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镇项目建设助推镇域经济进入快车道

2024-04-26

新港镇项目建设助推镇域经济进入快车道(共4篇)

篇1:新港镇项目建设助推镇域经济进入快车道

新港镇项目建设助推镇域经济驶入快车道

“2009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完成3926.4万元,较去年增长258.25%,创历史最好水平”,庐山区新港镇一主要领导望着城东港区沿江工业基地繁忙的景象高兴地告诉笔者。

近年来,该镇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配合新港沿江工业基地抓好项目引进落户和服务等工作。对已投产但未产生税收的招商项目,特别是九江东海船厂等重大项目,该镇及时跟踪了解其发展动态,为企业收集和提供发展信息,帮助其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协助解决企业在发展和生产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促进其早日产生效益;对已落户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如江西科茵格沥青、诺贝尔陶瓷项目,指派专人负责与项目方进行联络,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竭尽全力为企业提供便利,切实为落户企业顺利建设、顺利投产保驾护航,促使项目早投产、早见效;此外,该镇还着力扶持、帮助已产生税收的落户企业做大做强,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

同时,该镇发扬钉子精神,加大对在谈重大项目攻关力度,促使在谈项目能早日签约,签约项目能早日开工建设。目前该镇已成功引进落户了投资5.6亿元的九江东海船厂、投资

1.2亿元的江西科茵格沥青项目、投资15亿元的诺贝尔陶瓷项目、投资1.8亿元的嘉盛粮油项目和投资5亿元的中粮集团项目等多个超亿元大项目,其中东海船厂、科茵格沥青、诺贝尔陶瓷已投产,嘉盛粮油、中粮集团等项目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的江西省煤炭总公司3000万吨标准煤中转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在谈的亿元以上项目多个。

篇2:新港镇项目建设助推镇域经济进入快车道

1 全力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保障工作

1. 1 保障基本生活,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加强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继续实行低保金按季度银行发放。进一步扩大低保面,严格规范低保申请审查程序,确保把真正困难的群众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在坚持“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采取透明的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及时提高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由2900元/年提高到3150元/年,城镇低保标准由450元/月提高到470元/月。( 1) 开展“人情保”“错保”低保专项整治工作。为推动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进一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人情保”“错保”低保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全面复核低保对象并进行分类梳理。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和集中复核。认真检查在低保受理、审核审批、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及动态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政策执行情况。同时,逐户从低保人数、性别人数、学生人数、残疾人数,是否是“三无”人员进行分类梳理。二是及时受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关于“人情保”“关系保”的投诉举报。检查保障对象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将群众举报和投诉的“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逐一排查,检查是否实现应保尽保、应兑尽兑,是否确实存在“错保”和“漏保”现象,坚决杜绝“错保”现象的发生。三是完善低保对象的赡养人登记档案。重点登记在企业已经缴纳保险金的; 低保对象已外嫁或者和儿女一起生活不在户籍地居住的; 低保对象子女 ( 父母) 在行政单位或企事业单位上班的。四是建立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委会成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对三代以内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和近姻亲关系的低保户进行登记。( 2) 按照上级要求,取消超标低保户。为确保新增对象定位准确,不出偏差,我们实行“阳光操作”把好群众监督关; 做到“三个不上报”把好审核上报关,即: 内容不清的不上报,群众有异议没有调查清的不上报,手续不全的不上报。

1. 2 解燃眉之急,开展城乡 “一站式” 医疗救助

为加快推进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救助服务水平,有效减轻救助对象医疗费用支出负担,重新对全镇低保户、五保户基本信息情况进行了认真核对。同时通过开会、入户、发放明白纸等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医疗救助的对象范围、审批程序、救助标准等,提高群众对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政策的认识程度。

1. 3 解燃眉之急,临时救助效果显著

一是加大弱势群体救助力度。本着“随时申报,及时办理”的便民原则,加大弱势群体救助力度并发放救助款。二是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开展“一助一”帮扶活动。活动中送的不仅仅是慰问品,更是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厚爱。三是“中秋节”慰问。到敬老院、截瘫疗养院、光荣院进行慰问并发放慰问金。

1. 4 整合社会慈善资源,提高帮困扶贫能力

发动各村居、各企业,镇直单位和部门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筹集了善款。我们重点着手筹备成立慈善协会。通过发放《慈善募捐倡议书》、《关于开展慈善募捐活动的通知》、《致全镇企业家的一封信》,以及深入基层,宣传发动等举措,得到了各村居、各企业,镇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并成立镇慈善协会,使我镇慈善事业得到进一步推动和发展。

1. 5 认真做好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准备工作

按照省市区《关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扶贫帮困“春雨行动”的意见》要求,我们申报了8户农保,10户城保,优抚对象4户,孤儿1人,并认真做好了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准备工作。

2 优抚安置落实到位,双拥共建工作扎实推进

2. 1 突出重点,优抚安置稳妥推进

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将优抚对象享受的各项抚恤、补助、优待政策落到实处,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抚恤金。做好部队退役士兵的安抚工作,走访特困对象,为他们答疑解难。

2. 2 团结共建,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根据《兵役法》及相关文件规定,与镇里退役士兵签订了自主就业申请,并发放了补助款。二是完成1954年出生年满60周岁老兵补助的申报,并且开始发放补助款。目前,1955年出生年满60周岁老兵开始进行申报。三是规范烈士墓管理。按照区民政局要求,我镇对烈士墓管理进行了自查。我镇烈士墓现在全部集中在丰南陵园园内管理,地面硬化、绿化已全部达标,同时,与烈士家属签订了协议书,健全了档案并申报换发了烈士证。四是做好“八一”慰问工作。我们对慰问重点优抚对象110人并发放慰问金。五是做好对优抚对象的维稳。加快推动“优抚安居工程”工作,真正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落实双拥工作,争创双拥模范单位。在清明节、五一等重大节日,加强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涉核及其他优抚对象的维稳工作,确保我镇安定祥和。

3 社会事务管理规范,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加强督导,村级居家养老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完善和提高全镇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按照省民政厅规定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标准,年内对我镇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12个重点村村 ( 居) 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从规章制度、养老站设施到服务管理进行完善提升。

二是探索创新,积极引入社会化养老模式。为了进一步强化社会养老,积极推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建设老年公寓,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三是贴心服务群众,确保老有所依。其一是为提高老年人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保护老年人身心健康,镇出资为全镇60周岁以上的12087名老人缴纳了“助老御险”,给老年人提供了一份安全保障。其二是开展对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进行登统工作。同时,对新增80周老人逐一填写审批表。其次,重点对今年由街道办事处新转入的80周以上老人,结合街道办进行了核对,并责成涉及青青社区、德馨花园社区、阳光家园社区的工作人员依据户口册及街道办提供的名册进行登统。其三是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向区民政局申报了5名困难老人享有救助金。同时,还向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申报了10名70岁以上高龄慈爱母亲,并享有救助金和物品。其四是为保证全省老农保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顺利接轨,并进行老农保参保人员身份确认。

4 民族宗教和谐共荣,残疾人工作稳步推进

4. 1 争取项目,改善少数民族基础设施

一是解决清真寺管委会举办重大宗教活动所需水屋占地问题。协调五街村委会与清真寺管委会签订了租用土地协议书。二是投入专项资金对回民墓地进行修缮。三是协调相关单位腾出专门用房解决了八街基督教开展宗教活动场地的问题。

4. 2 协调推进,切实做好残疾人工作

篇3:私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如今,革命老区山东省郯城县港上五村的孩子们也能像都市里的小伙伴一样,在家门口的超市里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了。坐落在村中心的这家超市是由本村青年农民刘元超投资80余万元开办的。这种新的消费形式在郯城农村尚属首次,图为当地群众春节期间在这家私营超市购物。

房德华陈东/摄影报道

十六大再一次强调了私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等于给广大的私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这对发展私营经济,有效遏制资本外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于民营经济,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的提法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1997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共十五大以来,各地纷纷出台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地推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带动部门,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格局的一个基本特征。5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每年GDP增长速度都在7%以上,其中,民营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据国务院体改办研究所课题组推算,去年上半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是73.2%(扣除国有控股企业的贡献后是46.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是49.2%。

近几年来,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国私营经济数量和经济实力稳定增长。就全国范围而言,1996年,我国私营企业82万户,从业人员1171万人,注册资金3752亿元,产值3227亿元。截至2001年底,我国私营企业数为203万户,从业人数为2714万人,注册资本为18212万亿元,产值为1.83万亿,分别比1996年增长了1.5倍、1.3倍、3.9倍、4.7倍(近几年私营企业各项指标及私营经济的就业人数分别见表1、表2)。

到2002年上半年,我国私营企业增长到221万户,从业人员增加到近3000万人,注册资金增加到21042亿元,产值增长到7371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了1.7倍、1.5倍、4.6倍和1.3倍。

私营经济的较快发展还表现在个体经济投资额的增加。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分布状况来看,1996年以来个体经济投资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0年,个体经济投资额4709.4亿元,同比增长12.2%,到2001年底,个体经济投资额达到5429.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5.3%。另外,从各经济类型所占投资额的比重来看,个体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见表3)。

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从2001年底的数据来看,我国私营经济从产值、销售额、出口创汇等方面都有了较快发展(具体情况参见表4)。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近10多年来,平均增长率在50%以上。20多年来,我国约50%以上的出口交货值是私营企业创造的。

从改革的角度来看,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所有制结构调整,拓宽了就业领域,并成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缓解了国企深化改革的压力,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全国个体工商业共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83.32万人,其中下岗职工作为投资人的有43.54万人;私营企业共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8.61万人,其中有9.69万下岗职工作为投资人创办了私营企业。

分地区来看,我国各地区私营经济的发展规模仍存在较大差异。就企业数量而言,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2001年江苏全省共有私营企业22.5万户、从业人员291.3万人,私营企业数居全国首位。广东、浙江、上海私营企业户数分别为21.1、20.9、17.6万户。相比之下,我国尚有一部分地区私营经济发展步伐有待加快。私营企业较少的地区如江西、湖南、广西等,2001年私营企业数仅有2万多。就个体工商业户数来看,2001年在全国位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167.0、160.5、158.0万户。其他个体工商户数较少地区仅达到几万户。

就私营企业的规模而言,截至2002年上半年,广东省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3388户,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180户,私营企业集团200多户。涌现了一批包括广东喜之郎、深圳华为、南海亚洲铝材、广州新太科技、广东长隆集团等在省内外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私营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而天津全市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私营企业仅729家,超亿元的只有13家。

从最近几年的经济运行及政策实施来看,中国民营经济仍然受到相当大的政策影响和制度影响,因此,发展私营经济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入手。近日,国家工商总局表示,按照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国家工商总局将清理和废止歧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登记监管制度。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国有经济退出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可以预见,在政策的多方支持下,我国的私营经济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三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是融资担保的需求,第二是信息的需求,第三是人才方面的需求。发展私营经济,就要在金融方面一视同仁,增加向它贷款,为了畅通对私营经济的间接融资,应改革银行制度,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篇4:中国低碳经济进入快车道

如果实现,这将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由于中国GDP总量增长的缘故,中国每年的碳排放总量从2014年到2040年将一直增长,主要的增长将发生在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世界能源报告》,从2010年到2020年,中国与能源使用相关的碳排放总量将平均每年增长5.3%,与此同时每年消耗的能源总量将以平均5.5%左右的速度增长,由此也可以看出碳强度在逐年改善。而且中国将建立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将比今天世界上任何其他的碳交易市场都大许多,中国的低碳经济真的要进入了快车道了。

碳排放限额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手段,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对含碳的燃料直接征税。碳排放限额交易体系会给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设一个封顶值,并且逐年降低这个封顶值。能源利用率低的企业将在碳交易市场上从能源利用率高的企业手里购买碳排放许可,而能源利用率高的企业则可以售出自己富裕的碳排放许可,这样的供求关系就会确定碳排放的价格。

眼下全球已经有几个碳排放限额交易体系在运转,不过其运营效率参差不齐。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由于分配的碳排放许可总量过大,所以好些年都形同虚设。而美国更是连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管法案都没有设立。但美国最近有个喜人的变化,那就是联邦政府已经提高了对汽车燃料使用效率的要求,并且颁布了草案要求电厂减少碳排放量。美国联邦政府在碳排放限额交易方面觉悟的似乎晚了点,但美国有些州已经先行一步,美国东北部的9个州签订了一个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协议(The 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RGGI),RGGI在其框架内运转着一个效率不低的碳排放限额交易体系,遗憾的是RGGI的减排野心不大,而且这个协议适用范围太窄,只适用于大型电厂。加利福尼亚州在低碳经济方面步子迈得最大,全州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限额交易体系,而且效率颇高。

如无意外,中国的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中国早在2009年就已荣升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其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势必稳步增加,这意味着中国低碳经济的努力更多将体现在碳强度方面,而其碳排放的规模几乎是毫无悬念地稳定上升,这意味着中国的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潜力无限。

近些年,中国每年消耗的能源总量一直在显著增长,碳排放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一个体现就是雾霾问题已经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估计,从2010~2040年,中国的年均碳排放增长率将达到2.1%。中国碳排放增长率这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煤,因为中国需要煤满足其70%的能源需求。在所有的化石燃料里,为获得等量的热能,煤要比其他燃料多释放50%~90%的二氧化碳。

根据《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从2011~2015年,碳强度将实现17%的改善,而本文开头已经提到,在第13个五年计划期间,碳强度将降到2005年水平的55%~60%。国家将逐步提高在能源总消耗当中非化石燃料的占比,这个占比在第12个五年规划期间将达11.4%,在第13个五年计划期间将达到15.0%。这可以说是包括光伏企业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大好机遇。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耗量年均增长率将从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的6.3%降到第12个五年计划期间的3.75%~5%。对于产能过剩的煤炭业来说,形势相当严峻。

第12个五年计划期间发改委已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这将为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提供宝贵经验。鉴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碳排放增长的严峻形势,中国有必要和其他国家确立一个更实际的全球减排目标,因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的目标已经远远落后于事态的发展。虽然中国在碳强度方面进步斐然,但在碳排放总量上依然是稳步增长。新的全球碳排放减排目标协议可能在2015年达成,在2020年生效。中国的低碳经济已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上一篇: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600字下一篇:新宪法试题及答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