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2022-07-22

第一篇: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发展三年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形成规范办学、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基本要求。学校在认真分析校情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时效、广纳群言、传承历史、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的原则,寻找学校发展变革的突破口,使学校的办学目标更具针对性,使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规划定位更准确,措施更具体,操作与评估更方便,特制订《西李坡小学2017-2020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情况分析

(一)学校发展的优势分析

1、学校的基本情况

西李坡小学辖区布局现状为:西李坡村、东李坡村、新水碾全校303余名学生,共有9个教学班,17名教师。占地面积6350平方米,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

2、较好的发展历史

学校始建于1937年,有80余的历史,在几任校长与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蒸蒸日上,居于全区前列。

3、校舍改造恰逢机遇

在国家校舍安全与“全面改薄”的大背景下,通过各级政府及教育局的努力下,综合楼建设已完成,附属工程也完工并投入使用,学校环境及硬件设施大为改善。

4、学校管理渐趋规范。

学校加强了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拥有一支完备干部队伍,年龄及业务结构比较理想,富有朝气,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

5、德育工作特色鲜明。

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以习惯养成和读书活动为主要抓手,落实“读书启智、习惯奠基”的办学理念;以“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为内容,形成了“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德育工作模式。

6、校园文化主题突出。 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优质的精神文化,凝聚了师生的精神力量,形成了凝心聚力、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

(二)学校发展的劣势分析

1、师资队伍老化,专业教师有所补充。

目前,我校教师中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比例很小,4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达80%左右,年轻教师补充了几个,专业教师以比较完整,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2、硬件条件不达标。

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教学仪器设备缺乏,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均不能达标。

(三)学校发展的机会分析

国家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加大投入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改薄”、“义教均衡”、“国检”、“创强”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学校的各种器材将会得到补充。

(四)学校发展的挑战分析

1、优质生源外流。

由于敬业中学的出现,把相对优质的学生强行夺走,使留下来的生源数量与质量不断下降。

2、教师学习意识不强,敬业精神还不够。

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低,外出学习的机会少,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热情和动力内驱力不强,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工作生活压力大,职业倦怠严重。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战略定位

(一)办学理念:习惯奠基,读书启智。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学生幸福人生。

(二)校风、校训

校训:修德 启智 益美 创新 修德是一生的课题;启智要举一反三;益美要心向真善;创新是勇于实践。“修德、启智、益美、创新”应成为每个汤小人的人生箴言。

校风:师正 学优 长智 健体

师正即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学优即品学兼优、全面和谐;长智即勤奋刻苦、自主自强;健体即生动活动,身心健康。

教风:诚挚 严谨 求索 进取

诚挚即真诚为师、真诚为学,以诚育诚、热爱学生;严谨即治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因材施教;求索即不断探索、勇于改革、积极实践、彰显特色;进取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精益求精。

学风:勤奋好学 守纪向上

勤奋好学即刻苦钻研、博览群书、乐读精思、不耻下问;守纪向上即文明谦逊、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积极向上。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老师享受成功的幸福。

(二)育人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

(三)近期目标

完善校舍改造与硬件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终身学习与教学研究的意识,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四)中远期目标

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均达到高标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社会认可、人民满意、教师幸福、学生快乐一流学校。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1、校舍改造与设备更新。 责任部门:后勤

指导思想:依法依规,开源节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 工作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校舍改造力度。 主要措施:多方争取专项资金,节约使用公用经费,

年度目标: 2017年9月完成附属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2018年6月底完成新学校校园文化、楼内文化建设。完成多媒体进教室工程,教师达到一人一台办公电脑。2019年操场塑胶化。2020年计算机教室安装空调,偿还所有外欠。

(二)基础发展项目

1、师资队伍

(1)着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确立“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教育,师德为先”的观念,开展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的师德教育。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网络晒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件制作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3)教师学历提升和专业合理化:三年内力争教师本科学历达70%,25%为专科学历。通过增调教师逐步将教师专业整合,使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化。

2、德育工作 责任人:德育副校长

指导思想:走德育特色之路,就是在德育工作做强做实的基础上做精做细,特色建设的项目是从我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出发,充分考虑我校人文氛围和校园环境,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还要适宜于绝大多数师生参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长期坚持与保留,具有延续性。

工作目标: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年龄特点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德育目标和特色建设活动的目标按阶段化实施,分别由近期(一年)、中期(二年)、远期(三年)三个阶段来完成。

(1)远期目标:“养成教育”的德育特色享有盛誉,品牌活动具有广泛影响力,校园文化有品味上档次。以学生在校学习满6年为远期目标。

(2)中期目标:出形象,有成果,家长满意,学生优秀。以养成教育,在教师的帮助下以《小学生行为规范》约束行为。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经受挫折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明辨是非、控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近期目标:以每学期的值周工作和学校各项活动为主渠道,通过常规德育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主要措施:主题突出,德育特色,开展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1)开设校本德育课程“养成教育”。

(2)组织全校优秀班主任和“科研型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养成教育》,印刷成读本,全校师生人手一册。

(3)按“养成教育”的要求,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抓班级文化建设,创文明校风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对学生进行“人要美、学习美、环境美”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结合各年级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德育活动,使各年级德育内容专题化、规范化。

一年级:迈好学习第一步——以“养成教育”为主题。 二年级:迈好成长第一步——以“守纪教育”为主题。 三年级:迈好文明第一步——以“环境、礼仪教育”为主题。 四年级:迈好理想第一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 五年级:迈好人生第一步——以“感恩教育”为主题。 六年级:迈好成才第一步——以“成才教育”为主题。

(2)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为“规范教育月”。根据年级德育主题,把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守则细化成训练表,按时间分月、周、日;按内容分卫生、课间操、路队、文明,然后列出相应的训练要求。(比如:上学、放学的路队;全校性集合排队,进退场秩序的训练;每天进校时敬礼、问好姿态的训练;倡导队员们在实践体验中着重培养10个道德好习惯:①微笑待人;②主动打招呼;③每日为父母做件事;④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⑤按规则办事;⑥说了就要努力做;⑦用好每一分钱;⑧集体的事情一起干;⑨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⑩爱护环境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各年级按照训练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力求使本年级德育内容具体、细致,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致流于空泛和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 (3)多元的激励评价。以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检查评比等形式,形成“班级递进式”、“学校多样化”的评价模式。 (4)创设校园德育文化。

成立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利用周四的中午课间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德育宣传;对学校涌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各班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本班的德育活动。

(5)建立督导机制

成立”红领巾监督岗”,建立学校值日检查评比制度,对全校各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评比,并每天对全校各班级的评比结果进行公布,每月对全校各班进行“星级”评比,并且与班主任考核使用挂钩。

(三)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天生我才,各具禀赋。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帮助其挖掘出自己的才赋,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可以因势利导,一顺百顺。 (1)“红领巾小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校成立5个“红领巾小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创造性地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 坚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师、定学生”开展红领巾小社团活动。为少先队员们营造了快乐成长的氛围,为队员们搭建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从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各学科中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①开展教育性小社团活动。与学校教育内容相结合,组织“数学智慧树”“趣味数学小社团”“科技制作小社团”“小记者”等。同学们利用活动课互相帮助,提高学习兴趣;互相探讨研究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研究。这种活动没有分数限制,消除了压力,学生自已组织管理,心情放松,学习效果很好。

②开展兴趣类小社团活动。如“书法小社团”、“校园合唱团”、“小天鹅舞蹈队”、“ 亮嗓戏曲社团”等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正当兴趣爱好,弥补了校内时间有限,不能完成此任务的缺憾。 ③开展能力培养性小队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主要目的,如“纸艺手工小社团”、“快乐田径、篮球”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生存能力,使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提高。

④开展拓展性活动。即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全校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并掌握校外的一件新鲜事物,回校后要写一篇社会实践的体会。 (2)快乐大舞台

为了巩固“红领巾小社团”的活动成果,展示师生风采,定期举行“红领巾小社团”展示活动,每学年学校都在“六一”期间举办艺术节、利用重大节日的庆典为小社团搭建展示的舞台。 (3)快乐课间

鼓励学生们在课间动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等。每逢课间老师们、同学们会一起做课间操、踢毽子、做游戏,在大声喊着童谣中一起嬉笑玩耍,甚至在欢笑中闹作一团,这样一方面让孩子们放松了心情,释放了压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情谊以及规则意识、公平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家长同乐

为配合“红领巾小社团”的建设,我们成立家长委员会,并且实行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制度和家校联谊制度。规定每年级的学生家长可自由参加、参观学生的课堂活动;可以参加、参观“红领巾小社团”的表演和展示活动。

(四)家校联动,开展“孝道”教育。

孩子的“孝道”教育,要从父母抓起。现在很多家长不重视自身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也影响了孩子。

构建“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责任人:教学副校长

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不唯“模式”,遵循实际,旨在高效。

工作目标:形成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措施:

(1)开展校本培训,学习新课程理念。 (2)组织教研活动,论证新教学模式。 (3)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应用能力。

(4)开展课堂教学竞赛、展示、观摩、汇报、经验交流等活动。 (5)总结提升,专家论证,形成研究成果。 年度目标:

2017年:对其他学科进行“目标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 2018年:在全学科实施“目标导学”模式,并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0 标志性成果:

2019年评选出若干节“目标导学”示范课例; 2020年形成各学科的“目标导学”模式框架与理论。

4、教研工作

夯实每月一次主题集备活动,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5、学校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及课程设置标准,适当安排省级课程内容,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内容为阅读课、写字课、安全教育、开心农场等等,力争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校本课程。

(三)个性发展项目

以“传统戏曲”为突破口,全面打造艺术强校 责任人:教学副校长

指导思想:以提高参与率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目标,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为指导思想。

工作目标: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及校园戏曲体操,学习传统戏曲文化,形成校园戏曲特色发展项目。

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戏曲体操和戏曲小组扶持力度。 (1)成立特色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作。校长任组长,统筹规划学校戏曲特色发展思路,制定相关评价、管理制度,统筹安排经费投入,并对学校戏曲文化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

(2)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戏曲活动管理制度,保证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每年都认真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定期研讨,每学期、每年度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 (3)营造浓厚的戏曲活动氛围。向广大家长宣传创设戏曲特色项目和学生参加戏曲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得到家长充分的支持。

(4)学校统筹解决活动时间、服装和其他相关训练条件问题,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系统

1、组织保障。

成立实施发展规划领导小组。 组长:刘秉奇

副组长:王艳华、武丽霞

以规划目标和任务为导向,明确分工,落实到人。校长为实施规划第一责任人,侧重把握战略规划;副组长具体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规划中诸如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校本课程开发、骨干专长教师的培养等具体工作进行实施,形成管理与实施的组织网络。

2、思想保障。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深入的交流讨论,在全体教职工对学校三年规划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由部门制定出职能工作计划,由个人制定出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规划,力争用最短的时间内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3、环境保障。通过面向社会的广泛宣传,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各界的支持及参与。

4、物质保障。通过多方努力,力争得到上级财力的大力支持,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增添设施设备,保证学校规划的顺利执行。

5、安全保障。通过强化责任,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对影响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进行全面排查、防范控制、主动化解,确保万无一

西李坡小学

第二篇:展规划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3 , . s , , ,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09年8月——2012年7月)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况:

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是一所规模型的农村初中。学校始创于1913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1996年9月,塘桥镇对初、高中进行分设,塘桥初级中学成为一所纯初中学校。

学校占地 26980 平方米,绿化面积9570 平方米,建筑面积13410 平方米。学校建有三座教学楼、一座省标理化生实验大楼、一座信息大楼,一座行政办公楼,拥有250米塑环形胶跑道、三块篮球场、一只300多座位的阶梯教室、一座450平方米的图书馆,建有电子阅览室,开设了电脑、音乐、美术、舞蹈等专用教室,学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套,所有教室均配备三机一幕,建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视系统。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在读学生892人,在编教师82人,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的73人,占总数的89%,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 43 人,中高级职称占64 %。有张家港市级骨干教师7人,在读研究生5人。

学校于1999年创建成为江苏省首批示范初中以来,坚持走以质立校、内涵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2000年以来,学校在张家市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五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次获一等奖,两次获二等奖,于2004年创建成为江苏省绿色学校,被命名为中央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部家庭教育研究基地,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师陶杯‛教科论文竞赛组织奖、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江苏省‚五四杯‛青年教师教科论文竞赛组织奖、苏州市信息化建设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

(二)发展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发展速度较快。我校位于塘桥镇镇区——塘桥镇华纺路372号。塘桥镇是闻名全国的经济强镇,多年来在‚科教兴镇‛理念的推动下,塘桥镇荣获了全国文明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十多项国家级的荣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全镇教育正处于兴旺发展期。多年以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教育,成效显著,获得了苏州市级以上20多项荣誉。

2.学校过硬的教育质量产生广泛影响,牢固确立了张家港市农村初中的领先地位。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为青年教师量身定衣制定培养目标,推动个性化发展,以构建健康心态系列活动,加强教师精神家园建设,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2004年11期的《人民教育》曾载文介绍了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这一新亮点,《苏州教育》以近一万字的篇幅介绍了学校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和成效。多年来,教师在学校行政领导的引领下,勤奋耕耘,不断探索,自觉学习,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充满希望和憧憬,奉献意识、敬业精神强,整体面貌积极向上。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相对较高,领悟力、理解力相对较强,冲劲足。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强,能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主动申报教科研课题,课题的数量较多,课题的质量较高。

4、生活化德育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学校的生活化德育始于1999年,《江苏教育报》《成才导报》《德育报》《苏州教育》等曾先后报道过学校生活化德育的创新做法和成效。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的省级课题《新型道德主体人格培养的研究》在苏州市课题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50万字的德育校本教材《让生活告诉你》

一、

二、三分册由上海百家出版社正式出版;校本教材开发方案获江苏省一等奖。近年来,学校以‚塘桥初级中学学生‘十个好’‛的系列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习惯,取得了初步成效,《江苏法制报》《张家港日报》等报刊详细报道了学校的这一做法和成效,特别是《德育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4000字的篇幅介绍学校的‚学生‘十个好’‛系列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4.重视课程改革,生态课堂构建呈现新气象。学校按照上级规定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所有课程,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校本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并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活动,举办片、市级活动的大型研讨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平台,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步伐,学校教学质量在本市名列前茅。近年来,学校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加快了发展步伐。学校多次承办了塘桥片、本市级的课堂教学研讨等大型活动,充分发挥了市培训中心基地学校的作用,成为本市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重要场所。

5.学校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加快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步伐。多年来,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广阔舞台,校园文化艺术节、围棋、摄影、书法、绘画、写作、航模等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形成浓郁的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三)制约因素

1.由于多种因素,部分优质生源流失,制约了学校发展的空间。

2.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因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3.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个人专长不突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出,‚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为学校实现整体式跨越带来一定难度。

4.不少外来民工子弟进入本校学习,对学校教育质量形成冲击。

5.班主任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6.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第二部分: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基本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活化德育为新亮点,以生态课堂构建为增长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

办学目标:进一步确立本校的教育质量优势,建成一所在苏州市具有广泛影响的农村初中。

师资培养目标:发挥校长的专业引领作用,两位校长成为市学科带头人。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达20人以上,占总数的30﹪以上。抓好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全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5﹪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2﹪ 以上。

中学高级教师达25﹪以上。到2012年,形成一支以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市级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德高尚、学识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优化的新型教师队伍,

办学特色:以生活化德育教会学生做人,以优质的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

培养目标:把塘桥初中的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并且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自我完善的初中毕业生。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根据市政府通知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立足于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育人,身先示范,争作奉献。以‚塘桥初级中学教师‘十种态度’‛系列活动为载体,从小事入手,从小处着眼,推进教师精神家园建设,优化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引领全体教师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职业行为。强化师德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岗位竞聘等挂钩,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培训,推进专业化建设,打造张家港市农村初中一流的班主任队伍。

二、切实抓好师资培训,全面提高师资质量

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努力培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亮点。

1.认真抓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七认真‛工作目标和要求,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教师‚七认真‛工作情况的检查力度和密度,做到定期与随机督查相结合,细化检查过程,建立资料跟踪机制。继续开展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特色活动,坚持每周教工例会由三位教师上台作‚教育叙事‛的专题发言,充分利用生活案例,充分发挥学校‚高级教师讲师团‛‚研究生讲师团‛的引领作用,推动教育反思走向深入,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为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广阔舞台。深入开展评优课、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切实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努力推进生命课堂的构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聘请市教育局和本市兄弟学校的领导、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开拓视野,每学期的专家来校讲学活动不少于四次;每学年聘请苏州或省级的教育专家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来校讲学,组织全体青年教师进行外出观摩活动,开展与本市兄弟学校及外市友好学校的协作交流活动,创造一切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近名师。

3.加快学历进修、学历提高步伐

根据学校确定的到2012年本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5﹪以上的目标,对教师量身定衣设定成长目标,通过报销费用、协调好课务、提供方便等途径,继续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鼓励更多的教师攻读研究生,扩大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队伍。

4.抓好教师外出培训工作

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积组织教师参加市培训中心举办的脱产培训活动,做到派足派全;组织英语教师参加出国培训活动,到2012年,本校英语教师出国培训的人数比例达60﹪。

5.推进生态课堂的构建工程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采取定时与即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习生态教育理论,不断增强生态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和紧迫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为生态课堂的实验、研究、交流活动搭建广阔舞台。通过开展‚生态课堂研讨月‛活动,举办塘桥片、市级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把全体青年教师推上展示的舞台,在不断实验、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努力开创生态课堂新局面。 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三、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市教育局制订的《张家港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教改带头人评选条例》和《张家港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教改带头人考核细则》的要求,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坚持为全体青年教师量身定衣设定成长目标的做法,推动全体青年教师在生态课堂构建方面积极实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有所建树;以加大督查力度,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的形式,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构建和谐关系,增强合力,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校际协作交流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研讨的质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大力申办校级、片级、市级教学研讨大型活动,把青年教师推上展示的舞台,在比较和鉴别中明确努力方向,加快成长步伐。

四、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 1.两位正副校长在理论学习、专业进步、依法办学、民主决策、廉洁自律、精细管理等方面作出榜样,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创设上下一心、和谐相处、团队合作、敬业奉献、勇挑重担、追求强大、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校长要努力成为学习型、学者型、事业型、研究型的校长,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艺术,为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带好头。

2.进一步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通过行政例会,组织全体行政班子成员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全体行政的执法执策水平;建立行政阶段工作剖析机制,努力提高行政的办事能力,提升团队战斗力;建立行政工作提示机制,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建立行政蹲点机制,搭建行政工作新平台,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扩大行政的影响力。

3.进一步加快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努力探索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规范收费,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完善教代会机制,改革优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优化校园氛围。

四、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 2009年8月28

第三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理念和战略定位

1、办学理念

“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和谐发展”

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战略定位

通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小学,成为全县一流的小学。

二、具体发展目标与举措

以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办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的办学思路,大力倡导“尊重、赏识、期待”的校园人文精神和“爱生、奉献、探索、创新”教师工作作风,举“以人为本”之旗,走“和谐管理”之路,重构学校的价值体系,为建设“师生留恋、家长信赖、社会向往”学校而努力奋斗。

1、办学条件

(1)改善办公条件,逐年更新教师办公椅、书柜,添置办公室的电脑,让老师有个非常满意的工作环境。

(2)改善教学条件。在未来的三年里,争取所有的教室都按统一标准,完善各类专用设施和仪器。

- 1

(3)专业发展方面,①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开展“教坛新秀”、“青年教改能手”、“青年教师十佳”等评选工作,为培养各级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做好基础性工作。②做好学历培训工作,支持教师提高学历档次,促进教师知识补充和更新,争取教师中80%以上是大专学历,50%本科学历。校级领导都要积极参加培训学习。③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结对子、师徒帮教”等形式,带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④树名师,作为楷模。建立名师工作室,要通过名师的榜样效应,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规格。更要帮助有一定成就和知名度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支持和帮助他们总结、推广各自的经验,创新学校的教风。

4、教育教学质量

(1)安全质量方面,确保学生在校无重大伤害责任事故发生。

(2)人文质量方面,确保学生在校受到尊重、赏识和关爱,使他们对学生和老师产生亲切感和留恋感;确保学生的品德养成和行为规范教育,使重大违纪违规案例零发生。

(3)学习质量方面: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每名学生都有一项特长;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名列前茅。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具创新意识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队伍建设目标:到2010年,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 3

每周要到阅览室自学一节课;每学期,教师都要学习2本左右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学校将定期组织教师就某个问题交流讨论,使学习成为一种环境,一种对话,一种问题意识,一种反思意识。

(3)学校要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使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努力做专家型的教师。学校将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课题实验,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写实验日志、论文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反思,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4)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采取走出去、请专家进来、教学沙龙、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和困惑,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在尽快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5)搭建舞台,指导、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出书,成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专家。

(6)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及学历超达标培训,力争在2010年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

(7)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中开展大练基本功和“拜师学艺”活动,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汇报课,每学年进行一次基本功竞赛,年终学校评选优秀师徒

(二)德育工作

- 5

④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加主题班队会、办墙报、主持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参加读书节、艺术节活动;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责任心、爱心、自主能力、创新精神。

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已经建立的心理咨询室有效的利用起来,让心理教师因势利导,发掘来访学生内在的潜能与力量,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⑥办好家长学校,家校共同联手。继续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校开家长会、听课,参加读书节、文体活动,让家长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管理,实地感受孩子的学校生活;建立家校联系本,由班主任、家长共同填写,通报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

⑦实施德育网络计划。

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设立校长邮箱、教师邮箱,鼓励学生、家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与老师、学校沟通;开设“德育之窗”,提供德育教育的丰富素材,向社会宣传我校德育工作信息。

(三)科研兴教,创一流的教学质量

教学与科研工作目标:创一流的教学质量,树名师、育名生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学校要以高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发展。严格而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是高质量的保证,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 7

生选择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比如:每周一节书刊阅读课,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读书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情感,潜移默化,以提高写作能力;书法课:,每周各班上一节书法课,各班老师要督促学生练好书法,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

3、抓好特长培养

开办球类、声乐、舞蹈、美术、书法、写作等兴趣班,让每个孩子都有一项特长。

4、加大体育工作力度

加大体育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体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采取各项措施力争让98%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各项体育活动力争前三名,每年的县运动会我校仍然力争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

继续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技术的提高培训,鼓励教师参与有关信息技术的课题实验,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评价模式、管理模式,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学、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五)建设触动孩子心灵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创立能使孩子心灵触动的文化情境,激励学生修身、立志、进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继续完善红领巾广播站,以

- 9

第四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凉州区柏树乡中畦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凉州区柏树乡中畦小学是一所紧跟凉州区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区教育局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凉州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1、学校基本状况

我校修建于1941年,先后于1957年、1965年、1969年、1976年、1987年、1994年、2005年进行了七次修缮和扩建,校园总面积为6667㎡,建筑面积为1228㎡。我校现有教师13人,6个教学班,学生110人,学生学风良好,活泼有礼,上进心强;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年轻教师占大多数,教学认真,敬业爱校,富有钻研精神;学校领导班子团结有力,管理规范,要求严格。

2、教育发展背景

多年来,在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坚持贯彻“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办学目标,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走质量兴校之路,开创学校特色教育新格局。

(二)内部条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3人。全部都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小学高级教师6人,他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有1名。

2、学校管理状况

近一年来,学校在围绕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不断改善管理队伍结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方面做了努力,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不断缩短差距。干部队伍在管理中有一定的开拓进取精神,并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管理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但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

展示应有的风采,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知行结合 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托传统文化熏陶人的实施载体,探索“高效课堂”的办学实践模式,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高品质要求。这既是我校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校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

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13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校训:文明团结

勤奋创新 校风:合作

奉献

务实 教风:严谨

互助

创新 学风:明礼

乐学

力行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建立学校教工之家,开展教工活动,通过“读书沙龙”等体验活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创建学习型组织。

6、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

12、9——20

13、8) 年度目标:

1、以传统文化导读为抓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设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

3、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师作风主流意识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

4、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

第二年(20

13、9——20

14、8) 年度目标:

以人为本,形成学校共同愿景。 任务:

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三年(20

14、9——20

15、8)

年度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任务:

1、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干部专业素养: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每一位教师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

2、管理成果:学校要争创“管理区安全文明校园”, “管理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管理区学校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家长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

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13.9——2014.8 年度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14.9——2015.8 年度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三)德育工作:

目标:以“学以致用 知行结合”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

12、9——20

13、8 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书法、绘画、合唱、棋类、鼓号队等学生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

13、9——20

14、8 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

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教材《礼仪篇》。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

14、9——20

15、8 年度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好。

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四)教学工作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

12、9——20

13、8 年度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

13、9——20

14、8 年度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00

14、9——20

15、8 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管理区学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

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区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后勤服务工作: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12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区安全文明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通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学生作品陈列室和一个较大面积的成果宣传窗,做到内容二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内容,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文体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一套适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第五篇: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1-2013)

学校毗邻承秦公路,位于青龙县城西5公里处,始建于1956年,扩建于2007年。是全县唯一一所农村3-9年级寄宿制学校。面对寄宿办学这一个崭新课题,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学校实际,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努力寻找一条适合农村寄宿制办学的有效途径,将我校打造成寄宿品牌学校。为此,特制定我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

(一)基础设施

2006年3月以来,在台湾王永庆先生、青龙县教育局及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共同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全力打造明德工程建设,并于2007年8月基本完成。同年9月投入使用,学校也随即更名为双庙明德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4588.5平方米,分割为教学区和生活区两部分。教学区建有四层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3211.89平方米的,是学校师生办公学习的主要场所。生活区内改建六栋平房,作为学生食堂和宿舍,是师生饮食起居的主要场所。

(二)教师结构

学校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生565人,教职工75人(含在编因病待休教师1人、后勤专职人员1人、生活教师6人、特教生1人)。另外,还聘请门卫、保安各1人,员工(服务部、餐厅师傅)8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43人,本科毕业30人,是一支合格的教育团队。

我校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潜在的发展空间,尤其在近几年,我们较为注重教师素质培养,采取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使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不断得到了改善和优化。

特别是通过启动“青蓝”工程和名师带动工程,已基本形成了“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新促旧”的新格局,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涌现出一批高素质教育人才。县域内,我校有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人,

市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在他们的带动下,“比” “学” “赶”“帮”之风长盛不衰,为我校成为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优势

我校办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接收室、电子备课室、书画室、舞蹈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卫生室、体育器材室等一应俱全。拥有图书11236册,物理实验仪器5419件,化学实验仪器3467件,生物标本300多件、模型200多件、仪器1000多件,计算机80多台,体育器材567件,音乐器材86件套,美术器材100余件套。实验室设施齐全,实验开足率100%,能够满足学生实验教学和其他各种成长需求,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农民学校开办有序,对推广和普及科普知识,服务乡村和农民起到巨大作用。

近年来,学校在办学理念的方针指引下,不断改善教师结构,强化特色办学效果,不断缩短管理机制和效能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差距,努力跟进学校发展目标。

(四)制约因素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够克服各方面的压力,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家长、学生的好评。但是,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导学观、质量观与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师培养的任务依然艰巨,专业引领作用尚需增强;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还有脱节现象,还需要学习型教师队伍来做支撑;学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

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是因为缺乏专家和专业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教育科研还存在形式主义,缺少实质性、有效性、真对性研究。如何找准教

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与课改、科研与使用真正结合,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办学目标

在教育发展十二五期间(2011——2015),通过全校师生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开展艺术教育,强化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创建标准化、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应用先进办学手段和机制,促进学校教育快速发展,创建特色学校,实现与先进办学机制接轨(网络化学校),成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复合人才(继续学习、服务大众、贡献社会)的奠基校。

三、办学理念

为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提出了“一个创建”、“两个提高”、“三个转变”和 “四严”办学方针。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常规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档次,积极打造 “家园式、花园式、乐园式、军营式”校园,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全面发展的素质平台。

四、发展目标

经过寄宿办学的探索和实践,学校重点打造 “一个特色(国防教育)”、“两个亮点(少年军校、国学教育)的办学品牌。目的在于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的军人气质,意志品质,强健体魄,实践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进行“形”的塑造,其亮点在少年军校;通过经典诵读的校本科研活动,培育学生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对学生进行“魂”的塑造,其亮点在“国学教育”。这两个亮点的结合构成了我校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特色管理的灵魂。结合学校常规管理,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学校全方位改造。

五、发展项目

(一)重点发展项目: 少年军校建设 责任人:蒋云山校长

目标:在坚持常规管理和教育的前提下,创建少年军校,对学生实行军营式管理。

措施:

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申请和创建少年军校。

2、建立健全少年军校的组织机构,借助人武部和武警中队的支持,开展我校育人管理工作,实现军营式育人管理。

3、围绕军校建设主线,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突出国防教育。

4、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双明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开展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的学习和宣传,丰富校园文化,培育新人。

5、结合军训,实现对学生的内务、形体、意志品质等进行“形”的塑造。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

10、9——20

11、8) 年度目标:

1、以军校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构建军营式管理模式。

3、营造军营式育人环境,努力创设家园式、花园式、乐园式校园育人氛围。

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四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学习和掌握军营式管理标准。

3、完善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划,搭建军校育人平台。 第二年(20

11、9——20

12、8) 年度目标:

以人为本,实现军营式管理初步探究。 任务:

1、在实践中尝试,在尝试中实践,不断完善军营式管理模式。

2、以内务、形体、意志品质为内容,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

3、积极塑造小军人形象。 第三年(20

12、9——20

13、8)

年度目标: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少年军校的规范性管理。

1、以国防教育为内容,增强国防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

2、将军校建设内容不断丰富,逐步实现常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学生:通过军营式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实现成人教育。

2、学校:争创“省级少年军校示范校”,实现特色办学。

(二)基础发展项目 A、教师队伍建设 责任人:逯保民校长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

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B、德育工作 责任人:佟学双校长

目标:以“明德明理成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中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

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乡村、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

10、9——20

11、8 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中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田径、书法、绘画、舞蹈等学生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

11、9——20

12、8 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管理手册》。

4、加强学生个性发展,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

12、9——20

13、8

年度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班集体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C、教学工作 责任人:李兴晔校长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

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

10、9——20

11、8 年度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先学后教”、“先导后学”的教学法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

11、9——20

12、8 年度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体育、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00

12、9——20

13、8 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国防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管理区学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D、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李兴晔校长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县教育局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E、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李召付主任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准确、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11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准确、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全县安全文明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三)个性发展项目 实施经典诵读工程 责任人:李兴晔校长 目 标:

通过“百千万读书工程”的开展,在全校师生中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思想,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任 务:

1、加强经典诵读的宣传力度,营造校园读书之风。

2、注重科学规划,合理部署,关注读书实效。

3、创设读书研讨机制,使读书工程制度化、程序化。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落实经典诵读工程,打造书香校园。 任务:

1、建立组织,适时开展读书工程。

2、搭设书香校园的建设平台,确保读书活动正常进行。

3、与校本科研相结合,使读书活动成为我校的亮点工程。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创建省级图书馆,完善图书购置和借阅制度,进一步深化经典诵读工程。

任务: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军校育人之路”,关注读书质量。

3、创设读书氛围,强化校本研修。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

深入经典诵读工程,大力弘扬国学教育。

任务:

1、将我校的经典诵读规范化、习惯化、制度化。

2、弘扬国学教育。

3、汇编“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编辑成册。

4、实现国学教育育人目标。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

2、促成学生的文化底蕴。

3、通过国学教育,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档次。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育处、教学处、总务处为分支机构,组建“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的实施与监督。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为大力推进国防教育和国学教育保驾护航。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按步实施,并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上一篇:学校管理工作制度下一篇:信息公开疾控中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