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发展规划表

2024-05-22

学校特色发展规划表(精选6篇)

篇1:学校特色发展规划表

学校特色发展规划表

(腰鼓特色)

主要内容

一、目标:

1、学校树立“习惯即教育”办学理念,以培养“纯、勤、严、守、拼”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总体的办学目标,以强化学校特色建设为重点,走体艺见长之路。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腰鼓训练的强度确定学生的参与度。3—6年级的学生参与度达到100%。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掌握基本鼓点、基本技巧。4—6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整套的腰鼓动作,并训练适应场地以及行走队形的表演。要求4—6年级的学生通过训练能参加学校的集体表演。

3、“百人腰鼓”活动目标:通过“百人腰鼓”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学生掌握“百人腰鼓”的基本花式和动作规范;体会“百人腰鼓”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4、“百人腰鼓”学校特色创建目标。结合“百人腰鼓”活动的开展,创建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打造学校的“百人腰鼓”特色。

二、主要的对策、措施:

1、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校园环境布置,班级的环境布置。通过环境的布置来提高学生对腰鼓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学习腰鼓的兴趣。营造浓郁的腰鼓校园文化氛围。

2、组织学生观看打腰鼓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腰鼓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腰鼓的基本技能,先从分解动作开始,逐步深入到整体动作。

3、结合校本课程,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腰鼓的程度,将进行以班级或者年级来教授腰鼓。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是初学者,所以是一个班级每周一节腰鼓课;4—6年级的学生对于腰鼓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程度,所以4—6年级按年级授课,每一个年级每周一节腰鼓课。课堂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基本动作和技巧,并教授整套腰鼓动作,促使学生能参加集体腰鼓演出。

4、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利用大课间操后的时间或者大课间的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边听音乐节奏,边空手训练腰鼓动作,调动学生训练的情绪,弘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锻炼学生的身体。

5、经常开展活动,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通过 “百人腰鼓”活动让学生感受腰鼓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腰鼓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腰鼓的基本动作和技能;通过腰鼓的表演,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百人腰鼓”特色学校创建,积淀学校文化底蕴,逐步形成我校优秀的文化系统。

让学生在鼓声中传承民族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让鼓声不断鼓舞、激励学生形成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在振奋的鼓声中,创造出我校“百人腰鼓”的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努力争创腰鼓特色学校。

篇2:学校特色发展规划表

一、背景分析

小学创建于1965年,新校区占地21040平方米,建筑面积9675平方米,绿化面积10425平方米。全校现有小学31个班,学生1739人,教职工90人;下属(金岸、苍畈、后江)3所中心小学,学生935人,教职工57人;附设智力开发学校一所,学生6人,教职工2人;附设中心幼儿园一所和民办幼儿园37所,共有幼儿2000多人,教职工200多人。

学校环境优美,主要由“行知园”、“求是园”两个教学、办公场所及生活区、运动区组成,布局合理,动静有致。整个校园折射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智慧,显示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和谐氛围。教育设施基本俱全,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音响系统四通八达。学校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作引领,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搭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孩子们在花园般的校园内享受现代化的教育,主动学习,放飞理想。

学校在各级党政部门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办学指导思想,十分重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学校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雏鹰奖章“消防章”先进单位、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科研实践基地、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先进消防警校”、中国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浙江省示范性小学、浙江省绿色环保学校、省“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平安校园奖、浙江省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先进集体、省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丽水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师德师风建设达标学校等荣誉。

二、办学思想

办学目标: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示范学校的办学质量,现代学校的硬件设施。办学特色: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文化校园”。

办学理念: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坚持: 一个思想:家和万事兴是硬道理

二个目标:创省生态和谐校园和省科研型学校 三个观念:安全是前提,质量是命脉,团结是基础

四个意识:服务是本质,科研是方法,宣传是动力,合力是保障

五个理念: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示范学校的办学质量,现代学校的硬件设施,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学习型校园营造的理念

办学思路:以德育立校,以质量强校、以科研兴校、以和谐盛校、以特色亮校。办学口号: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校园精神:说真话,办真事,求真知,做真人。

三、“五个校园”发展目标

1、把建设“平安校园”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基础

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不断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把保证学生安全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责任,作为校长的第一位的任务。

一是健全学校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和循。二是完善制度运行、落实、检查、评价机制。

三是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分工,各司其责。

四是抓好师生每月一个主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五是树立“今天的隐患就是明天事故”的工作理念,经常开展深入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六是建立安全工作预警机制,根据气候、环境、地域、季节等特点,对安全预防工作及时作出预警,以引起师生的警惕。

七是扎实开展“健康第一”安全教育课题研究,切实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护生存能力。做到安全管理有序,安全教育活动有序,安全法制教育经常化,演练活动有特色、效果好,学生具有自防、自护的自我保护能力与自救能力,校园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2.把建设“文明校园”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必备条件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切实加强教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教风建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继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精诚团结,共谋学校发展大计,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到:民主平等看待教师,公正公平对待教师,率先垂范带动教师,业务过硬引领教师;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相关精神,在全体教职工中深入开展“爱我学校,爱我学生”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形成“校荣我荣,敬业奉献,扎实读书,踏实教书”的良好教风,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质量观,积极倡导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有效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和谐书香校园。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每学期召开两次德育研讨会议,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召开一次德育导师座谈会,研究德育工作策略,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培训,交流教育体会,探讨教育方法。切实开展班主任工作全员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行为规范达标活动,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把《守则》、《规范》具体化、细目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不断改进行为规范达标的评估机制,全面开展新一轮行为规范达标活动。学校纪律、卫生是办学成功的保证,纪律卫生教育必须从我做起,从细处抓起。致力于创建快乐校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以校园集体舞和集体游戏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快乐健身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少先队员体验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妙高小学行知少年自律行动”,引导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继续开展行知社团活动,如体育节、游戏节、读书节、科技节、文化艺术节等,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积极倡导学生在玩中学,鼓励学生玩好来,玩出成果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二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学校文明程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环境,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上来。进一步把师风师德教育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激励教职员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丰富和充实教育内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师生中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主题教育,以此来焕发师生员工团结向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以此来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把师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为民族的团结和进步、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在师生中突出抓好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为依托,搞好各类精神文明共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基础抓起,着眼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职员工中,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以育人成才为总目标,以文明教学、文明管理、文明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组室和争做文明教师、文明职工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创建文明班集体和争做文明学生的活动。

三是以行知少年社团为平台,全面落实德育首要地位。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妙高小学行知少年自律方案》,成立妙高小学行知少年自律部,下设:文明礼仪部、操检自律部、公共卫生部、学习自律部、膳食自律部、宿检自律部、自律统计部等七个分部。行知少年自律部在学校德育处和大队部的指导下,以自律要求规范自已,开展自律工作,发挥队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学校为每一个自律部设立一位指导老师,对自律部成员进行选拔、培训,指导他们开展好工作。让妙高小学的学生人人都能成为新一代的行知式好少年。

四是加强校风、作风、教风、学风建设,教师群体形象好,行为举止文明高雅,语言文明,无体罚、变相体罚和歧视学生的行为发生。学生养成教育效果好,严格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团结友爱,受到家长及社会的称赞。

3、把建设“书香校园”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综合目标

一是书香校园建设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倡导“智育注重自学,德育注重自治,体育注重自强”的理念。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全面推行学生作品上墙,建立班级“图书角”,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引导队员“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曲、诵读古诗文”,增强学生读书的兴趣,努力营造“有诗、有画、有书、有乐”的诗意校园。开展“好书伴我成长,我与好书交朋友”学校读书节活动,增强学生读书兴趣,增加阅读量,激励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与好书为友、为伴的良好习惯。开展图书漂流,评选行知少年读书之星,争读书奖章等活动。

二是努力营造教师读书学习氛围,有机安排各种学习专著、教育理论等,通过精读原著、做好笔记、专题讨论、心得交流等形式,创建学习教师团队,积极地在学校中营造一种协作学习的文化机制和环境氛围,构造团体协作学习的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们在这个平台上共享知识、经验和学习能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深入开展教师专业成长“六个一”(每一学期读一本理论书籍、上一节公开课并说课、每年写一篇有一定水平的案例分析或教学经验论文、开一次讲座或论坛、每周听课一节和一次教育反思。)活动和有效落实教学常规“六认真”工作,坚持集体备课、天天教研、师徒结对、名师引领等活动,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广阔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和业务进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是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组织教师认真深入学习课改理念,深刻认识领会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创设良好的条件。加快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改革,“聚精会神抓课堂,一心一意求质量”。增强八个意识:常规意识、科研意识、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名师意识、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质量意识。积极开展课改研究,全面提高全员教育水平和德育管理能力。

4、把建设“生态校园”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基本保障

加强校园育人环境建设,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序化、教育化”的原则,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生态和谐校园”。一是按照校园“六化”要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不断完善学校设施,绿化美化学校环境,使人与校园环境和谐,规划建设合理,校园富有诗情画意和育人功能。每层楼道都安排设计成文化艺术长廊,各层突出一个主题教育,校园的围墙设计布置各种体育运动图案,使校园充满了灵气和诗意。环保意识与行为不断强化,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是抓合力,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学校主人翁作用,引导教职工视校为家,树立校荣我荣、校兴我兴、校衰我耻的荣辱观。加强领导与领导、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理解、沟通,形成学校工作、教育的合力,求同存异,合力兴校。在全体教师中树立“比业务、提质量、促和谐”的竞争意识,营造奖励先进,鼓励冒尖的良好学校氛围,通过座谈、谈心、引导等方式,让教师调整心态,消除隔阂,凝聚团结教职工的心。

三是抓服务,树立良好的形象。教育就是服务,为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服务,为家长的安心、放心、省心服务,为社会的文明、发展、创新服务。教育服务,家长、社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质量,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质量的优劣,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办学的水平,决定了一所学校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是否有吸引力,这是一所学校的安身立命之本,为此,学校必须提高服务质量。教育就是服务要体现在工作的细节上,体现在教育、教学、生活的各个方方面面,落实在每一个教育行为,营造一种教育环境。

5、把建设“文化校园”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根本所在

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浓郁的“文化校园”氛围,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优质的教育。

一是在校园、教学楼和各教室制作、悬挂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教育名言和艺术照片。

二是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管理策略和治校方略,以及学校校风、校训解读、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规范指南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悬挂在教学楼、校园前最令人瞩目的墙壁上。让昔日沉睡的墙壁、楼道开口说话;

三是每层楼安排一个教育主题,让昔日空白的墙壁、楼道变成“隐性教本”和“书画长廊”,将校园和教学楼装扮得更加靓丽,更加富有诗意。

四是实施“阅读工程”,为每个班级配备一个书柜,制作一面墙报,使每个班级的书柜都图书琳琅满目,随时为学生提供文化快餐;使每个班级的墙报都饱含浓浓的书香,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五是校园文化建设富有成效,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突出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引导学生“读名著,看名片,赏名画,听名曲、诵名诗”,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六是学生文化课程成绩及体、音、美等综合评价等级不断提升,关注学生的特长培养与发展,保持同类学校的前列,素质教育成果丰硕,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较高,学校形成较明显的办学特色。

四:工作措施

1、不断深化学陶师陶研陶活动。学校紧紧围绕《践行知思想,树形象工程,打品牌战略,筑和谐校园》的发展目标,用陶行知的思想引领学校文化和品牌建设。学习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育思想,宣传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格力量,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给人以鼓舞的行知精神。鼓励教师以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己任,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能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开展教科研活动,突出“智育注重自学,体育注重自强,德育注重自治”理论的实践,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设“生活实践反思”为主题的学陶论坛;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组织“天天教研”活动,推进整个教研组的教师共同成长。建设校园学陶显性文化,建立学生书画长廊,展示班级寄语特色,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来装点校园;建学陶的德育文化,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和诗歌有启迪学生思想、指导学生生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作用,往往以浅显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道理。学校编写《学做新时代的小陶子》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供全校学生学习,还编写了校报《小陶子》、校刊《求真苑》,为教师学生的学陶活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2、以少先队为阵地,建立行知式的自律文化。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从教风建设为抓手,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学生体育游戏娱乐活动的阵地,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阵地和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健康成长的阵地,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的步伐,突出学生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更有序、更有效的发挥行知少年自律委员会的“自我教育”的自律机制和功能,学校制定《妙高小学行知少年自律方案》,成立行知少年自律部,它在学校德育处和大队部的指导下,以自律承诺要求规范自已,开展自律工作。下设:一个总部, 七个自律分部。分别为文明礼仪部、操检自律部、公共卫生部、学习自律部、膳食自律部、宿检自律部、自律统计部。学校特设立行知少年自律部工作指导组,为每一个自律部设立一位指导老师,对自律部成员进行选拔、培训,指导他们开展好工作。以培养队员自学、自理、自律、自护、自强“五自”精神为宗旨,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律机制。发挥陶艺村、小忠竹笋基地、消防大队、文照竹炭厂及竹炭博物馆等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学校德育围绕“说真话、求真知、办真事、做真人”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不断探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处处是教育的场地,处处是教育的材料。教师要认真家访,加强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互相沟通,成达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3、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课堂观察、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继续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六个一”制度,注重教学“六认真”管理,领导班子推门听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抽检每学期不少于5次。提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机会,要求教师通过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的闪光点和不足,提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技能和调控能力。同时,利用不断积累的个人教学素材,再现教师的成长轨迹。二是建立“说课制度”,通过教师间的对话反思教学。说课不单是讲解自己的教学设计,还要分析说明其中的理论依据。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思想交锋、共同探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后面的教育观念,重构教学设计。学校为教师创建平台,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上课、说课、评课活动,开展说课比赛,促进教师通过说课来反思教学。三是强化教研组建设,使教研组成为名师的孵化器。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培养、梯队建设、教师个性化发展、科研成果等方面反思教研组建设的特点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发展规划。强调团队学习,以组织的力量推动教师的学习和实践。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部传递知识并创造出新知识,以增强组织自身的实力,带来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教研组为科研主体,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在以校为本的科研活动中,课题来自于学校,来自于教学现场。每个教研组都承担一项校级课题的研究,通过子课题的形式,将科研意识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落实到教师身上,在组内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四是加大对名师、名学科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增强学校竞争力。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提供他们发展的广阔空间,切实抓好学校“名师工程”,以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要通过“名师、学科带头人”工程,使学校拥有一定数量不同级别的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对于名师、名学科的培养必须要有政策上的倾斜和物力、财力上的支撑。加快骨干教师培养的速度,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进一步发挥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的创新和激励功能,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校际交流、参加各层次的教学研讨、出去培训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视野和理论水准。建立名师培养推出机制,学校重点在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选拔名师培养对象,帮助其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和目标检测。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有重点地指导这些教师在教学、教研、评比中有新的突破与发展。以研讨会、开放日、校本教研等形式,缔造强势学科。客观分析学校各学科的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选择2—3门学科作为学校重点项目,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保证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通过一年一度的教学“开放日”、定期开展的校本教研与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增强该学科在县里的影响力,为名学科的形成打下扎实基础。

3、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围绕“五个”校园的创建目标,开展大课间活动,举办行知少年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及学科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组建行知少年社团文化,开展艺术类、体育类、创作类、办节类、读书类及竞赛类的系列活动,学校积极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紧紧围绕校园序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亮化等“六化”要求,营造健康、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要精心组织,让学生们行动起来,做好班级文化和寝室文化创建工作,自己动手参加教室、寝室布置、校园绿化美化、走廊装饰以及学生板报、橱窗的装点和布置,创设各具特色的文化走廊、宣传栏、学生作品展示窗等,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同时,通过美化校园活动,让学生学习美、欣赏美、创造美,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电脑房在课余时间要按时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

4、以质量为生命线,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的思想,增强质量意识,强化教学常规,落实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教学研究,开展校本教研,努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将归根到素质教育上,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不断提高。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特色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妙高小学学校特色发展领导小组: 组 长:赖 副组长:朱 成 员:

赖:全面负责“五园”学校创建工作

朱:具体负责“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创建工作

翁:具体负责“书香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2、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并逐步完善《妙高镇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过程性评价方案》、《妙高小学特色发展规划》、《妙高镇小学终结性评价奖励方案》、《妙高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妙高镇小学名师名校长管理实施办法》、《妙高小学自主发展评价指标方案》等一系列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制度和规范。

3、经费保障:只要有利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工作和活动,学校在经费上都给予充分保证;同时学校对教师参加各类竞赛及辅导学生比赛、特色展示等活动中获奖的予以奖励。

4、时间保障: 星期一下午 幼儿教研

天 星期二下午 语文低段

天 星期三下午 数学教研组

教 星期四下午 语文高段

篇3:学校特色发展规划表

A中学是江苏省的百年老校, 也是一所四星级省级名校。其百年的历史发展, 为学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办学传统。先进的管理理念、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卓越的教学质量为学校赢得了省级名校荣誉和显赫的社会地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出台之后, 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把教育或学校发展规划当作引领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A中学也于2010年底启动了“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活动, 并以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制定“十二五”学校发展规划, A中学做了大量工作, 不仅有学校领导、师生代表等人的大面积参与, 而且邀请了校外规划专家团队的全程指导和参与;不仅认真组织了学校发展规划的专项调研, 而且对学校发展规划提纲和文本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和定稿。从专项调研到规划文本定稿共用了4个月左右时间, 参与人员有100多人, 其中参与访谈的学校领导 (包括校长) 6人, 教师代表10人, 高二学生代表18人, 规划专家4人,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100人左右。从参与程度看, 除了校长参与过规划提纲和文本的商讨之外, 基本上是规划专家完成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学校领导、师生代表也只是参与了前期调研, 而没有参与到规划制定的具体活动中去。用校长的话说, 正是因为学校的重视, 才邀请规划专家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活动中来, 并全权委托规划专家来完成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通过与校长的交流, 了解到, A中学之所以请规划专家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一是认为规划专家水平高, 制定出来的规划不仅可以反映出学校的品位, 而且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二是认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负担重、时间紧, 没有精力完成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同时认为, 即使能制定出规划来, 也不可能达到专家的水平。

从规划的制定来看,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活动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出台奠定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

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整个过程中, 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 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是非常重视的。如, 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启动之前, 学校领导就与校外专家交流过看法, 认为好的学校发展规划能够引领学校未来的发展走向, 并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从与学校相关人员的访谈对话中也可以感觉到, A中学并不只是想走形式, 而是想通过规划的出台实现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变革。同时, 学校还多次邀请校外专家前往学校商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相关问题, 安排调查了解学校发展现状等具体事宜。在专家起草规划文本过程中, 学校领导两次就规划提纲、学校战略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和重点工程等内容与专家交流了看法, 提出了相关意见。在规划文本形成后期, 校长还把刊载有当地兄弟学校发展规划的报刊送给专家作参考, 一方面表明其他学校发展规划已经出台, A中学的学校发展规划必须抓紧时间制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A中学的学校发展规划要与其名校的社会声誉相呼应, 超越普通学校发展规划的水平。在很大意义上说, 是校长等学校领导的重视促进了学校发展规划的形成。

2. 校外专家成为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最重要主体, 全权代表学校进行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最初是由校长提出, 校长也对制定过程表示出了极大的关注。校外专家在接受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任务之后, 首先对学校中层管理者、教师、学生代表等进行了访谈、问卷调查, 学校师生代表按照访谈话题和问卷项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供了一些具体信息。随后, 根据调查情况, 专家们撰写了学校发展规划前期调研报告。最后, 在收集、分析、整理相关资料基础上, 专家们起草了学校发展规划的框架及规划文本。因此, 宽泛地说, 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和校外专家等都参与到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 成为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主体。但从严格意义上讲, 校外专家成为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绝对主体, 学校领导、师生代表更多是被动参与到了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个别环节。

3.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以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建构规划提纲、形成规划文本为主

从过程看,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出台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规划专家了解学校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等方式, 全面地了解、分析、诊断学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机遇、问题与挑战, 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具体信息和资料。第二阶段是就重要问题在与学校领导讨论基础上, 校外专家建构出学校发展规划框架。在规划框架建构之前, 校外专家与学校领导就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牌、学校发展定位等战略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和斟酌。基于此, 校外专家构建了学校发展规划框架, 并与学校领导进行了沟通、讨论和修改, 框架中的各部分内容细化到了三级提纲。第三阶段是校外专家起草、形成规划文本。规划文本初稿形成后, 与学校领导再次进行了讨论, 三次讨论、修改后才形成规划文本定稿。

4. 学校发展规划文本呈现出了立意高远、内容全面、形式规范、语言精致等完美样态

学校发展规划虽然没有统一的格式要求, 但不可缺少一些基本的组成部分, 如, 必须包括学校的现状分析、顶层设计、发展目标、优先发展项目、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从规划文本内容上看, 不仅文本形式上要有一定的规范性, 而且语言要精准, 不能大话、套话过多, 随意性太大等。由于A中学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是由专家起草, 体现了规划文本规范性, 不仅立意高远、内容全面, 而且形式规范、语言精致, 因此, A中学学校规划文本完全达到了学校发展规划提出的文本规范性要求, 学校领导和规划专家一致认为A中学的规划文本可以称得上是规划中的范本。

二、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活动的问题分析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活动尽管是个案, 但也反映了当前学校发展规划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基于这一个案并超越个案, 我们可以发现, 学校发展规划活动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 从理念看, 学校相关者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 存在着规划价值不清晰、定位模糊, 只关注静态规划文本的形成等问题

英国学者哈格里夫 (D.H.Hargreaves) 和霍普金斯 (D.Hopkins) 认为, 学校发展规划是为了学校的发展、管理变化而采取的必要行动, 是对学校发展过程进行描述且更为规范化的一种解释, 是施加给学校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革新方式[1]。也就是说, 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形成规划文本, 它超越了“成文”的价值追求, 而是一种引领学校发展的学校管理理念创新和管理行为改善的过程, 其最终价值在于通过学校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人的发展, 也即是“成人”。在实践过程中, 大多数学校相关者通常认为学校发展规划只是一种文本, 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检查而打造出来的, 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它内在的“成人”价值。A中学全权委托校外专家起草规划文本也即是对学校发展规划价值认识不到位的反映, 没有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学校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对学校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诊断、提高的过程。因此, 尽管形成了精美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 但是其内在价值得到了多大程度的体现还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2. 从主体看, 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 存在着师生主体行为弱化、家长等相关者参与缺失、校外专家学术独断和包揽等现象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主体包括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集体、学校师生、校外专家、家长等其他相关者, 他们都有各自的角色定位和任务分工, 如, 校长等学校领导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关键人物, 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要发挥好统筹、引领等作用;学校师生不仅要为规划的制定提供真实而具体的信息, 而且还要以规划制定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到规划制定中来;校外专家是规划制定中的顾问, 主要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起到专业指导、支持、科研咨询和引领作用;家长等其他相关者是学校的合作者, 应该发挥他们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和制造舆论氛围等方面的作用, 任何主体角色缺失、行为包办都是有违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原则的。从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来看, 除了校长等学校领导的统筹作用得到了部分程度的发挥之外, 其他主体的行为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如, 学校师生只是完成了专家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访谈, 而没有具体参与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来;家长等其他相关者完全没有参与规划的制定, 成为了绝对的局外人;校外专家包揽了规划制定的所有工作, 尽管几次与学校领导进行过讨论、对话, 但其中也存在着学术强权和独断的现象。

3. 从过程看, 学校发展规划的动态过程性没有得到体现, 强化了规划的制定而忽视了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价等环节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包含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价等环节。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学校校长、师生, 规划专家以及家长等社会相关者, 在相关原则制约下, 对学校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进行研究基础上而形成规划文本的过程。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是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组织、管理和领导的过程, 也是学校发展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和学校人员得以发展的过程。学校发展规划的监督与评价是为进一步挖掘学校优势、特色, 了解学校发展目标任务达成度, 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进行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三大环节都具备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 缺少任何环节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学校发展规划过程。由于没有对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价环节进行了解, 在此不宜直接对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过程是否完整下定论。但至少可以说,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割裂了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评价之间的连续性, 因为学校发展规划是委托给校外专家制定的, 学校教师等规划主体的绝对地位弱化了, 于是, 教师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认同度不高、且缺少参与积极性, 那么, 即使有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价, 也只不过是在强制执行, 缺乏民主参与的氛围、态度和能力。

4. 从内容看, 存在着规划内容多而全, 重点发展项目不突出等问题, 特别是没有将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作为战略要素放在规划的核心地位

学校发展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发展的现状基础、学校发展的理念、学校发展的目标、学校优先发展的项目以及保障系统等五大方面。现实基础是对学校内部的办学优势、劣势, 学校外部的发展机会、面临的挑战等进行的综合判断;发展理念主要是对学校精神、教育品牌、学校办学定位等进行的战略思考;发展目标是学校教育哲学引领下的办学思想或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和表达;优先发展项目是基于学校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所确定的需要重点完成的发展任务;保障系统是确保学校发展规划活动顺利开展所应采取的措施安排等。尽管A中学在学校发展规划内容的设计上包含了这些方面, 但是规划制定专家毕竟是学校发展的局外人, 不可能对学校发展的所有情况有很深的了解, 因此, 在规划内容上不仅存在着追求内容多而全、优先发展项目没有针对性, 而且存在着学校发展问题诊断不清、愿景目标设计缺乏适切性等问题。就以学校发展目标而言, 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包括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学校德育、学科建设、学生素质、教师队伍、教育科研、管理改革等八大目标体系。全面目标体系的设定必定需要相应的任务完成来达到, 这种多而全的目标、内容设置很容易造成有些重要任务无法集中精力完成, 目标无法实现, 而有些不重要的目标或已经完成的任务占用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更为重要的是无法使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等重要内容受到重点关注。

5. 从环境因素看, 不仅体现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束过多、过严, 对规划实施、监督缺乏指导, 而且存在着社区舆论宣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间的等级关系不仅导致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事情过于干预, 而且使得学校过多地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行事, 对许多学校而言,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只是在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任务, 是为了应付检查需要。于是, 学校发展规划通常被窄化为形成规划文本, 同时, 教育行政部门忽略了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与指导, 更是使得学校发展规划流于形式, 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其促进学校发展的价值。从社会舆论支持看, 由于中小学与社区间缺少实质性联系, 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 不仅学校不主动争取社区对学校发展的合作与支持, 而且社区对学校的事情也漠不关心, 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自身的事情, 由此, 不管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实施都无法赢得社区的理解和支持, 更不可能获得他们主动为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了。从A中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可以看出, 学校在环境营造, 特别是在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赢得社区舆论支持等方面还是做得很不够的, 基本上没有与他们建立任何联系, 也没有争取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从而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等其他教育相关者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任何程度的发挥。

三、学校发展规划改进的对策建议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 学校发展规划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我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采用“学校发展计划”的概念, 并在90年代中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我国学校发展规划实践看, 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同时也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为促进我国学校发展规划更进一步发展, 基于以上的问题, 需要采取相关改进措施。

1. 在理念上, 学校相关者要转变学校发展规划只是“成文”的形式主义观念, 认识到学校发展规划具有“成文”、“成事”与“成人”三重价值取向[2]

仅以“成文”来界定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取向是形式主义的观念和作风, 也是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简单理解和认识, “成文”取向的学校发展规划即仅仅把学校发展规划当作一种文本, 通常情况下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打造出来的, 只是表明学校有“规划”的事实, 而不考虑其他价值。在学校发展规划实践中, 所有学校相关者都应该抛弃这种片面的想法, 而应该认识到, 学校发展规划在具有“成文”取向的同时还具有“成事”与“成人”的价值取向。“成事”取向的学校发展规划是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看成是学校日常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认为规划做完了事情也就做完了, 任务也就完成了。在这种价值取向指引下, 学校发展规划比较关注学校事务的发展。“成人”取向的学校发展规划是把学校发展规划当作促进人发展的方式或手段, 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 关注到学校每一个人的发展, 把促进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与实现看成是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其中, “成人”的取向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终价值追求。

2. 在主体上, 校长要在争取专家等其他相关者专业指导的同时, 更应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的作用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尽管对于中小学而言难度很大, 需要规划专家等相关者的大力指导与支持, 但是并不能由此而弱化甚至取消学校教师在规划制定中主体作用, 而应该以学校教师为绝对主体。在确保教师规划制定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与专家合作、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 帮助学校教师提高对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认识, 从而发挥他们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积极性、提升规划制定能力, 切不可以外包的形式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全权委托给校外专家来完成。这种外包的规划制定方式对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能力提升没有多大作用, 违背了学校发展规划的管理理念, 也使得规划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当然, 学校教师也要主动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去, 而不应该把其当作一种负担来对待。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校发展规划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3. 在过程上, 学校要在重视规划制定的同时, 强化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价等环节, 从而使学校发展规划在过程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前面已经提到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包括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督与评价等环节, 只有当三环节整合时, 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才是完整的, 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否则会存在价值缺失。如果只制定规划文本而不投入实施, 规划中的目标无法实现、任务无法完成, 学校中的人也无法得到发展。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规划的实施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最重要环节, 也是促进学校发展规划价值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划的监督与评价主要是通过收集规划实施中的重要信息和数据、总结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规划目标的达成与调整、规划内容的修正与完善提供依据。因此, 学校相关人员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形成规划文本的制定过程只是规划过程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把规划文本投入实施, 并对其实施过程加以监督和评价,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4. 在内容上, 要在遵循学校发展规划规范前提下, 以学校发展现实为基础, 提炼学校发展理念, 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和优先发展项目

规划内容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学校发展的综合因素, 不仅要通过调查、分析、诊断学校目前发展的现状, 深入了解学校发展的优势、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要根据学校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等, 在专家指导下对学校发展理念进行提炼, 发展理念的设计中要使学生发展和学生学习等重要因素得以体现出来。在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上, 切忌追求多而全, 也不应该假大空, 因此, 规划目标的确定既要基于学校的发展理念, 又要考虑到学校既有的现实和发展条件, 从而使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又有实现的可能性。学校优先发展项目的确定既要考虑到学校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又要考虑到数量的适宜性, 特别是不要确定数量过多的优先发展项目, 而要根据学校发展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其中, 中学优先发展项目不宜超过6个, 小学不超过4个[3]。

5. 在环境因素上, 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区等其他相关者要为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信息、资源和舆论等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

家长、社区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发展的利益相关者, 他们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政策、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有力维护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 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他们的共同参与及合作。就家长、社区代表而言, 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合作者与支持者, 应该参与到学校教育和管理中来, 帮助学校健全运作及发展, 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发挥出捐献资源、提供信息资料、营造舆论氛围等方面的作用。就教育行政部门而言, 他们是学校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不仅应该加强对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的监督、管理和评价, 而且还应该从思想、政策及经费等方面帮助学校发展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从而推动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楚江亭.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教育研究, 2009 (2) .

[2]张丽萍.关注“成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价值取向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篇4:学校发展规划应符合自身发展实际

一、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是各学校高度重视规划目标,措施到位,推进有序,规划达成度整体较高。各学校严格按照《郑州市局属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督导评估方案(2012—2015学年)》要求,以有序推进各项规划目标为抓手,让学校向创新、特色、优质和内涵发展。通过职代会、行政会、教师会等各种平台,使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从制订、修正、分解、推进到年度自评,均取得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各学校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全面发挥规划对学校发展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二是各学校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规划的重要目标加以实施,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精业务、重责任、勤思考、爱学习、勇创新的管理团队。各学校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的培养。在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同时,通过加强党对干部队伍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培育、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让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对干部进修、轮训等,定期进行业绩考核、评议等,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让课程建设向多样化、特色化、可选择性发展,使课堂改革:扎实推进。各学校通过规划实施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学科教研组等不同组织形式,开发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和特色课程,加强对研究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探索,重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同时,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抓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着力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任课堂生活中享受幸福和快乐,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

四是特色化发展有亮点。各学校厘清办学理念,明晰办学目标,以规划做指引,在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的道路上争创一流。各高中学校把握三年发展规划核心价值追求,在理念下行动,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渐进,在多样化发展中彰显生命力,在特色化办学中体现创造力与示范标杆的共性品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与其他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相比,校园文化建设相对缓慢、滞后,不能顺应学校的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的需要。作为高中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重点体现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一年来,虽有不同程度的推进,但总体达成度不高,成效不显著。这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校园文化的实施谋划未上升到学校跨越发展的高度;第二,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未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第三,校园文化建设说教化、标语化、图片化,重环境轻文化,粉表层少内涵;第四,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历史断裂,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是部分学校课程建设步伐拘谨,在高中教育发展必须面对转型的形势面前犹抱琵琶。在三年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领导对课程建设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部分学校对国家课程二次开发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部分学校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方案)不够充分,有增减课程、课时的现象;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清,对新课标解读不够通透,不能体现时代性和学科整合的特点。

三是心理健康工作与师生实际心理发展需求尚有距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在转变观念中加快走向科学和规范的步伐。各高中学校建设了设施较为齐全的心理咨询室,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的脚步逐步加快,但仍与师生的实际心理需要有距离。第一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等同对待。第二是学校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队伍建设滞后。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力度不够。第四是心理咨询室建设有待完善,各功能室利用率有待提高,管理需要更加科学和规范。

三、发展建议

一是校长要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经营者”。第一,校长要对校园文化进行顶层设计;第二,校长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内涵,把校园文化当成重要的课程来建设;第三,校园文化建设要追求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追求每位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专业魅力;第四,校园文化要在积淀传承中发展,要体现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楼一道中,体现出学校的价值引领。

二是校长要把课程建设放在学校顶层设计的最高位置。第一,要以生为本去设计。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载体,层级设计要充分,课程建构要丰富,要从本校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实施课程开发或教学设计的策略,从丰富多元的课程选择上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第二,要建构校本课程体系。要通过制订科学的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第三,要加强课程管理。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用学期(或模块)《课程纲要》规划、管理课程,切实做到各类课程有目标、有内容、有实施、有评价。同时,要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进一步丰富活动课的开发。第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基于理解、发现、顿悟、重构的课程观,向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视角的多维度与多角度对课程进行拓展。

三是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预防和调适学生心理行为的作用。第一,要提高认识,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成立教研组,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计划和方案,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第二,要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吸纳和培训高素质心理专业人员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心理教师向专业化、职业化、团队化发展。第三,要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和使用,完善各项规章和制度,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室的利用率。第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要体现特色。校际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共性部分,但也有差异性,因此应开发使用区域特色课程体系。第五,心理健康教育要常态化、系列化、专业化、全员化。课业负担会加重学生和教师心理压力,学校要把好新教师人口的心理关,对应聘教师岗位的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职业心理测试。对在职教师和学生,学校要有计划、系统地定期开展针对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个案咨询和成长沙龙等。

篇5:中心学校学校发展规划(简案)

--芦溪中心学校学校发展规划(简案)

【规划--指导思想】理清学校发展思路,明确学校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学生素质成长殚精竭虑,为教师专业成长出谋划策。凝心聚力,科学管理,规范实施,保持校园活力,师生活力,教育活力,教学活力。

【规划--学校现状】目前学校面临诸多问题,譬如:办公经费短缺、办学条件落后、教师结构老化、学生数量减少、管理体制不全、教研氛围不浓、特色建设不够……都严重制约学校发展。

【规划--核心理念】学校要发展,核心理念最重要。基于学校现状,学校要制定大方向、小目标,月主题,周计划,将学校“稳步前进求生存,按部就班谋发展”这个核心理念不断贯彻落实,实化细化。并将学校的核心理念精炼成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与醒目处标识;明确为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办学追求,与办公室悬挂。

【规划--主要工作】

稳步前进求生存!--学校要想生存,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教学环境和教师队伍。

1、建立稳定有效的管理体系,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1)职责明确,分工具体--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等科室以及各教研组、各年级组教师都要人尽其责,人尽其能。

(2)科学调剂,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压重担,促提升。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余热,科学设置“传帮带”合作小组。

(3)加强监管,有效评价--通过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学校各方面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

2、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打造活泼快乐的成长乐园。

(1)校园--绿化带、文化墙、公示栏……

(2)场所--图书室、留守儿童之家、阶梯教室、食堂、寝室……

3、培养素质过硬的骨干教师,打造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1)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学校影响力。

(2)重视教学技能提升,打造优秀教师,形成学校特色化。

按部就班谋发展!--生存是前提,稳定是根本,发展是核心,特色是关键。学校变革要依据学校实情逐步推行,缓慢代谢,从细微处着手,在细节中着力,把学校的内涵一点点陶冶开来,荡漾出去,以求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1、活动大抓手

充分利用各类活动给枯燥的学校生活注入新鲜力量,要早谋划,早准备,早布置,早落实。

(1)安全活动常抓不懈,但要更新形式,切忌“讲座报告老一套”,务必使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入耳入脑。

(2)教研活动全面铺开,校内追求实效,校外凸显主题,走出去,要落花有意,请进来,要掷地有声。

(3)校园活动异彩纷呈,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都要给予展示的舞台和机会,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基础上进而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德育管理应该是校园活动的重中之重,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法制宣传、心理健康、诚实守信、亲情生命……),特别是深化经典诵读活动,在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中下功夫,同时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实效。

(4)竞赛活动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层层选拔、好中取优,力求每一次活动都要收获成绩,收获信心。

2、常规小细节

抓好平时的常规教学,充分拓宽课堂的外延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只有每一堂课都认真对待,每一分钟都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时刻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迎接每一次挑战,并且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1)教师表率,学生垂范。铸师魂要从塑师德开始。严把师德考核关。

(2)教学为先,教研为重。认真开展常规检查和公开教学以及校际交流活动,为实现有效课堂的目标不断前进。

(3)强化能力,关注习惯。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学习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4)全面评价,重视鼓励。对于学生的素质评价要抓住道德品质,结合课堂内外,反映学习生活,多以表扬鼓励的形式呈现。

(5)发现特长,培养兴趣。对于学生要用心交流,学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特长处,进而诱导产生对学习的热爱与兴趣。

【规划--最终目标】

传承民族文化,打造书香校园;

杜绝事故发生,打造平安校园;

篇6:学校发展规划

【理念与目标】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科学育人的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动员全员参与原则,切实增强我校教育科研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提高干部、教师科研素养、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学术型”转变。学校立足研究解决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课堂的建构和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拓展研究的范围,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习与观摩,开拓视野,扩大交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规范教研活动,加强教学活动的常规检查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任务与措施】

1.建立具有较高科研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名教师,特别是教研专家型名教师,一要选好苗,二要护好苗。苗子选定后,要及时向其指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如: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

2.优化课堂教学是学校科研永恒的主题。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达到常规要求之外,还提倡课堂“四备”:即“备课、讲课、练习、记忆”。

3.以开展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加强全面科研的同时,依据学校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规划,要重点突破以下方面的研究课题,开创学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带动科研工作的全面推进。

4.完善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奖励及业务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或优质课竞赛活动;配合学校电子化备课建设,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

5.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在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鼓励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把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活动与在本校的反馈展示活动结合起来。

6.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教建设,完善教研备课活动管理。加强集体备课建设,每学年评选一定数量的校级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发挥优势学科的带领作用。

7.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治校,完善教科研机制。依托教务处、教科处、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学科研,切实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依托年级组搞好教育科研,更新育人观念、探索育人新路、提高校本课程成效;依托校办公室、各处室、各年级、教代会搞好管理科研,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考评制度,推进学校民主办学进程。

8.坚持开展“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坚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9.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制度。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制度,把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学习进步、家长社会的认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评价的客观与促进作用。

10.建立教育科研评估体系。规范课题管理,建立教育科研档案。完善评估体系,把科研意识,科研活动,研究成果,教改实践与效果作为考核评估教师的重要内容。

11.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基金。筹集资金,用于奖励研究成果显著的教师、购置各种资料、聘请专家及有关人员讲座的酬金、研究活动费用等。

上一篇:货款回收及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案下一篇:喜迁莺,喜迁莺黄公绍,喜迁莺的意思,喜迁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