、启迪他们的创业灵感、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大的发挥。

孵化功能:高效创业孵化基地应该是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高校通过开展普遍的创业教育,使一部分大学生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孵化器组织,可以为这些大学生提供孵化条件,提供全程的指导和服务,尽可能降低他们的创业风险,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使这些初创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培训功能: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相关创业培训。创业培训是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有责任对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高校创业孵化基地为开展这样的创业培训提供了必要条件,可以在孵化基地中举办专题讲座、典型经验介绍、创业企业观摩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篇5: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探究

一、当前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1.创业实践教育流于形式,纸上谈兵。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创业相关知识,但虚拟的创业规划、创业游戏、商业计划书等仅限于“纸上谈兵”,缺乏实践条件。加之,部分老师本身缺乏创业实践经历,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深入创业的精髓和实质。

2.实施学生创业教育的体制不健全、校园氛围不浓厚。由于学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物质环境欠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创业素养的提升提供整体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平台。

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将来自我创业、自主发展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竞争的加剧、失业人口的上升、就业形势显得十分严峻。尤其对于学历层次低、社会经验少的中职生来说,更是面临很大的就业困境。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尽早下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定期开设相关的创业指导课程,增强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的自觉性,提高抗挫能力,来满足学生自我创业、自主发展的需要。同时,经济的腾飞、科技的发展也为青年学生自谋职业、走开拓创业之路提供了可能。

2.创业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创业基础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结构。创业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勇于开拓的心智模式,也是一种自知自信、实事求是、坦诚自然和团队意识的精神状态。创业能力是以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的经过内化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为复杂而协调的行为动作,是人的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

三、实施职校生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1.将创业教育贯穿到学校常规教育工作中。一是大胆尝试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要大胆尝试课程改革,形成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使创业素质同步养成,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全面开设基础性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过程,涉及如管理、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税收等许多知识。因此,要向学生传授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多方面知识,并通过创业教育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点燃他们的创业梦想。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案例分析和模拟创业。进行创业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用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可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去,学习创业的经验和方法。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创业案例后,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让学生当一回“小老板”,让每个学生做创业方案设计。指导学生从选择何种企业、企业的选址、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的融资和理财、员工的聘任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如何运作自己的企业。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和社会能力。还可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进行现身说教,激励学生创业行为。成功的创业案例能够启发人们的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效果更直观、更生动。

3.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一是把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第一实践基地。实习是学生了解专业或行业相关知识的大好机会,为其提供了检验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场所和展示知识才能的舞台。学校要抓住实习这个大好时机,鼓励学生“寻找机会,别错过机会,让才能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萌生创业意识,涌动创业激情,确立创业目标。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调节心境、陶冶情操和塑造性格等功能。学校要突出校园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创业教育结合,如市场营销活动、科技作品竞赛、自我形象设计活动、创业设计大赛等,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三是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在校内成立学生“创业园”。学校要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并为他们开展校园创业实践提供可能的便利,将校内的盈利机会让给学生开展创业,如影视放映、商品销售;或将学校一些活动以项目公开招标的方式开展,如让商贸、财经类专业学生经营承包校内的商铺,或定期召开小型的商品交易会和拍卖会;让计算机、机电、汽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店铺,让部分专业学生成立家政服务机构等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一些小企业,参与小企业的设计,同时学校也可尝试建立一些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

篇6: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

(2007年9月14日)

为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32号)。“节能减排学校行动”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组织开展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有2.6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不但直接的节约环保效益巨大,而且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较大的贡献。

二、“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主要内容

1.全面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精神,强化师生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从学校发展、建设及日常运行管理的全局出发,对节能、节水、环保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要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制度,做好学校发展和校园建设规划,加强基本建设、维修改造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运行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加强节能环保知识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将节能、节水、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真正落实节能环保进学校、进课堂。

3.组织开展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学校主题教育活动和学生社会宣传活动。采取各种生动活泼、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熟悉要求、宣传群众、教育自己。

4.开展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开发和建设一批满足广大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参加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的基地,方便学生开展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化环保意识、掌握环保技能、养成环保习惯。组织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

5.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编写适合中小学宣传节能环保教育的挂图和光盘,免费发放到中小学校。利用各种方式,在广大师生中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6.探索推广教科书的循环使用。结合农村义务教育试行免费教科书制度,开展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讲求实效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与“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统筹规划、严密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和“节约型学校建设”涉及面广,工作任务较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规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应与各基层单位签订责任书、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并在人力、物力、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

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于年底前完成对“节能减排学校行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报送我部发展规划司。

篇7:木港镇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全镇教育系统

一、创设优美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我校首先从注重环境育人、创建学习型校园做起,发挥学校整体的环境育人功能。2010年以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购置了一万多册优秀图书,其中包括了先秦诸子文集和《二十四史》等大量国学经典图书。与此同时,学校要求所在班级的教师和学生从自身做起,搜集适宜中职生阅读的国学经典图书,建立班级书橱,做到“开卷有益”。其次,学校利用基础设施和文化景观资源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在一号教学楼前面建成了寓意深远的“腾飞”文化景观;建成环绕校园的“国学”文化墙;在校门东西两侧建成了独具传统建筑文化风格的文化凉亭;在实训大楼前设置了鲁班和墨子等古代工匠的雕塑,在实训车间墙壁上悬挂了古代优秀科学家或工匠的画像,把职业教育和国学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具有浓厚的书香味,又凸显了职业教育特色;既体现了历史的传承,又充满了时代特点。

二、编写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养成教育

我们自2010学年以来,便把国学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范畴。新生入校后,必须学习《文化综合》课,夯实学生的国学文化基础。我们先后开展了“诵经典、学国学、提人格”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我们以传统启蒙读物《论语》《增广贤文》《三字经》和《道德经》等经典为蓝本,结合《中职生公约》和《民乐县职教中心德育规范》,引导学生自编自演节目,寓教于乐,开展诵读国学经典等比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强化经典诵读,丰富学生人文内涵,提升学生人格品行

为了确保学生从传统经典中汲取营养,自2012年9月起,学校统一要求全校学生,利用每天清晨早读课的部分时间诵读《三字经》和《道德经》等国学经典。

我们坚持“诵读经典与开展活动相结合,道德感悟与躬行践履相结合”的原则,寓德育于经典诵读之中。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差等因素导致自身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严重缺失,通过对经典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格局和做人底气。

四、创新学习和教育方式,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1.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兴趣,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学习国学经典的主阵地。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学国学、读经典”。通过学习古典诗词和文章,培养学生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学生诵读和学习国学经典,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 把微信引入课堂,融入教学,打造国学教育新平台。各科教师都可以根据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搜集网络微信,开展国学教育。如在“翟鸿燊国学智慧”、“南怀瑾国学智慧”和“中华国学堂”等公众微信中选择一些短小、隽咏的“段子”,让学生欣赏并学习,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3. 创设多种情景和形式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我们组织学生通过开展演讲、歌咏比赛等活动来渗透国学经典的学习,还引导学生表演课本剧,自编自演小品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五、自我体验和参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慎独和内省,提升学生人格品质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搞形式”、“图热闹”的表面活动上,还要把自我体验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慎独,学会内省,在提升自我人格魅力上想办法,在学会做人上下功夫,做到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上一篇:单位计划生育证明下一篇:群决策中4种偏好信息的转换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