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2024-04-24

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精选10篇)

篇1: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职业规划不是一种单一的技巧,而是一系列整合多方考虑的复杂能力。当你步入校门,乃至以后步入社会,面临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重大转折时,是否能掌握自己并能从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完全取决于你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觉察与准备。通常一个能及早洞悉生涯准备的重要性并及早进行准备的人,在面临大学种种专业选择的时候,就能更好的掌控自己而不致于茫然失措。

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一部分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事事的精神面貌,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意识和察觉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他们没有细致全面的去考虑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工作需求,在选择专业上也是盲目跟从,没有自主性。导致了大学生活的光阴虚度。

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除了前人经验的借鉴,更为重要的是个人的因素,因为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纵使有一定的相似度,但却是不同的。这包括到每个人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遗传、家庭等等,所以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认识自己。认识自我,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认识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这是职业规划的首要任务。

一个已经初步形成自我的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他清楚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的爱好兴趣,他在选取大学专业的时候,并不是盲目的跟从,而是有目的性的去选择。他会去了解将来的工作需求,从而通过学习

来努力达到这种要求,努力为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做出有计划性的学习。不断的充实着自己,这是职业规划对一个人的影响。

一份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具备有可行性,长远性,伸缩性等特点。有事实根据,从大方向着眼,制定长远目标,随着环境变化而适度调整,才是一份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定位+目标+通道,明确职业定位,确定清晰的职业目标,寻求最佳的发展通道。这样的职业规划才能让我们得到一份适合我们的工作。而一份好的职业规划需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的总结。同时,良好的职业规划也会对你的学习,生活产生推动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全球经济化正在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工作信息瞬间万变。我们应该更多更广更频繁的去了解社会上的信息,做好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的生活中,更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去深化我们的就业能力。然而这就与我们的专业学习分不开,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们的学习将会加倍努力。在正确的职业规划中,我们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克服种种的阻碍,因为不仅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困难重重,而且当我们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我们面临的困难将成几何倍的增长。所以在我们有计划的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后,我们也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

篇2: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可能是自己喜欢理科的原因,一直以来对文科方面的东西不是很感兴趣。而像毛概和马克思之内的课程就觉得没必要去学习,以后也用不上,所以考试过了就得了,不用放太多的心思。就像有句话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一般都不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

刚接触马克思时,觉得哲学就是把很多相似的问题总结起来,拐这个弯去想明白它的意思。学了一点点后,发现哲学是把很多相似的问题总结起来,提出其精髓,得出一条真理。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觉得学习马克思哲学可以改进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什么这样说了,下面我分点来说。

第一,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自己的人生观变得更乐观,更加积极向上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就要看每个人的承受能力,话说,“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要看每个人的选择方式,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路有很多条,看自己选择走哪一条。很多时候,我们的认识能力善不够,所以实践后就会成为不理想的结果,所以我们要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果发现问题,而退缩,或者是不相信 自己的能力去找出解决的方法,那么我们将永远只是个失败者。所以实践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切从实际中出发,我们要承认现实,坚持事在人为,不要太天真,把世事看的太美好;也不要太悲观,把前途看的一团漆黑。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否则会受挫折;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糟糕,否则会失去生活的信心。每个人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出来。可以接受他人的帮助,但不要指望别人的帮助,一切要靠自己。不要追求他人的赞扬,也不屈服于他人的指责,不取悦于他人,也不企求别人的同情。一旦作出决定,敢于承担后果,不优柔寡断,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要精明,但不要圆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没有什么可怕的,看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不需要理由和借口,错了就是错,看自己如何去改正和反省。

第二,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让自己懂得价值更深刻的含义

像入团、党组织,都会一直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挂在嘴边,但是我还是不够了解它们真正的含义。我一直认为价值观,就是看物质的价值,或者是那种心灵上的体会。在学习马克思哲学时,发现我了解的只是其中之一。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具有最大的普遍性的,它包括经济领域、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以及艺术领域等。人们在作出选择时,大体上考虑三点:一是值不值得做,二是能不能做,三是怎么去做。值不值得做,就是人的活动该不该指向这件事,这时需要进行价值选择,认为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的事,“值得做”,应该做,就把活动指向它。否则,就不会去做,在选择的过程中,所以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自己的世界观 要提高自己的世界观,最主要的就是刻苦学习,提高自己文化素质.理论联系实际,学好学通学透哲学了。世界观是要自己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完整的形成的,自己的世界观是动态的,是与时具进的,不是固化的更不是僵化的。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我对自己的前途更加充满信心,懂得自己要什么,要学习什么,即使遇到困难,也要有自信。要有远大的志向,心胸开阔,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特别是常在一起的朋友或者同学,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常常接触肯定会出现一些矛盾,所以要学会宽容。要有乐观的性格,良好的心志,要对自己的每一次成就有自豪感,对每一次失败都鼓励一番。我认为这样的世界观才是正确的。

篇3: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 一) 微博的概念

从字面来看,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是传统博客的变体。在《维基百科》中微博被定义为: “一种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的形式,允许任何人阅读或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是继E - mail、QQ、BBS、BLOG等多种网络交流工具之后的又一新起之秀,它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短时间内迅速得到网民的关注,进入网民的视野,许多网友常常将微博亲切地称为“围脖”。

从内容上看,在微博上,用户可以用简短的语言将自己的最新想法和有关信息发布出来,相当于短信。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赵子忠院长认为: 微博的实质就是手机短信的电脑版,无非是将有篇幅限制的手机信息转移到电脑上,传播方式由“一对一变为一对多”。

从运用来看,微博等同于社交网站或者网络平台。在《百度百科》上将微博定义为: 微博,即微型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将微博定义为: 微博是传统博客的变体,是一种集收听、转发、评论为一体的网络社交平台。

(二)微博的特征

1.传播速度快捷

微博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实现了电脑与手机的终端融合,使内容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便捷、更迅速。微博不仅可以吸引很多人同时关注一件事,迅速地使个人的微博成为一个话题讨论和舆论关注中心,而且这种扩散力和影响力是以几何级倍数增长,力量不可小视。著名导演冯小刚曾把微博形容为: 我终于有一份自己的报纸了。有了微博就好像有了“冯通社”。

2. 传播内容精简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阅读的需要也是精简便捷的。微博的字数很少,一条微博需控制在140字以内。因此,随意的一句话都可以成为一篇微博。小小的信息量既不会给博主造成负担,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把要表达的想法告诉给自己的关注者。

3. 传播方式互动

微博跟传统媒体及博客、论坛等新媒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传播。在微博上,信息传递聚合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形式。微博就像一个很大的QQ群,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社区性服务。在这里,用户既可以聊天、分享心情,也能交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

自2009 年起,微博凭借其“便捷、原创、开放”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目前,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年1 月发布的《第29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 年12 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 5 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 0% ,网民使用率为48. 7% ”。根据缔元信( 万端数据) 统计分析,微博主要用户群中,63% 以上的具有本科学历,用户以18 ~ 30 岁年轻用户为主,其中,18 ~ 25 岁( 符合大学适龄阶段) 的用户达36. 4% 。

三、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一)微博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信息资源是微博平台的首要资源,对于大学生来说信息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微博是信息的集散地,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和不同领域的信息,有即时性的新闻跟踪报道、有当下的所见所闻、有对社会新闻的句评,另外微博的几何式的传播和流动方式,使得信息数量以几何倍数的方式迅速攀升,不但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而且还能够关注到更多人的更多方面的信息和资讯。在当今价值观和文化日趋多元多样的背景下,有利于大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丰富了学习资源。

2. 消极影响

( 1) 阅读方式由原来的深层次、连续阅读转变为表层、碎片化阅读

自从微博开通以来,人们似乎被微博信息所“绑架”,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会利用一切零散的时间去阅读微博上140 字简短的信息,有的甚至只是找140 字里面的关键词。这样从表面上看学生的阅读时间是多了很多,可是阅读内容却相当零散。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阅读这些零散、无逻辑关系的微博信息上,易使自己变得浮躁,导致很多大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花费时间和功夫去阅读长篇文章。把大学生本该有的深层次、连续阅读转变成了表层、碎片化阅读。

( 2) 思考方式由独立、理性转变为感性思考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分析后恰当地使用多种方案( 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 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而感性被理解为: 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汉语大词典对感性的解释: 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于“理性”。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理性和感性两种思考方式影响着思考者能否站在客观、公正、公平的角度分析问题。微博的产生使得大学生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易受博主和微博上其他意见的影响,使得本该独立、理性思考的问题掺杂进了许多情感因素。

( 3) 书写方式由长篇大论转变成了碎片化

微博传播内容的精简性导致当代大学生长期生活在140 字的世界里,他们的书写方式也变成了140 字的写作风格,结构简单,文本碎片化,语录化、跳跃化、无序化。

( 二) 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1. 人际交往上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人们重要的幸福感来源。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活泼、最热情的群体,他们期待与人交流,憧憬未来,渴望友谊。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交往平台,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同时,微博不需要确认的关注使得大学生可以关注名人、学者等,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途径。微博的产生丰富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但同时如果大学生长期处在微博虚拟的人际交往中,会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失去了与社会直接接触的机会,从而易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封闭。

2. 消费上的影响

微博的出现给无数商家带来了商机,他们纷纷开始利用微博营销,使微博成为一种新的广告载体。微博营销丰富了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渠道。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群体中的一部分和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之一,必然要受到微博上商家广告的影响,然而由于大学生情感发展还不成熟,尚处在青春期的后半段,很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因此在面对五花八门广告的时候,大学生很容易受广告的影响进行冲动的非理性消费,尤其是对于那些常因感性动机而进行消费的大学生来说影响更是明显。

( 三) 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微博已成为招聘求职的新媒介。微博传播速度快捷性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获知企业招聘信息,大大降低了因获取信息滞后而带来的损失,提高了求职的效率。作为互动性的社交平台,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博发布自己的求职“微简历”。“微简历”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简历具有简洁、低成本、环保等优势。

2. 消极影响

微博招聘虽然具有便捷、成本低、传播快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首先,微博上的招聘信息有限。其次,由于微博招聘还是一种新方式,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来约束。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面对微博上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常常真假难辨,无法核实这些信息,有时候会陷入招聘陷阱。

四、微博对大学生影响的应对策略

微博从本质来讲只是一个工具性的网络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正确看待并利用,微博则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否则就会沉溺其中,给其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要避免微博给大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应采取以下对策:

( 一)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博观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微博知识讲座,让学生正确认识微博。其次,引导学生树立微博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微博观,让学生知道微博是自由的,也是自律的。再次,大学生在微博上既是行为者,又是评论者,应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负责的能力。

( 二) 培养大学生分辨信息的能力

微博产生的大量信息,无论来源于哪,用户都需抱有质疑态度。微博中经常夹杂些虚假信息,如果缺少质疑,微博用户会间接传播虚假信息。大学生是微博的主要用户,微博的海量信息要求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大学生需要自觉地培养批判与思考能力,学会如何接受信息、发布信息。大学生对微博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于注重分析微博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和符合逻辑,评价微博的信息是否符合公正性和客观性。

( 三)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微博在拓宽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其虚拟性也使得一些人常常沉溺于虚拟的人际交往,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甚至逃避现实,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首先,在大学中开设健康人格心理教育课程; 其次,开展挫折教育,形成积极的挫折防御机制。让大学生学会正视现实,正视挫折、克服挫折、避开挫折、最终从挫折中学到知识; 最后,注意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解决好学生心理偏差和困惑,使其形成坚强的心理承受力。

( 四) 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篇4: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但也占用了同学们的大量时间。许多同学在自知危害的情况下仍因无法自制而对手机产生了依赖,严重影响了大学的课堂秩序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应该采取外部限制手段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来化解智能手机对当代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手机使用习惯。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广大大学生带来了手机成瘾等各种负面困扰。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影响及应对对策,对培养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习惯、健全大学生人格十分重要。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文章将根据对大学生的实际调研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大学生智能手机使用情况

2014年5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手机成为了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终端。截至2013年12月,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2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8个百分点,增长率高于2012 年。与此同时,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深度也不断加深,其中大學生上网时长更是高于其他学生群体达到了25.1小时每周。交流沟通、信息获取和网络娱乐是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的重要需求,其中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为90.6%,手机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视频的使用率超过了50%。

在对多所高校的实地调研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8份,其中对手机用途和主要应用使用率的调查数据显示:经常使用QQ或微信的同学占93.5%;56%的同学经常使用微博;74%的同学用手机来玩游戏;使用手机看小说、看视频的比例分别为42%和61%。这结果与《报告》中出现的数据基本吻合,而我们调查中使用手机玩游戏等行为的统计数据皆高于《报告》说明,使用手机玩离线游戏,看离线小说与视频等也是同学们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

二、大学生对智能手机依赖情况及影响

在享受智能机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使大学生逐渐成为了无时无刻的“低头族”。对手机不合理的使用不仅干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大学生的听课效率,休息睡眠。更出现了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1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程度严重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拥有智能手机的同学中近78.4%承认自己对手机有依赖,其中认为自己对手机有“轻度依赖”“较重依赖”和“严重依赖”同学分别占比33.9%,35.6%和8.9%。其中“较重依赖”占比最多。而根据调查,同学们对手机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宁愿选择手机聊天,也不愿直接面对面沟通。二、不自觉得使用手机刷“微博”,刷“新闻”,刷“朋友圈”。三、即使没有明确使用目的也会把手机握在手中。调查更显示有近50%的人认为这种依赖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而这些人中95.3%的同学都试图通过自我控制手段来摆脱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但绝大部分同学都在中途放弃,没有成功。

2.2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社会交往方面,大学生沉溺于移动社交使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大受影响。QQ,微信,人人这类应用逐渐由即时通讯工具发展为了个人多媒体终端。更方便快捷的社交体验,使大学生热衷于通过拟态环境建立社交活动而忽视了与周围人的交流。沉溺于移动社交的快感加剧了传统社交活动所带来的焦虑感,而大学生为了缓解这种焦虑,会更加地依赖手机,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课堂秩序与学习效率方面,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使大学生学习效率大幅度降低。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71%同学会在课上使用手机,而43.5%的同学表示当自己想好好听课时仍无法控制自己使用了手机。在闲暇时间,通过刷微博、聊微信、浏览新闻等诸多行为,看起来将碎片的时间、空间有效地利用了起来。但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大众日益形成碎片化思维,对微博、微信这类应用提供的信息产生依赖,反而是手机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了。许多大学生在看书,甚至上课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刷微博,刷完微博刷朋友圈,进而导致注意力长时间无法集中,严重影响了上课及学习效率,在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课堂管理的难度。加大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

(三)日常生活方面,对手机的依赖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夜间休息。有很多同学总是习惯睡觉时把手机放在枕边,认为可以在睡不着时通过手机游戏来放松精神。殊不知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过度的手机游戏会让人精神保持在一个亢奋的状态.反倒使人更加难以陷入睡眠状态.对新一天的学习产生影响。大学生们的作息与健康也因此很容易出现问题。

三、加强学校管理干涉与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结合以应对手机依赖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情况的日益严重加大了学校及老师管理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通过物理手段屏蔽上课期间教室网络信号,加强课堂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对上课使用手机行为进行有效处理。以求在条件和管理上限制同学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减少智能手机对课堂的影响。

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情况需要校方的控制与监督,但外部手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无法真正对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心理产生影响。要真正解决过度依赖手机对课堂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增强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时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心理上自主地“屏蔽”互联网。

篇5: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悄然降临。在大学校园里,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但是每个事物都有它的双刃性,它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必然也会带来一些不便之处。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影响

一.调查目的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载体,近几年在学生中日趋流行,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网上聊天,发E-mail给好友,网上浏览新闻......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极容易令部分同学对其产生过度依赖,从而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那么,网络到底对广大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着什么影响呢,它又是怎样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呢?掌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培养高素质的中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

鞍山师范学院所有学生,主要以在校生为主。

三.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网络对学习的影响

1.正面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在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的开放性,自主性,方便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的扩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习。网络的自由,轻松,开放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无压力的学习空间,这会大大的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负面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有帮助,同样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也有弊端。学习本就是学生的本职,但是现在出现了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课本的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而网络作为主要的影响原因之一,有着很大的责任。网络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气氛与学习环境,而且这并不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会使学生过度的依赖心理,不会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

(二)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1.正面影响

现在的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说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由于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知识和常识的了解过少,网络就成了他们生活的小帮手,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常识。并且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递,可以让大学生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的丰富性。

2.负面影响

篇6: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高校校园网的广泛建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网络中来,网络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校园生活,“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二、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

大学生究竟上网做什么呢?通过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网上聊天、看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当然对于喜欢游戏的同学来说,上网的主要活动就是打游戏。同学们普遍认为,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信息个通讯的的方便。另外,网络也是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他们从中获得了许多非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最新动态,以便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网络更是他们对外交流的工具。进入大学,昔日高中的同窗好友散落在祖国各地,网络为他们提供了相聚的场所。

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归结起来就两方面,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他们并不是十分迷恋网络,网络对他们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有些同学则认为有影响,因为他们对网络已经很在意,一周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上网。至于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网络影响他们的学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下面就具体说一下。

(一)正面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网络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

(二)负面影响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 关系障碍。

2、大学生沉溺网络。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3、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淡化。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于个人的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样的隐蔽性使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与人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淡化法纪观念。

四、调查总结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把大学生引到网络学习中去。网络像是无边的森林,里面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但愿我们大学生都能找到通向宝藏的路径,利用它而不是被利用。

篇7:物价走势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真实了解廊坊师范学院及各学院大学生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和行为导向。时间:2013年5月9日——2012年5月16日 地点:廊坊师范学院

对象和范围:廊坊师范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方法: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种结果:

1、几乎所有同学都感受到物价上涨,且自己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2、价格有明显涨幅的:食堂饭菜及各种食品价格,生活日用品价格。

3、针对物价普便上涨同学们的应对措施因人而异:有62%的同学选择限制消费,节俭开支,主要体现在购买衣服、零食及日常娱乐方面;20%的同学则照常消费,向父母要钱;18%同学则通过兼职工作来维持正常的日常消费。

4、月生活费每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 8%,400—600元的占78%,600—800元的占12%,800元以上的占2%。由此可以知道现在大学生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购买力。

5、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希望购买衣服的价位花费在100元以下的占7%,在100--150元的占54%,在150---300元的占15%,在300元以上的占15%,此项可知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会选择购买较好一些的衣服,也反映了学生的购买欲望受一定的经济条件的限制。

6、购衣地点路边小摊占12%,品牌店占23%,服装店占58%,其它地方占7%。从此项中可以了解大学生对购物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品牌服装的青睐与消费知识水平。

7、对于物价上涨的原因,大学生的观点各异,但认为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居多,还有小布部分认为是商家的恶意操控。8、47%的大学生对于物价上涨得以解决不抱希望,36%的学生认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物价上涨才能得以恢复。

二、今年的物价走势

2013年的物价走势如何?新一轮物价上涨会不会延续此前的温和态势?针对这些百姓关心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给出了解答。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各界对2013年物价走势有不同的判断。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经济增长水平而言,目前的物价走势虽然尚属温和可控,但这是在2011年高物价基础上的继续上涨,并且平均涨幅也达到了2.7%。未来物价总水平将持续走高;另一种观点认为,推高CPI的因素并不具有持续性。从结构上看,第四季度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但生猪存栏量目前仍处于相对高位,供给稳定,猪肉价格上升空间不宜夸大。国际粮食价格处于筑顶,同时,除大豆外,中国粮食自给率较高。此外,翘尾因素将不断变小甚至消失。PPI目前仍处于负增长阶段,其未来变化趋势对CPI的传导压力有限。中国的经济增长虽已企稳并回升,但回升的力度偏弱,加之中央提出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价格总水平将不会大幅提高【1】。

三、今年物价上涨的原因

1、货币条件相对宽松。2012年1-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60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75万亿元,同比多增9087亿元。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9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货币扩张重回高增长轨道,央行2012年分别两次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市场流动性,推升物价涨幅。

2、猪肉价格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2012年6月初全国生猪出场价回落到本轮价格周期波动的最低点,为了缓解生猪过度下跌的局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经过调控,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小幅回升,初步判断猪肉价格目前已经进入周期性的调整阶段,2012年底或2013年初猪肉价格将进入周期性的上涨阶段。我国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约为3.8%左右,根据历史经验,猪肉价格上涨阶段的涨幅明显高于下降阶段的降幅,因此,2013年猪肉价格上行周期一旦确立,对CPI的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3、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2012年以来,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国家启动了居民阶梯电价改革,7月1日开始在全国全面试行。经相关投入产出模型测算电力价格上涨10%,将导致CPI和PPI分别上涨0.55%和

1.19%。2011年底国家开始在广东、广西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天然气价格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预计今后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阶梯电价的推行和天然气价格改革范围的扩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物价涨幅。

4、人口红利效应减弱,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难改。2012年上半年,全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约17%,12个省发布了工资指导线。近年来用工荒已经从东部扩展到中西部,制造业领域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中国经济已临近刘易斯拐点,这将成为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尽管未来几年会有小幅波动,但对劳动力供给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中国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工资刚性,人力资本价格只能涨不会跌,增加我国商品生产成本,进而推动我国物价水平在长期内高位运行。

5、物价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2000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四轮周期性的物价波动。第四轮从2009年8月至今,上升阶段持续了24个月,回落阶段已经持续了14个月,根据历史规律,初步判断本轮物价回落的趋势已经基本结束,物价将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

6、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较2012年有所扩大。由于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基数较高,2012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较上年有所回落。2012年1-11月,CRB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1.7%。2012年以来,各国货币政策总体宽松;伊朗和叙利亚局势不稳,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发酵;2012美国和欧洲的干旱影响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产量。以上诸多因素均助推大宗商品价格,因此,初步判断2013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2012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强【2】。

四、对于物价上涨提出的有关建议

1、对高校及社会的建议

首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加强对校内商业行为的监管,合理控制食堂饭菜价格的涨幅;其次,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物价的上涨主要是市场因素影响的结果,防止不负责任的炒作,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消费理念;最后,有条件的高校要通过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对贫困学生减免学费,以及提高奖学金的覆盖面和金额等方式,减轻学生的生活负担。具体建议有:

(1)通过形式政策课等形式向大学生们讲解物价上涨的原因,作出解释、宣传

等工作,以免出现一部分大学生不理解,从而引起不必要的事情发生。(2)对于学生食堂,政府可以采取补贴等方式对高校学生食堂进行补贴,使学生吃上比较便宜的饭菜。

(3)对于经济困难的同学,国家和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不因物价上涨而饿到一个学生。学校也可以加大勤工助学力度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扶。(4)政府密切关注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粮食、副食品、水、电、油、气等必需品的价格走向,在价格水平出现过快上涨时,政府出台相关降价政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限制,稳定价格。

2、给在校大学生的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总之,应将物价上涨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降到最低,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们能够安心完成学业,这也是我们作为大学老师和全社会的责任。不管物价上涨还是下调,我们的生活总还是要过的,我们的社会也还是要前行的。只有我们全社会都来正确对待物价上涨的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来缓解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压力,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和谐。

参考文献

[1]高守贵.走进当代大学生消费[J].消费经济,2004,(2)

篇8: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近年来, 周遭的空气弥漫着一股“复制、粘贴、转发、点赞”的潮流, 其势头之猛, 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网络社交媒介上, 早前在博客、QQ空间长期“驻扎”发表原创日志随笔的大学生不见了踪迹, 取而代之的是寥寥数语毫无文采的状态播报并附上大头照或风景图, 亦或是充分利用分享转载功能,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现如今, 瞄一眼推荐来、转来的“美文”成了日常阅读的主要来源, 图书馆成了被大学生遗忘的角落, 更甭提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有价值的期刊杂志和文学名著。为接近国学, 他们听的是于丹的《论语》、易中天的《三国》;温习经典名著, 看的是电影电视剧的相应版本;学习古董知识, 看的是电视台的鉴宝节目;恶补乐理知识, 看的是各类音乐选秀节目。面对老师布置的任务, 再没有多少人去绞尽脑汁翻阅教材, 去图书馆搜寻海量书刊, 而是将目光转向更为浩瀚的“网络智库”, “哪里不会点哪里”, 弹指间, 论文的内容有了着落, 只需东拼西凑、修改格式就可完事大吉;实验报告找准了, 只需修改下学校、班级、姓名;令人发笑的是, 入党自传也是“借鉴”而来, 别人的经历也是可以照搬的。考试前一周的学习效率更是达到一学期的峰值, 不看课本, 只看老师圈定的范围即可轻松应对考试。校园里、网络上经常会出现诸如“一个月突破英语四六级”、“Photoshop学习新手之十大速成秘诀”、“六十天掌握一门外语”的广告, 这些足以满足大学生妄图掌握技能却不想彻夜苦读的心理需求。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速食主义已如病魔般吞噬着大学生本该充满创造力、渴求知识的心灵, 因而探讨其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消极影响并引导他们远离速食主义侵袭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速食化怪象分析

速食主义, 本意是指快餐文化下的追求速成, 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 速食主义只突显了“快”, 但是缺乏营养, 多吃无益。诚然, 速食主义的洪流已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 当今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年一个样, 三年大变样,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已和过去迥然不同, 且不论大学生, 就连50后、60后都在“复制、粘贴、转发、点赞”的潮流趋势下被青春撞了一下腰之后又潇洒走了一回, 但与50后、60后的消遣娱乐不同的是, 处在生长发育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却不应且不能受到速食主义的浸染。因为这种速食性的快餐文化“看起来铺天盖地、花样翻新, 其实内容充斥着平面性、非历史性、无深度性, 它们自生、自灭, 速生而又速朽”。青少年人生经历浅, 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 选择能力和辨别善恶能力较弱。低俗的“快餐文化”会使青少年在价值观上出现迷茫, 审美情趣逐步退化, 文化欣赏向低层次滑坡。网络的普及化促使大学生把解决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的触角伸向这一高效快速的新媒体,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大学生搜索信息的效率与范围, 对其学习生活有益, 但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 把本该通过自身的理解、纸质书籍的阅读来解决问题的途径诉诸网络, 这对其智力的提升和创造力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再者, 对于知识的学习功利化思想过于严重, 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为了考试而学习, 应付考试采取“突击”, 因为此法成效高、投入少, 尤其在大学“严进宽出”的背景下及一些教师身上存在教学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的现实情况, 造成上进生与非上进生在试卷成绩的反馈上拉不开差距, 反而更助长大学生采取速食化的学习策略。

1、大学生速食主义根基系于家教

从家庭的角度讲, 大学生的家长都是四十多岁, 他们承受着自我选择、择业、开拓事业等方面的压力、挫败感和孤独感, 并把期望和自身的压力潜移默化地转给子女, 对孩子的教育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他们往往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 过于看重孩子的名次和成绩, 因而现今的大学生从小就形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 即为了成绩可以不顾一切, 高中毕业以前他们大多经历各色补习班的洗礼, 到了大学之后, 课业压力并不繁重, 家长也鲜少再对他们的学习施加额外压力, 成绩似乎显得并不重要, “六十分万岁”成了他们的口号,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发现“突击”是应付考试的一个绝佳的手段, 对于作业的完成、知识的掌握急于求成, 压缩时间草草了事, 甚至拖延到最后来突击, 时间紧任务重, 原创来不及抄袭绰绰有余, 全然呈现出一种功利化的倾向。

2、社会环境构筑大学生速食主义围墙

人是社会性动物, “世界上很少有人甘愿茕茕孑立、独处一隅。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度过了一生”。“青年人寻找接近同类中其他成员的合群倾向是青年个体社会心理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 他们都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 因而也易受同辈文化的影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 促使速食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从众心理。所谓从众, 就是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 个体放弃自己的意志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 在大学生群体中, 从众现象更为普遍。大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 他们非常重视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及自身行为产生的影响。制度经济学有一条重要定理, 即当个人改变行为不能扭转局势时, 人们会选择最终不利于自己的制度。例如, 每个人都在自己常用的社交媒体上“复制、粘贴、转发、点赞”, 都没有原创的想法, 这时潜心原创的人在同伴群体中就显得格格不入, 为了与大环境相容, 他便会疏于对自身的要求, 从而渐渐丧失写作的热情和能力, 在追随同伴群体的过程中陷入速食主义的泥淖。

(2) 去个体化。在一个活动方向和方式较为一致的群体中, 有时个人会忘掉自己的个体部分, 而把个体等同于群体, 把个人行为当作群体行为, 在群体中做出独自不敢做的事来, 甚至连违反社会准则也无所顾忌, 即为“去个体化”现象。例如, 老师布置一篇论文的作业, 格外强调不准抄袭, 当一名学生绞尽脑汁, 没有头绪, 在他得知其他的同学准备从网上“借鉴”时, 他便下定了抄袭的念头, 理由是大家一起做, 即使被发现了也不过是大家一起受罚。而后老师给了他一个可观的分数, 几次下来他发现这种方法很奏效, 便一直沿用, 这是许多大学生应付作业采取的策略, 也是导致大学作业、论文存在大量抄袭造假, 学生科研水平低下, 速食主义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3、速食主义责成大学生创造性思维退化之诱因

课堂上的创造性观察学习是学生对老师演示的知识范型进行特征抽取和编码, 转为脑内传递介质, 链接大脑记忆中心已积累的知识, 并进行整合重组, 以获得新行为的过程。然而在追求简便速成的文化快餐心理驱使下, 创造性的观察学习过程被简化为行为模仿过程, 学生关注所学知识内在复杂性的唤起功能不足。速食主义下, 信息大爆炸, 大学生来不及消化现有的知识文化, 新的文化知识接踵而至, 在这种瞬息万变的文化氛围下, 他们变得消化不良, 不愿思考、懒于思考, 解决问题急于寻找捷径, 创造性思维严重退化, 大脑思维变得直白化、简单化。对一些大学生们而言, 为达成一定的目的直接从网络上获取现成的信息变得理所应当, 从自己之前的知识经验、生活基础提取并加工信息变得难上加难, 十二年的学习生涯所获知识形同虚设, 高三成就知识储备的巅峰。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在大学生身上出现的速食主义思想和行为, 我认为应从教育部门、学校 (教师) 、家长、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1、教育部门:善用监督检查机制

督促各大学、大专院校继续贯彻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方式, 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理念积极下发到各大院校, 并将监督、检查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学校 (教师) :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运用

(1) 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来源, 按照课程标准规定, 把知识点讲透, 考试不采取圈定范围的方式, 整本教材都作为考查内容, 客观题与主观题有机结合, 开放题比重增加, 切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 死记硬背的念头。

(2) 教师要增强责任心, 端正教学态度, 鼓励学生要从模仿中形成原创精神和能力, 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基础上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批改作业方面, 要认真及时地评改, 善于从中发现学生的创新点与不同点, 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升自身的教学评价能力。

(3) 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系数应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上, 超出最近发展区很难保证作业的真实原创程度, 只有学生具有完成的能力, 他们才会有自己做好的信心与潜力。

(4) 作业量化, 养成其从点滴做起厚积薄发的好习惯, 比如鼓励其从一个简短的评论开始, 到写出一段有深度的短文, 逐渐培养其长篇原创文字写作的能力与信心。

(5) 学校要定期举办鼓励原创的文化活动, 如:举办观影影评征文活动, 微书评, 诗歌、歌曲原创大赛等。发掘学生的潜力,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3、家长:真正重视孩子大学生活

摒弃过去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重视孩子大学生涯的学习活动, 鼓励他们将之前学过的知识有机融入到大学学习中, 坚持“一切知识都有价值”的观念, 培养大学生沉着、耐心的品质, 为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助力。

4、大学生自身:认识到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1) 认识到知识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而后厚积薄发。学习知识不能浮躁,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虚心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一些综合性的活动, 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 成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

(2) 认识到从网络大篇幅抄袭的弊端, 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3) 培养自身广泛涉猎重点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好学位基础知识, 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为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助力。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 需要教师去渗透、去培养、去锻造, 学生需要去体味、去积累、去运用。速食主义固然有扩充知识容量、便捷迅速等优越性, 但知识的营养是需要慢慢品、慢慢悟、慢慢吸收的。无论你是从业者, 还是受教育者, 亦或是管理者、家长, 只要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会牵涉到教育, 我们就有义务驱散周围速食主义的洪流, 毕竟, 如果任其肆虐, 对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创新国家的发展而言, 都是无益的。

摘要:近年来, 周遭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速食主义的潮流, 其势头之猛, 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先提出速食主义的现象, 并从家庭教育、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最后针对在大学生身上出现的速食主义思想和行为, 从教育部门、学校 (教师) 、家长、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速食主义,大学生,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莹.文化速食主义[N].检察日报, 2010-8-20 (6) .

[2]熊华军.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反思[J].成人教育, 2005 (1) .

[3]梁建华.论“快餐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2008, 28 (1) :133.

[4]詹惠文.让心灵自由——90后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ix.

[5]徐婵.青年社会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1.

[6]陶国富.大学生社会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99.

篇9: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 微信 大学生 影响

1.移动媒体

移动媒体以移动终端作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运行各种平台、应用,能够展示并处理信息的媒介,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载体的种类愈加丰富,但当下最主要的移动媒体载体为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设备。

在移动媒体这一概念中,媒体不仅可以理解为媒介而且可以理解为依托媒介运行的社会组织,而移动则与固定相异,技术层面上可以认为是无线爱传输,在需求方面,可理解为及时收到信息。

2.微信

微信作为社交网络的载体,既有社交、方便、自由等优势,又费用低廉、功能丰富,故而在市场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因而被广大群众喜爱。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微信随之快速发展,而作为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团体之一,大学生对于微信采取了积极使用的态度,微信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大学生生活学习情况

大学生不同于其他学习阶段的学习者,其自由性、自主性完全迥异于其他学习者,而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多数情况下仍需要教育者进行引导辅助,以便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1大学生学习情况

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目的各不相同,四成左右的学习者多为实现自我价值,八成以上的学习者认为学习是一种主观强制性行为,故而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积极性与其他阶段不可同日而语。大学生学习现状多呈消极状态,但他们的学习意愿与目的则多积极向上。当代大学生多受社会影响,不得不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展示自我价值。

3.2大学生生活情况

大学生对于课余时间的安排也是多样化的,很多人选择上网聊天、玩游戏,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做兼职、参加社团活动,这些活动中,虽然缺少不了沟通渠道的参与,但其局限性极强,对学习者的日后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当下多数大学生对空闲时间的安排无法做到合理化、有序化,对大学生日后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需要社会各界对他们在这一方面加以辅助、指导。

3.3大学生消费状况

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多来自家庭供应,消费状况多由自己控制,由于家庭的消费思想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多数无法做到有计划、按需求等,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各有不同。

在我国传统节约思想的影响下,同等情况下,多数大学生会选择更节省的产品进行购买,但还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购物标准。总而言之,大学生消费层次、观念有着各种或大或小的问题,对学习者日后的消费将产生长远影响。

4.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微信丰富了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

4.1微信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

微信作为沟通渠道极大丰富了大学生获取的信息类型,在学习者的学习生活方面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作用。通过微信,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帮助学习者学习专业知识并且扩大了学习者的知识面,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方面产生影响,更会对其日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知识上的助力。

4.2微信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友面

通过微信,大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交友面,更好地建设交友网络,锻炼交际能力的同时为日后发展经营好规模更大的人际关系网络。微信作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其匿名性、虚拟性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的私密性,避免用户信息的外泄,为大学生提供更加隐私的交流空间,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倾诉心声。

4.3微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

微信作为交流平台,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会影响学习者的消费观念。在微信使用过程中,大学生的消费理念面对的是各行各业各个层面不同人士的理念的冲击与融合,这对大学生形成自身消费观念存在巨大影响。微信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多会展示自身消费、生活与学习情况,这些信息体现了不同人士的人生百态,大学生从这些信息中片面又客观地认识到社会各界的生活状态,因此产生不同的想法,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

4.4微信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大学生是一个集体生活丰富的群体,微信作为新兴交流平台在大学生的心理方面也有一定影响。如从微信的推广方面来说,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满足,而微信的娱乐性则对大学生的猎奇心理有所影响,在微信涉猎的游戏与攀比心理分割不开。在这些环节中,微信无不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在微信应用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宣泄与体现。

5.结语

微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极其新颖的交流学习平台,其影响力极为巨大,大学生通过微信的应用获取更多信息的同时分辨、明确信息的真实性、实用性,提升自我价值,而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微信则需要其他各界人士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郑伟群.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探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04).

[2]王志丹,董志文.智能手机对高校学生学习方式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05).

篇10:职业规划对大学学习生活的影响

姓名:黄珉 系别:通信与控制工程系学号:09409202

有人说,我们又不是医生或是医务人员,了解那么多医学知识没有用,那是医生和医务人员的责任,我们了解了,还要他们做什么!正是因为有相当多的人持有这种态度,才使得医学知识无法像其他的知识一样正常传播,使得人们愚昧无知,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无法将一些疾病于雏形中扼杀,任由疾病由小变大,由大致癌,导致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悲剧。这些悲剧本是可以避免的,可由于人们的无知,多么的可悲可怜!

大学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然而众多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无不令人担忧。大学生的幸福生活与健康的概念的交际似乎不占相当大的比重,泽华也是医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健康生活,健康学习,保持心理和生活的健康对大学生幸福生活的意义举足轻重。

大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基本上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1)饮食选择。通过学习知道,就医学角度来看,各色食物的作用各有不同,相应的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对个人的健康也不可小视。如医学界公布的六大保健饮料:绿茶、红葡萄酒、豆浆、酸奶、骨头汤、蘑菇汤。保健食品:谷、豆、菜。各种食品的搭配也是大有道理的。相比与昂贵的保健食品有最直接的保健功效。而对于西餐厅的公众油炸、高脂、高热量的早餐,对个人的健康将会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大学的生活水平虽是相当大的提高,但各种选择、口味也是不同的价值,合理选择搭配,健康饮食不容忽视。(2)常见

疾病的了解。系统性疾病,相应的症状,治疗配方等及时对自己的审视、自我检查意义重大。孰知各种症状即在警告身体的不平衡,而抓住时机及早治疗,防止病症加深重创健康。(3)病理学知识的储备。组织萎缩、变性、化生、坏死的各种损伤及修复,局部血液循环疾病,突发反映,损伤时发生的炎症反应,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肿瘤等,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健康危机”。(4)各种防范措施及个人卫生的工作。病从口入,病自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少食多餐,合理搭配,作息规律,保持心理健,积极向上。对各种传染疾病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个人生活用品应妥善保存。

各种小的预防可能挽救大的创伤,医学知识对大学生幸福生活意义重大。其直接作用在于自己,同样其意义定然不局限于己。好的生活习惯不是我们没有,而是我们不在乎,若自己做到,自己受益同样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被人的一种很好的提醒。据实际而言,各种发人深省的统计数据无不引人深思!内蒙古医学院对2006年1073名学生进行营养健康状况、视力、肝功能以及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受检的1073名学生中,营养不良9.23%;肥胖占4.66%;视力低下79.03%;乙肝感染者

8.2%:ALT升高者0.84%。在受检新生中检出的疾病及异常状况中,营养不良、肥胖、乙肝病毒的感染等情况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的分布具显著性差异。健康知识调查中能正确说出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的学生最少,仅为33.05%;能正确回答食物多样化、营养合理化

有益健康的学生最多,达到90.14%。74.45%的大学生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超过50%的大学生却不知晓乙肝主要传播途径;有43.60%学生不知道肺结核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只有49.00%的学生了解肺结核病主要的传播途径。63.27%的学生能每天按时吃早餐,大部分学生不吸烟、很少或从不酗酒,常食用奶及奶制品的学生仅为45.2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只有47.64%,能在23:00之前睡觉的只有33.11%。

不要让我们的健康在大学生阶段就埋下健康隐患,而事实上,各种疾病的“爆发期”提前了很多,甚至如今的小学生就深受各种成年后的疾病的困扰。过度肥胖,挑食,饮食无节制等引发了很多少年疾病。为大学生这一自由环境中,我们的健康也颇遭挫折。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各色各样的娱乐、集会,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侵袭着大学生安稳的生活。吃好吃的,玩爱玩的无节制无度,个人卫生也不注意造成的传染,社会交往不留心,对各种症状也不在乎能挺着的就挺过去,小错酿成大失。

作为父母的好女儿,我必须要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这也是我选修《家庭医学》的目的所在。从小我就目睹许多亲朋好友因缺乏医学知识而不幸。忘不了深夜家人的呻吟声,只因长时间喝啤酒吃海鲜导致肾结石,所幸没有大碍;忘不了邻家女孩孤独的身影寂寞的泪水,只因小儿麻痹症发现不及时,致使走路一跛一跛,遭受了无尽的嘲笑与白眼;忘不了姑父病床上孱弱的身影脆弱的病容,尿毒症呵,最终也无法挽救。我下定决心,多看书,多看报纸,尽管不能学医,我也

要多看多了解医学知识。不做无知的人,不做医学盲。为了自己,更为了自己最爱的家人!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必须有所觉悟。作为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掌握足够的医学知识,必须担负起传播医学知识的责任,让周围的人们摆脱无知,避免更多的悲剧。

上一篇:在与朋友交往中成长作文600字下一篇:租房协议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