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

2024-05-10

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精选6篇)

篇1: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

高中化学课堂提问如何做到高效

【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化学课堂;提问艺术;疑问;高效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55-01

课堂提问是设疑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和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有效课堂提问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新世纪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实质又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现在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很传统,“填鸭式”“满堂灌”“保姆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二十一世纪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而不是一堆复制品。因此,要提高我国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做起,把改革重心移向课堂,让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来一次真正飞越。要飞越就一定要先从课堂提问下手。

二、有效课堂提问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真正走向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育”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转变。虽然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极评价者。然而,任何一个学习活动又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适当的提问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如何将有效课堂提问教学运用在高中化学提问策略中,成为高中化学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来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醋时,我这样提问:“很多家庭主妇在烧鱼时都喜欢加点醋去腥,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这样的提问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在这种生活化问题的刺激下参与意识更加浓厚了。只有发挥有效课堂提问,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有效的教学情境,在预案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开展教育性对话。

要善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地讲解与“牵”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特别学生学习发生困难,须诊断、敢调整、敢引导、敢追问、敢讲解,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中学化学课堂提问,将在提高提问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应答、师生协作、构成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对自己教学提问进行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提问中提出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整合、优化,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过程有效提问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涵盖量很大,如,教学计划中的目标问题设定是否合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达成是否合理等等。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启发性,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提问时机,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化学课堂提问还要注重趣味性与生活性。如,学盐酸时我这样问:“人体胃液主要成分为盐酸,有些缺钙的人会食用钙片(主要成分CaCO3)你知道为什么呢?”在学习“铁与铁合金”时我这样问“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吧,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很快变深,哪位同学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呢?”这样的问题避免了课堂的枯燥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惟其如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有效教学提问,善于思考,积极开展有效课堂提问,才会有利于提高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教师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

四、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上看,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从教学的进程来看,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从教学的灵活性来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学生回答无奇不有,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反问或追问。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应答。它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1.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开车不等客”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思维。

2.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尽量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矫正认识缺陷。

3.学生合理的回答要给予表扬,时刻给学生公正热情的鼓励。教师民主,学生踊跃发表观点,让课堂氛围更和谐、宽松。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方式,作为教师一定要灵活运用提问策略,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篇2: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

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教师了解课堂、把握课堂的主要途径。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心理学上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因为问题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这既要求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下面我就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提问的用语是否准确、提问的目的是否明确、问题的难易是否恰当等方面决定了提问问题的有效性。

1.提问问题的用词必须准确

课堂上,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普遍存在提问随意、问题没有精心准备、用词不准确、思想表达不清、语言过简或过繁或者有歧义,让学生不知如何思考和作答。这样的提问既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效率。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有效的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表述清晰、准确,使学生对问题形成一个正确的感知,这也是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前提和基础。

2.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目前,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所提的问题大多都是识记、理解的低水平层次的问题,而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展思维应用、综合思考的问题却很少。教师普遍认为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自己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路走,或者仅仅把课堂提问作为一种考查学生的手段。这样的提问使整堂课只能听到教师的观点,而不是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知识也是被动的接受。一堂课下来,教师表面上完成了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却偏离了课堂提问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正确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功能与课堂提问的目的之间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同样,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他们是否真正经过思考的前提之上的,教师要正确协调好教学目标、考查学生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其实现的前提及核心。学生是否经过积极思考应成为有效课堂提问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

3.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设计问题阶段,教师对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储备,还要根据教学经验明确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认识上或思维上的混沌或障碍,然后有目的地设计课堂问题,这样才会使提出的问题具有有效性。在准备问题时,教师应考虑问题的难易度和提问的方式。

简单又无需思考的问题表面上能使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气氛看似热闹,但却不能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实质上的探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一种随便应付的坏习惯。还有,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高难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经常问一些怪题、偏题。这些深奥、难以琢磨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反而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打消了学习的兴趣,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不会太难,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又不会太容易,使学生觉得轻而易举,没有思考的价值。为了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有梯度。问题也有多种类型,形式和内容要统一,也要和问题的目的相协调,既可以让学生个别回答,也可以小组派代表回答,或者抢答,充分关注每个学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

二、掌握有效的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课堂提问分为教师发问、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反馈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师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技巧,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1.教师发问的技巧

在发问时,教师要让学生听清楚问题,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重音、表情并通过这些给学生以引导和提示,还要注意学生听到问题时的反应,观察学生是否明白教师所提的问题,需不需要再重复一遍问题。教师一次应只提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回答才会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被迷惑,如果教师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之前连续问多个问题,会使学生搞不清楚究竟要回答哪个问题,回答什么。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

等待学生回答是一门艺术。若教师等待时间太短,学生没有充分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的公布答案,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若学生一直回答不上来,教师一直等待,就会使课堂氛围变的很沉闷。研究者发现,教师将发问后的候答时间增至3秒到6秒,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将学生回答后候答时间增至3秒以上,师生间的问答性质就会由“提问式”变为“对话式”,这种微小的改变,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使学生学习时注意力更加集中。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应积极点拨,给学生铺垫一些问题的阶梯使学生一步一步思考、回答。

3.提问学生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有几个学生能迅速回应并大声回答,结果使教师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感受。长期以往,会使少数几个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对其他学生不屑一顾,也会使大多数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兴趣,使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复杂化、紧张化,因而教师应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对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的问题,教师应抑制部分学生自由发言,给那些思维处于困顿中的学生锻炼和参与课堂的机会,鼓励学生大声回答问题,为课堂创造轻松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疑虑,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篇3:浅谈化学课堂如何提问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提问,误区,策略

就像哲学家告诉我们说“哲学往往是从仰望天空开始的”, 教育心理学家也会告诉我们“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 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能力;有了问题, 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 从而可以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有效提问是课堂提问的基础, 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 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 抛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曾说过:“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曾提出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充分说明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直接关系着教师了解学生当堂课对知识的吸收如何, 是在课堂上增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一环。课堂提问常见的几个误区有: (1) 整堂课教师只管讲, 从不提问或极少提问, 缺少互动性, 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做出回答。 (2) 什么都问, 低级的、重复的、不着边际的问题;甚至有些教师上课时只问“对不对”等类似的问题, 学生也是机械地回答“对”“不对”等。 (3) 所提问题偏离主题或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距离较远, 提问没有层次性, 难易问题无阶梯, 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空间不足。 (4) 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 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 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等。

二、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1. 通过教材内容提出有效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挖掘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实验、讨论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不管是教材上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例如:学生对淀粉的水解程度的检验不太容易搞清楚, 在实际教学中将淀粉的水解的检验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 (1) 当淀粉完全水解, 用什么试剂检验? (2) 当淀粉部分水解, 用什么试剂检验? (3) 当淀粉未水解, 用什么试剂检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环扣一环, 由浅入深, 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使学生感到新颖, 活跃课堂气氛, 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这样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 通过化学实验提出有效问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化学实验又是化学的魅力所在。新奇有趣的实验场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学习, 因此教师应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 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

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 (2) 为什么熔成小球并向四周游动? (3) 为什么有嘶嘶的声音? (4) 水溶液滴加酚酞为什么会变红?当学生全面了解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有关知识后, 可以先做“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 让学生分析思考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然后让学生先推测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大都认为金属钠能将铜置换出来, 之后补做了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而实验事实证明,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无金属铜置换出来, 这“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无比惊讶, 他们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 这种由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出的问题, 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通过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出有效问题

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 化学现象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我们必须细心观察, 留意分析, 从现象中揭示本质, 从现象中探求规律, 从而提炼出有关问题。例如, 在讲到油脂、蛋白质的性质时,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衣服上的油污、血渍怎么很容易地除去?在学习浓硫酸的相关性质时, 可以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相关的一些新闻报道, 向某人泼浓硫酸, 会使其毁容, 那浓硫酸到底有什么性质呢?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在化学课堂上有效提问的建议

良好的提问, 在善于揣摩学生难以领会的问题, 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 抓住关键之处, 要言不繁, 相机诱导。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学会领会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 要面向全体学生, 提出问题后, 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后要留有适当的思考时间,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之中, 特别是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 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学生很难有效回答问题, 可能会失去信心, 不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把握适度原则

教学内容有难有易, 因此问题的难度要适宜, 太肤浅的问题会使学生觉得没兴趣, 激发不起学习的积极性, 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使学生一时无从回答, 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有效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另外, 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表述要清晰、准确。

3. 对学生的回答必须作出评价

在提问时, 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 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 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 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 要坚持表扬为主, 给学生鼓励, 即使回答错误, 也应听他说完, 再给予评价, 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 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

篇4:化学课堂上如何有效提问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白磷在密封的容器内燃烧及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的实验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并强化学生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也同样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接下来进行以下提问:①镁带燃烧时,生成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与镁带质量关系如何?学生回答生成固体大于镁带,说明他们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我们进行实验,并测量生成白色固体质量与镁带的质量,发现白色固体质量小于镁带的质量。②为什么?学生心中产生了预判和实验结果的矛盾冲突,就会反思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及矛盾产生的原因,很快发现镁带燃烧过程中有大量的白烟扩散到了空气中,使得实验结果有了合理的解释,并在潜意识里有了理论与实际之间往往会出现差异的心理准备。③如果把这些白烟收集起来和剩余的白色固体一起称量,则其质量与镁带质量关系如何?此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一部分人认为相等,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白色固体质量大于镁带质量,对于他们之中出现的思维冲突,通过双方的辩论得出真相。

上述教学过程充分运用实验情境和探究性提问,引起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探究活动,使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

二、问题环环相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必须有意识地设计探究性问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系列问题,教师再将这些问题进行集中、筛选、提炼、优化,由易到难,形成课堂上具有探究价值的递进问题。

如在关于氢氧化钠性质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敞口放置了两天的NaOH,学生对这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①这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了?②如果变质了,变成了什么物质?③这瓶NaOH固体是否全部变质了?④如果未全部变质,如何除去杂质得到较纯净的NaOH?⑤变质前后,其质量有没有变化?⑥我们如果在实验室贮存氢氧化钠,你认为该如何保存?……

从这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化学教学中,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一组具有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的问题,并保证问题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且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探究学习构建一个思维聚焦的平台。

三、注重问题生成,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究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事物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反映了学生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差异。问题的生成有赖于课前精心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能否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发散度,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过程中,选择小魔术“烧不着的纸杯”,并提出问题:小纸杯没有燃烧,为什么?并追问:要使小纸杯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在惊叹“纸杯居然不能燃烧”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急切地想弄明白为什么火焰贴着纸杯,而纸杯却没有燃烧,并围绕着问题展开讨论,有同学不断向教师提出反馈问题。这样的提问成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热情,激发其发现真相的欲望。

(作者单位: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篇5:化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关键词:化学;课堂提问;艺术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课堂提问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足以体现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提问的重要性。种种事实证明:教师刻苦研究教学内容,深刻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严谨构思,恰当而准确地提出问题,提问时又讲究艺术性,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非智力因素。这样做的结果会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现在对于化学课堂教学提问,说一说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讲究问题提出具有逻辑性、明确性

各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不同,中学生思维水平处于混合思维的阶段,他们往往在分析问题上具有随意性。教师如果不清楚学生认识事物的这一特点,提出的问题不明确,没有逻辑性,往往会造成教学上的失败。提问时应抓住关键性且可以解释现象背后的实质的问题。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师先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可以依次为:“钠为什么先浮在水面?为什么又融化成小球?并在水面上四处窜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最终溶液为什么呈红色?”通过这样连续的提问,把现象分解成几个具体的问题提出,就会引导学生在有效时间内找到产生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提问,再结合钠的相关性质,回答相应的问题。(1)钠浮在水面,是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钠之所以融化成小球,是反应放出热量造成的。(3)钠在水面上四处窜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是有化学反应中有气体产生导致的。(4)最后溶液呈红色是反应用碱性物质生成。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讲究逻辑性、明确,就会引导学生思维朝着明确的方向发展,课堂上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有劲。

二、课堂提问讲究面向全体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发言

课堂提问时应使全体学生,使所有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例如,讲解盐类水解时,教师可以分别在干燥的pH试纸中间滴加醋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然后与标准pH试纸比色卡对比,再面向全体学生发问:“为什么都是盐溶液,pH值有的大于7,有的等于7,有的小于7?”让全体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可以先让几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议论、分析、最终获得问题的最佳答案:虽然都是盐溶液,但是由于盐溶液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的不同,最终导致溶液酸碱性的不同。这样,教师自然由《水的电离与pH计算》过渡到新课《盐类的水解》学习。学生在学习时,更加明确了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但是注意一点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答案时,无论其对与错,都要以表扬为主。特别是学生的答案错误时,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努力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肯定,千万不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讲究化学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由于自身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提问中更多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例如,学习焰色反应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每到重大节日,家家都会放烟花进行庆祝。为什么烟花会五颜六色呢?”学习卤组元素时,教师可以提问:“夏天爱美的男士女士佩戴变色眼镜,那么变色眼镜变色,原因是什么?”学习糖类时提问:“农民种玉米,可以吃,也可以进行深加工,例如酿酒。为什么玉米可以酿酒?”学习盐类水解时提问:“洗涤灵是一种化工产品,为什么在热水中去污能力要比在冷水中强?”学习甲烷时提问:“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在煤矿工作的人们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身安全,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学习氮族提问:“雷雨天气,为什么庄稼长势会更好?”学习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时,提出问题:“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它带动信息革命的发展,为什么它可以作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学习硫酸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最后蔗糖会变黑?”学习蛋白质时可以提问:“在煮鸡蛋时往往加入少许盐,这样为防止鸡蛋煮碎,为什么?”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这些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认真地学习化学知识,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会被调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求知欲。

四、课堂提问讲究化学语言专业、到位

化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化学语言也必然要求其专业性。化学语言不专业,用词不当,很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对教师的崇敬度与信任度降低,最终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失去兴趣。例如,在描述化合物时,最初我们可以用分子式把它表示出来,我们认为是完全正确。但是在学完物质的晶体类型后,我们应该明确:描述分子晶体时,应该用分子式。描述其他晶体时,必须用化学式。这样的描述语言在教师授课当中一定要准确地掌握,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这是教师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对教育事业的负责。

掌握化学课堂提问的艺术,行之有效地在课堂中得以体现,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智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总之,化学课堂的提问,艺术性必不可少。

篇6: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问

摘要:课堂提问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提问有效,应努力做到纵观全局,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营造宽松的气氛,切合实际,面向全体,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时机,并要能拓展提问,延伸课堂,实现提问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高效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而如何让这位主角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还需教师的引导。而提问就是教学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因此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有效的提问能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探索,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理解。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提出记忆性的问题。比如在上课时要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以“金属的性质”一课为例,如果老师问:“金属的活动顺序是怎么排列的?”学生往往是将课本上的原文重复一遍,但这并不表示他已经掌握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不如将问题改成:“比较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就不只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讲述,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这样就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那么老师可以通过他的回答来关注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的观念和方法,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课堂提问的现状

如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学生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

1、提问过多,过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这样的方式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所提的问题随意性大。东拉西扯。

由于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想到什么提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提问,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有些又过于深奥,使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就会出现冷场,教师只能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实际成了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

3、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深度把握不准。

有的提问缺乏探究性,比如一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毫无起发性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要么一上来就提出特别难的问题,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无法回答,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要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失去问题的意义。提问面太广,学生无从下手,例如,在讲解“复分解反应”时,需要让学生根据几个化学方程式找到规律,从而得到“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一名老师就此这样提问:“上面几个方程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问题提出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这就是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太大了学生掌握不了,或无法理解,自然而然也就答不上来了。

4、提问面较小,只提问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在公开课、展示课上,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这样的提问,花架子十足,可是中看不中用。或是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这种现象在平日课堂表现更为突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失去提问的作用。

5、机械死板,不能灵活应变。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可是,有些教师在上课中,不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当课堂上出现与事先设置的问题不一致时,要么按照事先备好的课,或做好的课件,照本宣科;要么就模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或者干脆对学生的新问题视而不见,弃之不理,草草收场。教师此时本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可有些教师却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失去了许多培养学生勤问、善问能力的契机。

三、有效提问的探究

1、提问要突出重点。

课堂提问应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重点问题,将它作为贯穿本课的思维主线,围绕它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重点问题是:能否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根据这个重点问题设计提问:

(1)食盐溶液能导电,而食盐固体不导电,食盐溶液和食盐固体的微粒有什么不同。(2)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中的微粒有什么不同。

这样在提问中抓住问题重点,才能突破知识难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提的问题应难度适易,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与“不是”,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生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合理的梯度以及明确性。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递度,即由浅入难,步步引导学生。例如,在讲授“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时,提出问题:“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同时与稀硫酸反应都有什么现象?反应速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明确。例如,在之前提出的那位教师在讲解“复分解反应”定义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过大,不具有明确性。若改为“同学们请看反应物,从物质的分类上他们都属于什么呢?”“生成物呢?”这样就明确了目标,然后再让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上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反应的?这样一步步引导,明确问题的对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提问应具有生活性。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教学要注重从生活中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化学,联系生活学化学,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化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化学的魅力。

例如在讲到酸与某些盐的反应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吃着松软香甜的馒头时,是否想过,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还包含着化学知识,发生着化学反应呢?制作馒头时,首先要将面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若不处理,其味将令人难以下咽。一般处理方法是:向其中加入食用的纯碱溶液,从而除去酸味。这是为什么?还有为什么加入纯碱后的馒头,蒸好会更加疏松多孔?请同学们解释一下。

这样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5、拓展提问,延伸课堂。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穷。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谓教学相长,有时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教师的思维,学生无意的举动,只要妥善引导并加以挖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将同种溶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比较时,让学生探究方法,多数学生认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改变问题的方法一定是升温。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加热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再让学生讨论:变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吗?再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提问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光是由老师单向提问,学生难以摆脱被动学习地位。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由有疑问的学生提问,而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见不统一的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辩论——得出正确结果”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肯定学生敢问的勇气,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再在方法上给予点拨和启发,让提问的同学有成就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课堂提问要有有效的评价。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要杜绝使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等言语。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四、结语

以上是本人对课堂有效提问的一点思考,教师的课堂提问时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完善自己的提问技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相信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能,才能让课堂风生水起,也才能最终催生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业委会候选人公示下一篇:广西无线城市旅游频道合作运营项目2013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