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材料

2024-04-22

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材料(共6篇)

篇1: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材料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

——**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篇章,并规划了十四项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将其纳入了规划的重点工作。在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应该如何作为?且看**县人大常委会的探索与实践。

**县辖**个乡镇2个办事处,农业人口**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县。近年,虽然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产业结构不优,特色不明,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07年3月,**县第**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伊始,就明确了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要做好助推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怎样因地制宜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是摆在该县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新课题。**县人大常委会一班人集思广义,认真研究,围绕县委中心工 作,将新农村建设纳入了当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截止目前,人大常委会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视察等活动,已使该县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并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同。

介入:探索新农村建设之路

2007年初,中共**县委就提出了项目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县人大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提出了要深化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要求,为推进重点工作作出贡献;要进一步创新人大工作,拓宽工作领域,创新监督方式;要适应发展要求,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履职实效。要求一提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领导首先带头下基层搞调研,先后对该县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康居示范点建设等进行了广泛调研。通过县人大的主动介入,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了该县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和积极稳妥,把握重点、突出要点,找准切入点,统筹推动的基本工作经验。

建言:为新农村建设助力

县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调研课题,写出了较为详实的调查报告,为县委、政府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县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新农村建设“133”工程的意见》,明确了选取1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进行整乡推进,选择3个村作为市级示 范村、选择30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以此带动和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各乡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特别是重点村工作成效明显,其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在重点村的推动下,全县农村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进步,村容村貌有了新的变化,农民增收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共计新培育市、县级龙头企业13家,组建专业合作组织24个,带动3万户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养蜂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合作组织,会员遍及14个省市,达6500户,新培训农村劳动力503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7.3亿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劳务开发先进集体”称号。

监督: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纳入到**县“十一五“规划和县政府的工作重点。为了使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按照规划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县人大常委会将新农村建设纳入了人大常委会专项监督的内容,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10多个乡镇对新农村建设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在调研中,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组人员与相关乡镇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并分别听取了部分重点推进乡村群众的意见。在其后召开的县人大常委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 结合此次调研,认为**县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农民群众得实惠,党和政府得民心,“三农”事业得发展的成效。但其间也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农民参与主动性不足、依赖思想较重,多数乡村缺乏产业支撑,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等,对此,组成人员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向广大群众讲清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和作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提高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等建议和意见。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后不久,县人民政府便召开专题会议,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再次动员,并针对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实施方案作了一系列改进。一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努力提高群众参与热情;二是优化产业配置,壮大农业产业化基地规模,培育引进农头企业,提高农业基础实力;三是研究出台农村宅基地审批、金融投入及农业资金统筹使用方面的办法政策,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通过采取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的监督形式,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政府贯彻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政策情况进行审议检查、提出问题、促进整改,较好地保障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的实现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带头作用 **县各级代表中,有这样一批代表,他们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县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代表工作,采取措施加强代表工作:一是及时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制度,通过定期走访和联系代表,解决了代表反映的一些突出的问题;二是坚持和完善县人大常委会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扩大代表知情知政的权利并解决代表反映的实际问题;三是做好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和闭会期间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提高实际问题解决率;四是改进代表视察形式,注重代表视察效果,积极组织开展代表视察、调查活动。通过这些措施,为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增强代表活动实效,充分发挥代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视察:督查新农村建设

去年以来,**县人大积极组织市、县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和农民群众反映突出的一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视察活动,先后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水利设施保护及维修、农村五保家园建设等专题视察和检查。组成人员和代表们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视察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意见。县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听取和采纳了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各级代表的意见,制定其相应的整 改措施和方案,抓落实,抓创新,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务实;分步实施计划和项目建设落实机制具体扎实;工作亮点突出,对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了借鉴示范和指导意义。

信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人大信访工作是沟通人大与广大农民的重要渠道,**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信访工作,认真贯彻全国、重庆市人大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群众、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的重要窗口,作为监督“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重要渠道,认真对待每一个个案,认真解决农民反映的问题;积极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对策,从源头上、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类似情况发生。近年来,常委会加大对涉农信访问题的处理力度,妥善解决有关矛盾和问题,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点面联动的良好势头,2007年,全县实现了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4%、12.5 %和20 %。共计硬化公路152公里,新建人行便道289公里,改造农房 607处,新建维修水利设施686处,建设沼气池1046口,整治农村环境1116户,全县新农村建设呈现“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一个靓丽和谐的新农村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篇2: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材料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是做好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的前提。全市银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诸多新挑战,也存在着许多新机遇。蚌埠银监分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部署,始终坚持“增机构、扩规模、调结构、优服务、练内功”的科学监管思路,坚持以新的思路、新的视角,决心打造皖北一流分局,进一步推动我市银行业积极寻找适合“新常态”的发展之路,促进经济金融携手共进、融合共赢,为地方经济实现稳中有增、加快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紧扣改革主题

全力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8月,蚌埠银监分局起草《银行业支持蚌埠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5大类16个方面意见,要求各银行业机构紧扣目标,序时推进,全面升级银行业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前三季度,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644.15亿元,较年初增加87.4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达63%,有效支持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夯实了经济发展后劲。

2015年以来,蚌埠银监分局进一步优化机构网点布局。6月28日,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正式挂牌开业。至此,我市三县村镇银行的空白全部被填满。构建成农商行+村镇银行“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蚌埠市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是我市金融体系建设的又一里程碑。前三季度新批支行网点5家,社区支行3家,村镇银行网点2家,马鞍山农商行怀远支行及徽商银行四家普惠金融支行筹建已获银监局批复,近期将完善开业手续,邮储银行二类支行改革也已全面完成。

此外,蚌埠银监分局积极参与配套机制改革。协助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机制,严格控制举债成本;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住房及宅基地产权、林权抵押担保试点工作;加大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信用惩戒“黑名单”;加快蚌埠诚信体系建设,与市中院建立“点对点”查控机制,累计查询涉案账户2600余次。

紧盯银企矛盾

不断打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阻碍

蚌埠银监分局一方面积极强化银监会关于续贷政策36号文件以及安徽银监局关于帮扶小微企业活动的落地实施,今年以来,累计向267户小微企业发放续贷资金38.48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2500万元。努力为健康的银企关系打通政策阻碍,银监会曹宇副主席来蚌调研就强调,蚌埠市的“过桥”资金办法效果很好,银监会要想办法,解决与现有政策的矛盾,与监管政策续接。

另一方面继续督促银行高管想作为、能作为、有作为,主动“进企业”,现场办公,变“坐”为“营”,一是帮助企业持续发展,防范资金链断裂,二是促进银行提高资产质量、防控新增不良。累计对接小微企业324户(次),发放贷款166.11亿元,贷款余额71.49亿元。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3.7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增幅23.1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9.2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5.99%,同比上升1.4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3538户,较上年同期增加5810户,全面达成了银监会提出的“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而且在重点领域建设方面也给予了有效支持。蚌埠银监分局引导银行机构对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的390个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印发《中国银监会蚌埠监管分局关于成立蚌埠市银行业支持皖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蚌银监发〔2015〕14号),稳步加大蚌埠地区信贷投放力度。累计发放京沪、京福高铁项目贷款15.19亿元,发放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7.63亿元,发放国电贷款15.89亿元。在2014年全市信贷规模突破千亿大关的基础上,继续新增贷款67.1亿元,不断增强区域资金的利用率。

抓紧风险防控

引领地方经济平稳过度“新常态”

蚌埠银监分局引导银行机构牢固树立“救企业就是救自己”的理念,在促进企业发展中防范风险,提升资产质量。针对某集团违约风险,引导银行机构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争取理解支持,追加保证担保。推动由政府、各相关金融机构、企业等参加的专题会议,重组存量问题贷款,并由政府牵头成立管理公司,加强对违约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管,防止销售回笼资金体外循环。

今年以来,蚌埠银监分局还加强与影子银行的风险隔离,取得实效。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某企业互联网金融产品迅速扩张问题;协助公安部门查封“银谷财富”违规宣传问题,将风险苗头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参阅件,向市委市政府建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监管的责任分工和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要求,健全监管体系,并加强对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督促各类影子银行机构合规经营。

此外,蚌埠银监分局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切实强化声誉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化解声誉风险。联合物价部门开展银行业服务收费跟踪检查,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对某银行违规收费行为给予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联合工商部门开展银行合同条款专项整治行动,规范银行合同格式、内容,明确银行承担义务,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利用《蚌埠日报》金融专版、党报会客厅,坚持正面宣传,正确引领舆论导向,树立良好服务形象,打造和谐金融发展环境。

下一步,蚌埠银监分局在做好“十二五”规划收官工作的同时,支持和配合蚌埠市制定“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稳妥推进金融综合改革,科学实施风险控制,进一步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形成较为完整、满足蚌埠市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金融产业链,为蚌埠重返第一方阵提供有力的金融助推。

蚌埠银监分局将继续督促引导银行业支持发展战略建设,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引导出口结构升级;进一步支持重点项目建成,确保国家已批准开工的在建水利、铁路等重点项目、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重要领域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加大创新驱动,不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主动加强金融扶持;把握均等化要求,加大县域、“三农”信贷支持,优化县域金融网点布局,加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增强银行业持续支农能力;进一步推进银行业全面深化改革,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农商行增资扩股,鼓励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适当降低发起行持股比例,有序扩大法人机构的民间资本占比;促进已改制的农商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机制转换,促使成为名实相符、形神兼备的现代商业银行;坚守风险监管底线,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妥善处置信访纠纷,增强公信力和客户信任度,保持金融发展环境安全稳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事件。

大事记

◆2015年1月15日

为适应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对人力资源的需要,着力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促进改制后农商行的健康稳健发展,蚌埠银监分局指导协助蚌埠市银行业协会举办了全市农村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培训班。

◆2015年2月12日

2月12日晚,由蚌埠银监分局、蚌埠市银行业协会、蚌埠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蚌埠市银行业第二届“十佳理财之星”评选暨首届银行理财精英团队颁奖典礼圆满举行。

◆2015年4月15日

蚌埠银监分局召开全体员工“讲党性、守党规、严党纪”主题教育动员会,分局党委班子成员出席会议,李爱国局长主持会议。要求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动员报告,切实提高认识,严格自我约束。

◆2015年6月17日

蚌埠银监分局组织召开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规范服务收费清理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各银行业机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分局有关文件精神,严格自查自纠,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015年6月19日

蚌埠银监分局邀请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任森春教授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实施金融监管”为主题开展讲座。李爱国局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对于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好金融服务、保证金融资产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都做了明确提示。

◆2015年6月26日

蚌埠市第三家村镇银行—固镇新淮河村镇银行正式挂牌开业,蚌埠银监分局李爱国局长出席开业仪式,并颁发了《金融许可证》。该行的成立,实现了蚌埠市县域村镇银行全覆盖,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5年8月13日

蚌埠银监分局召开2015年上半年全市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银监会、安徽银监局年中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全市银行业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半年目标任务。

◆2015年9月1日

蚌埠银监分局组织开展2015年“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月启动仪式暨集中宣传活动,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爱国出席启动仪式并到各家银行展台进行了巡视和慰问。本次活动的主题主要围绕客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2个方面,旨在进一步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高公众维护自身资金和信息安全意识的能力。

◆2015年9月23日

银监会曹宇副主席一行来蚌调研,与蚌埠分局领导班子进行座谈,重点了解银监会、安徽银监局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在蚌埠市贯彻执行情况,以及政策执行中的难点问题。

◆2015年10月14日

蚌埠银监分局组织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集中宣传,银监分局李爱国局长、杨玲副局长以及有关部门同志莅临指导。本次集中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普助小微 惠及民生”,旨在通过宣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情况、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政策,以及小微企业向银行融资申贷条件等,普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知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2015年11月18日

11月18日上午,蚌埠银监分局、市银行业协会与蚌埠市教育局组织开展“金融知识进中学”活动,并授予市一中、三中“金融知识进中学教育基地”称号。

◆2015年11月25日

篇3: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材料

1 积极探索核算办法,规范债务管理行为

为真实反映债务情况,苍溪县根据国家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在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制订政府性债务的会计核算办法,逐步建立起政府性债务的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性债务管理和核算行为。根据债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机关事业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截至2006年底的政府性债务数据彻底进行锁定,县财政局根据所锁定债务的来源和用途建立了乡镇和机关事业单位债务台帐。政府性债务台帐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偿债资金的筹集、债权的清收、核销等。通过建立债务台帐,对全县债务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债务化解状况,及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2 加快乡村公益债务化解,促进乡村公益事业发展

多年所形成的乡村债务问题一直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苍溪县通过建立消赤减债机制,制定偿债化解计划,多渠道逐步化解乡村公益债务。一是发展集体经济还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地方财源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债务问题。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化债。对一些集体资产如闲置房屋、设备设施、机井、“四荒地”等资源,经村民委员会讨论,进行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后,可按有关程序,采取变卖资产、抵押物资、企业破产、转让公共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等方式,盘活现有集体的资产,回收资金用以清偿债务。三是强化管理杜绝新债发生。建立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举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乡村新增债务“一票否决制”。2008年,苍溪县共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2672万元,其中村级债务共化解325万元,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3 落实消赤减债任务,严格目标考核奖惩

篇4:扎根山区 助推地方经济升级

让乡村融入现代支付结算新生活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切实提高服务支农惠农水平,着力解决好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屏山农商行(筹)全面加快金融服务进户到家步伐。在“村村有机(EPOS机)、有点(金融服务点)、有联络员”的基础上,屏山农商行(筹)一是继续借助乡镇保险代理员、卫生医疗站、商铺等助农取款点,提升金融POS消费、EPOS小额助农取款还款自助机具的活用率;二是继续扩大ATM机覆盖面,广泛宣传自助设备的农户小额循环贷款功能,简便农户随贷手续;三是继续分层推进网上银行(e网通)、手机银行业务(e掌通)运用,首先向商户、代理点机主、村干部等接受力强的客户推广,手把手指导客户体验电子银行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同异地、跨行存取以及飞机票、火车票等订购服务,让农民享受现代化便捷金融服务。

建财政与信贷联动支农新体系

推动“带动”发展模式。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屏山农商行(筹)同屏山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研判,以“种养加”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种养加工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企业+协会+会员或农户”(企业在农产品主要产地建立分协会,吸纳农户为会员,让农户享受收购保护价、利润返还等优惠政策)、“企业+基地+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租用农户土地,让农户种植农产品或养殖肉牛等;或者企业在某一片区域为农户免费提供种养技术与疾病防治指导并与农户签订农产品回收协议,规定质量和保底数量,保证不低于保护价收购)和“大中企业+小作坊”(县内外大中型企业与县内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约定县内小微企业将农产品以不低于保护价全部出售给县外大中型企业)三大模式的复制推广,通过以“大”带“小”的带动机制,让农户和企业相互促进,快速成长。

打好配合,以“贴息”“降息”为突破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与政府协同合作,屏山农商行(筹)成为县内唯一一家执行财政贴息的金融机构。为了鼓励农户发展产业,屏山农商行(筹)对全县贫困户进行建档开卡,对加入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建卡贫困户,每户在合作社的担保下可获得0.6—2万元的贷款,并由财政进行贴息,既带动了农户和专合社的积极性,形成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又有效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

在农民购、建房难这一大问题上,屏山农商行(筹)同屏山县委、县政府一道,对凡符合《屏山县农村住房保障促进行动实施意见》中的“保障对象”和“申报条件”的贫困户,在补助和自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都予以每户3万元以内的贷款,并进行标准为利率5%的财政一年贴息,切实解决农民住房问题,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安居”生活。

不光有政策优惠,屏山农商行(筹)为更好地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对财政贴息贷款制定了进一步的利率优惠,对贷款利率在现行标准下统一下浮25%,使得一年期贷款执行月利率达到6‰,一至三年期贷款执行月利率仅为6.15‰。对部分农户存在超过财政贴息贷款的资金缺口情况,屏山农商行(筹)重点推行了最高额度可达5万元的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并根据借款人信用等级的不同,在现行贷款利率基础上进行16.67%-18.75%的优惠,让农民群众可以享受6.5‰-7.5‰的一年期利率和6.6625‰-7.6875‰的一至三年期利率。另外,为提高专业合作社带农、支农、富农的积极性,屏山农商行(筹)在现行贷款利率基础上业予以了20%的利率优惠,信用贷款额度增设到30万元;农专大户和涉农龙头企业予以10%的利率优惠,其中,涉农龙头企业最高还可获得50万元的信用贷款。

摸清市场,大胆探索,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目前,屏山县还处于百废待兴当中,想要摘掉“特困”的帽子就必须依靠实体经济的快速崛起,创造直接的物质财富,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质量。今年上半年,屏山农商行(筹)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做好地方金融机构服务职能,通过实地走访,多方收集,经过2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出具了对县内实体经济行业的全面调研报告。通过对农业、林业、水产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专业市场、商圈、工业园区等数据收集和细致分析,准确归纳总结了县域各实体行业的市场潜能和客户需求。在科学的STOW分析下,屏山农商行(筹)以“服从大局、定向支持、立足县域、着眼长远、分类指导、重点倾斜”的指导思想为基准,充分利用网点优势、技术优势、法人优势,明确了客户群体分类,规范了贷款准入条件,制定了合理的信贷投放布局,以市场需求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推行已有产品、增设新型产品。今年,重点对县内的4个肉牛养殖大镇和2个茶叶生产基地投放了3000万元支农贷款。而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屏山农商行(筹)也从“坐商”转为“行商”,积极主动走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功能,带动县域实体经济高速发展。

篇5: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材料

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近年来,孝义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以“政府放心、人民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优质服务贯穿于企业科学发展的全过 程,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公司上下全心全力服务孝义经济建设,全程跟踪、主动服务,加快业扩报装流程进度,最大限度缩短客户接电时 间,全力满足客户用电需求,为地方群众民生用电排忧解难,为省市重点工程添劲助力,为孝义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孝义市:供电局干部疯狂开采浅层煤触目惊心

一、电力先行 服务大局

公司主动融入地方政府工作大局,及时掌握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完成《2011-2015年孝义电网滚动规划》,提前做好2013年配网项目工作 安排,积极配合完成投资近亿元的市政电力配套工程建设以及城南景观大道、胜溪湖公园等亮化工程建设。为适应孝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高要求,公司竭尽全力完成 城区电缆入地工程,大力推进智能充换电站建设,成为百强孝义转型跨越发展的又一个崭新亮点和有力支撑。

二、全程跟踪 倾心服务

在年初孝义市政府确定全年省市重点、民生工程后,孝义供电公司主动联系,超前服务,专门制定了大客户定期走访机制,对招商引资新投产重点工程项目 予以特别关注,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用户等方式,提前了解用电需求和企业用电难点问题,为客户“量体裁衣”,做好供电方案的制定工作。公司领导班子先 后走访了兴安化工有限公司、高阳农业园区、梧桐工业园区等用电大户,实地了解客户用电需求及困难,并就优化用电方案、降低客户投资、保障可靠用电等问题进 行了充分沟通。同时,简化业扩报装流程,确保为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三、情系群众 服务“三农”

公司扎实开展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强农村“低电压”和低压配电台区治理,农网供电能力显著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1%,综合电压合格 率达到98.056%。全力推进户表改造惠民工程,累计完成户表改造87942户,用电信息采集覆盖率达到87.5%。改造后的客户、居民都得到了实实在 在的实惠,许多用电客户纷纷送来感谢信和锦旗。

孝义供电公司以“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认真开展“结对帮扶”,助力帮扶村经济发展。近三年来,每年春节前夕,公司负责人都会带 着全体电力人的深情厚谊,冒着严寒,深入扶贫点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活动,送去春节对联、挂历等慰问品,把温暖送到了每户贫困户家里。

今年3月初,公司密切关注农业旱情发展,及时召开春耕保电动员会,优化有序用电方案,优先保障抗旱排灌用电;组织春忙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 户解决如何防止电机、水泵烧坏,如何降低用电消耗等实际用电困难,并且帮助农民试验、检修各类春耕生产用电设备;打造“你用电、我用心”的优质服务品牌; 发放,张贴《电力设施保护》、《安全用电知识》等宣传资料,提高广大农民在春耕生产中的安全意识,确保春耕生产万无一失。

四、细化措施 优化应急预案

以保民生用电为着力点,公司重新梳理应急预案,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法规制度,把握近年来突发事件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对各条款内容逐项“把脉会诊”切实增强预案的 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具体相关部门落实应急预案培训、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及车辆,实施应急抢险救灾、供电抢修恢复等应急处置工作,实现 相关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从而提高公司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司安全、稳定,维护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形成“横向到边、纵

向到 底、上下对应、内外衔接”应急管理体系,力求“效能建设零违诺、优质服务零投诉”。

五、强化服务,提升品牌形象

“服务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多年来,公司坚持以“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推进营业场所规范服务和标准化管理,充分发挥黎明共产党 员服务队辐射作用,继续拓展95598光明服务工程和居民用电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为广大用户提供亲情服务、阳光服务和增值服务,确保各项承诺和服务标 准100%落实。全面落实新“三个十条”,更加自觉地服务转型,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全程为市重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加强需求管理,严格执行有序用电 规定,确保重要客户及广大居民可靠用电,认真完成各类重大政治活动及节日保电任务,连续多年政风行风评议排名前列。孝义市:供电局干部疯狂开采浅层煤触目惊心

篇6: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感谢区教委、区进修校给我们云中这个机会,来和大家分享学校安全工作的点滴感受。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视角来和大家交流交流,交流的题目是“建设先进安全文化,助推学校和谐发展”。

有人说,一所学校如果在短时间内实现安全,靠的是运气;两、三年实现安全,靠的是严格管理;那么,长时间做到安全,就必须靠学校安全文化建设。所以,我们粗浅地认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以学校安全文化统领师生安全思维意识,师生自觉主动遵守学校安全行为规范并养成习惯,以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平稳有序进行。如何把学校安全工作升华为学校安全文化,是我校自2011年开办以来全校师生一直的苦苦探索和孜孜追求。今天,我借用十九大期间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七集片名“举旗定向”“人民至上”“攻坚克难”“凝心铸魂”“”“强军路上”“合作共赢”“永立潮头”,只将“人民至上”改为“生命至上”、“强军路上”改为“强校路上”,粗线条地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建设安全文化的一些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举旗定向:构建安全理念文化 安全认识观:“012345”理念,即:

0:以“零死亡”为目标 1:行政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 2:安全教育与管理两线齐头并进 3:学校 家庭 社会三方齐抓共管 4:党政工团四职能部门齐心协力

5:5000-1=0(我校近5000师生1人不安全整个学校就不安全)

安全地位观:“四个没有”理念,即:

没有安全就没有干部的政治生命 没有安全就没有师生的家庭幸福 没有安全就没有学校的教学质量 没有安全就没有学校的稳定发展

安全价值观:“四个贵在”理念,即:

安全第一贵在坚持 安全管理贵在到位 安全责任贵在落实 安全监督贵在公心

安全态度观:“四个铁” 理念,即抓安全要有: 铁的手腕 铁的心肠 铁的面孔 铁的纪律

安全责任观:“四个有心”理念,即:

抓安全要有决心 抓隐患要有恒心 抓违规要有狠心 抓帮教要有耐心

安全执行观:“四个持续”理念,即在安全工作中:

抓管理要持续改进 抓落实要持续到位 抓预防要持续超前 抓整改要持续强化

以上的这些理念说来可能让人感觉有些口号化,标语化,那么我们具体是怎样将理念落实在行动中的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二、生命至上:构建安全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精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强力推进精细化安全管理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为了使校园安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校班子成员通过充分讨论,积极采纳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以“生命至上”为指导思想,对学校现行的各种安全制度、预案去伪存真,去粗求精,进行了规范和细化,制定了《云中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包括《门卫值班制度》《校外人员出入登记制度》《安全巡逻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用电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就餐管理制度》《重大活动的请示报告及审批制度》等近30项安 全制度。并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与各处室、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与学生及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年级管理团队包年级、团队成员包楼层、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课堂的责任管理制度。同时形成了“五个‘三加一’”的安全工作常态,即:(相关图片)

1、安全教育坚持“三课一演练”:每周一节安全教育课,每周一次健康课,每学期一次法制教育课,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应急演练。

2、安全管理坚持“三查一整改”:相关责任人做好平时的常规安全检查,按要求做好节假日安全检查,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相关设备的安全检测和各类安全专项检查,暑假寒假集中整改安全隐患。

3、道路交通坚持“三专一报告”:学校实行专人统计学生出勤情况,专人落实请假学生安全事宜,专人护送学生安全放学,学生回家后在规定时间向班主任报平安。

4、校外安全坚持“三有一禁止”:学生在周边活动有人纠察,学生离校返家有人监护,学生集中性校外活动有人领队,禁止学生搭乘无照车和超载车。

5、安全考核坚持“三挂一查处”:学校将实行履行安全职责情况与奖励挂钩,与评职推优挂钩,与提拔使用挂钩,发生责任安全事故按“四不放过”从严查处相关责任人。

有了制度不落实等于没制度,落实不坚决、不坚持,同样无成效。有一个公式非常好,“制度+不落实=0”,所以为了将制度落实到位,我们又构建了学校的安全管理文化。

三、攻坚克难:构建安全管理文化

(一)明细责任,勇于“担担子”: 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确立了七个责任层次:

即以校长为组长,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安稳办、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职能处室和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具体抓的合作格局,做到分工明 3 确,责任细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学校无闲人、人人抓安全的齐抓共管的局面。

第一责任人:学校的党政一把手,为本校安全管理决策人,全面领导学校安全工作。

主管责任:学校主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对自己主管工作所负的责任。监管责任:主管安全的副校长、安稳办主任等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日常监督管理所负的责任。

分管责任:学校的各处室及各教研组,在自己分管工作中的安全责任。直接责任:具体工作岗位教职员工的安全责任,如:班主任、实验室、门卫、值周教师等均为具体工作岗位。

主体责任:组织师生出校外参加各类活动(如运动会、社会实践活动、文艺汇演等)所负的责任。

个人行为责任:师生在各类活动中因行为不规范造成事故后自身应负的责任。

(二)强化措施,善于“扣扣子”:我们重点强化了七个方面措施:

1、强化安全教育课程的落实。把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打架斗殴、反校园欺凌、食品安全、防流行性疾病等安全教育纳入课程。(相关资料链接)

2、强化防溺水专题教育。学校设置专栏、制作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展主题班会等广泛宣传教育,对学生上放学路段水域组织拉网式排查,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和安全护栏,并健全溺水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主题班会资料等链接)

3、强化交通安全排查整改。排查校园及周边交通标志、标线等各类道路安全设施是否完善;值班校领导和老师上放学时段提前20分钟到校门口巡查,同时劝阻学生不乘坐违规车辆;并协调属地公安、交通等部门对非法营运车辆进行打击;完善校内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4、强化消防隐患排查整改。完备消防基础设施、消防器材装备,及时维护保养,每一个楼层设置安全楼道疏散责任岗,每个月利用升旗仪式宣讲一次消防 4 知识,每学期开展一次消防疏散演练(演练方案、实施脚本等资料)。(相关图片)

5、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严把食品采购关、加工关、销售关,落实大宗物资招标定点采购制度,建立健全防范食物中毒和疫情传播管理制度,完善食堂餐具消毒和食品留验制度;加强供水管理,落实好晨午检、缺课跟踪等措施;发现患病学生立即通知家长接回治疗。(食堂等照片)

6、强化自然灾害防控。对学校主建筑物围墙等设施及周边地质、水情等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积极开展洪水、雷电、强降雨、大风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活动;恶劣天气处置工作预案照章执行。

7、强化学生心理辅导。一是依托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的心理干预与救治,通过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除烦恼和困惑,健全学生人格,严防因心理不健康而发生的意外事故。二是加强考生、特殊学生群体心理疏导和普遍心理问题的心理疏导,健全学校心理健康预警机制,对存在特殊心理问题的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并转介到专业机构进行矫治。三是坚持“阳光体育,健康人生”的理念,强化体育课的安全意识和成效,并大力开展大课间、各种社团、运动会及各类竞赛活动,对学生心理进行减压、渲泄、疏导。(相关视频照片)

(三)狠抓落实,勤于“钉钉子”:制度执行力低下是学校安全管理中最大的黑洞,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为此,我校坚决纠正畏难情绪和掉以轻心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自我加压,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我们重点狠抓了七个方面:(资料或图片链接)

1、狠抓安全工作计划、总结和安全工作软件资料的落实

2、狠抓安全组织建设和安全工作人员、安全委员培训的落实

3、狠抓班级安全工作“一日常规”和班级安全情况“周报表”的落实

4、狠抓安全教育平台学习和安全知识、技能考核考试的落实

5、狠抓安全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和专项安全宣传活动的落实

6、狠抓家校联系、家访、家长安全培训和每天一条安全短信提示的落实

7、狠抓安全工作督查、排查和安全专项考核表彰奖励的落实

四、凝心铸魂:构建安全教育文化

再完善的制度,再完善的管理,如果没有全校师生的自觉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都将是空壳和摆设,为了使安全意识变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我们在制度和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文化重在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安全预防知识的普及,我校的安全教育基本做到了“七化”:

1、安全教育制度化。每学期定期安排安全常识、自救自护常识教育不少于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安全教育必须落实;每学期召开家长会集中学习安全知识,学期末致家长一封信必须有相关安全教育内容;教职工安全常识培训、操作、考试每学期必须进行,并建立安全培训档案;安全制度落实纳入每月处室考核。(照片资料)

2、安全教育内容系列化。我们牢固树立大安全意识,除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意外伤害事故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等十大外显性安全外,更注重内隐性安全的隐患排查和预防,如心理健康、网吧影响、黄色读物、法轮功等政治倾向性的问题等。既加强外部因素防范,又加强学校内部因素的排查,还注重个人因素的矫正和潜在因素的预防。

3、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另外还切实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学生法制安全意识。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坚持每期举行1次全校性的法制教育报告和法制讲座。同时。利用安全教育课、班会、午会、演讲会、知识竞赛、国旗下讲话、观看安全教育录像等形式,让学生学习《健康促进学校》《公民防恐怖袭击手册》《初中生安全应急手册》《消防安全》等安全知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严禁学生到有害或可能危及未成年人健康与安全的生产、经营场所活动。如本学期我们先后开展了“让交通事故远离我们”“防火”“防食物中毒”“防拐骗”“防溺水”“绿色上网”等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并在活动开展中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通过学生谈感受、写体会等方式,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本领。(大量图片)

另外一方面是利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年的寒暑假,我校都要组织“传家风扬美德,转风气促和谐”、“礼仪公交,安全出行”、“交通安全、永驻心中”、“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认识社会,不断增强自我保护和弃恶扬善的意识和本领。

4、安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化。安全常识、理论学习及测验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是不够的,消防器材的使用、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大型紧急疏散演练至关重要,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关键时刻少流血。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成为我校检阅、考核班级安全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5、技能培训考核化。我校每年对重要岗位的教职员工,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安全技能培训,通过知识测验和操作考核保证培训的效果,对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训补考,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6、自护自救演练化。通过组织学生实际演练操作,增强学生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把知识性的安全教育变为实际性的自救能力。

7、教育效果行为化。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真正使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变为全校师生自觉的安全行为,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有了好的制度,完善的管理,师生良好的安全意识,要完全将安全做到防范于未然,都还不行,校园安全防范设备设施更是实现全员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

五、强校路上:构建安全物质文化

近几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对安全防范设施的投入,为保证治安值班通讯畅通,为保安队配备了对讲机,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监控面可达到全校的95%。专门为安稳办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摄像机等。为防止意外事故和火灾,全校各个部门均按要求配齐灭火器,定期更换灭火器配件、充药,保证了器材的正常使用。各楼梯安装防护栏,教学楼、实验楼、食堂等处设立“安全通道标志”、应急灯、灭火器、消防栓、路灯等,同时在学校各重点位置安装防盗门窗、报警 器、高清摄像头,把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校产安全放在首位。另外,学校还专门设立了亲情聊天室、亲情视频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为留守儿童等特殊个体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从思想意识上防止不良行为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善为校园安全文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基本上形成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图片展示安全设备设施)

六、合作共赢:构建安全协作文化

我校除学校内部建立由校长到职工,由老师到学生的系统安全工作网络外,同时,加强与公安、消防、卫生、综治办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逐步健全和充分发挥法校共建、警校共建、城管学校共建、卫生学校共建、家长学校共建、社区学校共建的社会参与、监督、互补的网络和功能,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工作格局,由校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初步构建起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管理协作体系。(社区、法治讲座、家校共育、家长会等照片)

七、永立潮头:构建安全系统文化

这一个部分,是根据前面六个层面的具体做法,通过近六年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对构建学校安全文化的一些体会:

首先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总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如今,这个概念早已经超出核工业界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安全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行为、态度和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些都是实现良好的安全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安全文化能使学校和个人都能对安全密切关注。

(一)学校安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学校安全文化是学校长期在安全活动中形成的,是把服从管理的“要我安全”转变成自主管理的“我要安全”思想,从而提升学校安全工作的境界。同时安全文化的提高也是一个潜移默化,变有意识为下意识的过程,是日常的点滴安全行为形成永久的安全习惯的过程,需要滴水穿石,需要久久为功。

我校在具体操作中将学校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落实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将安全管理融入学校整个管理的实践中,将安全法规、制度落实在师生的行为方式中,将安全标准落实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安全建设气氛。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影响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的安全自觉性,以文化的力量保障学校安全。

(二)学校安全文化之基是习惯养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校安全文化工作的基础是安全习惯的形成。这个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工程,需要上至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中层干部的坚决执行,所有师生员工的认真操作。如,我校新生入学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其中安排半天时间进行安全教育,教给他们逃生技能等安全知识;每天加强对学生日常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的常规检查,做到每天有记录、每周一小结、每月汇总梳理、每期总结存档,并纳入学生道德银行计分。只有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安全习惯才能自然而然成为顺理成章之事。(图片或资料链接)

(三)学校安全文化之本是筑牢责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是安全工作最重要的元素。每个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遵守起码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自觉的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把好我们的安全关。唯有如此,安全工作才能真正做实、做细、做好。

(四)学校安全文化之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指的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所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非常注重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并践行:尊重每一个人,依靠每一个人,包容每一个人,欣赏每一个人。

(五)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终级目的是达到校园和谐。和谐主要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管理和被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各级管理者要求被管理者去执行规章制度,而被管理者却是“不情愿”地、甚至是反抗地去执行规章制度。而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从管理上、精神上、思想上教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善于辩证地看待安全规章制度所给予我们的最大的“平安和安稳”,形成在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中的精神财富,即学校安全文化。实现 既要“保证人的安全”,又要“依靠人保证安全”,达到校园和谐,这才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护理札记》读书笔记下一篇:点线面体的教案