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24-05-09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2010----2011学)

宝鸡市陈仓区东关初中

俱少龙

2011年12月1日

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宝鸡市陈仓区东关初中 俱少龙 *** 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因素是学生和教师。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高效的核心所在。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为目的的。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阶段,尤其是十一二岁的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

一、教学设计体现趣味。在设计导学案时,一是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例如:讲“明朝文化”时提到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课文中介绍的较简单,为加深学生印象,我穿插了课文中未详细提到的关于李时珍“向大自然学习”、“百闻不如一见”的故事。课堂上同学们来很感兴趣,课文内容记得很牢,二是用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手法即编顺口溜、游戏活动等表现所讲内容。例如:在讲“繁盛一时的隋朝”时,课文内容多,不好记忆,我就和学生一起编了顺口溜:“518年隋朝立,文帝灭陈南北一。开皇之治科举创,经济繁荣民欢畅。610年运河通,世界最长远名闻,炀帝暴政义军出,618年隋朝覆。”这样课文重点内容通过编顺口溜很轻松的记住了。三是精心设计练习并讲解。将课文内容重点融入到练习题当中,有时采用抢答、给各学习小组加分竞赛、让学生来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补充答案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教法中贯穿趣味。主要用讲故事、师生议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故事,每个故事都会相应的给各组加分。如讲“唐朝的衰落与灭亡”这一课时,让学生讲出各自所知道的有关历史故事,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课。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唐玄宗对唐朝由盛而转衰的历史责任”,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的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

三、学法中充满趣味。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因此,我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教书的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我在课堂上除了讲到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看图,加深印象外,还指导学生列表总结,教给学生可列为“时代、人物、主要特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进行归纳,同学们经过列表填内容后,就有了一个完整的、有条有理的了解。另外,我还注重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官都参加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掌握学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分析能力。

四、复习中运用纵横联想体现趣味。要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内在联系。①“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 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这种混乱政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 德意日帝国主义,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置蒋于 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蒋介石,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 气时代”的发展等。“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反对分裂和侵 略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打萨克萨之战,签《尼布楚条约》,设盛京、吉林、黑 龙江将军;北方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在复习时联想到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的历史知识之间的有关联系,使知识结成有机整体。③“纵”是要理出明朗的线索。例如复习唐朝史,我们必须抓住唐朝的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线 索。④“横”是要搭起整体框架,扩大视野。如复习秦汉时期的历史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联想。政治方面:由分 裂到统一,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并得到巩固,出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 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关系:击匈奴,打越族,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外关系: 辟“丝绸之路”,与大秦友好往来,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文化方面:发明造纸术,创制地动仪,首用 “麻沸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以上四方面,趣味教学设计是前提,教法、学法是手段,复习巩固是关键,学生掌握是目的。总之,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乐教乐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李明海《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关于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问题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网《高中·历史·教学论文(08-04-22)》

[2]董远骞《从情境教学看中国教学流派》/李吉林情境教育网

[3]王英姿《中学历史教学关注社会现实的几种策略》/《中小学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

陈仓区东关初中 俱少龙

2011年12月1日

篇2: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武汉市黄陂区双凤中学

彭泽怀

自从我校强势推行高效课堂教学以来,我认真聆听了一些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特别是市区名优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使我深感触动,因而亲自实践到高效课堂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思考,我深深体会到:

1、兴趣是历史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中,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高效课堂的理念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用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使学生从视、听等多方面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掌握历史规律。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学习就是高效的。

2、主动是历史高效课堂的保证

在历史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学案,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合作探究、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另外,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历史课堂高效的

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人文是历史高效课堂的内涵

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历史教学承载了历史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承载了个人及民族精神的塑造。学生在历史课堂这方天地中不仅要完成他们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完成他们生命的一段历程,享受这段生命历程中的情感生活,经过这段生命的历程,他们应当变得成熟,丰富、热情、善良、富有情感和人性,而不是相反”历史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它是一门人文学科,课堂上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对学生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有着熏陶和启迪作用。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在历史课堂让学生学习历史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历史知识,更要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来接受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这才是真正的高效。

4、高效是历史高效课堂的目标:

只有有效、实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反思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

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效课堂22条》中教学理念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历史课的基本要求。如何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反馈信息、迁移应用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这才是真正的高效。

篇3:我的历史“111”高效课堂体会

什么是高效课堂?通常的解释是, 高效课堂, 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 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 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如何做到历史课堂的高效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学习欲望迸发出来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 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 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

(1) 借助图画, 再现情境。

(2) 锤炼语言, 描绘情境。

(3) 扮演角色, 体会情境。

(4) 播放音视频, 渲染情境。

(5) 联系生活, 展现情境。

(6) 运用实物, 演示情境。

我们大家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例如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中“三顾茅庐”时, 大家都比较喜欢并且熟悉这一段历史, 我们可以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位学生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等五个角色, 并和五位学生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 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 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 我帮助修改, 同时进行简单地布景设计, 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迸发了出来。

二、精心设计问题, 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来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 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是否被调动起来, 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

首先, 问题的设计应足以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而进行一番苦苦的思索。

其次, 思索后应当使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思维成果, 即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品尝到问题解决的喜悦。只有这样的“问题”, 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才能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 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其存在价值, 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出来。

在学习九年级历史“启蒙运动”时, 课本中这样描述:“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 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此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 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 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这些?通过不断地追问, 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互相探讨, 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相信学生,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

第一, 要充分相信学生, 让其积极开动脑筋,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潜能、天赋、创造力, 创造性地进行知识建构, 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都是彼此联系的, 历史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在课堂上, 鼓励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一些基本理论去理解分析, 如,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中国古代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作用、本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第二, 只有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作答是学生历史创新思维品质的表现。发散思维是对历史问题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 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 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答案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 对引申旧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只有这样才是以学生为主体, 才能把高效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时, 探究问题“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了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 较好的做法是在呈现此问题后提出具体活动的要求:以组为单位, 结合教材, 以第一人称的方式, 描述自身的社会状况, 并针对此状况, 提出自己的希望或主张。学生在体验与感受的过程中, 从不同的阶级和不同阶层, 多角度地去体验、去感受, 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从而能更好地分析历史问题。

四、开拓创新, 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历史“111”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不是一种静止的、稳定的教学“结构”或“程序”, 而是包含着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和运作、教学程序、教学策略、竞选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 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特征的系统。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具有以下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其一, 凸现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其二, 凸现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其三, 凸现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其四, 凸现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基于以上要求, 我们应构建以下适应于历史新课程特点的历史教学模式。

我的历史“111”课堂教学模式中, “111”第一层含义是表示三个组成部分:学生—教师—课堂;“111”第二层含义是表示“一提两益”: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受益—让教师受益;“111”第三层含义是表示三个“要”: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要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要将动手实践的机会还给学生;“111”第四层含义是表示历史课堂三个阶段:问题生成阶段—问题研讨阶段—问题延伸阶段。

在这样的课堂中, 历史课堂成为, 发现问题的场, 分析问题的场, 解决问题的场, 问题探究的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有真正的提高。当然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也有更高的要求:

(1) 课堂上, 教师讲话时间整体不超过15分钟。

(2) 有导学案, 课前应充分准备。

(3) 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共性的问题。

(4) 能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问题。

(5) 能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智慧, 深度地帮助尖子生成长。

(6) 能有足够的耐心, 真切地帮助学困生。

总之,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 使之成为高效课堂,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组织教学, 加强学习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而有利于课堂目标的实现。

摘要:为实现“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效果好起来”,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把握课程标准, 合理运用教材, 通过各种途径改进教学, 努力使初中历史课堂达到高效。

篇4: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实践和体会

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我有以下的实践和体会。

一、合理控时,先学后教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做到先学后教,同时,为了保证每一分钟的充分利用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要控制好学生的自学时间。

第一环节:把一节课45分钟合理划分,课前通过备课设计好思考题。上课时,让学生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历史课本,思考、解决问题。可采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最后学生将课本中不懂的,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第二环节:用15分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答疑。首先,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认真自学了,经过了认真思考。其次,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因势利导,会让教学进入更深的层次。

第三环节:用15分左右的时间,当堂训练。只学习而不通过练习进行检测,往往效果甚微,只有通过学习和训练相结合,才能巩固所学。

二、及时反馈,严禁拖沓

及时反馈是一条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中小学生而言,所做习题,如果当天知道正确答案,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提高。不管是每课的训练题,还是周练测试题或是月考测试题,老师都要做到把答案及时反馈给学生,以防时间长了,学生已将习题忘得干干净净,再拿出练习题来又得阅读半天,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三、简化知识,增强记忆

在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我将一些知识编成顺口溜,例如,在讲沿海开放城市时,可用谐音记忆法:闻你父亲逛大连,天南海北宴请咱。即温州、宁波、福州、秦皇岛、广州、大连、连云港、天津、南通、上海、北海、烟台、青岛、湛江。学生基本上一分钟就记住了顺口溜,再通过对照就难以忘怀。

四、系统归纳,理清脉络

每讲一课,我都要求学生将知识归纳一下。或制成表格,或列成框架,或绘制示意图。每讲完一本书,则要求学生将全书内容绘制成知识树。本来这是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但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学生也可以绘制得很好。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成法,只要有效,即是好法。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争取做到高效、迅速、简洁、融会贯通,让教师教得省劲,让学生学得快乐。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二高级

中学)

篇5: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一、师生关系融洽化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

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给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目标设置合理化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显得冗长繁多,难以实现。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目标,关注弱势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只有人人都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课才是高效的课。

三、课堂教学情景化

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在情景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历史知识有过去性的特点,历史又不能再现,更不能重演,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让历史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师要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想出多种办法拉进逝去的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保持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问题化

篇6: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研讨会的学习心得

我们参加了在费县杏坛中学举行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体会到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认识到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应改进的地方。会议上,听了三位老师的公开课,四位老师的典型发言及经验材料交流。另有沂蒙名师临沂十中的范奉华老师的精彩的导教报告。教研室张主任做了精彩点评和总结。他们都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对高效课堂的构建。

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在于课堂,要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呢?

一、认真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三位老师的课都做了精心准

备,符合三五x理念,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理念新,线索清晰,注重创设情境。特别是两节复习课运用了复习学案教学,加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实效性。

二、精心的导入设计。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引导学生登上

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导入的设计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自始至终地围绕导入留下的悬念,积极思考是关系整节课效果的首要问题。三位老师的课导入简洁,尽量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注重用热点导入,快速有效的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浓厚的学习1

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编制好导学案,让学生有本可依,有的放矢。三位老师的课都

利用了导学案,一节高效的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从整体上体现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学案设计线索清,便于学生全面理解,环节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理念新,独具匠心的问题设计理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重实效,重点内容,重点解决。

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充分调动学生全面参与,互相激励,互相竞争。老师只起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切实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尊重学生的发现和感悟。使学生勇于参与,乐于参与。

临沂十中的范奉华老师的《赋予历史生命,让课堂充满生机》的报告,更是精彩纷呈,富有诗意,要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好的历史课,应当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应当是有思想、有底蕴的。范老师以他讲的《辉煌的隋唐文化

(二)》为例,娓娓道来,展现了他学识的渊博,他的妙语连珠。用他诗一样的语言激起学生探索历史文化的渴望。范老师的讲述,给人以深深地震撼,他的历史课堂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调动课堂气氛,沟通师生

情感,使学生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历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市教研室张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作了精彩的点评,指出一堂好课的标准:课堂氛围好,印象深,解题能力高。并从三五x教学策略,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怎样解答问题等方面,为我们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

篇7:历史高效课堂总结

2010年历史学科打造高效课堂工作总结

近一年来,我校的历史教师和广大一线教师一样,不断经历着新课程理念的洗礼。走出去学习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使我们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为我们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借鉴。请进来指导使我们能够从我校实际出发,探索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路子与方法。经过近段的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是大势所趋,学生所需。现在把我校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告知大家,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一、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先进的理念支撑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应该遵循两基本出发点:第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发展?第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式?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概括讲高效课堂有样六个维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方法作指导

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是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自学探究思考交流,去体验历史知识形成的过程。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三是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四是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两年来,我们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学、议、导、思”四步教学法。第一步:“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出示自学导纲,自学导纲依据课程标准及其三维目标的要求,以历史问题为线索设计若干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题,问题的设置体现历史知识的开放性、深刻性和层次性,以达到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空间。学生在自学导纲的指导下,有目的、针对性地阅读文本、查找历史资料,进而感受、体验、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第二步:“议”。即小组合作交流。针对导纲中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帮助解决,在此基础上,各小组的中心发言人面向全班进行展示,其它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调控、修正。第三步:“导”。教师对本节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引导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联系,以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系统的历史脉络。第四步:“思”。即

反思、总结、感悟,反馈训练,深化提升。教师设计历史材料分析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和解答,从而达到拓展提升。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查漏补救。如有空余时间,可让学生再读背加强,力争当堂解决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因此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例如,在三年级大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学会中外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以线串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树立“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关注中国”的观念,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和认识千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进程和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强化时空概念,即“时间要分段,空间要分片”。学会活化基础知识,不要死记,但要记死,还要活记,更要记活,等等。

三、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扎实的教研作后盾

扎实的教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我们历史教研组全体同志精诚团结,教研风气浓,一周两研,研之有物,研之有效。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是我校统一的法定教研时间,每周提前确定中心发言人,该同志提前备好下周新课,首先弄清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教材,写出教案,人手一份。教研时间由该同志中心发言。他要针对每节新课进行具体的阐述,一说课标,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准确地在理解把握课标的前提下拓展延伸教材内容及教学操作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二说教材,即如何处理教材,确定教学重难点;三说学法,即教师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等;四说教法,即采用的最主要教法以及与学生学法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五说教学过程,即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重在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该同志发言后,其他同志逐一补充,发表个人见解,并对教案及时修正和补充。教研活动结束后,将教研记录上交教务处。第二教研时间我们主要组织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研讨课件的制作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还有教师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教师具备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教师具备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能力等等,这些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的学年,新的开端,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那个熬时间、拼体力、苦教、苦学、苦管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初三毕业班的出路在哪里?这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将和广大同仁一起顺应历史的潮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创出一条减负增效的新路来,为我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8:历史·美·高效课堂

一、要让历史课“美”起来, 教师要以身作则讲究美

身在讲台容自庄。教师一定要有良好形象, 这是让历史课美起来的重要一环。教师之美, 美在内, 美在外, 它表现为教师的仪态、教态、行为举止、言谈风度、衣着服饰等都要符合美的要求和礼仪规范。在教学中一定注意风度要高雅、态度要亲切、语言要优美、服装要整洁, 这些都是无声的教育, 会产生强烈的审美效应。但特别要强调的是, 女教师的发型与着装, 应当美而不媚, 靓而有格, 洋而有度, 不可为所欲为。因为教师是表率, 很可能成为一些学生模仿的对象。而学生一旦把注意力放在穿着打扮上, 势必影响学习。

二、要让历史课“美”起来, 就要想方设法展现美

现代教学工具给我们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手段, 丰富多彩的视频和图片, 我们在授课时就可用来配合教学并展示美, 渗透美。如上课时, 我尽量结合教学内容展现美:有王羲之一挥而就的潇洒书法, 也有巧夺天工的粉彩瓷瓶;有拉斐尔笔下温情脉脉的圣母, 也有罗丹手下让人浮想联翩的《思想者》;有捍卫思想自由的苏格拉底, 也有为真理而献身的布鲁诺。它们呈现给学生的有古典高雅之美, 有色彩缤纷之美, 有温柔善良之美, 有坚韧刚毅之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可以说, 每一次展示, 都会引起学生“哇”声一片。教师再结合授课内容加以讲解, 这样学生不仅能高效掌握所学内容, 而且会成为能赏美、识美, 发现美、创造美的人。

三、要让历史课“美”起来, 就要抑扬顿挫语音美

高效历史课堂需要语言优美、激情洋溢。试想如果教师不能较好做到这一点, 整节课语调平平, 如老和尚念经, 只会把学生催眠, 高效课堂更是空谈。所以作为教学载体的语言, 是教师必修的一门硬功, 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美的语言能营造美的氛围, 教师应根据内容, 调节语言的情感色彩:或情绪昂扬, 气势如虹, 似高崖飞瀑;或轻声慢语, 情意幽深, 似细雨清风;或幽默犀利, 游刃有余, 似融雪消冰。但不论何时都要力求做到抑扬顿挫, 声情并茂。

如讲到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时, 我结合乔冠华部长大笑的照片, 给学生做了这段精彩的演讲:“你们看, 乔部长多高兴啊, 他笑得是那么舒心, 那么潇洒, 那笑声从他宽阔的胸膛喷涌而出, 形成阵阵声浪, 回荡在联合国议会大厦, 以至于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他的笑, 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欣喜, 更表露出新中国步入世界讲坛的信心和豪迈, 让我们也为祖国这一光荣时刻的到来而鼓掌吧。”当时学生情绪激昂, 掌声如潮, 看得出自豪也写在学生脸上。不用说, 1971年这个令人欣慰的时间也永远铭刻在学生心中。

四、要让历史课“美”起来, 就要举手投足情韵美

钱志亮老师说:“优秀教师必须是优秀的变脸教师”。即要求老师一定要有丰富的表情, 要讲究情韵美。试想如果教师老是一个表情, 总板着一张脸, 任你是潘安转世, 西施再生, 学生也会看腻。所以教师对讲台神情必须合理把握, 当喜则喜, 当悲则悲:时有吞吐山河之气魄, 时有深情渐露之典雅, 时有寒塘鹤影之逸静。如讲《中国近代服饰变迁》时, 我在讲台上轻盈得走着模特步, 让学生猜我的服装款式 (我那天正好穿了唐装) , 并以此导入新课, 效果非常好。此外, 手势也是无声语言, 也能展现情韵:语气要坚定激昂, 手势要刚健有力, 话语要低缓沉稳, 手势要轻柔舒展。历史的合合分分, 事件的因因果果, 配合手势讲课会更生动, 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更能打造高效课堂。

五、要让历史课“美”起来, 就要异彩纷呈艺术美

中国艺术形式多样, 如评书、笑话、戏剧等说唱艺术。只要能巧妙拿来为我所用, 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新中国成立后, 废除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主时, 我给学生唱了《刘巧儿》中的几句: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我与柱儿不相识, 怎能嫁他呀, 前几日我爹爹在区上已经把亲退呀, 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通过这种艺术形式, 让学生从中真真切切地领会新中国成立前后婚俗的变化。多种艺术巧运用, 犹如给饭菜加点儿佐料, 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既弘扬了传统文化, 更有利于高效教学。

六、要让历史课“美”起来, 就要博采众长语言美

世界上语言有多种, 汉语和英语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语言。我们可以借英语之石, 助历史教学。如讲第二国际成立时, 我先说了句英语:When is Internaional Workers'Day?学生先是一愣, 既而纷纷作答, 我以此导入新课, 学生颇觉有趣新奇。讲并行于世的中西餐时, 我问学生是否吃过hot dog (热狗) 、hanmburger (汉堡堡) 、sandwich (三明治) 等。学生兴致很高, 听得很投入, 效果也很好。

总之, 要让历史课“美”起来, 就要自始至终渗透美。要让整节课智慧流淌, 美韵无尽, 让历史课堂上始终弥散着一种心灵交融、严慈相济的和谐之美。让学生仿佛拉着母亲的手, 漫步在历史时空岁月中, 一起在知识海洋中探幽索微。

上一篇: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团队执行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