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

2024-04-17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共6篇)

篇1: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

第三章

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

2.渗透压

3.悬浮稳定性

4.红细胞沉降率

5.输血原则

6.交叉配血实验

填空

1.骨髓受大剂量X线照射,引起____贫血,维生素B12缺乏 可导致____贫血。

2.血液中重要的抗凝物质是____和____。

3.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____抗原。

4.正常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____%。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促进它成熟的因子是____和____。

6.血浆晶体渗透压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7.红细胞平均寿命为____天,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____吞噬破坏。

8.白细胞中吞噬作用最强的是,细胞,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____细胞。

9.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液有____和____,临床上常用血沉检查红细胞的____。

10.血型是依据红细胞上____的类型而定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可能是____或____。

单选题

1.肝素抗凝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X因子激活

B.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D.去除Ca2+

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3.输血时下列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的人是

A.O型,Rh阳性

B.A型,Rh阴性

C.B型,Rh阳性

D.AB型,Rh阴性

E.AB型,Rh阳性

14.某人接受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结果为:其红细胞与B型供血者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Rn阳性

15.新生儿发生溶血性贫血,他可能是

A.Rn阳性母亲生的Rn阳性婴儿

B.Rn阳性母亲生的Rn阴性婴儿

C.Rn阴性母亲生的Rn阳性婴儿

D.Rn阴性母亲生的Rn阴性婴儿

E.B和C都可能

16.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

A.溶血

B.血栓形成 C.凝集

D.脆性增加

E.叠连加速

17.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肝

B.脾

C.肺

D.胸腺和骨髓

E.淋巴结

18.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

A.组织细胞释放因子Ⅲ

B.发生在血管外

C.只需体因子

D.只需血浆因子

E.激活因子Ⅸ的途径不同

19.若某人血清中只含抗B凝集素,其血型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20.正常人血浆pH值是

A.6.35-6.45

B.7.05-7.15 C.7.35-7.45

D.7.65-7.75 E.8.35-8.45

21.血细胞比容是指

A.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B.血细胞与血浆容量之比

C.血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

篇2: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

知识框架

重点内容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掌握 淤血(congestion)的概念及后果。肝、肺淤血的病变。

熟悉 病理性充血的原因及病变;淤血的原因及病变。

了解 生理性充血;充血的概念和后果。

充血(hyperemia)是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

1.动脉性充血(artenial hyperemia)1.1概念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又称为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2分类 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性充血。

1.3病变及后果 充血局部组织体积肿大、色鲜红、温度升高、血流加快,动脉性充血是暂时的血管反应,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迅速恢复正常,对机体无重要影响。

2.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2.1概念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2.2原因 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3病变 ①局部肿胀;②发绀;③体表温度降低;④局部血液停滞。2.4后果 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淤血性硬化,淤血性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第二节 出 血

掌握 出血(hemonhage)的原因、种类和后果。1.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称为出血,按血液逸出的机制将出血分为破裂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

1.1破裂性出血①血管机械性损伤;②血管壁或心脏病变;③血管壁周围病变侵蚀;④静脉破裂;⑤毛细血管破裂。

1.2漏出性出血①血管壁破坏;②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③凝血因子缺乏。

2.病理变化 2.1内出血

2.2外出血 3.后果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部位。

第三节 血栓形成

掌握 血栓形成(thrombosis)的概念,条件;血栓的类型和特点;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 血栓形成的过程。

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mmbus)。1.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生理情况下,心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凝和促凝两种特性,而且以抗凝为主;当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时:

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活化有重要作用。

心血管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常见于:①心内膜损伤。风湿病、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区的心内膜。②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管壁的粥样溃疡,血管的创伤或血管的炎症。1.2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流缓慢或产生涡流等改变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以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

涡流导致血栓形成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时的左心房、动脉瘤、静脉瓣处血栓形成。

1.3血液凝固性增加

1.3.1遗传性高凝状态常见为第V因子基因突变。

1.3.2获得性高凝状态见于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高脂血症、大失血后新生血小板增多。

2.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血栓的形成过程血小板黏附、血小板释放颗粒、血小板黏集、血液凝固、血栓形成。

附壁血栓发生于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动脉瘤、室壁瘤内紧贴于壁上的混合血栓。3.血栓的结局 3.1软化、溶解、吸收 3.2机化、再通 3.3钙化

4.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4.1阻塞血管 4.2栓塞 4.3心瓣膜变形 4.4广泛出血

第四节 栓 塞

掌握 栓塞(embolism)、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的途径及血栓性栓塞的危害。

熟悉 羊水栓塞、气体栓塞及脂肪栓塞的危害。

了解 细菌、寄生虫、肿瘤性栓塞的危害。

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1.栓子运行的途径与血流方向一致

规律口诀:静脉右心到肺脏,左心动脉到全身

胃肠系统流到肝,交叉逆行也莫忘 2.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2.1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最常见,占所有栓塞的99%以上。2.1.1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1)栓子来源:90%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静脉。(2)栓塞部位:肺动脉及其分支。(3)对机体的影响

1)栓子小而少:伴有肺淤血——肺梗死;无肺淤血——影响小。2)栓子小且多:肺动脉——广泛栓塞→右心衰竭猝死。

3)栓子大:肺动脉主干——栓塞→急性右心衰,窒息或急性呼吸循环衰竭而猝死。

2.1.2体循环栓塞 栓子80%来自左心,可以造成下肢、脑、肠、肾和脾的动脉栓塞。

2.2脂肪栓塞(fat embolism)2.3气体栓塞(gas embolism)①空气栓塞;②氮气栓塞(减压病、沉箱病)。

2.4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1)羊水中胎儿的脱屑物代谢产物入血导致过敏性休克。(2)血管活性物质反射性导致血管痉挛。(3)引起DIC。

2.5其他栓塞肿瘤细胞栓塞、寄生虫栓塞、细菌栓塞。

第五节 梗 死

掌握 梗死(infarction)的概念、病变和类型。熟悉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了解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器官或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1梗死形成的原因 1.2梗死形成的条件 2.梗死的病变和类型 2.1梗死的形态特征

2.1.1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器官血管的分布方式。(1)圆锥形(扇面形):肺、肾、脾梗死。(2)不规则地图形:心肌梗死。(3)节段型:肠梗死。

2.1.2梗死灶的质地取决于坏死的类型。心、肾、脾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

2.1.3梗死灶的颜色取决于病灶内含血量。

含血少:灰白色,为贫血性梗死;含血多:暗红色,为出血性梗死。

3.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3.1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3.2梗死的结局 链接

(1)褥疮:因长期卧床,骶尾部血管受压,静脉回流障碍,出现淤血、水肿,加之局部重力作用及解剖学特点,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称为褥疮。(2)血栓与死后凝血块的区别(表3-4)

(3)骑跨性栓塞:体积大的血栓性栓子,栓塞在左右肺动脉主干。

交叉性栓塞: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在右心压力升高时通过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到达左心而进入体循环系统造成栓塞。(较少见)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内血栓性栓子在胸腹腔压力突然升高时,使血栓一时性逆流到肾、髂静脉并引起栓塞。(罕见)腐败性栓塞:感染坏死组织性栓子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的现象。(罕见)(4)败血性梗死:细菌性栓子栓塞组织器官的动脉而导致梗死形成,梗死灶

篇3: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

目前, 已对花鼠的繁殖生态、资源调查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而在花鼠的基础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冬眠期血液指标未见报道。掌握花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基本数据以及花鼠冬眠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以期为花鼠的保护和深入研究积累资料。

1 材料

在牡丹江市郊区森林中用捕鼠笼捕获10只花鼠, 并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系实验室饲养, 单鼠饲养于65 cm×95 cm×85 cm的铁丝笼内, 自然光照。供给大白鼠干颗粒饲料和水。提供棉花供花鼠做巢, 自由饮水和取食, 室温为18~24 ℃, 所有花鼠适应2周后随机取5只用于试验, 分别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5号, 且1~3号为雌鼠, 4, 5号为雄鼠。

2 方法

为了不影响用于试验的花鼠冬眠和身体状况, 第1次在尾部采血, 抗凝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EDTA-K2) 。采用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分析其18项指标, 将采血后的花鼠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系实验室饲养, 使其伤口恢复正常。进入冬眠的花鼠, 腹腔注射10 mg/mL戊巴比妥钠, 麻醉。用真空采血管从心室取血[1,2,3,4], 然后用BC-3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 测定的指标有白细胞数目 (WBC) 、淋巴细胞数目 (LYMPH) 、中性粒细胞数目 (GRAN) 、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血小板数目 (PLT)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血小板比容 (PCT) 、单核细胞数目 (Mon) 、单核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 (HGB) 、红细胞比容 (HCT)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RDW)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红细胞数目 (RBC) 。

采用Excel 2007标准版统计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见表1、表2) 与分析

由表1、表2可知:花鼠冬眠后, WBC、LYMPH、GRAN、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MCV、MCH、MCHC、PLT、PDW、PCT比冬眠前高;Mon、单核细胞百分比、HGB、HCT、RDW、MPV几乎没有变化;只有RBC下降。说明冬季花鼠红细胞携氧能力高于夏季。

花鼠的血液指标在不同季节和性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雄性个体WBC、LYMPH、GRAN、PLT明显比雌性个体多, 尤其PLT更为明显。各项指标中只有MCV雌性比雄性高, 其他指标差别不大, 雄性略高于雌性。

4 讨论

血液的生理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也是疾病诊断和监测的指标之一。红细胞的多少、血红蛋白含量的高低反映了动物血液载氧能力的强弱, 白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本试验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有变化但差异不大, 说明花鼠的免疫能力在冬眠前后差别不大。

3号花鼠第1次取血时, LYMPH、淋巴细胞百分比、PDW比正常值低, 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RBC、HGB、HCT比正常值高;第2次采血时各项指标没有出现异常现象。可能是第1次采血的前1周, 花鼠前肢被笼子的铁丝网刮破感染所致, 第2次采血之前完全恢复了健康。

试验较为系统地测得花鼠冬眠前后的各项指标, 其中Mon、单核细胞百分比、HGB、HCT、RDW、MPV几乎没有变化, 只有RBC下降, 说明冬季花鼠红细胞携氧能力高于夏季。试验为花鼠的人工饲养、疾病预防、繁殖以及冬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刘丹, 高玲, 王振龙, 等.非冬眠刺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季节变化[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 20 (5) :66-71.

[2]朴忠万, 金建丽, 杨春文, 等.花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3) :10-11.

[3]张建红, 侯天德, 王小龙, 等.白条锦蛇冬眠期及出眠后血液中某些生化指标的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9) :27-28.

篇4:虎血液生理生化值研究概况

关键词: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哺乳动物的血液在各项新陈代谢以及执行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血液由无形成分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有形成分血细胞组成。在哺乳动物血浆中,水分约占90-92%,蛋白质约占6.5-8.5%,低分子物质约占2%。低分子物质主要包括电解质、一些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这些物质具有营养功能和维持渗透压、酸碱平衡的作用,参与体内营养代谢物质的运输、调节信息的传递和代谢调节。

虎血液的这些生化特性易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在虎生长、妊娠、泌乳、肌肉运动等生理状态下或各种疾病状态时均可发生改变,尤其是血糖和血浆蛋白含量经常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健康虎血液生化特性的测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虎的代谢状况,特别是对虎进行正确的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有关野生动物特别是虎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报道以东北虎居多,本文对东北虎的血液生理生化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东北虎的血液生理指标研究

虎血是虎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功能主要是运送各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环境相对恒定。血量和血液成分测定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生理指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红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以及各类血细胞大小测量方面。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健康动物血细胞占全血容量的40-50%,生理功能是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保证组织呼吸所需的氧气,其功能是通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赵广英等(赵广英等,1993)曾对东北虎的血液成分进行了检测、计算,包括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红细胞直径等一系列生理指标,为东北虎的饲养、疾病诊疗、生理、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在虎体内,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存在着种间差异、季节差异、性别差异以及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差异。即便同一只虎,由于测定者的不同,因试验材料、方法和条件不同,所测得的值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在受惊吓情况下,东北虎血细胞和血红蛋白比正常状态要高些。原因可能为:由于应激作用,储存在东北虎肝、脾脏等血库内的红细胞进入血液中,因而使得血细胞和血红蛋白比正常状态要高些。另外,动物种类不同,其生理指标也会呈现不同的结果。张锡然等(张锡然等,1993)对东北虎和华南虎血象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细胞和血小板总数东北虎略高于华南虎;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华南虎略高于东北虎。同种动物的各项生理指标也受营养、运动、妊娠、年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白细胞是有核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但是数量较红细胞少,是机体防御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还受很多因子的影响,如温度上升、运动以及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增多。病理状态下,白细胞显著增多,单核细胞所占比例升高,小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降低,具分叶核的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大,嗜中性粒细胞及其核明显变小,单核细胞的短径变短,大淋巴细胞增大。

在性成熟的哺乳动物中,由于性激素的作用,雄性RBC比雌性多。因此,虎体中与红细胞有关的指标值也存在性别的差异,性激素的作用使雌、雄相应的血细胞指标值的比较变得复杂。

2东北虎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2.1血液中的无机成分

虎血液中的无机成分主要包括:Na+、K+、Ca2+、Cl-、Fe2+、Mg2+、Cu2+,以及磷酸盐和硫酸盐等。血液中各种无机成分浓度的稳定,便是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血液中Fe2+主要以Hb形式存在,在氧气运送中起着重要作用,Fe2+的变化同Hb的变化是一致的。而Na+、Cl-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和渗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只有在Na+保持一定的浓度且同其他离子(K+、Ca2+)保持适当比例,才能保证机体神经肌肉处于正常应激状性。机体通过主动转运和消极扩散从消化道吸收食物中的磷,但食物和机体中的钙、钠、维生素D及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功能,又都影响磷的吸收、利用和分布。大多数磷是通过肾脏排出,这是这血磷浓度的主要调节途径。磷的肾脏排出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控制。动物机体缺乏磷可导致软骨症、食欲不振、异食癖及受胎率降低等病症。因此血液中的无机磷、氯、钠和钾在动物机体组织组成成分、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信息的传递及某些酶的激活中起重要作用,它们的含量及分布正常与否,都将影响上述功能的正常执行。

金秀艳等(金秀艳等,1994)用比浊法测定8只东北虎血清中钾含量为11.4±3.4 mg/100mL(7.40-23.3);有人(赵广英等,1993)用常规容量分析方法测定8只东北虎血清Na的含量平均值为223.4 mg/100mL(163.9-273.1),血清Ca的含量平均值为11.5 mg/100mL(7.2-14.2),由于被测东北虎数量较少,且年龄差异较大,数值相差较大;梅全林等(梅全林等,1993)用钼蓝光电比色法、硝酸汞滴定法及火焰光度法分别对8只东北虎血清中无机磷3.73±1.35 mg/100mL(1.11-5.62)、Cl-为501.6±70.20 mg/100mL(395.4-608.4)、Na+为102.2±13.76 mmol/L(83.2-124.2)、K+为3.65±0.65 mmol/L(2.47-6.78);某些学者(张莉等,1994)采用ICP-AES法测定8只东北虎血清中金属元素,其中Na+平均值为242±83 mg/100mL、K+平均值128±42 mg/L、Ca2+平均值为42±17 mg/L;某些学者(张锡然等,1993)测定了5只东北虎幼仔的Na+平均值为146.67 mmol/L(136-157)、K+平均值为4.18 mmol/L(3.3-5.3)、Ca2+平均值为2.78 mmol/L(2.5-3.0)、Cl-平均值为116.08 mmol/L(105-124)、磷酸盐平均值为2.82 mmol/L(1.68-4.09)。胡泽民等(胡泽民等,2004)对一只4个月的雌性东北虎测定其中K+为5.05 mmol/L,Ca2+为2.39 mmol/L。此外还有关于应用ICP-AES法测定东北虎血清中铁、铜、镁、锌、钴、锰、钼和铝金属元素的报道。

nlc202309020821

2.2.虎血液中的有机成分

虎血液中的有机成分,大多数情况下指血浆(或血清)中的有机成分,而血浆和血清的区别仅仅在于血清相对血浆缺少纤维蛋白原。血浆中的有机成分包括血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蛋白质(protein)、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hpatase,AKP)、谷丙转氨酶(alam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等等。不同虎各自的血液生化特征能一定程度地反映其生理特征和代谢水平。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hpatase,AKP)是生物代谢关键酶之一,在磷化物和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次,研究较为深入的是血糖,蛋白质等。血糖是许多组织的必需燃料,恒定的血糖浓度对维持动物正常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血糖除了受胰岛素和肾上腺素的控制外,还受机体的各种调节,血糖在机体总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且很易变化。所以,血液中血糖的测定,可反映虎的代谢水平。

血浆蛋白质又可分为: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in,GL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若测定对象为血清,ALB、GLB即合称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清蛋白值的测定,在判断虎健康、营养和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胆固醇的生物学功能极其重要,它是合成某些酶、激素的原料,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但过高或过低对机体都不利。虎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可能会出现象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人认为CHOL、和GLu含量与虎机体新陈代谢机能适应恶劣生态环境的能力正相关,但也有人认为血浆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低者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体质强健。由于测定方法和仪器不同,不同学者测定结果不尽相同,如:许宪祝等[133]对8只东北虎的血液成分进行了检测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并计算得出血清总蛋白含量73.6±12.6 g/L,清蛋白(白蛋白)为46.5±3.2 g/L,球蛋白为27.1±13.1 g/L;其结果与赵广英等[139]测定结果基本相同,可能由于他们的材料来源相同,而张锡然等[143]对5只东北虎幼仔用ASTRA-8型和RX-T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61.2 g/L(50.0-73.0),清蛋白(白蛋白)为35.0 g/L(28.0-49.0),球蛋白为26.2 g/L(20.0-32.0);胡泽民等[112]测定其中总蛋白为69.2 g/L,白蛋白为31.3 g/L,球蛋白为37.9 g/L;王兴金等[149]对笼养和散养各5只成年东北虎的研究,报道总蛋白分别为77.20±2.44 g/L,75.80±2.24 g/L、清蛋白(白蛋白)为31.40±0.40 g/L,31.00±0.55 g/L球蛋白为45.80±2.42 g/L,44.80±2.35 g/L。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报道。

面对各类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甚至灭绝的严峻形势,我国各个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应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东北虎虎这一珍贵物种实行更好的保护。我们应该积极展开有关老虎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与调查,进一步对保护老虎等方面的研究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的保护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评审:黄勉 植广林

篇5:生理学第三章血液教案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动脉血。3.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难点

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解剖好的猪或羊的心脏,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壁、心室壁;准备心脏模型和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体验生命的存在。让学生将右手放在胸部左侧,感受心脏的跳动。原地跳跃30s,再次感受心脏的跳动。由此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心脏的外形

(1)观察人的心脏模型。(2)动物心脏。

由于猪或羊的心脏与人的心脏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猪或羊的心脏,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将一个猪或羊的新鲜心脏,按照教材第60页“心脏外形图”所示放在解剖盘中,先观察心脏的外形,再用手捏心房壁与心室壁,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薄。(真实的心脏和心脏外形图有些差距,观察实物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学会辨别心脏的前后,并能分清心脏四腔的大致位置。2.心脏的结构

(1)对照教材第61页“心脏解剖图”,观察已解剖好的心脏的内部结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注意两个心房与心室之间是否相通,两个心室之间是否相通。捏一捏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注意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辨认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观察心房与心室之间、心脏各腔与血管之间有没有瓣膜。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2)讨论

教师可分小组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然后交流讨论题答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并作评价。

①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②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③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④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②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到心室。因此,与心室、心房各自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就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左右心室与它们所承担的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③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不连通的。④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3.心脏的功能(1)心脏的功能

根据心脏的结构和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心脏的功能: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的动力来源于心脏,而心脏正像一个输送血液的泵,给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2)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图4-39和相关内容,了解心脏作息过程。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三、课堂小结

复习本节内容,强化学生印象。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血液循环的途径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68页“科学家的故事”栏目,了解科学家对血液循环的发现和认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64页内容,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

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泵出心脏的,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呢?(3)讨论

①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

②在上面的两条循环路径中,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有什么意义?

学生观察、思考后完成讨论题。参考答案如下:

①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的路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或下腔静脉→右心房。从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的路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②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的过程是体循环,这一过程能将营养物质与氧运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送走。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是肺循环,通过这一过程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到肺部在经肺部排出,同时能将肺泡中丰富的氧运到心脏。

2.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3.肺循环

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4.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起冠心病。如果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就会危及生命。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三、布置作业

篇6: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在重庆市某荣昌猪育种场选择2窝健康荣昌仔猪19头 (♂10头、♀9头) , 45日龄断奶, 断奶后饲喂本场配制的饲料, 在相同条件下按常规进行饲养管理, 自由采食、饮水。

1.2 仪器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Sysmex XT 2000i)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OLYMPUS AU640) , 由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提供。

1.3 血样的采集

分别于仔猪1, 2, 3, 4月龄采血, 采血前禁食12 h, 于8:00—10:00采血。每头猪前腔静脉采血7 mL, 2 mL血加入盛有肝素的抗凝管, 倒转8~10次, 用于测定生理指标;另5 mL血加入促凝管, 静置, 用于测定生化指标, 于11:00前送荣昌县人民医院血液检验科测定。

1.4 测定项目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数 (WBC) 、红细胞数 (RBC) 、血红蛋白浓度 (HGB) 、血细胞比容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RDW-CV) 、血小板数 (PLT)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葡萄糖 (GLU) 、尿素 (BUN) 、肌酐 (CREA) 、尿酸 (UA) 、总胆固醇 (CHOL) 、总胆红素 (TBIL) 、三酰甘油 (TG) 含量和肌酸激酶 (CK) 、乳酸脱氢酶 (LDH)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计算ALT/AST) 、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及总蛋白 (TP) 、白蛋白 (ALB) 、球蛋白[GLO, 计算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 (白球比) ]、钾 (K) 、钠 (Na) 、氯 (Cl) 、钙 (Ca) 、磷 (P) 、胆碱酯酶 (CHE) 、淀粉酶 (AMS) 含量。同时, 荣昌县人民医院血液检验科提供了以上项目人的参考值。

1.5 数据统计

平均值用于与国内部分猪种和人进行比较, 未进行显著性检验。其他试验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荣昌猪血液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 4月龄公猪白细胞数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随着月龄的增加, 白细胞数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值与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相近, 高于贵州小型猪[7]和人[ (4.00~10.00) ×109/L]。红细胞数在3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与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及贵州小型猪[7]相近, 高于人[ (3.90~5.90) ×1012/L]。血细胞比容在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和人 (37.00%~52.00%) , 低于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及贵州小型猪 [7]。红细胞平均体积在各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平均值接近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军牧1号猪[3], 低于贵州小型猪[7]、莆田黑猪[4]和人 (80.00~98.00 fL) 。1月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最高,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五指山猪[6], 高于广西巴马小型猪、贵州小型猪[7]和人 (10.00%~14.50%) 。4月龄母猪血红蛋白浓度极显著高于1~3月龄 (P<0.01) , 公猪在各月龄差异不显著 (P>0.05) ;平均值低于广西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猪[7]。1月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极显著低于2~4月龄 (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贵州小型猪[7]、莆田黑猪[4]、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军牧1号猪[3]和人 (300~360 g/L) 。1月龄血小板数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贵州小型猪[7]、莆田黑猪[4]、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合作猪[5]、军牧1号猪[3], 高于人[ (100~300×109 /L) ]。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 数据肩标c、d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字母完全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荣昌猪血液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2)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 数据肩标c、d表示性别间差异显著 (P<0.05) 。字母完全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2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2, 3, 4月龄公猪尿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血糖含量, 1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5或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接近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长白猪[7]和人 (3.90~6.10 mmol/L) , 高于哥廷根小型猪[7]。尿素含量, 3月龄显著高于1, 2, 4月龄 (P<0.05) , 但2月龄后逐渐趋于稳定;平均值高于合作猪[5]、广西巴马小型猪及哥廷根小型猪[7], 接近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五指山猪[5]、贵州小型猪[7]和人 (2.10~7.90 mmol/L) 。尿酸含量, 1月龄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1) ;平均值显著低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和人 (150~430 μmol/L) (P<0.05) 。肌酐含量, 在公猪1~4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4月龄母猪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3月龄 (P<0.05或P<0.01) ;平均值显著低于哥廷根小型猪[7]、军牧1号猪[3]、莆田黑猪[4]、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 (P<0.05) , 在人的范围内 (35~124 μmol/L) 。总胆固醇含量, 1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5或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近似哥廷根小型猪[7]、军牧1号猪[3]、合作猪[5]、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猪[7], 低于莆田黑猪[4]、长白猪[7]和人 (2.80~5.70 mmol/L) 。总胆红素的平均值极显著低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广西巴马小型猪[7]、五指山猪[7]和人 (2.8~5.7 μmol/L) (P<0.01) 。

2.3 荣昌猪血液蛋白质和脂类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 母猪2, 3, 4月龄三酰甘油含量高于公猪, 4月龄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三酰甘油含量, 1月龄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低于五指山猪[6]和巴马小型猪[7], 接近莆田黑猪[4]、贵州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和人 (0.34~1.70 mmol/L) 。总蛋白含量, 3, 4月龄极显著高于1, 2月龄 (P<0.01) ;平均值接近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莆田黑猪[4]、军牧1号猪[3]、合作猪和人 (60~85 g/L) , 低于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白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平均值接近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军牧1号猪[3]、合作猪[5]和人 (35~55 g/L) , 低于莆田黑猪[4]、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球蛋白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逐渐升高, 4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3月龄 (P<0.05或P<0.01) ;平均值接近莆田黑猪[4]、军牧1号猪[3]、合作猪[5]、贵州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五指山猪[6]、巴马小型猪[7]、长白猪[7]和人 (20~40 g/L) 。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C、D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c、d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字母完全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2.4 荣昌猪血液酶活性测定结果 (见表4)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 数据肩标c、d表示差异显著 (P<0.05) 。字母完全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4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 2, 3, 4月龄后公猪乳酸脱氢酶含量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3月龄公猪谷草转氨酶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肌酸激酶含量, 母猪在不同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公猪4月龄显著低于3月龄 (P<0.05) ;平均值显著高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和人 (26~174 U/L) , 低于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和军牧1号猪[3], 接近贵州小型猪[7]。乳酸脱氢酶含量, 1月龄公猪显著低于2~4月龄 (P<0.05) , 2月龄后趋于稳定, 母猪在不同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平均值高于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广西巴马小型猪[7]、人 (109~245 U/L) , 低于哥廷根小型猪[7], 接近莆田黑猪[4]和合作猪[5]。谷丙转氨酶含量, 3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 4月龄 (P<0.05或P<0.01) ;平均值接近莆田黑猪[4]、合作猪[5]、军牧1号猪[3]、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长白猪[7]和人 (35~55 U/L) 。谷草转氨酶含量, 1月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2~4月龄 (P<0.05或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高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军牧1号猪[3]、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和人 (20~40 U/L) 。碱性磷酸酶含量, 1月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月龄 (P<0.05或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平均值显著高于合作猪[5]、军牧1号猪[3]、广西巴马小型猪[7]、哥廷根小型猪[7]、贵州小型猪[7]、五指山猪[6]、长白猪[7]和人 (42~140 U/L) , 与莆田黑猪[4]接近。淀粉酶含量, 3月龄显著高于1, 2, 4月龄 (P<0.05) , 平均值高于合作猪[5]。胆碱酯酶含量, 3月龄极显著高于1, 2, 4月龄 (P<0.01) ;平均值高于滇南小耳猪 [8], 低于人 (3 892~11 500 U/L) 。

2.5 荣昌猪血液电解质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5)

注:月龄间比较, 数据肩标A、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b表示差异显著 (P<0.05) ;性别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由表5可以看出:在性别间比较, 荣昌猪血液中钾、钠、氯、钙、磷含量差异不显著 (P>0.05) 。

在月龄间比较, 钾、钠、氯、钙含量在1~4月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磷含量, 1月龄极显著高于4月龄 (P<0.01) , 2月龄后趋于稳定。钾的平均值高于长白猪[7], 钠的平均值低于合作猪[5], 磷的平均值高于莆田黑猪[4]、合作猪[5]和人 (0.8~1.6 mmol/L) 。

3 小结与讨论

1) 本试验结果表明, 荣昌猪血液大多数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只有少数指标存在差异, 如公猪的白细胞数、尿酸含量及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显高于母猪, 母猪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公猪。随着月龄的增加, 有些指标发生变化, 但多数在2月龄后逐渐趋于稳定。通过与我国地方猪及人类比较, 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平均值基本上与我国地方猪相近, 有极少数指标有偏差, 而且很多指标都接近人的参考值范围。本试验检测的一部分指标的结果与廖均华等[1]、蒋茂成等[2]测定的荣昌猪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比较, 通过单位换算后基本吻合。

2) 在测定中发现:荣昌猪总胆红素的含量很低, 有的猪测定结果为0, 其平均值极显著低于我国地方猪, 极显著低于人类;有的指标测定值忽高忽低, 波动较大, 如淀粉酶、胆碱酯酶活性等。这可能与荣昌猪的品种特性、代谢情况、年龄、性别、体重、饲养管理、营养供给、环境以及本次抽样数量、检测方法等方面有关, 以后将继续扩大样本数量, 改善猪的饲养条件, 改进测定方法, 以消减技术误差, 对测定结果继续完善, 并继续测定还未测定的指标, 使测定指标更齐全、结果更为准确。

摘要:为了分析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试验选择2窝健康荣昌仔猪, 对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 并与国内部分地方猪种和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荣昌猪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公猪的白细胞数、尿酸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母猪 (P<0.05) , 母猪的三酰甘油含量显著高于公猪 (P<0.05) ;随着月龄的增加, 有些指标发生变化, 但多数在2月龄后逐渐趋于稳定;通过比较发现, 荣昌猪尿酸、肌酐含量显著低于国内多数地方猪种 (P<0.05) , 肌酸激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国内多数地方猪种 (P<0.05) , 其余指标的平均值基本上在我国地方猪种正常值范围内, 多数指标都接近人的正常值范围。

关键词:荣昌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1]廖均华, 黄谷诚, 陈先达, 等.荣昌猪九项生理指标[J].四川畜牧兽医, 1984 (2) :15-18.

[2]蒋茂成, 罗治和, 罗永煌, 等.荣昌猪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J].四川畜牧兽医, 1993 (3) :4-5.

[3]吴永魁, 李乾学, 孙博兴, 等.“军牧1号”断乳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J].吉林畜牧兽医, 2009 (6) :7-9.

[4]邱金海.莆田黑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 28 (4) :317-323.

[5]刘燕, 刘孟洲.合作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特性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 (7) :52-55.

[6]孙瑞萍, 王峰, 魏立民, 等.海南原产地五指山猪生理生化指标测定[A]//广州—东莞首届国际小型猪学术论坛, 2010:294-298.

[7]杨述林, 任红艳, 王恒, 等.3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品种血液生化指标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 (4) :75-78.

上一篇:八戒西瓜三年级作文下一篇:高林生七彩语文杯上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