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2022-09-11

国家教委颁发“中学化学大纲中提出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实验教学”、“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验设备条件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好化学实验教学。”

笔者执教多年来, 已经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掌握实验技能,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 而且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科学学习方法是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在中考中, 实验题也是占很大比重。

在每次上实验课前, 笔者要求全体同学预习实验内容, 熟悉实验用品,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同时结合教材熟悉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课堂上笔者做演示实验时, 通常是先提出实验目的, 然后做一些相关的交待, 再进行具体操作。比如, 进行氢气的验纯实验时, 应先明确, 氢气不纯净, 混有空气 (或氧气) , 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氧气法收集氢气法不纯净, 混有空气 (或氧气) , 点燃时会发生爆炸。那么正确掌作是:用试管以排水氧气法收集氢气来进行实验, 之后再进行操作。使学生明确通过对该实验的仪器、操作和现象的观察, 掌握氢气的检验方法。

笔者组织学生到化学实验室, 认真上好实验课, 有针对性要求全班同学写好实验报告, 完成实验作业, 每次实验, 笔者要求实验小组长监督, 化学科代表配合老师, 评选出优, 良、中、差, 对于在实验操作中, 实验技术及作业完成得好的人, 给予表扬。

每年中考的化学实验试验都来源于教材, 对实验现象、结论以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我都要在复习课中分析, 讲透, 并且让学生理解、记忆, 这样, 效果更佳。

提供典型、系列的实验, 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

化学反应中有许多类似反应遵循着一定的反应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各类反应的概念, 我们要安排、设计好一系列化学反应的实验,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这些反应的规律。例如, 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 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 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 指导、培养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 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 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 归纳、总结而形成的。

指导、培养学生形成各类反应的化学概念时, 还必须安排、设计正确反映概念内涵的感性实验,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总结, 直至思维加工, 把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深化, 即把零碎的、片面的感性知识, 进行科学的概括总结。例如, 当学生做了木炭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和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实验,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 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 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凡是与氧气燃烧的反应就是化合反应的错误概念。为此, 教材安排了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 使学生清晰看到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物质的反应。这样的实验对学生正确形成化合反应概念内涵提供了典型的、必要的认识。

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

化学基本理论的有关概念, 比较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实验教学, 提供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 对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概念较为有利。例如:“电离”的概念, 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学生不能通过感官, 直接感觉到物质电离后自由离子移动的过程, 学生难以接收这样的化学结论。

通过溶液导电的实验, 学生观察到有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有些则不能导电的实验, 能比较容易形成电离的概念, 从而正确理解、认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内涵。与此同时, 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实验, 使学生获得不同物质导电能力有强有弱的感性知识, 这样, 对学生形成全部电离和部分电离的理论概念, 找到了极有说服力的依据。

另外,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 在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 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因为有的化学药品有毒, 有的实验比如燃烧现象, 一定要向学生打好招呼, 务必按照步骤进行, 以防发生火灾。

总之,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每名化学教师除了上好课之后, 还要加强化学实验业务培训, 认真探索, 多与同事交流, 平时业余时间多去化学实验室钻研, 师生共同努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会有一个更好的突破, 教学业绩会收到很高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基本功 中学化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贺湘善、吴俊明主编1997年5月出版.

[2] 《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指导》国家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组编写.新疆表少年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

上一篇:关于完善沈阳社区治理与业主自治模式的对策建议下一篇:“互联网+”下对政府管理微信平台网络舆情安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